我想在合肥市肥东县天气30天肥东找一份下午五点半到十点的工作

安徽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山西河北浙江广西云南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江苏天津甘肃贵州重庆宁夏黑龙江海南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吉林青海四川新疆西藏无忧服务:娱乐交友:全职实习:微信号:school51扫一下,立即关注===大学生成长生活平台===
当前位置: > > 兼职列表
兼职性质发布时间兼职类别面试时间所在区域已选条件: 首页
:8:5:7:027-:6::5:400-666-8695::1:0:400-666-8695:029-::400-666-8695:2::02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5:400-666-8695::8: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400-666-8695:5:::023-:::::22:400-666-8695选择城市 (灰色地域暂未开通)
::::::::::::::::::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特别提示:信息应确保内容属实,包含时间、地点、当事人、主要事迹、事迹类别等基本情况。以下内容均为必填项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俭节约
好人所在地
请选择地区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广德宿松
您的联系方式
欢迎来到安徽好人馆官方网站
肥东县[切换城市]
好人风向标中国好人8位安徽好人8个肥东县好人31个
身患绝症坚守乡村田头
余家训同志自2006年11月包公镇成立以来,一直担任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民政办主任,该同志在大家眼中是个任劳任怨的人。在乡镇,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民政办在乡镇也算是最忙碌的一个部门。在原高亮乡担任民政办主任期间,整个办公室就他一个人支撑,乡镇合并后,他也是一个人默默的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半年后,办公室才添了一位助手。按照标准,像包公镇这样一个拥有6万多人的大镇,工作上起码需要三个以上的人来承担,但一直以来默默的坚守,却从不提一个累字,同时他还包青春村。对于他的付出和艰辛,让全镇广大干群心悦诚服、交口称赞。另外,他还是一个工作很有耐心的人。做民政工作,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有个别老人性格孤僻,有时候想问题比较偏颇。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却从不嫌弃烦躁,在全镇上下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工作中,余家训同志非常善于了解民情,对全镇的弱势群体掌握的非常清楚,对所有需要帮助的对象也都了如指掌。县民政局的领导提到他时也说,“像这样对全镇弱势群体如此知情的民政办主任在全县也不多见” 。包公镇中心敬老院是国家民政办首批授予的国家级模范敬老院,全省仅有三家,在合肥市就此一家,而在创建国家级模范敬老院过程中,余家训同志一直兼任敬老院的院长,这其中的努力与付出难以想象。在敬老院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之后,他辞去了敬老院院长职务。但是逢年过节都院里问寒问暖。每年过年,都与老人们一起吃年饭,让老人们感觉倍加温暖,“余主任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啊”。
余家训同志是典型的实干家,经常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把五保、低保、大病救助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一忙就到深夜。今年春节前夕,怀有身孕的同事请了一个月的假,此时民政工作正处于紧张而又忙碌的时节,为了照顾同事,民政办所有的工作他都一个人默默的完成,如送温暖、慰问困难户等。而平时更是这样,所有的事情他都自己做在前面。
今年的5月13日至5月19日,家训同志参加了省民政厅举办的培训班,为了不耽误培训,他悄悄的买了点药便随队出发了。培训后期,学员们到淮北参观学习,他的病情已加重,吃饭的时候胃也更加疼痛,但他忍住病痛坚持与大家一起到了淮北。在淮北参观期间,每餐他已只能喝点米汤。学习结束后,他立马投入到秸秆禁烧工作中。作为合肥市重点禁烧乡镇,余家训同志严格按照上级及镇党委的要求,与所包村的同志们一起,坚决做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哪怕身体有病,也始终坚守在一线,并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被追授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肥东县优秀共产党员,肥东县委发文在全县广泛开展向他学习活动。
让世界的孩子拥有中国玩具
——安徽省佳宝玩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忠心事迹
徐忠心,高级职业经理人,现任安徽省佳宝玩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安徽省优秀私营企业家。徐忠心从事玩具行业20多年,梦想着能让世界的孩子拥有中国玩具,现如今,终于实现了走出国门的梦想,其产品出口到全球五大洲,并被中国玩具协会确认为玩具行业生产和销售中具有一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之一。
诚信经营铸就企业金字招牌
中国是世界玩具第一生产大国,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叫得响的中国玩具品牌。如何让中国玩具,尤其是中国玩具品牌进入国际玩具市场和产业链上游,是中国玩具行业长期探索的课题,也是徐忠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人问他创业成功的秘诀,他只说出了四个字:“诚实守信”。
在佳宝集团,有“三个保证”规定,几乎每一个员工都能熟背。一是在产品质量上不打折扣,凡是企业订货承诺的质量,一定要保证;二是在供货时间上不打折扣,凡是客户订货所承诺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三是在偿还债务上不打折扣,凡是应允材料供应方的资金支付时间,一定要保证。去年秋季,一批销往美国的玩具产品,正在上海港口装柜待发,可是由于客户的失误,在提供的标签上一个英文字母出现错误,需要立即改正。怎么办?不发货,赶不上产品上架时间;而发货,虽然佳宝集团没有责任,但肯定会给客户带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徐忠心连夜安排员工乘车赶往上海更改标签,并又安排空运,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将产品送达,为此公司多支付了几十万元的运输费。有同行笑他傻,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社会要和谐,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一定要兼顾他人利益。对方选择和我们做生意,我们自然一心一意地要把事情办好,我相信好心就有好报。”得知情况的美国客户非常感激,并和佳宝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也正是凭着诚实守信,佳宝集团才能把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玩具做到漂洋过海,摆在世界多个顶级的零售商货架上。
产业创新铺就前进之路
生存还是灭亡?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时时会面临严酷的“哈姆雷特之问”,创新无疑是唯一的出路。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佳宝集团主要有三个定位:一是以信息化推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全面推行ERP管理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高效化,提高物流速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二是积极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提高产品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市场国际化奠定基础。三是在新产品研发上,坚持自主创新,以“人无我有”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如今,佳宝集团已拥有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推出的“Magic Dog”电动毛绒狗系列玩具、多比熊系列玩具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商场上架,并进入了200余家卡酷旗舰店。
在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中,佳宝集团先后陆续制作了央视热播动画片《黑脸大包公》中人物形象——“包公”系列智能语音互动对话玩具、《绿豆蛙》动漫系列玩具、《熊出没》人物形象智能语音玩具。说到玩具与动漫的结合,徐忠心认为,“整体看来,我们现在仍是用动漫产品来服务我们的产业,未来,当我们的内容沉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拍摄相关动画片、出版动漫杂志等,打通整条动漫产业链,走文化产业化经营模式。从简单的玩具制造逐步延伸至动漫产业、婴童用品等更广阔领域,增加其附加值,从‘卖产品’逐步升级为‘卖文化’” 。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徐忠心认为,不仅要努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还要了解民情民意,寻找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他时刻关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每年春节,都上门走访慰问贫困家庭,让他们欢度春节。他始终牵挂失学儿童、贫困学生,主动与县城关小学联系,为20名特困小学生送去近3万元学习用品;为肥东县特教学校近百名学生免费送去价值约8万元的毛毯;为合肥儿童福利院捐赠价值4万元玩具。他积极开展救灾捐助,2008年向汶川灾区受灾群众捐款10万元;2010年向玉树、周曲灾区捐赠现金和物品价值15万元。还有一次,徐忠心在参加玩具展会中了解到组办方正在为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组织“快乐分享”玩具捐赠爱心活动,他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当场捐出价值近万元玩具。创业至今,他共向社会捐款、物达500多万元。
目前,佳宝集团拥有员工400余人,三家子公司,年产值上亿元。多年来,徐忠心一直坚持“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履行着诚信立业,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坚持诚实守法经营,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授予全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多次被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多次被安徽省地方、国家税务局授予A级纳税信用单位;被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吸纳为安徽省质量诚信会员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旗下的“JOLLY BEAR”品牌玩具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JOLLY BEAR”和“皖台”商标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
七旬翁孝敬岳母近半个世纪
——徐民强事迹材料
事迹简介:任凭岁月变迁,有些东西不会被淡忘,中华传统美德的孝道就是其中之一。在肥东县撮镇中学有一位73岁的退休教师俆民强,近半个世纪孝顺岳母,在当地传为佳话。今年,俆民强又写下了《新“二十四孝”细节说》,希望当代孝道更好传承下去。
正文:近年来,肥东县撮镇地区到处流传着撮镇中学俆民强老师尽孝的故事。他孝顺的是岳母,一孝就是四十九年,且这孝道在他家代代相传。
1967年,徐老师大学毕业,娶了一位家庭条件很差的农村姑娘,岳父体弱多病,唯一的内弟还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有人预测这桩婚姻走不远。妻子也不放心,徐老师却说,我爱你就能接受你的家庭,你家的一切事都由我扛起来。男子汉一句庄重承诺,四十九年矢志不渝。
徐老师有三个儿子,一个人的微薄工资,经济窘迫可想而知。但他总是把节约下来的煤票、粮票送给岳父家。自家没装电风扇、电话,首先把岳父家装上。过年过节的荤菜,总是提前送过去,年年如此,一直到岳母到自己身边生活为止。
包产到户后,每年“双抢”,正逢暑假,徐老师夫妇携三儿子到岳父家割稻栽秧,犁田打耙。一季“双抢”,个个成了“非洲小白脸”。
1996年,内弟去世,不久岳父又撒手人寰,徐老师处理完丧事后立即把岳母接到身边生活。岳母体弱多病,打针吃药是家常便饭。有时半夜发病,徐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雇车送她去医院;有时一病三四天,徐老师总是和衣与老伴轮流照顾。2001年,老人腰部跌伤,行动不便,一到冬天就卧床不起。徐家总是备着三个热水壶,手、胸、脚各一个,一天换三次热水。徐老师是个心细如发的大男人,他放弃自己的高层楼房不住,租了一处二层楼房,因为一楼湿气大,老人受不了,三楼嫌高了,老人行动不便;一个长走廊,能让老人在小范围活动;家里不铺地板砖,以防老人滑倒;各种凳子、床边、栏杆全部用棉布包起来,生怕老人碰伤。家里来客人的第一杯酒,徐老师总是率全家敬过老人后才入席。因为徐老师老伴身体较差,洗洗涮涮、剪头发、剪指甲的事,总是徐老师做的多。老人房间没有一点异味,身上也不长褥疮。一年春节,老伴胳膊摔断了,徐老师便亲自帮老人处理大小便。徐老师说:“七十岁女婿伺候九十岁老岳母,百无禁忌。”
老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按条件老岳母能享受“五保”,可是徐老师说:“就不要给社会增加负担了,也不让老人心寒,我有工资支撑。”这桩不被世人看好的婚姻,一走就是四十九年。徐老师一辈子没有和老伴红过脸,也没有一句怨言。岳母常自豪地说:“我只有一个女儿,但比儿女成群的同辈人有福多了。”有一次徐老师生病,老人在家烧香祷告说:“折我几年阳寿吧,让我儿民强快快好起来。”徐老师的孝行感动了所有亲戚,他们的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我们的好姑爷真伟大!”
