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金鹰奖谁能取得最后取得胜利 成语胜利

第3版()专栏:
东京万人集会反对“日韩会谈”
志贺义雄说只要加强斗争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东京消息:一万多名工人和市民今天晚间冒着彻骨寒风,在东京日比谷露天音乐堂举行“粉碎日韩会谈第六次统一行动中央大会”。
大会是由“反对安全条约维护和平民主国民会议”和“东京维护和平民主共同斗争会议”联合举行的。
大会发表宣言,表示他们将以工人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展开规模巨大的斗争,来粉碎“日韩会谈”。
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志贺义雄、社会党国会议员岛上善五郎和国民会议事务局长水口宏三以及日本工会总评议会政治局长安恒良一等相继在会上讲话,支持工人和市民加强斗争。
志贺义雄在讲话中强调两年前日本人民进行的反对“安全条约”斗争的战果。他说,现在,“南朝鲜朴正熙集团的内部矛盾正在加剧,金钟泌已被迫下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鼓足干劲加强斗争,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在会上发言的人们还一致呼吁日朝两国人民加强团结,加强斗争,共同努力粉碎“日韩会谈”。
大会在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宣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给大会的贺电。
大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高举着红旗和标语牌,到街上举行了示威游行。标语牌上写着:“反对日韩会谈!”“反对拼凑东北亚军事同盟!”“要求美国从亚洲撤出去!”等口号。
(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由编辑处理,再次转载请注明来/
人民日报资讯:
参考消息:
人民日报日相关社区交流:
- 广告合作QQ:
& 版权所有 (c)< - 娱乐中心
:  |  |  |  |  |  |  | 
预测金鹰奖谁能取得最后胜利
<input type="hidden" value="  
  广州日报报道,金鹰奖是中国电视一个最高奖项,哪怕是争议满天,也照样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今,第21届金鹰奖评选活动已拉开了帷幕,经专家评选出来的候选名单也开始公开接受观众的投票。虽然有一些热门剧集和明星落选,但从入围名单看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结果预计在9月底揭晓。且比较一下这些射“鹰”英雄们的实力与风采,看看谁有希望笑到最后。
  预测篇:谁能最后“猎鹰”归
  最佳长篇电视剧:喜来乐火并刘老根
去年“金鹰奖”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曾一骑绝尘,无人能敌,令人记忆犹新。不过,看看今年入围的长篇电视剧,由于多部热点剧集意外落选,就只能用较平淡和面孔生来形容了。
  王志文和巍子主演的军事题材作品《DA师》算是入围作品中的大热门,一举荣获最佳长篇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4项提名,但是想想剧中出现的种种军事常识上的“硬伤”,很难让观众买账,虽然该剧目前得票形势不错,但恐怕难以笑到最后。至于《五彩戏娃》、《尘埃落定》、《闽南名流世家》、《都市男女》等电视剧,名字就陌生得很,人气不太旺,看来是很难摆脱陪衬的地位了。
  相比之下,李保田主演的《神医喜来乐》和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新传》倒是可以拼杀一阵。今年春节期间,这两部电视剧几乎同时在央视首播,在首场“收视战”中,《神医喜来乐》获胜。但是后来随着“刘老根”入主央视《艺术人生》等多档名牌栏目,《刘老根新传》的热度越来越高,如今“刘老根”和“喜来乐”,谁胜谁负已很难定论。
最佳男演员:同门争斗竞争最烈
  在最佳男演员的竞争中则出现了“同门争斗”的局面―――王志文和巍子都是因演出《DA师》而入围的,赵本山和范伟则都是被《刘老根新传》推出的,一场“同门厮杀”已不可避免。去年赵本山曾凭借《刘老根》入围“最佳”,但是最终却没能敌过老乡孙海英,再次入围“金鹰奖”,赵本山似乎志在必得,但是看看竞争对手,都是绝对的实力派,赵本山“猎鹰”之路几多坎坷。最佳男演员的产生也成了最具悬念的一个奖项。
最佳女演员是宁静与吕丽萍之争
  相比之下,最佳女演员的竞争火药味明显不足,只有“大玉儿”宁静和“大脚马皇后”吕丽萍最具竞争实力。吕丽萍去年就是“最佳”,今年她因扮演“大脚马皇后”,在春节期间曾获“春节期间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看来吕丽萍极有可能蝉联此奖。不过,也别忘了“金鹰奖”最易出现冷门,今年如果“赛西施”沈傲君射得“金鹰”也不算意外。
人物篇:热门“射手”个个低调
  第21届金鹰奖入围名单已经揭晓,观众将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心目中的“最佳”。本以为这段时间,入围演员该憋足了劲为自己拉选票,不料他们都谦虚而低调。
  赵本山范伟不谈金鹰奖
  凭借风靡大江南北的《刘老根新传》,主演赵本山和范伟同时成为第四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候选人。虽然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召开了,但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得到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正式通知,“赵家军”的哥俩却是异口同声,“现在不谈金鹰奖,等接到正式通知再说。”
  濮存昕称角色不讨观众喜欢
  作为艾滋病宣传大使的濮存昕也凭借在《失乐园》中出演艾滋病人,继2001年获得“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奖”后,再次冲击金鹰奖。
  电话里濮存昕低调地说:“其实,我自认为,表演上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但是我这个人物太沉重了,观众不会喜欢,所以在人气上可能不如‘刘老根’、‘喜来乐’。”
  吕丽萍若得奖要给海英记功
作为去年最佳女演员的获得者,吕丽萍在接到记者电话时才知道今年又入围了。对于自己在《大脚马皇后》中的表现,吕丽萍笑着说:“我觉得还不错,春节时我不是得一个最受欢迎奖了吗?”吕丽萍表示,在拍摄《大脚马皇后》时她正与孙海英热恋,心情愉快,演这部喜剧也得心应手。如果再获奖,她也要给孙海英记上一笔。
  李保田专心当王保长
