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房价坦克旅98年大阅兵

98型坦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98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坦克上世纪80年代研发,因种种原因试车几经延迟,日阅兵式上正式对外公开。98式坦克的设计借鉴了t-72坦克的许多设计理念,所以从整体看,98式坦克就象t-72的放大版。98式坦克的底盘较t-72长出近1米,其路轮分布也较后者稀疏。与以往中国陆军的坦克相比,98式坦克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其炮塔方面,一改传统的卵形铸造炮塔,全面采用焊接结构,其正面与m1系列坦克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整体布局上看,98式坦克仍采用传统布局模式,驾驶室前置,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后置。车体采用装甲钢板焊接结构,由首部、侧部、尾部、底部以及风扇隔板、动力舱隔板合动力舱顶盖组成,车首上装甲板焊接有一对带弹性卡锁的牵引钩、两个前灯防护支架。车体翼子板上固定有外燃油箱、燃油供给管路、备品、工具附件箱以及外机油箱,车体尾部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备用油桶。坦克位于车体前部中央,驾驶室上配有一扇单片舱门,舱门前的镜室内装有1具昼用单倍潜望镜和2具。此外,驾驶员还配有1具双目微光夜视潜望镜,夜间视距为200米。[1]
对一个军迷来说,没有任何资料的98坦克是一个考验自身能力的好目标,有了公开资料,研究工作就平淡了许多。我也斗胆班门弄斧,侃侃98坦克。
在时间上,网友对98坦克的发展有详细描述,我生性驽钝,阅兵前刚知道有新坦,确定名称又过了许多日子。综合资料,98坦克就是长久以来传说的“三代坦克”。我一直以为90II应该是三代坦克的技术验证与出口巴基斯坦的基型车,这很好,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是看见98时,我知道错大了,90II用三代坦克开发的技术,利用85底盘开发的出口坦克。而利用90II的成熟技术,开发的是85IIM与85III,三代坦克一直是独立项目。
说起98,应该溯及鸡鸣狗盗的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打坦克是当务之急。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什么事也会发生,坦克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当时是没希望的,但是三十年过去了,计划可以变,可是合理的需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没有估计错,坦博也开来了一些无人知晓的样车,这和TU-4空警机一样让人大吃一惊,现在我是有了经验了。重要的是,70年代对坦克的研究工作,确立了中国坦克的发展方向。坦克是火力、机动、防护综合的武器,具有特别广泛的战术使用。如果稍微注意一下战史,PLA火力第一,机动性强,防御则缺乏能力兼顾,在战略上是人民战争。对苏联坦克,PLA痛感火力不足,这样,中国坦克的设计要求已经确定了。
从各种资料上,包括手上远林对二代坦克122型的介绍,基本确定PLA对坦克的需求。火力第一,大炮、大威力,要求火力的速度与持续性。在恶劣条件下战斗,广泛的机动性。在防御上,苏联的思想,低矮的外形。防御能力与人民战争的思想不容易解决。这要求坦克夜战、近战、坚固耐用、独立作战时间长、便宜、操作简单等。于是,火力上还要求弹药基数大,弹药要容易补给与生产,动力装置要求尺寸小、重量轻、油耗低、燃料来源广泛等,在防御上只有突出重点,加强正面装甲。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要T72。
珍宝岛之战后,进行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823”会战。69坦74年研制成功,基本是59改,其武器100滑膛炮有问题,弹药技术不过关。在要求火力第一的时候,69是无法忍受的落后,口径小,还不好使。估计69生产不足200辆,即改回59的100线膛炮,为69I。仿制T-12的73式100滑膛反坦克炮在83年生产定型,仿MT-12并改进的86式100滑在87年定型,但是这于坦克已经意义不大。
