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发射视频为什么会有哑弹,发射了没有爆炸声

当前位置: &
> 火箭炮爆炸声下载
火箭炮爆炸声
8 分比较精彩
手机扫描下载
火箭炮爆炸声01文件为火箭炮爆炸声,为MP3 文件,大小是10 Kb。
您可能在找这些
火箭炮爆炸声下载
高速下载器通道
其他下载地址
下载不了?
话说讨鬼传里的鬼真心难看,小编见一次就想打一次!但是要是没有讨鬼传极单人模式全通关存档小编是一定会选择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
话说如果你有讨鬼传极最强武器全魂全防具初始存档的话你可以将武器防具全部都进行存档哦!这样在玩讨鬼传的时候就爽了很多!讨鬼
玩讨鬼传极没?知道你玩起来肯定相当给力相当满意,但是没有讨鬼传极全人物全神器存档估计你也玩不出游戏的精髓内容!真的没有错  首先恕我对海军实在孤陋寡闻&&&&
  一直知道美帝鱼雷有毛病&&&但是
  看nhk的纪录片&&&&&才知道毛病不是一般的大= =
  美国潜艇提纳沙&&&&&攻击一艘落单的19000吨的油轮&第三图南丸&
  15枚鱼雷中12发&&响两发&&&= =这尼玛就是个大铁棍子啊
  这尼玛舰长要气的上浮用甲板炮了啊。
  提娜莎的鱼雷手爱德文&贝尔是这么回忆的:
  &潜水艇巡逻时能遇到目标的机会不多,几乎是成天闷在海底百无聊赖,单单这一点就让大家兴奋不已,再加上还是这么一个大个子猎物,行动缓慢,而且这个猎物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
  我们进入了进攻的最佳位置,舰首正对目标船腹,距离800米,我按照在潜水学校掌握的进攻要领设定好了鱼雷以后在舰长达斯皮特少校发出设计的命令以后立即发射了四枚鱼雷,但是预定时间过去以后什么声音都没有,我吓得六神无主,十分怀疑是不是我的操作出了什么问题。
  但是就800米,绝对不应该偏离目标的,舰长这次绕到了目标后部,又发射了两枚鱼雷,这次爆炸了,目标的舵机看样子被打坏了,船停了下来。
  我们又回到停在海面上的目标的侧面,接连发射了9枚鱼雷,可是没有一枚爆炸,舰长都要哭出来了,我真怕达斯皮特少校会自杀。&
  而&第三图南丸&的船员北林忠治是这么回忆的:
  &最初大家都没注意,突然瞭望员喊了起来&雷迹&,我们跑上甲板一看,拖着白浪的鱼雷已经到了船边,这回完了,大家都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但是就&当&的一声,船晃了一下,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大家睁开眼互相莫名其妙地对望,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再一看海面上,一枚好大的鱼雷浮在水面上漂啊漂的,不知道美国人什么地方出错了&。我是个多年搞装备老本行的坦克兵,卢沟桥拖拉学院毕业,目前已脱下心爱军装,先回答问题:炮弹是有可能在炮膛内爆炸的,但可能性很小,一般出现炮膛较脏或者炮管磨损严重的情况下,在膛内一般不会有太大危险,真正危险的是哑弹。顺便说说我经历的哑弹事故吧。&br&&br&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训练场,我在现场负责装备、弹药保障工作,现场全是打的125mm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坦克型号xx,要说这么多年的装甲兵,还没有遇到过炮弹在膛内出问题,大多是榴弹打出去不炸(一般是达到松软土地上未能触发引信)。&br&&br&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打炮,指挥楼上传来领导骂人声音响彻全场:“你这个鸟炮长,打哪儿去了?要领都忘了?眼珠子被狗吃了?”“一万来块的炮弹给你打,还不如拿去卖废铁喂狗”“俯卧撑100个”xxx&br&&br&突然一辆坦克停在了射击地线前方100米,停了好几分钟,还没响,电台里传来声音“报告,炮弹多次击发不响!”指挥楼上没有了国骂:“305,回到左侧跑道出发位置”&br&&br&于是,这俩倒霉的坦克带着遮天蔽日的尘土往回开着,指挥楼上又传来国骂“你们他妈的找死啊,炮管朝哪儿呢!!”原来这俩坦克因为往回开,炮管直直的正对指挥楼,按照规定,炮管应始终朝向射击方向,不知是坦克乘员粗心还是吓傻了,被骂了之后才把。&br&&br&回到指定地点后,装备保障人员就该上了,我带了一俩保障人员,还有这个连队的技术骨干,上到坦克上,从来没干过坦克兵的参谋长三胖同学也在附近好奇的观望。炮长是个年轻的连长,我问他咋了,这大兄弟已经吓傻了,哆哆嗦嗦说不明白,于是我问了问坐在旁边的车子,一个一等兵,那个小伙明确的告诉我,击发三次,听见三次撞击声,都没有响,我又把内容向连长大兄弟重复了一遍,他点了点头,脸都绿了。&br&&br&“我靠,原来是炮弹已击发,膛内哑火!”我说用对讲机向指挥楼汇报,正准备让其他人撤离,其他人就已经四散奔逃,就剩下我一个陪着吓傻的连长,淡定的义务兵,以及一个暗无天日的驾驶员,另外还有一无所知的参谋长同学好奇的观望这我们。&br&&br&(出现这种情况,方法就是先击发几次,然后等待炮弹在膛内静止5分钟,再取出炮弹。取出的炮弹销毁或者重新装填击发,最危险的就是取出炮弹的过程,因为这种时候炮弹随时可能引燃,但是没有在炮膛内引燃,那车内人员必死无疑,各国坦克兵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故,后果特别惨烈)&br&&br&这个时候,因为危险迫近,自己也感到肾上腺素分泌急剧升高,我让那个新兵开炮栓取炮弹,因为现在的炮弹都是分装式,就是弹头一部分,药筒一部分,而弹头已经卡进炮膛,所以只能取出后部药筒。小伙子抱着这个药筒,我接了过来,检查了下底火,上面果然有三个撞击痕迹,有两种可能,一是撞针撞击量不够,一是底火有问题,排除故障首先就要检查是否撞针问题。&br&&br&我呼叫来了负责炮专业的修理工,这时候,对讲机传来指示,领导让小伙子抱着药筒撤离到10米以外的地方,这是正确的决定,因为如果在车上引燃,至少我们车上几个人都要玩完,目前让他一个人抱着,既不会因为接触地面而发生碰撞,又不会因为万一发生问题而造成多人伤亡。但是看着那个小伙子淡定的眼神,我除了言语上安慰他,让他淡定以外,对他的心理素质也很是敬佩,望着他,有点儿悲壮的感觉。&br&&br&车内该干啥还要干啥,修理工拿专用工具检查后,发现炮闩、击针没问题,那就是底火问题,这下就危险了,如果是撞击量不够,调一下就能好,但现在底火有问题,就不知道底火还能不能击发,特别是往炮膛送弹那一下,谁知道这炮弹会不会响呢?但是炮膛内的弹头上也有装药,和指挥楼沟通后,决定炮弹继续静置10分钟后重新装弹射击。&br&&br&于是,这小伙又抱着炮弹进了坦克,除了三个坦克乘员,所有人员撤离,哐当一声,药筒入膛,终于没有出事,过了一会儿,伴随震耳欲聋的炮响,这发臭蛋终于顺利打出去了。&br&&br&&br&附:类似事故:&br&&br&某日,某型老型号步战车的害死人炮炮弹打出后掉地上,某干部排弹,爆炸,殉职。&br&某日,某坦克和我经历的一模一样的事故,但是他们命不好,3人殉职&br&某日,某坦克射击场,某学员被火炮后座击中头部,身亡。&br&。。。。。&br&&br&当兵的平时其实也是拿着命在拼,希望大家支撑大兵们。
我是个多年搞装备老本行的坦克兵,卢沟桥拖拉学院毕业,目前已脱下心爱军装,先回答问题:炮弹是有可能在炮膛内爆炸的,但可能性很小,一般出现炮膛较脏或者炮管磨损严重的情况下,在膛内一般不会有太大危险,真正危险的是哑弹。顺便说说我经历的哑弹事故吧…
这个问题里,我们都应该感谢 &a data-hash=&bc85e56dc70d& href=&///people/bc85e56dc70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pcliusi& data-hovercard=&p$b$bc85e56dc70d&&@cpcliusi&/a&&br&给出的中越战争中的详实数据和战例,让我们对炮兵的威力和实际作用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br&&br&我这里想重点讲述一下 &a data-hash=&bc85e56dc70d& href=&///people/bc85e56dc70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pcliusi& data-hovercard=&p$b$bc85e56dc70d&&@cpcliusi&/a& 所讲到的最后一个战例:712松毛岭大战,这一战,可谓是我国建国后打出的最漂亮的几战之一,与云山之战,瓦弄大捷不遑多让。&br&&br&712战前,我军根据情报和当面敌军动向已经分析出越军将在几日内有大规模的进攻,没有想到的是,越军最后是集中了两个精锐师大约6个团的番号以及一个炮兵旅下决心一次性把我军从松毛岭区域驱逐出去。&br&&br&顺带一提的是,指挥这一战的前线步兵团长正是现在的总装部长张又侠上将。张又侠上将是我国开国上将张宗逊之子,真正的将门无犬子,依靠实战之功一步步升迁上来的。有意思的是,张宗逊老爷子也当过总后的部长。&br&&br&日凌晨,14军再次得到情报,当面越军即将发动进攻。炮团团长下到前线指挥所,问张又侠:“如果你是越军指挥官,指挥这次进攻,你会让部队事先潜伏在哪里?”张又侠率部4月底夺占松毛岭后,对当面地形已经研究透了,略一沉思,在地图上指出了距离一线500-1000米的两个溪谷地带,炮兵团长根据张又侠的指示,凌晨3点119炮群实施火力急袭,搅乱射击,然而炮弹打过去,爆炸声结束后,前线依然静谧。炮群又打了照明弹,一线哨所还是报告没有反应。张又侠和炮兵团长大眼瞪小眼:“真是邪门”,两个人无奈只好睡下休息去了。&br&&br&事实上,事后根据情报得知&b&,这一次火力急袭,直接盖到了越军潜伏的两个营头上,两名营长当场阵亡,两名副营长重伤,两个营伤亡过半,失去指挥。&/b&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越军依然不发声响,轻重伤员无人呻吟,坚持潜伏,可见邱少云也并非为我国独有。&br&&br&凌晨5点,越军设法将被重创的两个营接应下去,尖刀部队偷偷潜伏接近,发动了对我军的进攻。142号高地前沿哨所不幸被越军摸掉,万幸的是,在越军摸进第二道阵地的时候,触发了地雷,前沿阵地立刻反应过来被越军偷袭,开始还击。&br&&br&但是一开打,才发现,不对,越军派特工或者小规模部队摸我军哨所不是第一次,往常情况下,我军都是用标定火力的连排级重机枪、迫击炮予以威力吓阻,&b&这一次我军的连级火力点刚一开火就遭到了越军前线直瞄火炮的射击&/b&,越军的炮兵旅也开始开火,压制我军火力支援,一时间142高地被越军炮火隔断,根本支援不上去。&br&&br&这个时候142高地上的指挥官是张又侠团的一名代排长李海欣,这一战也成就了李海欣高地的赫赫威名,不过与现有记录稍有不同的是,我们最早看到记述里的李海欣,不是无所畏惧的超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br&&br&李海欣懵了,没错,142高地被越军一个加强连合围,而李海欣能收拢的战士只有区区14名,越军炮兵旅开始压制我军支援,&b&漫天的炮火中,李海欣这个高中生懵了,只能和战士们一起抱头蹲在工事里,迟迟发不出一个命令。&br&&br&&/b&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哪个战士喊了一嗓子:排长,越南鬼子马上要踏上定向雷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嗓子把李海欣喊醒了,定向雷,定向雷,李海欣终于慢慢反应过来,下令战士按照标准步兵班组环形防御,命令通信员呼叫后方团指。&br&&br&根据团指当事人事后回忆,还好电话线没被越军炸断,李海欣刚叫通时,整个人非常慌张,在张又侠连声喝问下总算能报清了前线的大概情况:“越军,越军,攻上来了,三个方向!”就在李海欣与后方通讯过后,他越来越冷静,先率领两个小组向前运动引爆了坑道里预设的定向雷给越军前锋重大杀伤,接着指挥战士们依托阵地,牢牢把越南军队顶在了142高地前沿,很不幸的是,在引爆定向雷的过程中,李海欣被越军手榴弹炸伤,由于无法后送,李海欣在142高地坚持指挥,最终因失血过多光荣牺牲。&br&&br&话分两头,在团指,终于知悉了前线的具体情况。越军分三个方向?