孝顺家风代代传。在徐老师的引领下,三个儿子个个孝顺,三个儿媳个个贤惠,连五岁的小孙女也知道端饭给老太太。为了让孝顺传统不仅在家庭,而且在周边及社会上形成风气,特别是教育引导那些仵逆之子回归孝道,今年徐老师亲笔撰写了《新“二十四孝”细节说》,他的初衷是想告诉别人,现代人尽孝道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到的。“我写的都是些细节,如果写下去,还可以写出几十孝、几百孝。希望别人看到以后,能够对照自己的行为,尽孝其实并不难,如果一百个人看过以后,有十个人能去做,我就心满意足了。”徐老师如是说。
徐老师尽孝的事迹在电视、网络、报纸上报道后,深深感动了四邻八乡,长临河镇迎霞村一位七十六岁的王安和老大爷,今年春节,不声不响地在徐老师岳母祖宅前贴上一幅大红标语,写道:“亲女婿儿女情比儿更亲,子孙满堂万年流长”。
——安徽未来星童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兵事迹
2012年3月和4月,中央电视台对陈万霞先进事迹的连续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让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用行动支持着陈万霞的教育事业。实际上,早在这之前,就曾有一位热心的企业家,对阳光小学进行过无偿的援助。陈万霞说:“吴兵是第一个援助我们学校的人,在阳光小学引起社会反响的前两年,他就为学生们做了很多实事……”
绵延不断的爱心
2008年,吴兵走进了阳光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桌椅、残损的餐桌、简陋的宿舍,甚至是连操场和水泥路都没有。经了解,吴兵意识到阳光小学是完全是靠着陈万霞一个人苦苦支撑才得以勉强维持。那时,学校的桌椅都是从别的学校捡来的废弃的桌椅,请木匠修理后,重新刷上漆,但是课桌凹凸不平,板凳摇摇晃晃。就在一个月后,吴兵带了几辆大货车来到学校,车上装着300多套新式的桌椅。学生们高兴坏了,一声声“叔叔”地围着他叫。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吴兵的心热了。
吴兵说:“陈万霞甘愿放弃原本安逸的工作,倾其所有创办留守孩子寄宿学校,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家,的确让人感动”。
2005年,吴兵结束了将近十二年的南下打工之路,回到家乡肥东筹划自己的事业,并于2007年成立了安徽鼎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当时,他的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困难重重。得知他将要援助阳光小学的消息后,有不少亲戚朋友劝他,“不要一头热,你自己的公司资金都很紧张……”然而,吴兵却抱定心思说,相较于孩子们的教育和生活上的困难,自己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此之后,吴兵同陈万霞逐渐成为了好朋友,他经常问及学校的情况,但凡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2012年,学校的宿舍楼刚落成,食堂里缺少餐桌、餐椅,吴兵就按照学生们的身高,亲自设计桌椅,不用多久,300多套餐桌椅就送进了食堂;一次,他走进学生宿舍,发现孩子们睡的床铺都是那种工地上用的双层床,很是破旧,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他又根据学生们的需要,设计出300套特殊的床铺,学生睡在里面,既宽敞又方便,尤其是上铺两头都有床梆,学生们睡哪头都安全。他又留下许多螺丝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陈万霞说:“前些年,阳光小学还没有社会知名度,那时候真的很困难,吴兵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雪中送炭’之举,单就那些桌椅、床铺就花了他将近20万元,至于其它的,更不用说了……他做事很细心,有些问题,我都没发现,他却提出来,甚至是一些细节,他也很到位。”
此外,吴兵的公司正准备成立爱心慈善基金,将拿出更多的投入用于支援阳光小学教育,支援学校里贫困生和孤儿。
引得活水救幼苗
吴兵认为做慈善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说:“我们上一代人,没有文化,但凭着自己的努力或许可以打拼出一份事业,但在如今这个社会,大家文化素质普遍都高了,如果小孩再没有好的教育,那是很值得担忧的。”
阳光小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不乏特困生和孤儿。
吴兵第一次见到钟雅兰时,那是一个非常瘦弱的女孩,头发干枯、面色枯黄,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眼神躲闪,又很沉默寡言,特别清苦和内向的孩子。钟雅兰是一个弃婴,后来,被人收养,一家三口,除了她还有一个60多岁的养父和80多岁的奶奶,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得知情况后,吴兵决定资助这个贫困的孩子。他说:“我必须帮她,让她过好的生活,有快乐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
吴兵不仅自己资助和领养贫困儿童,还主动劝说在天津做企业的弟弟领养两个阳光小学里的孤儿。弟弟了解情况后,欣然答应。吴兵和妻子经常会在逢年过节时替钟雅兰添置衣物,买学习用品等,对她和自己的孩子,全无二致。自己因为平时有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所念不及,妻子都会细致入微。如今,钟雅兰在尚真中学读初一,整个人与两年前已经大有不同,开朗、乐观、好学……
前段时间,吴兵考虑到夏天将至,就给钟雅兰买了些夏天的衣物,刚送至手里,只听到一句:“谢谢,爸爸!”吴兵一怔,感觉就像做梦一般。他用行动改变了这个孩子,自己也得到了一份宝贵的亲情。他说:“孩子就像一根幼苗,他们的未来就在于自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许多孩子生长在干涸的土壤上,他们需要的是,社会上给予一泓清泉!”
行不言之教
有时候,吴兵在路上开车,经常会遇到一些路人,他会主动停下车,免费让行人搭车。平时在公司里,要让员工们感觉像家,而他作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公司招了许多员工,都是乡下来陪读的。吴兵说:“他们很困难,既要陪小孩读书,做家务,又要挣钱养家,给她们一份工作,比资助她们钱更实际。”他的叔叔一辈子没有娶妻,是五保户,前段时间,突发脑溢血送进了医院,且病情严重。吴兵对医生说道:“我叔叔这一生孤苦,无论花多少钱,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要放弃”。叔叔昏迷在病床上,大便解不下来,他们兄弟五人轮流照顾,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感动了医生和周围的病人们。当别人向他们表示赞许时,他说是自己的责任。
吴兵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他给每个学生都配了书包和校服,却从不印上自己公司的符号,都只印“阳光小学”,他说,我给孩子们资助,并非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而是想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去年,中央电视台在阳光小学采访时,吴兵正好来学校送床铺,记者想要拍下这一幕,却被他硬生生的给拦住了。
如今,吴兵在肥东开发区成立了安徽未来星童车有限公司,事业蒸蒸日上。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以前因为穷,所以首先要顾及自己和家庭,现在好了点,就要多做一些援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事。”
她用羸弱之躯挑起一座“爱之山”
——记古城镇孝老爱亲模范王红
【前言】在相关媒体上看到古城镇大袁村孝老爱亲模范王红的事迹报道时,颇感诧异、不解和疑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切角落均被利欲充斥、俘获的今天,居然在这个不起眼的村落里,在长幼叔伯妯娌的口中,还流传着女主人公舍弃青春年华,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温暖一个残疾人大家庭,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与之血乳交融在一起的一件件感人、励志、浪漫的故事,这该是怎样一个境界,一份超然,一份执着。
走进王红家里的时候,眼中的女主人显得身材瘦小,十分羸弱,她正在忙碌着全家人的午餐,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一块冰冻着的肉块上切下一小块,回头微笑地看了一眼一旁正在默默“注视”自己的爱人,然后将切下来的肉块放到盘中,一切显得是如此熟练、自然、亲切。在接下来的攀谈中,随着王红时断时续的讲述,一个质朴、执着、倔强的王红走进大家的视野:初中毕业的王红在家中可谓是“掌上明珠”,父母和长兄呵护,加上较为殷实的家庭,让王红有着许多人同龄人羡慕的成长环境。打工潮兴起的时光里,家住来安县的王红轻而易举在自家大英镇寻找到一份服装加工工作,闲暇之余,性情温和的王红总是爱助人为乐,不是帮这位大嫂看管孩子,就是将厂子周围的环境打理的井井有条,熟悉她的人,都喜欢和她唠家常。王红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听广播。王红告诉大家,还是在读书的时候,自己就喜欢上了听广播,凡是广播里播出的美好故事,自己百听不厌,还常常被里面所讲述的故事感动得流下泪来。尽管在以后的日子里,成立了家庭的王红要忙碌一家人的生计,超乎常人的劳动常常将王红累的筋疲力尽,但只要是能和爱人听上一段广播,听上一段爱人娓娓的的演唱,王红说,也就不觉得累了。
201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下班后的王红坐在床边休息,她习惯地打开广播,此时,省经济广播电台交友栏目正在播着一段交友心声:诉说心声的男主人公便是陆天阔,他将自己先天性眼部残疾(近似盲人)的不幸和心中寻梦的愿望一一传递到王红的耳膜里,一时间,情窦初开的王红被他真实的情感所打动,悄悄地记下了陆天阔的电话号码。接下来,王红鼓起勇气,第一次向一位陌生青年发出了爱的讯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电话交流,淳朴的王红被陆天阔率真的情感牢牢吸引住,她不顾一切想亲眼看看陆天阔讲的是不是真的实情。是年冬天,一向做事果断的王红,瞒着家人来到陆天阔的家。一进家,王红顿时被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三间东倒西歪的瓦房,斜立在面前,房前屋后还有几根树干顶着墙体,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灰尘乱飞,根本看不清物体。而此时的陆天阔就坐在屋内的板凳上,双眼无神,一旁未来的婆婆刘茂美,拄着拐棍,仔细端详着王红,毫无底气地问陆天阔:“她真的是你在广播里认识的那位善良的姑娘,她愿意待在我们家?”
