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的房价是不是透支涨了很多

2016年房价还会涨 而这些东西要大跌 千万要注意! - 市场 -佛山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2016年房价还会涨 而这些东西要大跌 千万要注意!
来源:新浪乐居
2015年对于整个楼市来说都有一些难熬,过去几年疯狂的增长速度已不复见,楼市要崩盘的传闻也时不时出现。
  “房价是不是一直在降?”“开发商的房子是不是卖不出去了?”这样的问题,在2015年,经常有粉丝在后台留言咨询房王君。的确,2015年对于整个楼市来说都有一些难熬,过去几年疯狂的增长速度已不复见,楼市要崩盘的传闻也时不时出现。但真实情况,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相反,由于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2015年楼市交出了一张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下面,房王君就用数据,告诉你楼市的真相!  1.销售面积、销售额创历史最高!  由于2015年12月的数据尚未公布,暂且以每年11月的数据做对比。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92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销售金额达74522亿元,同比增长15.6%,两项数据均超过楼市行情较好的2013年,刷新近十年来全国商品房销售历史新高!为什么卖得这么好?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宏观调控一改往年“打压”楼市的“大方向”,红包发完一个接一个:五次降息、三次降首付、降营业税税费、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出台、“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切,不仅缓解了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房地产压力,也让楼市在企稳中逐步走向复苏。纵观全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佛山等大部分2015年成交均创造新高,量价齐升。  2.楼市去库存速度正在加快!  不仅仅是销量破纪录,我们还惊喜的发现,楼市去库存也正在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按照中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算,69637万平方米的待售面积可供两千万人口居住。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吓人吧?但其实,如果按照2015年前11月109252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计算,只需要7个月即可销售一空。  说到这里有人会提出疑问,房地产库存量应该不止这一点吧?即使真实的库存数据比这个更多,更严重,那么也请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商品房销售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此外,从2014年年初开始,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了一个自发的去库存过程——房地产商大幅减少了土地购置面积。开发商不仅是大幅减少了土地购置面积,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均大幅减少,甚至是负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投入销售的房子将越来越少,价格也有可能越来越高?  3.2016年房价仍然难以下降!  看了上面2015年的楼市数据,你还相信楼市崩盘这种骗人的鬼话吗?  进入2016,去库存依旧是楼市的主旋律,随着诸多利好政策的陆续落地,成交量有可能继续刷新纪录。房价方面,虽然中央高层鼓励开发商降低房价,但一二线核心城市市场火爆,房价不可能下降,只会上涨。即便是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太大,顶多微降,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除了有众所周知的房地产企业拿地的价格太高、企业降价空间不大的客观原因外,还有受土地财政动因的驱使,地方政府不愿意降低房价,因为降低房价就表明当地土地价格的下行,就有可能刹不住车。  撇开这些显然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具有耐用消费品功能和投资品功能。在一个不断降价的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可能选择等待而不是出手买房。这样,在不断被预期降价的房地产市场中,不仅不可能实现减库存的任务,而且会使库存量继续增加,甚至连正常的市场销售都会被打乱。  买涨不买跌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常态。这就是房地产商不愿意在房价下跌的市场氛围中经营、不愿降价卖房的微观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力挺房价不下跌的经济学道理所在。  这些东西正在大降价,千万要注意!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5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与上一月相比涨幅略有扩大。2015全年CPI同比上涨1.4%,创下6年来新低。  如果看完这些数据,你印象还不够深刻,那么,我们来看看几种代表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简直就是挥泪大甩卖——  1.原油  国际原油供应过剩——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的102美元一路跌到现在的30多美元。  一位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工作的同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小编,当地油价最低1.5美元/加仑,换算过来相当于2.67元人民币/升。2.67元/升是什么概念?超市农夫山泉500ml的售价为2元,也就是相当于4元/升。  2.钢铁  2015年以来,中国的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已经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11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价格降幅均较上月有所加大,其中规格为“中厚板20mm”的钢材价格为每吨1924元,即相当于0.962元/斤。而上海蔬菜集团官网显示,12月29日青菜的价格为1.65元/斤。白菜价哦。  3.煤炭  煤炭比钢铁还要黯淡。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2元/吨,较年初526元/吨下跌了近30%,已回到2004年末的水平。据《经济参考报》12月15日报道,煤炭坑口价在90元/吨到130元/吨不等,低于成本价20元/吨至30元/吨。亏本卖啊。  你可能有疑问了,CPI创6年新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受不到物价在下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降反增?  是不是CPI越低,大家的生活成本就越低?CPI反映的是每个人对物价的感受吗?  2016年又是新的一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对老百姓来说来说,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谣言蒙骗。有需求的购房者谨记,房子早买晚买都得买,看中好资源出手,肯定亏不了;而投资客们也要明白,分化是趋势,得摸清楼市真实的发展态势,及时出手,这才是关键!扫码关注公众号,专车上门免费约,全程热盘随时看
······
热日 18:07
热日 18:04
热日 08:54
热日 08:49
热日 07:47
热日 18:20
热日 07:38
热日 07:15
热日 08:44
热日 08:31
热日 10:05
热日 10:01
过去,各房企跨区域布局,追求规模扩张的时候,人才十分重要;现在,房企开始多元化布局,人才更加重要!
黄河:集体土地智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
房地产1314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点击标签查看相关内容
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
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看了很多有关深圳房产的感觉上涨了不少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涨差不多50%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马上翻倍了,楼主还不去那个十套八套
fengyunleo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涨2倍了,真的,现在就等出手了,楼主有意联系,宝中的房子。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过去一月一直在考察,关内很多区特别是福田南比春节前升了约一成!引用楼主的发言: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看了很多有关深圳房产的感觉上涨了不少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成交量回升了,价格比去年9月最高点还低大约15%,我也在等机会下手引用楼主的发言: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看了很多有关深圳房产的感觉上涨了不少
深圳就是屌丝城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不好意思,触一下你的霉头,我观察到的南山前海成交价。都是比目前均价至少低15%。照你的逻辑,那个脱手套现3亿的人,简直就傻到家了。引用6楼小投资人的发言:过去一月一直在考察,关内很多区特别是福田南比春节前升了约一成!引用楼主的发言: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看了很多有关深圳房产的感觉上涨了不少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不要听空军胡说!你看看最新数据,南山南油后海南蛇口等均价已回到去年9月!引用8楼深圳就是屌丝城的发言:不好意思,触一下你的霉头,我观察到的南山前海成交价。都是比目前均价至少低15%。照你的逻辑,那个脱手套现3亿的人,简直就傻到家了。引用6楼小投资人的发言:过去一月一直在考察,关内很多区特别是福田南比春节前升了约一成!引用楼主的发言:现在深圳的房价是不是上涨了。看了很多有关深圳房产的感觉上涨了不少
注册时间: -
注册时间:
链接网址:
链接文字:
添加家在水印
不添加家在水印
支持一次选择9张图片上传(使用Ctrl、Shift选中);
支持jpg、png、gif,单张图片不超过10M,png不超过1M,gif不超过300K。
选 择 字 号
(新房业务)
(二手房业务)
(家居装修业务)
(亲子教育业务)
(家在商务合作)中国房价涨成这样,为何没有任何经济危机的征兆?
