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的管理层持股的意义喜欢设置持股平台,而不是直接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3|
上传日期: 08:18: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6次下载&&|&&总19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8积分
2人评价16页
4人评价324页
3人评价19页
3人评价53页
5人评价20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8积分  韩强  日《新华网》发布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规范改制国资委负责人答问》。  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注意到,管理层持有企业非控股股权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在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认为国资委负责人只是看到其激励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负面效应,请看事实,这是安然事件引起的美国股市动荡:  自从2001年年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股市遇到了信任危机。原以为安达信可能成为安然事件的牺牲品,却没想许多华尔街大鳄都送上了被告席,而且起诉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除了美林以外,美洲银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美林、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贷的波士顿也都被列入了安然案件的起诉书中。民事诉讼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各州司法部的行政诉讼都在进行或者酝酿之中。  虽然2002年第二季度公布的各种经济显示,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是,在各种事件不断揭露的情况下,美国股市不升反降。2月4日,股市又传出几家上市企业内部状况不实的消息:美国电子企业蒂科国际公司在过去三年中,部分隐瞒了该公司在过去700宗企业收购案中的花费。该公司首席财务官称公司财务报表虽明确地列出了在所有购并中支付的净现金额,但却没有在报表中列明所收购公司的总金额,这的确是一大失误。这个消息,使用蒂科公司的股价大跌10.67%。同时引发了三大股指纷纷,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0.17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挫55.71点;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下跌27.76点。2月4日这一天,投资者在美国股市的投资资产缩水了3000亿美元。日)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万亿,是目前深沪股市流通市值的1.7倍。也就是说参与美国股市的投资者一天损失的市值相当于深沪股市流通市值的1.7倍。可见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实引起信任危机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实际上不仅安然公司和和安达信引起了链锁反应,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目前正仔细研究凯马特的财务记录,以确定这家美国第三大连锁零售商的破产是否存在违法行为,5月15日,公司公布2001财年亏损24.2亿美元。5月20日美国版《商业周刊》披露,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1996年与麦道公司合并,但合并时向股东们隐藏了天大的秘密——波音因此次合并增加了上亿美元成本,导致数位高级经理人离职,并不得不在会计上作假。《商业周刊》并提出,波音的审计师德勤也可能涉嫌于内。  让人吃惊的是:6月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该委员会已同微软公司就此达成一项解决方案,微软同意今后不再违反会计制度。据该委员会称,微软公司在1994年7月到1998年6月期间的会计行为存在严重虚报公司收入的情况,那几年微软公司盈利情况并非很好,但微软故意将大量应该在公司收入中扣除的储备资金不予计算,给人以利润虚高的印象。”(《微软公司涉嫌做假账》  然而更大的危机在后面,6月26日纽约时报在头版报道,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WorldCom)2承认,在过去五个季度中,先后共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这一丑闻有可能让该公司和它1998年并购的子公司MCI面临破产的境地。这次又牵扯到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希望通过150名顶级CEO来传达当局的声音:“振作起来,重建信心”的时候,更大的丑又爆发了,6月28日世界最大的复印机生产商美国施乐公司重新公布的近年收入报告说,由于会计统计方面的错误,该公司在过去5年中高报收入14亿美元。报告显示,从1997年至2001年,施乐公司的利润实际为64亿美元。其中,前3年公司的利润以前被高报,而2000年和2001年的利润也被高报。比如,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1998年的税前利润为5.79亿美元,而最新报告显示当年亏损1300万美元。美国证交会正在对以前负责施乐公司会计审计事务的毕马威公司进行调查。如果再加上安达信与德勤,相继卷入财务欺诈丑闻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世界“五大”占了3席。魏斯评级公司在调查了7000家公司后发布的报告说,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企业可能存在捏造盈利报告的问题。华尔街遇到了信任危机,美国乃至欧亚各国的股市都在为这场危机而跌跌不休。  人们担心下一个“施乐”是谁?一向号称监管最严格的美国股市怎么会出现接二连三的事件?华尔街丑闻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会不会影响到整个西方经济乃至世界经济。  实际上国际股市的造假事件不仅在美国,而且也波及到德国和香港。吕德-帕特纳审计公司4月23日传出爆炸性新闻:ComRoad公司从1998年到2000年的决算账目大部分是伪造的。审计公司的调查显示,ComRoad公司这3年的销售额分别有63%、86%和97%是通过那家不存在的香港VT电子公司产生的。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也被牵连了进来。1998年至2000年ComRoad公司委托毕马威公司审计该公司决算。尽管毕马威公司于2002年2月在怀疑香港VT电子公司是否存在之后宣布结束与ComRoad公司的合同关系,并立即停止对ComRoad公司2001年度决算账目的审计,但它仍然脱不了前3年为该公司提供假证明的干系。德国小股东保护委员会甚至扬言要控告毕马威公司。《“安然事件”惊爆德国版》 《中国证券报》日)  就在美国施乐公司丑闻曝光引起美国股市和西方股市下跌之后的第3天,第二轮下跌又开始了。7月2日法国《世界报》报道,威望迪Vivendi曾在2001年10月试图避免登记在录一项15亿欧元(13亿5000万美元)的贷款交易,这一交易涉及BskyB股价的出售。