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帮农民创业致富好项目的人有吗

您好,分享的企鹅
河南男子北京创业 帮农民工致富身家上千万
日,陈维红参加北京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在从农民工打拼为老板的人生历程中,在京河南人陈维红曾“吃过一堑”。而他“吃一堑”的惨痛经历,却成了那些在北京打拼的、有志于创业的老乡少走“弯路”的宝贵财富。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特约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图小老板陈维红“还在开灯营业着的,都是咱河南老乡!” 1月20日晚7时许,在北京最大的汽配市场城环城国际汽配城里,转了一圈后,陈维红指着小部分还在营业的店铺,向东方今报记者宣传河南人的勤劳。陈维红的公司,也在城环城国际汽配城。他的公司里,也是灯火通明,5个来自老家河南的小伙子、姑娘还在电脑前忙碌。已开上“大奔”的陈维红说,自己当年就是靠着勤奋,才在北京立住了脚。如今,他已具备了帮助别人的经济实力,也一直在帮着身边的老乡创业。陈维红出生于信阳固始县徐集镇沈岗村,这是个“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村,有9条大大小小的河从村里流过”。尽管顺手就能从河里摸鱼、捞虾,但幼时的陈维红,却很少吃鱼虾,因为家里买油都困难,“过年时,才舍得用油炸鱼虾吃”。1997年,怀揣着做一番事业的梦,陈维红来到北京三里屯汽配城打工。那时候,汽配市场的生意都很火,“买配件的排着队,还不能还价”。3个月后,胆大的他从乡亲们那里借来了20万元,用16万元租了个十几平方米的好地段的商铺,当起了汽配商铺的老板。不过,一年后的老板陈维红,却赔得只剩了一部手机。“房租太高,没有供货商资源,进的货价太高”。这样的致命缺陷,让年轻的陈维红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痛定思痛后,陈维红又借了10万元,卷土重来。靠着勤奋和在失败中积累的市场经验,2000年底,陈维红还清了借乡亲们的所有的外债。想把农民工都变成老板2003年底,在北京买了房的陈维红,开始了独具特色的“孵化老板”之举,他把自己公司的一名农民工变成了老板,现在这个年轻人已有了上千万元的身家。历经近10年的摸索,陈维红的“孵化老板” 公益模式,已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每一个来陈维红公司的年轻人,一年后都能获得两次“西典魔鬼”管理课程培训的机会,这样的课程一次3天,费用近3万元,全部由陈维红埋单。在工作两年、积累了对行业的认识和一定人脉资源后,这些想创业的年轻人,可以利用陈维红遍布世界各地的供货商资源,创立自己的事业。对创业者来说,起步阶段最难,而当初起步就跌了一跤的陈维红,已深谙阻碍创业的“瓶颈”。他出面,和汽配市场谈判,达成了协议,豫籍创业者租店铺创业,打八五折优惠,并且市场方还提供免9个月房租的店铺。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孵化”老板计划,让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受益匪浅,而陈维红欣慰的是,如今他已经在汽配行业“孵化”出了十几个千万富翁、近百个百万富翁。没工资的市团工委副书记2008年3月,在500多名河南籍在京务工年轻人的掌声中,老板陈维红有了新身份:当选为信阳市驻北京团工委副书记。当时,《中国青年报》还报道了这次全国首例直选驻外团工委副书记的新闻。