arrow-down
conversations
best_answerer
verified_and_best_answerer
live_emoji
touch to download
知乎784 个回答房地产相关从业15年以上。见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后的残局,也目睹了近十几年来的房地产的疯狂。鉴于身份的原因,可耻地匿了。我谨代表个人意见胡诌一通,不保证质量亦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者组织。首先回答有没有泡沫,答案肯定是有。再回答是否有经济危机征兆,呵呵,这个很难回答。见仁见智吧。当然,所处的行业不同,感知亦不一样。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特别是传统型中小型生产型企业,感觉也许一直处在经济危机之中几年了。工业企业不好过。小型生产型企业倒闭量还是比较大的,不去现场看不知道,我参与过的某些工业区的调研,以前90年度红红火火的生产型企业,大多数已经倒闭了,墙壁上到处贴着“厂房招租”。90年代那里很多打工仔,下班时候热热闹闹的,现在冷冷清清。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经济危机了。小厂所在的厂房,如果是村的土地,基本上现在是闲置,招租也没几个人去租。如果是内资企业自己的土地,基本上想方设法搞“城市更新”,也就是把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再建设所谓的40年使用年限的“公寓”卖掉。如果是外资企业的土地,他们一般把土地由政府的土地开发中心收储。我所在的区域,有几家知名的外企走了,土地由土地中心有偿收回。当然,有人说“转型升级”。的确,高科技企业目前还不错的,所在区域的科技园还是有增长的,目前还不错,特别是那些能上创业板或者上新三板的,领导也很重视。当然,可能是运营成本的原因,很多工业型企业已经转移到内地或者国外,也说不定。我只说我看到的。房地产企业也不轻松。房价长时间的较快上涨,民怨好像比较大,好像把责任都归咎于房地产开发商。其实,他们也不轻松。当然,开发商早期拿的地是很便宜的,2003年之前都可以协议出让,我见过很多90年代拿的地块都是10元/平方的出让金(注意,不是楼面地价),开发出来卖几万,当然利润可观。不过,这样地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开发完毕了。现在拿的地多数都是通过拍卖,成本高了很多。不过,谨慎的开发商已经很少公开市场拿地了,都是想方设法与早期拿地的企业合作开发。特别是外资和港资的房地产企业,更是谨慎了。目前比较激进的,大多数是央企,因为银行借给他的钱多,即使经济崩盘了,也不是自己的钱嘛。所以,近些年玩地王基本上都是央企干的。08年的时候,房企资金非常、非常紧张,有些差点破产。所以,别看人家房地产企业好像很牛逼,其实,如果真的经济崩了,他们也会死的很惨。房地产是个高资产、高投入的行业,现在利润率已经不像那么高了。其实,近几年公开市场拿地的企业,如果在2016年前开发完毕卖出的,他们的利润率还不如2016年炒房的投资客赚的比例高。我跟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主或者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聊过经济和房地产的话题,其实他们也看不准未来一定涨还是会暴跌,他们自己也如履薄冰。但是,不管房地产未来怎样,公司总是要运作的,有那么多员工需要养,资金需要周转。至于大家认为的房地产企业的暴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房子真的很稀缺吗?房地产已经不仅仅是个产业的问题,其实是个金融的问题。高层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呵呵,如果不解决金融的问题,房地产永远都解不了被炒的怪圈。至于住,其实中国现有房屋存量,足够20亿人居住都绰绰有余。也许有人说我这个数据是瞎编的,的确,我是管中窥豹瞎猜的,呵呵,随便看看就好。其实,猜得很保守。那随便举一个某城市的一个区的农村房屋为例吧(城市人口变动大,农村人口相对固定),这个数据绝对是准确而且真实的。某区现有农户15万户(其实每户都很小,为了能分配宅基地和多获取征地补偿款,基本上满18岁就分出一户,真实的家庭还没有这么多),农村人口40万人,目前已登记的宅基地房屋是24万幢,未登记的违建宅基地还有22万幢。这个数据不包含农村人口买的商品房或者购买国有土地上建设的房屋,仅仅是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房屋,是幢,不是套!你自己算算,40万人是不是可以每人一幢绰绰有余?(以上所有数据其实详尽到个位,为不暴露,故只说大数)这是东部某一线城市某个近郊区的数据,还不是人口输出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数据。在人口输出地区,大量的宅基地房屋,整幢就是住两个老人,或者空置。房屋的空置率,其实大大的超出你们的想象。城市稍好,农村尤甚。别信什么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一户八宅我都见过,只是人家不办证。土著城市居民的房屋拥有量,也是一家有几套房。当然,近些年才进入该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已经被超高的房价,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的父母在老家基本上也是有房的嘛。不要轻信“一线房子永远不够”,那句话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永远持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的。如果发生战争或者经济危机了,还有那么多人进入所谓的一线城市吗?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持什么态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实不是房价上涨的推手,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注意,是说的是地方!再上面的我不敢说了啦,也别问我。有人说国土部门坐庄,囤地等拉高再卖。呵呵,他们既没坐庄的能力,也没有坐庄的动力。土地拿不拿出来拍卖,都是市长一句话。市长想的是我只能干几年,有地赶紧卖,挂掉的钱才是我的政绩,难道去留给下一任?土地出让金是收支两条线,出让金多少与国土部门没关系,都是直接进入财政账户。卖多卖少反正都不是我的,也没有提成,关键是要完成市长交代的卖地任务。当然,底价设定不能低于成本也要考虑市场热度。最关键的是省以下没有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权,想多卖也没货。有人也许理解不来这种思维,好吧,那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现任某市市长,你能保证在这个位置呆多少年?你还想不想再上台阶?你想不想做点让人看得见的政绩?巨量地方债利息每年要不要还?假如现在有块地符合出让条件,也有有实力的开发商有意向,你会不会捂地不卖?当然,地方政府乐见房价永远上涨。第一,GDP数据好看。2016年经济很差,但是GDP增长率不能太丢人嘛,于是,某区长亲自督阵,要求负责房地产预售的部门给开发企业挨个打电话,多报成交量。这是真人真事。第二,地价高了,财政也水涨船高。领导都是炒短线的,我的任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都是要花钱的。08年地不好卖,开发商没钱拿地。某宗地出让,收储成本是8亿,国土部门建议10亿为底价出让。市长发飙了,必须成本价赶紧卖了。说,我现在卖了能修路建广场,难道还留给下一任吗?第三,地方政府不负责房价的涨跌,也没能力负责房价的涨跌。你随便去查看一下你当地城市的所有政府部门的三定方案,有哪一个部门三定方案里写着要负责房价涨跌的?没有!房价涨跌是市场的行为。没有市长想囤地不卖,也没有市长想地卖不出去,没有市长能预测房价的涨跌。其实,房地产管理部门没人炒房,因为自己无法预测,而且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泡沫已经比较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成本有多低。现在对于房价最乐观的,往往是那些不怎么懂经济的普通市民。房价暴涨的根源是什么?就目前中国而言,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根源在于金融!这个不多说,涉及整个国家的金融运作的问题。敢于高溢价拍地是因为货币宽松,敢于炒房是因为货币宽松,疯狂买房是因为对于货币贬值的恐慌。房价因为金融而疯狂,也最终因为金融而一地鸡毛。一切不以金融的角度下手的“调控”,都是忽悠!房价暴涨是不是金融问题,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吧:你随便用你现在居住的房子的租金与房屋估价做一个对比,你自己算算,如果按照目前市价出租,你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目前房屋估值的金额?有很多房子,你的土地出让年限到期,建筑物寿命到期,按照目前的房租水平,仍然赚不回目前房子的估价,更别说银行利息和装修成本了。呵呵,这个时候你会说“要考虑人民币贬值”“未来租金会涨”,那么,你是不是又绕回到金融的问题上了?对于货币贬值的忧虑是不是金融问题呢?房价的问题,目前就是个金融问题。房子已经远远超出了居住功能,而是资金炒作标的物。假如最终一地鸡毛,虽然房地产会首当其冲,但是根源不是房地产这个产业。这个世界最能预测房价涨跌的,是前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儿子,印钞印的头发都白了,辛苦了。——————————————————————————————————————————-非常感谢这么多的赞,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没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是,我仍然不敢取消匿名。