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运营方案模式一直运营吗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数据+”模式推动媒体供需改革-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数据+”模式推动媒体供需改革
日 10:27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叶蓁蓁 关玉霞 戴玉 周祎 魏贺
内容摘要:为解决媒体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致力于媒体内容产业的供给侧改革。2016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大数据+新闻”的模式,为编辑记者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关键词:中央厨房;数据新闻;人民日报;改革;供需
作者简介:
  为此,中央厨房联系多家大数据公司、互联网企业,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手中大数据库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确定从能反映新经济发展变化、有新闻点的指标和数据进行报道,并依托中央厨房的渠道进行全媒体推广。报道推出后,中国政府网负责人认为,人民日报社关于经济指标的探索很有意义,如何科学认识、评价和使用这些经济指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判指标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图4 《中国人阅读情况系列报告》   五是“大数据+热点事件”报道,为热点事件从数据角度找到看点。在各个重要纪念日的节点,中央厨房推出多个契合当日主题的数据新闻选题,例如在世界阅读日和亚马逊中国、今日头条联合推出《中国人阅读情况系列报告》,基于电子书、纸质书、新闻APP阅读数据对中国人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年度盘点,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国家旅游日当天,中央厨房和去哪儿网、今日头条联合推出《数说全民旅游时代来临》的长条图和《算一算你的旅游门派》H5,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到了全民出游的最新特点;在世界无烟日当天,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推出的世界无烟日《最可贵的努力,是做一个正确的选择》主题H5报道。  在无烟日的主题H5报道中,中央厨房将场景构建、温情叙事、大数据和倡导倡议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合到同一个H5作品当中,将大数据的理性分析和温情动人的劝导结合到H5技术和美术设计所构建的场景画面当中。中央厨房分析了今日头条的阅读数据后发现,“健康”一词的阅读量高达223亿次,其中同时关注“吸烟”一词的仅占0.1%。这一数字有力地证明了大家在健康和吸烟两者之间的选择,这两个数字也被融入了H5文案的展现当中。  在《算一算你的旅游门派》H5中,中央厨房基于对去哪儿网海量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归纳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最新旅游出行特点,分别从旅游花费、旅游时间、旅游目的地等角度对属于不同“旅游门派”的人群进行了分类展现,并可以让受众自行“对号入座”。  之所以推出“大数据+热点事件”的数据新闻模式,是因为数据新闻的准备时间通常很长,可以预见的热点新闻事件更适合用作数据新闻选题。在长达半个月的准备期之间,中央厨房可以调动相关行业公司的大数据为新闻选题做出准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时晓莉)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央厨房”媒体运作模式与发展路径比较 - 推酷
“中央厨房”媒体运作模式与发展路径比较
林功成&&肖&和
核心阅读: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中央厨房式的新闻流程再造成为近年来媒介改革的重点。如何打造传媒的中央厨房,不同媒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已有
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中央厨房的现实发展路径和趋势。研究发现,媒体在试行中央厨房模式时大多能在共享线索和选题、素材加工、报道内容多媒体化、发稿方式等方面取得共识,但中央厨房的相关研究相对落后,很多议题的讨论仍存在空白。
在中央有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背景下,“中央厨房”成为媒体集团在探索媒介融合之路上打出的一面重要旗帜。从已有报道来看,浙报集团、广州报业等主流传媒集团均在尝试这一媒介融合的新途径。更值得关注的是,在
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也打出了“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的口号。以此为代表,“中央厨房”已成为媒介变革中的重要举措。不过,不同媒体的处境和条件不同,进行新闻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和目标也不一样,因此在中央厨房的操作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为深入了解中央厨房在国内媒体中的发展并比较不同媒体在操作策略上的侧重点,本文以“中央厨房”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了检索,在排除重复和无关项后,共得到