  “神医喜来乐”在本月16日加盟电视剧《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的拍摄,李保田出演“王保长”一角。虽然还没有正式拍摄,但是这位4届金鹰奖得主已经进入了角色,日前他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也是避而不谈金鹰奖,因为“我不想让‘金鹰’分了‘王保长’的心。”
  蒋雯丽自言获奖没希望
  接到记者电话时,蒋雯丽正在上海拍摄新剧《上海激情》。对于入围“金鹰奖”一事,蒋雯丽很平静地说:“入围我已经很高兴了,但是获奖肯定没希望。”蒋雯丽说拍《非常公民》时,刚刚生完孩子,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刚演的时候我还比较胖,所以年轻时的婉容演得不是很好,后面部分还比较好。《非常公民》这个剧虽是很好看,但是我获奖,没希望。”
  唐国强陈瑾再度入围
  即将在广东开播的电视剧《雪白?血红》男女主角唐国强、陈瑾双双入围金鹰奖最佳演员候选名单。
  长期饰演大人物的唐国强,在谈到他饰演《雪》剧中“小人物”马齐时表示:我想最吸引我的首先是这个人物挺另类的,不像有些角色比较单一,你很难用简单的好人、坏人的标准来衡量。马齐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会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颤,或者是一丝回味。至于如何来塑造这个人物,首先这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小人物,在这个转型的时代很有典型性,你要找到他的心理状态: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摆出什么架势,等到他发家了,成了海南王了,自然就流露出想当领导的心理,这样一种微妙的心理落差恰好十分传神地体现了人物从身份到心理的转变。
  再说陈瑾,陈瑾自我评价说:我一直想做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只可惜我的脸太大众化了。在《雪白?血红》中她扮演的画家刘兰兰有一句话“中国现在没有男人配当丈夫”,曾是该剧引起激烈争论的焦点,陈瑾成功地通过这个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将自己新的形象展现出来。
  动态篇:金鹰奖首度评选主持熟脸生脸各领风骚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金鹰奖新增加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评选活动。从观众“脸熟”程度来看,其中有几位全国观众熟悉的“老面孔”,但也有一些并不被全国观众都熟知的地方主持人。记者近日就此新增奖项采访了金鹰奖的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有关人士。
  卡住新闻类主持人
  对于白岩松等许多名嘴的缺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因为金鹰奖作为电视奖是关注电视艺术的,所以评委们评选主持人也是从电视艺术的角度来进行评选,因此首届金鹰奖主持人评选规定只有非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才能报名本奖项,至于新闻性节目和新闻类主持人则另有像“金话筒奖”等其他的评奖给予关注。
  对于本届金鹰奖不设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中国电视家艺术协会秘书长王锋在作客央视网站时表示,这是一个值得进行学术探讨的问题。但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工作对象和金鹰奖的设奖范围看,新闻性节目确实不包括在内。
  熟脸生脸搭配均衡
  关于20位候选主持人中有几位“脸太生”的问题,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本届金鹰奖对于主持人的评奖是首届,因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持人的参评程序与其他奖项是一样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将通知发到各省、市视协,由他们将本地的参评主持人报上来。除了要求参评主持人是非新闻类节目的专业主持人外,金鹰奖对年龄等其他因素并无明确要求,因此各地对主持人报送的条件不统一,掌握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报上来的有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大家根本就不认识。
  此外,由于时间等问题,一些大省此次没有报名,也就使很多有名的主持人没能入围。据了解,本次报名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其他地方的主持人限定为3个报名名额,最后共有电视节目主持人47人报名。各省视协将录像带、材料、推荐意见等送到视协,由专家从中评选出20个来参加观众的投票。这位人士认为导致“脸生”除了上面说的标准不统一、有些名主持人没能入围的原因外,第三个因素就是专家在评选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均衡问题,因此,观众现在看到的结果就是这20个主持人中,既有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也有大多数观众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台主持人。这位人士认为,电视台应该多选送卫星频道的主持人,因为金鹰奖是一个全国性的奖项,这样有利于该主持人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较高的票数。
  赵忠祥列评委之席
  记者向该位人士询问该奖项的评委构成,随后了解到,评委有文联的领导、地方台文艺部主任、电视艺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新闻界的代表,其中赵忠祥也是评委之一。
  这位人士表示设这一奖项是适应近年来主持人电视节目火爆的势头,同时也借这一奖项激励主持人的成长。20个候选人中得票第一的是最佳主持人,第二至第十名是优秀主持人。
  访谈篇:从文娱主持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晓丽:愿和您一起读书
  本报《娱乐》版“晓丽视界”专栏作者、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周晓丽入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本报记者特地电话采访了周晓丽。记者向她祝贺入围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周晓丽谦虚地笑笑说:“正在进行观众投票呢,要进入前10名,难着呢!”周晓丽说:“感谢广州日报的读者朋友们对‘晓丽视界’的关注和对我的关心,专栏开辟以来,我收到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区不少朋友的来信,看来广州爱读书的朋友真不少!”