鉴于网络评论与行业实情也许存在一定的偏差,感恩厚爱,那我趁空隙继续分享一下个人见解。1.房价与地价,地方政府更关心哪一个?很多人以为房价是地方政府预谋性炒高的。先说观点,免得有人说我“洗地”。地方政府没有这个预谋,也没这个能力,上面我不知道,也不敢瞎说。政府也许没有预谋性的炒高,也没有这个主观意愿,但是多重政策事实上造成了房价的上涨。主观意愿与实际效果是两码事。有多少想减肥的人,却又整天吃喝无度,效果如何呢?从业十几年,参加的会议无数,看到的文件也无法计数,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要求把房价拉高的指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件。甚至,饭桌上或者私下闲聊都没有这样的意向!当然,我这个层面最多接触到省市区级的领导,国家层面的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我指的是地方政府。如果说政府有什么意愿的话,当然是永远平缓温和上涨最好,暴涨暴跌都头疼。不说别的,就是信访也够人烦。08年房价跌幅比较大,信访的怪事层出不穷。有个老太婆与开发商交了定金看中了某套房,当时房价是8K,但是眼看房价在跌,老太婆不去签约,开发商多次催促都不去,后来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也办证了。09年在四万亿的刺激下,房价暴涨,那套房市价2.8W。于是老太婆多次信访,扬言跳楼,还拉来电视台。2013年房价微跌,某个楼盘业主集体拉横幅,说开发商违约和欺诈,说旁边宣称的省一级学校原来只是市一级,要求退房。现在经历2016年的暴涨,房价翻倍了,也就没人拉横幅了。说句实话,地方政府根本就不关心房价,领导层甚至不知道现在市场的疯狂,也不知道具体的市场价格走势。房价不像股市,有个分时图和K线图,一目了然。当然,领导要知道房价,很容易,但是他们都很忙,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自己又不炒房,哪里会去关注房价的实时走势呢?再说了,即使他们关注房价,最多那个自己管辖范围的成交均价,那个有什么意义?郊区与市区差别大了。所以,某位600帝的笑话为什么会出来,不少他傻,而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市价如何。房价对于老百姓来说影响生计,但是领导与其说关注房价,还不如说他们关注房地产这个产业。政府关心地价,这是真的,因为土地财政,那是他的钱袋子。 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是存在不同想法的。地方为了政绩,恨不得所有的土地都批为建设用地,拿来出让。但是国家为了保住耕地和维护生态,那样是不允许的。所以,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指标两个来卡。如果建设用地量已经超出了上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那么下一轮你就得减量规划。所以我说,土地供给的总开关在上面,反而地方政府没那么大的能耐 。2.政府能操纵房价涨跌吗?呵呵,政府不希望暴涨,但是暴涨了;你说他能控制暴跌么?真正暴跌起来,一定是多方面因素的集中结果。当然,不是说政府的措施对房地产没有任何影响。影响一定有,但是不是决定性影响。比如,放开限购,比如增减土地供应。土地出让,是根据土地收储成本结合目前市场的反映。一般一块地出让前,都是会邀请多个开发商做个推介预热,了解他们的兴趣度,然后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推出拍卖。这个对于市场肯定有影响。但是,世道不好的时候,虽然市长很想变现拿钱搞政绩,但是开发商没兴趣,也只能作罢,拍卖流拍也是蛮丢人的。当然,中央有这个能力,关键在水龙头的收放。不过,几次的刺激都是因为经济太差了。但是,水不是无止境可以乱放的,火玩多了也不一定控制得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希望房地产暴涨暴跌,市场表现形式都不是他们故意操控的结果。市场上没有神,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有一天暴跌,一定是多个因素的结合,而不是某个神一手遮天。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如果神那么厉害,那么我们建国时的豪言壮语与伟大理想早就实现了,何至于今日仍在追梦?3.关于房产税。呵呵,本不想说这个,但是看到媒体又在预热了。作为普通市民,你根本无需关心这个。房产税会不会收?以后一定会收。我在2013就看到过几套方案,也征求过意见,其实一直在研究。什么时候拿出来?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只是不想拿出来,也没必要拿出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的表述,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权利下放,税率由各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房产税以后应该不是全国一刀切,应该是中央放权各地各省自行开征。某人搞得分税制,地方如果不给土地财政,那还让它活不?目前有土地财政,卖地收出让金比收房产税来的简单、来的快、来得多,在没有改革土地财政之前,房产税地方政府积极性没那么大。哪天改革土地财政了,房产税必须祭出,也许不需要那么久,在那之前就要搞。其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为了开征铺路嘛……全国一个汇总的数据库,别想蒙我少报。从目前来看,不管那套方案,对于仅仅是自住房屋的普通市民,都跟你没关系,你帮着利益集团叫嚷啥呢?人家房多多们还没出声呢。房产税能不能降房价?这个不一定,都说了房地产的根源在于金融。但是,房产税对于炒作和过量持有房产一定有恐吓作用。房产税会不会转嫁租客?转嫁肯定是会的,但是前提是你的房子能租出去且能转嫁到。租赁市场不一定由根据取得成本决定,更多是根据供需量或者需求方的承受能力而定。不然,就不会出现如此低的租售比。现在持有房产除融资成本外没有太多成本,租不租无所谓。但是当有了房产税,过量房屋持有者都希望能出租以抵扣持有成本,那时候租赁市场供货量巨大,你还想加租转嫁?这个想法很美好。4.关于炒房团和中介从业人员。炒房一直存在,这个无需隐晦。纵观近十来年的炒房人群,其实变化还是比较大的。2008年之前是一波,与2011年前的是一波,与现在的是一波,好像主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记得08年之前,大炒家手上握着上百套房源的大有人在。山西的煤老板去北京都是论单元或者论幢谈价钱的,他们有比较大的议价能力。后来08年之后发现房价下行的时候根本好出手,就逐渐没那么疯狂了。2011年星空发现四万亿真的流毒无穷,于是搞出限购限贷打补丁,自此之后就没有大炒家了,但是那时候中小炒家崛起了。至于现在,是全民炒房了,连路边的老太太都知道炒房是个包赚不陪的好买卖。早期的大炒家早就全身而退了,有很多转向其他资本运作,有些转向国外炒。现在的炒家,其实是普通老百姓,不用去翻查房产档案,这个从交易中心门口的车与交易双方的气质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不要憎恨现在的炒房人,其实他们跟你我一样,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最多是个中产,只是他们也想通过这个赚点钱。当然,行情好的时候,利润率真的很高,轻资产、高杠杠、高收益,他们的利润率甚至比开发商建楼的还高。不过,不要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不好卖的时候,交易量急剧下降,脱手非常艰难,比股市跌停板还难卖出,哪个时候就是拼买入成本的时候了。呵呵,真正的大老板是不炒房的,别说这几年投资移民较多,就是在十年前,我见到很多大老板都是外国公民了,这个完全不影响他在中国赚钱。当然,他们手上握有不少物业是真的,但是不是以炒房为目的。现在炒房的多数是这几年工厂做不下去了来炒房的小老板,还有就是普通工薪阶层,搞多一套以待日后大发。2016年的交易量还有个因素就是换房。A新白领全家攒了几年钱,于是在郊区买个小房子了;原来在郊区买了小房子的B把房子卖给了A,去C手里买了一套大一点的;C以上的资金流向就不一定清楚了,有些不排除流向国外异市场投资去了。所以说,其实国家现在不怎么害怕房地产问题,因为无论的自住还是投资现在都是刚需接盘为主了。高层一直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实刚需接盘最稳定,降低金融风险。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按照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哪怕是负资产还是会咬着牙继续供的嘛。至于中国现阶段的中介人员,基本上都是只起到一个交易撮合的作用,距离专业水平和专业服务仍有很大差距。别以为中介群体有多高的专业见解,其实他们跟你差不多,鼓吹交易,他才能获取交易佣金,至于其他的,他回答不了,也没有那个想回答的意思。当然,他们的短线市场敏锐度不错,但是中长线他们自己也看不清楚。整体上而言,中介不是房地产也的正面力量,更不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房地产炒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元一体运作,背后的主要推手的金融利益集团。这个不多说,了解不深也不敢多说。那家打个比方吧,经历了13年和14年的房市萧条,交易量急速下降,持房各方都很痛苦。15年底降息降转,金融集团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怎么办?那家拿一个重点一线城市点火!中介、媒体、学者三位一体上,舆论最关键,预期是核心。媒体报道的上海“购房者”星期五就区交易中心拿着被子排队,为了等星期一能办理手续。我们看到这些新闻哑然失笑。