若计入这一数字,该公司将首次出现财务赤字并增加其债务。Vivendi的会计丑闻给欧洲市场和美国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02点,至9007点,跌幅为1.1%。道指曾一度下跌至8960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46点,至1357点。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06点,伦敦金融时报100种价格指数全天下跌139点,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重挫170点。  有人称华尔街丑闻是比911事件更可怕的恐怖事件。人们在反思证券市场的监管,在反思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在反思“新经济”的负面效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甚至美国联邦调查局、各州司法部的行政诉讼都在行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打假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证券市场的信誉度,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国都对安然事件进行反思,  自从安然事件爆发之后,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受到质疑。如果我们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再来看美国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只是一种激励形式。激励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提高工资,也可以发奖金,这些是要计入运营成本的,但是在美国的股票期权大多数是不计入成本的。安然和世通公司破产后,美国立法机构对一直以来期权授予不计入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期权不计入公司成本使得公司授予期权过于慷慨,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并为高层管理人员造假帐套现创造了机会。  实际上美国期权制争论了30年,早在1972年美国就开始争论股票期权是否应该纳入成本。80年代初,美国的几大会计事务所向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提出,股票期权是一种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在1993年4月投票通过,要求企业将期权视为一种支出,按期权的未来预测价值计算成本。1994年,成千上万的高科技产业工人聚集在加州北部,进行一场名为&硅谷行动&的支持股票期权的示威活动。结果,参议院以88票对9票的结果通过一项反对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迫使财务会计标准委员撤回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只需在的脚注中公布期权的价值。  在美国有三个著名人物对股票期权制提出疑问,格林斯潘在上个世纪90年代说,不把期权纳入成本会人为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但是他的声音被人忽视。安然事件之后格林斯潘在2002年3月初告诉国会,股票期权的成本核算是他在安然事件后的首要改革措施。日,由养老基金、捐赠基金、投资公司组成的具有影响力的联盟&机构投资者委员会&,以压倒多数的投票决定改变90年代中期的立场,将期权纳入成本考核。(《股票期权制面临挑战》 《中国证券报》 日)  美国著名的投资家巴菲特是反对期权的企业经营者,他用一个简单的推论来证明期权是成本的一种:“如果期权不是一种支付形式,那它算什么?如果支付不是一种支出,那它算什么?而且,如果支出不应与收入抵消,那到底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也许是他看到了期权在“硅谷”中的作用,他对纳斯达克掀起的“网络股”一直怀有戒心。  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说:“必须在会计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他认为,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的会计制度以会计原则为基础,虽然欧洲也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会计丑闻,但“不会有这种系统问题”。很显然,索罗斯认为美国之所以出现这样一连串的公司造假问题,是因为美国的会计标准有问题,必须改革。人们已经开始设计不同的方案来弥补这个漏洞。  被牛市的热浪冲昏了头脑的美国人在安然事件开始清醒,终于认识到股票期权是把双刃剑。各大公司开始考虑是否该把期权记入成本。但是,只有波音和Winn-Dixie百货有足够的先知,早在丑闻泛滥之前就自动地把股票期权记入公司成本,另外120家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1月7日颁布了新的实施草案,要求公司必须在授予职工股票的当日,把股票价格记入公司成本,成本将在整个预定的激励计划期限内摊销。(《罪与罚》日《国际金融报》)  有评论说:“在美国企业界,期权曾经就象是一根挂在兔子眼前的胡萝卜,吸引人们放弃稳定的工作而投身于新创公司,或死心塌地留在公司工作。然而现在,由于许多公司裁员或兼并,劳资律师们称,他们预计涉及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就业纠纷范围正不断扩展。有不少员工声称他们在快要获得股票期权的巨大收益时被不正常地解雇;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则抱怨员工为了股票期权收益,跳槽到对手公司。“随着雇主和员工都开始重新评估几年前做出的承诺,现在人们对期权极端失望”。由于期权并不能立即兑现,但持有期权的人不能去喝西北风,于是很多持有期权的人通常都要采取措施提前兑现一部分期权,以期权作为抵押去贷款。不过,一旦股指下滑,这些进行期权抵押贷款的人士立即就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因为他们要立即换钱给银行。除了这种情况之外,事实上期权的普遍实行,必须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才可操作。否则只能是落个形似,而没有实际内涵。”(日)由此可见,“期权”也有他的弱点,特别是对普通员工来说,他们在快要获得股票期权的巨大收益时被不正常地解雇,不但难以形成激励,反而让人失望。真正能从“期权”得到好处的是公司的人员。  美国经理人员的报酬增长非常快,高层主管的平均报酬1980年是100万美元,到2000年已是500万美元。发展非常快,CEO的平均报酬构成中,股权部分逐渐增加,1980年完全是现金,到2000年股权部分达到60%。当股票期权成为经理人报酬的主要来源的时候,经理人自然会更为关注公司股价,努力提高公司股价,这样就会产生造假行为。人们发现,到2002年4月,世界通讯的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出事前夕辞职,他持有将近2690多万世界通信普通股,12名董事和执行官员合计持有将近5000万世界通信普通股,合计占世界通信普通股的1.7%,此外还有大量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  美国《财富》周刊说,许多大型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股价大泻之前,以高价抛出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逃离了灾难,而将所有的痛苦转嫁给了普通投资者。