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法门彻底解脱歌词了,有多少人还在坚持

晒晒“观音法门”“无上师”的四邪术
&&&&由于“观音法门”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以至于美国反邪教专家辛格博士称“我认为观音法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邪教之一”。《香港佛教》杂志也指出:“清海无上师是邪不是佛”。那么,自称是“无上师”的释清海,及其“观音法门”都施展了哪些邪术引诱信徒上当受骗呢?
  邪术一,“即刻开悟”引诱信徒
  释清海自称是“明师”,是“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大师、无上师、现代佛”,并引诱信徒称,只有得到她的“印心”、“观音法门”,才是成佛的快捷方式,吹嘘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神,吹嘘“观音法门,是宇宙上独一无二的法门”,能够“即刻开悟”、“当世解脱”。并宣称“观音法门也叫人‘念佛’,但不是念阿弥陀佛,而是念清海无上师法号,再由师父‘印心’、‘即刻开悟’,将来可以得救、解脱、修行成佛”。“一个接受印心、观音法门的信徒,师父传法给他,让他跟这个力量沟通以后,他就开始加入这个宇宙最大的团体,就已经进入不退菩萨的果位”。并称:“即使鬼魔、阎王,在信徒死掉以后,也不敢接近修观音法门的人”。因此,对信徒是有较大诱惑好欺骗性的。
  邪术二,假借佛教欺骗信徒
  释清海打着佛教的旗号,以佛教为幌子,这也是“观音法门”诱骗信徒的花招。“观音法门”的教义虽然杂乱无章,且释清海在讲道时,又常常掺杂宗教思想,如弟子在“简传”中所说,“她后来到各地传法讲经时,常常引用耶稣基督、释迦牟尼佛的话,以及其他宗教的哲理”。释清海基本上还是以佛教为幌子,宣扬的“观音法门”就是借用了佛教中人们十分熟悉的观音菩萨之名,但并非一般佛典里所传的称念观世音菩萨或虔诵大悲咒,而是将锡克教的“声色光影幻法” 移代为她所谓的“观音法门”,再经她借用《楞严经》卷七“耳根圆通”那几句经文加以曲解而已。释清海传播的修行方法以“打坐”为主,称 “按观音法门的方式打坐,夜不倒单可以代替睡眠”,其注册的名称也以“禅定学会”为名。释清海在传道中,还大量引用了佛教的名词术语,自称也曾在佛教中出家,所有这一切都会很容易地使人将其与佛教联系起来,信徒会误认为她所传之教,为佛教的一个派别。因此以佛教为幌子的“观音法门”蒙蔽信徒上当受骗便是防不胜防的了。
  邪术三,“世界末日”恐吓信徒
  释清海宣扬“世界末日”,自称是至高无上的“清海无上师”,可拯救信徒于危难之中。并以消灾治病为名,到处“开办素食餐厅”,宣扬地球将要毁灭,只有相信“观音的法门”,坚持吃素食100天,而且“一定要吃净素,锅碗餐具一丝荤腥都不能粘,彻底洗净或者换掉,这样现世即可解脱,不仅信徒一人解脱,他的上至五代祖先,下至几代子孙都可解脱”,“甚至连我们的宠物都会获得解脱”,“如果大家再不全部吃素,这个世界就要完了”。还对信徒危言耸听,如有信徒持怀疑态度,就要受到“神”的惩罚。2012年释清海鼓吹地球将毁灭,她借此机会多次策动境内信徒出境参加“法会”,煽动信徒倾其所有家产“供养”“圆顿”,蛊惑信徒卖掉房子,举家到吉林长白山或黑龙江大兴安岭躲避末日,被恐吓的信徒,以为末日已到,自然如法炮制。可释清海预言的世界末日并没成为事实,她就借口说是经过她的加持将世界末日延期了。因此,释清海宣扬的“世界末日”,不是什么吃素环保,而是赤裸裸地骗信徒的钱财据为己有。
  邪术四,敛财养教糊弄信徒
  释清海从1989年开始,以“观音法门”组织信徒以旅游、探亲、投资办厂为名,频繁派人入境福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以合资、独资办企业为名“以商养教”,开办如“绿色天食”、“鸿运村房地产”、“绿野仙踪”素食店等。据悉,目前“观音法门”已经在世界89个国家开办了实业,以此为幌子,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小型联络处和联络人,建立“共修会”发展信徒,再向信徒推销“观音法门”的产品,产品买卖由“共修会”联络人牵头,买卖资金上缴总会。与此同时,释清海的书籍及音像资料都要求信徒必须买全套,还向信徒出售她加持过的相片、像章、印有她相片的挂饰、印有观音的法门LOGO的内衣等,仅2007年在台湾一次禅修“法会”的5天时间里,就有近1亿元新台币轻松落入清海的口袋。释清海的“观音法门”如上这般地营销骗敛钱财,诱骗信徒上当受骗,以商养教自然就防不胜防了。
  当然,释清海的观音法门之邪术不仅仅只是这些,其歪门邪道可谓举不胜举,防不胜防,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远离邪教的残蚀危害。 & &&
用户名称:&&匿名 现在有0人对此发表评论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主办: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惠城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技术支持:惠城区信息中心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龙丰新联路1号&邮&编:516008&您现在的位置: >
浅论药师法门与现实人生
  【摘要】药师法门特别注重现实人生的利益和解脱,对于现实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是非常当机的一个法门。因为佛法不离世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人世间修道证悟的。药师佛深知现实人的病源,对治各种病,去除众生的三灾、五浊、八难、九横,让众生享受种种富足快乐的生活,积极创造完美的生存环境,让人们得到真正的自由。现实世界就可以成为药师如来净琉璃光的极乐净土。