70年代的会战,在80年代才出现效果。而80年代初,59达到高峰,年产1200辆(源于简氏,《坦装》),PLA求坦若渴,只怪军工不争气,二代坦克没戏了,用69还不如59呢。这时重点研制的120滑膛炮粉墨登场了,而奇怪的105线膛炮也横空出世,命名81。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居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装备,PLA当然无法忍受。一个100滑还有问题,谁也没有信心了。当时坦克发展思想主要是苏联的,由于与西方国家实现了战略联合,坦克开始与西方接轨。中国实际上对技术求贤若渴,在可以得到西方先进技术时,引进技术是必要的。
80年代坦克大发展。虽然二代坦克要求120炮,同时到80年120已经基本完成,由于PLA太需要二代坦克了,采用105线膛炮。105引进奥地利技术,同时引进155加榴炮。83式152加榴炮更加多灾多难,从152加榴炮的历史上,我们可以了解到PLA的决策。152加榴炮在58年开始定方案,60年出样车,历经26年的艰苦努力,5代样炮,发射近万发炮弹,耗资近亿,终于在83年外贸定型出口。又过去三年,命名为86式152加榴炮,但是定型中仍然感到笨重,冲击压力太高,部分部件容易损坏,虽然已经改进,但是到90年还没有装备,估计PLA对拖拖拉拉的152加榴炮倒了胃口。而引进的GHN45型155加榴炮命名为W1988式,出口报价100万美元。155已经有少量入役,这可是让我瞠目结舌的一个结果。
105线膛炮的引进与奇奇怪怪的布尔博士有关,一个有奶就是娘的主。才华横溢的加拿大人布尔博士,颇有国际主义精神,155加榴炮技术全球开花。最后研制超级大炮,倒霉就倒霉在只有狂人萨达姆青眼有加,被以色列的特工送上了天堂。
120炮在口径上与西方同步,并可以发射德弹,这在当时是有复杂的原因的。首先,PLA吃尽了武器落后的苦,对技术有一种仰慕的态度。由于我们的技术太落后,为了赶超先进,研究工作一向以国际上已经出现的最先进的技术为目标,既减少无谓的浪费,又节约了时间。另外,国际环境要求我们最好与西方接轨。120与125炮在技术上的分野够大的,当时苏炮在末端存速与炮口动能上不及德炮,这与苏联整个的火炮设计思想有关。120炮的麻烦是两种设计思路在技术上不容易兼容,殊途同归还是可以的,左右逢源,集天下所长,一般是只好幻想了。在火炮口径上,原有85炮与100线/滑,二代武器是105、120、125了。对105的口径,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05是为了坦克歼击车准备的。“823”会战的规划应该轻、中、重并举,轻型口径是100炮,取代85炮,是轻型坦克的口径,在105引进后,转为105炮,现在的63改就是,估计伞兵坦克也是。中型坦克先期上100炮,如69,希望上120,如122车。重型坦克估计要求120炮,以后会用更大口径的。这样传统的思路来源于人民战争的要求,思想虽然古老但是适合当时要求,当然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得到125炮的时候,又有麻烦了,125炮的技术适合掌握,105炮的技术也有了,这时,是在120还是125的口径上来综合各方的技术,120实际上是自主开发的,综合考虑,我认为在125炮上的开发是合理的。125炮是三方技术的结晶,105与125技术,还有眼睛盯着德国120自己开发的技术。
120口径是尴尬,似乎不该采用,这与我们国防体制有关了。PLA要求的二代坦克是T72,在技术与效能上,PLA的第一选择是技术,然后是效能,这当然有问题,如轻兵器现在都是毫不犹豫的世界最轻。有比T72先进的技术,PLA不会用仿制的T72,但是陆军要的东西军工造不出,军工造出的,陆军又不喜欢,技术先进不表示效能好,不一定好使。军工是有技术才能造好坦克,陆军要的是坦克,并不只是坦克技术。这如优秀的K7一样,技术比PIII好,又便宜,想来大家多数还是用PIII吧。我看陆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陆军也是第一个开始明白的,海、空军还没有醒来,还是需求第一,技术服务于需求。PLA对拖拖拉拉的军工忍无可忍,不彻底的改革了军工体制,吃力不讨好的军工该反省了。由此综合的结果是装甲车辆的底盘、口径的繁杂,这也不是太坏的事,有总比没有好,量变可以带来质变。
125炮追求大威力,导致后坐大,而120则好多了。在火力优先的原则下,三代坦克用“重”125。120的设计是成功的,321型底盘上,30T重的89式120自行反坦克炮出现了。用强调攻击的125炮改为反坦克炮并不容易,现成的120是可以接受的。59D用120,非125,我以为是这个原因。
在80年代,西方技术蜂拥而来,我们的坦克也是日新月异。59II使用了英国的技术,如仿制的VRC-8000坦克电台,还有微光夜视仪等观瞄设备,当时还直接进口了一批装备。69II在83年完成,终于还了欠债。应付装备急需的79(69III)坦克,86年设计定型。二代坦克80式,部件在74年就开始研制了,正好是122车下马之时。80坦于87年完成,这时陆军也不激进了,坚持走渐改的路,小批装备,在技术可行时,再推出全新的坦克。85II等坦克,为了国庆阅兵的8810工程,均赶在88年完成研制。89年,陆军终于放心的让59停产,30年啊,我们的底子也太薄了,似乎只有老解放堪以比肩,当然上不了台面的解放鞋这小东西就不谈了。