其中,奎斯特通讯(Quest)的CEO安舒茨,抛出了价值12.7亿美元的股票:当时的价格是每股47.25美元,而现在Quest的股价是1美元。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Brian Hall《在美国经理阶层的股权补偿和激励机制》一文中指出,股权激励方式在美国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市场不完全性和不恰当的激励;第二是管理价值;第三是如何调整时间范围;第四是怎样调整对风险接受者的激励;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挑战,是在期权杠杆作用和期权激励脆弱性之间的两难选择。他特别指出:第六个挑战是怎样处理过度和滥用期权。《财富》杂志认为,历年实现的期权价值8.7亿美元,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零,因为这些实现的期权再一次变为股权形式了。实际上,价值为零是不准确的,8.7亿美元也不准确,因为这是股票的价值,而股票价值并不等于期权价值。经理人员价值应在6000万和1.2亿美元之间。这是很大一笔钱,很难想象这笔投入只是为了激励经理人员。期权的复杂性确实带来了期权的滥用。(《证券市场周刊》日)  由此可见,任何形式服务于内容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把某一种形式无限夸大,甚至导致滥用,都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从美国的期权制度中可以看出,学习外国的东西,首先要搞清来龙去脉。同样道理,股票期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甚至是脆弱的,更何况不计如成本会导致公司利润虚增,甚至计如成本也很难象奖金和工资那样,进行准确的计算。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喜欢&股票期权&。期权对风险偏好的经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很大,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可以设想一方面要面对非常谨慎的经理人员,同时又要激励那些风险偏好的经理人员,这也很困难。同时,正如Brian Hall所所指出的那样:但是这种利用所有权对经理人员激励的方式对整个社会是否有利?期权和股票形式的股权激励最终能够促进社会价值增加的假设,前提是具有相对有效的金融市场和相对有效的产品市场。有效的金融市场使得股权激励能够增加所有者的价值,有效的产品市场能使所有者价值的增加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加。  请注意“假设”二字,这里的“假设”是可能性,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一切可能性都能转化为现实性,因为任何市场不可能是完美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期权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是适合一切公司,一切管理人员的形式。正如市场上有债券、股票和期货一样,期货的风险要大于债券和股票。既然我们不能要求证券市场一刀切地都采取期货的形式,那也就不能把期权作为普遍的形式进行推广。同样管理人员所希望的报酬也是多样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期权。  因此,股票期权是一种特殊性的东西,把特殊性当作普遍性进行推广,就超出了它的适用范围。  美国的股票期权制从1972年到2002年争论了30年,其中最重要的是“期权”如何计入成本。1993年4月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投票通过,要求企业将期权视为一种支出,按期权的未来预测价值计算成本。但是1994年,一场名为&硅谷行动&的支持股票期权的示威活动,使期权纳入成本的会计制度流产。结果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观察纳斯达克就会发现,股票期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90年代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充满乐观的情绪,代表高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从日首次突破2500点,然后开始急速上升。日突破3000点,日突破4000点,日创造历史最高纪录5048.62点,但是好景不常,仅一年,日纳指跌破2000点,终盘报1923.38点。2002年10月甚至跌破1200点,这种情况很象1929年后美国道琼斯指数的暴跌,一个巨大的泡沫破裂了。这一切是怎能样发生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股票期权不纳入成本,使公司业绩增长,业绩增长率长反过来又刺激了股票期权的价格上扬,公司的真实情况只管理层心中有数,这样他们就就有机会在投资者不知内幕的情况下,抢在前面分期卖出手中的股票。  美国哲学家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一书中说:“美国人常常被称为注重实际的人民。他们希望把事情做成;他们关心一样东西或一种理论有无用处的问题胜似关心有关人生终极意义的比较理论性的问题。”“杜威的哲学代表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舆论”。实用主义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美国的繁荣,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实际上,1994年,那场名为&硅谷行动&的支持股票期权的示威活动,使期权纳入成本的会计制度流产。这是美国实用主义价值观念最典型的表现,美国人自己创造了股票期权制,却又不想把期权纳入成本,现在看来这个不符合会计制度的、十分荒唐的决定,却能在1994年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支持,简直不可思议。如果不是安然事件爆发,期权不计入成本荒唐的决定,还很难使沉醉在纳期达克“大牛市”的美国人清醒。现在美国人清醒了,但是为了这个清醒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里,我们并不否认美国经济和管理制度上有很多先进的东西,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也有不少实用主义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东西,期权不计入成本是与会计准则相矛盾的东西。管理层持股造成只关心股价,不关心公司前景的投机心理。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兼有审计与投资顾问的功能也是自相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和国际经济接轨时,如何系统地观察外国的经济和管理制度,分清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是十分必要的。  近几年出现了以安然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丑闻,西方国家也不断进行反思,对管理层持股、高管薪酬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新的探索。但是,国资委和证监会却把管理层持股当作好措施进行推广,实际上是慢半拍。只看到激励的一面,却看不到负作用的一面,还说什么“严格控制”,究竟如何控制,却没有一整套方案。这样草率的推广,会给股市带来什么?实在令人担心。  