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找工作毕业怎么找工作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研究生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
来源:搜狐留学
  作为一个国内本科美国研究生,没有捷径、没有推荐、没有学计算机且在美国凭借个人实力找到工作的人,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
  在我认识的所有同学、朋友,还有上班以后的实习生和同事当中,有学计算机和金融的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国或者继续读博的,也有往常大家觉得很难很难的专业找到工作的,其中包括律师,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音乐专业(大提琴),在洛杉矶学电影制作的男生现在在迪士尼做编导的,以及一位在
2009 年金融危机横扫美国的时候还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投行的。
  在我看来,在美国读书毕业以后找工作这件事,是现在很少数完全凭借个人能力来定胜负的。连国内的富二代也未必能够给你一纸
Offer,且必须是给工作签证的。所以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全看个人。只要你够努力、够牛逼,什么不可能的都能变成可能。
  第二,怎么找?
  递了鸡汤就得给勺子,下面写上我个人找工作的经验。条条大路通罗马,拿到 Offer
的方式不止这一种,所以没必要争论说,我听说谁谁谁是通过别的什么找到的或者这个办法不好用。如果你总是持有这种光找借口、没行动力的态度,那祝你好运。
  方法很简单:学校的招聘会,一轮或两轮面试,去企业当面面试,最后Offer。
  1)招聘会
  今年我代表公司去做了一个学校的招聘会,每天一进到会场里,在我面前永远就有一条无止境的、看不到头的长队,两天下来面了将近 100
个学生,每个人严格控制在 5 分钟。通过这个经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几乎不用 2
分钟我就能分辨出,谁的简历是改过数十次的、谁的是前一天晚上东拼西凑的,谁花了时间联系如何在招聘会上说话、谁打算临时抱佛脚。那两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那句老话,“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很多人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去参加招聘会,拿不到面试就说招聘会没用。其实这不是招聘会没用,校园招聘仍旧是录取应届生的主要手段,而是这些临时抱佛脚的人根本就没有练习过。谁都不是天生就会推销自己、跟
谈话的,如果不是在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去参加招聘会,从起初从一个面试都拿不到,到后面每个学期都去都练习,你在最后一个学期绝不可能拿到很多面试。这本身就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你或许去谈
30 个公司,能拿到 20 个面试,能进 10 个二面,然后 5 个企业当面面试, 最后才能拿到 3 个 Offer。如果你想谈一个公司就有一个
Offer,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还有改简历。一份简历接过来不用 30
秒我就知道你是改过一次两次,五次十次,还是超过二十次。很多人认为简历是一劳永逸的,缺少一个反思的机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谈完一个公司,就迅速记下来他们感兴趣的点是什么,问的问题是什么,甚至是当时脸上的反应和表情,然后回去反思自己的简历,不断地修改上面每一个细节。我当时从第一版简历到最后帮助我拿到
Offer 的简历,改了最起码三十次。你只有摸清对方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另外多加一个细节,很多国际学生为了提高命中率,都只谈给工作签证的公司,这是很浪费的做法。一方面,招聘会的目的除了拿面试,还要最大化练习谈话的次数,所以什么公司都可以。另一方面,所谓是否给工作签证,很多公司都默认为不支持,但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灵活的。换句话说,如果对方足够喜欢你,他们会想办法留住你然后给你签证。这件事我有具体的例子,后面细说。
  2)前期面试
  有些人可能通过校园招聘拿到面试,也有些人是内部推荐或者
LinkedIn,不管你是怎么拿到面试的,所有人到了面试那一关就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能跑赢完全凭借你面试中的表现。很多人来美国之前可能都没有在国内经历过招聘面试,加上语言的障碍,对于在面试当中应该如何表现一无所知。
  针对行为测试,去面试之前网上随便一搜就有长短各种问题的清单。很多人在面试前就大致一扫,即使是问到类似的问题也完全没有准备好,那我只能说你的悲剧是你一手造成的。或许第一次第二次面试你不了解情况,但面试十次以上应该就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尤其是很多问题都是殊途同归的,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同时显示你的优势。比如根据做一个项目的经历,可以覆盖领导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纪律性、结果导向、沟通能力。由简历上的一行字推演到一个故事,这种事情不靠准备难道你想靠现场发挥吗?你就不怕出
