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铜川市耀州区教育局哪里有交养老统筹的合同工工作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关键字: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资格认证
耀州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为了加强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全面准确掌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基本情况,杜绝多领、冒领、错发、漏发养老金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做好待遇领取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耀州区经办中心9月在全区范围内对待遇领取人员展开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此次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主要采用待遇公示和铜川人社手机APP资格认证两种方式进行。针对农村户籍待遇领取人员居住集中的村组,采取在村委会醒目位置张贴待遇领取人员公示信息的方式,可以让参保群众足不出村,一目了然看到自己的参保信息,并且能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既方便群众,又能够达到认证效果。针对城镇户籍待遇领取人员居住分散但通讯便利的情况,采用铜川人社手机APP进行认证,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本次认证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通过手机APP和公示共认证待遇领取人数27520人,公示期内无异常情况。
[网络编辑:郭永钢]
分享给好友阅读:铜川市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11
我的图书馆
铜川市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201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十八大提出的“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我区邀请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铜川市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树立全域耀州理念,加快耀州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争先进位目标,建设“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章&& 工 作 基 础
  第一节 &规划区概况
  本次规划范围为铜川市耀州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 1617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32 万人(含铜川新区),其中非农业人口 8.7万人,农业人口 23.3 万人;辖 8镇 1 乡、3 个街道办事处,1 个经济开发区(铜川新区),178 个行政村(不含原坡头镇),8 个板块型社区,4 个单位型社区。
  第二节 &发展现状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总量翻番、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做强、服务业迅猛增长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依托耀州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2010 年,工业总产值达到 130.6 亿元,年均增长 31.9%;全区 67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 112.8 亿元,年均增长 2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实施“果业富民”战略。农业总产值达到 10.2 亿元,鲜干果经济林面积 94.7 万亩,奶牛存栏 8155 头。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投入 2000 余万元,编制完成城区、景区、园区、镇区、行政村等各类规划,实现了三级规划全覆盖。完成 40 余条城市道路改造和扩建工程,建成休闲广场 10 处,通过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的集聚带动功能迅猛凸现,发展要素逐步向农村辐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按照国家 AAAAA 级标准大手笔打造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并于 2010 年 9 月正式对社会开放,进一步推动耀州文化事业发展。各项文化指标稳步提升,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称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优化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义务教育“两基”顺利达标并通过复验;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长足发展;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城乡群众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4% 以内。计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自增率控制在 5‰以内。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坚持将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城乡建设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机结合,切实加强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五年修建公路 804 公里,实现了区内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通宽带、通公交、通广播电视、通电话、 通电的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按照“上大关小、治旋关立”的要求,共关停水泥机立窑生产线 17 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180 万吨,全区万元 GDP 能耗较“十五”末下降 20%,达到 2.27 吨标煤,达到规划目标要求(不含市属企业能耗)。二氧化硫、粉尘、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 4578 吨、13108 吨和 204.3 吨。5 年累计植树造林 54.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5.5%,治理水土流失 200 平方公里,城市绿地面积新增 34.9 万平方米,人均达到 8.7 平方米。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零距离,建功十二五”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升级晋档活动全面推进,创建一类村党组织 48 个,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 9 个,培养市、区两级“郭秀明式的好支书”93 名,120 名党员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 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1715 元,比 2005 年增加 4654 元,增长 65.9%;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276 元,较“十五”末增加 2523 元,增长 144%;农民人均居住面积 37.9 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达到29 平方米,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建成住房 49 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 1.4 万平方米,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增强,“平安耀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不断完善信访接待日和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着力规范信访秩序,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主要控制指标均有下降,成功处置了一批应急突发事件。防火防疫、防汛防滑、防雹防雷工作成效显著。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扎实有效。
总体而言,耀州区经过多年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已迈上了新的台阶,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 &面临挑战
  经济转型压力较大。当前耀州区发展仍然以资源依赖型工业为主,产业发展模式依靠投资拉动,在国家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控煤矿煤炭、水泥等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耀州区产业转型压力日趋显现。
  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在经济迅速发展之下,原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布局,导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县域发展不平衡,使城乡差距过大。产业发展依赖于资源,第一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相差较大,城乡差别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乡教育、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分散居住,公共卫生资源依然短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欠缺严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城区辐射作用有限。耀州区城市化进程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靠近南部,同时缺乏以产业为核心架构的城市功能,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功能较弱,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以城带乡,特别是对西北地区辐射带动发展能力较弱,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耀州区农村人口众多,在收入结构上,基本依靠果业、劳务输出、粮食种植、散养禽畜;因果业、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土地经营分散,产值较低,果业、农业附加值不高,收入水平不高。
  生态环境遭遇挑战。长期的资源开采、建材工业发展、农业粗放式经营对植被、水体、土壤等带来一定的破坏,洪水、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万元 GDP 能耗较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挑战。
  社会矛盾压力凸显。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集中和突出,社会管理面临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
  第四节 &有利条件
  铜川市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未来将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渭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而耀州成为三大规划实施的重点县区,中央、陕西省、铜川市对耀州区的转型发展更加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耀州区城市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理念,以“提升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发展根本,以“争先进位、富民强区”为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发展战略,着眼长远和整体,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先行;生态进城、城市下乡;旅游促进、文化提升”的核心指导思想,优化城乡结构调整,壮大城乡经济实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突出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乡互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目标”,抓牢提高人的幸福度、改善人的居住质量、优化人的创业环境“三个核心指标”,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进程”,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形成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保障城乡居民权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发展为核心,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各乡镇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调整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职能,强化政府统筹的主体作用,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按照公平的原则,制定公共政策,突破户籍、社保、就业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切实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集资金,促进城乡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产业先行,保障跟进。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加快推进耀州区产业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奠定基础。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多予少取,加大投入。按照整合资源、反哺农村,集中财力、支持农业,广开渠道、增加收入的要求,采取财政投入、争取专项资金和激活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面。