记者张炜指出:“管理层持股最敏感的话题是,股权激励会不会成为高管的“另类福利”,甚至有高管借股权激励实现“自肥”。事实上,管理层持股给高管送上的“馅饼”,首先是获得用于持股的激励基金。到去年11月底,16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为10.6万亿元。假设按照10%比例增发,管理层的认购资金从哪里来?从目前上市公司的运作看,高管购买激励股票的资金来源包括激励基金及激励对象自筹资金,其中激励基金又占主要部分。G农产品、G深振业等国企上市公司,都是按完成一定的业绩提取激励基金。若G农产品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实现净利润18200万元,按比例可计提激励基金近1500万元。”  假如股权激励成为只奖不罚的“美餐”,激励作用还有多少?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可问题是,如果业绩考核由上市公司说了算,会不会变成高管自己考核自己?G深振业以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指标,就给管理层提供了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三问国企管理层持股》《中国经济时报》日)  众所周知,我们的A股市场是很不规范的,制度不健全,出了问题,就遮遮掩掩,一些违规事件常常是不了了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一份由北京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报告被透露给媒体。该审计报告认定:对华夏证券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经营的巨大亏损,华夏证券前总裁赵大建应负主要责任。在上述审计报告被递交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证监会的数天之后,赵大建却被中国证监会任命为民族证券公司的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据了解,中国证监会在任命赵大建担任民族证券党委书记后,曾明确地提议他担任董事长。然而,这一任命最终未能在董事会通过。“他把华夏证券搞成那个样子,还能到这当一把手?”民族证券内部已经发出了质疑的声音。(《赵大建犯遍九大禁忌搞垮华夏 移师民族继续做官》日《北京现代商报》)  大家想一想,在这种不规范的管理体制下,搞股权激励,管理层持股,会产生什么后果,广大中小投资者对股市能有信心吗?
责任编辑:pyz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论文:证券公司持续上市背景下实行管理层持股的思考-中大网校论文网管理层持股和企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管理层持股和企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现代企业中,随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需要建立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作。但是要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来管理企业,进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是有前提条件的,即管理层必须一心一意为股东服务。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理想状态很难实现:企业的股东与管理层对经营决策承担的风险不同、他们追求的利益也不尽相同,股东追求的是其财富最大化,而管理所追求的是约束条件下个人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因此他们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冲突,这就使得管理层有动机以股东的利益为代价牟取私利;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层拥有私人信息,再加上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股东不可能对管理层实施完全监督,而且监督成本也是极其昂贵的,这就使得管理层以股东的利益为代价牟取私利有了可能。这种“动机”和“可能”的结合便导致企业的经营决策偏离了最大化企业价值这一目标,于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关注企业投资领域的委托代理问题。因为投资是影响企业价值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运用到企业的投资方面形成被称为“最大化企业规模假设”的理论。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管理层有强烈的动机去构造“企业帝国”,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层能控制更多的资源、获得更高的社会声誉、获得更大的职位晋升空间、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等。而这些是构成管理层效用函数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的规模密切相关。因此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选择较大的投资支出以扩大企业规模,他们不但投资NPV为正的项目,还会将剩余的资金投资于一些NPV为负的项目以牟求私利,这些NPV为负的项目不但不能给股东带来收益,还会损害股东的利益。表现出来的是企业投资决策时出发点的可能是最大化企业规模,而不是最大化企业价值。
站在股东的角度,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在实践摸索和理论探讨中,人们发现赋予企业的管理层一定比例的股权,可以缓解企业的管理层与企业的股东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结合本文关注的重点,即企业投资领域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关注的是管理层持股能否抑制管理层构造“企业帝国”的动机,使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最大化企业价值为出发点,而不是最大化企业规模。
基于上面的分析,本文最终的目的在于明确管理层持股能否缓解管理层和股东在企业投资领域中的潜在利益冲突,抑制管理层构造“企业帝国”的动机,使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最大化企业价值为出发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主要做了一下的工作:
第一、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并明确界定本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概念,如管理层持股、企业投资、企业价值等等。
第二、收集并整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从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投资支出规模的影响和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这两个角度进行综述),企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企业投资支出规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两个角度进行综述)以及管理层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不同的研究观点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非线性相关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无关三个角度),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发现其中可供研究的领域。