陈维红说,这次选举是河南团省委领导的创新之举,为体现公平,从在北京的豫籍务工青年中,挑选出500多名团员、青年。而陈维红“孵化”老板的想法和实践,也让这些年轻人听得热血沸腾。团工委副书记,这个不领取一分钱的公益社会性职务,进一步激发了陈维红“给力”家乡的行动。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拿出十几万元,为老家沈岗村修路,过年为村里的老人发红包,为四邻八乡不幸得病的乡亲们捐些钱。在首都打拼十几年的陈维红,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而这些人脉资源也被用来为老乡排忧解难。1月19日晚,利用观看首届河南农民工春晚的间隙,陈维红在北京河南大厦给北京一所名牌中学的领导打了电话,安排老乡的孩子在此就读。他说,农民工想融入北京,他们的子女入学就读是个大难题,自己90后的女儿,目前也在北京最好的中学就读,而所有的在京河南人的下一代,也都应该拥有像自己女儿一样的机遇。对话陈维红我要请家乡农民工吃一辈子饭东方今报:你所有的员工都能成为老板吗?不愿当老板的员工,你如何帮扶他们?陈维红:我感到开心的是,在接受了创业管理课程培训后,95%的员工都立志成为老板,当这些昔日的农民工开着“大奔”来请我吃饭时,我感到了人生的价值。至于不愿意成为老板的员工,只要肯干,可以成为总公司的管理人员或分公司的高管,对跟着我10年以上的资深员工,我提供高级管理职位,还有住房和汽车。当然我招员工也是有要求的,除了河南老乡的身份外,现在要求是本科学历,还要有英语基础,因为我们的供货商分布在世界各地,不懂外语,没法跟人家沟通。东方今报:你回报家乡、热心于公益的初衷是什么?陈维红:回报老家的原动力,就来自于乡亲们对我的帮扶。在我和其他几位大老板老乡的努力下,在北京最大的汽配市场城环城国际汽配城,河南人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仅我家乡固始县的打工者就有15000人,希望这些人将来都能有车有房。我每年都要安排家乡近200个孩子来京上学,这也是对乡亲们当年恩情的报答。东方今报:做公益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孵化老板”的目的是什么?陈维红:请农民工吃一顿饭是公益,在街头捡烟头也是公益,但我偏爱把农民工变成老板,因为这是请他们吃一辈子饭的好事。和我当初来京一样,绝大多数来京务工的老乡,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在首都买车买房。但作为没有太多社会资源的农民工,怎么买车买房?只有当老板。点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上百位蹬三轮的农民工变成了开好车的老板;把曾经的失败经历,化为指导农民工创业的宝贵财富。敢拼会赢的在京河南人陈维红的青春之歌,唱出了河南人的精气神,唱出了中国梦践行者的豪情与壮志。点评人:高保群: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人物档案】陈维红:信阳市驻北京团工委副书记,北京某商贸公司董事长。出生于信阳固始县徐集镇沈岗村。1997年到北京打工,2008年3月,成为全国共青团系统第一个“海选”出的驻外团工委副书记。2003年,他开始帮扶农民工创业。受到过他帮助的在京豫籍人士中,如今已有十多位成了千万富翁,有百余人成了百万富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viviancui]
【家居建材节】大豫网友到场送锅具三件套!建材1元拍!
