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教育局是否地级市。

河源市第一中学_百度百科
河源市第一中学
第一中学位于河源市区文明路45号 ,邮编是517000 。学校由河源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1990年9月开办时,初中、高中共有教学班10个,学生510人;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45人。学校硬件建设以完全中学标准配置,现有教学楼三栋,建有多功能讲学厅、网络语言实验室、网络电脑室、地理室、历史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62个专用功能室。
河源市第一中学基本情况
有标准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2个,有标准400米6跑道(并附100米直跑道)田径运动场等运动场所。配置了100兆校园网,安装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每位教师配置一台高档办公电脑,每个课室都安装了广东省教育厅推广使用的“VCM互动教学平台”,是第二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子课题“新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研究。[1]
河源市第一中学办学历程
河源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89年冬,是河源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由河源市教育局主管,校名由当时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同志题写。2003年6月在市直学校布局调整中改制为初级中学。2005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
河源市第一中学办学特色
学校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善教乐学、追求卓越”为校训,积极探索“人文与科学并重”的人性化管理特色、努力打造“现代教育技术领先”的科研特色和认真实践“以活动育人”的德育特色。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科研兴校,特色办学”,朝着“教师学者型、教学特色型、学生素质型”方向努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河源市第一中学学校成果
办学之初,学校主要是解决市直单位干部职工子弟读书难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己积累一定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河源市直文明学校”、“河源市园林绿化单位”、“河源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河源市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河源市红旗团委”、“河源市除‘四害’达标单位”等。2003年6月改办初级中学后,确立了创办优质初级中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一中品牌,创建‘五个’学校”的目标,目前已成功创建“河源市文明学校”、“河源市绿色学校” 、“河源市一级学校”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一级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省一级优质初中。
河源市第一中学学生组织
文学社、戏剧社、舞蹈社、吉他社、篮球社、美术社、羽毛球社
学生会由社团实践部、外联部、广播部、宣传部、文体部、学术部等六个大部组成,是学生们锻炼意志、锻炼胆量和修养以及互相学习、让学生们自由交流的天地。
.河源市第一中学官网[引用日期]河源新闻 | 河源市地情网
“创园”让家园城市更美丽
立体绿化,像是童话世界里的&绿野仙踪&。
市区大同路公厕,从外面看像一个绿色的城堡。
市区九重门公园内一座花园式的小楼,既是公厕,又兼具垃圾中转站的功能。
市三小旁的垃圾中转站,外观绿意盎然。
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值班室墙上布满了绿色植物,让每一个过往行人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河源商务小区一办公楼顶,一片绿色的世界。
  去年6月份,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了&中国最干净的城市&,河源排在第九名。河源能从全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脱颖而出,跻身&中国最干净城市&前列,充分展示了河源作为&广东绿谷&、&珠三角绿肺&的优良环境。时近一年,市民发现,河源的公园更漂亮了,家园变得更美丽了。这正是河源&创园&工作全面提速、城市&五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文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效果体现,让河源市民拥有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让河源市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河源能入选&中国最干净城市&,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创园&。因为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创立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包括由城市绿化指数、建筑物整洁美观指数、生活环境清洁指数、废弃物处理指数、清扫保洁指数等评估体系,恰好与河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要求不谋而合。现在在河源城区,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盛开的鲜花,漫步城中,到处都是葱郁的树木,随处可见盎然绿意。
  &300米见园&彰显公园城市格局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等重要功能。近一年来,河源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按照&300米见园&的原则,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不断优化公园结构布局,完善公园配套设施,逐步实现&园中建城、城中建园、人在园中&的公园城市格局。