想和你在一起
“看不见,摸不到,我的爱在天涯海角;想起你,我会微微笑,我知道,这个冬天不会有雪飘”。这是一首迄今为止从未听过的温婉旋律,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同属一人,他便是王红的爱人陆天阔。
陆天阔告诉大家,这是他第一眼“看到”王红时,心里最真实的感觉。他把这首原创歌曲的名字叫做《想和你在一起》。的确,从此以后,在陆天阔的世界里,就不会有雪飘。
见面之后,王红没有退缩,她选定了这个让她心累、体累,但充满阳光的残疾人家庭,因为她知道,她的心已被“爱”俘获。
接下来,迎接王红的考验接踵而至,来自父母与兄长的极力反对是阻碍一对年轻人最大的难题。王红回家后,父母和兄长甚至将她锁在屋内,不让她接近陆天阔,还让亲戚们轮番做王红的思想工作。倔强的王红意识到,和亲人硬拗是不行的,她一面让陆天阔和他的亲属们前来向自己父母做承诺,一面坚持自己对爱的执着,非他不嫁。终于,王红克服了亲缘关,在第二年的五一期间,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同步入婚姻殿堂。爱,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但面对着窘困的家庭,王红还是遇到了成家之后种种难以预料、难以想象的难题。第一次跟着拖拉机下田,由于她的力气太小,也没掌握操作要领,发动机手把摇不响,即便是摇上二三下,也会被摇把击中手臂,急得她直抹眼泪;第一次帮着丈夫擦身子,不小心打翻一盆热水,望着丈夫木讷的神情,王红心如刀绞;第一次为全家人煮饭,结果半生不熟,让王红食不下咽;第一次生孩子,丈夫不在身边,王红只好忍痛为孩子清洗衣被。第一次的遭遇、第一次的无奈、第一次的疼痛,在王红的记忆中,简直是太多了。
难怪在陆天阔唱给妻子的歌词里,处处写满了感恩的话语:“重要的是,我是否能给你一片天空,想和你在一起,从此不再寂寞,我的爱最完美,生命的色彩有你而存在”。是的,在陆天阔的世界里,王红,无疑成为他存贮生命的唯一寄托。
有这样一个词,常挂在陆天阔的耳边:那就是“拉”。2010年,王红夫妇坚守已久的爱情,终于有了回报,他们可爱的孩子陆蕴涵呱呱落地,小家伙自出生到现在,学会的第一词不是“妈妈、爸爸”,而是“拉”,因为灌输到幼儿灵魂深处的第一个词,便是母亲王红每天对陆天阔讲的一个词:“拉”。我拉你过去,我拉你吃饭,我拉你陪我。
古汉语中,“拉”这一词有帮助、牵引之意。在王红看来,拉着爱人的手并将爱人的手从自己手中传递给孩子,是她最大的欣慰。
有这样一幅画,左边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右边是一位身体瘦弱的小女人,中间是身材挺拔的年轻人,他们行走在家乡的小道上,行走在春夏秋冬的每一个美好时光里。王红说,她要用一辈子的爱去温暖和丰富陆天阔的精神世界。王红知道陆天阔喜欢音乐,还常常自己编歌词、编曲,唱给自己听。尽管命运关闭了陆天阔视觉大门,但王红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让音乐之窗能为自己的爱人永久打开。在她的鼓励下,陆天阔作词、编曲加演唱的信心更足,陆天阔说,如果有一天能登上大的舞台,他一定要为自己的爱人王红,唱一曲自己作词作曲的《牵手》之歌。
采访还在进行时,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一路小跑来到王红家,原来,她是想请王红去帮她抬回打水的机械设备的,望见来人,她止不住打开话匣子。一打听,原来是邻居徐云娣,她连珠炮似的讲了一连串王红的感人事迹,比如,替陆天阔的哥哥(也是一位盲人,如今和爱人一道在外地打工)照看孩子,把侄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把自己家的农田和哥嫂的田块放在一起,打场收割,不误农事。王红家隔壁住着好几个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平日里,但凡望见老人们从井里打水提不动水,王红就会主动上去,问寒问暖,帮忙担水,又帮洗衣。老人们感动的说:“你真是一个好丫头,这不仅是陆天阔前世休来的好福气,也是我们龙山谭人的好福气呀!”。
在照料陆天阔生活起居的同时,王红将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从不嫌弃,老人眼睛有病,还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王红总是用笑脸来慰藉老人,带着老人四处问诊,从不让老人做任何事情。每天一大早,她烧好早饭,服侍和安顿好爱人和孩子之后,都坚持和公公一道下地干活。随着公公年龄的增大,王红俨然成为了农田里的“一把手”,各种农活和农机具在她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王红利用自学,在亲戚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先后还发展起了养兔、养鸽子等副业。王红说:“任何事情自己都想去尝试一下,毕竟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家遮风挡雨、改善面貌是自己心甘情愿做的选择,此生无悔,一定要说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离开王红时,她顺便从自家树上摘了几颗桃子,递给大家品尝,望着形似“心”形的鲜桃,顿然觉得那就是一颗颗象征着王红那善良、温婉,如潮水般盛满着爱的水晶之心。
孙国升事迹简介
孙国升,肥东县人大常委,安徽省人大代表,中国科技大学EMBA在读,高级经济师,安徽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食品行业协会坚果炒货委员会副会长。
他有着多年商品贸易经验,市场的历练使他对市场需求独具敏锐性。2000年,他抓住机遇,创办了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已陆续建立安徽、内蒙古、黑龙江三座生产基地,同时在北京、重庆、合肥、广东建立四个分分装厂,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产品自营出口到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印尼、韩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下设5个中心11个部门、7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150000吨,职工总数4000多人。公司主导产品“真心香瓜子”一经推出就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风靡市场,真心食品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也迅速提升,2006年已经跃居全国炒货行业第二名。
孙国升在坚果炒货领域提出了多项创新方法,致力于用先进技术改造瓜子传统生产工艺,曾主持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00吨每日炒货低成本自动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实施完成“香瓜子节能煮制自动烘烤新技术研究”、“香瓜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项目,主持或参与起草了5项行业标准,取得了40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
孙国升先生坚持“质量就是良心,品质是品牌的基石”的经营理念,设立质量技术部,全程监控产品质量,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同时一次性通过0HSAS18001国际认证。真心自诞生之日起便致力于推动自然、健康、绿色消费,承诺以最优质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为实现自己的承诺,真心制定了对产品近乎苛刻的品质要求,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品质管理体系,以完备的质检硬件和训练有素的质检技术,确保从选料、筛振、分捡、加工、包装生产全过程之每一环节严格达标。真心公司05、06年度都获得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定的质量管理奖。
作为真心公司的创始人,他一直秉承“勤业创新,求真报国”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以弘扬徽派炒货文化、开创民族工业新局面为己任,致力于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通过10余年的发展,真心公司已成为集坚果炒货、休闲肉制品、烘焙食品及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先进集体”、“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AA级企业信用等级”、“安徽国家税务局A级纳税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孙国升先生荣获2011首届“合肥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自2000年安徽真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产值先后跨越千万元和亿元大关,2010年达6.5亿元,2011年达到7.3亿元。公司积极主动吸纳大量下岗人员,并做好再就业和岗前培训工作,累计为社会解决下岗再就业30000人次。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肩负着发展农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农户直接签定采购合同,现场指导内蒙古东三省农户开展葵花种植推广,指导当地10万多户农民科学、合理、规范地种植葵花生产,此举,每年推动农户增收5亿元。
公司决策层花大力气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紧紧围绕“使员工生活更加美好”这一理念,为广大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供其他保障,每年安排员工体检,日常提供免费工作餐,每年组织员工旅游,并为在总部工作的员工提供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并为外地员工免费提供住宿。2008年总裁孙国升先生在“双爱双评”活动中被评为关爱职工的企业好领导。
企业发展后,他不忘回报家乡,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捐款捐物、人力救助、智力扶持、服务回馈等方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抗灾救灾、教育资助等活动,切实履行了大型食品工业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树立和维护着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
2000年9月至2006年2月,公司资助肥西县贫困女童完成学业;