【团购】组团坐月子竟能优惠这么多!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公众服务 →
政策享受 →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农民工返乡创业,人社部门帮这些忙
时间:日 信息来源:中国就业网 作者:佚名
&今年起,人社部等五部门将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年),以生产性农业服务业和生活性农业服务业创业为重点,针对返乡农民工等人员不同创业阶段的特点、不同性别、不同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结合适合创业的绿色农产品经营、民族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家庭农家乐或输入地市场与输出地资源能够有效对接的项目等,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等培训;&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人员,结合区域专业市场对企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发达地区产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等培训,把小门面、小作坊等升级为特色店、连锁店、品牌店。&推动农民工等人员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办和发展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宽扩展产品销售渠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托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从城镇返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建立与农民创业园、乡村旅游集聚地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的对接机制,实施培训、孵化、服务“一条龙”帮扶,帮助学员尽快将培训所成付诸于创业行动,通过孵化服务和政策落实,使其稳定发展并能成功创业。&举办适合农民工等人员创业的项目对接交流活动,收集并推荐适应大众创业的项目,使学员及早定位自身创业方向,通过载体孵化和项目选择两步走的方式,提高培训后创业成功率。&建立培训学员跟踪服务机制,动态掌握培训后学员就业创业情况,积极帮助返乡创业人员改善管理、改进技术、开拓市场。&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化创新创业促进机制,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其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李克强: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
document.write("")
发帖人:我心若云
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讲述了一个贵州农民工的故事。
今年2月,总理在贵州考察期间,在一个高速公路服务站,遇到了一群从东部沿海地区返乡过年的农民工。
&我问他们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一个农民工当时就哭了。他说,很难完全融入当地,感觉很‘心酸’。&李克强在6月10日的常务会议上回忆道,&他们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回到家乡就地打工创业。&
当天会议的一项议题,是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一位参会领导发言说,这项政策把创新创业和农村农民联系在了一起,真正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概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2014年已达到2.74亿,每年还有新增的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李克强总理说,这些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不仅能帮他们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也能带动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城镇化。
他要求有关部门&工作的力度再大一些&,尤其要给地方更大责任、更多激励政策。
过去30多年,农民工一直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屡次被李克强总理称赞为&城市建设的功臣&。但因为长年在外务工,农民工自身权益保障问题,以及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切。
李克强动情地说,我们很多农民工长年外出打工,抛家别子,上不能对父母尽孝、下不能对孩子尽到教养责任,致使许多家庭被爱所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要像解决自己亲人问题一样,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是&积德&的大好事,各项配套政策必须要落到实处!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从处级干部、CEO、投资人到创业者,他最享受的身份是“农民”,县领导哪些是处级干部,马云给创业者的忠告,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有多少,我的世界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地,暗算ceo:粘人老公 - 成华新闻网
当前位置: >
从处级干部、CEO、投资人到创业者,他最享受的身份是“农民”原标题:从处级干部、CEO、投资人到创业者,他最享受的身份是“农民”
"人跟地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简单,这是特别可靠的一种东西。创业唯一确定性的事情就是,一分耕耘等于1/N收获,这时候不好好种地,你折腾个鬼呢? "
受访者 / 赵鹏 Boss直聘创始人文 / 潘鑫磊 《中欧商业评论》资深编辑
  1970年生、山西省高考文科探花、北大法律系毕业、29岁任正处级、五年从智联招聘的公关经理做到CEO、三年投资人,如今,是一家拿了雷军、徐新等知名风投数千万美元融资的创业公司创始人&&这些身份,都是赵鹏的。
  赵鹏现在的这家创业公司,以Boss直聘App示人。在移动招聘领域,成立两年半的Boss直聘的数据很漂亮——一端拥有1480万名求职者,赵鹏称呼他们为“牛人”;另一端是超过300万名的雇主,他们不是传统招聘模式里的HR或者猎头,而是在企业里“打仗”的人,上至CEO,下至部门负责人,也就是Boss;“直聘”,顾名思义,去掉一切中间环节,让牛人直接连接Boss&&
  对这件事,赵鹏很享受。问及为什么在官场呆了十年之久,还是跳出来了?“升不上去了嘛”,略带自嘲;他也不觉得自己适合做投资,因为总忍不住想管这管那。作为创业者,赵鹏年龄上并不占优势,但复杂的经历却让他显得稀有。采访两个小时,赵鹏抽了两包烟,讲话慢条斯理,好旁征博引,看得出对历史颇有研究,但似乎又是个“不恋过往”之人。他会定期清理自己的朋友圈,觉得那只是个时间轴的游戏&&我们的采访,就从一条刚删掉不久的朋友圈开始。
  土地从来不哄人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我看你上午刚发了条朋友圈,有一句话说“创业者老老实实做好农民挺好”,之前也翻了下你的微博,好像提到不少次“农民”,它跟创业的关联是?