  记者问:“从主持人候选人简历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如朱军、周涛、李湘等,作为一档富有品味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你认为占优势吗?”周晓丽显然明白我的担心,她说:“全国不少电视台的读书类栏目纷纷退出屏幕,这是事实,但是电视人还是很有作为的,这次河北电视台选送我参评,而且在第一轮投票中进入前20名,这说明了大家对《读书》的爱护。”
  3年前,河北电视台的改革与调整中,晓丽自告奋勇创办《读书》栏目,并担任主持人兼制片人。当时的电视屏幕上娱乐节目正火爆,一些好心人替晓丽捏了一把汗。但是,周晓丽冷静地认为,娱乐节目绝对不是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电视文艺可以向更有品位、更有深度、更有分量方向发展。
  根据台里的政策,开始时的节目经费自筹,周晓丽向亲朋好友筹借资金,她的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来支持女儿。周晓丽忙策划、采访、撰稿、制作,一口气做了8期节目,没想到一下得到台领导的好评,节目顺利通过。随着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台里及时调整时间,把《读书》首播时间放到了每周一晚上7时55分这一黄金时段。这既是好事,又有压力,因为这意味着《读书》得与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争观众,但是《读书》的成绩一直不菲,市场调查表明,《读书》的收视率长居河北电视台前五名,数次蹿升到第二位。这的确是值得欣慰的。
周晓丽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石家庄市,先后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系。90年代,走出校园的周晓丽担任了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的“晓丽情感热线”―――《共度好时光》直播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十分火爆,每天两小时的时间几乎电话就不曾断过。情感热线其实就是一条心理咨询热线,“晓丽”这个名字伴随她富有魅力的声音走进许多普通人的心灵,甜蜜、幸福、激动、痛苦、孤独、寂寞、迷惘、隐秘、绝望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甚至有心理疾病的人把电话打到直播间,晓丽都以一种热情、耐心、理解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使得他们幸福有人分享了,秘密有人倾听了,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了,还有好几位年轻人因为晓丽的引导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晓丽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崇拜者。可是并没有人知道主持人晓丽心理状态。由于需要与听众交流,晓丽必须与他们心心相通,同喜同悲,节目完了,自己还趴在桌上痛哭,眼圈红红地走出直播间。日复一日,竟有一种“人戏不分”的感觉。当然,晓丽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社会回报,她收到了数不清的听众来信,父母不得不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她堆信。在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她先后获石家庄市优秀主持人称号和河北省主持人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后来,周晓丽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河北电视台,先后在经济部、文艺部担任记者、编导,一线的采访实践使她培养了新闻敏感。不久,由她自己采访、主持、配音、制作的专题片获得全国二等奖。两年出镜记者的生活后,周晓丽担任文艺部品牌栏目《万花丛》的编导兼主持人,这个栏目汇聚了河北电视台不少高手,曾连续5年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这一期间正是周晓丽快速成长的时期。1998年的“母亲节”,周晓丽自己策划、撰稿、主持的专题晚会《妈妈,我想对你说》获河北省文艺专题年度一等奖,这台节目被视为河北电视台大型情感类节目《真情旋律》的雏形。同年由周晓丽自己担任撰稿、编导和制片人的电视散文《想念凡高》获全国首届电视散文金奖。
  周晓丽告诉记者,《读书》栏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由书及人”、“由书里到书外”,从书籍透视人生和社会生活。“我自己提炼了一句话―――解读作品,体悟人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要把节目做得好看,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一个不合受众口味的栏目,是不会受欢迎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媚俗,要在符合口味中提高品位,在提高品位中符合口味。不雅,就没有品位,如果曲高和寡失去基本观众,也没有意义。周晓丽这样认为。最近有一些媒体在炒作电视读书类栏目的命运问题,周晓丽不愿多加评论,她只是说:“电视读书类节目的萎缩,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我们电视人有责任振兴读书栏目。”
  周晓丽的《读书》节目受到文化界、知识界、出版界人士的好评。3年多来,她采访了近200位文化界名人和有影响力的作者,如王蒙、铁凝、冯骥才、毕淑敏、唐浩明、二月河、范敬宜、余秋雨、贾平凹、梁晓声、张平、刘震云、邵华、杨牧之、于光远、何祚庥、张海迪、邓在军、司马南、陆天明、罗开富等等,与他们成了朋友,他们也经常为她出谋划策。
  2000年,《读书》栏目创办当年,专题片《智慧风暴》就获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二等奖。2002年5月,在全国十佳优秀制片人的评选活动中,《读书》栏目剧组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宅门》等一起被评为全国优秀摄制组。专题片《我的伯父周恩来》获2002年度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读书》栏目推出的“红色系列”受到中宣部的表扬。周晓丽的作品还获得政府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
  长期的身体透支,周晓丽有些疲惫,但是她在紧张的采、编、播之余,坚持笔耕不辍,为本报《晓丽视界》专栏撰稿。周晓丽向记者透露,她的一本20万字的作品初稿已经基本完成。
  采访结束,周晓丽请记者转达对本报读者的问候,希望读者继续关注她,她说:“晓丽愿意和你们一起读书。”
  
" name="content">
<input type="hidden" value="  
  广州日报报道,金鹰奖是中国电视一个最高奖项,哪怕是争议满天,也照样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今,第21届金鹰奖评选活动已拉开了帷幕,经专家评选出来的候选名单也开始公开接受观众的投票。虽然有一些热门剧集和明星落选,但从入围名单看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结果预计在9月底揭晓。且比较一下这些射“鹰”英雄们的实力与风采,看看谁有希望笑到最后。