第三、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最大化企业规模假设来分析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具体来说:本文首先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委托代理关系和委托代理问题如何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决;其次用最大化企业规模假设来分析企业管理层追求企业规模最大化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层持股在公司治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壕沟防御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的3个研究假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3个假设: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支出规模与企业价值的之间呈倒“U”型关系;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第四、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假设,本文设计了3个模型,并进一步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为模型中涉及到的是某企业T年年初的管理层持股比例、T年全年的企业投资支出和T年年末的企业价值,本文选取了年三年年初,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金融业企业,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共得到个2424样本。运用EXCEI2007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运用STATA1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下面三个:其一、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管理层持股能够缓解管理层和股东在企业投资领域中的潜在利益冲突,抑制管理层构造“企业帝国”的动机;其二、企业投资支出的平方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投资支出与企业价值呈倒“U”关系,这说明企业的投资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投资支出;其三、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总体较低这一基本情况下,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缓解管理层和股东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使二者的行动目标趋向一致,能有效的防范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激励管理层努力提高企业的业绩,增加股东的财富。结合研究结论和研究假设,我们可以发现本文提出的3个假设均得到验证。
第五、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其一、针对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这一事实,可以适当增加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使得管理层与外部股东的利益进一步趋同,促使管理层努力提高企业的业绩,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给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其二、企业应该合理控制企业的投资支出,毕竟无论是投资支出过少,还是投资支出过多,都会给企业价值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维持最优的企业规模,企业的投资行为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才能给企业价值带来正向的影响;其三、管理层持股虽然能给企业价值来来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到一些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如企业的业绩。要想提高企业价值,不仅仅要合理安排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更应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一、在分析持股管理层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时,忽略了管理层成员在权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将管理层成员视为无差异的个体。但在现实生活中,管理层的成员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如企业董事长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影响力可能远远大于管理层中的其他成员。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区分不同管理层成员在企业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关注其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力的大小,而后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管理层作为整体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其二、本文只关注了管理层持股的比例,而没有管理层持股时间的长短,而管理层持股时间的长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管理层持股的动机,并因此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包括投资决策),进而可能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本文中认为相同比例的管理层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相同。因此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在考虑管理层持股时间长短的基础上,将管理层持股时间长的和持股时间短的区分开来(如赋予不同的权重),而后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管理层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276.6;F224【目录】:
摘要4-8Abstract8-141. 前言14-22 1.1 选题背景14-1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7 1.3 研究流程、内容和方法17-19
1.3.1 研究流程17-18
1.3.2 研究内容18-19
1.3.3 研究方法19 1.4 重要概念的界定19-22
1.4.1 管理层持股19-20
1.4.2 企业投资20
1.4.3 企业价值20-222. 文献回顾22-32 2.1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行为22-24
2.1.1 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22-23
2.1.2 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23-24 2.2 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价值24-26
2.2.1 企业投资规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24-26
2.2.2 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26 2.3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26-31
2.3.1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正相关26-28
2.3.2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28-30
2.3.3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无关30-31 2.4 文献评述31-323.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32-42 3.1 理论分析32-38
3.1.1 委托代理理论32-35
3.1.2 最大化企业规模假设35-38 3.2 假设提出38-424. 研究设计42-50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42-43 4.2 模型设计及变量设计43-50
4.2.1 变量设计43-45
4.2.2 模型设计45-505. 实证结果50-62 5.1 描述性统计50-52
5.1.1 模型(1)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0-51
5.1.2 模型(2)、(3)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1-52 5.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52-56
5.2.1 模型(1)中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52-54
5.2.2 模型(2)、(3)中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54-56 5.3 回归分析56-60
5.3.1 模型(1)回归结果56-58
5.3.2 模型(2)回归结果58-59
5.3.3 模型(3)回归结果59-60 5.4 稳健性检验60-626. 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62-65 6.1 研究结论62-63 6.2 研究建议63-64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64-65参考文献65-70 中文65-67 英文67-70后记70-71致谢71-72在读期间科研成果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斌;单丹;;[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7期
王霞;张国营;;[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2期
程廷福,池国华;[J];财会月刊;2004年11期
魏锋;冉光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陈小梅;[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吴淑琨;[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胡国柳;裘益政;黄景贵;;[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魏明海;柳建华;;[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蒋东生;;[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魏刚;[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丹;[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洪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孙敏;[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李晓玲;[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王昌锐;倪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江满情;;[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姜利军,胡新文;[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罗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高山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宋华;管娜;闫莉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易元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方召;周正;尹龙;;[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孙凯;;[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时晋;吴锦宇;;[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严太华;李佩玻;;[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石琳;;[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朱善利;朱启兵;唐正清;;[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徐祖荣;;[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肖剑忠;;[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牟代居;;[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许晨曦;忻展红;;[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翔宇;[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高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杨晓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龙耀;[D];南京大学;2010年