88系列(80系列装备编号)有许多技术可以用在三代坦克上,然后90II顺理成章的出现了,一种不算先进的三代坦克。从79到90II,中间挤入了太多的车型,以83年(?)出现79,到91年10月公布90II,8年间,出现了59II、59IIA、美洲虎、88、88A、88B、69IIP、85IIAP、85IIM等。这中间,我特别注意到流产的美洲虎,这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的设计思想,不在于先进,而是掌握技术思想,消化吸收,这与引进105炮是一个目的。
对90II的研究,可以窥探三代坦克的动向,甚至是四代坦克。
90车体是新的,动力箱夸张的突起,构成流线的上廓,显示活力十足。小巧的炮塔,好像浮世绘中的女子,充满了琐屑的东方情调,论坦克美学,90II是小家碧玉的温柔一刀。外观上,没有多少特殊的技术被发现。但是介绍就可观了,装甲与动力的模块化是拍案惊奇的,这是特别先进的设计思想。动力也告别了12150系列,1200hp,且不问是国产还是进口,我们对技术瓶颈终于有动作了。46t的车重也表明开始加强防护了。90II不放心的是控制系统与薄弱的装甲,这是以后应该重点研制的。我远先估计新坦克是90II改,加强防御,改观瞄就结了。可惜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些消息表明在90II动力系统上有问题,我以为是动力让新坦克推迟出现。按经验,新坦克在阅兵上首次亮相,大概是9810工程,如95步枪也是为驻港部队仓促推出的。
阅兵如期出现,没有因什么“两国论”流产。想想就火大,“六· 四”流氓运动,让我等军迷看不到新武器,如果台湾让阅兵流产,搅了军迷的大事,我们没完,一定将那些岛民赶进大海。春节每年都有,军迷的节日屈指可数,难度快赶上足球世界杯了,足球每年还有冠军杯聊胜于无,军迷只比命苦的中国球迷好点。
我一般只相信权威报道。挥戈的文论,资料来源、分析途径等与我如出一辙,当然我的相关资料太少。只是观点并不一致,否则我也不敢发帖,贻笑大方了。在90II出现时,应该有个三代坦克初样车,我们为了出口,将最先进的东西卖了是很有可能的。比如以先进论,053H2、053HT、053H2G、F25T,时间上F25T比其后的053H2G先进。96年,90II完成。为了9910工程,三代坦克WZ-123车仓促定型,命名98,由于阅兵只有10辆,加备份与实验车,估计总数不及30辆。至于98的研制时间有些长了,估计陆军的要求有变化,海湾战争对PLA具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对整个军事思想开始思考与改变。一个解释是前期以T-80为目标,以后改为对抗M1A1。网上传言98入役蓝军,以及数字化试验部队。
98坦克估计是一系列样车的渐改,处于末期样车阶段。98坦克还应该有一些稀里哗啦的车型出现。
98的初体验,是惊艳。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车体曲线含蓄的暴露,好像张曼玉花样年华时的旗袍。前脸更有味道,两弯细眉,甲壳虫一般亮晶晶的眼睛。在相术上,女人的幸福全仰杖鼻子,而粗壮炮管长度足够,这是一张无可挑剔幸福的脸。看过98,我就满大街想找个长得像98坦克的女友,难啊。掉过头去,车尾如洗尽铅华的女子,抑制不住地疲惫,一脸的风尘落默。且把红尘看了,大话说遍,无人会、痛归去。
98底盘与T72、88、90II均不同,从负重轮的位置,可以看出许多东西。以88轮径670mm计,接地长在4.8m左右。车体估计大于7m,与46t的90II比,重型炮塔计入,估计48-50t。由于没有带板宽度数据,我就没有变态的细数履板数量。有个侧面证据,HY473坦克运输车载重50t,98运输时显示是重载,473车于80投产,在96年投产了75t级的入役驻港部队。从后勤的角度来看,昂贵的坦克运输车一定是有的放矢的,详细的资料称473标载48.5t。而75吨级的不会一次放两辆59吧,也许为更重的坦克预储技术。从负重轮间距看,125炮的射击应该比88平稳,可以进一步加大火炮威力,这让我对125很是想入非非了一番。履带有变化,但是这也不好说,一般有作战与平时挂胶两种,换挂胶带时,顺便将诱导轮也要换掉。车体显然与T72有着暧昧关系,98是T72改进,如我们眼花缭乱的推出歼7改进型一样,最可能是我们采用了T72车体的设计思想,导致形似。对车首形状,也许是军事美学设计,另外,防浪板是V形还是一字是不重要的,横向加强筋也许加大防破甲能力(^0^)。用T72的底盘被人垢病,我以为T72的设计足够合理,这与特立独行的120到沉默的大多数125是同样选择。大家是否对蹦蹦跳跳、还能腾身而起的T90还有印象,优秀的底盘加大马力动力加优秀的悬挂,不正是优秀的坦克机动性吗。底盘是跟着上层建筑炮塔走的,我们的坦克设计对俄国技术是融会贯通了,对西方技术还有些消化不良,自己的技术正逐步的光芒闪耀。鼓掌!