张又侠叫通了炮团:“我的人被围在142高地了,给我狠狠打,不准伤到我的人。”&br&&br&PLA炮群开始开火,就像打水漂时的涟漪一样,炮群以142高地前沿阵地为圆心,怒吼的火力一圈圈推出去,越军本来遭遇了142高地步兵排的坚决抵抗,&b&正在混乱的重新组织进攻,遭遇炮群齐射打击,直接发生了总崩溃,辛苦偷袭拿到手的一线哨所,也不得不放弃。&br&&br&&/b&越军指挥也志在必得,严令越军炮群与我军对射,根据李海欣高地最后幸存的勇士回忆,当时战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实际上,他的回忆发生了重大偏差,712当天天气晴好。根据在二线参战的士兵讲述:&b&所谓的阴云密布其实是因为一线炮弹爆炸的硝烟已经遮蔽了天际,而所谓的电闪雷鸣,更是一道奇景,二线步兵惊讶的看到,中越两军火炮对射之激烈,以至于有少量炮弹直接在空中相撞爆炸,流星火雨,宛如雷公临凡。&/b&&br&&br&越军的火力很快就支撑不住了,不仅是火炮数量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越军炮兵旅发现,只要他们一开炮,过不了多长时间,立刻会遭到PLA纵深炮群的精确打击,越军辛苦布置好的十几个阵地,瞬间损失过半,越军总指挥得到了错误的信息:“142高地上必有PLA的炮兵观察所,不然不可能打这么准”越军总指挥随后声色俱厉的命令前线部队必须拿下142高地,否则炮兵无法实施支援。&br&&br&事实上,这是我军从瑞典秘密进口的辛柏林反炮兵雷达(早期的一种相控阵雷达,可以测算敌火炮弹道)第一次发挥功效,越军炮兵一开火既被我们发现。在现代战场上,意志固然可贵,科技更是决定性的力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算也轮到我军打一次代差战争。&br&&br&越军炮兵被我军炮群配合反炮兵雷达压制,前线步兵在我军火炮收割下死伤枕藉,上峰还给他们下达了悍不畏死的命令。就在这种生死煎熬中,越军却迎来了转机,我军的炮火突然稀疏了起来,越南指挥官见状大喜,一次性投入预备队,准备一鼓作气吃下既定目标。&br&&br&我军的炮群也遇到了困难,原先准备了2.5个弹药基数,凌晨搅乱射击和第一阶段试探性反击消耗了0.5个基数,对射又消耗了1个多,现在各炮组弹药都有见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昆明军区,红河州政府组织了向前线疯狂的运输。不仅仅是军车,红河州政府拦截了一切可以运输炮弹的民用车辆,改革开放带来了的国力提升,在这一年初步看到了最直接的功效,跑运输的大车司机,拉牲口的货车司机,一听是往前线运炮弹,二话不说,立刻将货物和生猪赶下车,因为经济发展,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民用车辆,因为有了400多辆民用车辆的帮忙,仅仅在一个小时之内,前线炮群的弹药基数补充到了6个。&br&&br&6个弹药基数,意味着在一次通常常规战役中,炮群维持6天作战所需要的弹药量,而现在,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钢铁,全部倾泻到敌人头上。&br&&br&被压在142高地跟前的越军抬起了头。&br&&br&越军的预备队冲出了隐蔽集结地。&br&&br&他们以为中国人要不行了,要屈服了。&br&&br&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都从来没屈服过,遑论武装到牙齿的巨龙。&br&&br&听我怒吼!&br&&br&&img src=&/v2-bc14bb0e71ad4b1b3ba9df0ea5d0b96f_b.jpg& data-rawwidth=&305&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5&&&br&&b&斩头,重迫击炮吊射,团属火力压制射,59坦克爬上阵地最大俯角射击,刚站起来的越军先锋又被揍趴下了。&br&&br&去尾,军属炮群压制射击,火箭炮群急促射,越军炮兵彻底哑火。&br&&br&打屁股,榴弹炮,加农炮疯狂开火,越军刚刚冲出隐蔽地域,就彻底被炮火拦阻住,进退不得&/b&。&br&&img src=&/v2-43fe26aabb86f4790a52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br&&br&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2007年松毛岭的照片,越军在日,就痛苦的被压制在松毛岭前的开阔溪谷,身处炼狱之中。&br&&br&按照以往的剧情,这个时候就该步兵冲锋结束战斗了吧?&br&不,我们国家士兵的生命是宝贵的,以前我们国家贫弱生产不了那么多钢铁和炮弹,只能用士兵的英勇弥补这种遗憾。&br&事实上,我们中国人,也是擅长用海量的炮弹解决问题的呀。&br&&br&&b&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解决你。&br&什么是暴力?暴力就是日松毛岭一道道的弹幕,如火墙般反复犁过去,对,犁地,深翻,不留一寸死角。&br&什么叫洗地?这就叫洗地。洗过之后,寸草不生。&br&&br&&img src=&/v2-df039f23adc1d63631d4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v2-df039f23adc1d63631d4_r.jpg&&&br&&br&&/b&712大战过后,前线部队拍摄了战场片段送回中央军委。久经战阵的叶剑英元帅看完后说了一句话:“淮海大战后,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么多敌人尸体。”&br&&br&是役,越军可信伤亡人数在3500人以上,六个团级番号被打残。因为PLA火力过于炽烈,大部分伤员得不到救治,痛苦的呻吟着死在那片开拓地上,越军第二军区被越总参通报批评,越军战役指挥被迫辞职。&b&&br&&br&这,就是战斗中火炮的作用吧。&br&&img src=&/v2-851c7dae0e761ec132e445f5a836c6bd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851c7dae0e761ec132e445f5a836c6bd_r.jpg&&&br&&br&至于评论区很多人质疑这个通告的真伪性&br&再次感谢&a data-hash=&bc85e56dc70d& href=&///people/bc85e56dc70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pcliusi& data-hovercard=&p$b$bc85e56dc70d&&@cpcliusi&/a& 老师在评论区给出的新资料,一位参加这场大战的老兵保留的传单(中越双语版本)&br&&a href=&///?target=http%3A///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45526%26highlight%3D%25CA%25D5%25CA%25AC%25CD%25A8%25B8%25E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orum.ph&/span&&span class=&invisible&&p?mod=viewthread&tid=45526&highlight=%CA%D5%CA%AC%CD%A8%B8%E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v2-49f07ebde0323_b.jpg& data-rawwidth=&1390& data-rawheight=&21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0& data-original=&/v2-49f07ebde0323_r.jpg&&&img src=&/v2-ab6b7a1c20c4cb6a356ae_b.jpg& data-rawwidth=&1333& data-rawheight=&2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3& data-original=&/v2-ab6b7a1c20c4cb6a356ae_r.jpg&&&/b&
这个问题里,我们都应该感谢
给出的中越战争中的详实数据和战例,让我们对炮兵的威力和实际作用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这里想重点讲述一下
所讲到的最后一个战例:712松毛岭大战,这一战,可谓是我国建国后打出的最漂亮的几战之一,…
&p&题主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火炮射出的炮弹在发射瞬间不会被发射药一起引爆,但是命中目标时又能爆炸。楼主需要的是关于炮弹引信的相关知识。&/p&&img src=&/v2-ddc56dbec4d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dc56dbec4de_r.jpg&&&p&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弹头引信示意图。说它是极简单的,是因为它只描述了弹头落地时,引信里的击针撞击雷管,引爆炮弹的过程。当然这是引信的基本功能,但是它太简单了,连引信的保险机构、发射时怎么解除保险、如何做到瞬发、惯性、延期都没有体现出来。&/p&&p&所以这里试举几例典型的引信,解释一下引信是如何在平时不爆炸、在发射时也不爆炸、但是落地就爆炸的,这里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先说说弹头触发引信:&/p&&img src=&/v2-9d7fcea16f1a803e970af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9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v2-9d7fcea16f1a803e970af_r.jpg&&&p&这是苏联KTM-1式弹头引信的剖面图,这种引信在二战中广泛配用在45毫米、76毫米加农炮榴弹上。我国在50年代也仿制过这种引信,叫做卡-1式引信或者榴-3式引信。&/p&&p&这种引信是钢制的,头部有一个保险帽(1),保险帽下面有一层薄膜(22),薄膜下是击针体(21)。为了保证落地触发的敏感性,击针体由木或者塑料做的击针座(红色)和比较细的击针组成。击针外面,缠绕着击针簧(20)。在平时因为击针簧顶着,击针是戳不到火帽(18)的。&/p&&p&火帽(18)装在一个沉重的惯性体(8)上,这个惯性体外面被惯性筒(7)和保险爪(17)挡着,不能向上运动,和击针隔开了一段距离。所以,这个引信在发射前,击针戳不到火帽,是安全的。&/p&&p&保险爪(17)的形状如下:&/p&&img src=&/v2-c9e768de6e2f59fb658d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2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p&它有四个向外伸出的抓钩。记住这个形状,之后的动作,和这四个抓钩有关。&/p&&p&当炮弹发射时,惯性筒(7)克服弹簧(6)后坐,被保险爪向外伸出的抓钩挂住。炮弹出膛后,惯性筒、保险爪和火帽所在的惯性体连成一个整体被弹簧(6)抬起。此时,引信的保险就解除了。&/p&&p&这种KTM-1引信有两种起爆方式——瞬发和惯性。瞬发是一触及目标就爆炸,大部分弹片会飞散出来,用于杀伤步兵;惯性是有一个很短暂的延期,让炮弹侵入目标内爆炸,用于爆破破坏。&/p&&p&如果需要瞬发,在发射前需要把头部的保险帽拿掉,落地后地面直接冲击击针体,击针戳击火帽,火帽爆燃产生的火焰点燃雷管(10),引爆炮弹。&/p&&p&如果需要惯性,发射前把保险帽留着,落地后地面不会直接冲击击针体,而是装火帽的惯性体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撞击击针,引燃火帽引爆炮弹。