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麦肯锡创新中心建立中国创新中心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麦肯锡:中国科研创新投入还未有效转化
  【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体系的成果质量与投入的规模仍然不成比例,为了在未来十年中取得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地位,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在其近日发布的题为《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的报告表达了上述观点,阐释中国创新的现状和其对政策助推创新的建议。
  报告称,创新将在中国未来十年的增长中扮演极为重要的作用。报告估计,在年预计5.5%–6.5%的GDP增速中,代表广义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将为2-3个百分点,占GDP总增长的35%-50%;年间,8%的实际GDP增速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2.4个百分点,占总增长的30%。
  其他增长要素中,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将从年间的3.5个百分点预计下降至年间的2.3个百分点。能源供应和就业(劳动力)的贡献也都将出现显著下降。
  优势与差距
  为评估中国企业创新的成功与否,MGI对全球2万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并将创新分为四类创新原型: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客户中心和效率驱动型创新领域优势最大,而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型创新行业的差距较大,报告称。
  在客户中心型创新行业,中国企业在其中六个行业的收入占比全球行业总收入超越了全球同行,包括家用电器(中国企业占全球行业总收入39%),互联网软件(15%)以及消费电子(10%)。这些行业的增长大部分依靠本国市场销售推动。只有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的出口超过了销售额的10%。
  这些行业创新的快速规模化和商业化得益于中国规模庞大,且发展迅猛的消费市场,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有8500多万户中国家庭晋升新主流消费阶层(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在10.6万-22.9万元人民币之间);到2020年,预计该阶层家庭数量将再增加1.06亿户。
  效率驱动型创新正帮助巩固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帮助中国向产业价值链上游发展,报告称。中国继续主导如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占全球行业收入51%),纺织(20%)和通用化学品(15%)等传统的投入密集型行业;建筑机械(19%)、电气设备(16%)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竞争力也与日俱增。近十年来,中国占全球制造业附加值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8%上升至2014年的25%。
  MGI分析认为,这一领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广泛、全面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覆盖完整的供货商网络、庞大且熟练的劳动人力、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中国有超过14万家机械供应商、7.5万家通信和设备制造商、10.4万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网络规模超过日本的五倍。
  工程技术型创新的成效则喜忧参半,报告指出。中国不同行业工程创新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表现最出色的是B2G(企业到政府)领域。这些获得政府订单的企业通过“获取、消化、改善”国外技术来学习创新,这一模式在包括高铁列车(目前中国占全球市场41%)、风电(20%)和电信设备(18%)等行业最为成功。
  在相对落后的产业,如汽车和医疗器械中,中国企业攀登学习曲线的机遇则相对较少,报告称。中国汽车行业仅占全球总收入的7%,国有车企与海外车企组成的合资公司并未显著改善中国本地的创新能力。
  而在科学研究型创新领域,报告称,中国仍处在投资建设弥合差距所需的能力的阶段。在品牌医药行业,中国占全球收入的比例不到1%,生物技术行业为3%,半导体为5.5%。在这些依靠科研创新的行业中,中国企业依然倾向于低附加值产品及战略,如生产仿制药。
  报告分析指出,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对科研的强力扶持目前还未显现出显著效益,科研创新体系的成果质量与投入的规模仍然不成比例(见下图) 。
  2012年,中国申请的三边专利(即同时向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局提出申请的专利,通常代表专利质量较高)仅有998项,为美国和日本申请的三边专利总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投入方面,虽然中国的研发投资规模领先全球,但只有5%的研发经费用于资助基础研究;美国这一比例为19%。?