呵呵,周末政府机关都不上班啊,再说了,你买了合同签了,非着急连夜排队办证?我相信买过房的都知道,你网签合同了,基本上已经是你的了,无需赶夜办证。真相如何无所谓,但是会带来恐慌。随着媒体的扩散,急速产生羊群效应,于是房市又热了,金融集团又赚了,也解套了,美哉!其实,真正的市场与媒体报道的市场是有差距的。中介除了怂恿交易,鼓动闹事,左右忽悠之外,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当然不是说不需要中介,而是这个行业太需要真正的中介了,需要具有真正专业技能的中介,需要具有专业服务意识的中介。目前,中介行业从事得太low,进入门槛也很低,除了撮合交易好像就没啥服务了,其实还需要法律知识、财会税务知识和城建知识的服务,其实这个行业专业化之后有前景。其实,目前中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炒房,他们是房价炒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房地产公司的人才储备那就高很多了。房地业是一个普通的行业,没太多技术含量,也不一定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但是关联多个行业。所有在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关联人员,大家都是打份工而已。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如果从长远来看,都会回归常态。也许,等过几十年再来回首今日,你会唏嘘不已,无论是关于市场还是人心。————————————————————————————————————————再次更新一下,删除掉一些敏感信息,顺便贴出对某些知友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因为字数太多,不能在评论里贴出。已经歪楼了,完全偏离了题主的答案,请见谅。关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期限、房屋所有权、土地出让金、房产税等问题的个人理解1.国体不同造成的土地所有制差异。按照《宪法》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且不要去考虑羊头还是狗肉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大陆的国体,所以,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必须实行土地所有权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所有权。这个,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私有制是不同的。所有权是绝对权,是最完全的物权,具有永久性。2.为什么有个土地使用权?按照法律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但是,国务院不可能去开发嘛,既与职责不符也没那实力。呵呵,《宪法》还说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那么问题来了,土地咱不能自己下地,又不能卖,那就得找佃农。这需要解决法律上的障碍,于是土地使用权就学着香港设计出来了。香港回归前有“官地”、“民地”之分,所以我们也有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香港的批租制源于它是殖民地且新界是租借的。我们就搞土地使用权出让,根据土地用途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是公有,使用权可以私有。使用权就是一种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都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就是你可以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所以,从法理的意义上来说,所有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使用权人其实都是租客,你交的出让金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购买对价,是长期性的租金一次性缴纳。3.土地使用年限怎么规定?住宅为什么是70年?70年后怎么办?土地出让年限的相关规定是依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55号)第十二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用途确定: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70年后怎么办呢?按照《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所以,70年的土地使用权根本不用担心,到期后自动续期,当然土地出让金还是要再交的。不过,70年后的世界,也许没有人能预测吧,嘿嘿。4.土地使用权的实质是什么?呵呵,法理上而言,土地使用权人只是长期性的租客。但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其实在绝大部分的权能上是没有差别的。土地是不动产,你无法抠起来背着走。不管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你能利用的权利也无非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继承等等。当然,有些地方是有差别的,比如,《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也就是你的是地表使用权,地下和地上的没出让给你之前不是你的,还有地下资源也不是你的。还有,出让期限到期后还需要出让金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既然大陆的土地使用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其实在绝大部分的权能上是没有差别,那么“土地所有权”是一个已经虚化了的概念,搞个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完美地用公有制的内裤遮住了私有制的隐秘部位。呵呵,你肯定不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既然国有土地是全民所有,你作为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寸土地你都是共有权人之一,可是你享受过比私有制土地所有权的国家公民多一分钱的土地收益吗?5.房屋所有权又是什么?房屋所有权就是房屋产权,不是房地产权,说白了就是那房子是你的。还是那句话,所有权是绝对权,是最完全的物权,永久性的。那么问题来了,房子是永久的,地的使用是有期限的,咋整?法律已经想好了套路,《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一百四十七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大陆实行“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房地一体”原则。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由同一主体享有,房屋和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必须一同转让、出租和抵押。你买了房子,其实也买了土地使用权。当然,对于初独栋别墅外的绝大多数有房阶层来说,你的房不是国外的house,而是apartment/flat,你分摊的土地使用权也就一丁点。土地使用权到期你据不续期,按照法理,你有本事是可以把房子抠了拖走的,那上面的都是你的。其实,国外也有这种。英国就有一些公寓,你买了房子,但是地是别人的或者是国家的,房屋所有权人只有土地的租借权,中国绝大多数房屋的性质其实就是这种。再白话一点,就是你买了房屋的所有权,租了土地使用权。虽然,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是皮毛一体的关系,但是的确有差别的。其实,这种类似也存在于其他情况,比如,林地权和林木权。林地是某村的,树是你种的,树你可以砍走,地不能拿走。6.出让金和房产税是什么东西?土地出让金,目前的全称应该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现实还不普遍),也就是政府在一定时段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期间的价款。请注意关于时间的状语和定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是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价款。房产税就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向房屋所有权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主要是房屋持有阶段的一种税,不同于房屋取得、处分阶段的税种。注意:房产税不是房地产税!别以为房产税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实早已有之。政务院1950年1月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和1951年8月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政财[号)就已经有了房产税、地产税等税种。只是,那会儿中国还没有搞社会主义改造呢,土地所有权还是可以私有的。