  【关键词】药师法门;去疾除苦;身心自由;随心所求,现实人生
  提到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人们并不陌生,但究其内涵者寥寥无几。一般信众认为药师佛好比世间的大医师,若有病疾就来祈求药师佛去痛疗病,消灾延寿,身体健康。当然这只是狭义的层面。从广义来说,药师佛是无上医王(称之为佛的就是无上医王),不仅能治生理上的病(老、病、死),更能治心理上的病(贪、嗔、痴)。佛教认为人生有所需求,无不是病,如饿渴需饮食,寒冷需衣服,疲倦需休息,困乏需睡眠,此饥、寒、困、倦等无不是病。那么,针对这些所需要者,即饮食、衣服、休息、睡眠等无不是药。因此,按照佛法来讲,众生无时不浸在惑业苦之病中,身心充满诸病。药师佛慈悲发十二大愿,让一切有情所有希求皆能获得。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法门是以《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为依止的一种佛教修行方法。药师法门就是深契时机、注重现实人生的利生法门,并且特别适合现在社会众生根机。药师法不离世间法,是指导人们在现实中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法门,对营造祥和美好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下面就将药师法门中最为切合现实人生的几个问题作一阐述。
  一、身心自由&&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
  自由是人们无不追求的理想状态,自由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之内不受限制和约束。尤其是不受他人意志的束缚,在封建社会里,奴隶是没有一点自由,当然也就没有人权。自由的观念在当今世界较为流行。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孙中山先生曾经多次指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范围,便是不自由。自由的底线和原则,是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所以,公民的财产和人权不应该受到侵犯,因而形成法律来做保障。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中说&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有的一切权利与自由。&并成为国际法。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作保证,人类就不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就谈不上符合人的尊严、本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平等,就是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自由、平等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现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人有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药师佛为利益众生而发的十二大愿中的第二愿就讲到让众生享受自由平等:&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1]这就是说药师佛希望他证得菩提时,他的光明智慧照及幽冥的苦恼众生,破除黑暗和愚味,解脱了痛苦和烦恼,得到智慧,而能随着自已的心愿和兴趣,平等自由地做他所乐意做的种种事业,并且都能成功。此愿&则唯药师独具&。[2]当今社会上有许多人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还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所做的工作也不是他们所学的专业,找一份工作也十分艰难,就拿报考国家公务员来说,最多的有两千余人争一个岗位,如此激烈的竞争,从何能谈得上想干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呢?但也有的人辞去让人羡慕的国家机关职务工作,干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并且干得很成功。可以说所获得的自由就是在各种束缚中有限自由、相对自由。自由只不过是自由的感觉,自由的感觉就是当有想法时,能按照这个想法去行动。人们大都悲叹自己的不自由,对于自然条件和生理心理现象的束缚,人所能获得的自由是十分有限的,主要是顺应客观规律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药师佛慈悲发愿成就大家的美好事业,使人们身心自由地干着自己所喜欢的事。
  药师经中药师佛所发的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此愿即是人人平等的思想,药师佛说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不但自相光明,遍照无量世界,众好具足,庄严其身,同时还希望一切有情和自己一样,一切平等。佛教提倡&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平等&。药师佛的平等思想与诸佛大体相同,在此就不作叙述了。