Bug 然后现场露馅吗?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缺点是什么?这么通俗的题目面试官肯问你简直就是放水了,仍旧有很多人现场卡壳。单凭这一点,我就可以拒掉你。原因很简单,在你接下来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议是可以完全无准备就参加的。哪怕这个会议在说你非常了解的领域,都最起码要对相关的情况和文件做一个回顾。如果你今天连自己的面试都准备不好,那我不觉得你会准备将来的工作会议,就这么简单。至于怎么答才能既不会无关痛痒,又不会毁掉前途,网上有很多答案,我不喜欢喂伸手党。
  至于专业测试,各个专业各显神通。在此不赘述。
  3)公司面试
  当你走到公司面试这一步,最起码可以证明你前期的准备都是足够的,且顺利过关了。而如何处理公司面试,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人教你了。但凡能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会明白,你面对的简直是一个学期项目的工作量——从调查公司背景,到重新评定专业水平,准备报告(有些公司要求),甚至包括穿什么衣服、怎么握手,事无巨细。公司面试不光是对个人能力的检验,也是体力和抗压能力的挑战,很多公司专门设计出拉锯战一样的面试过程,就是为了观察应聘者是否能够承担将来需要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之前说到的公司是否给工作签证,在此补充一下细节。我走到公司面试的时候,其中有一家公司是不给办签证的,我当时抱着涨经验的方法就什么也没说去了。面试的最后一轮是公司的
VP,看得出来他对于我的表现还比较满意。回到学校以后大概一个星期就拿到 Offer,然后我打电话给 HR 说我是国际学生,需要工作签证,HR
在电话那头大概惊吓了三秒,说等她回去问问。大概两三天以后我接到 VP
的电话,说他们公司针对这个职位一向是没有工作签证的,但是他为我争取到了,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公司。由此可见,很多事情都是可操作的,关键在于你这个人值不值得。
  4)Offer
  如果你有多个Offer,记得利用公司所给的考虑时间仔细考虑,互相比较然后和 HR 协商薪水和福利,而不要傻乎乎地直接答应.
除此之外入职前找两本美国职场新人的书看一看,哪怕做一点心理建设。
  也有人会说,我从一开始就从天上掉馅饼似的啪有一个 Offer
砸下来,你看我多幸运啥都不用搞你那些,还那么复杂。我想告诉这种人,从某种角度上讲你是幸运的,从另一种角度上你也是不幸的,因为你没有体会过找工作这个过程,体会过的人都懂这是怎样的一种个人成长。可能就六个月以前,原来大惊小怪的事情现在一笑而过,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学会自己找方法突破了,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些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
(实习编辑:刘伯罡)
新东方网托福官方微信:新东方托福 (微信号:xdftoefl)
最新考试资讯、托福预测、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新东方留学考试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真相还是误解:研究生就业真的不如本科生?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
“找工作时,我还没本科生抢手呢,这研究生读得真是闹心。”近日,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正找工作的邱铭这样诉苦。
来自海南省就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年间,海南省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从32.91%增长到59.22%,但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据海南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部对人力资源市场第二季度(4~6月)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从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看,海南省就业市场目前对研究生的需求程度不明显,第二季度对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人数是106人,仅占需求比重的0.15%。
重庆研究生就业不如专科 官方称数据易误读
数据客观真实,但不全面准确
“这是一组容易被误读的数据,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受数据发布的时段局限!”负责人介绍,统计截止日期是6月30日,此时是本科生求职的高峰期,而研究生求职积极性并不高。“毕业半年或者1年后的就业状况,才更具说服力和参考性。”
重庆大学数据
该校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签约就业率是50%,同专业研究生,签约就业率为77%从就业情况看,基本工资是一样的但岗位工资有差距“研究生比本科生普遍要高几百元。”
研究生就业不敌本科生?