侧裙还是太薄,还好可以随便换,有照片显示88系列用重侧裙,当然没有勒克莱尔那样愤世疾俗。裙板8mm可卸多层夹布橡胶,横竖侧甲也防不了坦克炮地轰击,用橡胶对付游击队手中玩具火箭筒的破甲弹还是不错的。运动中的侧裙如翻飞的裙裾飘舞,够排场。狼烟与落叶齐舞,裙衩共秋水一色。车尾还是2个各200L的油箱,显示车体的容积仍然有限。驾驶舱中置,我们的设计还是回归主流了,以驾驶效率为准,而不是让乘员迁就设计上的麻烦。只是驾驶员硕大的潜望镜仿佛是对前辈的大不敬,T72歪着炮口才可以让人进出,而98不止是方便,酷得狠!这儿看出设计师以人为本的民主厚生之道,平时用用很爽,不合时宜地打仗换回獐眉鼠目的蛙眼去偷窥也就结了。侧旋顶盖也厚了太多,88的鸡蛋煎饼大升级,成了意大利比萨。这和缺钙的中国足球一样,块头上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都让五大三粗的恐龙时代的残渣余孽苟延孱喘的保卫大门了。这不好,我还是习惯美女娇曼地开门,突然改身手矫健的BOY了,反而陡生了自卑感。前叶板传统的弧形,没性格,尺寸不对,前面太短,盖不到脚面,如女人的热裤,颇有些睡衣的风范,却遮遮掩掩的欲盖弥彰。摆明了想风流快活,还要一点三摇的翘起个兰花指先婆婆妈妈叽叽歪歪的唱上一段。
125在外观上有变化,取消炮口校靶镜,热护套有区别。估计125是为98度身定制的,虽然其他车上也有。挥戈的眼光真是凶猛,身管强化与抽烟的位置变化也发现了,在图片分析上,我有同感,可惜不能确定,挥戈为我答疑了。身管5段铝合金、橡胶气隙式热护套,低压引射式炮膛抽烟装置。身管可前抽出,在管、座的连接上就可以看出。电渣重熔冶炼液压自紧身管,内膛表面镀铬硬化处理。弹种有次口径钨合金尾稳脱穿、尾破和榴弹,半可燃药筒分装弹。在火力上,三代坦克的125炮是重点强化的,决不会用2A46M,一定是一流水平。也可能以后上140,在技术上盯着德国,毕竟RH120炮是最好的坦克炮。如果用的是2A46M,陆军一定不满意,还会要求研制新炮。如果是这样,三十年光阴似箭,毛主席地下有知,也会痛心疾首的。125的麻烦还是不小的,已知我们可以用俄弹,即125的结构是相同的,如药室容积已经没法改了,这对火炮的改进已经限死了,只可以到一定程度,一切仰仗当初设计计算的正确精密了。不过俄国在身管火炮药室容积上一直是够大的,我猜测也许为了解决炮射导弹的问题。一个好消息是T72的火力不足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想想也是,俄国货粗是粗了些,基础研究搞的足够,毕竟是吃饭的招牌,以后就可以没完没了的改进兼强取豪夺般的骗钱,有哪一种现代坦克如T72这般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西方的精密要求一步到位,到了东方就别太认真了,先凑合凑合马马虎虎的混过了眼前再说。俄国在身管火炮上很有些独门密技独步天下,可惜套用在坦克炮上不是最理想。也不能强求俄国人,原本100炮就是从舰上搬来的。神神秘秘的朝鲜人果然在敬老问题上堪称人类的典范,将退役的T55的100炮又搬到海军的小艇上安享晚年去了。本是同根生的韩国人也许当惯了别人的小妾,很是使了把小性子,让风烛残年的一把老骨头也气喘吁吁地过了两招,太没有教养了。俄国人对弹药就太随便了,仗着自己比别人的腰身粗,就大手大脚的浪费。美国人都在算计着用油,俄国人就将暖气猛开,恨不得大街边也装几个出风口,还要调侃一下美国,别看我们的太阳没你的亮,莫斯科冬天也没人冻死。
在弹药上,中国的技术还是不错的,如果推测无误,125炮发展了两代,弹药是三代,而98可能用第四代弹药。还是侧面消息,105贫铀弹80年代已经研制成功,由于有新技术,没有装备。在弹药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实际上还涉及装甲,在甲-弹机理研究中,同时推动装甲与弹药技术的进步。如果统计无误,我们的复合装甲已经有了三代,98可能是第四代。中国在甲-弹上的进步可观,这要归功于70年代的举步为艰以后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果然是全新的坦克,炮塔舱门盖也加厚了。观瞄还是中国山水的写意,这几乎成了国产坦克的风格了。左侧炮长昼夜瞄准和激光测距三合一的稳像式瞄准镜,右侧车长昼夜二合一独立周瞄镜。前面一挺12.7高机,型号是与步兵装备的85高机竞争失败的W85,开始是技术储备,而装甲车辆对重量没有苛求,结果储备在坦克上了。我对95步枪等步兵武器深刻的怀疑,追求轻巧精确的世界第一,不一定好使。同轴机枪应该是83式7.62,陆军总算没有了老59的破落寒酸了,一把命名59的设备,终于在98坦克上彻底消失了。