  厉行节约,保护耕地。要坚持按标准进行空间布局,不超标准。规划建设居民集中居住社区及产业集聚区,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共建共享的要求。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保护耕地。
  党建领航,强基固本。抓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一根本,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建立城乡共建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整合各类资源,着眼长远,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域推进,分步实施。根据耀州区的实际,按照不同时期不同任务,将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发展分成各个工作模块,落实到位。从农民群众最盼望、干部容易抓、收效最明显的事情做起,有选择、有重点、分步骤,抓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三节 核心理念
  按照“全域耀州”的核心理念,统筹区域城乡、中省市属企业、市属工业园区、景区以及铜川新区建设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达到耀州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协调共生,全力建设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
  1、全域耀州的基本内涵——“四体两取向”
  全域耀州,是将耀州建设成为一个城乡互补发展的独立经济体。在耀州内部建立以工促农、工业反哺的长效机制,在产业构成、发展水平、空间形态、职能作用等形成整体互补效应。城区、铜川新区、产业园区、景区聚集人口、产业、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发挥经济发展规模效应,为城乡整体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平台。
  全域耀州,是将耀州建设成为一个城乡优化组合的有机综合体。重点镇区、中心社区将与耀州城区一起,承担居住、集散、生产、组织、管理、交通枢纽等功能,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将承担起区域产业发展、生产服务、科研创新、商贸集散等功能;景区与旅游特色村将承担起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生态维持等功能,最终实现城市与乡村功能的有机重组。
全域耀州,是将耀州建设成为一个城乡和谐共融的生活共同体。推动耀州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全区域的统筹发展,使人口、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新的空间布局,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实现均等、公平化发展,在生活品质方面达到无差别化。
  全域耀州,是将耀州建设成为一个城乡高效协调的行政统一体。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突破行政体制的障碍,强化行政服务功能,协调和衔接不同行政区域、不同类型的各类规划,协调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基础设施服务的区域供给,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形成统一、协调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努力营造统一、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实现大区域的整体协调、共同发展。
  全域耀州,必须坚持现代化取向。实现耀州全域的现代化发展,其中包含了全区域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全区域城乡建设的现代化、全区域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全区域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全区域社会保障现代化、全区域文化事业现代化等。
全域耀州,必须坚持集聚发展取向。全域土地集聚运营,有效整合,山、塬、梁、峁、谷、林等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功能上既保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留足生态空间;全域居民集聚居住发展,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全域产业集聚发展,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以点带面,整体发展。
  2、实施要点
  统筹兼顾,城乡规划全域覆盖。打破城市规划、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园区规划、景区规划界限,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而为一,统筹兼顾,统一起来,落实到全域耀州的空间规划平台,功能互补,产业发展全域联动。站在全域耀州的高度,进行区域发展功能区的划分,功能区各有侧重,互补发展,同时充分依托辖区内的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实现全域产业的联动发展。
低位倾斜,社会事业全域均衡。按照城乡均等化、公平化的标准,统筹耀州全域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上,未来建设全面向低位倾斜,全域一体化配套;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上,积极推动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待遇均等化。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全域共享。坚持民生导向,全域耀州共同建设,共同发展,推动全域耀州进入发展快车道,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脱节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差距,逐步推进,实现全民共享、全域脱贫、全面小康。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努力达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生活有提高,设施有改善,方式有转变,生态有保护,改革有成效,把耀州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突出、规划建设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新耀州,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2、阶段目标
  按照“五年统筹格局,十年全面小康,廿年初步富裕”的总体思路,分三步走,全面推进耀州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因人施策,注重民生,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努力把耀州区建设成为陕西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样板试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示范窗口,形成独具耀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近期目标(到 2015 年)
  制定、完善各项规划,建立以全域耀州为理念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政策;制定统筹城乡户籍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配套政策;确立迁村并点方案及相关补偿措施,与居民进行充分沟通,达成意向;确立优先建设示范性中心社区,落实建设,为中心社区建设搭建示范平台。功能区初步显现,重点园区发展初具规模,就地城镇化机制初步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统筹城乡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 2015 年,实现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 136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50370 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 16000 元;转移转化农业人口 4 万人。
  ——中期目标(到 2020 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柱产业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见成效、农业现代化发展态势良好,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循环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养生产业初具规模,成为耀州区新兴支柱型产业,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建设一批中心社区及旅游特色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单位能耗不断降低,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具规模;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公共财政、金融服务、社会管理等改革成效显著,人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域耀州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
到 2020 年,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3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81000 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 34000 元,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转移转化农业人口 10 万人。
  ——远期目标(到 2030 年)
  耀州区全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特色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养生产业成为核心支柱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统筹城乡建设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域耀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形成;全域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域耀州教育、医疗、文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全域耀州城乡居民富有其业、工有其岗、居有其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有所保、权有所护、学有其校、难有所帮、境有其美,城乡发展步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好轨道,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建设形成规模;全域耀州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景色优美怡人、交通安全便捷、生活舒适方便、文化气息浓厚、社会和谐稳定、公共服务健全、人文关怀备至、城乡初步富裕的新型田园城镇。
到 2030 年,耀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9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65000 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 96000 元,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基本持平,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转移转化农业人口 15 万人。
  第五节 &发展战略
  深化发展耀州区“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根据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条件,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1、功能区驱动战略
  ——按照“强化集聚发展,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的理念,对耀州区进行功能区划分,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农业向优势产区和生产基地集中,促成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市场扩大、商贸繁荣、低碳环保的良性发展。
  2、产业联动战略
