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重回衰退还是阿根廷为何走向衰退复苏

美联储:美国经济已处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转折点
美联储:美国经济已处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转折点
01月31日 09:31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0日决定,维持现行利率不变。这是过去一年多来美联储首次在决策会议之后没有宣布采取降息行动。美联储的简短声明清晰地描绘了当前美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复苏在望,困难犹存。
  美国经济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疲软,去年3月份陷入衰退,随后又遭受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沉重打击,去年第三季度经济下滑了1.3%。但最新统计显示,在消费开支和政府支出大幅增加的推动下,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0.2%。另外,今年以来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正在趋向稳定,多项指标已恢复到“9?11”事件前的水平。例如,去年12月份制造业和工业生产下降的速度已明显放慢;会议委员会预测今后6个月经济走势的先行经济指数到去年12月份已连续3个月上升,并超过去年衰退前的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去年11月跌到近7年来的最低点后,过去两个月也大幅回升,1月份达到去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已处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转折点。从当前经济情况来看,有多项有利因素将推动经济复苏。首先,美联储去年连续11次降息,总降幅达到4.75个百分点,短期利率水平已降到40多年来的最低点。但由于利率调整通常在6个多月以后才能对经济产生全面影响,美联储去年下半年的降息行动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其次,去年美国公司大幅削减库存,第四季度削减的库存按年率计算达到创纪录的1206亿美元。一旦公司放慢削减库存的速度或开始增加库存,将会刺激工业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在低利率等因素的刺激下,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和住房开支继续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
第四,去年实施的1.35万亿美元减税计划今年将继续给美国家庭带来好处,从而有利于刺激消费。
  另外,目前能源价格较低也有利于经济复苏。因此,格林斯潘上周在国会作证时甚至放话,即使国会不通过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照样会复苏。
  尽管如此,仍有多项因素决定了美国此次经济复苏的势头不会很强劲。如果最终统计结果表明美国经济目前正在或已经走出谷底,那么,这一次经济衰退的程度将是战后以来最轻的,而经济没有大落就很难有大起。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这次经济衰退主要是由企业投资和生产急剧下滑带来的,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已连续4个季度下滑,第四季度的降幅达到12.8%,而12月份美国工业设备的利用率仅为74.7%,是近19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企业投资不恢复到健康水平,美国经济就难以恢复健康的增长。此外,第四季度经济出现微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无息贷款极大刺激了汽车消费,以及反恐战争和加强国内安全措施导致政府开支大幅增加。
  分析家们预计,由于没有了汽车制造商的无息贷款,加上受失业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费开支可能会出现下滑。全球经济不景气也将继续制约美国的出口。因此,一些经济学家已开始担心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二次下跌”,即经济在恢复短期增长后又出现下滑。另外,美国可能再次发生恐怖袭击、安然和凯马特等多家大公司接连宣告破产、股市可能再次大跌等不确定因素也将对美国经济构成威胁。
  鉴于以上情况,分析家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上半年复苏的速度会较低,但下半年的增速会有所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仅为0.7%,低于去年的1.1%。而美国国会预算局和会议委员会的预测则分别为增长0.8%和1.3%。(王建生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A股24小时电报
  我们拥有速度最快的采编团队,我们发布的信息一秒之内到达机构和私募等市场主力,到达数千万股民。财联社APP以及PC客户端会将信息第一时间弹至你的面前,让你不会落后于市场。
  核心观点:
  虽然宏观经济领域经常存在分歧,但像近期这样观点如此对立,是不多见的。近期市场对本轮经济周期前景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论,大致分为重回衰退论、经济L型和周期复苏论。我们在2015年在市场上最早提出“经济L型”判断,在年被实际经济走势所验证。综合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进展,或者更准确地说,正从过去长达6年的衰退走向经济L型下的小周期复苏,中美不同轨,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重回衰退论的观点不绝于耳,但是中国经济周期运行持续超预期,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有新的解释框架(《新常态 新周期 新牛市――2017年宏观经济展望》)。不是让理论硬套实践,而是要根据实践最新的发展更新我们的研究框架,所有现有认识的盲点正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重回衰退论大致的逻辑是:库存周期接近尾声,从2016年初启动的主动补库存正在进入被动补库存;宏观调控开始收紧,2016年以来的经济触底回升主要是政策刺激地产汽车,现在地产调控,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PPI高点将过去,主要是补库周期进入尾声和房地产投资需求回落,等等。我们认为,重回衰退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生因素的“选择性”忽视以及对增速换挡期新常态下宏观框架的认识局限。