  政策支持建议
  报告称,为了在未来十年中取得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地位,政策制定者应当调整刺激创新的手段:支持创业,让市场发挥作用,成为高要求的创新客户,使用衡量创新实效的指标,并培育强大的地区创新集群。
  对于中国政府出资400亿元成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举措,报告称,早期融资对创业者固然重要,但政府作为投资者,应注意避免过于偏向赢家或输家,避免排挤私营部门融资。新加坡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与独立的创业投资机构合作,避免了政府的直接投资,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政府还应简化办事流程来鼓励创新,报告指出,例如中国的药物审批流程比美国长七到八年,这也是中国企业几乎只生产仿制药的原因之一。
  报告称,为了切实给企业提供便利,澳大利亚政府曾开展为期90天的“简化”项目,让多个政府机构与业界代表进行磋商,共提出500多个减少官僚障碍的构想;由10名现任政府官员和10名新退休的企业高管组成的“简化”项目组还提出了额外的建议。
  报告续指,政府采购的高标准、严要求可有效促进创新。中国高铁列车和风电行业的经验表明,政府若扮演客户的角色,可以在技术发展早期发挥有效作用,刺激企业学习和快速规模化。不过,如果政府采购成为国内行业领头羊的包办市场,也有可能阻碍进一步创新
  政策制定者可以成为高标准严要求的客户——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同时支持竞争,从而避免这种问题,英国卫生部和国民卫生服务(NHS)就曾通过采购竞标来为医院设备寻找新的设计方案。
  政府支持创新还可以借助建立好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加强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的信赖与信心,报告称。美国的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公司就是经过政府审批,开展安全认证、验证和测试业务。这家成立于1894年的公司通过向公众证明电线、电灯、家用电器等电力设备的安全性,推动了电力技术的广泛普及。
  此外,中国政府在目前由国企主导的行业持续推行改革,有助于强化竞争和创新。由于垄断国内市场和领导任期制,许多国企缺乏以长期眼光开展创新的动力。一个可行方法是引入国际竞争,让国企像华为等民企一样,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报告最后指出,产业集群对于创新作用极大,中国目前的创新集群更多围绕四个大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在住房成本、交通、污染等方面对于顶尖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世界同类城市,这是导致科研人才外流的原因之一。此外,在通常催生创意构想的多样性方面,中国城市同样较低。硅谷有36%的人口出生在美国之外,中国四大城市的这一比例则小于1%。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更多更快财经资讯请看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麦肯锡在沪成立全球咨询领域首个中国创新中心-中新网
麦肯锡在沪成立全球咨询领域首个中国创新中心
日 19:30 来源:  
  上海12月2日电 (记者 李佳佳)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2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创新中心,通过提供建立创新型业务、设计和打造中国创新产品等六大服务,助中国企业把握当下趋势,提升创新力、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据悉,这在全球咨询领域尚属首家。
  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指出,如果不尽快改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传统行业的中国企业就将面临被淘汰和被颠覆的风险。
  麦肯锡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价值创造新机遇,但捕捉到这些机会的大多是手握风投资本,更敏锐灵活、更锐意进取的创业公司,而非传统行业企业。“中国企业若要提升创新力、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下五大关键趋势”,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创新中心领导人王玮说。
  ――生产力提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到2030年,生产力的提升可为中国新增GDP5.6万亿美元,新增家庭收入5.1万亿美元。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抓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的报告估计,如果至2025年前保持6%左右的经济增速,创新需要贡献50%的增量增长。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向数字化转型将提高生产力,拉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超过6.88亿,居全球首位。中国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网络零售市场。2015年,中国的网络销售额达到6300亿美元(约合4万亿元人民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影响深远。中国高管人士普遍认为,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实现价值创造的机会十分巨大。然而,麦肯锡新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43%的传统行业高管而言,人工智能还不是一个战略重点,高达61%的高管认为所在企业在推广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进展有限。事实上,59%的高管视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企业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主力,25%的高管则认为创业公司将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迎来工业4.0。中国正拥抱工业4.0,然而企业似乎尚未做好充分准备。麦肯锡针对130名中国制造业高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高管对于工业4.0提升企业竞争力抱以乐观态度,但是只有57%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做好了迎接工业4.0的充分准备。其中,民营企业最为乐观,有86%的民营企业认为工业4.0将提高自身竞争力,相比之下,68%的国有企业对于工业4.0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持乐观态度。(完)
>经济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不是一线,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肩负中国世界创新中心任务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0,652贴子:
深圳不是一线,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肩负中国世界创新中心任务收藏
记者昨日获悉,全球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正式落户深圳。在昨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麦肯锡方面人士称,深圳企业与国内其他地区企业定位不同,深圳较少有“冒烟工业”企业,更偏重服务业,全市企业收入59%来自于服务相关行业,远高于上海的37%和北京的27%。麦肯锡方面称,深圳堪称中国经济发展引擎,深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珠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12%,其中四分之一来自深圳。以企业总部数量计算,在全球370个新兴市场城市中,深圳列第17位。有27家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总部选址深圳,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国有企业占比较低,北京和上海的国有企业占比分别达到97%和85%,而深圳仅为45%。从收入来看,深圳上市公司贡献收入35%,私营企业贡献收入20%。麦肯锡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敦临表示,深圳肩负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新中心”的转型任务。许多中国顶尖企业在此“出生”并“成长”。深圳将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相信这里有助于麦肯锡为中国客户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服务。据悉,麦肯锡在深圳成立的分公司是其在大中华区内第五家分公司,此前其已在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设点。该公司表示,随着深圳分公司的创立,麦肯锡将致力于加强与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客户合作。
支持三日内无理由退换货的亿光一级代理商,你知道吗?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资本输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科技创新地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占中国一半,深圳企业投资遍布全国,走出国门。而99%的城市还在争先恐后的建工业区,引资工厂。这就是一线和二线的差距。
深圳不是一线,是超一线(相比北上广更具竞争力)
不高兴 明明我比你高贵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深圳非常牛逼
个人感觉深圳真没什么牛的,楼上有说深圳超一线,我也真是无语了
深圳就是2线
深圳就是3线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新社上海 12 月 2 日电
( 记者 李佳佳 )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 2 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创新中心,通过提供建立创新型业务、设计和打造中国创新产品等六大服务,助中国企业把握当下趋势,提升创新力、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据悉,这在全球咨询领域尚属首家。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报告指出,如果不尽快改善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传统行业的中国企业就将面临被淘汰和被颠覆的风险。麦肯锡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价值创造新机遇,但捕捉到这些机会的大多是手握风投资本,更敏锐灵活、更锐意进取的创业公司,而非传统行业企业。" 中国企业若要提升创新力、生产力和数字化水平,必须理解和把握以下五大关键趋势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创新中心领导人王玮说。——生产力提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到 2030 年,生产力的提升可为中国新增 GDP5.6 万亿美元,新增家庭收入 5.1 万亿美元。——从 " 中国制造 " 到 " 中国智造 "。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抓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的报告估计,如果至 2025 年前保持 6% 左右的经济增速,创新需要贡献 50% 的增量增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向数字化转型将提高生产力,拉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超过 6.88 亿,居全球首位。中国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网络零售市场。2015 年,中国的网络销售额达到 6300 亿美元 ( 约合 4 万亿元人民币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影响深远。中国高管人士普遍认为,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 AI ) 实现价值创造的机会十分巨大。然而,麦肯锡新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 43% 的传统行业高管而言,人工智能还不是一个战略重点,高达 61% 的高管认为所在企业在推广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进展有限。事实上,59% 的高管视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企业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主力,25% 的高管则认为创业公司将起到很大作用。——中国迎来工业 4.0。中国正拥抱工业 4.0,然而企业似乎尚未做好充分准备。麦肯锡针对 130 名中国制造业高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6% 的高管对于工业 4.0 提升企业竞争力抱以乐观态度,但是只有 57%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做好了迎接工业 4.0 的充分准备。其中,民营企业最为乐观,有 86% 的民营企业认为工业 4.0 将提高自身竞争力,相比之下,68% 的国有企业对于工业 4.0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持乐观态度。 ( 完 )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4小时前
头条新闻7小时前
头条新闻22小时前
头条新闻9小时前
头条新闻5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头条新闻10小时前
头条新闻8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国内新闻2小时前
头条新闻1小时前
头条新闻昨天
国内新闻7小时前
头条新闻9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