  ——建立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与有序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统筹推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规模化运营,在大功能区之外,形成多个产业功能集聚区,以大小功能区为驱动,构建结构合理、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在于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壮大产业支撑;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引导和鼓励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旅游业、文化产业、商贸、物流、房地产、餐饮等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升级,在此基础上促进耀州区内一二产业、一三产业、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
  3、城镇带动战略
  ——加快以中心城区、重点镇区和中心社区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坚持“园镇互动策略”,依托城区、景区、镇区,把城镇和景区建设同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规划有步骤引导农民规模运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园区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通过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破解“三农”城市化问题。
  4、文化拉动战略
  ——以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大药王山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景区开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深挖“一圣四杰”故里蕴含的药王养生文化、香山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古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重点进行旅游环境整治,树立整体形象。依托核心项目,提升产品档次,强化养生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全面提升耀州区旅游接待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耀州区统筹城乡事业发展进程。
  ——在强调旅游为区域增值、配套、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作为“动力产业”的产业功能,实施多元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重点提升发展观光农业、健康管理、文化创意、娱乐休闲、商业服务、会议展览等产业,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均衡发展。
  第六节 &总体定位
  以“全域耀州”为核心理念,以“生态耀州、文明耀州、健康耀州、幸福耀州”四个耀州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主导,景区城区园区融合发展为平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发展为愿景,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具有关中风情的创新田园城镇综合体和耀州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第三章& &产业统筹规划
  第一节 &产业结构
  ——先导产业,是耀州区未来的核心产业,但在目前尚不能构成经济的主体和价值创造的第一推动力,是耀州区统筹城乡过程中要着力培养的产业类型,也是资源枯竭之后耀州区新的支柱型产业。根据分析筛选和优先评价,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现代农业和生物育种产业将是全域耀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导产业。
  ——核心产业,是推动耀州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为耀州区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主体,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事业的经济基础。当前,第一产业中的苹果业,第二产业中的煤矿业、建材业、煤电业、铝产业等,是耀州区的核心产业。在统筹城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核心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重点在于增加产值,降低能耗,对核心产业中经济、生态效益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升级,对资源依赖型、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进行调整,逐步降低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辅助产业,主要包括保障性、服务性产业和为核心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关联性产业,是耀州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全域耀州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辅助发展服务市区、城区、景区的现代都市农业、果蔬肉类加工业、物流业、商贸业、农资服务业、旅游商品业、房地产业等各项产业建设。
  第二节 &工业
  1、结构调整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集中化、集约化,发挥耀州区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农副产品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发展煤电、铝产业、新型建材、生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进技术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含量,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坚持节能减排,发展资源循环、环保节能经济,抓好工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重点抓好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ISO14001 环境管理和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体系,规范产业管理认证。加强废旧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工业集中集约化发展,合理确定产业规划和布局,将工业集中于工业园区中进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和企业。
  ——远期实施“腾退升级,产业联动”策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及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关停企业腾退,逐步降低高能耗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另一方面大力推动高技术低能耗的新型建材特别是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实现核心产业升级。
同时加大产业联动发展力度,在全域耀州内,重点发展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中药材产业等先导产业。
  2、产业链建设
  重点建设建材工业产业链、煤电载能工业产业链和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现代建材工业产业链。做强建材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扩大总量,建设建材产业链,打造西北地区建材基地。根据国家新的水泥产业政策,稳步发展水泥工业,全面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产业项目上大扶强;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余热发电、循环水重复利用等技术应用,同时推进建材产业与煤电业、煤矿业互动发展,将粉煤灰、硫酸渣、煤矸石、采矿废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用于生产,使得建材工业成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打造现代水泥建材产业循环经济;进行水泥建材产业深层次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发展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的新型现代建材产业,如干法水泥、特种陶瓷、新型墙体、保温隔热、防水密封、装饰装修等新型建筑材料,完成传统建材工业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环保建材产业链的升级。
  ——煤电铝工业产业链。做优煤炭产业,引导耀州区内的煤矿产业发展进行重组,关、停、并、转小煤矿;依托华能电厂与董家河航汽铝工业园区,加强煤炭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推进煤炭就地转化,同时积极探索煤层气开发、煤矸石发电、瓦斯发电、煤转油等新项目;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热能、废气、废渣进行利用,与现代建材工业互动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多层增值。
  ——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做大绿色食品加工业,依托“果、牧、药、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优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协作”的方式,从产业链源头做起,打通食品产业链,形成种植 / 养殖——食品加工——贸易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链式发展,建立“从田间到餐桌” 安全、营养、健康的生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大力培育生态种养殖基地,在各镇镇区实施产值 10 亿元食品工业园建设项目。
  3、产业集聚区
  ——惠塬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园区承载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项目集聚效应逐步形成,重点扶持秦岭八号窑日产 45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陕西耀县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4X4800T/D 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满意二期日产 45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 10 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等一批投资过亿元大项目,同时推动耀州区中小水泥建材企业向惠塬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以水泥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集聚园区。
  ——董家河工业园区。以铝产业为主导,壮大电解铝产业规模,优先发展航汽铝等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着力打造以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多层次转化增值。积极承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安周边地区的化工产业链延伸的深加工项目及配套项目,实施电解铝产能扩建,发展铝铸轧板、铝合金板材、汽车、大飞机铝部件等深加工下游产品项目,建成陕西最大的铝工业基地。
  ——照金瑶曲北部煤炭产业集群区。抓住国家能源工业战略西移的机遇,培育发展骨干煤炭产业项目,耀州区内建设 4 个百万吨矿井,推进煤炭精细化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把照金、瑶曲、庙湾区域建设成为铜川市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在照金、瑶曲、庙湾分别建精选煤场各一处,进行深加工,实现就地转化。
  第三节 &农业
  1、发展基本思路
  ——城市资源带动。“依托城区、坚持景区、园区”的方针,以城区居民、景区游客为目标市场,同时创新农业农村投资鼓励政策,引导城市资源流向农村,鼓励城区能人到农村领办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实体。
  ——特色产业主导。围绕苹果、核桃、花椒、畜禽、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科学规划发展,优化配置资源,大力提升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形成地域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彰显、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同时,配套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道路。
  ——规模经营推动。引导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运营,打造 5000 亩规模以上农业集聚园区;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经营和农村组织化程度,创新利益连结机制,走区域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产业园区示范。依托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引进高新技术,集成科研成果,以兴办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建设跨区域集中连片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基地,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建设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走农业高端产业、前沿技术发展道路。