  1、各种证据表明,2016年8月份(而不是特朗普逆袭的11月9日)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走向过热。从2016年8月到2017年2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从49.4大幅回升至57.7,非制造业PMI指数从51.4回升到57.6,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9.8回升到96.3,失业率从4.9%降到4.8%。美国通胀PCE从1.0%大幅回升至1.9%,接近2%的通胀目标,其中能源价格涨幅远超过食品价格。受美国经济和通胀加速影响,3月份美联储加息概率从20%大幅上调到近期的90%多,耶伦表态3月份加息可能是恰当的。推动美国经济周期从复苏走向过热的主要因素有:补库周期,周期加速器,以及特朗普基建减税刺激预期等。
  2、受美欧经济加速带动,中国出口显著回升。2016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在改善,欧美的PMI指数都在创新高,补库存和特朗普景气,中国出口持续回升,从2016年的负增长回升到2017年1月出口增长7.9%,大幅超市场预期,我们剔除季节因素也是非常亮眼。2月PMI新出口订单回升至50.8,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除了外需的改善之外,年人民币贬值了14%。
  3、受出口回升和企业补设备带动,中国制造业投资显著回升。作为大国开放型经济体,中国制造业投资跟出口的相关性很强。受出口回升带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投资开始回升,当月同比增速从2016年6月的-0.4%回升到12月的9.5%。同时,我们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2010年以后产能过剩导致长期通缩和经济持续衰退,所以企业在不断推迟设备更换周期,在工程机械等很多领域大家都看到。所以在2016年企业业绩好转以后,我们过去很多企业缺的课在2016年底开始补课,制造业投资和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始回升。
  4、受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外溢和挤出效应,大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充分。在一二线热点城市高房价和购房门槛提高之后,大量购房需求向周边外溢和挤出,而且当前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三四线城市继续享受鼓励去库存的政策红利。大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销售火爆,库存去化充分,这将拉动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产2016年底市场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预测普遍悲观,大部分预测均为负增长,我们在《为什么我们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预测不悲观?》报告中预测2%-3%,主要逻辑是年开发商有补库需求。
  5、地方政府换届后的新一轮投资冲动。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多数地方政府已经换届完成。历史上,每五年一次地方换届完都有一轮投资冲动,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业绩。2016年底-2017年初,信贷社融超预期,相当一部分信贷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PPP基建项目。
  6、供给出清超预期,产能短期难以恢复,新5%比旧8%好。重回衰退论过于强调了需求逻辑,而忽视了供给约束。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了六年,市场在持续去产能去库存出清,很多传统行业的投资都是零增长、负增长,很多中小企业退出,行业集中度提高,2016年以来进入到了一个剩者为王、赢者通吃的时代。很多人不看好周期的原因,是认为这些周期品的价格涨上去马上产能就放出来,价格不就砸下来了吗?这就是没有看到这个时代的特点,产能短期是放不出来的,从政策的层面,2017年去产能加码扩围、环保压力、银行限贷,中小企业根本很难复产。从市场因素,过去这些年,中小企业退出以后,它的资产负债表严重被破坏,复产是非常难的,这些传统行业的龙头处在非常有利的位置上,它的业绩改善持续时间是超预期,新5%比旧8%好。
  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走向过热,中国经济周期正从过去长达6年的衰退走向经济L型下的小周期复苏。战略看多A股结构性牛市,年主要是分母估值驱动,年主要是分子业绩驱动,围绕中游崛起、低估值真成长和改革三大主线展开。债市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机会仍需要等待。
  潜在的风险是: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引发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以及国内加息预期升温;下半年通胀压力,外部输入性压力,以及PPI向CPI传导;局部区域房价按不住,引发新一轮更严厉的调控。
  节后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持续恢复,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趋缓。1-2月30城地产销售同比为-21.8%,高于12月同比-25.1%,其中一线持平12月同比、二线则降幅缩窄了10个点。48个三四线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显示部分三四线城市增速加快,去库存状况良好。乘用车销售缓慢回升,出口增速继续保持高增长。中游周期复苏持续,1-2月发电耗煤累计同比15.8%,较上周继续上涨1个点,高于2016年全年各月增速。钢企在持续盈利推动下开工率走高,螺纹钢价格2月同比80.0%,高于1月同比66.5%。目前钢铁行业供需结构继续改善,钢铁企业库存走低,工程机械销售继续保持大涨态势。重卡2月同比大幅增长152%。上游受“特朗普一万亿基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飙升,美元指数再次突破102,油价回落。受高基数和供给持续增加的影响,蔬菜和猪肉价格继续回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7个交易日资金净回笼,央行对金融去杠杆态度坚决。本周R007利率为3.1464%,较上周下降9.62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3573%,较上周上升6.57个BP。人民币汇率短期稳定。
  风险提示: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国内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房地产调控深化;改革低于预期;债务风险。
  1、下游:地产销售触底回升,乘用车市场缓慢回升