&/p&&p&所以,炮弹引信在平时有保险,发火组件是隔开的,不会爆炸,要通过发射时的冲击惯性打开保险,引信才会进入待发状态,落地时的撞击才会让引信爆炸。&/p&&img src=&/v2-b032f5ba796eea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1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v2-b032f5ba796eea_r.jpg&&&p&上面这张图展示的就是KTM-1引信击发瞬间、飞行中、瞬发状态和惯性状态的动作原理。&/p&&p&也有一些炮弹,引信的保险是用弹体旋转的离心力解除保险的:&/p&&img src=&/v2-f36b5bcddaae13bdb5ade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4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v2-f36b5bcddaae13bdb5ade_r.jpg&&&p&比如这个B-37引信,这是苏37毫米高射炮杀伤榴弹用的引信,国内仿制的型号叫榴-1引信。&/p&&p&它的雷管(左上角的特写)装在一个半圆形的底座上,平时是偏过一定角度的,这个半圆形底座左右被两个销子固定(图中只能看到一个销子端头的圆型,在半圆形雷管座上)。炮弹出膛后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两个销子被甩出去,这个半圆形雷管座失去固定,就自动转正,雷管就对准了击针,只要一撞击目标就引爆了。&/p&&p&&br&&/p&&p&-------------------------------------------------9月25日更新-------------------------------------------------------&/p&&p&评论区里有人问,高射炮弹在空中没有击中目标会不会掉下来伤人。这个问题是通过延期自毁装置解决的,这张图左下角的截面就是延期自毁装置,发射时有一个撞针在惯性作用下打击一个火帽点火,把延期药盘(那一圈)点燃,延期药盘沿着这一个圈烧,如果炮弹没有撞击到目标,飞行一段距离后点燃中间的雷管引爆炮弹自毁。&/p&&p&还有人问,纪录片电影里轰炸机飞过,旁边炸开一个个高射炮弹爆炸的烟圈,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部分我将放到后面的时间引信里介绍。&/p&&p&&br&&/p&&p&&br&&/p&&p&没想到这个答案引起那么多人点赞,谢谢大家!&/p&&p&还有人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有没有延期爆炸的引信?装KTM-1引信的炮弹如果受到外力撞击、跌落,会不会解脱保险?破甲弹头部的探杆是不是引信?迫击炮弹能不能在硬物上撞过后当手榴弹扔出去?我觉得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所以在介绍时间引信之前,我先试着解答一下这些问题吧。&/p&&p&评论区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6ea0ebfa613e21f190c7f& data-hash=&76ea0ebfa613e21f190c7f& data-hovercard=&p$b$76ea0ebfa613e21f190c7f&&@依然很准&/a& 朋友提到,KTM-1引信仅仅用一个径向的力就解脱保险,太不安全,现在的引信起码要两个不同的力解脱,这个评论非常专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个更完善的弹头触发引信——榴-5引信。&/p&&img src=&/v2-d22ebfa4202_b.jp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v2-d22ebfa4202_r.jpg&&&p&榴-5引信的原型是苏联B-239。这种引信用在大中口径加农炮榴弹上。还有一种引信叫榴-4,结构和它基本一样,就是弹簧机构的抗力较小,用在初速较低的榴弹炮炮弹上。&/p&&p&这种引信的击针是用一个滑套、一个滑套簧和三颗保险钢珠固定的。在平时,两颗钢珠卡在击针腰部,外面又被滑套罩住,这两颗钢珠无法滚出,击针被固定住了。而罩住钢珠的滑套,顶部又被第三颗钢珠卡住,不能向上抬。只有当发射瞬间,滑套在惯性作用下压滑套簧后坐,顶部的一颗钢珠才会滚落,发射瞬间的冲击过后,在炮弹飞行中,滑套上抬,因为这次没有顶部钢珠限位,能充分抬起,就把下面卡住击针的两颗钢珠释放了。此时,击针就失去固定,进入了待发状态。这个由滑套罩住保险钢珠、顶部又被一颗钢珠卡住的击针保险结构在很多苏联弹药引信中能见到,是一个比较成熟可靠的设计。&/p&&p&而榴-5比之前介绍的KTM-1更完善的一个地方就是,除了击针有保险,它的雷管也有隔离保险。注意看右下角的AA剖视,有一根粉红色的法条样的盘簧,这是干什么用的呢?&/p&&p&原来榴-5引信的雷管平时是和底下的传爆药错开隔离的,平时,雷管不对着传爆管,只有当发射后,一个被钢珠(又是钢珠)卡住的弹簧销抬起,雷管底座才会在盘簧作用下转过来,此时雷管才和传爆管对准,才能引爆炮弹。这个设计的好处是,及时在运输中,雷管收到外力作用(比如砸打、跌落)爆炸了,因为没有对准传爆管,最多就是雷管自己炸了,厚实的雷管座和引信壳体能阻止爆炸力引爆传爆药。&/p&&p&这个弹簧销在哪里呢?&/p&&img src=&/v2-da6dba3841c_b.jp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2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p&就是图中这个部分,我放大了一下。图中紫色的、钉子样的销子就是。顶部有个钢珠。只有发射时的惯性让这个销子后坐,顶部的钢珠才能滚出来,然后销子被弹簧抬起,雷管底座才能转过来。&/p&&p&在榴-5上,也能解决另一个评论区里的问题:能不能让炮弹延迟爆炸。&/p&&img src=&/v2-9e0f7051fbe8efabc29f2d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v2-9e0f7051fbe8efabc29f2d_r.jpg&&&p&在KTM-1中,起爆方式只有两种,要么瞬发,要么惯性(也叫短延期),操作区别就是戴不戴引信头部保险帽。在榴-5中,这个保险帽也被保留了,但还多了一种引信起爆方式——延期。在瞬发和惯性模式下,火帽爆燃的火焰是直接点燃雷管的。在延期模式下,则是通过一小段延期药(可以理解成一段燃烧时间很短的导火索)再点燃雷管,这个延期时间是0.035-0.09秒。能让炮弹钻入目标深处爆炸,用来破坏掩体和建筑物。&/p&&img src=&/v2-abeceb08c8c5ed5f827a871fdc8f20fd_b.jp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v2-abeceb08c8c5ed5f827a871fdc8f20fd_r.jpg&&&p&这个调整瞬发还是延期的开关,就是这两张图里,引信体中央那个黄色的圆形。其实这是一个圆柱形销子。左图是瞬发、惯性状态,销子中间的通道是打通的,火焰直接传导下去;右图是延期状态,注意看这个销子转了90°,通道被封死了,火焰只能通过销子左侧的延期药管传递下去。&/p&&p&所以榴-5有三种起爆模式:&/p&&p&瞬发——发射前这个转换销转到“瞬”,取掉引信头部保险帽。&/p&&p&惯性——转换销转到“瞬”,保留引信头部保险帽。&/p&&p&延时——转换销转到“延”,保留引信头部保险帽。&/p&&p&使用延时功能,除了刚才说的,让炮弹钻入目标深处爆炸外,还有个功能就是在小角度弹着的时候,让炮弹像打水漂一样跳起来在空中爆炸,增大破片杀伤效果。这叫“跳弹射击”。&/p&&img src=&/v2-4d844dfbbc7a915feafac_b.jp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v2-4d844dfbbc7a915feafac_r.jpg&&&p&&br&&/p&&p&&br&&/p&&p&&br&&/p&&p&&br&&/p&&p&还有个问题就是好几个人问,迫击炮弹能不能用力墩一下后当手榴弹扔出去。这个主要来自《拯救大兵瑞恩》的剧情,具体行不行就要看引信,如果这种迫击炮弹引信只需要发射时的惯性就能解除保险,那么就是可以的。比如下面这个二战时期的美制M52B1迫击炮弹引信举例子:&/p&&img src=&/v2-282bde4f69a486e14024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v2-282bde4f69a486e14024_r.jpg&&&p&左边是平时状态,外面有一个钢丝运输保险销,保险销栓住了零件A。发射前,拿掉钢丝运输保险销,发射瞬间的惯性让A后坐,A后坐后零件B在弹簧的作用下从侧面弹出去,释放了C也就是火帽座。火帽座C顺着尖头方向滑动,红色的火帽就对准了击针。落地后击针击发火帽,引爆底下的雷管E。&/p&&p&那么就能看出来,即使没有在迫击炮管内发射,仅仅是用力墩一下,只要力量足够大让A后坐释放零件B,引信就能进入待发状态,投出去后落地就能爆炸。所以这个剧情设计是完全合理的。&/p&&p&&br&&/p&&p&&br&&/p&&p&下面说说破甲弹的压电引信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575da89d42d18c7c4f0e40& data-hash=&575da89d42d18c7c4f0e40& data-hovercard=&p$b$575da89d42d18c7c4f0e40&&@田日先Mk.II&/a&:&/p&&p&破甲弹是靠锥形装药爆炸、把药型罩汇聚成高温高压金属射流来击穿装甲的,它对爆炸的时机、炸高非常敏感,普通的机械触发引信因为没有那么灵敏,会有一定的延迟,所以不适合做破甲弹引信,破甲弹一般用的是压电引信。&/p&&p&破甲弹头部往往有一个探杆,探杆头部装着一块压电陶瓷,压电陶瓷在撞击时会产生一个脉冲电流,电流顺着弹体里的导线(也可以不用导线,用弹体金属壳作为导电体)传递到弹体尾部的引信,引爆一个电雷管再起爆炸药。&/p&&img src=&/v2-274c70aaac6b_b.jpg& data-rawwidth=&1968& data-rawheight=&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8& data-original=&/v2-274c70aaac6b_r.jpg&&&p&比如这个苏制125毫米BK-14M破甲弹,用在T-64、T-72、T-80、T-90的125毫米坦克炮上。&/p&&img src=&/v2-64831cddc7f949e9f7d18ed_b.jpg& data-rawwidth=&1888& data-rawheight=&9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8& data-original=&/v2-64831cddc7f949e9f7d18ed_r.jpg&&&p&头部探杆里,零件3就是压电陶瓷,受撞击后就能产生电流,顺着弹体、药型罩构成的电路回路引爆弹体尾部的电雷管。&/p&&p&&br&&/p&&p&&br&&/p&&p&今天要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否存在各个角度撞击都能爆炸的引信。普通的炮弹、火箭弹、导弹、航空炸弹要么是旋转稳定,要么是尾翼稳定,所以弹着时的姿态是相对稳定的,都是头部先撞击,引爆引信只需要考虑径向的力。但是手榴弹这样的弹药是人力投掷的,弹体在飞行中是任意滚动的,落地的姿态也是不可控的,大部分手榴弹使用的都是延期引信,但也有个别手榴弹使用了碰炸引信,这个时候就要使用万向碰炸引信了。比如下面这个英国№69手榴弹。&/p&&img src=&/v2-38aee88c96b_b.jpg& data-rawwidth=&934& data-rawheight=&1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4& data-original=&/v2-38aee88c96b_r.jpg&&&p&这是英国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杀伤手榴弹,弹体是塑料做的,没有金属破片,属于进攻手榴弹。