篇论文。我们以此为样本,基于文献分析法对中央厨房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中央厨房”的概念原指餐饮行业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大厨房模式,其优点是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以降低成本。学术研究借用了“中央厨房”的概念,从对中国期刊网的论文搜索结果来看,在媒介研究领域中该概念最早出现的时点是
年,研究主要介绍了台湾中国时报建立的新闻数据库:新闻会首先在网站上以快讯形式采用,然后见诸报纸。此后,相关论文逐渐增多。
年有多篇文章集中介绍了大连电视台、
(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和华生在线等媒体的流程再造与“中央厨房”制作理念。其中,大连电视台的改革指的是各栏目按照新闻平台的指令,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新闻事件展开报道;
是省级体育频道联播平台,它负责代表其成员台进行版权购买和广告创收,并直接制作内容;华声在线则强调一条新闻通过不同的平台,以互动形式传递到读者手中。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中央厨房”的概念其实并不太清晰。大连电视台的实践强调了在“中央厨房”的指令下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展开报道;
是不同地方电视台的联盟,由“中央厨房”负责成员台的统一采购、统一制作、统一播出;华声在线则强调媒介内容的传播渠道融合,而不涉及流程再造。而且这一阶段的研究多关注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站的中央厨房实践,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电媒体和新闻网站在媒体融合的尝试中比纸质媒体先行一步。
年以后有多篇文章开始对纸质媒体的中央厨房再造进行了讨论,不少文章聚焦在烟台日报于
年组建的“全媒体新闻中心”。这种全媒体操作实践的具体模式表现为:由集团记者采集同一个内容,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然后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素材纳入全媒体数据库,接着二次加工和二次编辑这些素材,使之成为新闻半成品,最后由各媒体各取所需选择新闻半成品,并对新闻半成品再次深加工,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产品。全媒体操作模式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过程①。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新闻中心”以“中央厨房”的方式运作,与今日的操作方式最为类似。不过,在检索中我们发现烟台日报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该个案在最新的媒介发展中很少被引用或提及。
年“中央厨房”的相关研究再度兴起。此时的媒介环境已发生深刻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鉴于此,中央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阵地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各大主流媒体均开始全力推进融合发展,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都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本单位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各地市也围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举办专家讲座、组织专题调研和学习考察等形式,促进媒体内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②。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党属媒体开始关注并试行“中央厨房”模式,逐渐成为近一两年来的媒体改革方向。而学术界相关论文生产也在
年后飞速增长。
篇论文来看,绝大多数研究都将新时期的“中央厨房”总结为“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③。在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中央厨房”的学术论文中,被作为个案讨论的媒体集团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三湘华声、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湖北广电台电视新闻中心、第一财经、辽沈晚报、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江西日报社、河北日报、衢州日报等。其中,按照被提及的频次来看,人民日报社被讨论得最多(
篇),其次分别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篇)、三湘华声(
篇)和成都传媒集团(
篇)。因此,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人民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三湘华声和成都传媒集团等四家媒体做分析。
这四家媒体构建的中央厨房在操作流程上较为相似。具体来看,四家媒体的“中央厨房”在共享线索和选题、素材加工、报道内容多媒体化、发稿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得较为一致。