  本周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趋缓。本周30城地产销售环比增长11.2%,较上周增加7.5个百分点。月30城地产销售同比为-23.2%,高于12月同比-25.1%,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分别为-35.4%、-19.3%和-20.5%。与12月数据相比,一线持平、二线降幅缩窄了10个点、三线降幅扩大了11.1个点。考虑到30大中城市中三线城市不全,我们寻找了48个三四线城市的高频销售数据,计算1-2月的同比为12.6%,低于12月增速14.3%,但正增长速度反映了三四线去库存状况良好。
  上周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环比增长96.6%,一二三线城市土地供应量均有所上浮,但土地成交面积由1209万方缩减至924万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土地交易量下降,由181万方减少至20万方,二三线土地成交基本持平。
  2月下旬车市缓慢回升。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2月第3周乘用车日均零售4.87万台,同比增长6%,增速处于较稳的状态。 本周批发市场表现较弱,厂家批发日均销量5.1万台,同比下降-1%。
  本周电影票房收入环比-5.4%,较上周上升16.1个百分点,观影人数和放映场次环比分别为-4.2%和-11.1%。同比来看,票房收入、观影人数和放映场次分别为-1.1%、-2.6%和12.4%,较上周下降13.8、12.5和8.5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教育成为消费主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显示,1月居民旅游消费价格同比上涨9.9%。同时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2017年居民整体消费还会快速增长。
  纺织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本周中国纺织经济信息指数中的纱线价格指数和坯布价格指数环比上升了0.11%和0.07%,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5.6%和3.61%,较1月的18.2%和3.6%提高了7.4和0.01个百分点。
  集装箱运价指数本周增速基本持平上周。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环比下降4.4%,2月同比71.5%,略低于上周的71.6%,但高于1月的47.5%。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2.5%,2月同比11.9%,持平上周,高于1月的10.4%。
  2、中游:工程机械大涨,钢铁库存下降
  本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上升7.7%,较上周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2月6大发电日均耗煤55.1万吨。采用农历日期为坐标,依据节后30天的数据算得2月发电耗煤同比上升17.0%,较上周的20.6%下降3.6个点。若用月的所有数据计算,1-2月发电耗煤累计同比15.8%,较上周继续上涨1个点。不仅高于2016年全年所有月份的同比增速,也高于过去三年的同期增速,工业生产继续平稳复苏。
  本周盈利钢厂比率87.7%,较上周上升1.2个百分点。受钢厂盈利上升影响,即使在两会期间,全国高炉开工率76.0%,较上周上涨0.8个百分点。螺纹钢环比上升4.3%, 2月螺纹钢价格同比上涨80.0%,与上周相比增加2.3个百分点,高于1月价格同比66.5%。目前钢铁行业供需结构继续改善,2月中下旬钢铁企业库存走低,本周螺纹钢库存环比下降11.9%。随着天气的回暖,工地开工率逐步提升,企业陆续接到终端订单。库存虽未完全启动,但已开始逐渐消化。
  本周水泥价格环比0.4%,微幅上升0.7个点。同比上涨28.9%,较上周下降0.2个百分点,变化不大。一季度大范围执行错峰生产,春节前后熟料和水泥库存一直保持相对偏低水平,而元宵节过后,随下游需求温和提升,部分企业出现空库现象,为水泥和熟料涨价奠定有利基础,预计水泥开启上半年上涨模式。
  2月化工产品价格总体先涨后跌,苯乙烯出厂价格均价在春节后一度达到11800元/吨,但中旬前后价格出现下跌,截止2月28日,价格回到2月初10800元/吨,在大起大落间,涨幅甚小。化工产品下游需求增长缓慢,库存增高,价格可能出现颓势。
  2月工程机械销售继续保持大涨态势。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重卡市场今年2月份预计销售各类车辆8.8万辆,环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2%,净增长5.3万辆。预计2月挖掘机销量增速有望超过市场的翻倍预期。
  3、上游:美元升,大宗涨油价跌
  2月28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前往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讲话,他重申将对美国的公司与个人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并请国会批准立法,从政府和私人领域筹资,向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美元。大宗商品由此止跌回升。本周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0.3%,3月同比16.3%,低于2月同比20.1%。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1.3%,3月同比58.6%,低于2月同比70.7%;南华农产品指数环比1.1%,3月同比24.0%,低于2月同比24.1%。
  近期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快速攀升,美元指数再次突破102。美元指数本周环比上涨1.0%,3月同比5.9%,高于2月同比3.7%。因俄罗斯公布2月原油产量维持不变,显示遵守全球限产协议的情况不理想。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下跌1.6%,3月同比40.0%,低于2月同比67.0%。
  有色金属价格增速放缓。LME铜价格周环比为1.9%,3月同比21.6%,低于2月同比29.3%。LME铝价格周环比为2.8%,3月同比26.2%,高于2月同比20.9%。LME锌价格周环比为0.8%,3月同比58.4%,低于2月同比66.5%。
  国内外货运价格增速回升。本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环比上升3.3%,3月同比131.5%,低于2月同比147.5%。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CCBFI)环比上升16.9%,3月同比46.4%,高于2月同比15.5%。
  4、价格:供给增加,食品价格继续回落
