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临时工算工龄吗时有中间有一段丢失怎么办

咨询内容:我爸爸以前工作在建湖县芦沟镇裴刘农具厂的加板厂,今年退休, 在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发现有11年的工龄不被认可,需要提供工资单?? 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没有人会有保留工资单的意识,由于农具厂已经被私有化,当年的相关花名册也没有被保存,更不会有电子档的可能。 结果就是他比和他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少了640元/月。虽然我们开导他这些钱我们子女补给他,但他就是觉得不服气。我和我姐姐以及家人都是不能理解他心里的感受的!辛辛苦苦工作了这么多年,结果却是。。。
所以我想咨询的是: 对于这种情况, 我还有希望拿回他应该得到的回报吗? 如果没有工资单,花名册,是否可以找到当年的领导或同事出具证明来挽回那些年的工龄吗?
引起我来咨询贵局关于这个事情的原因是被CCTV-13 报道的类似事件而有所感触的。CCTV上说只要能提供3个当年同事或者领导的证明即可挽回这些被丢失的工龄。
请帮忙确认和建议!
答复单位:盐城市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市12333服务热线)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滕大勇同志您好:感谢您通过盐城12333综合咨询服务网发来邮件,现就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 您咨询的问题已和您电话联系,如有疑问,请咨询盐城12333.
&&& 欢迎您继续关注盐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转载]档案中的工龄丢失了谁负责
原文与转载均好&&&&&&&&
&& 档案中的工龄丢失了谁负责
今年第一期的《南方周末》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寻找丢失的工龄》,看了以后和我的一位同事有相近的经历。也是个人档案中缺少一段工龄资料。个人档案自己永远看不到,怎么要个人负责呢?怎么要个人取证呢?过去把这种推挡现象叫官僚主义,现在不知道该叫什么了?下面转载原文:
寻找丢失的工龄&&&
&作者:吴治黎(四川)&&&
9月份年届60岁,我所在的报社即向社保中心申请我的正式退休,满以为这是瓜熟蒂落的事情,谁知意想不到的麻烦来了。
一天,社保中心一年轻工作人员来电称,在审核我的个人档案中,发现我1967年9月参加工作未见招工计划表及进厂记载(“文革”中我毕业分配进工厂),因此无法认定我迄今的41年工龄及享受相关待遇,如果要办退休发养老金,只能从1972年有记载的工龄算起。
闻此我颇惊异。我是1967年9月“文革”中分配进工厂的中专生,个人档案中有无记载,肯定不是我个人而是组织的事,起码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档案。关于这一点,也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我的同班同学大部分还留在我初始工作的工厂(重庆),其中年龄长我者,已退休,工龄均是从1967年算起。我先后调动工作4次,4个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对工龄一事从无质疑,其中有力的证据是我1980年入党,填写入党志愿书,“出生”、“成分”、“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逐项均经过党委组织部门内查外调,严格审查认定了的,这些材料都在档案里吧,临到退休,怎么会成一个问题呢?
我断然不同意什么从“1972年算起”的说法,并以上述理由回告社保中心。他们回答,不行,我们只认档案中有无当年的招工计划及参工凭据。我说,那好,我初始参加工作的单位在重庆万州,即使在“文革”中我个人档案中有什么疏漏抑或不规范,请你们公函联系相关单位解决吧。但对方却说,我们只负责审核,不管其他!
这就奇了,明明拿着纳税人奉养你的工资,办理一点稍有麻烦的事(仅需发一公函就可搞定),难道不该吗?难道还要我个人证明自己的工龄吗?
接下来的事,还真叫“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倒置:在办理搁置、一拖3个月不发退休养老金的情况下,我个人只好打长途电话与41年前的工作单位联系。幸好,他们尚保存了1967年我毕业分配的文件,并特地函寄了工龄证明,加盖了公章。这下该解决问题了吧?可还不,社保中心一年轻人说,如今社会弄虚作假的证明太多,就是派出所的证明,现在我们“都不认”,只认原始(档案中)材料。我说,你这是什么逻辑?因为有弄虚作假现象,便不相信一切组织了,法院审案还“疑罪从无”呢,你这不是“怀疑一切”吗?交锋了许多次,他最后向我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问我能否从41年前工作的单位,找一张“第一个月领取工资的花名册复印件”,那样,便可认定我的41年工龄了。
这样“出题”,显然是要求我自己来完成“文章”,真是何其难哉:沧海桑田41年,找不找得到这样的“文物花名册”,希望大抵渺茫。好在我现在的单位已发函去联系这事,听天由命吧。
看来,想办退休,殊非易事。你的档案中“工龄、年龄、学历”等逐项硬件,必须符合如今审批的“标准”,否则,像我这样自己证明自己工龄的麻烦,便会不请自来,谁叫咱们是“文革”那种非常态时代参加工作的人呢,档案中有啥没啥,你都蒙在鼓中,临到退休,要弄明白,对不起,就听任社保机构年轻人对你的摆布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 07:39 来源: 重庆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档案到底有用没用,有些什么用?  “档案跟工龄计算和养老金领取都有关系”  档案果真一点都没有用?昨天,我们来到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档案,很多来自非公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和民营企业职工的档案都在这里保管着。  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张绪鹏说,进入市场经济后,个人档案的重要性的确比计划经济的要减弱了些,比如结婚、参保都不需要档案审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档案就“一无是处”。“对于个人来说,人事档案关乎每个关键"节骨眼儿",无论是工作调动、出国政审、职称评审、工资调整,还是入党团以及离退休手续的办理、各项证明的出具等等手续,都将以人事档案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档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1.真正能证明个人学习经历的就是档案。  档案里面有一个人各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各方面评语、获奖证明,还有党团材料,而且这些都是原始材料,不可复制。  2.工龄计算和养老金的领取。办理养老金领取,要经过档案的审核,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受保时间等都是以个人档案的记录为依据的。退休时需要依据档案认定个人出生时间,从而确定退休时间,需要确定个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从而确定开始缴费或视同缴费的时间,以计算养老金金额。  3.