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已经全部公有了,对内也就没有必要征收了,只针对在中国有房产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征收。再说了,那时候屁民也没几个在国有土地上有自己的房。日,国务院也发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只是,后来房地产立国,为了避免打击买房者,早就于2011年1月废止了。所以,别以为房产税是什么新鲜事物,也别以为要征收需要太大的动静,根本不需要上升到人大立法的高度。对比出让金和房产税,你应该已经知道两者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即使开征也在法理上也毫无障碍,不属于双重征税。只是,什么时候开征、怎么征收的问题。至于房产税会不会增加房屋持有人的税负,那是肯定的。不过,按照目前的思路和民意,仅仅自住的房屋,不需要担忧这个问题。未来是征房产税还是征收房地产税,现在还不明朗,目前试点的都是房产税。不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的表述,征房地产税也说不定。我个人还是认为,可能是权利下放,税率由各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顺便声明下:本人不打算取匿,也不求关注,因为我很少发言。关注我也没用,如果要买卖房屋的知友最好听取银行和中介的意见,他们才是房价短线走势的知情人和推手。我也不是WPY,没用网评宣传任务,发言纯属个人瞎掰,不足为信。在这里对所有求关注的知友统一致歉!相关 Live 推荐 ??相关问题 148 个回答 36 个回答<div data-state='{&env&:{&isWechat&:false,&is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null},&timestamp&:6,&currentUser&:null,&questions&:{&&:{&status&:{&isLocked&:false,&isClose&:false,&isEvaluate&:false,&isSuggest&:false},&author&:{&avatarUrlTemplate&:&/0b736aae787_{size}.jpg&,&name&:&张一一&,&headline&:&&,&gender&:0,&userType&:&people&,&urlToken&:&zhang-yiyi-39-71&,&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0b736aae787_is.jpg&,&isOrg&:false,&type&:&people&,&url&:&/api/v4/people/ae57c81b618fa467c50bb8edcf07e6d4&,&badge&:[],&id&:&ae57c81b618fa467c50bb8edcf07e6d4&},&url&:&/api/v4/questions/&,&created&:,&detail&:&中国房价涨了十几年,我2004年毕业到北京,眼看着自己住的周围房价翻了十几倍。2004年房山通州都是2000块钱一平,现在已经4,5万了,其他的区域就不要说了,让人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我买房子买的比较晚,并没有赶上低房价的末班车。买了房子开始生活拮据,但我发现我并不担心,因为一心在期盼涨价。按理说这种高房价模式并不合理,所有人都在赌明天涨价,可是什么支持十几年房价一直在涨?这些和我学到的经济学理论并不相符。有人说政府不愿意房价降,可是90年代海南房价暴跌政府却没能阻止。有人说是货币超发,可是为什么不流向别的领域,比如食品,交通,为什么一定是房地产?按照我们学到的经济学,十几年怎么也够一次经济危机了,为何现在看不到任何征兆?&,&answerCount&:784,&updatedTime&:,&isTop&:false,&commentCount&:71,&questionType&:&normal&,&title&:&中国房价涨成这样,为何没有任何经济危机的征兆?&,&visitCount&:7242512,&type&:&question&,&id&:,&isNormal&:true}},&answers&:{&&:{&relationship&:{&isAuthor&:false},&excerpt&:&房地产相关从业15年以上。见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后的残局,也目睹了近十几年来的房地产的疯狂。鉴于身份的原因,可耻地匿了。\n我谨代表个人意见胡诌一通,不保证质量亦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者组织。首先回答有没有泡沫,答案肯定是有。\n再回答是否有经济危机征兆,呵呵,这个很难回答。见仁见智吧。当然,所处的行业不同,感知亦不一样。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特别是传统型中小型生产型企业,感觉也许一直处在经济危机之中几年了。工…&,&canComment&:{&status&:true,&reason&:&&},&createdTime&:,&updatedTime&:,&id&:,&voteupCount&:9559,&collapseReason&:&&,&isMine&:false,&isCollapsed&:false,&author&:{&isFollowed&:false,&avatarUrlTemplate&:&/aadd7b895_{size}.jpg&,&type&:&people&,&name&:&匿名用户&,&headline&:&&,&userType&:&people&,&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DownloadImg/3/.jpg&,&isFollowing&:false,&isOrg&:false,&gender&:-1,&url&:&/api/v4/people/None&,&badge&:[]},&url&:&/api/v4/answers/&,&commentPermission&:&all&,&isSticky&:false,&question&:{&author&:{&isFollowed&:false,&avatarUrlTemplate&:&/0b736aae787_{size}.jpg&,&type&:&people&,&name&:&张一一&,&headline&:&&,&urlToken&:&zhang-yiyi-39-71&,&userType&:&people&,&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0b736aae787_is.jpg&,&isFollowing&:false,&isOrg&:false,&gender&:0,&url&:&/api/v4/people/ae57c81b618fa467c50bb8edcf07e6d4&,&badge&:[],&id&:&ae57c81b618fa467c50bb8edcf07e6d4&},&url&:&/api/v4/questions/&,&title&:&中国房价涨成这样,为何没有任何经济危机的征兆?&,&answerCount&:784,&created&:,&questionType&:&normal&,&updatedTime&:,&type&:&question&,&id&:},&suggestEdit&:{&status&:false,&reason&:&&,&title&:&&,&url&:&&,&tip&:&&},&content&:&房地产相关从业15年以上。见识过90年代房地产泡沫后的残局,也目睹了近十几年来的房地产的疯狂。鉴于身份的原因,可耻地匿了。\n我谨代表个人意见胡诌一通,不保证质量亦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或者组织。首先回答有没有泡沫,答案肯定是有。\n再回答是否有经济危机征兆,呵呵,这个很难回答。见仁见智吧。当然,所处的行业不同,感知亦不一样。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特别是传统型中小型生产型企业,感觉也许一直处在经济危机之中几年了。工业企业不好过。\n小型生产型企业倒闭量还是比较大的,不去现场看不知道,我参与过的某些工业区的调研,以前90年度红红火火的生产型企业,大多数已经倒闭了,墙壁上到处贴着“厂房招租”。90年代那里很多打工仔,下班时候热热闹闹的,现在冷冷清清。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经济危机了。小厂所在的厂房,如果是村的土地,基本上现在是闲置,招租也没几个人去租。如果是内资企业自己的土地,基本上想方设法搞“城市更新”,也就是把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再建设所谓的40年使用年限的“公寓”卖掉。如果是外资企业的土地,他们一般把土地由政府的土地开发中心收储。我所在的区域,有几家知名的外企走了,土地由土地中心有偿收回。\n当然,有人说“转型升级”。的确,高科技企业目前还不错的,所在区域的科技园还是有增长的,目前还不错,特别是那些能上创业板或者上新三板的,领导也很重视。当然,可能是运营成本的原因,很多工业型企业已经转移到内地或者国外,也说不定。我只说我看到的。房地产企业也不轻松。\n房价长时间的较快上涨,民怨好像比较大,好像把责任都归咎于房地产开发商。其实,他们也不轻松。当然,开发商早期拿的地是很便宜的,2003年之前都可以协议出让,我见过很多90年代拿的地块都是10元/平方的出让金(注意,不是楼面地价),开发出来卖几万,当然利润可观。不过,这样地已经不多了,基本上开发完毕了。现在拿的地多数都是通过拍卖,成本高了很多。不过,谨慎的开发商已经很少公开市场拿地了,都是想方设法与早期拿地的企业合作开发。特别是外资和港资的房地产企业,更是谨慎了。目前比较激进的,大多数是央企,因为银行借给他的钱多,即使经济崩盘了,也不是自己的钱嘛。所以,近些年玩地王基本上都是央企干的。08年的时候,房企资金非常、非常紧张,有些差点破产。所以,别看人家房地产企业好像很牛逼,其实,如果真的经济崩了,他们也会死的很惨。房地产是个高资产、高投入的行业,现在利润率已经不像那么高了。