  ——基础设施支撑。围绕农业优势产业的布局规划,根据农业发展基础条件不同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源较好的地区,夯实配套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水源较差的旱塬地,加快水利设施布局,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升农业效益。
  ——多种功能拓展。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着眼城市需求,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依托城区、景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包括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集中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基地,走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道路。
  ——综合效益增值。借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多领域的就业空间,促进统筹城乡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农业增产增值,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农民基础收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2、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按照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科学化、园区化、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低碳化的要求,对耀州区农业进行全面升级。
  ——升级模式上力求创新,打破农业生产“小、散、乱”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产业运营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在扶植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公司 + 农户”、“基地 + 农户”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公司 + 基地 + 协会 + 农户”模式、股份制联营模式、农业托管模式等,推动耀州区农业的现代化升级。
  ——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扩大高效设施农业规模总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扩大产区、品种改良、品牌营销等,发展干鲜果业;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种养业;突出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推进产学研结合,探索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的发展模式,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生态科技园为平台,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以农牧良种为主导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育种农业产业。
  ——以耀州步寿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为目标,组织制订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规划,重点在特色果业、畜牧业、中药材及蔬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中,开展生态科技园、观光农业园、有机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等功能园区建设,力争在规划期内建成 30 个示范园区。
  ——推进标准化、生态化、有机化生产,推广“果沼畜草”的生态循环管理技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化要求。
  ——引入大型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发展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农业集团公司专注产业链建设优化,包括种苗繁育、农资配套、技术科研、管理服务及品牌塑造推广,农户专注种养,打造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依托国家对关庄、小坵鲜果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每年 700 万扶持资金,在产业发展中,重点打造品牌苹果业,塑造耀州苹果品牌,使之成为耀州区统筹城乡的支柱型产业。
  3、现代农业产业延伸
  ——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服务网络。
  ——把农业、造林与休闲、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发展创造农业生产、生活和乡村生态旅游“三生”一体的新模式。
  ——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发展农业深加工、物流、营销,将传统农业拓展为“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农业产业链,创新立体式产业化现代农业概念。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梯度培育的力度,依托农业、畜牧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改善苹果种植品种,建立苹果深加工种植基地,发展苹果加工业;扶植葡萄酒酿造龙头企业,发展葡萄酒庄园产业;依托畜禽养殖业,发展冰鲜肉加工业;依托交通线路建设,发展果品物流业。
  第四节 &文化旅游业
  以“文化生态”为核心、“养生度假”为主题、“产品集群”为载体、“旅游富民”为目标,以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坚持“大景区、大田园、大休闲”的理念。在耀州区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实现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互相融合,搭建“景区即田园,田园即景区”的旅游大格局。
  1、文化软实力建设
  ——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
  优先扶持具有代表性、导向性、示范性的重点文艺项目,围绕耀州历史文化与时代实践,精心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设立文化艺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组织优秀作品、队伍参加陕西省、全国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关庄柳公权书法节、耀州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红歌照金奖、大香山庙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努力塑造面向陕西、覆盖全国的文化活动品牌。建立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对优秀文学艺术成果、以及贡献重大的优秀艺术家授予荣誉称号。
  ——实施文化产业带动工程
   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演艺、传媒、影视、养生、娱乐企业,培育孙塬养生文化旅游集聚区、关庄书画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群,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加强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培育发展耀州陶瓷、刺绣、烙画等传统手工艺,走产业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路子。围绕打造全国著名养生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一批红色革命旧址游、绿色生态休闲游、佛教文化探秘游、耀州青瓷文化游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群众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实现“城市一周一场免费电影、一月一次综合演出;农村一月一村一场免费电影、一乡一场文艺演出”。加快全区文化标志性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设施,推进乡村图书馆、社区书屋等乡村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
  ——实施文化输出工程
  拓宽对外文化传播渠道,在新闻信息、影视文化、图书展览、文艺演出、文化旅游、节庆赛事等方面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从全国的视角宣传耀州、推介耀州,不断提升耀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立对外文化交流专项经费,由政府牵头,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建立文化产品输出行业协会,实现文化产品出口的规模化。研发、推广具有耀州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用品,丰富文化输出形式。
  ——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推进规划区乡村文物点保护及开发工作,通过组织乡村文物普查,对分散规划区各个村镇的乡村文物遗存进行登记入册,组织人力物力,对文物进行抢救、看护,提升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发动村民自觉保护文物,加大文物保护开发力度,将文物遗址的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2、旅游产业建设
  旅游业是耀州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战略型支柱产业。以照金香山景区、大药王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坚持“大景区、大田园、大休闲“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开发城区旅游,实现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城区旅游协同发展,发挥旅游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1)基本思路
  ——塑造乡村旅游特性,与景区旅游差异互补。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通过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展示,培育一系列具有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与景区实现功能差异互补。
  ——创新旅游运营模式,与社区村民利益共享。按照“政府引导、资本引入、村民参与、利益共享”的基本思路,创新旅游运营模式,通过引进旅游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成立乡村民宿连锁公司,实行农民土地入股,积极调动各方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制定旅游设施标准,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制定和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加快广大农村地区道路、水、电、气(燃料)、卫生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的居住环境条件和面貌,缩小城乡差异,保证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生态性。
  (2)形象定位
  药王故里,养生福地,健康之旅,悠游耀州。
  耀州区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养生文化浓郁,是养生福地,这也赋予了耀州之旅以“健康”的特质;同时,耀州拥有美丽、质朴的田园风光,纯美的田园风情,带来人在画中游的“悠游”体验。
  (3)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耀州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客源市场、交通现状,以及各村镇的产业发展特点,确定总体空间布局为 “一心两翼多点”。
——一心:
  位于耀州城区,包括永安路街道、天宝路街道、锦阳路街道,是耀州区旅游的接待中心、信息中心、购物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主要以南部耀州古城和北部锦阳新城建设为核心载体。
——两翼:
  照金香山旅游景区。位于耀州区北部,包括照金镇和庙湾镇,是耀州区西部旅游发展的核心板块,主要集聚宗教旅游、红色旅游、丹霞观光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大药王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耀州区东北部,包括永安路街道的药王山景区和孙塬镇药王故里,是耀州区东南部旅游发展的核心板块,主要集聚养生旅游、生态旅游项目。
  ——多点:
  分散于耀州区内的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
  (4)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是指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具备较强旅游接待能力,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乡镇。
  第五节 &养生产业
  挖掘耀州区药王故里的文化内涵,整合中药材种植优势,将文化、生态、运动、养生融合其中,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养生产业”体系。