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办理相关证明。  “大家都知道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时候要档案,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能要调换多个工作岗位,如果有机会往更好、更高的职位去发展,往往在这个节骨眼上,档案就凸显出它的作用。”张绪鹏说。  现在想找到自己的档案,到哪里找?  想找到自己的档案,可以从四个方向着手  档案丢失怎么办?张绪鹏说,从理论上来讲,档案的管理不存在真空,所以不会丢失,但有些地方管理不完善,也可能出现档案找不到的情况,“能不能补办?”张绪鹏笑着说这几乎不可能,在中国,个人档案属于绝密,怎么会能轻易补办呢。  很多人都有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的疑惑。我们总结了下,档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  第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员工档案一般在人事局或者国资委等上级主管单位。  第二个是非公经济组织,调档后的员工档案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第三个是户口所在地,这些主要是无业人员、低保人员等群体档案的存放地。  第四个,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留在学校。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大学生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这是一种省钱的档案存放方式。其实不是的,这种误解是没搞清“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的区别,在学校存放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而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都要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学校只是“存放”,没有起到其他作用,这甚至会影响到工龄的计算。  最后一个便是在个人手里,调档时有可能导致档案拿在自己的手里,这也是档案最容易丢失  怕麻烦,很多人不重视档案  怕花钱,很多单位也不重视档案  为什么不重视档案,除了当下用不上以外,一部分上班族对这个原因分析为太麻烦,在观音桥女人街做生意的王小姐说,她毕业上班两年后辞职来这里开店,自己做生意,根本无需档案,更重要的是调档太麻烦。  而张绪鹏则分析,按照规定,除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外,其他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导致不重视档案的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不主动接收员工档案造成的,“事实上,我们鼓励用人单位接收员工的档案,委托给人才服务中心后,一是方便用人单位管理,二是有专人负责方便调档,另外还可以减少档案"主人"的一笔开销。”  实际上,正是这笔开销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员工档案。昨天上午,我们在华新街人才市场采访时,一家用人单位招聘者说,现在人才流动频繁,他们单位不要求调档,如果员工自己愿意,存档费用由员工自己承担。  据我们了解,按照重庆现行存档费用计算,如果个人在人才服务中心存档,每年要承担240元(每个月20元),“如果人多的企业,这一年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成本开销。”这位单位的招聘者说。  个人档案都是怎么保管的  开具介绍信才能查阅,不准带出档案室  我们的个人档案是咋保管的呢?  昨天下午,在张绪鹏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室,这是一间300多平米的空间,里面摆放着一排排高约2米的大柜子,柜子里面存放的便是规格大小相同的档案,档案都有编号,上面写着“主人”名字,这主要是方便存取查阅。  在档案室的墙壁上挂有一个诸如温度计的仪器,工作人员说这是温湿度计,因为档案是纸质品,要做到长久保存,必须要保温、隔热,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霉、虫、鼠等)和安全防范等措施。“比如说温湿度这一项要求,温度常年要控制在14到24℃之间,相对湿度要控制在45%~60%之间。”  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不能查阅自己档案的,只有相关部门出具介绍信或者函件时才能查阅,查阅时是不准将档案带出档案室的。  两万多份档案成“死档” 最长的10年都联系不到主人  作为我市最大存放个人档案的服务中心,虽然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受托保管着12万多份个人档案,但其中的15%~20%的档案都是“死档”,也就是说,至少有1.8万~2.4万份档案属于弃档、死档。  张绪鹏说,这些“死档”主要是在一两年之内联系不到档案主人,“最长的都超过10年了,根本联系不到主人在哪儿,除了当时信息不发达外,最重要的还是档案当事人不关心。”张绪鹏说,存放在他们这里的个人档案,工作人员至少每年都会和当事人联系一次,但因为联系电话更换,到外地工作等各种原因,叠加到现在算起来就有2万余份档案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我们想说的是,将档案存在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缴费问题,更重要的是,存档者要经常"看看"你的档案,要时刻明白自己的档案在哪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老婆的档案交了300元 保管费
  乖乖,档案放你那里,一年要交240元呀?好贵哟。
  档案馆一年收多少钱保管费?
  发个正式文件确认一下下为何只给收据?
  @yushuyinhua  20:17:44  乖乖,档案放你那里,一年要交240元呀?好贵哟。   -----------------------------  各地有差异,不可同一而论、、  而且如果能提供好的服务的话多那么一两百块也值了。。
  @火柴油棍棍  19:25:52  我老婆的档案交了300元 保管费 2001年 工厂破产 草   -----------------------------  工厂是没有保管档案的权利的、、
  @qiggg  20:34:25  档案馆一年收多少钱保管费?   -----------------------------  各地标准不同,在南方人才市场的话一年是六年1500。
  @yushuyinhua  20:17:44  乖乖,档案放你那里,一年要交240元呀?好贵哟。   -----------------------------  挂档评职称之后所拿的工资,怎能是这几百块能比的?
  @qiggg  20:36:30  发个正式文件确认一下下为何只给收据?   -----------------------------  只给收据??
  关注、、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干部身份、、
  咨询QQ:   博客:.cn/u/
  广告贴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档案丢失如何认定工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