2003年至2011年每年捐助4.3万元款物资助肥东县城镇贫困家庭,董事长孙国升先生连续获肥东县“送温暖、献爱心”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四川省汶川发生7.8级的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心公司在短短3天时间里,就向灾区捐送棉被、食品等价值45万元的物资,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真心公司不仅仅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而是把公益活动看作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企业经营的点点滴滴当中。2012年公司推出“爱传万家,真心在行动”系列公益活动。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当天,真心公司与合肥轮胎联合举办的“爱传万家,真心在行动”公益活动走进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为孤寡老人免费理发,包饺子,赠送礼品。三里街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真心的浓浓情意,奶茶飘香,乐在心怀;2011年3月份植树节当天,我们的爱心使者走进肥东县青龙学区平和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派发学习用品和公司礼品。青龙希望小学的天空荡漾着一曲因为“真心故事”而愈加响亮的歌声;2011年4月,真心公司“爱传万家”行动队走进合肥特教中心,学校近500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或视力障碍,我们的爱心使者和孩子们互动交流、玩耍嬉戏,并为孩子们分发公司准备的体育用品和公司产品,黑暗中的一群孩子们,无声世界里的一群天使们,因为真心,他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光明,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截止到今年,公司已经累计捐款捐物达六百多万元,在孙国升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会在公益的路上继续前行,我们会将“爱在身边,真心在行动”公益活动一直开展下去,把社会对真心企业和品牌的关爱凝聚成力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文物卫士——彭余江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那些热门的专业。而文物、考古之类的字眼,则常被人用来讽刺他人。在实际的文物工作中,常常感到枯燥无味。而现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彭余江自1986年从事这项工作之后,不仅甘当“垫脚石”,与此同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在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方面大有建树,部分考古发掘不仅填补了全省空白,而且在全国引起轰动。
彭余江1992年任县文管所副所长,分管业务工作,负责全县文物管理、田野考古、古建筑维修等工作。2004年任文管所所长,主持全面工作。在此期间,先后参加了省考古学会、省博物馆学会、省玉文化研究会,并担任常务理事。还参加市钱币学会、市包公研究会以及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等组织。自从事文物工作开始,彭余江先后主持并参加古墓发掘清理400多座。其中,县内零散发掘清理100多座,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先后主持并参加三次重大工程考古发掘(合六高速公路肥东段、合淮埠高速长丰和淮南段、宁西高速铁路肥东段的发掘工作),特别是2006年7月,彭余江等在县机械厂开发商住楼工地上清理出一座宋墓,为北宋刑部尚书王能甫夫妇合葬墓。其夫人是宋朝著名宰相王安石外孙女,墓虽早期被盗,但仍出土墓志一盒(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叙事碑一块,还有金簪、钱币、陶器等文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995年以来,从国家、省、市等部门共争取资金300多万,先后对我县省保单位振湖塔、包氏宗祠、昂氏宗祠、吴复墓以及县保单位六家畈古民居群、大孟砖雕墙、吴氏宗祠、马氏宗祠等十几个保护单位进行抢修,抢救了大批重要被毁坏的文物。很多古建筑经过抢修和精心保护,都已成为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县现有6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保1处,省保7处,县保53处。
考古是一门很艰辛的学科,徜徉在其中,虽然可享受探古寻幽的乐趣,但也时常伴随着许多风险。他们没有固定节假日,哪里发现文物不分昼夜第一时间赶到。
1996年元月的一天,县文管所接到张集乡文化站电话,说发现文物。当时生病请假在家中休息的彭余江接到所里的通知后,二话没说,立即出发赶往张集。那天,老天下着鹅毛大雪,走到汽车站时,只有他和所里的另外一位同志去张集。看到这种情景,连司机都不想出这趟差了。彭余江劝告司机,说去张集有急事,司机才勉强出车,路上,由于路面滑,车子在途中差点翻车。到了张集后,彭余江发现这件文物是非常珍贵的玉琮。于是,将文物收回。从张集回到家后,手和脚全都冻肿了。后来,这件珍贵的文物——玉琮先后在国家、上海和省博物馆等地展览。
1997年,在宁西铁路龙城段考古发掘时,因施工单位赶时间,阻止他们前去勘探。并派一帮人手持棍棒,说谁动就打断谁的腿。当时,彭余江和局里的一位领导冲在最前面,据理力争,最后在他们的劝导下,对方退了回去。后来在发掘七号墓时,白天参与发掘,晚上看护墓地,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当时是三月天气,初春的天气还相当的寒冷,一夜过来,身上大衣全湿了。但是,他从不叫一声苦。经过紧张工作,清理出土了40多件文物,该墓为战国早期贵族墓,墓葬规格之高,文物之精之多为安徽省之首,填补了我省建国以来战国早期大型墓穴空白。经媒体宣传后,在全国引起轰动。
20多年来,彭余江亲手征集了上百件文物。有国家一级文物两件,其中新石器时期玉琮,高度为全国第三,引起全国文物界轰动,填补了安徽空白。
为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彭余江积极努力,争取县领导支持,在全省最早成立领导组,亲自担任普查办公室主任和普查队长。同时克服严寒酷暑等困难,在普查中,规定“三不四勤”,要求不放弃一个复查点,不漏掉每个标本,不怕跑冤枉路。做到嘴勤问,眼勤看,手勤记,腿勤走。经过两年的努力,共普查695出文物点,其中新发现584处,复查76处,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的一致好评。2010年6月,我县普查队被国家授予“实地调查阶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被省授予“三普先进集体”,本人也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他还负责主持编辑出版《肥东文物精品画册》、《李鸿章家族碑碣》、《走进包公故里》等书,并在相关报刊上发表文物、考古发掘方面的论文30多篇。
20多年来,彭余江为文物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多次被各级部门表彰。然而,他自己却始终低调做人,以百分之百的敬业精神,默默奉献在这个“冷门”岗位上,被大家称为爱岗敬业的模范。
好 支 书 牛 中 环
——追记长临河镇星二村原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牛中环
在这热浪滚滚的流火时节,她就这样默默地走了。犹如一株小草,默默地从大地上消失。乡亲们得知这个噩耗之后,含着泪自发地来到她家中吊唁。同时,念叨着她为群众所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超负荷工作的她,使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亲们哭喊着她的名字,可她再也不能醒来。
她就是我县长临河镇星二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牛中环。
1988年,牛中环进入星二村委会从事计生工作,当时正是村里计划生育工作最落后的时候。上任一年之后,村班子里的大部分成员被换掉,只有年轻能干的牛中环还留下继续担任村计生主任这个角色。在村里工作已近25个年头,牛中环先后担任过计生主任、妇代会主任、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其中,在计生主任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了近20个春秋。
一心一意办实事
2011年4月,长临河镇党委决定,让时任星二村党总支副书记的牛中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4个月后,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身为村总支书记的牛中环又兼村委会主任。
星二村是个大村,3000多人口。育龄妇女500多人,应检对象近300人。每一个人都要登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担任多年的计生主任期间,为落实好每一个需上环的育龄妇女,跑县外、市外的事经常出现,有时候自己单枪匹马,一外出就是几天,直到把工作做完善才回来。黄湖村民组一位周姓的育龄妇女,就是不愿意参加妇检。多次做工作,她就是不听,最后牛中环就利用晚上时间登门做工作,最终做通了周的工作,同时也解开了她的心结,使她每次都按时参加妇检。
牛中环在家中是长女,底下有两个妹妹,而且父母一生也就生下他们三个女儿。牛中环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其实,作为娘、婆两家的母亲,都想要她再生个儿子,但她还是耐心地做通了两位老人的思想工作,毅然做了结扎手术,为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带了个好头,同时,也成为村里第一个做二女户结扎手术的人。
上任党总支书记之后,牛中环想到的是,要积极为村里办一点实事。于是,首先把村“两委”办公楼进行了翻新,让大家在舒适的环境中愉悦地工作。与此同时,通过一事一议,立即修复村里的东站电灌站。该电灌站牵涉到3个自然村的1000多亩地的用水。由于原来的沟渠淤塞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时常来村里发牢骚。上任后,牛中环立即组织措施,开展东站修复工程。夏天里,尽管天气很热,但牛书记时常在中午一点多钟就赶到工程现场,察看工程进度情况。经过20多天的奋战,共埋了80多节涵管,将此项工程完善,使群众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及时用上了援助的活水。
进入下半年之后,牛中环又将圩区的30多亩低洼低产田进行改造,调来挖掘机,将此片荒地改变成了鱼塘,从而让这片低产田为村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7月,穿村而过的京福高铁修便道,将十八联圩的河道堵塞,使得该村部分村民家中上水。如果不及时处理,群众将会与施工方发生摩擦。得到消息之后,牛中环立即赶到现场,一方面与施工方协调,一方面做群众的工作,直到晚上9点多钟,将问题和矛盾化解之后才离开现场。2012年3月份,堵塞现象又一次出现,牛中环多次到现场,多方协调,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011年,黄湖村民组有一条2000米长的农田机耕路需要修复。为了尽快做好此事,牛中环经常来到这条路上,亲自用脚步去丈量,思忖着利用什么渠道筹集资金,来将这条路全部铺上石子,为广大村民提供方便。
2011年冬季植树造林,按照上级要求搞环村林带建设,在沿路的地方栽植树苗。当时,沿途的土地已经流转给了一家农业合作社,而且也已经种植上了小麦。于是,牛中环多次找到合作社负责人,与其交换意见,做协调工作,针对对方提出的麦种、肥料等损失问题,牛中环都通过合理方式进行调解,从而让环村林带建设顺利进行。
真心帮助困难人
在南部地区,星二村不仅算不上富裕,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村里还欠下10多万元的债务。然而,牛中环却把关心照顾弱势群体放在了重要位置。