它就使用了一个万向碰炸引信:&/p&&img src=&/v2-bdad268ed3da87c04b9e9863fcc90854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5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v2-bdad268ed3da87c04b9e9863fcc90854_r.jpg&&&p&这个引信外面有一个塑料的保护帽,使用前拧掉,然后投出手榴弹。出手后手榴弹引信上绕着的一条布带就被甩出去,把保险销也带走了,此时引信保险就解脱了。万向碰炸结构的核心就是那个金属重球,这个金属重球是装在锥形空间里的,四周都是斜面。如果手榴弹直着落地,重球就直接挤压下面的击针击发火帽;如果手榴弹是斜着歪着滚动着落地的,落地时重球向旁边运动,因为旁边都是斜面,一样会把击针朝下挤击发火帽。&/p&&p&使用碰炸引信的手榴弹优点是能向屋顶、上坡、移动目标投掷不怕滚下来弹开,因为一碰到就炸了;缺点是碰炸引信的可靠性不是很好,如果遇到瞎火弹,排除起来非常危险,因为任意方向的冲击晃动都有可能引爆。&/p&&p&今天更新了不少,主要是针对评论区的提问进行的解答,下一回更新我就说时间引信……&/p&&p&&br&&/p&&p&&br&&/p&&p&--------------------------9月29日更新-----------------------------&/p&&p&今天来说说时间引信&/p&&p&其实最早的前装滑膛炮榴弹,用的就是最原始的时间引信&/p&&img src=&/v2-c2a3ebd2bf09bd35a5c37f2de3a1b9d4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v2-c2a3ebd2bf09bd35a5c37f2de3a1b9d4_r.jpg&&&p&球形炮弹上留一个小孔,插上一根信管,信管里是一根导火索,开炮时发射药燃气点燃延期信管里的导火索,导火索开始燃烧,等飞了一定距离,导火索点燃炮弹内部的黑火药,炮弹爆炸。这就是最原始的时间引信。&/p&&p&但是这种时间引信极其原始,无法调节时间,打近的目标时炮弹落地弹起来滚了老远才爆炸;打远的目标时炮弹还没落地就在空中炸掉了。所以这种原始的延期药管很不好用。&/p&&p&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能调节延期时间的引信才出现,最初这种引信不是用在高射炮上的,当时还没有高射炮,是配用于榴霰弹。就是下面这个东西:&/p&&img src=&/v2-34fc420bd003a2d12dd1db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v2-34fc420bd003a2d12dd1db_r.jpg&&&p&榴霰弹弹体里大部分填充了铅弹丸,底部空间里填充了抛射药,头部就安装了时间引信。&/p&&img src=&/v2-4f8e2a7e6c742cfd62c01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v2-4f8e2a7e6c742cfd62c01_r.jpg&&&p&&br&&/p&&p&这种时间引信是用延期火药盘燃烧长度来调节延期时间的,所以也叫药盘时间引信。延期药盘可以想象成一盘蚊香,这盘蚊香装在一个可以旋转的金属圆盘上,就是图中有刻度的这个环。发射前,根据射击距离查表得知需要留多少延期时间,用一个专门的扳手旋转这个刻度盘,调整到需要的刻度上,这个动作相当于让蚊香不是从头烧起,而是从中间某一段开始烧起,留下的燃烧时间就是延期时间。&/p&&img src=&/v2-c88a2eedd73c22fabb44_b.jp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v2-c88a2eedd73c22fabb44_r.jpg&&&p&发射瞬间,击针5后坐撞击火帽点火,火帽的火焰点燃下面的时间药盘,因为引信被装定在某个刻度上,这个药盘是从中间某一段开始烧起的,经过规定的时间最后点燃下面的传火药4。在榴霰弹上,传火药4被点燃后,火焰通过榴霰弹中部的一根传火管,如下图&/p&&img src=&/v2-27cdf87a30b8ae52b1c57f388dae805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7cdf87a30b8ae52b1c57f388dae805b_r.jpg&&&p&点燃尾部的抛射药。榴霰弹和今天的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它不是靠弹体炸药爆炸把外壳炸碎,靠弹片杀伤目标的,它是用少量抛射药把弹体内的铅弹丸向前抛出,让铅弹丸呈一个喇叭形向前抛散,形成一个喇叭形杀伤区。&/p&&img src=&/v2-8cab6ca6e9200cf7fde73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8cab6ca6e9200cf7fde73d_r.jpg&&&img src=&/v2-ec5f4b498fb7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v2-ec5f4b498fb7_r.jpg&&&p&十九世纪末的时候步兵战术还是线列阵,就是所谓排队枪毙战术,当密集的步兵横队突然遭到榴霰弹的射击,大量铅弹丸劈头盖脸喷过来,造成的伤亡会有多大可以想象。所以当时各国炮兵都很重视榴霰弹。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陆战很快陷入到堑壕战当中,在堑壕、有顶盖掩体的保护下,榴霰弹对步兵的杀伤效果就小多了:&/p&&img src=&/v2-52c78a3b3c0a9a74f8bf_b.jp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v2-52c78a3b3c0a9a74f8bf_r.jpg&&&p&所以一战开始后,榴霰弹的作用迅速下降,大中口径榴弹炮的地位迅速上升,这也是炮兵武器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变化。&/p&&p&然后我们回到最初大家提问的高射炮上。首先要说明一下,中小口径的高射炮除了现在时髦的可编程弹药外(其实这就是一种高科技榴霰弹),绝大多数小口径高射炮榴弹都是用碰炸引信的,靠直接命中飞机爆炸毁伤的,只有75毫米以上的大中口径高射炮,才用空炸榴弹射击敌机。空炸榴弹发射后飞到一定的高度爆炸,靠炸开的弹片毁伤敌机,&b&而让高射炮空炸榴弹在规定的高度爆炸的技术绝不是一些人说的什么大气气压引信,而是时间引信!&/b&&/p&&p&早期的高射炮空炸榴弹用的就是榴霰弹类似的药盘时间引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药盘时间引信的高射炮对空榴弹还很多。但是对空射击和榴霰弹对地射击不同,对空射击时炮弹高度快速上升,大气压力快速变小,会影响药盘引信燃烧的均匀性甚至会熄灭;而且药盘时间引信里的延期火药害怕受潮,受潮后就可能变质,燃烧速度就发生变化,对平时储存的要求也比较高。取代它的是更精密、更精确的钟表时间引信。&/p&&p&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克虏伯公司就开始生产一种钟表时间引信,用在高射炮对空榴弹上。这种引信可以理解成一个机械闹钟,只不过闹钟到点后释放闹铃响铃,钟表时间引信到点后机械结构释放击针击发雷管引爆炮弹。这种引信时间更精确,不受高度大气压影响,也不用担心火药盘受潮,所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逐步取代了药盘时间引信成为大中口径高射炮对空榴弹的主用引信,直到战争末期,美国才研发了更先进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开始取代钟表时间引信。&/p&&img src=&/v2-c6d3c61dd31bf7bc9b84e13a8ecc86ee_b.jpg& data-rawwidth=&1935&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5& data-original=&/v2-c6d3c61dd31bf7bc9b84e13a8ecc86ee_r.jpg&&&p&这是二战中德国使用的88毫米高炮对空榴弹,它配用的就是一个钟表时间引信。&/p&&img src=&/v2-52fc5eaf4cfc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v2-52fc5eaf4cfc_r.jpg&&&p&这是这种引信的特写,充满了机械美感!这种钟表时间引信的装定时间方式和药盘引信是一样的,转动引信中间的装定环,就是图中引信体上灰色的这个圈。&/p&&p&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装备过苏制52-k 85毫米高炮,还生产了仿苏的59式100毫米高炮,其中85毫米高炮早期用过仿苏的T-5药盘时间引信,而后期,则和100毫米高炮榴弹一起,使用仿苏BM-30钟表时间引信,国内把这种引信命名为时-5钟表时间引信。&/p&&p&&br&&/p&&p&在最后,我想介绍一下高射炮对空榴弹时间引信是如何装定的。在早期,高射炮对空榴弹装定时间引信和装定榴霰弹引信一样,依靠人工用一个扳手转动时间装定环来装定。这个扳手的样子是这样的:&/p&&img src=&/v2-c83acbfed1e4d26aedc5b574d3012c21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1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img src=&/v2-958a3baa0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v2-958a3baa0_r.jpg&&&p&这是二战时苏军52-k 85毫米高炮,注意右侧一个士兵,他就在用扳手装定引信。&/p&&p&使用扳手装定引信时,高炮阵地上的指挥仪(一台机械计算机,把测距手用光学仪器测出的目标高度、速度、航向等参数输入进去,就能计算出高射炮射击的方位角、仰角、装定表尺以及时间引信需要装定的延期时间),指挥仪操作手把这些数据大声喊出来,炮位上的弹药手就用扳手人工装定。但是,这种方式又慢又不准确,等指挥仪操作手喊出射击诸元,弹药手装定引信,飞机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自动的引信装定装置——引信测合机。&/p&&p&引信测合机装在高射炮上,用电缆和炮阵地的射击指挥仪连接,射击指挥仪测出目标诸元和引信装定时间后,炮手只要把高射炮弹弹头插到引信测合机里,电机就会自动旋转引信装定环,给炮弹装定需要的延期时间,这就比人工装定快速准确多了。&/p&&p&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算结束了,以后有机会我再介绍关于弹药和引信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p&
题主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火炮射出的炮弹在发射瞬间不会被发射药一起引爆,但是命中目标时又能爆炸。楼主需要的是关于炮弹引信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个极简单的弹头引信示意图。说它是极简单的,是因为它只描述了弹头落地时,引信里的击针撞击雷管,引爆炮弹的…