(一)共享线索和选题
就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来看,报业集团内的各家子报都有自己独立的记者和编辑,各家子报分别行事,自行采访。在许多新闻事件中,各家报纸都会派出自己的记者,但采集回的信息往往较为简短且同质化程度高,造成了采访成本的浪费。因此,四家媒体的“中央厨房”都尝试通过建立共享的信息采集模式,以节省采访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人民日报的记者编辑通过报题软件、微信群、电话、邮件等手段连接在一起,新闻线索在群内共享;广州日报将采编人员集中办公,物理空间的改变加强了沟通的效率;三湘华声的“中央厨房”则以都市报信息支持部为基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来汇总新闻线索,并在第一时间由共享平台分发给相应采访部门;成都传媒集团将新闻线索统一提交到数字采编中心,然后根据“抓取分派”的流程,由各媒体自行选用线索,集团的员工轨迹监控系统则会提供采编人员的具体位置,并实时安排距新闻现场最近的记者进行采访。
(二)基于数据库的素材二次加工
“中央厨房”模式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基于数据库的素材二次加工。人民日报将记者采集到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汇总进入成品稿库,报业内部各成员媒体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不同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媒体编辑部下新设基础编辑岗位,由基础编辑负责采编对接、稿件改写等工作,并将合格稿件放到成品库供新媒体终端编辑选用;三湘华声建立了全媒体内容数据库,该数据库由文稿处理系统和视音频资料处理系统组成,记者采访完新闻后,对素材进行一次加工,形成文稿进入新闻稿件库,相关的采集素材或新闻半成品同时进入视音频资料库。然后,由责编对文稿、资料进行二次加工,进入总资料库。最后,由子媒体各取所需,选择新闻半成品进行再加工;成都传媒集团也是将所有原始稿件以素材形式汇总在稿库中,各成员媒体根据自己的受众需要和编辑特点,对这些素材进行“精加工”。
(三)报道内容多媒体化
相对于传统媒体使用传播符号的相对单一性,新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动画、乃至视频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也意味着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在实践中,各大传媒集团都把开发图像和视频等视觉信息作为内容生产的“爆破点”。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可视化团队,对新闻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开发,制作可视化的内容产品,如图片、图表、视频、
页面等;广州日报将内容通过广州日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新闻客户端、大洋网等新媒体产品,以及广州日报主要新闻版面进行发布;三湘华声形成了以三湘都市报为基础,华声在线为骨架,杂志、户外屏幕、手机报群等为终端的内容呈现方式;成都传媒集团在图文报道以外,在一些重大事件报道时还设立网络视频直播和引入网络无线直播技术等。
(四)针对不同媒体形态确立发稿原则
大部分媒体的“中央厨房”都能集合新媒体“快”和传统媒体“全”、“深”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纸媒优先发稿,再上传到网站发表的发稿原则;人民日报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安排了三个波次的产品生产和推送,第一波求快、第二波求全、第三波求深度;广州日报确立的发稿原则也是将即时新闻尽快在新媒体上推出,独家和深度稿件则由纸媒先发,新媒体可以提前导读并于见报次日转载。而在操作上,广州日报要求记者到达现场确认可靠信息后,
分钟内发回快讯,
小时内发回消息,最后,一定时间内采写完整并具有纵深的新闻稿。
从上述总结可看到,“中央厨房”模式实际上是对传统采编模式的一次重构与再造。不过,由于其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关研究未充分展开。例如,很少有研究讨论媒介组织架构的改革。在四家媒体中,只有广州日报的介绍较为详尽。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数字化采编部门由广州日报夜编中心、全媒体中心(含数字新闻实验室)、音视频部及大洋网等组成。在行政架构上,全媒体编辑部主任由广州日报总编辑兼任,下设内容总监、技术总监,以及执行总监和执行副总监。其中,执行总监由广州日报夜编中心主任兼任,执行副总监由全媒体中心主任和大洋网总编辑等兼任。而已有研究对其他媒体的组织架构仅有聊聊数笔,如成都传媒集团数字采编中心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为龙头,成都商报和每日经济新闻为基础,成都日报和成都晚报予以配合建立而成。三湘华声的“中央厨房”以三湘都市报都市政法机动部为主,从纸媒、网站抽调精干力量。
因此,相关研究并没有回答:在组织层面的重组需要突破哪些壁垒?后续发展中又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以个案为基础的媒介融合经验能否推广至其他地区?媒体内部的整合,能否有效盘活资源、促使其成功转型?这种整合,是适应市场的明智行为,还是行政主导的色彩过于浓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中寻找进一步的答案。
