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职业病因素检测测合格,还需要给员工配劳防用品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劳防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规定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劳防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规定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52|
上传日期: 05:09: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劳防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规定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导读: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所采购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实行以旧换新的制度,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 六、员工因某种原因离开原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间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对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对受到过较大外力冲击的安全帽,发现有磨损、疵点的安全带及出现刺穿、破损的安全鞋等,应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及时更换。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置,应根据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计划,所采购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九、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用人单位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员工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凡领用绝缘防护用品及工具的部门或个人,在重新更换领取时,必须实行以旧换新的制度,以保证人身安全。不属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部门或个人,需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防用品时,必须提出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氢等毒物和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 12
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报告,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五、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六、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环保卫生监测站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七、职业健康安全部环保卫生监测站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报送职业卫生科,由其整理后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八、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部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 13
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十、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HSE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十一、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建设项目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为规范我公司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3、评审结束后,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审查、批复。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审核同意后,建设项目的选址、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办理相应的备案或审核手续。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1、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计专篇。
15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人文社科、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经管营销、文档下载、教学研究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大全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需要什么资质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首选--广东天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评价依据、评价流程、评价内容、工程分析、评价方法、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
  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虽然安全和卫生法规、标准和规范各有自己的法规体系,但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一些相同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例如《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l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工业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等等。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流程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流程是:
  1.收集各种与评价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适用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提供的各类安全卫生技术、管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安全卫生状况等。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
  3.在获得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
  5.利用选定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6.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职业安全卫生的考虑,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工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评价。
  7.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
  8.做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
  9.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质量。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
  由于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差异,职业病危害评价侧重对作业环境中可能影响企业职工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重点在于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相关推荐:
  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在部分评价内容方面有一定的交叉,比如在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方面,都要求:厂址选择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考虑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对厂址的影响;考虑当地气象条件(如风向因素)的影响;新建厂选址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中关十防火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包括企业与外部的居民区、周边企业等的防护距离,企业内郜车间、设备装置、办公区、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距离等。
  四、职业病危害-工程分析
  安全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都需要通过工程分析来识别分析生产过程及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两种评价都将从原辅物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安全卫生投入等方面进行工程分析,但工程分析的侧重点由于评价内容不同而存在差异。
  如对原辅物料、中间产品及产品的工程分析,安全评价关注其易燃易爆性、活性、毒性及腐蚀性,而职业病危害评价关注的是其毒性和腐蚀性。
  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的工程分析,安全评价分析其工程技术、工艺过程中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流量、材质等)可能导致的设备故障,入、物、环境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可能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和各种人身伤害事故;而职业病危害评价则分析有工人操作的工艺过程或设备设施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溢出或意外泄漏及噪声等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此外,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更准确地掌握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评价还需要对卫生用室和辅助用室、工时制度等进行分析。
  五、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相对固定,主要有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的主要评价方法,通过类比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
  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措施的类比。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则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管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
  六、对策措施
  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后,需结合企业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来降低风险。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卫生对策措施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湿、防寒、防电离/非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措施等。
  但在具体的防护措施方面,安全和职业卫生两种评价有很多重复和交叉的内容,可以互相参考。
  1.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前期设计或引进技术时,尽量考虑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将大大降低人员与危险物料、设备的接触机会,减少人员在危险场所的工作时间,这是优先考虑的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措施。
  2.增强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质量
  增强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质量,降低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减少维修或意外故障的机会,也将减少发生事故的几率,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3.减振降噪措施
  选用低噪声工艺及设备、合理布置、隔声、消声、吸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这不仅能减少对工人听力及其他生理系统的危害,同时也能降低工人的疲劳感,减少出现操作失误的几率和听觉信号使用的差错率,保证工人的安全。
  4.通风除尘、净化措施
  粉尘和有毒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通过设置通风除尘和净化系统,既能保证工作场所粉尘和毒物的浓度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降低粉尘和毒物危害,也能降低工作场所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
  5.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措施
  对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后遗留的危害部分可以通过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来减小其对工人的危害,如佩戴防尘和防毒口罩、耳塞、防静电防护服、防酸防碱防护服等。
  6.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紧急处理
  很多的物质不仅有毒,而且易燃易爆,一旦发生泄漏,将可能造成人员急性或慢性中毒,在外界火源的作用下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再次波及周边工人的安全。因此,职业病危害评价要考虑对泄漏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紧急处理,如采用洗消、收容、稀释、覆盖等方式减少其危害。
  7.采光照明措施
  作业场所的采光照明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减少对工人视力的影响,以及因光线不足、视线不良造成的操作失误。
  8.标志
  安全标志、职业卫生周知卡等现场标志,都能起到警告、警示、提醒、指令等作用,减少工人的违章或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9.管理措施
  在管理方面,采取对工人进行各种安全卫生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落实责任制、制定各种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措施,能进一步保证生产的安全和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企业的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目前基本都在同一部门或专职、兼职人员身上。因此,安全、卫生管理措施可以互相补充、配合,使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产生效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