贺西村民组贺俊杰,患有精神分裂症,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家庭困难,但是,他有儿子、儿媳妇,不符合办低保的条件。牛中环书记知道他家的确困难,经常登门了解家中情况,每次登门,都带一些慰问金,以解其燃眉之急。
中西村民组的牛中琴,是位老党员和优抚对象,由于年岁已大,常年卧床不起,牛中环多次前往家中看望,每年村里都送去500元以上慰问。
中东村民组牛中强,独身一人,长期在外打工。因为年龄偏大,只好回家安度晚年。但是,家中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成为了危房。知道牛中强回来之后,牛中环多次跑镇民政办和镇国土所,首先为他申请低保,然后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使得他的危房很快修复。
贺东村民组的贺培俊,是一名老党员和退伍军人。儿子因病早年去世,其孙子上大学时,也不幸生病,先后花去了好几万元医药费。每逢节日,牛中环都登门去看望,同时送去村里的慰问金。在其孙子生病期间,牛中环还亲自到镇民政办,为其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尽量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减轻一点负担。
小牛村民组的牛和宗,也是一名老党员,由于年老体衰,加之不符合低保条件,老两口带着一个上大学的女儿生活十分艰难。牛中环长期积极争取上面的救助款,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带动群众共同富
星二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农民主要靠土地生存。但是,近年来,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几乎都到城里打工,家中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和老人,因此,许多田地出现抛荒现象。看到这种情况,牛中环积极与相关农业合作社联系,对农户家中多余的土地进行土地流转。
  土地荒芜,农民心里难过。但是,真正要将土地流转,一些村民又转不过来弯子,甚至有的村民组长都想不通,认为土地流转后,再也没有田做了,就是固执己见不同意。于是,牛中环就通过算帐的方式,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她对大家说,如果一亩土地让自己来种植粮食的话,除去成本,几乎不赚钱甚至贴本,要是把一亩土地流转出去,不仅每年能得到600元补偿,劳动力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年仅打工每人可得到5000元以上。即使这样,还是有少数群众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通过实践,那些原来想不通的群众,纷纷找到“环书记”要求将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在牛中环等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里有1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牛中环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她的努力下,先后引进了合肥凤霞保温材料厂等企业,不仅可解决村里的村民就业问题,同时还将村里的废旧厂房租了出去,每年租金近3万元。企业发展在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发展资金周转不开,作为村总支书记,牛中环亲自做担保,为企业求助资金。企业为了感谢“环书记”,对其表示感谢,牛中环婉言谢绝后,业主主动为村两委捐助了全部办公桌椅。
精打细算当家人
在村里,大家都说牛中环是个合格的当家人,身为村里的领头雁,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把每一笔钱都算的细致入微。村里原先差债12万多元,她上任后不到一年时间,就还掉9万多元。她说,在这样不算富裕的穷村里,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作为村干部更是要起带头作用。因此,牛中环出门办事,从不包车,总是骑着那辆自己家的电动车。在吃喝招待方面,从不浪费,一些镇干部来村里办事,到了吃饭的时候,她也不说一句客气话,总是让镇干部们回镇上吃饭。
  有一次,牛中环带领村文书和计生主任去县城办事,顺便做一个计生对象户的工作。从下午两点,到晚上8点,三个人都很饿了。于是,就在附近的小摊子上,每人吃了一碗清水面条,加上两个粑粑,三个人总共才吃了21元钱。有人曾经开玩笑地跟牛中环说她是个“抠门书记”。她回答说:“没有办法呀,我也想做人,但是,村里的状况在这里,不抠门不行啊!”
  那一条穿村而过、名叫向阳路的村道原先是条柏油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到处坑坑洼洼,给村民们出行带来了难度。为了尽快修复这条便民路,牛中环与村分工干部协商,想利用路桥公司在此修路的机会,把村里的这条路顺便修复。然而,由于成本太高,牛中环认为村里拿不出这笔资金。于是,她发动村里人自力更生,自己买了沥青,回来熬成柏油,硬是利用少量的资金,将这条路修补好,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实事。
以村为家无怨言
牛中环书记是个非常心细的人,她有一个记事本,把每天所做的工作都记录在记事本上。翻看她的记事本,从她担任村总支书记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倒在工作途中,总共只休息过一天时间,那就是龙年的大年初一。大年三十这天,她也是带着村干部们从早晨7点半钟,一直忙碌到下午的5点以后才回家吃年饭。该村井份村民组一名外出打工的育龄妇女是孕检对象,到了腊月二十九下午才回家。得到消息后,年三十一早,牛中环就带着计生主任以及文书到家做工作,可那名妇女就是不愿意去孕检,一直拖到下午,直至把她丈夫的工作做好后,才由她的丈夫开车将妻子送到镇计生服务所。为了确保安全,牛中环与文书也一道赶到镇上。文书知道“环书记”家中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她回去做,就说“你回去吧,我在这儿照应着。”牛中环说:“你一个男同志,在这儿不方便,我还是在这儿多待一会儿吧!”就这样,直至到下午5点多钟,将孕检工作完善,牛中环才与文书一起回家。
  作为村里主要领导,牛中环从来都是自己以身作则,用身教去感化其他同志。在环村林带植树期间,她起早带晚指挥战斗不说,还自己帮着从汽车上卸树苗,然后带头搬运到植树现场。村里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她亲自登门做工作不说,还亲自帮着缺少劳力的人家搬砖、割草等等。
  星二村虽属于半岗半圩,但防汛任务也很繁重。为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牛中环带着新来的村第一书记沿河道查找隐患。当发现部分河道里“革命草”长势茂盛,汛期到来之时将会影响水路畅通,就及时通知附近的村民组长安排人将“革命草”清除,村民组长懒洋洋地说,大水还没有来呢!牛中环说,要未雨绸缪,等到大水到来的时候,也就晚了。于是她自己带头清除“革命草”,在她的带动下,几个村民组长,主动下河,将“革命草”清除,解决了防汛的后顾之忧。
  星二村是长临河镇上的北大门,是去长临河以及巢湖中庙的必经之地。近年来,长临河镇被列为合肥市的禁烧重点镇,地处“北大门”的星二村禁烧压力也非常大。2012年5月中旬,禁烧战斗打响后,牛中环每天一早到岗,晚上12点钟才回家,几乎没有白天黑夜地在田间地头劳作,带领禁烧工作组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确保了该村“没冒一处烟,没烧一把火”,受到了前来检查的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然而,在评选禁烧工作先进个人的时候,她却把荣誉给了村里的其他两名同志。
乐于奉献为村民
虽然只是一名村干部,但是,牛中环爱村如家。一年四季,每天一大早,她就会来到村办公室,即使是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也能见到她的身影。她经常早晨很早就到办公室里。看门的人(企业门卫)问她为何来得这样早,她说,大热天的,群众都喜欢赶早办事,来早一点,不是可以方便他们嘛。吃过饭后,她也从来不在家休息,总是很早就来到办公室里,实在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
  在2012年开展的“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1+1”结亲活动,牛中环主动跟村里最困难的群众牛中刚家结亲。牛中刚本人得了脑血栓,妻子马玉莲患了乳腺癌。结亲之后,牛中环经常到他家问寒问暖。油菜登场之时,正是秸杆禁烧期间,牛中环自己家的油菜没有收割,就带人到缺少劳力的牛中刚家帮助收割。牛中刚的妻子有病,牛中环就带着马玉莲去医院复查,等等,真是比亲戚还要亲。
  村计划生育主任马芳是2011年换届时新上来的。刚开始,在计生业务方面不熟悉,身为老“专干”的牛中环就不厌其烦地教她怎么做,如何做台帐,怎样去分析,结扎、上环怎样去对象户家中做工作,尤其叮嘱她平时与计生对象一是要拉近关系,二是做好服务等。在计划生育资料整理方面,牛中环对马芳也是耐心辅导,比如一些数据为什么不对等等,经常为计划生育工作晚上六、七点钟在办公室里纠正。通过言传身教,马芳终于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工作业务和工作方法,使得星二村的计生工作没有掉队。
  身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牛中环,不仅村里的每项工作都要自己亲自过问,就连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也都考虑得很周到。村民们经常来村委会办理各种证件,许多材料需要复印,可是,复印材料需要跑到长临河镇上,来回需要4元钱的路费不说,还要耽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到这种现象,牛中环就安排村里买了一台复印机,这样的话,群众来办事时随时就可以将材料复印完毕,而且只要花几毛钱,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约了时间。
  2012年4月份,村里来了一位第一书记,由于年龄较小,牛中环对他关心备至,从生活到工作,都安排的细致入微。生活方面,从纱门、蚊帐、洗衣粉、面盆等都一一为他配齐,让其感觉比在城市里住得都好。为了让刚来的第一书记适应村里工作,及时熟悉村里的情况,牛书记就带着他去每个村民组,主动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村情、民情。
好女 好媳 好支书
尽管在这个3000多人口的村里是领头雁,每天忙碌不止,但是,在家庭,她还是个孝顺的好儿媳和好女儿。
  牛中环的嫂子身体不好,70多岁的婆婆就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中。牛书记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照料婆婆的活就自然落到了牛中环的头上,平时工作再忙,回家再晚,她都要问问婆婆的情况,让婆婆每天都能开开心心。70多岁的婆婆身体也硬朗,她知道儿媳妇很忙,于是,为了减轻儿媳妇的负担,婆婆也主动承担起一些家务。
  牛中环的娘家也在星二村,两个妹妹出嫁后,照料娘家母亲的任务也落在了她的身上。平时,娘家的一些活,都是她回去干,娘家母亲生病,都是她抽时间去照料。特别是在母亲生病的最后关头,大小便都在床上,都是她耐心地服侍和照料,直到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