  3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速摆脱了春节错位因素的影响,但依然不改其下降趋势。去年倒春寒导致菜价飙升,而今年暖冬蔬菜供应充足,蔬菜价格继续回落;大型养殖户产能扩张较快,猪周期趋势下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本周农业部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环比下跌1.7%,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8%,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跌4.0%。农业部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3月同比分别为-24.9%、-24.2%和-28.9%,均低于2月的-22.7%、-22.6%和-17.8%。
  本周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下跌0.4%,3月同比下跌7.5%,低于2月的-5.3%。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环比下跌0.8%,3月同比上涨2.1%,低于1月的3.4%。36个城市牛肉和羊肉平均零售价3月同比分别为-1.0%和-2.3%,均高于2月的-1.2%和-2.8%。36个城市草鱼和鲢鱼平均零售价3月同比分别为4.5%和1.7%,分别高于和低于2月的3.5%和2.0%。
  5、货币:货币净回笼,金融去杠杆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投放1500亿元,回笼4300亿元,净回笼2800亿,央行已连续7个交易日资金净回笼。截至3月3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4896%,较上周上升1.08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3.1464%,较上周下降9.62个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002%,较上周上升9.33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3573%,较上周上升6.57个BP。
  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和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均较上周下降2.0个BP,票据转贴利率(月息)亦下降2.0个BP。本周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收窄,1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缩小10.88个BP,10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缩小5.21个BP。
  人民币汇率短期稳定,本周受美元走强影响小幅贬值。2月第4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贬值0.35%,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0.38%,离岸人民币贬值0.47%。
  图1: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回落底部趋稳
  图2:2月六大发电日均耗煤同比回升
  图3:燃料和医疗服务价格上行
  图4:国债收益率上行
  每日股市热点都在这里
  专业资讯 | 晨间梳理 | 随身可听
  微信勾搭小助理:cailianpress
  商务合作:
  上海:
  北京: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
记者 罗春华 张蕾 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日08:27&&&来源:
E-mail推荐: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9年酿成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国际社会协调合作、共克时艰,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衰退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世界各国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若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明年实现2.4%的增长。    衰退――  世界经济整体受创严重  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大国是在一片萧条中步入2009年的。和以往的经济周期相比,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的这一轮衰退程度很深。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率下降了6.1%,欧元区为负2.5%,日本为负14.2%。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认为,危机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发达国家的家庭和金融部门,原因是两者的负债率很高。在经济走出衰退之后,家庭受资产缩水的影响,消费能力和欲望难以恢复;金融部门&“去杠杆化”的任务艰巨,惜贷现象严重,这就必然会限制投资的增长,进而影响复苏的力度。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在这场危机中,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冲击。金融危机导致私人资本流入骤降、广泛的信心缺失导致投资需求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引起劳工汇款减少。这些因素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由于深度融入西欧金融体系也遭受了重创。  亚洲地区在危机发生前宏观经济形势良好,有能力实施反周期性的财政刺激政策,经济增长表现出了一定的回弹力。但就发展中国家总体而言,2009年几乎难以进入经济正增长区间。如果不包括印度和中国,发展中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是负值。特别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资本更加稀缺,成本上升,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加困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各国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生产率的努力至关重要。  美国、中国和欧盟国家及时推出经济刺激政策,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各国经济状况逐步改善,第三季度欧美等各大经济体环比均出现了正增长,但总体上看,2009年全球经济预计仍将下降2.2%。  