  预测篇:谁能最后“猎鹰”归
  最佳长篇电视剧:喜来乐火并刘老根
去年“金鹰奖”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曾一骑绝尘,无人能敌,令人记忆犹新。不过,看看今年入围的长篇电视剧,由于多部热点剧集意外落选,就只能用较平淡和面孔生来形容了。
  王志文和巍子主演的军事题材作品《DA师》算是入围作品中的大热门,一举荣获最佳长篇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4项提名,但是想想剧中出现的种种军事常识上的“硬伤”,很难让观众买账,虽然该剧目前得票形势不错,但恐怕难以笑到最后。至于《五彩戏娃》、《尘埃落定》、《闽南名流世家》、《都市男女》等电视剧,名字就陌生得很,人气不太旺,看来是很难摆脱陪衬的地位了。
  相比之下,李保田主演的《神医喜来乐》和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新传》倒是可以拼杀一阵。今年春节期间,这两部电视剧几乎同时在央视首播,在首场“收视战”中,《神医喜来乐》获胜。但是后来随着“刘老根”入主央视《艺术人生》等多档名牌栏目,《刘老根新传》的热度越来越高,如今“刘老根”和“喜来乐”,谁胜谁负已很难定论。
最佳男演员:同门争斗竞争最烈
  在最佳男演员的竞争中则出现了“同门争斗”的局面―――王志文和巍子都是因演出《DA师》而入围的,赵本山和范伟则都是被《刘老根新传》推出的,一场“同门厮杀”已不可避免。去年赵本山曾凭借《刘老根》入围“最佳”,但是最终却没能敌过老乡孙海英,再次入围“金鹰奖”,赵本山似乎志在必得,但是看看竞争对手,都是绝对的实力派,赵本山“猎鹰”之路几多坎坷。最佳男演员的产生也成了最具悬念的一个奖项。
最佳女演员是宁静与吕丽萍之争
  相比之下,最佳女演员的竞争火药味明显不足,只有“大玉儿”宁静和“大脚马皇后”吕丽萍最具竞争实力。吕丽萍去年就是“最佳”,今年她因扮演“大脚马皇后”,在春节期间曾获“春节期间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看来吕丽萍极有可能蝉联此奖。不过,也别忘了“金鹰奖”最易出现冷门,今年如果“赛西施”沈傲君射得“金鹰”也不算意外。
人物篇:热门“射手”个个低调
  第21届金鹰奖入围名单已经揭晓,观众将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心目中的“最佳”。本以为这段时间,入围演员该憋足了劲为自己拉选票,不料他们都谦虚而低调。
  赵本山范伟不谈金鹰奖
  凭借风靡大江南北的《刘老根新传》,主演赵本山和范伟同时成为第四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候选人。虽然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召开了,但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得到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正式通知,“赵家军”的哥俩却是异口同声,“现在不谈金鹰奖,等接到正式通知再说。”
  濮存昕称角色不讨观众喜欢
  作为艾滋病宣传大使的濮存昕也凭借在《失乐园》中出演艾滋病人,继2001年获得“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奖”后,再次冲击金鹰奖。
  电话里濮存昕低调地说:“其实,我自认为,表演上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但是我这个人物太沉重了,观众不会喜欢,所以在人气上可能不如‘刘老根’、‘喜来乐’。”
  吕丽萍若得奖要给海英记功
作为去年最佳女演员的获得者,吕丽萍在接到记者电话时才知道今年又入围了。对于自己在《大脚马皇后》中的表现,吕丽萍笑着说:“我觉得还不错,春节时我不是得一个最受欢迎奖了吗?”吕丽萍表示,在拍摄《大脚马皇后》时她正与孙海英热恋,心情愉快,演这部喜剧也得心应手。如果再获奖,她也要给孙海英记上一笔。
  李保田专心当王保长
  “神医喜来乐”在本月16日加盟电视剧《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的拍摄,李保田出演“王保长”一角。虽然还没有正式拍摄,但是这位4届金鹰奖得主已经进入了角色,日前他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也是避而不谈金鹰奖,因为“我不想让‘金鹰’分了‘王保长’的心。”
  蒋雯丽自言获奖没希望
  接到记者电话时,蒋雯丽正在上海拍摄新剧《上海激情》。对于入围“金鹰奖”一事,蒋雯丽很平静地说:“入围我已经很高兴了,但是获奖肯定没希望。”蒋雯丽说拍《非常公民》时,刚刚生完孩子,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刚演的时候我还比较胖,所以年轻时的婉容演得不是很好,后面部分还比较好。《非常公民》这个剧虽是很好看,但是我获奖,没希望。”
  唐国强陈瑾再度入围
  即将在广东开播的电视剧《雪白?血红》男女主角唐国强、陈瑾双双入围金鹰奖最佳演员候选名单。
  长期饰演大人物的唐国强,在谈到他饰演《雪》剧中“小人物”马齐时表示:我想最吸引我的首先是这个人物挺另类的,不像有些角色比较单一,你很难用简单的好人、坏人的标准来衡量。马齐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会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颤,或者是一丝回味。至于如何来塑造这个人物,首先这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小人物,在这个转型的时代很有典型性,你要找到他的心理状态: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摆出什么架势,等到他发家了,成了海南王了,自然就流露出想当领导的心理,这样一种微妙的心理落差恰好十分传神地体现了人物从身份到心理的转变。
  再说陈瑾,陈瑾自我评价说:我一直想做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只可惜我的脸太大众化了。在《雪白?血红》中她扮演的画家刘兰兰有一句话“中国现在没有男人配当丈夫”,曾是该剧引起激烈争论的焦点,陈瑾成功地通过这个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将自己新的形象展现出来。
  动态篇:金鹰奖首度评选主持熟脸生脸各领风骚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金鹰奖新增加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评选活动。从观众“脸熟”程度来看,其中有几位全国观众熟悉的“老面孔”,但也有一些并不被全国观众都熟知的地方主持人。记者近日就此新增奖项采访了金鹰奖的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有关人士。
  卡住新闻类主持人
  对于白岩松等许多名嘴的缺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因为金鹰奖作为电视奖是关注电视艺术的,所以评委们评选主持人也是从电视艺术的角度来进行评选,因此首届金鹰奖主持人评选规定只有非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才能报名本奖项,至于新闻性节目和新闻类主持人则另有像“金话筒奖”等其他的评奖给予关注。
