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想文化的良性遗产有哪些?1到2条即可,谢谢!

& 宋明理学知识点 &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山东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与孟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此文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的含义中分析归纳。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孔子主张君臣之间有等级、名分、秩序;而材料“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反映了孟子主张君臣之间要相互尊重。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与朱熹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材料“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体现了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的思想,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而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反映了朱熹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臣子对君主的服从也是天理的思想。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注意材料的提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及材料“……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联系所学归纳总结变化。联系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化回答原因。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梳理儒学的发展历程,注意按题目的要求,结合相应阶段的儒学的发展特点及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同时要注意内容的精简与条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主要考察你对“宋明理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相似的题目:
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个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仁是与万物俱生的“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宇宙便是吾心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①②③②③②③④①③④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两宋、明代对儒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学说分别被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难来源:0110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2)启用儒生;设立太学,以及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提高儒学的独尊地位。(3)北宋:二程;理学。明朝:王阳明;心学。(4)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到实践中寻真知。王夫之,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主要考查你对&&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学成为正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学成为正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春秋——孔子:&主张和贡献:& 1、核心:是“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战国——孟旬:&1、孟子:& ①发展了仁,提出了“仁政”&&②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③伦理观:性善论&2、荀子:& 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恶论&④制天命而用之& 历史地位: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学的总结与改造,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在对先秦思想文化进行粗暴否定的同时,也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了低潮。至汉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的建立,太学建立,儒学获得了官方地位。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相当复杂,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政治上,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新兴封建势力与奴隶主贵族,以及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的逃亡与暴动连绵不绝,王权衰落,各国诸侯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出现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字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最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孔子所讲的“仁”,含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所讲的“仁”是普遍的爱,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存在的。不过,孔子讲“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儒”在古代,是指从巫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人家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知识分子。孔子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战国时,“儒分为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及谶纬之学;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为排斥佛学的儒家“道统”说;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儒学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光大了儒学的精神。&&&3、缺陷: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有消极之处。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其历史的、政治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及其思想自身的诸多原因。1、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的历程,随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它具备了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可能性。2、汉武帝时代,一方面国力日盛,“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而新儒学恰恰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汉武帝遂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三项重要政策。其一,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因此大兴。其二,将儒家经典确立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且兴办太学,自此,儒家垄断了教育,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其三,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也逐渐获得了独尊地位。可以说,汉武帝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程朱理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④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2、不同点: 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认识论: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③方法论: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④为学程序:理学主张首先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程朱理学重经验,近于归纳法。心学则主张先发现本心,而后博览,近于演绎法。朱熹认为陆学“心即理”太简易,陆九渊认为朱学“格物致知”过于繁琐。 ⑤作用和影响: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1、概念:&北宋时期:“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2、主要思想:①二程理学(北宋)&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 &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②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支离)& 3、影响:①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二程”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所谓“格”,用二程的话来说,就是“格犹穷也”,即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朱熹进一步将“物”确定为天理、人伦、圣言、世故。“致”就是求得、获取的意思,“理”就是事务的本质,他们眼里的“天理”。如何格物呢?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显然,“格物致知”包括认识的方法和认识的目的两层。就认识目的而言,程朱的“格物致知”是有局限的,我们还必须求科学之真。就认识的方法而言,对我们的启发还是颇多的:学习要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以达融会贯通。 二程及其主要思想: 程颢(),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在认识论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二程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并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
朱熹及其理学思想:朱熹(),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翁,最后号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一生的主要活动为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朱熹的著作堪称浩瀚,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小学》《童蒙须知》《资治通鉴纲目》等,后人整理汇编有《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朱文公文集》(100卷)朱熹为二程的四传弟子(理学大师李侗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构起了一套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理”或“天理”是朱熹理学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朱熹认为“理”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是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伦理原则。朱熹一生致力于宣扬理学,所建立的庞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从元代开始,朱子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它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尤其是东亚诸国。 陆王心学:
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南宋时,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练吾心内在的良知,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这个过程即为“知行合一”。“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陆王心学概况:&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太简)&(3)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①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②&“致良知”“知行合一”&&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活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主张: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代表作:《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及思想特点:
1、简介: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军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2、思想: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他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说:“……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他认为:“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明夷待访录》)。“……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明夷待访录》)。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此外,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925940401222961382691016551075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思想与中医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