  佛教所讲的自由有更深刻的内涵,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身心的解脱自在,自在就是自由,解脱就是无烦恼束缚,佛教的解脱涅槃是超越世间的绝对自由。但一般人认为,佛教有那么多的戒律束缚是不自由的。其实佛教持戒不是束缚,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戒的根本精神,就是防非止恶、对人不侵犯。所谓不侵犯,就是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不侵犯,才是真正的自由。佛教所追求的自由,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无限自由、绝对自由。对于自然条件的束缚和生理现象的束缚,佛教认为,这些束缚最终是可以摆脱的,佛教的修证过程可以使人最终完全消除这些束缚。通过修道证悟,消除了各种烦恼,获得绝对清净,使身心自由自在。而凡人都是生活在无明中,对宇宙人生充满困惑,从而在认识上不能自由;人们的执著形成种种烦恼,导致心灵不得自由。佛教所倡导的自由,不只是外在的,更注重解决人们内在的困惑与烦恼,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佛教禅宗提倡洒脱自然,禅门中人修习讲究自由自在,不拘一格,饥时食,困时眠。不为五欲所动,顺其自然,从此,&要生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这就是佛的境界了。在佛教看来,自由就是自由地选择必然,而不自由就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3]从根本上说,禅门弘扬的自由,是自我满足,既包含对名利的轻薄,也有对生死的豁达,是一种心理的自由。而缺乏对更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和持续改善生存环境的意愿。但药师法门所讲的自由,洽洽弥补了这一不足,特别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从而揭示出人类不自由的根源,积极创造完美的生存环境,让人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其实获得真正绝对自由的是佛,佛也是在人世间修证成的,我们可以从此得到启发,努力践行&诸恶不做,众善奉行&[4]的佛教精神,营造理想的自由王国,人们可以不为生存而工作,随着自己的兴趣不受任何束缚做自己想干的事,由此也能开发出更大的智慧,创建出更多的财富,思想境界也会更高,人们的身心就能得到自由。
  通常情况下人们得到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那么我们只要不违纪犯法,不违背伦理道德就能得到身的自由;去除烦恼就能得到心的自由,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众生所受烦恼的根源,贪是由于对事物喜欢而产生无止境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是由于对事物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痴是不明白事理,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众多的烦恼都是从这三种而生,所以佛教提出相应的对治方法:即布施度贪心、忍辱度嗔恚、般若度愚疾。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身心得到净化,身心即能自由。
  二、身心健康&&人类生存的美好愿望
  去病消灾是药师法门的特色所在,如弥陀法门是往生净土、观音法门是救苦救难、文殊法门是开发智慧等,虽然佛菩萨都已证得无上菩提,但他们为了渡化众生,各施一门,方便众生,除苦解厄,让众生随其根机,选择法门,修持佛法,证悟解脱。在《药师经》中关于去除病苦的记载就有13处之多。药师佛所发的十二大愿中就有两大愿是医治病苦的,即: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药师佛此大愿是医治身体残障者、丑陋痴傻者、各种恶疾缠身及种种病苦折磨者,听到药师名号,或称念药师佛圣号,得到药师佛功德力的加持,即得身心健康,相貌俊美,增长智慧。药师佛发此大愿不但愿身体有残缺和疾病的众生可以得到彻底救治,而且还愿心理不健全的各种病患,也可治愈,从而获得形体端正,头脑聪明,身心完美的理想人生。
  我们现实社会上有许多身体矮小,身材不匀称等种种畸形,缺胳膊少腿、手瘸脚跛、盲、聋、喑、哑等残疾,腰弯背驼,形象丑陋,顽劣愚钝,精神失常等种种难以医治的弱势群体,他们都生活艰难,就业困难,受人歧视。但也不乏有爱心人士,开办残疾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像李亚鹏、王菲夫妇倡导发起成立嫣然天使基金,为救助贫困家庭的唇腭裂儿童而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发起人共同倡导、动员社会资源,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积极为嫣然天使基金筹集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拥有一张健康纯真的笑脸。再就是由上海玉佛禅寺觉群慈爱功德会发起的&你是我的眼&慈善助医项目,为贫困地区盲童实施眼科手术,给他们带来光明。诸如此类的慈善活动多不胜举,这些关心、救治身心残障者的活动与药师佛此大愿极为契合。