晚间更新:&br&下午给我一个朋友以前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他曾经是PLAN某战舰上的枪炮班长。虽然术语上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互通的。&br&相关修改我会标注出来。&br&==============================&br&更新。&br&有一些地方说的有点儿问题,垂稳和稳像说实话我自己理解也不太到位。&br&准确的说,没有什么机械结构能够直接的“稳定”整个炮塔,人们所作的只能是补偿偏差。&br&舰炮的垂稳,跟坦克的垂稳有一定区别的,但基本原理是共通的。&br&==============================&br&不邀自答。&br&&br&&b&一、船是怎么颠簸的。&/b&&br&在海里浮着的船,其实跟飞机差不多,分为纵摇(Pitch,倾斜)、横摇(Roll,滚)和艏摇(Yaw,偏航)。&br&简单来说,纵摇是沿着船艏-船尾的连线(绕着P轴-左右)上下摇,船艏上则船娓下;&br&横摇是沿着左舷-右舷的连线(绕着R轴-前后)上下摇,左舷上则右舷下;&br&艏摇是沿着船艏-船艉的方向左右摇(绕着Y轴-垂直),船艏偏左则船艉偏右。&br&用文字解释起来还是有点儿恼火,我索性手绘了一张图供参考。(请原谅我小学幼儿园级别的手绘水平)&br&&img src=&/0af2e319fb908ae1a4bffc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0af2e319fb908ae1a4bffc_r.jpg&&&br&从宏观上来看,船身前进时有点儿类似于子弹在枪管里的章动,有点儿摇头晃脑螺旋形前进的意思。而跟弹药落点相关的是火炮身管的指向,这个指向则跟随着船身的运动在俯仰和方位&b&两个角度&/b&上不断变化。&br&&br&&b&二、风帆战舰时代,仅修正横摇。&/b&&br&风帆战舰的时代,火炮全部位于舷侧,大部分情况下火炮身管在垂直方向上与船身呈完全的90度。由于交战距离较近,基本可以认为身管在水平方向上平行于甲板。&br&图为风帆时代战舰对决的典型场景。&br&&img src=&/0f1baca2ed72d08c203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f1baca2ed72d08c2032_r.jpg&&&br&由图可以看到,在舷侧对射为主的风帆时代,横摇对于战舰的命中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抬高了就打飞,落低了就入海。(图中是从船头看过的去的样子啊,不是从侧面)&br&&img src=&/5bee0ab4dcea8dbe114c9fd_b.jpg& data-rawwidth=&122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1& data-original=&/5bee0ab4dcea8dbe114c9fd_r.jpg&&针对横摇带来的影响,有经验的炮手早在纳尔逊时代就已经发现了窍门,并利用这一点来有意的针对敌舰的桅杆或水线进行射击:命中桅杆则会使对方丧失机动航行的能力,命中水线以下的船体则会导致对方大进水。&br&最终,在19世纪末,一艘名为HMS Scylla的英国二等巡洋舰的舰长,&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ercy_Scot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rcy Scott&i class=&icon-external&&&/i&&/a&,发现他的战舰上射击成绩比较好的炮手,总是随着船身的摇摆不断的改变俯仰角,而提高或压低瞄准线。这样子,无论船身怎么横摇,火炮身管的指向在水平方向上是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连续瞄准”系统。&br&&img src=&/edd1af0bdebf02_b.jpg& data-rawwidth=&122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1& data-original=&/edd1af0bdebf02_r.jpg&&连续瞄准有两个要求:&br&1.找到水平参照系,这样才能确定横摇到了什么程度,从而调整火炮俯仰角。&br&2.快速调整俯仰角。&br&针对1,刚开始时采用钟摆式:重物吊在线上悬空,则会一直指向地心引力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由此可以确定水平面在哪里;&br&后来采用海平面法:甲板上往地平线那里看,基本上视线与水平面是平行的,再看看“视线”与甲板平面的角度,即可推算出横摇角;&br&最后,则采用陀螺仪式:由于陀螺有自稳定性,无论船身如何横摇,陀螺的姿态是不变。这样就可以轻松的读出来横摇角。&br&针对2,海军发现仅仅依靠人力来快速调整火炮俯仰角不太可能,因为大型战舰还好说,横摇速度比较慢,炮手可以抓住时机开火;小型战舰横摇很快,炮手要累死的。&br&于是,20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在猎户座级超无畏战列舰HMS Orion号上采用了液压装置,从而使大口径火炮能够快速改变俯仰角。&br&&img src=&/907a78c15d80a2f74d7eb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07a78c15d80a2f74d7ebd_r.jpg&&&b&更新&/b&:连续瞄准系统、俯仰角快速调整、连续瞄准技术带来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在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前,军舰在航行中是很难命中1000米以外的目标的。连续瞄准技术出现之后,军舰在远距离的命中率大大提高,使得人们逐渐开始摆脱“必须根据横摇节奏抓住时机开火”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速,“炮术”(Gunnery)也正式成为海军的一门学问,枪炮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军舰上也出现了专门负责进行补偿的“瞄准手”;同时,连续瞄准带来了齐射开火提高精度的要求,也促使了统一口径、统一指挥的无畏舰的出现。&br&&br&&br&三、曲射时代,横摇和复合横摇。&br&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冶金和火药技术的发展,出于对提高交战距离的要求,10寸、12寸甚至是14寸的大口径、长身管火炮不断出现,战舰的典型交战距离也从三四百米逐渐提高至几千米。同时,能够灵活改变方位角的炮塔也出现了。&br&因为要射得远,战舰在交战时火炮身管不再平行于海面;因为要提高火力灵活性,火炮身管也不再是指向3点、9点方向,而是360度方位指向。&br&当远距离射击时,由于炮管斜指天空,船身的纵摇也开始导致身管俯仰角(上下)的变化,同时还会影响身管炮耳轴向角度(&b&跑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则会同时导致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b&);当身管指向偏向艏、艉时,单纯的横摇也会导致身管在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br&针对身管轴向上的运动,由于原来仅仅是横摇(roll)引起的,所以这叫做叫Roll,也叫做Level;&br&针对炮耳轴向上的运动,由于这也是横摇导致的后果之一,跟Roll又不一样,所以叫Crossroll,也叫Crosslevel。&br&========晚间更新========&br&经过向高人请教,根据他的说法,Roll和Crossroll的关系是这样的:&br&&b&由于在风帆时代,船身运动只有横摇Roll会影响弹着点,同时只会影响炮管的俯仰角,所以炮管俯仰角上的修正叫做Roll。&/b&&br&进入到铁甲舰时代后,身管指向可以灵活变化,弹道也进入曲射弹道,&b&无论是横摇还是纵摇,都会同时影响炮管的俯仰角和方位角,所以叫做Crossroll。&/b&由于Crossroll归根结底是对火炮耳轴指向的改变,所以我在答案中都说是炮耳轴向角度的变化。在《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一书中,Roll被翻译为横摇,Crossroll被翻译为复合横摇。&br&从直观上来说,Roll可以通过简单的俯仰角来直接修正,Crossroll则需要对整个炮塔进行摇摆来直接修正。&b&于是Crossroll被分解为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来进行补偿。&/b&&br&================================&br&刚才已经介绍了如何克服火炮的roll,就是先有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那么crossroll也一样,先找到参照系,再来个反方向的运动。&br&参照系好找,继续用陀螺仪就行;但针对Crossroll的反方向运动不好办了。为啥不好办呢,要从炮塔结构说起。虽然战列舰上一个炮塔有2—4根身管,但这每一根身管都是独立瞄准、独立俯仰的。下图中的这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就是这样,某根炮管抬起来用于检修。&br&&img src=&/12f10acae64b555b600504_b.jpg& data-rawwidth=&1339& data-rawheight=&9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9& data-original=&/12f10acae64b555b600504_r.jpg&&&br&这样子,一套液压的俯仰角快速控制系统,只需要负责挪动一根上百吨的炮管。但方位角就不只是这一根炮管了:斜着改变炮耳轴向,需要挪动整个炮塔,保罗全部四根炮管、厚厚的炮塔装甲、里面所有的设备和人员还有升降机啥的,一下子就从上百吨变成了上千吨。&i&大概来说,就是上下摆动一根手指头,和左右摇晃整个拳头之间的区别。&/i&&br&&i&举个例子:衣阿华的Mk.7 16寸口径火炮重量是110吨,三联装炮塔的重量是1700吨;大和的18寸火炮重量是170吨,三联装炮塔重量是2700吨。&/i&&br&ROLL的补偿,是在20-30秒内将100吨的炮管俯仰角改变10-15度;Crossroll呢,是在20-30秒内将几千吨钢铁扭动10-15度,这中间难度上的差距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所以一直到垂稳系统出现之前,人们只能等到Crossroll回到水平之后再开炮。等待Crossroll回平了再开炮,这又再次的影响了战舰的射速,抵消了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带来的快速开火的优势。&br&我既然不能扭动整个炮塔直接补偿Crossroll,那我把Crossroll对落点的影响计算出来(&i&前面说了,Crossroll会同时影响俯仰角和方位角&/i&),分解成在方位角上的变化和在俯仰角上的变化。方位角靠旋转炮塔来补偿,俯仰角靠前述的俯仰角控制系统来补偿。&br&&img src=&/beba91f2e600_b.jpg& data-rawwidth=&873&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3& data-original=&/beba91f2e600_r.jpg&&到了后期,海军对瞄准镜也进行了改进,依靠陀螺仪将瞄准镜进行稳定,使得战舰可以稳定的瞄准远方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命中率。&br&&br&四、其他。&br&至此,由于船身摇摆引起的影响基本算是消除掉了,因为把全部运动带来的影响都分解为在俯仰角和方位角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炮塔也就只需要俯仰和旋转。&br&解决了我能不能大概打中这个问题,就要解决我该往哪儿打这个问题,也就是自己和敌舰在不断运动中(动对动)的方位和距离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来了火炮火控系统中的另外几个要素: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和方位变化率。&br&最后,我能够稳定的瞄准了,也知道该往哪儿打了,剩下的就是怎么让炮弹尽量准确的飞到目标身上了。&br&&br&感谢看完整个答案的朋友,看着自己幼儿园没毕业的手绘+小学没毕业的汉字+初中没毕业的英语,实在是无地自容啊T_T