我对84式76mm电动烟幕弹发射器很有看法,又是机枪又是发射器的,坦克上需要对步兵与防空,还要烟幕弹与主动防御弹药,能否综合一下。有坦克用榴弹发射器,有用高炮的,以色列更是凶猛,居然上迫炮。大家对烟幕弹发射器,肯定有气,号称可以用榴弹,派一个人冒着枪林弹雨爬到坦克上装弹,原来就是对付步兵的,也不知道谁动作快。还是别用这鸡肋了,车长也就别为国家节约了,放一枚尾稳榴弹算了。对尾部栅栏,也是看得不爽。98当然有进步,没有塞进贵重的金银物品,只是放了一把细软,我估计这是坦克乘员最欢迎的设计了,保护生命安全的防破甲弹功能倒在其次了。
山清水秀的炮塔上没有俄国货的鸡零狗碎,也没有西方的志得意满,赶紧将自己认为是好东东的电子设备扎人的眼睛。这好像深宫怨妇终于得了皇上的宠招,整天整天地重描红、轻画眉,及了夕阳尽了,觉得缺了什么,方开箱倒柜的寻出发簪什么的,插了一头,匆忙而来。一个JD-3右,没名没姓的激光对抗在左,还有一个新型的横风传感器身强体壮,如罗丹的思想者一样深沉。对尾舱我是一直没看懂,自85II始,尾舱不断加长,这首先照顾炮塔配重。98明显的有盖板,图片显示是模块化,可以快速装卸,不清楚是装弹药还是放电子设备等东西。车长、炮长塔周各一个短天线,至少其一是GPS。俄国炮塔缩着,还要象阿拉伯妇女一样包裹得严实,德国的趾高气扬,可惜脑袋是方的,美国头就太铺张了,还是98好极了,有理、有力、有节。
98没有任何公开数据,文中技术数据是88系列与90II等,估计若与事实雷同,纯属巧合。
在火力上,125是二代炮,在88上,可能是2A46M的仿制。在技术与效能上,估计125及弹药与世界同步。在数据上,初速1730,非1800mm/s,可以发现我们是针对125的弱点改进的,可能改进了炮管,加大膛压,改发射药,及控制精度。由于125药室容积小,陆军还是不会满意的,下一代大口径火炮已经呼之欲出了。已经公布的数据是125的长径比20:1,太根发射药半可燃药筒,2km穿甲500mm。可是120的已经25.1:1,2km穿甲550mm ,可以发现125穿甲能力还是待解密。除非是发射后不管导弹,125反坦克、反直飞机炮射导弹能力我不喜欢,这摆明了对炮弹不放心,舍本逐末去了。远距离打击,我以为用制导炮弹或末敏弹更好一些,让破甲弹或榴弹去反装甲。我们的破甲药型罩技术水平先进。自动装弹机是T72技术改进,125的系统结构决定了自动装弹机的结构,不可能在结构上有大变化。我关心的是可以任意角装填吗,定角装填浪费战机,这是一个智能化改进,难度极大。对弹药隔仓化,我没有好印象,坦克都被打烂了,还想怎样,为了弹药殉爆问题,坦克结构要伤筋动骨的改造,并放大车体与炮塔,也太浪费了,不如主动防御与内部挖潜。炮塔座圈尺寸上,88C(96)已经加大了,容纳125炮。
在机动性上,动力-传动-悬挂-行走装置。动力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在98上,我深刻的怀疑其效能。以下请大家准备好,严肃认真的看,不要笑翻在地,满地找牙。98坦克从发动机的黑烟上看,肯定是国产发动机。阅兵时,88B的滚滚黑烟,大刹风景,一点也不注意搞好环保,北京政府怎么会对坦克网开一面,国产轿车进京都不容易,奇了怪了。想来哪个倒霉的柴油机厂要被批评了,工人又要扣发奖金了,这买卖折本了,想讨一些奖金来,结果反要掏自己的腰包。黑烟表明动力燃烧不充分,性能不会太好,早知道就加个消音消烟装置蒙混过关,陆军游说一下应该同意,还是自己买单吧,至少有个好名声。98一样滚滚黑烟从车体两侧喷出,真让人怀疑是热烟雾施放,热烟雾放出的烟却是灰白的。阅兵时仗着马力大,蒙混过关了,我对阅兵录像看了N次,98的声音低而清脆,这已经考虑了录音因素。不管怎样,我们发动机的设计思想是第一流的,90II开始V形8缸水冷增压1200hp柴油机,整体吊装模块化结构,可以使用多种燃料。但是以后的消息就不好了,动力遇上大问题。鉴于国产发动机技术差,我曾估计用MTU动力与ZF的传动,因为我们与其有过合作。96年报道是CV-12柴油机和ESM500传动装置,而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坦克试验了四种动力,现在试验6TD了。这是一个大问题,俄国货也不太好,传统上也是黑烟滚滚,中国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动力舱大小来看,估计是国产或俄国的技术,与90II完全不同,85III是1000 hp横置动力,与俄国保持高度一致。还是心理平衡一下,阿琼坦克至今对动力还不满意,亚洲的地形对动力的要求高,中国定型试验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也许以后用燃气轮机却是合理的选择,在战术上加以改进,燃气轮机的缺点可以克服,以对待柴油机的战术要求对待燃气轮机,就太死板了。