  对于本届金鹰奖不设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中国电视家艺术协会秘书长王锋在作客央视网站时表示,这是一个值得进行学术探讨的问题。但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工作对象和金鹰奖的设奖范围看,新闻性节目确实不包括在内。
  熟脸生脸搭配均衡
  关于20位候选主持人中有几位“脸太生”的问题,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本届金鹰奖对于主持人的评奖是首届,因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持人的参评程序与其他奖项是一样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将通知发到各省、市视协,由他们将本地的参评主持人报上来。除了要求参评主持人是非新闻类节目的专业主持人外,金鹰奖对年龄等其他因素并无明确要求,因此各地对主持人报送的条件不统一,掌握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报上来的有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大家根本就不认识。
  此外,由于时间等问题,一些大省此次没有报名,也就使很多有名的主持人没能入围。据了解,本次报名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其他地方的主持人限定为3个报名名额,最后共有电视节目主持人47人报名。各省视协将录像带、材料、推荐意见等送到视协,由专家从中评选出20个来参加观众的投票。这位人士认为导致“脸生”除了上面说的标准不统一、有些名主持人没能入围的原因外,第三个因素就是专家在评选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均衡问题,因此,观众现在看到的结果就是这20个主持人中,既有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也有大多数观众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台主持人。这位人士认为,电视台应该多选送卫星频道的主持人,因为金鹰奖是一个全国性的奖项,这样有利于该主持人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较高的票数。
  赵忠祥列评委之席
  记者向该位人士询问该奖项的评委构成,随后了解到,评委有文联的领导、地方台文艺部主任、电视艺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新闻界的代表,其中赵忠祥也是评委之一。
  这位人士表示设这一奖项是适应近年来主持人电视节目火爆的势头,同时也借这一奖项激励主持人的成长。20个候选人中得票第一的是最佳主持人,第二至第十名是优秀主持人。
  访谈篇:从文娱主持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晓丽:愿和您一起读书
  本报《娱乐》版“晓丽视界”专栏作者、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周晓丽入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本报记者特地电话采访了周晓丽。记者向她祝贺入围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周晓丽谦虚地笑笑说:“正在进行观众投票呢,要进入前10名,难着呢!”周晓丽说:“感谢广州日报的读者朋友们对‘晓丽视界’的关注和对我的关心,专栏开辟以来,我收到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区不少朋友的来信,看来广州爱读书的朋友真不少!”
  记者问:“从主持人候选人简历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如朱军、周涛、李湘等,作为一档富有品味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你认为占优势吗?”周晓丽显然明白我的担心,她说:“全国不少电视台的读书类栏目纷纷退出屏幕,这是事实,但是电视人还是很有作为的,这次河北电视台选送我参评,而且在第一轮投票中进入前20名,这说明了大家对《读书》的爱护。”
  3年前,河北电视台的改革与调整中,晓丽自告奋勇创办《读书》栏目,并担任主持人兼制片人。当时的电视屏幕上娱乐节目正火爆,一些好心人替晓丽捏了一把汗。但是,周晓丽冷静地认为,娱乐节目绝对不是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电视文艺可以向更有品位、更有深度、更有分量方向发展。
  根据台里的政策,开始时的节目经费自筹,周晓丽向亲朋好友筹借资金,她的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来支持女儿。周晓丽忙策划、采访、撰稿、制作,一口气做了8期节目,没想到一下得到台领导的好评,节目顺利通过。随着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台里及时调整时间,把《读书》首播时间放到了每周一晚上7时55分这一黄金时段。这既是好事,又有压力,因为这意味着《读书》得与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争观众,但是《读书》的成绩一直不菲,市场调查表明,《读书》的收视率长居河北电视台前五名,数次蹿升到第二位。这的确是值得欣慰的。
周晓丽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石家庄市,先后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系。90年代,走出校园的周晓丽担任了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的“晓丽情感热线”―――《共度好时光》直播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十分火爆,每天两小时的时间几乎电话就不曾断过。情感热线其实就是一条心理咨询热线,“晓丽”这个名字伴随她富有魅力的声音走进许多普通人的心灵,甜蜜、幸福、激动、痛苦、孤独、寂寞、迷惘、隐秘、绝望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甚至有心理疾病的人把电话打到直播间,晓丽都以一种热情、耐心、理解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使得他们幸福有人分享了,秘密有人倾听了,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了,还有好几位年轻人因为晓丽的引导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晓丽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崇拜者。可是并没有人知道主持人晓丽心理状态。由于需要与听众交流,晓丽必须与他们心心相通,同喜同悲,节目完了,自己还趴在桌上痛哭,眼圈红红地走出直播间。日复一日,竟有一种“人戏不分”的感觉。当然,晓丽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社会回报,她收到了数不清的听众来信,父母不得不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她堆信。在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她先后获石家庄市优秀主持人称号和河北省主持人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后来,周晓丽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河北电视台,先后在经济部、文艺部担任记者、编导,一线的采访实践使她培养了新闻敏感。不久,由她自己采访、主持、配音、制作的专题片获得全国二等奖。两年出镜记者的生活后,周晓丽担任文艺部品牌栏目《万花丛》的编导兼主持人,这个栏目汇聚了河北电视台不少高手,曾连续5年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这一期间正是周晓丽快速成长的时期。1998年的“母亲节”,周晓丽自己策划、撰稿、主持的专题晚会《妈妈,我想对你说》获河北省文艺专题年度一等奖,这台节目被视为河北电视台大型情感类节目《真情旋律》的雏形。同年由周晓丽自己担任撰稿、编导和制片人的电视散文《想念凡高》获全国首届电视散文金奖。