这是否意味着研究生就业难过本科生?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业内人士介绍,根据用工企业反馈意见,如果研究生放弃同档竞争,选择“降档求职”时,用工企业会选择学历更高的人才。
换言之研究生降档竞争优势巨大本科生升档竞争几乎没有胜算[ ]
重庆邮电大学数据
校方提供数据:2012年,从就业情况看,研究生毕业800人,就业人数791人,就业率98.77%;本科毕业生4532人,就业人数4245人,就业率为93.66%。研究生就业率高于本科。
教育部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编著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一书中的数据则显示,2009年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就业率分别是79.9%和81.2%,均高于本科生的79.6%。这与媒体所称“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的说法也不相符。
网上数据,极少谈及具体就业率
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凡是提及“自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的报道,大多是泛泛而谈,仅有少数提及了具体的就业率。
2011年9月发布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是其中一份。但是并不足以成为“硕士生的就业率不及本科生”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有力证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就业统计
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的《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来看,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本科生为68.7%;博士生的落实率最高,为83.0%;硕士生为75.3%。这份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就业统计就与“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论断存在差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看到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及本科生的新闻报道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第一反应便是询问数据来自哪里,是否有科学的调查方法,而不是立即根据现有数据进行原因分析。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就业率统计中,继续升学深造被视为已就业,而众所周知,本科生读研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读博。
杨东平还提到一点: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就业情况差别相当大。一些重点高校,尤其是“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其培养质量相对较高,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在宏观统计中,由于地方院校“占大头”,可能会拉了整个研究生就业率的后腿,毕竟,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相对较差,结构性的问题可能更突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李长安
作为专门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李长安对“硕士生的就业情况不如本科生”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此前他看过一个有关教育收益率的调查,即每增加一年受教育年限收入增长的幅度。结果显示,本科生月薪大多分布在元,平均为2767元;而66.2%的硕士生的起薪集中在元,平均月薪为4317元。研究生就业收入要远远高于本科生。他不明白的是,收入这一重要的就业指标竟未放入一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就业情况对比之中。
在李长安看来,考研升学已成为当下本科生毕业后的重要“出路”,乃至造就了本科生较高的就业率,人们对此并非不了解,而一旦谈及具体的就业率时,更多地只看整体,却很少细究其中工作签约的比率。
名校呈现“本研”倒挂 教学培养难过关
“好不容易考上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结果发现研究生竟然比本科生多。”在某重点高校就读的研究生张燕欣告诉记者,她当年高考时未能考上这所学校,考研后方如愿以偿,但入学后却发现校园里的情况与她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研究生太多了,出去还没有这个学校的本科生‘值钱’。”
事实上,张燕欣的困惑并非孤例,据悉,在部分重点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已经多于本科生,“本研倒挂”的趋势愈演愈烈。
“以为研究生数量少好找工作,但现在发现好学校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出去以后反而更难找工作。”
疯狂——有的专业,80%的学生去考研
据了解,在一些名校,毕业生只想考研不找工作的,已经占到大半的比例。
教育界人士透露,国内一些顶尖名校的考研率更高。比如清华大学,大约3/4的本科生毕业不就业,其中一半选择了考研,还有25%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
北大也类似,就业已不是本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在顶尖名校中,优秀本科生保送直升本校读研的比 例也很高。
自2009年开始,北大、清华等名校研究生中的推免生比例就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40%。名校学生的升学需求,也是“本研倒挂”的重要原因。
正如“是金子总会闪光”,但假如不幸是粒“沙子”,自然只能被大浪淘去,不能企望贴上个“金子”标签,便获得金子的待遇。基于以上视点,硕士生就业率不及本科,或许不必大而化之的全盘否定研究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但由此也暴露出的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最起码,无论是从教育的责任,还是大学的使命和学术声誉出发,“研究生教育”都不应穷得只剩“一纸文凭”。
硕士生就业率的持续低下,背后折射的却是高等教育本身的困境。而对此困境,我们需要思考的更多,做的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