自动液压传动装置,没有消息,90II用方向盘转向,这是有趣的变化。行走装置看得见了,可以深入研究推测悬挂性能。发现2个拖带轮,2个液压旋转减震器,这与90II、T72均不同。我们的履带不是最好,2GMn13材料是延用59的,履带宽580MM,迪朗公司的产品就让人羡慕,不知道98是否盯着德国。90II上可以看出履带使用了德国的设计,98是一种全新的双销履带,采用了减重设计。可惜没有任何动行程的资料,59的也用不上,由于陆军对战场机动性要求很高,虽然不知道悬挂性能,也估计不会低于T72的257mm,越野速度40km,0-32km加速度在15秒内,估计单位地面压力0.90kg/cm2。如果用扭杆,T72与59同样用优秀的45CrNiMoVa材料,在扭杆设计上,没有相关资料。不过我怀疑98可能用液压、扭杆混合悬挂,液压悬挂毕竟是发展方向,我们也应该出一些成果。我对98的机动性仍然深刻的怀疑,如果是常规设计,我们的技术水平不高,如果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又要怀疑可靠性。坦克难得在长安街上光献照人的示众,平时都是在汤汤水水中混日子,落魄极了,穷人就靠身体好才能混日子,得病就是死路一条了。
黑烟也不是大问题,毕竟好使最重要,这反映的是技术还不太好。有一个民间说法,一个柴油机厂的人对德国发动机不买帐,造一台相仿的极品柴油机,进行对比试验,我们的极品又是滴油、又是黑烟什么的,当然自己已经很满意了。可是德国的柴油机什么也没有,声音又低,直到极品报废,安然无恙。技术人员傻了眼,拆,一番研究以后有结论了,德国货相同尺寸的公差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唯精密而已。而设计没问题,设备没问题,区别是我们是中国人,没有德国人认真。爱国人士人士当哭!还有更不幸的故事,去新家坡打工的人告诉我,在工厂里,一件产品表面有一个加工错误,只对外观有损,细看才会发现。烧焊可以了,但是制度不容许,结果被老板发现,将责任人炒掉,经理降级,产品报废。这就是ISO9000的精神,可惜全世界的ISO9000通用,只有中国有自己的ISO9000版本。
98在装甲上脱胎换骨的变化。车体正面与T72近似,事实上T72的倾角有问题。我对西方的设计有好感,在野外,车体一般是不水平的,正面倾角是随机变化的,大倾角设计中看不中用。炮塔采用西方的技术思想,可惜也有一个窝弹区。中国人的改进设计堪称闻名于世,开创精神被逼无奈时才有,我在一个展出上看见T34上有部队改用了庞大的烟雾筒,让我张目结舌。98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创新,改进就比比皆是了,改到恰到好处的骚痒。这是有传统的,无论是山伯英台、伯虎秋香,还是宝黛,中国人的爱情只有痒,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地惨痛,即使是金瓶梅,还是一个痒字,不爽。中国的传统显然与英国的不同,英国付出的代价是痛,中国就是搞不好卫生工作,几千年下来还是其痒无比。装甲是严格保密的,我也没兴趣一探究竟。80的复合装甲技术是引进的,估计是英国,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了。70年代,我们已经有681、683复合装甲在使用。不过在甲-弹对抗中,125应该先于装甲的,有了125穿甲数据,就可以推测了。模块复合装甲的思想先进,这比用反应装甲要好。反应装甲也是欲盖弥彰的表明主装甲太次,还是模块复合装甲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洋人们看得昏头转向迷迷糊糊,如当年苏联一般。挥戈文章很好,而什么都敢发的《兵器》居然配图,让我看得气急败坏。我对中国的装甲一向认为是鸡肋,但是这厚度也太惊人了,由此我彻底改变对中国装甲技术的看法。在图片上可以发现,塔顶有一个穹笼,厚度大于T80,但是一个弧形也增加不了多少内部空间,我怀疑有装甲内衬。这样一来,我对98浮想联翩,其内部空间,也许是复合装甲包裹起来的,这是模块化思想的高级发展,防护思想将是世界首创。复合装甲可以设计为防破甲,增加人员生存力。虽然一个炮塔窝弹区不舒服,但是炮塔装甲厚了以后才会有窝弹区。这和X病一样,都是富贵病,穷人还没资格呢!中国还有附加装甲的习惯,这也是陆军的传统,装甲不放心,坦克还是要的,先用起来,出问题就从里到外的换装甲,艰苦朴素吗。换内衬、换模块装甲、加附加装甲,实在不行就加反应装甲,这样一来,战场上的98可以所向披靡了,不会忘风披靡或是刺刀见红。