  社会上也有很多身残志不残,克服种种困难,自食其力,还有许多干得十分成功。例如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还著书立说,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还有盲人歌唱家杨光,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舞台,与众多歌手比赛中脱颖而出,倍受观众喜爱,从而也一举成名。但也有一些身体健全的人,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到处坑蒙拐骗,不劳而获,例如现在城市街道路口常常看到一些四肢发达、年纪轻轻的人在汽车等红灯时他们就向司机行乞,这些人虽然手脚健全,但不走正道,这与残疾有什么不同?甚至于还不及残疾人有意志。因此说,那些无法医治的残障者,只要勤奋努力,有毅力,善于开动脑筋,就能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质量,跟健全人无异。同理,健全人也是如此。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此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健康快乐,第六愿是解除众生身患残障、各种恶疾、身心痛苦等一切病苦。第七愿则是救拔那些身无残疾且贫苦困病众生的一切病苦。药师佛希望他将来成佛时,若有人们为种种疾病逼切,没钱医治,无房居住,又没亲人照顾,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生活贫困潦倒等诸多病苦者,只要听到药师佛名号,这些诸多的病苦就可全部消除,身心得到安乐,福德智慧增进,生活富足,家庭幸福,因此也就能够安心修持佛法,一直达到佛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有无数身患疾病且无救无归者,更有不计其数无医无药被病苦折磨的人,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区和农村人口,因没钱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不能就医,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不能参加劳动,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诸多痛苦;还有那些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等诸多贫穷病苦煎熬的人们,他们生活得十分艰难。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激下,一些人唯利是图,出现了不良风气,诸如医院采购药品吃回扣,医生收红包等,使病人雪上加霜。相反,社会上也有许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热心救助,或出资出物,或身体力行,有的医生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边远山区,为缺医少药的民众服务;也有医生退休后义务给人看病。我身边就有一位近90岁的老人叫赵海明,他从医院离休后,用一根银针,一把草药,长年义诊,为老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例如常见的膝关节疼痛,他只在鹤顶、阳陵泉、曲泉等3个穴位上用快针法扎完后立竿见影,疼痛即刻消除。还有鼻炎,仅在素髎穴上扎一针,多年的病痛一针下去得以治愈。他还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这些病人大多都是贫困人群,他们不用花一分钱就得到赵老先生的救治,他还经常去边远农村送医送药,给百姓解除病痛,凡是请他出诊的,不论阴晴冷热、刮风下雨,他总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把心操在病人身上。他获得&中华慈善人物&称号,还被誉为&赵一针&。作为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医,几千年来被世人广为应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极大。中医主要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帮助人体驱除病邪,恢复正气。用中药和针灸治病,既安全方便,又没负作用,花费也不大,还有神奇的功效。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医这一文化宝藏,为广大人民除病解难。不过要想人民都能过上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光凭一些爱心人士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须国家提高人民福利做保障。当前中央政府也积极出台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政府和一些慈善机构建立完善孤儿院和敬老院,政府出资建造保障性安居工程,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了执政党社会建设方略,提出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使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生活得更加幸福。这些善举不就与药师佛的此愿一致吗?