  周晓丽告诉记者,《读书》栏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由书及人”、“由书里到书外”,从书籍透视人生和社会生活。“我自己提炼了一句话―――解读作品,体悟人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要把节目做得好看,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一个不合受众口味的栏目,是不会受欢迎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媚俗,要在符合口味中提高品位,在提高品位中符合口味。不雅,就没有品位,如果曲高和寡失去基本观众,也没有意义。周晓丽这样认为。最近有一些媒体在炒作电视读书类栏目的命运问题,周晓丽不愿多加评论,她只是说:“电视读书类节目的萎缩,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我们电视人有责任振兴读书栏目。”
  周晓丽的《读书》节目受到文化界、知识界、出版界人士的好评。3年多来,她采访了近200位文化界名人和有影响力的作者,如王蒙、铁凝、冯骥才、毕淑敏、唐浩明、二月河、范敬宜、余秋雨、贾平凹、梁晓声、张平、刘震云、邵华、杨牧之、于光远、何祚庥、张海迪、邓在军、司马南、陆天明、罗开富等等,与他们成了朋友,他们也经常为她出谋划策。
  2000年,《读书》栏目创办当年,专题片《智慧风暴》就获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二等奖。2002年5月,在全国十佳优秀制片人的评选活动中,《读书》栏目剧组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宅门》等一起被评为全国优秀摄制组。专题片《我的伯父周恩来》获2002年度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读书》栏目推出的“红色系列”受到中宣部的表扬。周晓丽的作品还获得政府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
  长期的身体透支,周晓丽有些疲惫,但是她在紧张的采、编、播之余,坚持笔耕不辍,为本报《晓丽视界》专栏撰稿。周晓丽向记者透露,她的一本20万字的作品初稿已经基本完成。
  采访结束,周晓丽请记者转达对本报读者的问候,希望读者继续关注她,她说:“晓丽愿意和你们一起读书。”
  
" name="content2">
  
  广州日报报道,金鹰奖是中国电视一个最高奖项,哪怕是争议满天,也照样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今,第21届金鹰奖评选活动已拉开了帷幕,经专家评选出来的候选名单也开始公开接受观众的投票。虽然有一些热门剧集和明星落选,但从入围名单看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结果预计在9月底揭晓。且比较一下这些射“鹰”英雄们的实力与风采,看看谁有希望笑到最后。
  预测篇:谁能最后“猎鹰”归
  最佳长篇电视剧:喜来乐火并刘老根
去年“金鹰奖”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曾一骑绝尘,无人能敌,令人记忆犹新。不过,看看今年入围的长篇电视剧,由于多部热点剧集意外落选,就只能用较平淡和面孔生来形容了。
  王志文和巍子主演的军事题材作品《DA师》算是入围作品中的大热门,一举荣获最佳长篇电视剧、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4项提名,但是想想剧中出现的种种军事常识上的“硬伤”,很难让观众买账,虽然该剧目前得票形势不错,但恐怕难以笑到最后。至于《五彩戏娃》、《尘埃落定》、《闽南名流世家》、《都市男女》等电视剧,名字就陌生得很,人气不太旺,看来是很难摆脱陪衬的地位了。
  相比之下,李保田主演的《神医喜来乐》和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新传》倒是可以拼杀一阵。今年春节期间,这两部电视剧几乎同时在央视首播,在首场“收视战”中,《神医喜来乐》获胜。但是后来随着“刘老根”入主央视《艺术人生》等多档名牌栏目,《刘老根新传》的热度越来越高,如今“刘老根”和“喜来乐”,谁胜谁负已很难定论。
最佳男演员:同门争斗竞争最烈
  在最佳男演员的竞争中则出现了“同门争斗”的局面―――王志文和巍子都是因演出《DA师》而入围的,赵本山和范伟则都是被《刘老根新传》推出的,一场“同门厮杀”已不可避免。去年赵本山曾凭借《刘老根》入围“最佳”,但是最终却没能敌过老乡孙海英,再次入围“金鹰奖”,赵本山似乎志在必得,但是看看竞争对手,都是绝对的实力派,赵本山“猎鹰”之路几多坎坷。最佳男演员的产生也成了最具悬念的一个奖项。
最佳女演员是宁静与吕丽萍之争
  相比之下,最佳女演员的竞争火药味明显不足,只有“大玉儿”宁静和“大脚马皇后”吕丽萍最具竞争实力。吕丽萍去年就是“最佳”,今年她因扮演“大脚马皇后”,在春节期间曾获“春节期间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看来吕丽萍极有可能蝉联此奖。不过,也别忘了“金鹰奖”最易出现冷门,今年如果“赛西施”沈傲君射得“金鹰”也不算意外。
人物篇:热门“射手”个个低调
  第21届金鹰奖入围名单已经揭晓,观众将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心目中的“最佳”。本以为这段时间,入围演员该憋足了劲为自己拉选票,不料他们都谦虚而低调。
  赵本山范伟不谈金鹰奖
  凭借风靡大江南北的《刘老根新传》,主演赵本山和范伟同时成为第四届金鹰节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候选人。虽然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召开了,但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得到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正式通知,“赵家军”的哥俩却是异口同声,“现在不谈金鹰奖,等接到正式通知再说。”
  濮存昕称角色不讨观众喜欢
  作为艾滋病宣传大使的濮存昕也凭借在《失乐园》中出演艾滋病人,继2001年获得“最受欢迎的男演员奖”后,再次冲击金鹰奖。
  电话里濮存昕低调地说:“其实,我自认为,表演上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但是我这个人物太沉重了,观众不会喜欢,所以在人气上可能不如‘刘老根’、‘喜来乐’。”