本文认为,对于下一阶段的“中央厨房”研究来说,组织架构的讨论应是重点。这是因为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都是基于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建构起来,在应对纸质媒体的报道时,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优势。但在媒介走向融合之后,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它不利于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不利于从媒介集团层面上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利用,更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社会对新闻传播的新需求。新媒体语境中,组织重构应以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优化为导向。这种重构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也会经历过渡性部门的渐变,从而最终实现建构整体生产平台的整体变迁。因此,将来需要进行更多此方面的研究。同时,现有研究对失败的案例讨论太少。就国内媒体的采编流程再造来看,在短时间内不乏成功的个案,但因路径选择不当而失败的实例也并不少。正是在正反经验的总结中,并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重构后的媒体组织才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此,失败的案例亦有其意义,也应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①蔡雯,刘国良.纸媒转型与全媒体流程再造——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创建全媒体数字平台为例
.今传媒,
因势而谋促融合,做大做强立潮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综述之格局之变
,&.&/politics//c_.htm
基于“中央厨房”制的全媒体运作模式探讨
中国出版,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有什么不一样&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总经理叶蓁蓁
日08:53&&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媒体,更是为整个媒体行业搭建了一个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
“顶层设计”不一样
不是简单的“采编发”一体化稿库,而是全流程打通、完整的媒体融合体系
整体架构中,总编调度中心是指挥中枢,是策、采、编、发网络的核心层,负责宣传任务统筹、重大选题策划、采访力量指挥。采编联动平台是常设运行机构,由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和技术中心组成,负责执行指令、收集需求反馈,人员来自“报、网、端、微”各个部门,大家组成统一工作团队,听从总编调度中心的指挥,进行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所有产品直接进入后台新闻稿库。
报社总编室、人民网总编室、新媒体中心总编室主要负责从稿库取用稿件,这些稿件既可以作为成品直接发布,也可以作为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所有产品在社属媒体首发后,再向国内外合作媒体推广。目前,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可提供18个语种的新闻产品,向全球500家主流媒体和新闻网站供稿。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人民日报社相应地配套了完整的运行机制,包括总编辑协调会、采前会等。每周一下午,总编辑召开协调会,部署当周重要宣传任务,讨论重大报道选题,点评一周传播效果及协调采编对接联动。总编协调会是“中央厨房”日常运行的最高决策机构。与此同时建立采前会制度,由当天值班的副总编辑主持,每天上午召开,三大中心和报社采访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汇报选题策划、通报新闻线索,研究当日舆情,确定重点稿件,布置采编对接。取消下午的编前会,只保留晚上的夜班报纸编前会。
此外,还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安排专人实时监控、随时调度,第一时间进行融合采集、加工、生产和传播。
依托“中央厨房”,人民日报社就此实现报纸业务的编采分开。地方部、经社部、政文部、体育部改为完全的采访部门,原有的版面编辑任务移交总编室负责。同时,采访力量实现统筹管理、打通使用。在机制上,保持“报网端微”记者的身份不变、待遇不变,基本工资在原单位发放,绩效工资由使用单位考核评定,对“独家、原创、首发、深度”稿件实行优稿优酬。
并非只为推广“千人一面”的内容,而是要激发所有渠道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再加工和深加工创造内容价值
为提升内容质量和产品的多样性,让媒体人的创意产生更大的内容价值,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创新机制,另建了一条崭新业务线――融媒体工作室,鼓励报、网、端、微采编人员按兴趣组合、项目制施工,资源嫁接,跨界生产,充分释放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这也是“中央厨房”从重大事件报道迈入常态化运行的全新尝试。
融媒体工作室采取“四跨”+“五支持”机制:“四跨”即允许记者编辑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和跨专业组织成为小规模的战斗突击队;“五支持”是“中央厨房”作为孵化器,负责提供资金、技术、推广、运营、经营等五方面支持。目前,已开设麻辣财经、学习大国、一本正经、国策说等16个工作室,涉及时政、文化、教育、社会、国际等领域,来自15个部门的近60名编辑记者参与其中,媒体技术公司投入设计师、动画师、前端开发、运营推广人员共40多人提供技术支持。