  药师法门的重点与特色就是去病消灾,因此有别于其他经典中&众病消除&简要带过。药师佛发大悲愿,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特别是病苦,并详尽地列出了众生所患的种种疾病。除前面药师佛在因地时所发本愿中讲的种种疾病外,经中还讲到: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这是药师佛得菩提时,由本愿力,即观察有情众生遇到的种种病苦,如生理上的疾病:瘦挛(肺病)、干消(就是现在的糖尿病)、黄热(即黄胆肝炎)及诸伤寒、瘟疫等病;还有被鬼神干扰导致的病;更有因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或者是短命,或者是意外伤亡。药师佛发大悲愿,观察众生的病苦,深知众生的病情,为满足众生脱离病苦的愿望,既说咒已,令众生消除一切病苦。当今世界上这些病也十分流行,特别是因生活富裕营养过剩导致高血糖,人们把此病称为&富贵病&。现在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年轻化,有的甚至一生下就患有此病,这种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彻底治愈,可贵的是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宏才博导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其中用耳针就能降糖,具体方法是在耳朵的肾、脾、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等4个点上扎针,或者是在这4个点上用胶布贴上王不留行(中药),10分钟后血糖就能降下来,此法对早期患者效果很好。此病非常痛苦,必须严格控制饮食,特别是到后期成为综合并发症后,手脚都会烂掉,然后截肢,真是痛苦不堪。因此说,药师佛最能深入到基层了解众生最切身的病苦,并开示了很多救治方法。经云:
  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上述第六愿和第七愿中说,只要听到药师佛的名号或名号一经其耳.众病就能消除。此处又讲持咒也能去除病苦。假如看到病人,应当一心为病人虔诚持诵药师咒:&那谟薄伽筏帝,裨杀社窭噜,薛琉璃钵剌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阤: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持咒时要洗澡漱口,使身口意清净,用饮食或药水或净水,诵108遍咒语,然后让病人服用,一切病苦皆可消除。若有其他所求,要至心念诵,不但现生消灾除病,延年益寿,命终后得生琉璃世界,乃至证得究竟菩提。由此可知,持咒有种种功用,当至诚持诵。
  经中还讲到,在佛灭千年后的像法之时,有诸众生为种种病患所困厄,或久病昏迷将要死亡时,若亲属朋友为他至心归依药师佛,请高僧大德转读《药师经》,燃七层灯,悬五色续命神幡,籍此功德有可能复还。
  经中又言:
  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杰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这是讲病人欲想脱离病苦,若自已病重不能作诸功德,可由家眷为代,供养药师如来,读经、燃灯,造旙、造像、放生等,如法修持药师仪规,籍此功德,即可免除一切危险与横难,还可延寿。《周书?列傳》第三十八中就记载有一则张元持药师仪规去疾的故事:&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燃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令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5]经中还说:若国家有外侵内乱以及自然灾害等难,国王应于一切有情生起大慈悲心,以道德治国,领导民心于慈善,和谐相处。再就是应该&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令其国界安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切有情无病欢乐。无病自在,皆得增益。例如唐肃宗于至德二年(757)就曾命元皎於凤翔府开元寺置药师道场,为国祈福。《药师经》中又明确指出,上自帝后妃主,下至百官庶黎,若为各种病所苦,也应按照前面所说的药师仪规法,借此供养药师佛的殊胜功德,&病得除愈,众难解脱&。由此也可启发人们关爱众生,滋生慈悲心,施舍医药,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就像《经》中所说:&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6]
  经中还特别提到女人临产时受到极大的痛苦,若能志心称念药师佛号,或者是亲属代为供养药师佛,持诵药师经等,由佛愿力即可众苦皆除,安全顺生。所生之子,诸根具全,相貌端正,聪明利根,人见钦敬,健康少病,长命百岁。