彭国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李国栋;[D];南开大学;2010年
刘松;[D];南开大学;2010年
丁业震;[D];南开大学;2010年
谢敏;[D];南开大学;2010年
王贺东;[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霍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胡艳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吴力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暨朝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王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玉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诸葛喜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孙秀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刘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支晓强;[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辛清泉;林斌;;[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李维安;姜涛;;[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胡国柳,蒋国洲;[J];财贸研究;2004年04期
唐隆华,宋劲松;[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赵守国,王燚;[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张栋;杨淑娥;杨红;;[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吴淑琨,席酉民;[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09期
吴淑琨;[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于东智,谷立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书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静;;[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杨梅;[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姚明安;徐志平;;[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刘亚莉;张竹;石蕾;;[J];会计之友;2011年03期
巩震;金永生;王俊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王锟;;[J];中国商贸;2011年15期
邵强,袁志法;[J];大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赵志琴;兰有金;郑培敏;;[J];上海国资;2006年02期
隽娟;;[J];市场论坛;2007年02期
张瑞稳;马辉;邱少辉;;[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灵丽;;[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闫绪奇;高雨;张惠梓;白鸽;;[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杜兴强;漆传金;;[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刘仲文;李静静;;[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蔡金汉;;[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C];2009年
张丹敏;姚明龙;;[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王雪荣;韩娟娟;;[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A];2010江苏通信业发展蓝皮书[C];2010年
李娜;李建华;;[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彭程;杨柏;;[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静;[N];中国证券报;2007年
陈尚年;[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南方;[N];江苏经济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张炜;[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叶檀;[N];上海证券报;2006年
时寒冰;[N];上海证券报;2006年
杨磊;[N];证券时报;2006年
郝倩;[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全秋梅 田罗;[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张炜;[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军;[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陈耿;[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张娜;[D];复旦大学;2009年
李冬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李向前;[D];吉林大学;2005年
龙山;[D];湖南大学;2011年
周绍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黄诺楠;[D];清华大学;2012年
叶蓓;[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吴洪;[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张亚娟;[D];东北大学;2007年
方友华;[D];中南大学;2013年
刘丽君;[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万能鑫;[D];南京大学;2012年
彭军;[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徐金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刘旭;[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厉利锋;[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张卫东;[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管理层持股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