  赵鹏:首先要承认,我们这些想做事的人,对面要有一个想做的事,对吧?有些人很想做事,但是对面没有那个事,这就很扯。我们运气很好,我们想做事,而且手上也有那个事。就好像是一个农民,而不是一个盲流。农民是想种地的,跟土地在一起很亲,他只要不糊弄,每天蹲在那儿使劲弄那个地,是很高兴的,因为地从来不哄人。
  创业者首先是想做事情的人,想离事情很近,他享受的是:今天弄弄、明天弄弄、朝一个方向一直推,哪怕是一个80吨的飞轮,它也能转起来,转起来就有了势能,就可以养活部落里的弟兄们,还可以给别人创造价值。这多么像一块地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新陈代谢不舍昼夜。我们团队前两天还在聊,我们很珍惜咱们这些农民有块地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想。这块地,咱喜欢种,觉得自己干的事还挺有价值,夫复何求?这时候不好好种地,你折腾个鬼呢?
  CBR:农民和地的这个比喻是你一直就这么认识的?
  赵鹏:从小我家有菜园,我跟爷爷种地,管一家人吃菜。我10来岁的时候,一上午要从井里摇40桶水上来,如果摇不够这个数,又遇上天旱,你的庄稼就不行。摇够了,你就很踏实。人跟地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简单,这是特别可靠的一种东西,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后来到了城市,只要让我门前有二尺地,我就把它种上。
  CBR:这种关系在创业过程里更加贴切?
  赵鹏:创业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有相应的收获。至于Y=2X、3X、4X,还是1/5X,还是1/100X,因素就比较复杂了。有的人运气好,Y=8X,稍微弄一弄咣叽就起来了;有的人辛苦一点,可能做的事情不是特别流行,人们接受程度有限,但是没关系,只要你咬得住牙撑得住,Y=1/8X也有机会变成8X。
  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唯一确定性的事情就是,一分耕耘等于1/N收获,其他事情全不确定。资本市场是好是坏,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CBR:Boss直聘现在的Y等于多少X?
  赵鹏:我们不是那种daily(以日计算,高频)的业务,比如新美大和滴滴;也不是那种按月弄一次的业务,比方说一年买个15次,就是每月平均1到1.5次,比如淘宝电商;我们的频率大概是以年为单位,是你找工作、换工作的频次,假如换工作的人变成一会儿换一次,这个世界就崩掉了。
  CBR:你觉得这种一年弄一次的生意也没什么不好的?
  赵鹏:这有什么不好的,也赏了每人一碗饭。一年半换一次工作,这是白领的平均值;junior(初级职位)以上的人可能6-12个月之间;非常senior(高级职位)的人,四年踏踏实实干一件事。这就是市场,这就是天气,我们就做这个事情挺好。
  CBR:Boss直聘每天要种的那块土地是什么?
  赵鹏:你看到一个ID上来,在后台体现的是一段代码,这个ID干干这个,干干那个,你发现它比较快地勾搭了一个人,其实就是告诉这个软件说,把这一类人给我看看,然后我们推了十几个人过去,“你喜欢这三个是吧,那我们接下来就照着这三个人再给你推一批”。你很快会发现,他们确实可以聊得热火朝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事情变得越来越多、过程越来越爽。
  CBR:撮合?
  赵鹏:要让站在东山抓兄弟的Boss,跟站在西山找大哥的牛人进入一个宇宙,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地”,每天吭哧吭哧种这个东西就行了。
  解决简单的复杂问题
  CBR:这其实靠的都是大数据,你说过Boss直聘很核心的一群人就是你们的数据团队。
  赵鹏:我们有一批非常贵的人,他们其实是科学家,是一群非常安静的人,他们坐在实验室里,过一段时间,他们那边就会发生一件美妙的事情。
  CBR:所谓美妙,是指算法吗?