晚间更新: 下午给我一个朋友以前的司机打了个电话详细请教,他曾经是PLAN某战舰上的枪炮班长。虽然术语上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互通的。 相关修改我会标注出来。 ============================== 更新。 有一些地方说的有点儿问题,垂稳和…
&img src=&/cdbeea6cd513aa5c4fab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cdbeea6cd513aa5c4fab_r.jpg&&这是就是九二步兵炮。&br&是1943年八路军缴获日本的,当时没有炮弹,自己仿造的。射程700米。它的好处,能拆开 行军用马驮,打起仗来 士兵扛着上战场,不用测量方向 距离, 用跑堂瞄准,是当时最大的,人扛得直射炮,操作方便,我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都用过,51年6月五次战役被淘汰了。
这是就是九二步兵炮。 是1943年八路军缴获日本的,当时没有炮弹,自己仿造的。射程700米。它的好处,能拆开 行军用马驮,打起仗来 士兵扛着上战场,不用测量方向 距离, 用跑堂瞄准,是当时最大的,人扛得直射炮,操作方便,我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我…
&b&兔子仰天长啸,穷了几十年,今天终于轮到老子拿炮弹洗地了——十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解放军炮兵剪影&/b&&br&&img src=&/v2-c4ade9e933779edd51b9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c4ade9e933779edd51b93_r.jpg&&&br&炮兵是战争之神,是陆军作战最主要最关键的火力突击力量,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和“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的十年战争中,炮兵尤其是师属以上炮兵好比一双铁拳,狠狠地砸垮了东南亚小霸的脊梁。&b&老子耗不过美帝,还收拾不了你这个穷鬼?&/b&&br&&br&首先看看中越两军的炮兵实力对比:&br&&br&&p&越军军区炮兵团(二军区168炮团):85加 122榴 107火各12门&/p&&p&越军师炮团:105/122榴 85/76加 共36门 &/p&&p&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130加/130火/122榴/122加 36门&/p&&p&解放军军炮团:152加榴12门 122加12门 85加18门&/p&&p&解放军师炮团:107/130火18门 122榴24门 85加18门&/p&&p&越军:师属以上炮兵9个团&/p&&p&解放军:师属以上炮兵48个团&/p&&br&&p&&b&话再说回来,没有弹药的武器就是摆设,中越两军的弹药保障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21世纪之前,越南是不能生产大口径炮弹的,全靠外援和缴获。)&/b&&/p&&br&1,3月1日9时30分,55军集中19个炮兵营按事先区分的目标,在军炮指统一号令下,对谅山市内33个重要目标进行30分钟火力急袭,发射炮弹9919发,予以谅山市毁灭性打击。越军一不明单位向河内总参报告说:“敌人从上午8时30分(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br&&br&2,3月3日中午11时50分,164师炮兵群1营(122榴弹炮)前进观察所在3连连长戴可炎的带领下转移至362高地后发现391高地东侧的梅陂竹林里有敌1个步兵营、1个榴弹炮营和1个坦克连集结。师当即决定以1营火力对其进行突击,前观迅速上报坐标和方位。在猛烈炮击下,越军四处溃散,前观及时指挥修正,适时加大火力,射击时间持续18分钟,经5次火力急袭,共发射炮弹444发,击毁敌榴弹炮6门、坦克5辆、履带牵引车4台、汽车3台、毙伤敌300余人。&br&&br&3,,3月6日,55军开始回撤。8日下午,越军4门榴弹炮和7辆汽车刚刚越过奇穷河即被全部击毁。在回撤过程中,一旦越军对我实施炮击,必以十倍以上的炮火反击之,9日上午越军向友谊关发射20余发炮弹,我当即还击200余发,打得越军不敢轻易开炮,直至撤军结束再未发现越军炮击我回撤部队。&br&&br&4,3月4日下午,163师489团2营在391、428高地南侧打扫战场时,发现洼地里有700多具越军尸体,大部分都是被炮火击毙的。&br&&br&5,41军在攻打河安地区时,集中10个炮兵营147门火炮支援一个团战斗,摧毁越军火力点、各种工事、仓库等目标40余个,毙敌209名。&br&&br&6,3月1日,31师歼灭从楠瓦向封土溃逃之敌,师炮群以2个火箭炮连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设置了2个阻击点,一次齐射即歼敌100余名。&br&&br&7,2月23日,13军发起柑塘之战,集中7个炮兵群,在6公里正面上对预先选定的目标急袭25分钟,发射炮弹6200发,步兵趁势很快突破敌人的防线。一天打下来,越军345师师长梅荣兰向二军区前指紧急呼救:今天敌人炮火极为厉害,各连阵地都被打垮了,调整部署极为困难,局势正在持续恶化。&b&战后,二军区通知345师,给他们新发3门榴弹炮,345师回答得也很干脆:要车没车,要人没人,无法领取。&/b&&br&&br&8,在代乃阻击战中,39师炮兵支援步兵击退越军老牌主力316A师30次冲击,歼敌935名,彻底粉碎了该师东援柑塘的企图。&br&&br&9,2月25日,41军使用2个炮营对魁瓦之敌实施重叠火力射击,配合步兵歼敌200,余人。&br&&br&&b&10,日,14军步兵在16个炮兵营的支援下,激战14个小时,彻底粉碎了越军对我老山地区一个加强师规模的进攻,歼敌3000余人,我炮兵共消耗炮弹1261吨,取得了十年对越作战的最大胜利。&/b&&br&&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干货满满,没有水分。&/b&&br&&b&欢迎关注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请打开微信搜索 cpcliusi&/b&
兔子仰天长啸,穷了几十年,今天终于轮到老子拿炮弹洗地了——十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解放军炮兵剪影 炮兵是战争之神,是陆军作战最主要最关键的火力突击力量,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和“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的十年战争中,炮兵尤其是师属以…
提起九二式步兵炮,我立马就想起了在远东战场MOD 中,九二式步兵炮独特的低弹道,划出了白色的痕迹,将我这边的缺少压制火力的战线炸的稀巴烂。。&br&这炮太他妈好用了,玩国军每局都想着迅速干一他妈的票,抢一门玩玩。。。。&br&&br&呃,正经说:&br&&br&一战巨大的伤亡给各国的武器设计和使用带来了新的变化,除了无聊的堑壕战,后期的几次可圈可点的进攻,均证明了装备迫击炮这一新生的机动性具有很大提升的支援火力是必要的。就在各国大力发展迫击炮的时候,日军却背道而驰,继续对步兵炮进行开发。&br&&br&这样并不是没有道理:&br&一来,对于日军来讲,预定的战场——远东地区多数辽阔的平原,对曲射要求不大。&br&二来,相比相同口径步兵炮,迫击炮的射程较短,射速较快,精度较差,耗费弹药量较大,而炸力不足。对于在枪械领域同样追求精准和低消耗的日军来讲,使用迫击炮作为支援火力,无疑是对弹药的巨大浪费。&br&&br&&img src=&/99ebc885c32f5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99ebc885c32f53_r.jpg&&直到抗战爆发时,日军常设师团编制中,一个步兵联队编有6门九二式步兵炮,4门四一式山炮,4门37mm速射炮,24门重机枪,是没有1门80mm系列的营级迫击炮(此时还不是后来的三单位制)&br&&br&在这种独特的思想下,同时期九四式,九六式,后来的九七式这些迫击炮家族虽然有过研制经历,但实际装备数量寥寥无几。取代的十一年式步兵炮普遍装备成为了步兵 大队(营级)的支援火力。但十一年式步兵炮很快在对抗东北义勇军的战斗中暴露出致命的问题:平射炮无法曲射压制处于掩体后的义勇军迫击炮火力。&br&&br&因此陆军技术本部立即要求在研的接替款步兵炮应该具备一定的曲射能力,并保留必要时平射坚固工事和反坦克能力。其次,将口径增大到主流的70~75mm,并要求尽可能轻便。&br&&br&九二式步兵炮就是在这个对步兵炮曲射设计思路下的产物。&br&&br&它优点是非常的明显:&br&&b&首要就是轻便:&/b&&br&&img src=&/500763feae2fc1bbf596800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500763feae2fc1bbf596800_r.jpg&&&img src=&/6a0bab3c9fa536fab4f349cf25364d16_b.jpg& data-rawwidth=&911&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6a0bab3c9fa536fab4f349cf25364d16_r.jpg&&70mm口径,全炮仅重204kg,同比75mm口径:&br&法制75 mmM28山炮 600kg&br&美制75 mm M8榴弹炮
607kg&br&德制75 mm lelG 18步兵炮 420kg&br&这使得一个九二式步兵炮班组10人,携带一个基数20发(4个弹药箱,每箱5发),就可以人力背负火炮上山入林,面对薛岳命令破坏的道路不至于无可奈何。&br&&img src=&/957ac6e785ac2340dddce_b.jp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2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957ac6e785ac2340dddce_r.jpg&&其次,要是跟随火线推进或者防炮火反击变换炮位,两人一拉就直接跑了。&br&&br&&b&炮身低矮,易于隐蔽&/b&&br&炮身全高62cm,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仅为50cm左右,极好的隐蔽性能很好地发挥火力的突然性,也便于抵近火线,来依托掩体进行较低弹道的平射。&br&&img src=&/6b3ac9bb50e3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6b3ac9bb50e3_r.jpg&&&br&&b&射界宽阔,用途广泛。&/b&&br&设计上重心较低,加上独特的弯曲轴杆,使得火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在-10°至+75°之间可以灵活起射。在大仰角射击时,甚至可以当迫击炮用(很多迫击炮的最大射角也才85度),却因为榴弹炮的出身,弹道比要迫击炮稳定的多,造成精度也优于比同口径级别的迫击炮(80~82毫米),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们就经常步将九二式步兵炮步置在反斜面阵地上,曲射为我方提供支援。