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所说的仙宫是诚如神之所说什么意思思啊?

乌仙宫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乌仙宫地处县城东南四公里处、东山塔下、石龙(现邓村石头塘)境内,该宫是市、县确认的道教圣地、主持是市、县道教协会成员。该地自东山塔一脉飘落半岭,分成两支,中间突出一墩成坪。门坪距山脚虽只百多米,足已俯瞰整个县城,南端四个村镇全景尽收眼底,风水师认为此真乃龙穴、福地也。
乌仙宫基本信息
【简体】乌仙宫
【繁体】乌仙宫
【拼音】wū xiān gōng
【注音】ㄨ ㄒㄧㄢ ㄍㄨㄙ
【地处】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石龙村(现邓村石头塘)
【简介】乌仙宫地处县城东南四公里处、东山塔下、石龙(现邓村石头塘)境内,该宫是市、县确认的道教圣地、主持是市、县道教协会成员。该地自东山塔一脉飘落半岭,分成两支,中间突出一墩成坪。门坪距山脚虽只百多米,足已俯瞰整个县城,南端四个村镇全景尽收眼底,风水师认为此真乃龙穴、福地也。该宫始建于清朝中前期(精确年代无法考证),已有三百年历史,一直香火旺盛,特别是对求医问药的非常灵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公社化”和“大跃进”时代,为修建附近的旱窝山塘,乌仙宫被拆,所有材料用于建山塘管养所。已毁,乌石从此失传,接着而来的文化大革命更使仙宫蒙尘。导致这块道教圣地日渐荒凉。即使如此,每年的春节和仙公生日仍有不少人去拜祭、供香,香火从未间断。
乌仙宫乌石传奇
据真实传说,乌仙宫因乌石得名。当年境内一农夫于附近山田(后取名乌仙荧)为稻田灌水,拾得一块乌石用来堵田缺,为调适水位,农夫用锄头砸石,忽见乌石流出血水。当晚,仙公托梦给农夫说:“此乌石是我化身、你要将我化身安于东山塔下,定得庇佑”。接着农夫号召乡贤,集资始建了乌仙宫。先期只供其化身——乌石,后来人们按梦幻形态雕刻了仙公的金身塑像。但凡六十岁以上曾到过仙宫的人都目睹过仙公化身——乌石,耳闻过这一真实传奇。
乌仙宫现任主持
乌仙宫这一自解放后就曾出过四任主持,现任主持刘培添是时间最长(1986年至今)、资历最深的一位,其虽自幼(四岁)双目失明,没有文化,但凭其天赋和爱心对道观的前途、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惊人记忆可对一百条财喜签语和一百条药签烂熟于肚,解读精准、批语灵验,时有不少传奇故事。观其言行举止俨有仙风道骨之像,让常人感叹不已,或许这也是得仙公精灵所至吧!
乌仙宫重现仙威
随着社会的安定,世道升平,不少社会贤达和有识之士为祝福仙公,重现仙威。于上世纪的1982年重建了乌仙宫,正门两边还辟有玉皇阁(玉帝非凡仙景桂兰迎旭日,皇殿紫光盈门桃李乐村民)、关城庙(关帝威灵几千秋,城公伟迹万载留。另:塑像近年已迁至县城)和地母娘(地灵人杰千家福,母恩祝庆成年兴。)等附属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重建时大门由当地先人书写的“乌仙宫”三字及对联苍劲有力、流利洒脱,无异于书法大师。
由于当时各方条件所限,重建规模和质量都较简陋,近两年各地善男信女纷纷义捐善款,集得十三万元,于2010年4月开始,历时半年,对乌仙宫进行重修,重修后的乌仙宫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又讲究了时下的装修形式,并请高人重新雕刻,再造了仙公、仙娘金身。塑像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技艺确是巧夺天工。在仙公出游后的十一月初六举行了登位庆典,据不完全统计,那天虽下雨,参拜者也不少1500人,仅上坪、内莞两地就有200多人。
“乌石得道筑圣地,仙宫永存成古迹”,如今重修后的乌仙宫更具规模、更加宏伟壮观。也必定更加威灵,近期在主持及信众的共同努力下,铺路工程已着手进行,原来拾梯而上的石阶小路(仍保留)将改造成曲径通幽的林间水泥路,轿车可达道观门坪。置身道观下侧的深谷,松柏参天,清泉现底,到处鸟语花香,恍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就连主持所种的蔬菜、瓜果也格外清香可口。
“佛道中兴,四海讴歌迎盛世;禅理作证,九洲同乐享太平”。为更好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打造这块道教景观,让这朵奇芭绽放异彩,我们一起共襄善举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经幡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