  药师佛深知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病苦,从大病到微疾,从肢体残缺到盲聋哑,从痴傻到精神失常以及国家到民众,皇帝到百姓等的病苦,都详尽地述及并开示了相应的救治方法。宋代释非浊集的《三宝感应要略录》中就有9则记载关于诵《药师经》或称药师名或造药师像等消灾延寿的感应。如:&唐谢敷姓张氏。顿得重病。其妻妾请众僧。七日七夜。读诵药师经。满夜敷梦。有众僧以经卷覆身上。觉后平复如故。自谓经功力矣。&[7]因为不论经济多么发达,科技多么先进,生活多么富足,人总是避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病,若能将药师法门应用于现实社会中,人们皆可获得消灾利益,就像太虚大师所说的&使人生与佛法发生普遍的亲密的关系,更足奠定人间佛教的基础&。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无从谈起。因此,药师佛深入民心,先将人们最根本的基础打好,身心健康,才能精进修行,最终证得无上菩提。
  一般来说,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身体无病,饮食正常,是生理健康;思想正常,行为合理,是心理健康。佛教认为,人有身病和心病。《止观》中说:&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人的身病是由四大不调产生的。《佛说五王经》中说: &人由四大和合而成。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佛说佛医经》中也说:人身中本有地水火风四病,由此产生404病。《佛说佛医经》中还说: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忍打膈)。十者制下风(忍排气)。&[8]同时还提出以饮食为主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麦豆,宜食粳米醍醐诸热物。夏三月有风,不得食芋豆麦,宜食粳米奶酪。秋三月有热,不得食粳米醍醐,宜食细米麨蜜稻黍。冬三月有风寒,阳兴阴合,宜食粳米胡豆羹醍醐。&那就是说许多病痛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人的心病。《大乘义章》中说:贪嗔痴&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一切烦恼能害众生,其犹毒蛇,亦如毒龙,是故喻龙名为毒。&那么,只要寡欲知足,实行布施,心离悭贪;勤劳忍苦,不为顺逆境所动,而停止嗔恨;常以觉悟心,自觉觉他,远离愚痴,就可心理无病。病从心生,人们的心理可以支配生理,心理无忧悲苦恼自然身体也会健康,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三、物质富足&&人类生存的共同需要
  药师佛不仅去除人们的种种病苦,让人们无病无灾,轻松自在,还要让人们过上锦衣玉食、歌舞享乐、物质富足的幸福生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药师佛所发的第十一愿中说: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此愿是讲药师佛希望在他将来得菩提时,若众生生活困难,被饥渴所烦恼,为了寻求裹腹之食而造一切恶业。只要听到我的名号,并按照药师法门的开示专心受持药师佛号,我就先以上好的饮食令众生饱满,解除饥渴之苦恼,然后以无漏法味,引导他们步入佛的正法中,最后得毕竟解脱。药师佛的每一愿都是切合现实人生的切身利益,因衣食住行,为人类生存的要素,尤其以饮食为最,如果没有饮食即无法生存,虽然我们现在不缺食物,但无时不在担心食品的安全性,例如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三聚氰胺奶粉、勾兑的豆腐、化学火锅底料、地沟油、苏丹红、甲醛鸭血、染色馒头、滥添加鲜榨饮料、敌敌畏火腿、瘦肉精猪肉、假羊肉、假鸡蛋、农药超标的蔬菜和茶叶等有害食品无处不在,这当然称不上是&上妙饮食&。更何况世界上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的人忍饥挨饿,许多贫民因饥饿昏倒,长期营养不良衍生许多疾病,活得没有尊严,更没条件受高等教育,也不会有好的工作,使他们更加饥寒贫困,从而导致了一些盗抢等社会不良现象。古人曰:&衣食足而知礼义,仓禀实而识廉耻&;[9]药师佛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先满足人的食味,再施以法味,得毕竟安乐。就拿佛教寺院就有施粥习俗,施粥的来历是根据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于深山苦修6年,每日仅食一麻一粟,饿得骨瘦如柴,但无所获益,他觉悟到这样苦修不能成道,于是放弃苦行,走出苦行林,来到尼连禅河的清流之中,洗尽6年来身体上的积垢。此时他的体质极度虚弱,恰遇一牧女供养给他乳粥。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思考解脱之道,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这天就称为&佛成道日&。佛教僧众每逢这天都要举行诵经法会以纪念佛陀成道,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红豆、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并将粥施舍给过往信众及贫穷人食用。因为豆类和干果等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释迦牟尼吃了后身体得以恢复,这当然也可称为上妙饮食,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已不存在温饱问题,但在寺院施粥之际,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前来品味佛家的上妙饮食,佛教这种施粥活动,无形中起到了一种教化作用,让人们在享用佛家粥的喜悦中得到启发,体味到佛教慈悲平等情怀,进而修习佛法,成就佛果。