  ——分阶段发展,产业发展培育期,通过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相关政策引导,大力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养生项目,养生产业规模逐渐形成;产业快速成长期,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项目,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借助市场大手调节,政策继续扶持引导,实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成熟期,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分享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整合,使得养生产业成为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
  ——扶持、优化区域中药材种植,推动加强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的规范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产学研合作发展,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发展制药工业,建设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相关健康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中药科技现代中药产业链,形成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集食品、保健品、医药物流、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养生产业集群。
  ——以药王文化为依托,发展健康管理、养老产业、康疗基地、养生城等;同时进行药王养生文化输出,将药王养生文化打造成为产品,如药王养生操、药王养生器械、药王品牌养生食品等。
  ——以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资源为基础,发展艺术养生产业;与耀州区无公害、有机农业整合,发展食疗养生业;与乡村度假结合,发展养生居住业。&&&&&&&
  养生产业建设重点项目
  现代中药产业园项目。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搭建平台、招商引资等方式延长和调整产业链,投资 1 亿元,在小坵镇建立中药饮片产业园区,园区定位为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系列产品生产园区,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产品丰富、产业集中的中药饮片产业园区。
艺术养生俱乐部项目。依托耀州区文化资源,投资 600 万元,在关庄镇建设书画养生俱乐部,集聚文化、艺术要素,成为耀州区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之一。
  养生健康产业园区项目。依托耀州区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基础,投资 8000 万,在孙塬镇建设 1 个养生健康产品产业园区,搭建平台,招商引资,吸引中药提取、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用品、健康保健品、滋补品加工企业入驻,形成养生健康产业规模。
  百家食疗养生项目。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鼓励、扶持、培训、提升现有农家乐水平,结合无公害绿色蔬菜,融入养生度假功能,到 2030 年,建设 100 个食疗养生示范点。
  养生居住区项目。依托照金香山旅游景区的发展,推动“慢旅游、慢度假,慢生活”概念的养生度假居住产业的发展,到 2020 年,在耀州区田家咀至大香山寺沿线打造养生度假居住集中区。
  药王养生操项目。依托药王故里,根据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理论,由体育、舞蹈、中医等相关专家联合研发、编排一套“药王养生操”,通过光碟培训、人员培训、活动赛事,在全国范围推广,形成具有流行元素的大众广场休闲活动。
  第六节 &商贸物流业
  ——优化城乡服务设施网点布局,在镇区、中心社区建设关系群众基本生活的公共服务网点、集市贸易网点以及便民利民的生活生产服务网络。重点在各个乡镇中心社区、产业园区设立农资、日用杂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直营店。
  ——围绕城市经济发展,在城区建设一批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高档休闲娱乐场所、大型购物超市、仓储物流、品牌连锁等项目。
  ——依托 G210 国道,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以天宝路泥阳村与孙塬镇孝西村、孝雷村、孝北村为界,建设汽车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成为耀州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核心。
  ——以西黄第二通道石柱出口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整合现有物流设施,建设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生鲜食品和农产品、果品冷链系统,发展农产品物流项目,进行配套建设、招商引资,促进耀州区现代物流发展。
  ——镇区配置建设有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农贸市场等零售业态,振兴传统商业街区。
  ——农村大力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发展,加快农家店的建设,形成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点、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等。
  ——照金香山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城区及各个乡村旅游点,布局建设若干个民俗文化商业街,设置耀州农特产品专营店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业。
  第七节 &产业布局
  根据“引导增量、优化存量,培育特色,集聚发展”的思路,培育发展四类产业,优化提升现有产业,企业合作社核心带动,整合优势产业,对耀州区产业进行布局规划,总体产业布局突出“全域三区七块”。
  ——全域旅游:通过“景区 + 乡村”的概念,依托照金香山景区的发展,全区域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的格局;景区交通环线的沿线实行重点发展,开发各类旅游产品,与景区实现功能互补;最终形成全区域“点—线—面”协同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三区:南部“优先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园区”。以董家河工业园和惠塬工业园为龙头,与耀州区内的煤炭资源联合发展,重点发展以火电、水泥、机砖、料石、白灰生产为骨干的建材业和能源产业。同时借助坡头载能工业园的辐射,建立绿色食品加工生产工业园区。
中部“重点开发的现代农业产业区”。依托小坵、关庄、石柱、演池四乡镇深厚的农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升级,通过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有机化运作,将农产品变成标准化品牌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延伸,发展城郊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着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条,打造铜川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
北部“生态、能源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双向协调发展,一方面推动区域内的煤炭产业升级发展,形成能源循环开采,同时以“生态反哺”的形式,推动煤炭企业投资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另外一方面通过道路规划,实现煤旅分流,乡村旅游与能源开采形成空间间隔;乡村旅游以照金香山旅游景区为龙头,综合利用耀州区内的文化资源、中药材资源、山地资源,发展乡村观光、乡村度假、中药养生、文化养生、运动养生等。区域范围包括庙湾镇和照金镇镇域。
  ——七块:在三大区域的基础上,以产业集聚为发展目标,形成七大主要产业板块。文化旅游产业板块。耀州区内旅游产业、养生产业的集聚区,基本覆盖了照金香山旅游景区;现代工业产业板块。包括耀州区内的矿区、工业园区,构建能源、煤电铝、建材等循环工业产业链条;特色循环种养板块。依托耀州区内的龙头种养殖企业,发展循环型种养殖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循环种养基地;高效生态农业板块。借助耀州区内的农业基础,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打造铜川市、西安市的菜篮子;品牌苹果产业板块。以品牌化、规范化、产业化为目标,推动耀州区内优势苹果产业的升级,打造“耀州苹果”品牌,同时推动苹果仓储、物流、食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的形成;现代服务产业板块。耀州城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零售、饮食、物流、运输、专业批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托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发展房地产业;重点产业园区板块。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耀州区内重点打造关庄生态科技园、小坵观光农业园、白瓜“畜禽菜药”循环种养园、步寿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演池节水示范园等,形成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重点产业园区板块。
  第四章&& 城乡空间布局
  第一节 &功能区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功能区划的战略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耀州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将耀州区域划分为南、中、北三大功能区。
  ——南部优先发展区。南部城区周边以黄土台塬区为主,包含铜川新区、耀州城区(天宝、永安、锦阳 3 办事处)、孙塬镇、董家河镇,区域面积约 274 平方公里。
发展规模:规划到 2030 年,建设用地约 78 平方公里。
&政策导向:加快实施新耀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产出效率;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运营效率;有利于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推动工业产业入园发展。
产业承载:按照新区、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坚持在产业发展上与西安、咸阳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电源和机械制造业、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南部区域重点以耀州城区和铜川新区为发展中心,以铜川市坡头工业园、董家河工业园区和惠塬工业园区为主要产业基地,重点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加强东西向交通联系。
  ——中部重点发展区。中部地区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主,包含演池乡、石柱镇、关庄镇、小坵镇,区域面积约 582 平方公里。
发展规模:规划到 2030 年,建设用地约 29 平方公里。
政策导向:制定产业优化和开发建设优化策略,严格执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标准,放宽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使用的优化政策。
产业承载: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思路,以立体大农业思维谋划产业发展,以项目承载提升农业,以园区化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等合作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乡村旅游,努力创建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商贸服务配套功能齐全的家园。
  ——北部开发与保护并重区。北部地区以土石山区为主,包含照金镇、庙湾镇和瑶曲镇,区域面积约 753 平方公里。
发展规模:规划到 2030 年,建设用地约 18 平方公里。
政策导向:重点建设照金香山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引导照金、瑶曲煤炭产业集群区发展,引导生态移民、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产业承载:以照金香山景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红色旅游、佛教旅游、生态养生和丹霞观光旅游,严格限制工业发展和破坏生态的开发建设,引导照金、瑶曲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照金、庙湾为中心,西环线公路为主要交通联系的北部生态保护带。重点完善景区和镇区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及特色农业,建设适宜生活居住的城镇环境。
三大圈层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圈层之间良性互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区域协调、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模式。
  第二节 &村庄布局调整
  1、城乡职能等级划分
  根据耀州区的发展情况,按照“全域统筹、田园城镇”的理念,规划把城乡职能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区域中心、重点镇区、中心社区、旅游特色村和生态示范村五个等级。
  区域中心: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配套服务功能辐射整个区域,具备城市副中心功能。
重点镇区:由多个中心社区、产业园区、旅游特色村共同组成,是镇域的经济、文化、娱乐中心、镇政府驻地,配套服务功能辐射镇域及周边地区,能带动镇域范围农村地区的发展。
  中心社区:人口规模在 2000 人以上的集聚区,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居住中心、居委会所在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齐全、生产生活功能完善的大型居住社区。