  吕丽萍若得奖要给海英记功
作为去年最佳女演员的获得者,吕丽萍在接到记者电话时才知道今年又入围了。对于自己在《大脚马皇后》中的表现,吕丽萍笑着说:“我觉得还不错,春节时我不是得一个最受欢迎奖了吗?”吕丽萍表示,在拍摄《大脚马皇后》时她正与孙海英热恋,心情愉快,演这部喜剧也得心应手。如果再获奖,她也要给孙海英记上一笔。
  李保田专心当王保长
  “神医喜来乐”在本月16日加盟电视剧《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的拍摄,李保田出演“王保长”一角。虽然还没有正式拍摄,但是这位4届金鹰奖得主已经进入了角色,日前他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也是避而不谈金鹰奖,因为“我不想让‘金鹰’分了‘王保长’的心。”
  蒋雯丽自言获奖没希望
  接到记者电话时,蒋雯丽正在上海拍摄新剧《上海激情》。对于入围“金鹰奖”一事,蒋雯丽很平静地说:“入围我已经很高兴了,但是获奖肯定没希望。”蒋雯丽说拍《非常公民》时,刚刚生完孩子,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刚演的时候我还比较胖,所以年轻时的婉容演得不是很好,后面部分还比较好。《非常公民》这个剧虽是很好看,但是我获奖,没希望。”
  唐国强陈瑾再度入围
  即将在广东开播的电视剧《雪白?血红》男女主角唐国强、陈瑾双双入围金鹰奖最佳演员候选名单。
  长期饰演大人物的唐国强,在谈到他饰演《雪》剧中“小人物”马齐时表示:我想最吸引我的首先是这个人物挺另类的,不像有些角色比较单一,你很难用简单的好人、坏人的标准来衡量。马齐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会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颤,或者是一丝回味。至于如何来塑造这个人物,首先这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小人物,在这个转型的时代很有典型性,你要找到他的心理状态: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摆出什么架势,等到他发家了,成了海南王了,自然就流露出想当领导的心理,这样一种微妙的心理落差恰好十分传神地体现了人物从身份到心理的转变。
  再说陈瑾,陈瑾自我评价说:我一直想做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只可惜我的脸太大众化了。在《雪白?血红》中她扮演的画家刘兰兰有一句话“中国现在没有男人配当丈夫”,曾是该剧引起激烈争论的焦点,陈瑾成功地通过这个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将自己新的形象展现出来。
  动态篇:金鹰奖首度评选主持熟脸生脸各领风骚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金鹰奖新增加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评选活动。从观众“脸熟”程度来看,其中有几位全国观众熟悉的“老面孔”,但也有一些并不被全国观众都熟知的地方主持人。记者近日就此新增奖项采访了金鹰奖的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有关人士。
  卡住新闻类主持人
  对于白岩松等许多名嘴的缺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因为金鹰奖作为电视奖是关注电视艺术的,所以评委们评选主持人也是从电视艺术的角度来进行评选,因此首届金鹰奖主持人评选规定只有非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才能报名本奖项,至于新闻性节目和新闻类主持人则另有像“金话筒奖”等其他的评奖给予关注。
  对于本届金鹰奖不设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中国电视家艺术协会秘书长王锋在作客央视网站时表示,这是一个值得进行学术探讨的问题。但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工作对象和金鹰奖的设奖范围看,新闻性节目确实不包括在内。
  熟脸生脸搭配均衡
  关于20位候选主持人中有几位“脸太生”的问题,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本届金鹰奖对于主持人的评奖是首届,因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持人的参评程序与其他奖项是一样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将通知发到各省、市视协,由他们将本地的参评主持人报上来。除了要求参评主持人是非新闻类节目的专业主持人外,金鹰奖对年龄等其他因素并无明确要求,因此各地对主持人报送的条件不统一,掌握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报上来的有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大家根本就不认识。
  此外,由于时间等问题,一些大省此次没有报名,也就使很多有名的主持人没能入围。据了解,本次报名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其他地方的主持人限定为3个报名名额,最后共有电视节目主持人47人报名。各省视协将录像带、材料、推荐意见等送到视协,由专家从中评选出20个来参加观众的投票。这位人士认为导致“脸生”除了上面说的标准不统一、有些名主持人没能入围的原因外,第三个因素就是专家在评选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均衡问题,因此,观众现在看到的结果就是这20个主持人中,既有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也有大多数观众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台主持人。这位人士认为,电视台应该多选送卫星频道的主持人,因为金鹰奖是一个全国性的奖项,这样有利于该主持人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较高的票数。
  赵忠祥列评委之席
  记者向该位人士询问该奖项的评委构成,随后了解到,评委有文联的领导、地方台文艺部主任、电视艺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新闻界的代表,其中赵忠祥也是评委之一。
  这位人士表示设这一奖项是适应近年来主持人电视节目火爆的势头,同时也借这一奖项激励主持人的成长。20个候选人中得票第一的是最佳主持人,第二至第十名是优秀主持人。
  访谈篇:从文娱主持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晓丽:愿和您一起读书
  本报《娱乐》版“晓丽视界”专栏作者、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周晓丽入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本报记者特地电话采访了周晓丽。记者向她祝贺入围金鹰奖主持人奖前20名,周晓丽谦虚地笑笑说:“正在进行观众投票呢,要进入前10名,难着呢!”周晓丽说:“感谢广州日报的读者朋友们对‘晓丽视界’的关注和对我的关心,专栏开辟以来,我收到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区不少朋友的来信,看来广州爱读书的朋友真不少!”