近日,电视上报道温州有个&红日亭&的施粥棚,这里免费供应穷人喝粥,还提供小菜,夏天的时候还为过往行人提供免费伏茶,经费来自社会赞助,几位退休的老人在此组织服务。假如我们人人都能发扬药师佛这种给人与乐的大爱精神,端正品行,按道德标准制造安全健康的上妙饮食,同时也要救济贫苦,使人们衣食丰足,这样就能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乐。也就是说,现实世界就是极乐净土,不必等到死后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药师佛希望人们都能享受美妙饮食,还要装饰其身,玩得开心。其经中的第十二大愿中说: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佛特别了解现实社会中人民的心思以及生活所需,特别关注那些贫困苦难者,不仅让他们吃好,还要让他们穿好,衣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可避寒、防止蚊虫的侵袭,还可美化其身,因此也被佛家称为庄严具。若贫穷没有衣服穿,就会受到苍蝇、蚊子等的干扰,以及冷寒酷热的逼迫,使人昼夜烦恼不安,苦不堪言,药师佛悲悯众生,希望他们听到药师佛号,专心念诵和受持,就能使贫穷者有上等美好的种种衣服,还能得到种种美妙的装饰品,并且还有高雅的休闲娱乐等都能随个人的喜欢而得到满足。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把树叶穿起来用来遮羞挡丑,用兽皮来御寒。当今社会经济发达,物质丰富,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佩戴各种饰品及手表,从一个人的着装与举止言行即可体现出此人的文化素养和从事职业,因此说,一个人的穿戴必须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职业,这样穿着打扮才得体,才能起到美化与庄严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贫困人群,缺衣少食,更谈不上有什么高雅娱乐享受,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宗教团体和爱心机构及人士,常常举行捐款施衣施物的慈善活动,还有机构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为贫困地区的群众丰富了娱乐文化生活。《药师经》中的第三愿也说到让人们拥有无尽的物质:&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的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就是说,药师佛希望人们不仅要有衣有食,还要有丰足的生活用品及所需用物,令人们享受不尽。这样社会自然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康幸福。从近年来的刑事犯罪案件来看,因为贫困而导致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盗窃案件中,92%以上的被告人家庭都非常贫困,有的甚至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完全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当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无法具备的时候,不要说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往往会不择手段。自古就有很多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民众。当前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绝对贫困现象完全消除,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仅让人民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有。让人们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人民得实惠、心愉悦、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那就是说,只要我们用智慧头脑和勤劳双手,人与人共同合作,遵循宇宙的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就能创造丰富的物质,通过努力既能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上也能感觉快乐与幸福!因此说,理想的社会就是让人们享有丰富物质生活,也要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且还可以&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地址:郑州市丰产路省社会科学院19楼
招商专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有日产还在坚持自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