其实,近几年公开市场拿地的企业,如果在2016年前开发完毕卖出的,他们的利润率还不如2016年炒房的投资客赚的比例高。我跟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主或者大型房地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聊过经济和房地产的话题,其实他们也看不准未来一定涨还是会暴跌,他们自己也如履薄冰。但是,不管房地产未来怎样,公司总是要运作的,有那么多员工需要养,资金需要周转。至于大家认为的房地产企业的暴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房子真的很稀缺吗?\n房地产已经不仅仅是个产业的问题,其实是个金融的问题。高层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呵呵,如果不解决金融的问题,房地产永远都解不了被炒的怪圈。至于住,其实中国现有房屋存量,足够20亿人居住都绰绰有余。也许有人说我这个数据是瞎编的,的确,我是管中窥豹瞎猜的,呵呵,随便看看就好。其实,猜得很保守。那随便举一个某城市的一个区的农村房屋为例吧(城市人口变动大,农村人口相对固定),这个数据绝对是准确而且真实的。某区现有农户15万户(其实每户都很小,为了能分配宅基地和多获取征地补偿款,基本上满18岁就分出一户,真实的家庭还没有这么多),农村人口40万人,目前已登记的宅基地房屋是24万幢,未登记的违建宅基地还有22万幢。这个数据不包含农村人口买的商品房或者购买国有土地上建设的房屋,仅仅是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房屋,是幢,不是套!你自己算算,40万人是不是可以每人一幢绰绰有余?(以上所有数据其实详尽到个位,为不暴露,故只说大数)这是东部某一线城市某个近郊区的数据,还不是人口输出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数据。在人口输出地区,大量的宅基地房屋,整幢就是住两个老人,或者空置。房屋的空置率,其实大大的超出你们的想象。城市稍好,农村尤甚。别信什么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一户八宅我都见过,只是人家不办证。土著城市居民的房屋拥有量,也是一家有几套房。当然,近些年才进入该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已经被超高的房价,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的父母在老家基本上也是有房的嘛。不要轻信“一线房子永远不够”,那句话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永远持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的。如果发生战争或者经济危机了,还有那么多人进入所谓的一线城市吗?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持什么态度?\n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实不是房价上涨的推手,他们也没那个能力。注意,是说的是地方!再上面的我不敢说了啦,也别问我。有人说国土部门坐庄,囤地等拉高再卖。呵呵,他们既没坐庄的能力,也没有坐庄的动力。土地拿不拿出来拍卖,都是市长一句话。市长想的是我只能干几年,有地赶紧卖,挂掉的钱才是我的政绩,难道去留给下一任?土地出让金是收支两条线,出让金多少与国土部门没关系,都是直接进入财政账户。卖多卖少反正都不是我的,也没有提成,关键是要完成市长交代的卖地任务。当然,底价设定不能低于成本也要考虑市场热度。最关键的是省以下没有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权,想多卖也没货。有人也许理解不来这种思维,好吧,那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现任某市市长,你能保证在这个位置呆多少年?你还想不想再上台阶?你想不想做点让人看得见的政绩?巨量地方债利息每年要不要还?假如现在有块地符合出让条件,也有有实力的开发商有意向,你会不会捂地不卖?当然,地方政府乐见房价永远上涨。第一,GDP数据好看。2016年经济很差,但是GDP增长率不能太丢人嘛,于是,某区长亲自督阵,要求负责房地产预售的部门给开发企业挨个打电话,多报成交量。这是真人真事。第二,地价高了,财政也水涨船高。领导都是炒短线的,我的任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都是要花钱的。08年地不好卖,开发商没钱拿地。某宗地出让,收储成本是8亿,国土部门建议10亿为底价出让。市长发飙了,必须成本价赶紧卖了。说,我现在卖了能修路建广场,难道还留给下一任吗?第三,地方政府不负责房价的涨跌,也没能力负责房价的涨跌。你随便去查看一下你当地城市的所有政府部门的三定方案,有哪一个部门三定方案里写着要负责房价涨跌的?没有!房价涨跌是市场的行为。没有市长想囤地不卖,也没有市长想地卖不出去,没有市长能预测房价的涨跌。其实,房地产管理部门没人炒房,因为自己无法预测,而且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泡沫已经比较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成本有多低。现在对于房价最乐观的,往往是那些不怎么懂经济的普通市民。房价暴涨的根源是什么?\n就目前中国而言,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根源在于金融!这个不多说,涉及整个国家的金融运作的问题。敢于高溢价拍地是因为货币宽松,敢于炒房是因为货币宽松,疯狂买房是因为对于货币贬值的恐慌。房价因为金融而疯狂,也最终因为金融而一地鸡毛。一切不以金融的角度下手的“调控”,都是忽悠!房价暴涨是不是金融问题,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吧:你随便用你现在居住的房子的租金与房屋估价做一个对比,你自己算算,如果按照目前市价出租,你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目前房屋估值的金额?有很多房子,你的土地出让年限到期,建筑物寿命到期,按照目前的房租水平,仍然赚不回目前房子的估价,更别说银行利息和装修成本了。呵呵,这个时候你会说“要考虑人民币贬值”“未来租金会涨”,那么,你是不是又绕回到金融的问题上了?对于货币贬值的忧虑是不是金融问题呢?房价的问题,目前就是个金融问题。房子已经远远超出了居住功能,而是资金炒作标的物。假如最终一地鸡毛,虽然房地产会首当其冲,但是根源不是房地产这个产业。这个世界最能预测房价涨跌的,是前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儿子,印钞印的头发都白了,辛苦了。——————————————————————————————————————————-\n非常感谢这么多的赞,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没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是,我仍然不敢取消匿名。\n鉴于网络评论与行业实情也许存在一定的偏差,感恩厚爱,那我趁空隙继续分享一下个人见解。1.房价与地价,地方政府更关心哪一个?\n很多人以为房价是地方政府预谋性炒高的。先说观点,免得有人说我“洗地”。地方政府没有这个预谋,也没这个能力,上面我不知道,也不敢瞎说。政府也许没有预谋性的炒高,也没有这个主观意愿,但是多重政策事实上造成了房价的上涨。主观意愿与实际效果是两码事。有多少想减肥的人,却又整天吃喝无度,效果如何呢?从业十几年,参加的会议无数,看到的文件也无法计数,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要求把房价拉高的指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件。甚至,饭桌上或者私下闲聊都没有这样的意向!当然,我这个层面最多接触到省市区级的领导,国家层面的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我指的是地方政府。如果说政府有什么意愿的话,当然是永远平缓温和上涨最好,暴涨暴跌都头疼。不说别的,就是信访也够人烦。08年房价跌幅比较大,信访的怪事层出不穷。有个老太婆与开发商交了定金看中了某套房,当时房价是8K,但是眼看房价在跌,老太婆不去签约,开发商多次催促都不去,后来开发商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也办证了。09年在四万亿的刺激下,房价暴涨,那套房市价2.8W。于是老太婆多次信访,扬言跳楼,还拉来电视台。2013年房价微跌,某个楼盘业主集体拉横幅,说开发商违约和欺诈,说旁边宣称的省一级学校原来只是市一级,要求退房。现在经历2016年的暴涨,房价翻倍了,也就没人拉横幅了。说句实话,地方政府根本就不关心房价,领导层甚至不知道现在市场的疯狂,也不知道具体的市场价格走势。房价不像股市,有个分时图和K线图,一目了然。当然,领导要知道房价,很容易,但是他们都很忙,有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自己又不炒房,哪里会去关注房价的实时走势呢?再说了,即使他们关注房价,最多那个自己管辖范围的成交均价,那个有什么意义?郊区与市区差别大了。所以,某位600帝的笑话为什么会出来,不少他傻,而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市价如何。房价对于老百姓来说影响生计,但是领导与其说关注房价,还不如说他们关注房地产这个产业。政府关心地价,这是真的,因为土地财政,那是他的钱袋子。 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是存在不同想法的。地方为了政绩,恨不得所有的土地都批为建设用地,拿来出让。但是国家为了保住耕地和维护生态,那样是不允许的。所以,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指标两个来卡。