  旅游特色村:人口规模在 500 人以上,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行政村,是耀州区乡村旅游发展基地。
生态示范村:现阶段不具备撤并条件,规划予以保留控制发展的行政村。主要功能为居住、生态保育,只配备简单的村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所属或邻近中心社区共享。
  2、土地调整原则
  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计划管理、占补平衡。
  (1)土地权属的确定及村庄土地聚集的条件
  推进统筹城乡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首要内容就是土地的确权。具体需明确界定所有农村耕地、山地、建设用地与宅基地的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以及农户宅基地的所有权。条件:有合法的农村宅基地;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2)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允许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保留承包地,承包地可流转,也可自行耕种。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土地征收按建设项目即时需要确定范围。
  (3)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或中心社区住房
  模式一:放弃宅基地购置商品房。政府直接给予农民相应的货币补偿,不再另行安排安置房和宅基地。
  模式二:宅基地置换安置房。政府对给予农民相应的货币补偿,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同的价格置换给农户。
  模式三:宅基地置换异地自建房。对于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户,可选择在规划的农村新社区范围内,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提供标准图纸,由农民自建或联建。
  (4)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
  模式一:对于转包、转租承包地的农户,以年租金形式将承包地等反租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达到一定年龄的农民可以获得生活补助。
  模式二:对于愿意永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政府参照被征地农民标准和办法办理社会保障,提供就业扶持。
  (5)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机制
  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推进规模经营。根据成功经验,探索“业主规模经营”、“土地量化入股,集体统一经营”、“龙头企业带动,村企业合作经营”、“土地量化入股,农户与企业合作经营”等经营模式。建立咨询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
  (6)新型土地利用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探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占补平衡制度,健全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机制。
  (7)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
  退出的农村土地应当统一管理,分类合理利用。北部山地偏远村庄搬迁至中心社区后,原有宅基地辟为干杂果经济区,坡度在35°以上广泛种植生态林,坡度在 35°以下形成干杂果经济区或中药材种植基地;中部区域、南部区域,土地条件较为肥沃,有条件进行复垦耕种的,进行复垦,平衡耕地占用指标,复垦耕地作为集体耕地资源,进行运营;土地条件一般,但交通等条件较好的,作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小型物流园等项目储备用地,用于招商引资,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节 &人口转移安置
  ——人口现状及预测。2010 年末,耀州区户籍人口总数为 26.2 万人,暂住人口在 6000 人左右,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耀州区内仍然将体现出以户籍人口平稳增长、旅游人口大幅增长的特征,同时随着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将还有一定的暂住人口增长。预测 2030 年耀州区内的户籍人口将达到 70 万人(其中铜川新区 40 万人),外来暂住人口达到 10000 人,旅游人口为日均 10000 人。
  ——人口转移安置总原则。坚持统筹性、渐进性、有序性、有效性的原则,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按照各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与生产要素同向流动。鼓励后塬山区、照金香山景区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按照聚居原则,引导偏远自然村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
  ——人口转移安置策略。按照“三靠近”(即靠近城镇区、靠近景区、靠近产业集聚区)原则,规划新型社区布局,引导农民分三个层次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在转移安置过程中,逐步推进,使得农民不离土不离乡的前提下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民生福利,从而实现就地转移,并对转出人口做到“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
  ——人口转移安置目标。遵循“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有序推进、合理安置”的方针,根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按照渐进式原则,在规划期内,“十二五”期间转移人口 4 万人,2020 年转移人口 10 万人,到 2030 年,转移规模达到 15 万人。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各类新建项目都要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建设用地和其他废弃地,对占用耕地的,实行“占一补一”原则,保持耕地总量稳定。
  ——统筹安排重点镇区、中心社区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各项目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科学修编土地规划,优先保障景区园区发展建设用地,保障区重点及招商引资项目发展建设用地,兼顾乡镇发展建设用地。
  第四节 &用地安排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各类新建项目都要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建设用地和其他废弃地,对占用耕地的,实行“占一补一”原则,保持耕地总量稳定。
  ——统筹安排重点镇区、中心社区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各项目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科学修编土地规划,优先保障景区园区发展建设用地,保障区重点及招商引资项目发展建设用地,兼顾乡镇发展建设用地。
  第五章&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市政公用设施
  1、公共交通
  ——进一步强化与咸阳国际机场以及周边铁路枢纽的交通连接,通过建设快速路网以及增加开通高速公路开口来提升耀州区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全国的通达性。
  ——架建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弥补耀州区横向交通的空白,形成网格化交通道路布局,引导城镇空间体系的拓展和布局优化,建立多中心的城镇发展结构。
  ——强化多层次、多渠道连接主要产业园,包括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坡头工业园区、董家河工业园区、惠塬工业园区及各个农业产业园区的交通模式,设置产业运输专用道,建议对 G210 国道进行改线,实行工旅分流,积极促进高速公路在耀州区多开道口。
  ——整合城镇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制等各个环节,提高交通系统运作效率和水平。
  ——重视各大型交通设施的发展利用和配套建设,提高多种交通方式联运效率,拓展运输市场与腹地。
  ——耀州区城乡公共交通设施按城乡设施配置体系设置,提高连接性的公路等级。
  2、公共供水
  ——根据耀州区经济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制定排水体制。
  ——管网布局应综合考虑用地地形地势,合理划分污水排放分区和管网走向。
  ——建立切合实际的污水排放系统。在污水管道设计上,庙湾镇、瑶曲镇污水与矿区污水处理管道对接,关庄镇、小坵镇与铜川新区对接,孙塬镇、董家河镇、石柱镇与耀州城区对接,演池乡与铜川市北市区对接,照金镇配合景区建设,单独建立污水管道系统;进行明渠改造,防止污水对用地、空气的多重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城镇镇区建设雨水与生活污水管网分流设施。
  3、能源电力
  ——近期调整镇区供电网络,使镇区 10KV 配电网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加强镇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
  ——规划增加建设 110KV 王家砭变电站、35KV 西川变电站、35KV 绣房沟变电站、庙湾变电站、东川变电站。
  ——调整完善镇域的 10KV 供电网络,使全镇电网逐步趋于完善,减小供电半径,减少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扩大农村电网改造面,理顺农村用电管理体系,全部实现“一户一表”,重点解决未改造村组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同网同价,鼓励广大农村实现电气化。
  4、信息化
  ——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在耀州区的落地建设。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等未来网络建设重点,继续建设和完善具有先进水平的通信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通信网络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村”建设,中心社区按照“信息化村”的标准进行打造,即实现光纤到村,光纤入户比例达到 10%;每户都具备不低于 20 兆比特的宽带接入能力;计算机用户达到全村农户总数的 6 成以上;1 兆及以上的宽带在网用户达到本村农户总数的 4 成以上等。建设中心社区网站,以及能容纳 20 人以上的电化培训教室。
  ——继续推进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充分整合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站点场所和信息传输网络,扩大范围,做到远程教育村村互 通,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专门队伍日常管理及维护设备。
  5、环卫设施
  ——制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卫规划,合理设置垃圾处理站—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点换位体系。
  ——加强环卫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环卫标准的要求,合理设置垃圾压缩站和收集点,并严格按照规范设置防护绿地,防止重复污染 , 防止垃圾对水体、土地的污染。
  ——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以中心社区为单位,在中心社区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
  ——中心社区应推行垃圾分类袋装,统一机械化收集,近期以集中填埋为主,远期实现无害化处理。
  6、水利工程
  ——加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协助铜川市水务局进行龙潭水库建设,对友谊水库、沟西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远期对水库进行扩容,同时在石柱镇王益村到龙首村之间修建新的水库,将水库修建工程列入省市重点水利工程。
  ——充分开发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促进统筹城乡事业发展。建议省水利部门在水资源利用上给予耀州区倾斜政策,具体为省辖管的桃曲坡水库水资源划拨 20% 的流量给耀州区,保障耀州区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用水,缓解统筹城乡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城镇防洪减灾能力,重点抓好漆水河、沮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河道污染,水利工程实现防洪保安、水产养殖、旅游、休闲垂钓、环境优美多目标的综合开发,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社会经济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
  ——围绕民生,全力做好安全饮水,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 以上。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
  第二节 &城区建设
  ——在全市“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大城市发展格局下,根据“一核、双廊、三区、五轴、五心、三面”的总体布局结构,按照“北扩南改、东治西连,整体布局、凸显特色”的思路,打造新的城市综合体,优化城市功能,拉大城市骨架,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建设铜川城市发展的核心区。
  ——耀州区城市发展按照“一核、双廊、三区、五轴、五心、三面”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建设。
  一核:位于中心永安广场周边地段的区级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业。