复苏――  各国联手刺激效果显著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今年两度聚首,共克时艰的政治意愿保证了各国联手刺激经济的效果。  和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不是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而是新兴大国,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6.1%、7.9%和8.9%,全年“保八”已无悬念。印度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效遏制了经济放缓,制造业转好尤为明显。    美国于年初推出了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汽车业重组、继续实施金融救援、购车购房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措施,成功阻止了经济下滑。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正走在复苏的道路上。欧盟通过降息及&“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实施了总额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日本政府和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复苏,按年率计算实际增长2.3%。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3.5%,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业在第三季度正式走出衰退。  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受创严重,美国在这轮经济复苏进程中失去了火车头的地位。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穆萨认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由于美国家庭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方法进行去杠杆化,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将小于前几次危机中的作用。  挑战――  三大因素影响复苏进程  目前复苏的势头仍相当脆弱,2010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很多。  林毅夫认为,此次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2009年,在一些国家内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政府增加新的贸易壁垒。据统计,年初至今行业要求保护的概率比2008年高出了30%。虽然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额的直接影响不大,但会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同时也影响人们对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信心。  林毅夫认为,尽管20世纪30年代那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会再现,但目前的问题仍很严重。他表示,完成多哈发展回合的贸易谈判可以制约保护主义,并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提供更大的保障。  审慎把握政策刺激的退出时机,也是严峻的政策挑战。李向阳认为,过早的退出将导致复苏进程夭折,过晚的退出将会诱发通货膨胀风险。虽然理论上存在最佳退出时机,但实际操作很难把握。从现行政策导向来看,美国和日本倾向于“宁晚勿早”的立场,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它们宁愿以通胀换增长。欧元区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意愿相对比较低,12月中旬结束的欧盟首脑峰会已经开始着手讨论退出战略。  林毅夫表示,目前各国对退出战略的讨论,出于担心公共债务对未来通胀的影响。事实上,各国实施的投资于“绿色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会在短期内促进需求,并提升长期增长的潜力,无论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还是改造公共交通系统,并不一定会造成通胀。他认为,那些具有充足财政空间以及担心需求疲软的国家,可以继续维持财政刺激计划。&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现象是,本轮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增长。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高失业率成为复苏的不利因素。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元区经济第四季度有望继续增长,但即便如此,失业率仍可能上升。在衰退最严重的西班牙,失业率已经高达18%。目前,美国有1500多万人无工可做,失业率维持在10%的高位。目前发达国家出现的这种“无就业增长”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疲软,导致经济复苏动力不足。  前景――  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若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在2010年将实现2.4%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相对乐观,预计2010年可实现约3%的增长。  李向阳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意愿和能力是最强的。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尽管干预的意愿很强,由于财政状况差,危机之前短期利率水平已接近于零,因此干预经济的能力较弱;欧元区的最大问题是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意愿较低。因而,2010年三大经济体的增长率从高向低的排序将是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1%,欧盟和日本分别为0.6%和0.9%;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成为领跑者。
(责任编辑:高巍(实习))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回时间的旅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