98其他的被动防护技术,在90II上已经足够完备。烟幕弹发射器、热烟雾、自动灭火抑爆、集体三防、防中子内衬、防红外迷彩涂层。花衣服还是引起我的兴趣,98是新迷彩,当年这迷彩也是引进技术的。在对迷彩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陆军要求有防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及毫米波探测的宽频谱迷彩涂层,也许98就是这样。至少98没有88那样光鲜,好像大街上的军车,表面反光的肯定不是野战部队的,还可能是假冒军车,假冒军车可是弄不到野战绿漆。迷彩的最高境界大约是田野里的一堆牛粪,让人防不胜防,98也有这牛粪的境界,虽然大不雅。
在火力-机动-防御的硬件上,98与国外是一个档次了,但是我有另类的标准,坦克的好坏,看装甲就可以了,论先进,非信息技术莫属。
98驾驶员潜望镜已经精简为一个,看来设计师的信心十足,估计还是微光夜视仪。炮长、车长塔上均有潜望观察镜。炮长单排三个观瞄镜,有挡板,为下反射镜稳定的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瞄准镜,与88不同的是左侧为热像仪。热像仪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最早在79II上试用,现在终于上了98,昆明的生产线也在去年开工了。车长只有一个独立周瞄镜。98有了主动信息对抗系统,JD-3型激光告警与一个激光对抗系统,可惜是分置的,没有综合在一起,以后应该有变化。激光对抗被传言是ZM-87,我的印象中ZM-87长得不是这样,而且那是手持式的。ZM-87伤害人眼,有效3KM,加一个放大器是五公里。在用途上98的显然与ZM-87不同,98的对付设备,而不是人的眼睛。不清楚这套设备是否有红外对抗功能。59I的自动装表简易火控也是引进技术,然后发展为ISFCS212型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用于85。系统6S解算,动对动命中率50%,以后调整为1500米的首发命中率71%,90II有了改进。这和8发/分的发射率,电动炮塔是配合的。火控还是日本的90比较好,有自动跟踪能力。这和简单的PC游戏一样,光圈套中后就打死了敌人,现在的麻烦是PC是稳定的,人却在晃动,虽然比人是稳定的,画面晃动要好,如果光圈很小(战场上越来越多),难度就太高了。与坦克相仿的舰炮在使用大闭环系统,在系统上,命中目标是一个闭环,但是搜、跟、攻击是开放的,变化的,这是火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相信98或改进型将有此功能,毕竟212火控有十余年没有大变化了。电动炮塔PMW系统在96年已经入役59改,我的资料表明PMW最先出现在数控机床上。PMW指步进电机脉宽调制晶体管驱动系统,交流系统、可靠、快速、体积小、重量轻、动态性能好,只是噪音大了,坦克对噪音恰好没大要求。一般PMW使用微机控制,这和交流系统一起让我怀疑98是否有车辆综合电子系统。
坦克我喜欢豹II,德国人的自信让人放心,勒克莱尔也喜欢,法国人先进的综合电子系统让我艳羡,还有俄国人的主动防御系统,干脆不加强一向不足的装甲,这些都是民族性格。中国人的包容性也是出了名的,浪漫起来堪与法国人比肩。综合手上的资料,还有155自行火炮的消息,98完全可能有综合电子系统。综合电子系统的研制有一些年头了,但是从时间上考虑,98的系统在设计上可能来不及以信息为中心,设计改进最有可能。PLZ45科威特型155自行加榴炮就有浓厚的数字化特征。10-12KW发电机、空调,伺服系统在方向上是电动、高低电液,GPS、车载定向导航系统,战术系统数字化、通信网络化,车内部件实现数字化,比如观瞄镜就有数字设备。PLZ45的缺点是车内没有数据总线进行管理,但是C4IRS系统是网络。我以为先进技术军事先于民用,军用以主要装备来推进进步。在数字化生存叫嚣尘上的时候,工业时代的坦克必须信息化,否则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LZ45的技术应该是98的移植,否则该是PDA或者WAP比PC还要先进了,谁相信!幸好勒克莱尔出现的比较早,让陆军可以要求98设计改进,没有勒克莱尔,我也难以相信98设计师有如此抱负。一般的技术要求是1553B数据总线,工作站(?)、火力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探测系统、驾驶系统、防御系统等网络化,也许还有浓厚的全电坦克的概念。98做为数字化终端,战术信息网络化。