  双廊:即沿着“V”型结构的沮河、漆水河两侧规划的城市绿化公园,并形成沮河生态休闲廊道、漆水河生态休闲廊道。
  三区:即位于两河之间的中部综合功能区、沮河以西的西部居住功能区、漆水河以东的东部大药王山景区。
  五轴:即区际联系轴,华原路和文营路;商贸发展轴,永安路、药王路和锦阳路。
  五心:指五个片区服务中心,包括东部片区中心、南部片区中心、西部片区中心、北部片区中心、中部片区中心。
  三面:规划控制三个绿色生态界面,即西部的新区台塬山水园林生态界面、东部的药王山风景区界面、北部的步寿园园林生态界面。
  ——重点实施“耀州古城、锦阳新城”两城建设。围绕古城民居,通过“租赁—整修—返还”的形式,对耀州老城区进行全方位包装建设,同时复建耀州古城墙,打造耀州风情古城。以锦阳路街道为中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产业、人才集聚,完善城市交通、生活服务和公共设施配套,制定有针对性的新城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兴业旺市,聚集人气,打造耀州活力新城。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高配套能力,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以道路为主的城市骨架拓展工程,提升优化城市道路,有效解决城区道路破旧问题,改善城市面貌,重点完成永安南路、柳公权路、天宝路、香山路等城市道路改造工程。
  第三节 &中心社区、旅游特色村、生态示范村建设
  1、中心社区
  ——按照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要求,优化分布布局,增强辐射能力,使得中心社区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按照“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的原则,统筹考虑区域生产生活和应急救灾需要,根据镇区的功能定位、人口规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中心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升级、扩建,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产服务设施、商贸网点、公共绿地、休闲场所、娱乐场所等。
  ——加大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乡貌,开展以改水、改厕、改厩、治脏、清乱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寨环境整治,使得中心社区成为能持续发展的富裕文明新社区。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相结合,推进迁村并点,提升中心社区的聚居度。
  ——按照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积极推动保障房建设,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组织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合理安排商品住房建设。
  ——改进建筑结构,提高建筑质量,政府组织规划设计力量,对中心社区住房进行统一规划,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和施工技术指导。住房规划设计必须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同时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风貌,节约用地,保护生态。
  ——整合党建资源,对社区党建资源进行整合,按照“融入型理念、开放型态势、制度化运作、多方位参与、多层次互动、区域化格局”的社区党建管理新模式和社区“三有一化”的标准及要求,成立社区中心党总支,建立中心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2、旅游特色村建设
  ——旅游特色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的协调发展,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宜游宜业宜居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进行旅游特色村庄的打造。
  ——旅游特色村建设要与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节奏保持一致,功能互补,形成满足特定时间旅游人口需求的旅游接待设施。
  ——按照资源共享原则,进行生活设施配套、生产设施配套与旅游设施配套的建设。
  ——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为旅游特色村村民创造良好旅游创业空间,引导村民由从事农业生产向旅游服务业转变。
  3、生态示范村建设
  ——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做好生态示范村规划,力求人居、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合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硬化、绿化、净化、亮化,饮用水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改水改厕,垃圾粪便收集无害化处理,村内街道卫生良好。
  ——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通过“种、养、加(加工业,主要为农产品加工业)、沼”实现物质能量的循环和多级利用;推动生态林、经济林、林下经济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倡导移风易俗,引导农民树立文明新风。
  第六章 &&公共服务事业规划
  第一节 &教育
  以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目的,优化布局、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促进公平,努力提高耀州区统筹城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水平。
  ——中小学布局调整。根据《铜川市耀州区
年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抓好调整后学校校舍的新建、修缮工作,购置教学设备、生活设备,提升办学条件,在全区首先实现教育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城乡一体化。
  ——创新发展幼儿教育。以全面普及幼儿教育为目标,按照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每个中心社区、基层生态村灵活发展幼儿园的要求,创新办园模式,鼓励支持公办、民办、集体办现代化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
  ——加大发展技能培训学校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力度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水平,采取定点集中、现场示范、参观考察、进村入户、订单培训、定向培训、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等方式,在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和农民创业能力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发展多途径的创收方式,同时加强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工在法律政策、权益维护、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培训。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为耀州区学校配置专职保安、警用器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学校交通通道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斑马线、减速带等,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及交通巡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培训,确保学校安全。
  ——引导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购置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校车,提高校车的普及应用程度,建立完善细化校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校车安全出行。
  第二节 &医疗卫生
  按照农村医疗卫生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实际情况,坚持高标准、超前性、广覆盖的基本原则进行布局配置,确保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水平。建议 3 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区配置一所一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按 80 平方米 / 床。不足 3 万人的重点镇区配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 50 平方米 / 床。1 万人以上的中心社区设置卫生院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病床 20 张。1 万人以下的中心社区卫生院占地面积 1000 平方米,病床 10 张。旅游特色村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对于人口虽少但地处偏远生态示范村可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
  ——规划在照金镇、小坵镇、石柱镇设置一级甲等医院一所,其他重点镇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照金—香山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以卫生院为中心的急救体系,照金镇柳林卫生院成立九里坡道路交通、香山景区医疗救助中心。
  ——以保健防疫、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为基础,均衡布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耀州区城乡各层级医疗卫生设施按城乡设施配置体系设置。
  第三节 &商业服务
  分类配置,用于满足村民生活需要的大型商业设施,相对集中,安排在镇中心位置;与产业发展联系较为密切的专业批发市场设置在城镇边缘,如水果批发市场。做到一村一生活市场。
  ——于各重点镇区和中心社区,沿主要干道新建商业服务设施,并进行场地设计,既可形成良好入口形象,又好为居民服务。
  ——加快培育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
  ——重点镇区和中心社区引进多元化、规模较大的超市,发展多渠道的商业活动,服务村民。
  第四节 &文化体育
  实现四级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完备网络,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全面实现“重点镇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中心社区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全面覆盖广大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体系;100% 的行政村具备开展共享工程服务的良好条件,形成覆盖全市广大农村的公共借阅网络体系。
  ——从耀州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际出发,从满足基本需求入手,到质量升级,分步骤改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服务水平,实现“一镇一公园,一村一广场”。
  ——加强重点镇区中心运动场的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实现“一镇一馆四场”(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村两场”(篮球场、乒乓球场)。
  ——新建住宅应按人均不低于 0.2 平方米的标准预留公共文化设施用地。
  ——中心社区和生态示范村配备康体休闲设施,服务于居民和村民,设施选择性多样,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耀州区城乡各层级文体活动设施按城乡设施配置体系设置。
  第五节 &旅游服务
  ——耀州区内实施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大药王山景区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将旅游业打造成为耀州区统筹城乡事业的支柱产业,考虑资源共享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需要与旅游服务相结合。
  ——针对耀州区旅游发展的客源市场,未来将面向大西安都市圈、以自驾游、周末短途游为主,对旅游服务设施要求适量、精致。同时考虑香山法会期间的巨大客流量,适当超前增加旅游服务设施的储量。
  ——在耀州古城设立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在照金香山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另在小坵镇、关庄镇、孙塬镇建设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区域旅游动态查询、咨询问讯、产品推介、旅游商品展销、自动查询、资料索取、房间预订、医疗救援、投诉处理等服务。
  ——按照景区的发展与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住宿设施方面,耀州区内共安排 8000 个床位,其中 3500 个为景区提供,2500 个为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点提供,其他为城区、镇区各个酒店等提供。香山法会期间,提倡各个乡村旅游点积极开发,灵活增加床位供应。
  ——耀州区重点镇区、中心社区特别是旅游特色村,合理配备导游小品、休憩庇护、环境卫生等游览设施,主干道沿线设置治安亭等、配套景区景牌、路标及其他导示设施,设施讲究环保,并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设置文化商业街等,作为旅游休闲购物点。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点根据区域特色,布置旅游购物设施,包括商场、固定店铺、小型购物摊点、流动摊点。对购物摊点进行统一管理,禁止乱设摊点,小贩围攻游客,强行兜售等现象,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第七章&& 社会管理