融媒体工作室大大激发了编辑记者的内容创业热情。自2016年10月新地平线工作室推出第一个作品――《航天长征人,为你读长征任仲平》以来,到12月31日已推出文字、音视频、图解、H5等各类融媒体作品130件,综合点击率超过千万,转载媒体过百家。
工作室和传统报纸内容也产生了良性共振。工作室不仅基于人民日报版面原有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生产了音视频脱口秀、H5、图解等各类融媒体作品,不少工作室优秀作品返回版面,大大提升了报纸选题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可读性。
“技术体系”不一样
不是僵化的内部IT系统,而是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的融合云
搭建技术系统,旨在让所有的新闻线索、选题策划、传播效果、运营效果都有数据支撑。有了全网抓取的实时数据,全国各地发生的热点事件就能即时地图式呈现;新闻线索不再只是记者报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抓取、分析;通过传播效果评估、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追踪和用户画像,每篇稿件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评估与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媒体可以深度了解用户阅读习惯和行为特征。
“中央厨房”所有技术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实现移动化。上述功能既可以在“中央厨房”大厅使用,也可以在电脑、Pad、手机上使用,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远程办公,通过“人机见面”完成部分工作。
基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软件平台的内容分发、舆情监测、用户行为分析、可视化制作等一系列技术工具,前后方采编人员时刻在线连接,各终端渠道一体策划,逐步形成新媒体优先发布、报纸深度挖掘、全媒体覆盖的工作模式。“中央厨房”还可以根据评论信息,对用户进行情感分析,得出用户对新闻的喜好,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实现精准推送和营销。
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归根究底是为了让技术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更廉价,“中央厨房”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中国媒体融合云:将十几家跟媒体技术相关、在各自领域领先的公司的能力全部做成技术工具,汇集在融合云上开放给全行业使用。
降低媒体融合门槛,“中央厨房”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打造了全新的直播产品“人民日报直播厅”,只需一段代码,就可以让所有的媒体客户端连接上视频直播工具、具备直播能力,后台系统支持5路信号接入,可以使用导播台控制设置时间延迟,从而对内容进行导向把关,避免播出风险。和其他商业直播网站相比,这种机制是独有的。如打造了两套H5制作工具,一套基础级供普通编辑记者当模板使用;另一套专业级供设计师使用。哪家单位需要做专业H5、VR或视频,直接在融合云上发包,技术体系全面开放,意味着全国的媒体团队都可以使用技术工具“接包”,做完交付产品即可。
“生态体系”不一样
不局限于内部的媒体融合发展,而是一个大开放、大协作的全新内容生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已经与河南日报、湖南日报、四川日报、上海报业、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地方媒体建立战略合作,旨在围绕内容、技术和传播等,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帮助大家加快融合进程。内容上,进行资源共享、协同生产、共建工作室。“国策说”视频节目在地方台落地,带动传统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新技术进行内容创新。技术上,可以帮助媒体同行少走弯路,快速建设中小型厨房,并能根据需要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接通,实现内容协作、资源共享、整合传播。传播上,分别与贵阳、江苏、内蒙古等地开展重点活动的全媒体推广,实现一体策划、多元传播、全球覆盖。
目前,人民日报体系是一个旗舰+三大平台+一个新平台。旗舰是人民日报,三大平台为人民日报、两微一端、户外电子屏,总用户3.5亿,旗舰人民日报的用户数其实只占总用户的1%,人民日报社99%的传播阵地已经转移到了互联网。今天,党媒队伍的使命依旧是要依靠所生产的优质内容去引导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形成治国理政的稳定支撑。因此,无论是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是市场的刚性需求,做好内容始终是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任务。也正因此,在每个技术发展的波段,人民日报都能凭借内容优势拥有自己一席之地。如今,在媒体以外大量行业抢滩“内容+”的背景下,“中央厨房”要做的“内容+”亦恰逢其时。&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新闻媒体践行"2.19"讲话精神放了啥"大招"
  一年来,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值此“2.19”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特集纳媒体的一些优秀案例。