如果建设用地量已经超出了上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那么下一轮你就得减量规划。所以我说,土地供给的总开关在上面,反而地方政府没那么大的能耐 。2.政府能操纵房价涨跌吗?\n呵呵,政府不希望暴涨,但是暴涨了;你说他能控制暴跌么?真正暴跌起来,一定是多方面因素的集中结果。当然,不是说政府的措施对房地产没有任何影响。影响一定有,但是不是决定性影响。比如,放开限购,比如增减土地供应。土地出让,是根据土地收储成本结合目前市场的反映。一般一块地出让前,都是会邀请多个开发商做个推介预热,了解他们的兴趣度,然后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推出拍卖。这个对于市场肯定有影响。但是,世道不好的时候,虽然市长很想变现拿钱搞政绩,但是开发商没兴趣,也只能作罢,拍卖流拍也是蛮丢人的。当然,中央有这个能力,关键在水龙头的收放。不过,几次的刺激都是因为经济太差了。但是,水不是无止境可以乱放的,火玩多了也不一定控制得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希望房地产暴涨暴跌,市场表现形式都不是他们故意操控的结果。市场上没有神,政府也不例外。如果有一天暴跌,一定是多个因素的结合,而不是某个神一手遮天。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如果神那么厉害,那么我们建国时的豪言壮语与伟大理想早就实现了,何至于今日仍在追梦?3.关于房产税。\n呵呵,本不想说这个,但是看到媒体又在预热了。作为普通市民,你根本无需关心这个。房产税会不会收?以后一定会收。我在2013就看到过几套方案,也征求过意见,其实一直在研究。什么时候拿出来?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只是不想拿出来,也没必要拿出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的表述,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权利下放,税率由各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房产税以后应该不是全国一刀切,应该是中央放权各地各省自行开征。某人搞得分税制,地方如果不给土地财政,那还让它活不?目前有土地财政,卖地收出让金比收房产税来的简单、来的快、来得多,在没有改革土地财政之前,房产税地方政府积极性没那么大。哪天改革土地财政了,房产税必须祭出,也许不需要那么久,在那之前就要搞。其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为了开征铺路嘛……全国一个汇总的数据库,别想蒙我少报。从目前来看,不管那套方案,对于仅仅是自住房屋的普通市民,都跟你没关系,你帮着利益集团叫嚷啥呢?人家房多多们还没出声呢。房产税能不能降房价?这个不一定,都说了房地产的根源在于金融。但是,房产税对于炒作和过量持有房产一定有恐吓作用。房产税会不会转嫁租客?转嫁肯定是会的,但是前提是你的房子能租出去且能转嫁到。租赁市场不一定由根据取得成本决定,更多是根据供需量或者需求方的承受能力而定。不然,就不会出现如此低的租售比。现在持有房产除融资成本外没有太多成本,租不租无所谓。但是当有了房产税,过量房屋持有者都希望能出租以抵扣持有成本,那时候租赁市场供货量巨大,你还想加租转嫁?这个想法很美好。4.关于炒房团和中介从业人员。\n炒房一直存在,这个无需隐晦。纵观近十来年的炒房人群,其实变化还是比较大的。2008年之前是一波,与2011年前的是一波,与现在的是一波,好像主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记得08年之前,大炒家手上握着上百套房源的大有人在。山西的煤老板去北京都是论单元或者论幢谈价钱的,他们有比较大的议价能力。后来08年之后发现房价下行的时候根本好出手,就逐渐没那么疯狂了。2011年星空发现四万亿真的流毒无穷,于是搞出限购限贷打补丁,自此之后就没有大炒家了,但是那时候中小炒家崛起了。至于现在,是全民炒房了,连路边的老太太都知道炒房是个包赚不陪的好买卖。早期的大炒家早就全身而退了,有很多转向其他资本运作,有些转向国外炒。现在的炒家,其实是普通老百姓,不用去翻查房产档案,这个从交易中心门口的车与交易双方的气质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不要憎恨现在的炒房人,其实他们跟你我一样,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最多是个中产,只是他们也想通过这个赚点钱。当然,行情好的时候,利润率真的很高,轻资产、高杠杠、高收益,他们的利润率甚至比开发商建楼的还高。不过,不要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不好卖的时候,交易量急剧下降,脱手非常艰难,比股市跌停板还难卖出,哪个时候就是拼买入成本的时候了。呵呵,真正的大老板是不炒房的,别说这几年投资移民较多,就是在十年前,我见到很多大老板都是外国公民了,这个完全不影响他在中国赚钱。当然,他们手上握有不少物业是真的,但是不是以炒房为目的。现在炒房的多数是这几年工厂做不下去了来炒房的小老板,还有就是普通工薪阶层,搞多一套以待日后大发。2016年的交易量还有个因素就是换房。A新白领全家攒了几年钱,于是在郊区买个小房子了;原来在郊区买了小房子的B把房子卖给了A,去C手里买了一套大一点的;C以上的资金流向就不一定清楚了,有些不排除流向国外异市场投资去了。所以说,其实国家现在不怎么害怕房地产问题,因为无论的自住还是投资现在都是刚需接盘为主了。高层一直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实刚需接盘最稳定,降低金融风险。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按照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哪怕是负资产还是会咬着牙继续供的嘛。至于中国现阶段的中介人员,基本上都是只起到一个交易撮合的作用,距离专业水平和专业服务仍有很大差距。别以为中介群体有多高的专业见解,其实他们跟你差不多,鼓吹交易,他才能获取交易佣金,至于其他的,他回答不了,也没有那个想回答的意思。当然,他们的短线市场敏锐度不错,但是中长线他们自己也看不清楚。整体上而言,中介不是房地产也的正面力量,更不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房地产炒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元一体运作,背后的主要推手的金融利益集团。这个不多说,了解不深也不敢多说。那家打个比方吧,经历了13年和14年的房市萧条,交易量急速下降,持房各方都很痛苦。15年底降息降转,金融集团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怎么办?那家拿一个重点一线城市点火!中介、媒体、学者三位一体上,舆论最关键,预期是核心。媒体报道的上海“购房者”星期五就区交易中心拿着被子排队,为了等星期一能办理手续。我们看到这些新闻哑然失笑。呵呵,周末政府机关都不上班啊,再说了,你买了合同签了,非着急连夜排队办证?我相信买过房的都知道,你网签合同了,基本上已经是你的了,无需赶夜办证。真相如何无所谓,但是会带来恐慌。随着媒体的扩散,急速产生羊群效应,于是房市又热了,金融集团又赚了,也解套了,美哉!其实,真正的市场与媒体报道的市场是有差距的。中介除了怂恿交易,鼓动闹事,左右忽悠之外,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当然不是说不需要中介,而是这个行业太需要真正的中介了,需要具有真正专业技能的中介,需要具有专业服务意识的中介。目前,中介行业从事得太low,进入门槛也很低,除了撮合交易好像就没啥服务了,其实还需要法律知识、财会税务知识和城建知识的服务,其实这个行业专业化之后有前景。其实,目前中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炒房,他们是房价炒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房地产公司的人才储备那就高很多了。房地业是一个普通的行业,没太多技术含量,也不一定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但是关联多个行业。所有在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关联人员,大家都是打份工而已。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如果从长远来看,都会回归常态。也许,等过几十年再来回首今日,你会唏嘘不已,无论是关于市场还是人心。————————————————————————————————————————再次更新一下,删除掉一些敏感信息,顺便贴出对某些知友的问题发表个人意见,因为字数太多,不能在评论里贴出。已经歪楼了,完全偏离了题主的答案,请见谅。关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期限、房屋所有权、土地出让金、房产税等问题的个人理解1.国体不同造成的土地所有制差异。按照《宪法》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且不要去考虑羊头还是狗肉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大陆的国体,所以,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必须实行土地所有权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所有权。这个,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私有制是不同的。所有权是绝对权,是最完全的物权,具有永久性。2.为什么有个土地使用权?按照法律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但是,国务院不可能去开发嘛,既与职责不符也没那实力。