  2012年“七一”前夕,村里与帮扶结对的市统计局搞党建联谊活动,准备给村里一些慰问品,当问及村里还需要什么时,牛中环说,首先给村里那些困难党员一些慰问金,然后再为村里的农家书屋增添一些新的书籍。她说,暑假到了,孩子们都回来了,让农家书屋多添一些书,让孩子们在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日下午一点半钟,在县委党校参加村支书培训刚结束,牛中环就匆匆赶到村办公室里。因为下午4点,她还要与县旅游局的同志会合,让该局为村里解决一些帮扶资金。由于过度劳累和天气炎热,骑着电瓶车的牛中环于下午3点40分倒在了去镇政府的途中。在省立医院经过10天救治后,于7月16日下午3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终年48岁。
——安徽华星智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华事迹
马金华是安徽华星智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除了坚持技术领先、保证品质的经营理念外,坚持孝子入企,创新培养人才,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又一法宝。公司自成立以来,汇集了大批从事机械式立体车库的专业人才,拥有16项国家专利,特别是先进的安全自动柔性载车技术、防坠落装置和行程控制装置等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公司不仅占领合肥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还远销深圳、上海、北京及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等地。
马金华的家乡在石塘镇大庄村马田埠。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题为《乡村四月》的诗,描写着旧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城镇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不少乡村逐渐被城镇所取代,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出外打工,剩下的都是些留守老人和儿童。马金华可算是第一批外出打工者。
提起马金华,村里人都说他是个节俭、勤奋、坚强、知道饮水思源的人。马金华在村里辈分高,大家都很敬重他,每次村里人有纠纷,由他处理大家都服。尽管他现在富了,但跟乡亲们的感情却没有疏远。有时候,从城里回乡,他常蹲在田埂上和大家一聊几个小时,他说和乡亲们聊天是一种享受,每次逢年过节回来,不管谁家,上了桌就只管吃喝,从不把乡亲当外人看。
常言道,人无分贵贱,但很多时候贫富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生活中,随时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来,不仅能给别人以帮助还能给自己以温暖。
初到马田埠时,感觉到马田埠与别的村庄有些不同,这里,家家门前通着水泥路,更令人心生疑窦的是村里的路上林立着许多路灯。马金华修的这些路,还特地建了几十根路灯,到晚上这里灯火通明,不比城里差。
修路、助学、济老是企业家马金华回报家乡的三大法宝,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马金华所在的村委会办公的场所破旧、设施陈旧,乡间泥巴路给乡人带来诸多不便,那时,事业尚处于初期的马金华就陆续赞助办公设施、帮助村里修筑石子路。多年来,马金华对于教育和敬养老人的投入不遗余力。2003年,长乐乡孤儿李海燕上大学的学费没有着落,当他听说后就安排员工送去千元资助她上学,得到资助的海燕圆了大学梦。之后,马金华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资助县里贫困家庭的教育,特别是资助那些贫困大学生。马金华还与多家机构达成协议,每到节假日,他总会挤出时间去县里的一个乡镇敬老院慰问,为老人送去御寒棉被,给老人们送去压岁钱和红包。作为合肥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他的政协提案,就是关于肥东县要成立敬老基金会的事。为了进一步加大投入,马金华还准备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目前选址已经结束,进入筹划阶段,仅此项工程,就将投入近百万。
马金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在回报社会、敬养桑梓方面跨度的时间之久,用的心血之多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今后,他还将大力进行着类似的举措,比如家乡的沟渠建设、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家乡人的就业问题都是他着重考虑的。马金华说,这世上最糟糕的就是:有钱人怀着故意的忽视,穷人怀着恨的嫉妒。我常听到各种抱怨,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抱怨别人或者是社会,仿佛要将自己化作一条尺子去衡量世界的长短。倘使人们都少些抱怨、多些关怀;少些自我、多些别人;少些占有、多些分享,那么世界又该会是怎样?
企业“三道” 涓涓细流
对于企业的运行,他讲究是“三道”即“老板厚道、员工周到、取财有道”,他确实是这样践行着。所谓“老板厚道”:一直以来马金华不仅积极地参与社会各类型的慈善事业对于员工也是相当厚道的。凡在公司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员工,其父母每人每月可获得由公司给予的100元尽孝补贴。公司现在正在筹备上市,马金华说:上市之后员工将会持股达到50%,要让公司的红利与每个员工分享”。 马金华的口头禅是:企业不是我马金华的,身为企业家身负着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有句古话“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可见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关系。所谓“员工周到”:公司将“孝子入企”纳入规章,对不孝敬父母的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屡教不改的进行劝退,绝不留用。企业制定以“孝敬长辈”作为考核首要标准,《母亲》之歌作为企业之歌人人传唱,马金华选才最看重人品,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他认为一个孝顺的人,对于企业精神和凝聚力的提升是有着重大作用的。事实上公司这些年的快速壮大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华星公司逆势上扬,都与这些身怀孝义之人有着莫大关系。关于“取财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马金华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做人做事要做到心中无愧疚,这些年来我所挣的钱都是合法的,我在银行没有任何不良的记录。”按部就班、厚积薄发、不投机取巧,这不仅在做生意,在做人方面也应该是善莫大焉吧!
真 爱 无 言
龚明英,女,今年44岁,家住肥东县石塘镇四合村王家洼组。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勤劳、善良、朴实,谈起她的故事令人感动不已。她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十三年如一日细心照顾瘫痪的丈夫,抚养女儿长大成人,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一个不幸的家庭。
龚明英的丈夫原来在王铁轮窑厂上班,龚明英在家务农,女儿王雪活泼可爱,一家三口不算富裕,却也其乐融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7年王守兵突感身体不适,走路骑自行车都很困难,辗转省城各大医院,后来在安徽省医学院诊断为骨髓坏死,手术治疗失败后,王守兵从此瘫痪在床,龚明英作为妻子日夜守护在王守兵身边,在龚明英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所好转。夫妇两人为了生活,在王铁玩具厂做点玩具加工的手工活。一年后,王守兵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而王铁玩具厂也搬至上海,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治病,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已花光,龚明英就到村子周围找些零工,有时给人家盖房子做小工,有时给附近的砂石厂搬运东西,干得都是最重最累的活,勉强维持家人的生活。和小叔子一起生活的婆婆看到儿媳妇如此辛苦,也会来帮忙,龚明英知道婆婆年岁已高,身体不太好,照顾王守兵这样的病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龚明英认定还是自己亲自照顾比较好,不让婆婆操心受累。王守兵对自己的病情一直不能接受,精神几度崩溃,常常乱发脾气,龚明英不离不弃,尽量减轻王守兵的痛苦。从此龚明英每天除了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起居(包括大小便)还要照顾女儿,而且还要下地干活,一边还找些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走过了十三年。
龚明英从无怨言,也不向人诉苦,因为她根本没时间去想这些。对于社会上、政府部门给予的帮助和救助,她心存感激,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她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和影响着女儿。如今,女儿已大专毕业,在外打工。在地方政府的关注下,龚明英家庭享受了农村低保,镇村两级干部也经常给予他们一些救济,而44岁的龚明英还是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王守兵的身边。她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用她那善良而又纯朴的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爱无言,我们为此而感动。
救援一线显神勇
蒯祥,男,汉族,安徽肥东人,1988年9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共青团员,现任温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特勤班班长,武警下士警衔。入伍5年来,该同志荣立1次个人三等功、3次被支队评为优秀士兵、1次优秀团干部、并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在“7·23”甬温线温州双屿段动车追尾重特大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中,蒯祥同志作为抢险救援车的一号员,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认真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多次深入车厢内部,与队友精诚团结,连续奋战长达16个小时,成功营救出11名被困伤员,清理出5具遇难者遗体,疏散被困人员数百名,充分发挥了温州特勤班长的骨干作用,以昂扬的斗志,过硬的作风,顽强的毅力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用事实践行了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闻警即出,第一时间侦察灾情