&br&同时,197m/s的低初速使得榴弹弹体可以使用较薄的壳体来留有较大的药室,榴弹重达3.8公斤,杀伤半径达到了22米,在炸力上是优于一般的75mm口径火炮及80mm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br&&br&但低初速的坏处在于使得反装甲能力很捉急,即使装填专门的穿甲弹,还是仅有100m上30mm、500m上25mm、1000m上20mm的能力。平射的穿甲能力是不及国军战防炮的,但在中国战场上,好在国军也没多少装甲装备。&br&&img src=&/ceef83c828fd76f83d0a3e51b275e76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eef83c828fd76f83d0a3e51b275e761_r.jpg&&高姿态接近80°&br&&img src=&/5e314cae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7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5e314cae_r.jpg&&除此之外,九二式步兵炮简洁的设计,也使得易于全炮生产和制造,人民军队第一款自制火炮就是九二式步兵炮的仿造款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九二式步兵炮也是解放区主要的制造火炮:&br&&blockquote&日高岗上报中央军委的《1949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中,“制九二步兵炮二百门,炮弹二十万发”。1949年l2月13日,东北军区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的《一九五零年生产任务请示》中,更将九二式步兵炮生产数量提高到500门,炮弹24万发。&/blockquote&&br&&br&但是要注意,上文所提及高射界射击精度和炸力优于同口径迫击炮,只是为了对比说明九二式步兵炮的一个特性,并不代表日军如此配置就比米军营级在数量和射程均占优的6~8门的M1 81mm迫击炮配置高明。&br&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对比上,九二式步兵炮除了重量,体积,射界占优,在精度射程等火炮的主要参数上,却是全面落后于主流的其他同口径级别的榴弹炮。(但其他火炮一般为师级火力装备)&br&&br&客观来讲,评价一款武器,要基于它的设计和使用的战术目的,看它在设计目的或同同类武器对抗上,多大的达到了使用要求,于此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诸如生产成本和全寿命效费等要点。&br&&br&&b&所以,回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个人认为,基于机动环境恶劣的亚洲大部分战场,和使用军队低机械化的背景来看,易于生产的九二式步兵炮无疑是一款用途广泛的优秀的支援火力。&br&&/b&&br&&br&这一点不仅在日军,到了人民军队手里也一样。在解放战争,就产生大放异彩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步兵团编有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步兵炮连(每连3~4门炮),其中的步兵炮连,装备的仍就是缴获或自制的九二式步兵炮。&br&&br&&img src=&/283e806cdd34e354cfb20d7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283e806cdd34e354cfb20d7_r.jpg&&**************************************************************************************************************&br&PS: &b&基于英雄连1 开发的远东战场 MOD&/b&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对国军和日军双方的装备考证和制作非常细致,单位的设置上也能体现出抗战中双方的主要战术。&br&&br&虽然为了平衡,国军(包含八路军)单位有所加强,但支援兵器的缺失使得在游戏还是能体会到国军在对日作战中,战术层面的艰辛和付出的巨大牺牲。&br&&br&东北某高校已经毕业学长参与的这个优秀的MOD,闹闹认为应该被对那段抗战历史感兴趣的知友所了解,特此宣传下,希望不违反知乎规范。。。。。。。&br&&br&联系了主创 微博@游匠库兹涅佐夫 ,如需MOD 链接可以私信我&br&&img src=&/e36e86176defa88afab3a_b.jpg& data-rawwidth=&916&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6& data-original=&/e36e86176defa88afab3a_r.jpg&&
提起九二式步兵炮,我立马就想起了在远东战场MOD 中,九二式步兵炮独特的低弹道,划出了白色的痕迹,将我这边的缺少压制火力的战线炸的稀巴烂。。 这炮太他妈好用了,玩国军每局都想着迅速干一他妈的票,抢一门玩玩。。。。 呃,正经说: 一战巨大的伤亡给…
&img src=&/b2edfc8c92e694ae59e72d_b.jpg&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b2edfc8c92e694ae59e72d_r.jpg&&美国在二战中使用LSM中型坦克登陆舰改造而来的LSM(R)火箭支援舰,COD5里面美军登陆战关卡里也有通过无线电呼叫火箭支援舰进行火力支援的情节&br&&img src=&/49ae4cb76736abbe699b9693ebc3cea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9ae4cb76736abbe699b9693ebc3cea7_r.jpg&&&img src=&/92bb3b9f2eab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92bb3b9f2eab_r.jpg&&装填5英寸火箭弹的美军水手&br&&img src=&/d1b4b82d39cb55a8b8ee6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1b4b82d39cb55a8b8ee65_r.jpg&&LCI(R)火箭支援舰上密密麻麻的MK21型120联装火箭弹发射装置&br&&br&别以为只有毛子才有“暴力美学”,我觉得毛子的喀秋莎还是需要学习一个&br&&img src=&/e547cfedf4863d8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e547cfedf4863d8_r.jpg&&
美国在二战中使用LSM中型坦克登陆舰改造而来的LSM(R)火箭支援舰,COD5里面美军登陆战关卡里也有通过无线电呼叫火箭支援舰进行火力支援的情节 装填5英寸火箭弹的美军水手 LCI(R)火箭支援舰上密密麻麻的MK21型120联装火箭弹发射装置 别以为只有毛子才有“…
&p&看图说话&/p&&p&一般说的RPG主要是指最常见的RPG-7,不过我们还是从它的前一代RPG-2开始说起,这样能讲清楚RPG-7的一些特征是怎么演变来的。&/p&&img src=&/v2-b39ce25fb17a951deec28d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1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b39ce25fb17a951deec28d_r.jpg&&&p&RPG-2是苏联在二战结束后研制的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较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二战末期德国的铁拳150。与其说它是“火箭筒”,不如说它是无后坐力炮。因为它发射的弹药没有火箭发动机,是靠发射药柱爆燃产生的火药燃气推出去的,飞行中弹药也没有火箭发动机续航。&/p&&img src=&/v2-39f3d7bc0bb19e95d4f58_b.jp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v2-39f3d7bc0bb19e95d4f58_r.jpg&&&p&这是RPG-2的中国仿制型56式40火箭筒(我国引信这类武器的时候,把单兵发射的筒式反坦克武器都叫火箭筒)发射的弹药。弹头部分是空心破甲弹头,中部有卷紧的尾翼,尾部纸筒里装的是发射药,发射药成分是黑火药,对你没看错,是黑火药。&/p&&p&发射前,把火箭弹从发射筒口装到位,手动扳下小握把后面的击锤&/p&&img src=&/v2-15acd5b702a59db0a52f6bec5725fcf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瞄准,扣扳机射击,击锤向上打击针尾部,击针打击火箭弹侧面的一个火帽&/p&&img src=&/v2-e01a3b666cb85e5bb462_b.jp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v2-e01a3b666cb85e5bb462_r.jpg&&&p&火帽爆燃的火焰通过L形的管道点燃尾部的发射药,发射药爆燃,把火箭弹抛出筒口,另一部分火药燃气从发射筒后端喷出抵消后坐力。火箭弹飞出筒口后,卷起来的尾翼展开,全程无动力飞行直到击中目标。&/p&&img src=&/v2-fc1b45dad7e566af4e03d19b2fe53f20_b.jpg& data-rawwidth=&1692& data-rawheight=&10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92& data-original=&/v2-fc1b45dad7e566af4e03d19b2fe53f20_r.jpg&&&p&这个照片就展示了卷起后展开的弹翼。&/p&&p&RPG-2的缺点是它没有膨胀腔,发射筒从头到底是一样粗细的,发射药爆燃的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黑火药抛射力量也不足;火箭弹出膛后就是无动力飞行,无法增程。所以RPG-2的直射距离只有100米,最大射程只有200米。&/p&&p&&br&&/p&&p&-----------------------------------------分割线---------------------------------------------&/p&&p&接下来出场的是RPG-7&/p&&img src=&/v2-ffdf9ab49c2a6e1f9c814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fdf9ab49c2a6e1f9c8143_r.jpg&&&p&它的筒体上有一段明显的增粗段,这就是膨胀腔,能提高发射药燃气的利用率;发射药也从黑火药变成了硝化甘油双基药;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带火箭增程发动机的弹药。&/p&&img src=&/v2-5abcda4118ffb34c9d1dd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5abcda4118ffb34c9d1dd7_r.jpg&&&p&箭头处就是火箭增程发动机喷口,这个剖视模型没有装上发射药筒。&/p&&img src=&/v2-e56f0245346eec8425ba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56f0245346eec8425ba2_r.jpg&&&p&包装箱内的PG-7火箭增程破甲弹,箱子边上一格里的绿色圆筒就是发射药筒。