  赵鹏:对,算法只要进步一点点,就能帮到很多人。每个求职者跟每个Boss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我们不是一个大广场,上来一个人就能看到1000个人,那叫骚扰。于是,软件工程师的权力就会变得非常大,他只要稍微改动一点代码,就相当于挪动了一整条铁轨,那边上来了200个求职者,就会呜呜呜地开别处去了,可能也就见不着这个Boss了。
  CBR:所以如果让你去定位Boss直聘,这是一家招聘公司、技术公司,还是一家数据公司?
  赵鹏:伟大的阿尔法贝塔集团(谷歌)1998年从车库做起,2004年上市,一直干到今天,有一个始终不变和一个始终在变的东西。那个在变的,就是“我是没有边界的”。但凡极度能进化的物种,同时也一定坚守了某个不变的东西。阿尔法贝塔集团19年坚持永远解决简单的困难问题。
  简单的意思是说,傻子都能看见这是个问题。那困难在哪儿呢?就是因为技术和人类认知论的进步还没有到那一步,所以解决不了。比如招聘求职这件事,最早的招聘网站在1994年就出现了,整整23年的时间,大家都很努力,即便如此,一哥们想找一份工作了,他的感受就不是很爽;一哥们想雇一票牛人,也不是很爽,不是谁笨,没到时候呢。
  CBR:现在是时候了?
  赵鹏:基础设施变了,Mobile(移动)让我们严重联结在一起,Data(数据)可以让我们跟谁联结在一起,Direcruit(直聘)是比较胆大的做法,其实也不算什么创新,就是还原了事情的本质。很多时候一个solution(解决方案)在一个时代的基础设施下能够构成solution,在下一个时代它就是一个problem。
赵鹏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任团中央办公厅调研处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发展部长。曾任智联招聘CEO,任内带领公司扭亏为盈。2013年底创立职场信息平台看准网,2014年7月推出互联网垂直招聘App——Boss直聘。
  CBR:很多人没法理解“直聘”这种模式,觉得但凡招聘还是得通过一个中间渠道,HR也好猎头也好。
  赵鹏:他怎么可能理解?当年亚历山大从马其顿向东出征,到西亚地区的时候,有一个老爷爷拦住他说,“在我们的寓言中,有一个人将要在西亚建立他的版图,但前提是必须把这个结打开”,于是推出了一辆小推车,上面用绳子打着各种神奇的结。亚历山大说那我解解看,解来解去解不开,索性抽出身上的佩剑,手起剑落解开了,这叫不叫解开了?周围的人说,这不是耍流氓吗?但请问,刚才他的状态是纠结的,现在是清楚的,这叫不叫解开了?所以我们在原点上思考问题比较省事,一想到枝节上就麻烦了。
  CBR:会不会因为你们的用户主体集中在创业公司,这些老板天然就更接受直聘?
  赵鹏:恰恰不是。此时此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或曾经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都有大量的Boss,我指的是总监、经理、主管和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都在用这款软件。其实不存在是不是创业公司的区别,只存在于你对招人这个事情怎么看。有些老板经常说,“凡谋事以人为先,我们是如此重视招人这个事情,但是我并不肯花时间,尤其是我的时间”。什么叫重视?肯花钱肯花时间才是真爱吧?
  CBR:对于那些不是出于真爱的老板,你打算怎么说服?
  赵鹏:市场上的牛人是有限的,抢走了就是抢走了,别人今年抢到的可能是个主管,三年以后可能就是明星经理,五年以后可能就是个明星总监,这种人越聚越多,这就是胜负。我们只是搭了个平台,越积极主动的Boss积分就越高,排名就越靠前,有牛人上来首先看到的就是你。
  CBR:算是对Boss的嘉奖?
  赵鹏:不是嘉奖,我们只不过是“替天行道”。你说牛人应该跟谁?对面站了一批老板,有一批老板是把牛人当命的人,还有一批不是,应该把票投给谁呢?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啊,都是农民的因果关系——“因为所以”,这个世界其实是很简单的。
  CBR: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牛人使用并认可这个平台,这点你怎么保证?