7月23日20时35分,温州特勤一中队接到指挥中心命令,称“位于鹿城区双屿下岙路高架桥处发生动车追尾事故,数百名群众被困车厢,要求迅速出动大力抢险救援车增援”。接到命令后,蒯祥作为第一出动力量火速赶赴事故现场。经过多方面了解后,方知高架桥处发生动车追尾事故,有数节车厢脱轨掉至桥下,人员伤亡情况不明,情况十分危急。蒯祥凭借多年抢险救援的经验,立即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并迅速检查车上的装备器材,及时调整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1时07分,大力抢险救援车率先抵达事故现场。在大队领导的带领下,蒯祥等人组成侦察小组携带对讲机和照明灯具迅速到事故前方进行侦察。在途中,侦察小组人员不断发现有不同程度伤情的伤员被抬出,现场哭声、叫喊声响成一片,救援刻不容缓。经初步侦察,蒯祥发现事发的高架桥下方有3节车厢坠落至地面,其中的两节车厢横卧在地面上并发现有大量被困人员,另外有1节车厢斜插在地面并倚靠在高架桥上,现场秩序混乱,具体伤亡情况不明。鉴于此,蒯祥同志快速反应,马上想到的就是救人第一,于是根据孙静中队长的指示随即展开了救援工作。
二、勇敢顽强,第一时间拯救生命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特勤一中队主要负责地面D301次3号车厢人员的搜救工作。按照任务分工,蒯祥所在的第一救援小组很快在车厢左侧发现3名被困者,他们都被车厢内座椅和零部件死死压住,伤痕累累,无法动弹,并不停的发出求救声。见此情景,蒯祥和中队长孙静果断采取措施,一边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一边不顾个人安危,立即爬进早已扭曲变形且空间狭小的车厢内部,匍匐前进,最后在2名队友的配合下,率先将1名伤员救出。此时还有2名被困人员由于下肢部分被压得较死,无法动弹,必须实施破拆方能将其救出。蒯祥临危不惧,在战友的协力帮助下,对车厢实施了破拆,将2名被困伤员成功救出,并转交120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在救出3名被困伤者之后,蒯祥同志通过拉梯爬至3号车厢顶部,协助第二小组对车窗进行破拆,但由于车窗采用的是钢化双层玻璃,破拆起来异常困难,蒯祥和队友深知时间稍纵即逝,立即换用冲击力较强的气动切割刀,以娴熟的专勤破拆技术对其进行破拆,果然效果突显,2分钟后一道生命之门被打开,之后步步为营,在队友们的默契配合下,又相继救出了4名被困人员。
三、攻坚克难,第一时间开辟通道
21时40分许,指挥部命令特勤大队成立攻坚救生小组,想尽一切办法,迅速前往动车相撞点实施救援。蒯祥闻讯后,立马主动请缨加入攻坚组,在汪晓伟大队长的带领下,与另外10余名专勤人员携带破拆、照明、救生等器材装备,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上开进。
一路上,由于天黑路滑,山路崎岖陡峭不平,加上队员们携带30公斤重的器材装备,步履蹒跚,只能深一步、浅一步的摸索前进,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从陡壁上滑落。但大家都明白救援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谁也不甘示弱,谁也不畏惧退缩,个个都斗志昂扬、精神抖擞,充分利用手中的绳索和挂钩梯等器材进行攀爬。遇到难走的地方大家就相互帮助,互相搀扶,采取头顶肩扛搭人梯的方式向上爬,历尽千心万苦,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从铁路桥南侧山体开辟了一条新救援通道。
四、危难时刻,第一时间奋勇当先
爬上桥上后,蒯祥已是大汗淋漓,体力也有所不支,未及休整,就听到桥面上哭声、喊声和求救声响成一片,在强光灯的照射下发现有大量的旅客拥堵在车厢的一旁,现场一片混乱,桥上除了几名列车工作人员在组织自救外,还没有救援人员进入。当被困人员看到有救援人员上来时,顿时激动不已,纷纷向救援人员求救,蒯祥和队友们被他们团团围住。为了使救援工作顺利开展,蒯祥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引导疏散他们安全下山,随后快步地向动车相撞点跑去。
到达动车相撞点后,救援人员被惨烈的撞击场面所震惊,相撞的两节车厢由于巨大的撞击力已经嵌合在一起了,远比救援队员们想象中的要严重,而且车厢内还有较多的重伤人员在等待救援。见此情景,在大队长汪晓伟的带领下,蒯祥和队友立即深入车厢内实施侦察,先后在D301次5号车厢发现3名被困人员,D3115次列车的15、16号车厢发现4名被困人员,另有大量人员伤亡情况不明。
根据任务分工,蒯祥所在的第二救援小组迅速对D301 次 5号车厢的受伤人员进行救助。在救助中蒯祥发现D301 次 5号车厢的3名人员伤势较重,其中1名年长的老大爷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已成昏厥状态,如不马上进行急救,后果不堪设想。蒯祥迅速对重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同时队友迅速对就近的车窗进行破拆,年长的老大爷在蒯祥一次次的呼唤中终于有所回应,但蒯祥仍不敢懈怠,在队员的配合下细心的将其固定在担架上,防止他受到二次伤害。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3名被困伤员依次成功脱离险境,并被转交给了救护人员。
之后,蒯祥又蹬至D3115次16号车厢协助第三救援小组进行救援工作,在16号车厢下的1名被困伤员,其右大腿和脚被车内零部件死死压住,血肉模糊,嘴唇已经发白,生命岌岌可危。救援人员本想用液压破拆工具对其进行扩张救援,但由于撞击后车厢内空间非常狭小,只留下了一条夹缝,液压破拆工具很难发挥效果,必须进入车厢内部作业才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苏醒的被困者情绪也激动起来,但身体已非常虚弱,如果再不及时救出随时会危及生命。说时迟那时快,体形较小的蒯祥主动请缨,从车厢另一侧破拆玻璃爬入内部实施救援。由于车体撞击后严重扭曲变形,横七竖八的车厢零部件紧紧的贴在一起,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爬到被困者的身旁。经过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被压的过道下刚好还有一点点狭小的空间可以前行。于是蒯祥就趴在地上一边清理障碍物一边艰难的往前爬行,身上、手上多处被铝合金片和碎玻璃割伤,但蒯祥丝毫没有退缩,继续咬紧牙关往前爬,10米、9.5米、9米……,仿佛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经过长时间作战的蒯祥已经显得疲惫不堪,“好想躺在这里休息一下”,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脑海里闪了一下。这时,蒯祥透过缝隙看到那虚弱的被困者渴望生命的眼神,又努力打起精神继续前进,5米、4.5米、4米……0.5米,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爬到了被困者的身旁。“坚持住,我会把你救出去的!”面对越来越虚弱的被困者,蒯祥心理只有一个念头,“亲人正急切的盼望着他的归来,不管多难都要把他活着救出去!”蒯祥顾不上自己身上的伤痛,立即一边安慰被困者一边展开救援。为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蒯祥仔细而艰难的转动着脑袋察看伤者的情况,试图找一个最佳的支撑点实施营救。空间太小了,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蒯祥整个身体只能侧躺着躬在那里,用一只手进行艰难操作救援顶杆。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中用这样的方法实施救援,但此时他却显得异常娴熟和稳重。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随着液压顶杆把空间越撑越大,终于让在场的队友们看到了希望,快了,马上就能出来了。最后,在与战友们里应外合共同努力下,奋战将近1个多小时,终于在23时52分成功将被困者救出。
五、不辞辛劳,第一时间清理残骸
在受伤人员被全部救出后,救援人员对现场再次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发现有数名被困者被挤压在一起。随后根据上级领导“要竭尽所能救出一切能救出的被困者”的指示,蒯祥和队友不顾劳累继续开展救援。现场到处弥漫着是浓浓的血腥味和其他难闻的味道,不时的会让人产生恶心的感觉。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蒯祥克服了心理压力,没有胆怯退缩,与战友们一起分别于0时15分、0时53分、1时16分,1时20分清理出5名遇难者。另外还有几名遇难者由于被几百吨重的动车轮及车厢死死压住,没有大型的起吊设备很难将其救出。于是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安排,等大型机械设备到了之后在做救援,蒯祥和队友则在一旁稍作休息,随时待命。
次日凌晨6时01分,根据现场指挥部命令,中队需要留守部分官兵继续在现场开展救援,蒯祥未加思索便主动要求留下,直至中午1时左右才返回队里。
在此次抢险救援过程中,蒯祥同志和战友精诚团结、英勇顽强,克服了天气恶劣、救援难度大、现场情景惨烈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作战长达16个小时,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成功救出被困人员11名,清理出遇难者遗体5具,疏散旅客数百名,成功完成了上级给予的任务,展现了特勤官兵拳头尖刀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当代公安消防部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光辉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消防铁军的铮铮誓言。
当之无愧的见义勇为“专业户”
——石塘镇阚东村阚宏武事迹材料
“阚宏武”这个名字在石塘镇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印象就是见义勇为、一身正气、敢作敢为。28年前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失事飞机飞行员,10年前为救遭抢劫少女而遍体鳞伤,2年前及时救起落水男孩避免3名男孩溺水身亡……
日,家住某机场附近的阚宏武像往常一样下田劳作,突然看见一架尾部冒着滚滚浓烟的小型飞机摇摇晃晃地朝着机场跑道飞来,但是飞机剧烈地颤抖着,方向也逐渐失去了控制,最终飞机冲出了跑道并发生了严重的侧翻。当时年仅20岁的阚宏武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跑去救出飞行员。当跑到事故现场时,看见飞机已经整个翻了过来,飞行员被死死地卡在了座舱内无法动弹,此时飞机正在冒着滚滚浓烟并燃起了熊熊大火,阚宏武没顾得上想这些就冲到了飞机跟前。看见飞行员还在动弹,阚宏武知道还有希望,于是用脚狠狠地跺驾驶舱希望尽快踢破驾驶舱、打开生命通道,可看上去是玻璃的驾驶舱却非常坚硬,他也清楚这玻璃安装得也很坚固;正在犯愁之际,突然看见了大概一米多长的空速管,只见他眼疾手快拼命拔下了空速管,对着驾驶舱上方反复猛砸,终于砸开了一个缺口;为了不伤及到舱内的飞行员,他果断放弃了硬砸,开始用手扒,此时流出来的航空煤油已经烧到了跟前,他明白没有多时飞机就会爆炸,于是他顾不得肢体被玻璃划伤,顾不得自己身体的流血剧痛,拼命尝试打开驾驶舱;当驾驶舱好不容易打出缺口后,阚宏武看到飞行员已经昏迷了,他小心地把飞行员拖出来,背起飞行员就拼命地向安全地带跑去,跑出还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只听见一声巨响,随后一股强烈的热浪将他们掀翻在地,飞机爆炸了!飞行员得救了!可是阚宏武却受伤严重,四肢严重划伤鲜血不止,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别人问起他的伤势缘由时,他总是笑着说干活被镰刀划伤了;直到后来该飞机单位的领导经过千方百计的走访才找到了他,对他进行了上门慰问,这时人们才知道阚宏武干了一件了不起的英雄事迹!