呵呵,《宪法》还说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那么问题来了,土地咱不能自己下地,又不能卖,那就得找佃农。这需要解决法律上的障碍,于是土地使用权就学着香港设计出来了。香港回归前有“官地”、“民地”之分,所以我们也有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香港的批租制源于它是殖民地且新界是租借的。我们就搞土地使用权出让,根据土地用途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是公有,使用权可以私有。使用权就是一种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都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就是你可以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所以,从法理的意义上来说,所有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使用权人其实都是租客,你交的出让金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购买对价,是长期性的租金一次性缴纳。3.土地使用年限怎么规定?住宅为什么是70年?70年后怎么办?土地出让年限的相关规定是依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55号)第十二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用途确定: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70年后怎么办呢?按照《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所以,70年的土地使用权根本不用担心,到期后自动续期,当然土地出让金还是要再交的。不过,70年后的世界,也许没有人能预测吧,嘿嘿。4.土地使用权的实质是什么?呵呵,法理上而言,土地使用权人只是长期性的租客。但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其实在绝大部分的权能上是没有差别的。土地是不动产,你无法抠起来背着走。不管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你能利用的权利也无非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继承等等。当然,有些地方是有差别的,比如,《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也就是你的是地表使用权,地下和地上的没出让给你之前不是你的,还有地下资源也不是你的。还有,出让期限到期后还需要出让金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既然大陆的土地使用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与国外的土地所有权其实在绝大部分的权能上是没有差别,那么“土地所有权”是一个已经虚化了的概念,搞个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完美地用公有制的内裤遮住了私有制的隐秘部位。呵呵,你肯定不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既然国有土地是全民所有,你作为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寸土地你都是共有权人之一,可是你享受过比私有制土地所有权的国家公民多一分钱的土地收益吗?5.房屋所有权又是什么?房屋所有权就是房屋产权,不是房地产权,说白了就是那房子是你的。还是那句话,所有权是绝对权,是最完全的物权,永久性的。那么问题来了,房子是永久的,地的使用是有期限的,咋整?法律已经想好了套路,《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一百四十七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大陆实行“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房地一体”原则。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由同一主体享有,房屋和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必须一同转让、出租和抵押。你买了房子,其实也买了土地使用权。当然,对于初独栋别墅外的绝大多数有房阶层来说,你的房不是国外的house,而是apartment/flat,你分摊的土地使用权也就一丁点。土地使用权到期你据不续期,按照法理,你有本事是可以把房子抠了拖走的,那上面的都是你的。其实,国外也有这种。英国就有一些公寓,你买了房子,但是地是别人的或者是国家的,房屋所有权人只有土地的租借权,中国绝大多数房屋的性质其实就是这种。再白话一点,就是你买了房屋的所有权,租了土地使用权。虽然,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是皮毛一体的关系,但是的确有差别的。其实,这种类似也存在于其他情况,比如,林地权和林木权。林地是某村的,树是你种的,树你可以砍走,地不能拿走。6.出让金和房产税是什么东西?土地出让金,目前的全称应该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现实还不普遍),也就是政府在一定时段内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期间的价款。请注意关于时间的状语和定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是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价款。房产税就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向房屋所有权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主要是房屋持有阶段的一种税,不同于房屋取得、处分阶段的税种。注意:房产税不是房地产税!别以为房产税是什么新鲜事物,其实早已有之。政务院1950年1月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和1951年8月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政财[号)就已经有了房产税、地产税等税种。只是,那会儿中国还没有搞社会主义改造呢,土地所有权还是可以私有的。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已经全部公有了,对内也就没有必要征收了,只针对在中国有房产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征收。再说了,那时候屁民也没几个在国有土地上有自己的房。日,国务院也发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国发(1986)90号),规定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只是,后来房地产立国,为了避免打击买房者,早就于2011年1月废止了。所以,别以为房产税是什么新鲜事物,也别以为要征收需要太大的动静,根本不需要上升到人大立法的高度。对比出让金和房产税,你应该已经知道两者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即使开征也在法理上也毫无障碍,不属于双重征税。只是,什么时候开征、怎么征收的问题。至于房产税会不会增加房屋持有人的税负,那是肯定的。不过,按照目前的思路和民意,仅仅自住的房屋,不需要担忧这个问题。未来是征房产税还是征收房地产税,现在还不明朗,目前试点的都是房产税。不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的表述,征房地产税也说不定。我个人还是认为,可能是权利下放,税率由各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顺便声明下:本人不打算取匿,也不求关注,因为我很少发言。关注我也没用,如果要买卖房屋的知友最好听取银行和中介的意见,他们才是房价短线走势的知情人和推手。我也不是WPY,没用网评宣传任务,发言纯属个人瞎掰,不足为信。在这里对所有求关注的知友统一致歉!&,&commentCount&:940,&extras&:&&,&reshipmentSettings&:&disallowed&,&thanksCount&:2922,&isCopyable&:false,&type&:&answer&,&thumbnail&:&&,&isNormal&:true}},&answersOffset&:0,&questionId&:,&answerIds&:[],&restAnswerIds&:[],&isLoading&:false,&isDrained&:false,&isModalOpen&:false,&adBanner&:null,&appViewFooter&:null,&isCommentLoading&:false,&commentsByQuestion&:{},&commentsByAnswer&:{},&relatedLives&:{},&isRegisterPanelOpen&:false,&token&:{&xUDID&:&ADDCHEPAdAuPTn4gENWcJGeq4zuDMH4O6gM=&},&settings&:{&experiment&:{&default&:&None&,&ge2&:&ge2_1&,&ge3&:&ge3_9&}}}' data-config='{&apiAddress&:&/api/v4/&}'>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房价是不是在透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