  记者问:“从主持人候选人简历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文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如朱军、周涛、李湘等,作为一档富有品味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你认为占优势吗?”周晓丽显然明白我的担心,她说:“全国不少电视台的读书类栏目纷纷退出屏幕,这是事实,但是电视人还是很有作为的,这次河北电视台选送我参评,而且在第一轮投票中进入前20名,这说明了大家对《读书》的爱护。”
  3年前,河北电视台的改革与调整中,晓丽自告奋勇创办《读书》栏目,并担任主持人兼制片人。当时的电视屏幕上娱乐节目正火爆,一些好心人替晓丽捏了一把汗。但是,周晓丽冷静地认为,娱乐节目绝对不是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电视文艺可以向更有品位、更有深度、更有分量方向发展。
  根据台里的政策,开始时的节目经费自筹,周晓丽向亲朋好友筹借资金,她的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来支持女儿。周晓丽忙策划、采访、撰稿、制作,一口气做了8期节目,没想到一下得到台领导的好评,节目顺利通过。随着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台里及时调整时间,把《读书》首播时间放到了每周一晚上7时55分这一黄金时段。这既是好事,又有压力,因为这意味着《读书》得与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争观众,但是《读书》的成绩一直不菲,市场调查表明,《读书》的收视率长居河北电视台前五名,数次蹿升到第二位。这的确是值得欣慰的。
周晓丽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石家庄市,先后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系。90年代,走出校园的周晓丽担任了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的“晓丽情感热线”―――《共度好时光》直播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十分火爆,每天两小时的时间几乎电话就不曾断过。情感热线其实就是一条心理咨询热线,“晓丽”这个名字伴随她富有魅力的声音走进许多普通人的心灵,甜蜜、幸福、激动、痛苦、孤独、寂寞、迷惘、隐秘、绝望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甚至有心理疾病的人把电话打到直播间,晓丽都以一种热情、耐心、理解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使得他们幸福有人分享了,秘密有人倾听了,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了,还有好几位年轻人因为晓丽的引导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晓丽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崇拜者。可是并没有人知道主持人晓丽心理状态。由于需要与听众交流,晓丽必须与他们心心相通,同喜同悲,节目完了,自己还趴在桌上痛哭,眼圈红红地走出直播间。日复一日,竟有一种“人戏不分”的感觉。当然,晓丽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社会回报,她收到了数不清的听众来信,父母不得不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给她堆信。在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工作期间,她先后获石家庄市优秀主持人称号和河北省主持人电视大奖赛一等奖。
  后来,周晓丽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河北电视台,先后在经济部、文艺部担任记者、编导,一线的采访实践使她培养了新闻敏感。不久,由她自己采访、主持、配音、制作的专题片获得全国二等奖。两年出镜记者的生活后,周晓丽担任文艺部品牌栏目《万花丛》的编导兼主持人,这个栏目汇聚了河北电视台不少高手,曾连续5年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这一期间正是周晓丽快速成长的时期。1998年的“母亲节”,周晓丽自己策划、撰稿、主持的专题晚会《妈妈,我想对你说》获河北省文艺专题年度一等奖,这台节目被视为河北电视台大型情感类节目《真情旋律》的雏形。同年由周晓丽自己担任撰稿、编导和制片人的电视散文《想念凡高》获全国首届电视散文金奖。
  周晓丽告诉记者,《读书》栏目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那就是“由书及人”、“由书里到书外”,从书籍透视人生和社会生活。“我自己提炼了一句话―――解读作品,体悟人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要把节目做得好看,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一个不合受众口味的栏目,是不会受欢迎的,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媚俗,要在符合口味中提高品位,在提高品位中符合口味。不雅,就没有品位,如果曲高和寡失去基本观众,也没有意义。周晓丽这样认为。最近有一些媒体在炒作电视读书类栏目的命运问题,周晓丽不愿多加评论,她只是说:“电视读书类节目的萎缩,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我们电视人有责任振兴读书栏目。”
  周晓丽的《读书》节目受到文化界、知识界、出版界人士的好评。3年多来,她采访了近200位文化界名人和有影响力的作者,如王蒙、铁凝、冯骥才、毕淑敏、唐浩明、二月河、范敬宜、余秋雨、贾平凹、梁晓声、张平、刘震云、邵华、杨牧之、于光远、何祚庥、张海迪、邓在军、司马南、陆天明、罗开富等等,与他们成了朋友,他们也经常为她出谋划策。
  2000年,《读书》栏目创办当年,专题片《智慧风暴》就获全国省市电视台优秀栏目二等奖。2002年5月,在全国十佳优秀制片人的评选活动中,《读书》栏目剧组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宅门》等一起被评为全国优秀摄制组。专题片《我的伯父周恩来》获2002年度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读书》栏目推出的“红色系列”受到中宣部的表扬。周晓丽的作品还获得政府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
  长期的身体透支,周晓丽有些疲惫,但是她在紧张的采、编、播之余,坚持笔耕不辍,为本报《晓丽视界》专栏撰稿。周晓丽向记者透露,她的一本20万字的作品初稿已经基本完成。
  采访结束,周晓丽请记者转达对本报读者的问候,希望读者继续关注她,她说:“晓丽愿意和你们一起读书。”
  
【】【】【】【】【】&&&&&&
  && 相关文章  
&<font color='#/22 17:29&<font color='#/22 14:52&<font color='#/22 11:32&<font color='#/22 11:28&<font color='#/21 09:47&<font color='#/21 08:49
:::靓图排行榜::: 
宽频娱乐点击爬行榜
经营许可证编号: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得胜利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