看看98堂兄弟的幸福生活。巴基斯坦哈立德坦克是90II的发展型,动力没有选定,显然中国的动力被淘汰,自动液压传动,辅助动力34.5KW,扭杆。动力传动主要是吸尘问题。部件上59为10%,69II为15%,85为20%,新研制的55%。北方的报价308.3万美元,巴用约170万美元。速度62km/s,行程400km,0-32km/h加速17s。重量有45.5-48t的不定数据。第三代的212火控,反应6s,但是动对动命中率远低于50%,也许人有问题。北方的广告有水分,这和品牌PC可怜的10G容量也敢号称“海量”一样,数据本身也有问题,动对动条件给出不足。炮是北方的,39发弹,自动装弹机数据基本同T72。车体是著名的HY80潜艇用钢,巴方的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6mm多层陶瓷侧裙。巴基斯坦可能对防御太重视了,居然疯狂的要用钛合金换顶甲、舱门、塔壳、侧裙,这又是世界第一了。也许北方太抠门,不愿给最好的装甲技术,估计哈立德炮塔加反应装甲防穿甲能力为600mm。对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存疑。
巴基斯坦还是买了乌克兰的T80应急,简氏98年鉴称中国购买了俄国的T80U,同样大约是96年。这让人要对98胡思乱想一番,在评估中,98的技术没有问题,也许技术使用还不过关。还好98入役了,国庆阅兵的武器在传统上都是现役装备,问题应该基本解决。T80U应该是试用性质,不会有太多,也许只是训练评估用,否则穷的恨不得卖掉核武器的俄罗斯一定要大做广告四处宣传,挑剔而手紧的中国人也用T80了,三文钱真得能难倒大英雄。
与T80U简单技术对比,机动弱,火力同,或各有侧重,防御相当或不及,主动防御不及,在信息系统上,98先进。可能98的可靠性不及,总体不及T80U,但是发展潜力98显然要大得多。
从需求上而言,98符合陆军的要求,这是一款值得骄傲的坦克,陆军终于搞好了面子工程,里子也有内容,拭目以待解密吧。看先进的武器,还是陆军第一,空、海军就没法让人骄傲。海军的防空与空军的雷达就是一塌糊涂,陆军的热像仪率先下了闺阁。空军的歼十千呼万唤就不出来,海军好歹有个167在撑门面,可是一不留神就买了现代级,也不管大家受得了受不了。只有陆军莫不作声的让人大喜过望,我还是喜欢一般穿解放鞋的陆军,不过穷了一些,但是腰杆子比穿皮鞋的要直。
还是鸡蛋里挑一点骨头,看未来会有何变化。在硬件上,火力与防御基本跟上潮流了,主动防御技术有待发展。如果说坦克面对威胁的多样化,98有问题,那也是全世界的问题,我也没看哪出种坦克是合格的。合理的选择是一炮多用,弹炮结合,主炮远距打击与防空,一挺机枪对地面,一具辅助武器近防御与辅助攻击。98正面大倾角设计可能是减重,98是90II的倒退,而98的负重轮从图片观察,有一种饱受折磨的感觉,重量控制比较麻烦。在机动性上,哈立德不好,98当然让人担心,估计这会重点攻关。98的火控还须精进,在数字化上,综合性当然有待提高,这些是前沿课题,有了初步成果就够我美了,胃口也不能太大,饭是一口口吃的。激光测距仪让人不痛快,我认为陆军只是马虎了一些,Nd:YAG是不如CO2激光测距仪,但是陆军的激光防护技术世界先进,连美国也来盗窃过,并且如愿以偿。可靠性、使用维修性一向是陆军严格要求的,98的新技术太多,总是有问题的,这也会重点攻关。假以时日,问题会解决,98会成为一代名坦,不是现在。坦克发展到现在,问题多多,比如以平原为主的设计在山地就吃不开了,98许多好东东顿成昂贵的鸡肋。我认为98一方面全面发展,一方面会有简化版,以装备为主,实用第一,但是这要求模块技术的先进,可以方便的改装。
有理由相信,对98不足的认识,将催生四代坦克,毕竟多数问题要有革命性的变化,不该在三代坦克事倍功半。目前陆军的现役装备落后,反而可以放手迎头赶上,横竖手上也没多少三代坦克的大包袱,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态度。
估计四代坦克的火力加强,140口径或者液体炮可行,1500hp燃气轮机与主动悬挂也是可行的。总体设计方案还是有人炮塔较好,传感器容易布置,双人车组是趋势,以信息为中心的一体化设计必不可少,这样车体可以减小,优化防御,主动防御技术将广泛使用。
我因98而骄傲!一些可能的问题过上三年五载一定会解决,那时四代坦克也该有眉目了。
其一,98是一种全面赶上潮流的坦克,该有的东西都有了。
其二,98对技术的消化已经达到一个高水平了,如炮塔就让人耳目一新。
其三,98出现设计风格,这最让我兴奋,这表明98不是拼凑出来的。
其四,98在技术上不再捉襟见肘,设计师可以设计想要的坦克,而不是只能这样去设计。
其五,98的设计思想全面赶上,并且开始超前了。
其六,陆军胸怀坦荡,用T72相仿的车体也不怕被人误解,实用第一。
.铁血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澄城县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