  第一节 &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
  ——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人口与生育和谐发展。探索统筹城乡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强力推进以民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推动耀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跨部门的人口信息平台,实现人口各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信息覆盖。
  ——建立和完善居住证制度。建立起公平、科学的准入制度和共享制度,使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方面等享受城乡平等的公平待遇。逐步建立以 IC 卡居住证为载体,统一数据标准、管理载体和共享平台,集居住、就业、保险、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和统计等管理功能于一体,实现对转移人口的服务和动态管理。
  ——建立人口转移的服务机制。强化农村劳动力人口技能培训服务;完善相关政策,落实培训补贴;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建立人口转移的全程管理和服务体系,将计生家庭奖扶、育龄妇女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与转移人口的需求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实现人口有序迁移与城镇化、计生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户籍制度改革
  ——按照“分区域分类分批推进”和“强化与弱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重点镇区、中心社区、旅游特色村、生态示范村等不同区域居民加以分类,分批推进。强化户籍制度的民事登记与社会管理功能,弱化户籍管理的粘附性功能,尤其是差别分配功能;强化公民自主管理和自觉守法意识,弱化行政管制。
  ——规划在 10 年内,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耀州区居民户口,形成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
在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向一元户籍管理模式推进的过程中(规划期的前 5 年内),由公安部门在居民户口底册上对原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加注相关标识,明确原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的组成;各配套政策相关的职能部门,根据原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组成的实际,就区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集体土地等制度方面加注相关标识。
  ——在推进各项配套政策一元化的进程中,逐步取消区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的标识,即完成一类一元化配套政策的改革,就取消该类识。待各项配套政策全都实现一元化管理模式后,则由公安部门取消农业及非农业户口人员的标识,真正达到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模式。
  ——建立“4 + 7”政策体系,即“4 项政策”+“7 项保障”,为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保驾护航。“4 项政策”是指转户农民原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计划生育”4 项权益处置机制,在转户以后,农民享有的这四项权益保持不变,在确保自身权益的前提下,以自愿的原则下,农民可将承包地、宅基地、林果地等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出去。“7 项保障”是指转户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福利服务”7 项权益保障机制。在转户之后,将建立包含上述 7 项保障在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将脱离户籍限制,在 7 项保障上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节 &新型社区综合管理体制
在基层管理体制上,基于耀州区“就地转移”的统筹城乡新型模式,规划在人口转移聚居地中,通过建立综合型合作社的方式,构建起新型的社区综合管理体制。
——耀州区可通过对现有合作社的合并、扩大或者新注册登记,在每一个社区中建立综合型社区服务合作社,作为基层人口管理的基本组织之一。
——综合型社区服务合作社将在镇村党组织、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引下开展工作。行政村两委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主要发起人,具体负责执行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依法实施村级重大事项,为社员提供经济发展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维稳服务。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
——优化党组织设置。积极探索在中心社区、旅游特色村、生态示范村等建立区域型党组织、在股份制农业公司、大型专业合作社、大型集团公司等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型党组织。
——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大基层党支部干部培训力度,多渠道拓宽党务干部视野,进一步增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健全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做好党员发展、培育工作。按照组织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创新形成“总支 + 企业 + 协会、支部 + 协会 + 基地、支部 + 党员 + 群众”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
第五节 &统筹城乡行政管理体系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对农村工作的全覆盖。合理划分区县、乡镇两级政府管理权限,增强基层统筹管理能力。
——认真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和村“两委”工作,完善乡镇综合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整合行政资源,将可由社会承担的职能逐步转移到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改革行政绩效考核机制,将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和部门职责定位,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纳入对区县和部门的考核,形成科学的分类考核制度。
  第八章&& 就业和社会保障
  第一节 &促进城乡就业措施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非农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龙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更多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抓住耀州区被确立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区”的机遇,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
改善就业结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劳动力转移基地、旅游产业就业示范基地、文化养生转移就业基地、绿色循环工业就业转移基地四大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争取上级就业政策支持,实施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加大引导金融机构对劳动者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力度,对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信贷进行重点扶持,倾力帮扶,鼓励创业,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形成促进城乡就业综合政策体系。
  统筹城乡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建立务工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务工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实现劳务经济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区域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机制和就业失业通报制度,加强危机情况下失业风险的预防。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劳动收入分配格局。
  建设铜川市耀州区人力资源市场,为本地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再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和载体。
  第二节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一体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综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统筹城乡的要求,将三种制度逐步实现并轨,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模式,建立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的城乡一体化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力争到规划期末,实现全区域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职工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和大病医疗救助等医疗救助体系,改革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统一,筹资标准、参保补助、待遇水平城乡一致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统筹社会保障其他事业发展。探索建立城乡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业,健全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第九章&&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合理避让、保障安全、重点整治的原则,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能力。
  第一节 &灾害防治
  加强对洪水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检测,依据地质灾害分布密度、活动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降水量等,将耀州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四级,分级别进行治理,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尽快进行治理。
加强洪涝、地震、地质、气象灾害等的专业检测系统、群测群防检测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提高检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检测预警示范区。区内建设 4 个气象监测点。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通过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和水保工程措施的拦蓄,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因河设防、因害设防,提高中小河流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层层拦蓄,保障沿岸重点水利工程用地,确保行洪泄洪通道畅通,从根本上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对区内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隐患;提高标准,延长寿命;科学调度,兴利除害。要按照确保大坝安全、增加调蓄库容、加大泄洪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除险加固,并对水库进行重新编制运行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提高水库防洪能力。
  对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隐患点、农村低洼地区,排查土坯房、老旧房屋,对仍居住在危房中的居民进行搬迁转移。第二节 &减灾救灾
  加强紧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充实救援救助力量,提高装备水平,健全抢险抢修和应急救援救助专业队伍。
  加强救灾指挥系统建设,健全救灾和灾情管理系统。
  结合交通网建设疏散救援通道,建立应急水源、备用电源和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储备能力。
  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加强城乡避难场所建设,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十章& &生态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川耀州区十大美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