&/p&&img src=&/v2-7e54e6ed19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e54e6ed19e_r.jpg&&&p&使用前要把发射药筒组装到火箭弹上。&/p&&img src=&/v2-52defe1def927a8e19b2a2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2defe1def927a8e19b2a23_r.jpg&&&p&其实这个发射药筒不光是发射药,还有火箭弹的尾翼组件。火箭弹尾翼向前折叠,周围捆上硝化甘油发射药,外面再包上纸筒。这个硝化甘油发射药看上去是不是很像通心粉?如果你胆子大舔一舔的话会发现它还是甜的,因为甘油就是甜的。注意看发射药筒尾部还有个涡轮,待会儿会提到。&/p&&p&组装好以后的火箭弹就是这样的&/p&&img src=&/v2-c216e4bf9b34df75451bf16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216e4bf9b34df75451bf16e_r.jpg&&&p&和RPG-2一样,从发射筒口装填到位,按下击锤,瞄准击发。&/p&&img src=&/v2-fa3aaaacae6d26bef56d3_b.jpg& data-rawwidth=&998&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8& data-original=&/v2-fa3aaaacae6d26bef56d3_r.jpg&&&p&扣下扳机,击针打击侧面的火帽1,通过传火孔点燃旋在尾部的发射药筒,那些通心面一样的硝化甘油双基药就爆燃了,产生推力把火箭弹推出筒口。&/p&&p&在推的过程中,火药燃气冲击发射药筒尾部的涡轮,让火箭弹出膛时开始旋转,待飞出筒口后,利用离心力甩开四片尾翼。&/p&&img src=&/v2-f7a0daadd24ec821b39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f7a0daadd24ec821b391_r.jpg&&&p&变成上图这样。&/p&&p&在击发的瞬间,因为惯性,火帽2克服弹簧力量后坐,撞击击针,点燃延期药管,经过稍许延迟等火箭弹飞出筒口十几米后,点燃火箭增程发动机点火药,点火药爆燃产生的燃气点燃火箭增程发动机固体药柱,燃气从之前一张图提到的火箭发动机喷口推动火箭弹飞行。&/p&&p&有了增程发动机后,RPG-7的有效射程比RPG-2提高了一大截,有效射程超了一倍达到200米,最大射程提高到500米。&/p&&p&从B站找到的一个视频,美国陆军士兵训练发射RPG-7,不过他们使用的其实是中国生产的69-1,区别是有两脚架、发射筒外面有纵向凹槽,但是原理一样。&/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video/avFfrom%3Dsearch%26seid%3D&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219712&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RPG-7慢动作片段_星海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data-poster=&/v2-4d98afb4eb1baecea1e1ba7d59b44e4c.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v2-4d98afb4eb1baecea1e1ba7d59b44e4c.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RPG-7慢动作片段_星海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ideo/av1721808/?from=search&seid=&/span&
&/a&&p&&br&&/p&&p&&br&&/p&&p&但是,RPG-7也有一种特殊的弹药OG-7杀伤榴弹&/p&&img src=&/v2-ff84140f2eae061dd38e35f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v2-ff84140f2eae061dd38e35f_r.jpg&&&p&注意看,它的侧面没有倾斜的火箭增程发动机喷口,就是个光滑的柱子。&/p&&img src=&/v2-fb90156ae5efaa5325cdf5e12d2028bd_b.jpg& data-rawwidth=&1553&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3& data-original=&/v2-fb90156ae5efaa5325cdf5e12d2028bd_r.jpg&&&p&组装好以后的剖面图,尾部的发射药筒和尾翼与破甲弹相同,但是弹体里就是黄色的炸药,没有火箭发动机。这个弹,和RPG-2一样是无火箭动力的,纯无坐力炮抛射。&/p&
看图说话一般说的RPG主要是指最常见的RPG-7,不过我们还是从它的前一代RPG-2开始说起,这样能讲清楚RPG-7的一些特征是怎么演变来的。RPG-2是苏联在二战结束后研制的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较大程度上参考借鉴了二战末期德国的铁拳150。与其说它是“火箭筒”,…
我来说几句。注:第二部分的第二点的第二小点部分延坪岛炮战分析数的据资料来自2011年《兵器》杂志。&br&&br&自从“十字军”这种天顶星火炮退隐江湖以后,各大陆军巨头群雄逐鹿,很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按我个人意见对现役火炮分了分档次:&br&第一梯队:德国PZH2000,中国PLZ-05,俄罗斯2S35“联盟”。&br&第二梯队:俄罗斯2S19,中国PLZ45,英国AS-90(大英帝国疲态尽显),日本99式,法国凯撒和瑞典弓箭手(两款火炮性能都不错,不亚于第一档次,但底盘差点意思,拖累了整体性能,所以向下调了一档)。&br&第三梯队:南非G6,法国AUF(排这儿不冤枉它,油霸嫌不好用,扔去晒太阳了,直接换PLZ45)。&br&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火炮了,比如捷克“达纳”,波兰“蟹”(英国AS90的高仿版),新加坡“普莱莫斯”(基础不错,可只有39倍径)等等。&br&&br&美帝嘛,没了“十字军”,现在还在用M109“帕拉丁”……A6用底排增程弹才打30公里,只是在数字化程度和机动性上有所提升,好在老美不怎么在乎自行火炮。&br&&br&总的看,韩国K9在射程、准确性、射速、机动性、反应速度、弹药可选择性等方面,蹭进第二梯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弱点也很明显:一是自主性不强,底盘整体参考了M109A2,炮管、发动机、传动等主要部件都是从德美等国进口的,属于“拿来主义”,有点攒机的意思。二是成本比较高,这也是上一条带来的后果之一。&br&&br&让这种韩国火炮在中国声名大噪,主要有两件事(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件事:韩国人Tree new bee说K9是亚洲第一火炮,惹翻了中国军迷,但凡他谦虚点,保不齐比日本99式形象还要高大点):&br&一是在土耳其火炮竞标中击败了中国。当然,这里面有低价的因素,韩国300门炮居然只卖10亿美元,而且同意进行技术转让和许可证生产,外搭一条汽车生产线,还有整个土耳其国防部大楼装上了现代空调。而中国卖给沙特PLZ45,不算配属配件,单价就超过了700万美元。但土耳其不是三哥,不是任性乱花钱、贪小便宜的主,主要看中的是韩国同意技术转让和许可证生产,这对于提高土耳其陆军火炮研发生产能力很有帮助(从前些年北约军演来看,虽然土耳其一贯重视地面火炮,但土军炮兵确实很土)。&br&&br&二是赶上了延坪岛炮战,实战的机会可不是每种火炮都能遇到的。很多人都说韩军K9表现极烂,朝鲜打了几轮火箭炮,都收摊了才还击,而且都打飞了云云。这里我说点不同观点。延坪岛炮战,韩国陆军和K9火炮,表现不能说很差,当然也不能说好,只能说是中等。&br&&br&第一,理论上朝鲜的土炮确实没有二次开火的机会,在大家心中,这么高大上的韩国自行火炮应该瞬间就把反击砸到朝鲜人民军头上,并举出了老山的例子。但老山那是战时,只有在一级战备以上情况下(这是我军叫法,韩国叫“珍岛犬一号”),才会做到枪不离手、人不离炮。而当时韩军处在平时状态,人都在营房,K9火炮在炮库,阵地上的火炮连炮口都没有指向北方。而遭袭后仅13分钟,韩军就开始反击,应该说反应很快了。我们抛开韩国,扪心自问,假如金门守军的“雷霆”自行火箭炮毫无征兆地炮击厦门,31军能不能在13分钟内“平转战”,把炮弹砸过去?说句不好听的,没准13分钟还不够向各级领导汇报的(当过兵的应该能体会)。&br&―――――经知友归墟提醒,或许我低估了东南方向的战备程度,举的例子不够严谨。但从倒查某起外国军机入侵事件情况看,我军上报体制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效率太低,所以才有感而发。当然,后来空军从上到下也处分了一大批,做了一些调整改进。&br&&br&第二,说说K9火炮。美国战略安全情报机构“Stratfor”公司在网站上公开了炮战附近的卫星照片。这组照片是炮击三天后拍摄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韩军从延坪岛炮兵阵地向西北方16.7公里外的一个朝鲜炮兵连阵地发射的炮弹痕迹,照片上显示有14枚K9炮弹落入朝鲜炮兵阵地后方农田里。在用黄色箭头标注的地方,炮弹落入农田后造成的大坑痕迹非常明显。&br&&img src=&/1b703c3be56_b.jpg& data-rawheight=&244&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照片显示炮弹落点的位置与北韩军队6门122毫米40管冰雹火箭炮排成一列的痕迹(左下黄色箭头)距离很远。&br&&br&韩方议员说:“通过卫星照片确认了80枚K-9自行火炮炮弹中的45枚炮弹的落点,其余炮弹均落入大海。我们通过照片确认在这45枚炮弹中有14枚落入了附近的农田”。卫星照片发布后,在国内军事网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韩军炮兵实在是废柴,号称亚洲第一的K-9自行火炮的炮击居然如此的不准确。&br&&br&但是,仅从卫星照片上弹坑判断,韩国炮兵反击中规中矩,并不离谱。其着弹区射击密集界比较集中,K-9自行榴弹炮本身精度并无太大问题,此次炮火反击不准确另有原因。&br&&br&我们先看一下弹着点的卫星图片,按照射程和卫星图可以判断,北朝鲜炮兵阵地配置的是苏制122毫米40管“冰雹”火箭炮。从北朝鲜阵地拉一条直线到韩军延坪岛的炮兵阵地,大概距离为16.7公里,这也在“冰雹”式122火箭炮20.38公里的最大射程以内。&br&&img src=&/6e78bdedeaf1ee9ed046fb_b.jpg& data-rawheight=&259&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从北朝鲜炮兵阵地特征来看,包括:&br&1、地势平坦通旷。便于进行迅速测地和便于靠近指挥;&br&2、靠近公路,通常炮兵临时阵地要求靠近通路,便于机动和快打快撤;&br&3、附近没有指挥所和弹药所;&br&4、掩体深度很浅,不超过两米,呈现前深后浅堆土状,胸墙很单薄的半掩体,一个炮班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挖出来;&br&5、没有防空伪装。长期对抗的朝韩双方,其预设炮兵阵地都是有严密对空防御的,伪装设施一应俱全;&br&6、火炮间距较小。一方面是因为朝鲜炮兵指挥以有线语音通信为主,火炮间距过大会造成布线困难,指挥不便;另一方面北朝鲜炮兵部队的口令下达以“吼”为主,炮-炮间距必然不会布设的很大。&br&以上六项特征,完全符合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炮发射与控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