  赵鹏:我们的规则就是,Boss越主动就越快乐,越把牛人当真,牛人就越往Boss那走,靠这个规则滚动十年看看是什么结果。
  CBR:对牛人有规则吗?
  赵鹏:一样,越主动越快乐。越肯花时间的人就约等于越认真的人,越认真的人在工作中越可能创造成绩。一个连自己资料都懒得写清楚的人,何以在一个岗位上用心?他就应该是个loser(失败者)。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金字塔上面就是只有10个人,底下90个人,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分配的。
  CBR:所以这个平台靠的更多的是自生长,或者说口碑?
  赵鹏:对,世界上永远只有一个流量,就是用户心里的流量。流量首先在用户的心里,其次在用户的嘴里,没有人能垄断这个。
  CBR: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关于积累口碑的速度,你着急吗?
  赵鹏:我们才两年半呢,而且这门生意就是急不得。你要是玩一个daily的事,一天一发,你叫滴滴我叫快的,他叫黄蜂、他叫马蜂、他叫赤眼蜂,咱五个人玩。你一年内起来了就是起来了,起不来就是死,daily的生意就是拼命,拼三年爽三十年。我们这门生意,一年一发,急什么啊?急的都死了,不同的生意有不同的道道。
  谁吃谁的饭?
  CBR:你们现在多少人了,感觉都挺年轻的。
  赵鹏:有200人了,平均是90后。我们家有70后的在一个组当老大,80后的在一个组当老大,90后的在一个组当老大,很正常,谁牛谁上。
  CBR:你是1970年的,怎么和一个年龄跨度如此大的团队打成一片?
  赵鹏:就像我的朋友圈一样,你把昨天就当成昨天吧,你就在今天混着,除非你今天不自信了,你老想拿昨天的事情来武装自己,或者你丧失锐气了,你不敢往明天去弄。咱不是这号人,咱活到多大也这么活着。
  CBR:所以现在很流行的“如何管理90后员工”在你看来是个伪命题?
  赵鹏:根本就没有“管”这个字,只有“处”,处起来也很简单,咱这儿叫“直”,耿直就好。我刚到机关工作的时候,一些首长比我大二十多岁,他们对于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是很崩溃的。同样的,四几年的人认为六几年的人是垮掉的,然后六几年的看着八几年的人,说完了完了&&永远是这样。我们为了便于聊天,说十年是一茬,然后故意去强化它,其实哪有什么几零后几零后这个事?
  CBR:但现在还是有不少Boss很强调年龄、层级和各种所谓的标签。
  赵鹏:我们以及所有的科技公司,请问是我们吃人家娃们的饭,还是人家吃我们的饭?我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操持不了深度学习,你就得跪那个深度学习的人,这就是规矩。当老板的把自己当老板都是土蛋,打工的把自己当打工的就一辈子打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所以在我们家,吃的是人家娃们的饭,不管是产品、技术、设计、运营、市场,平均90后,一天干14个小时还越战越勇,我们干14个小时就完了,承认这个就行,这叫知本分。
  “互联网公司,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就是一个“皮”。本质上,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老板都要真心诚意地承认,自己吃的是新一代PM(产品经理)的饭,吃的是C9高校(国家首批985重点建设的9所一流大学)实验室出来的、做深度学习的某个90后的年轻博士的饭。
  CBR:你在Boss直聘一周年的时候发过一条微博,说一个组织也好,一个公司也好,要的东西越少,做大的可能性越大。你们要的那些少的东西是什么?
  赵鹏:除了把招聘做好、招聘做好、招聘做好,什么都不做。招聘做好就是把撮合做好,撮合做好就是把数据做好,数据做好就是照顾好我们的数据科学家、算法研究员、数据架构师、数据工程师和相应的开发工程师,剩下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本文全文刊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017年3月刊
相关阅读: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