传媒视线:一封信一首诗为何打动心灵
  人文类综艺突然开启了“刷屏模式”,播出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也成为电视综艺中的一匹“黑马”。“中央厨房”并非 天天“开伙做饭”
【欢迎登录
权威的新闻出版第一门户】
“中央厨房”并非 天天“开伙做饭”
  陈国权,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媒竞争战略与传媒转型战略,著有《新媒体拯救报业?》《报业转型新战略》等。
  □陈国权
  前几天,在大众报业集团主持一个论坛,听人民日报社的一位同志介绍说,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迄今已经运行了17次。
  “中央厨房”的编辑部运行模式从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高调推出“中央编辑部”开始,在全国的媒体中流行,成为当前媒体转型的一股风潮,一些媒体大上快上“中央厨房”,生怕落后于这股潮流。
  而实际上,“中央厨房”的理念,9年前就已经在全国一些媒体中风行过。2007年6月,《广州日报》成立了滚动新闻部,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站3个部门的联动发稿。滚动新闻部的员工平时大部分工作就是催促记者将刚刚写好并未见报的稿件发到滚动新闻部,这些新闻经过简单编辑,就成为手机和网站上即时滚动的新闻。这应该是最早的“全媒体平台”,也就是“中央厨房”的雏形。
  2008年年初,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了几个报业集团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在国家项目的推动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开发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记者采集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新闻素材,放入全媒体数据库,集团内部的各子媒体,报纸、期刊、网站、手机报等,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这个系统在2009年还被评为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之后,全国又有很多传媒集团开发了这种“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其核心理念是“一鱼多吃”,也就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这与现在的“中央厨房”理念、模式是一样的。但这些“中央厨房”基本上在2010年之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一些曾经使用过的报社也都改弦更张、弃之不用了。
  为什么弃之不用?2008年,当时我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调研时,对于“全媒体平台”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除了会导致集团内子媒体同质化,消解子媒体竞争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全媒体平台”的可适用范围。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现阶段媒介融合易产生的负效应》,里面这样论述道,媒介融合不能适用于所有报道形式。在现在媒介组织管理形势下,在某些方面实现媒介融合要比全盘融合更现实,也更具有实际价值。
  “中央厨房”的内容共享比较适用于一些重大报道活动。比如奥运会、G20等,采访人数受限,能进场采访的记者较少的情况下。还有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需要整合采访力量形成合力的情况。但“中央厨房”的尝试,决不能、也不应该、更不可能常态化。
  即使是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只17次“开伙做饭”,但“中央厨房”模式无法常态化,日常新闻不可能全部由“中央厨房”采集发布。一个多元的媒介格局,满足多元的媒介需求,并不应该仅仅只有一个“公社食堂”。
  再进一步地说,“中央厨房”也不应该普及化。每一个媒体,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拥有的资源禀赋、发展层次、所承担的职责……都完全不同,中央媒体可以成功运作的“中央厨房”,省级地市媒体则不一定能成功;人民日报社可以免费让你吃“霸王餐”,一个地市媒体却没有足够资源可以到处嚷着让人吃“霸王餐”;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可以有400多家媒体、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接入,有2000多家内容分发渠道,但“你”肯定没有。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采用适合自己的模式,这是报业转型的基本原则。
  如果再加上刚刚召开的G20,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或许已经运行18次了,但无论如何,它也不是每天都“开伙做饭”。
“中央厨房”并非 天天“开伙做饭”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匿名发表&&&&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
用户名:&&&&&&&&密码:
&|&&|&&|&&|&
京ICP备号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媒体中央厨房运营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