2004年4月,阚宏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打工。一天傍晚,他走在北京的一个石拱桥上,看见前面的三个青年男子拦住了一个年轻女子,两个男青年从后面抱住女子有猥亵行为,另外一个男青年从前面拼命地抢夺女子的背包,情况比较危急。阚宏武见此情景极为愤怒,首都城里岂能让邪恶如此猖狂!他一个健步冲了上去,飞起一脚将前面夺包的男子踢倒在地,后面两个男青年赶紧上前来与阚宏武搏斗,阚宏武嘱咐女子拿着包赶紧跑。在阚宏武的掩护下,这名女子才得以安全跑开。阚宏武见寡不敌众,也边防卫边跑;这时一个歹徒拿起了一把长砍刀追着他不放,就这样边打边跑直到歹徒看见警察落荒而逃。定下神来的阚宏武才发现自己的西服已经被划了好几道口子,身上也被砍了好几处而流血不止,幸运的是那件厚西服护着只让他受了皮外伤。
2011年7月中旬的一个中午,阚宏武下地给稻田支水,忽然听见了几个男孩急促的呼救声,正值中午时分,炎炎烈日下田间根本就没有其他人,他一想肯定是放暑假的孩子为了图凉快偷偷从家里面溜出来下塘洗澡。“糟糕!坏事了!这些浑孩子肯定溺水了!”阚宏武不禁心头一紧,踢开拖鞋就往水塘方向猛跑。跑到塘边,果不其然,一个男孩落入了深水区在拼命地挣扎着,两个在浅水区的男孩边喊边试图下去就他,阚宏武大喝一声让两个浅水区的男孩上岸,自己顾不得脱衣服就跳进了塘中救起了已经快失去意识的溺水男孩。救上来的男孩喝了不少水,阚宏武进行了简单的救治让男孩恢复了意识,然后背着他去了医院。如果当时没有他的及时出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现在那个溺水的男孩考上了大学,时常不忘回来看望他的救命恩人。
阚宏武,阚东村家喻户晓的傻瓜,家喻户晓的英雄,更是阚东村家喻户晓的见义勇为专业户,他用自己的一身正义、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铿锵有力的见义勇为进行曲!
新婚燕尔接力爱的传递
日,带着肥东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对松潘教育的一往深情,我县年轻的黄燕老师新婚第七天就毅然接过了支教接力棒(黄燕也是我省三批赴松潘支教63位老师中唯一的女性),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去四川松潘的支教之路,演绎着一年的“爱的传递”。
投身支教天地宽,坚定教改谱新篇
刚到松潘中学,尚未从高原反应中调整过来,黄燕老师就接下了13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共跨了两个年级。松潘中学是初中与高中相结合的一所完中,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又将这些班级分成了普通班与网络班。而网络班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模式是与成都七中一致。一个学校两种教学时间模式,黄燕为了尽快适应松潘中学的管理与教学模式,她在到达松潘的当天下午就主动与学校教导处联系并熟悉了解了全部班级及机房情况。第二天下午黄燕就在松潘中学上了她支教的第一节课。一个班级四种民族(藏羌回汉)文化,多种语言交流,虽然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种杂乱的班集体仍然让她始料不及。而让她感到更棘手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差。通过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她发现,因为硬件设施跟不上,信息技术课又作为一门副科,在学校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经常被其他主科占用。2010年是松潘中学新课改的第一年,高一生在本学年末将面临着信息会考,学生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面对这些困难,黄燕没有灰心,总是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的学生状况进行备课上课,想尽一切方法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变学生传统的偏科现象,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她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藏族语言,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她。慢慢地她开始和学生们交朋友,在一起做游戏,促膝谈心。学校机房有时需要维护时,她总会叫上部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像文档的输入、文件的管理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强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渐渐地学生学习的劲头足了,开始主动找她请教一些信息的知识。她尽量将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学时她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每一节课之前她都会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让学生投入,让学生多参与、多模仿、多动脑,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力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课堂中她还会穿插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后通过不同的时间、方式对学生进行课余辅导。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她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的必修课中理论概念较多,比如信息的特征,这个时候她会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让他们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先进行小组内部讨论总结,小组之间再讨论,最后她再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评论。如果遇到类似网线的接入方案等内容教学时,她会带领学生自己前往电信局、中国移动等公司进行咨询比较。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养成。有一次讲授到局域网的设计时,学生竟然能够在教学之前主动到机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其他人了解到多种设计方案,这让黄燕感到很欣慰,也对后期的工作有了很大信心和动力。学生们从不喜欢上这门课到逐渐对这门课感兴趣了,黄燕老师也成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支教老师之一。
克服困难,甘于奉献,支教生活无怨无悔
2011年开学初由于高原反应和松潘的寒冷天气,这让原本体弱的她出现了胃胆汁泛流,在松潘做了多次治疗也没见好转,胃痛持续了一个多月,可是她从未想过放弃。有时夜里吊水到凌晨二、三点钟,但第二天她依然坚持到岗,从末耽误过教学。
黄燕老师还主动和当地几位信息老师私下结成对子。大家一起备课,互相观摩教学。她将安徽与松潘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在松潘中学搬入新校区之际,她主动帮助机房管理员进行机房的布置与网线的连接。当她用双手撬起所有的地砖,拉线与布线,又将所有的地砖搬回原位,手上被划出很多血痕,她没有一声埋怨,一直干到深夜直到做完做好。她的这种坚持打动了学校老师,受到了校方的一致好评。在“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前夕,王三运省长率安徽省政府代表团赴松潘慰问并视察工作,在安徽援建的松潘中学机房里,黄燕老师将机房的配置及运用向王省长、陈艺厅长等省厅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和展示,将安徽的援建成果展示得淋漓尽致,受到了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皖松一家亲,用心谱写爱的传递
黄燕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踏实工作,在生活上也多次资助贫困学生。在家访时她发现有的学生生活非常困难,连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也因为家贫而无钱购买甚至出现缀学的现象。黄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和爱人商量,最终将新婚未及外出旅行的7200元钱捐给了贫困学生。通过学校联系,黄燕老师在支教的同时,还结对帮扶一个藏族和一个羌族学生,每月定期给他们每人三百元,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和改善生活。逢年过节时,她总会带上衣服、礼品等到他们家里看望。平时周末她也会把这两个孩子带到自己住的地方,利用支教队的方便对他们进行课外学习辅导。每个星期她都会让他们把学习中不明白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就带他们到各科老师那里请教学习,而她外出时从没忘记给他们带来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现在黄燕虽然回来了,但她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过,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
一年的支教时间转眼即逝。带着松潘人民的深情,带着皖松一家的亲情,黄燕老师载誉归来,回到了家乡教育沃土。未及洗去征尘的她说:一年的支教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种支教经历对于一个年轻的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要将她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为家乡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程立美夫妇前些年在合肥做早点生意,日早晨,妻子陈金妹感觉头痛得很,起不了床。他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经几次会诊,被确诊为“烟雾病”,打工几年积累和借来的总共20多万元,很快就被花光了。由于目前这种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医生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再也借不到一分钱的程立美只好把妻子接回老家。回到家中,妻子手不能动,眼不能看,耳不能闻,口不能言,成了名符其实的“植物人”,艰辛的护理重担就落在了程立美的身上。
妻子不会张口,他买了豆浆机把食物打碎,将流质食品一口一口喂进妻子嘴中;妻子不能刷牙,他买了棉签,每天早上给她“掏牙”;妻子腹侧插着导尿管,大便每隔一两天就要进行一次“人工疏通”;妻子眼光发直,他就每天喋喋不休地和她说话聊天。程立美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植物人”妻子,他在医生的指导下,还学会了推拿和针灸技术,坚持每天给妻子推拿、按摩、针灸。
程立美的不离不弃,日夜守护,终于感动了上苍,奇迹在日这天发生了。这天程立美一边吃西瓜一边跟妻子说话:“老婆啊,都一年了,你也忍心一句话都不跟我说?”他发现妻子的眼睛正看着自己,就把一块西瓜拿到妻子嘴边,问“吃不吃?”当问到第三遍时,他听到一个极其微弱的声音——“吃!”程立美以为自己在做梦,不敢相信奇迹真的发生了。又反复问了几遍,妻子也答了几遍。他确信妻子能够说出简单的“吃”字,说明妻子的病有了好转,他满怀欣喜地把这个好消息赶忙告诉了妻子的主治医师,老专家也感到非常惊奇,同时也被程立美的精神深深打动。
然而,妻子的恢复过程一波三折。2008年12月的一个雪夜,晚上十点多,妻子突发高烧,喘息急促,程立美急坏了,去县城是来不及了,赶忙去找村里的老村医,医生推说这病他治不了,只能给了他一副退烧药试着吃吃看。回到家中,程立美冲好药,让妻子喝下。搂着妻子的头,泪流满面,以为这就是妻子的弥留时刻了,就这样搂着妻子过了一夜。天亮时,奇迹再次发生,妻子的高烧退了。从那以后,妻子的身体一直在慢慢地恢复中。
程立美妻子患病期间,他的孩子正上高中,县领导和学校都给予了很大帮助,古城镇领导也到他家慰问看望他久病的妻子,在生活上也给予关心和照顾。
如今,程立美依旧用爱呵护着这个家庭的完整。他的模范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县市多家媒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相信爱能创造奇迹,程立美在妻子的康复之路上,一定能走得更远。
许诗群,中共党员,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贴”。他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是一位孝子、好兄长。由于父母多病、弟妹年幼,他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妹的任务,许诗群平时勤俭节约,省下钱及时为父母亲治病、买药,供年幼的弟妹上学等,直到弟妹相继长大安家。
年逾七旬的董得兰,从跨进婆家门到如今,服侍行动不便的婆婆陶传英长达50多年,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活到100岁,成为当地最长寿的人。大年初六,她还积极邀请亲朋好友600多人,为婆婆做百岁大寿。婆婆见人便夸,若没有这个媳妇,她也活不到这么大。
李从军,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他说:教师就像蜡烛,照亮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今年3月初,他把一生积蓄12.5万元悉数捐给了肥东县两所学校,用作对困难学生的资助。从教60年,仍然发挥着这家的余热。
龚英良,肥东县八斗镇胡祠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正是这样一位淳朴的农民,坚持在十二年的时间里,共献血十七次,总计献血量达5400毫升,超过了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十二年来无论是节假日或上班时间,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电话,他就第一时间赶到血站献血,风雨无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合并肥东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