  市区东江湾公园建成开放后,成为许多市民的休闲乐园。今年春天,东江湾公园新栽种的近3000株勒杜鹃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
  东江湾公园只是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原则高水平建设的一批重点公园之一。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的技术和理念,绿化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建设了汇水沟、湿地沙洲等&海绵体&,增强了公园汇水、蓄水、渗水的功能。
  与此同时,我市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市委市政府回收了原新丰江旁的龙津海鲜舫,将其打造成了特色鲜明的龙津公园,增设了龙津古渡观景平台、停车场、健身娱乐平台和亲水平台,为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一年来,市城管部门完善了公园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完成了太阳升公园、河源文化广场、上西塘公园等一批老旧公园。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养的要求,正在改造建设客家文化公园三期景观工程、茶山公园等公园。
  今年,我市将按照&300米见园&的原则,全面优化完善市区公园结构布局。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建公园工作领导小组,见缝插绿,通过回收闲置用地、调整土地利用性质、开放公共绿地等方式,计划今年新建太阳升公园、樟树公园、庄田公园、光明公园、双塘公园等13个公园,确保市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标。
  立体绿化项目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为大力推动我市&创园&工作,结合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的一些重点工程,我市在&海绵城市&、立体绿化等项目上做文章,在立体绿化上下工夫,创建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东江湾公园,完成了市政大院屋顶绿化项目,启动了公共厕所立体绿化、垃圾中转站立体绿化等立体绿化项目。市城管局局长张金城表示,我市在立体绿化项目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做法,目前城区一些项目结合了立体绿化进行建设,如市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就充分结合了立体绿化进行建设。
  记者在已完成立体绿化的九重门公园公厕和市二小垃圾中转站发现,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呈现一个&绿&字,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视觉享受。据介绍,立体绿化项目种有鸭脚木、蚌兰、红背桂、吊竹梅、肾厥、绿萝、箭兰、嫣尾等多种植物,利用喷灌方式给植物浇水。去年以来,我市启动的公共厕所立体绿化、垃圾中转站立体绿化等立体绿化项目,对九重门公园、市二小、金沟湾、白岭头、西环路、河源火车站6个点的垃圾中转站和大同路、新风北、新风南、亲水步道、碧水湾、长堤路、金沟湾、火车站、鱼港、上西塘10个点的公厕进行了立体绿化。
  市城管局大力提升垃圾中转站建设管理水平,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高标准、高起点新建垃圾中转站,统一采用压缩转运模式,并应用互联网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垃圾中转站的形象。红星公园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江湾公园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今年7月可投入使用。同时,加大老旧中转站改造力度,提升整体水平。去年完成了紫金桥下、宝源等5个垃圾中转站改造任务;今年实施了玫瑰新村、市二小等8个垃圾中转站的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垃圾中转站的形象,改善了垃圾中转站周边的环境。
  如果说城市道路的干净整洁通过机械化清扫和人工保洁是每个城市都比较容易做到的话,那么,城市公厕的干净无异味,还有城市门店门前的干净整洁,就往往成为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一点上,河源成功的管理经验无疑对河源入评中国最干净城市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在河源城区上过公厕的河源市民、外地游客,无不对此竖起大拇指。
  不仅如此,对很多地方来讲,如何让城区每家门店的店主自觉维护好门前卫生也是一件&头痛&的事。在这方面,市城管局积极落实门前&包卫生&责任,通过开展大学生寒暑假体验城市管理活动,穿街走巷,深入一线大力宣传&门店垃圾不出门,环卫工人上门收&的理念;成立环卫监察中队,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加强市区环境卫生管理执法,进一步推进&门店垃圾不出门&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包括结合客家人优良的传统文风,比如在街道边竖立&爷爷说:门前不干净,客人不会到!&等宣传标语,起到了很好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城市卫生意识,让更多的市民自觉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共创美好家园。可能您访问的有点快了,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河源不是利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地理位置?
妙妙302mDa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对一条河流来说,一般有几个点容易形成城市,分别是河流入海口、干支流交汇处、河运的起点或止点、大路的过河点.河流一般发源于崇山峻岭,河源地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水源水量也都不大,不适合城市形成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河源一般都位于山地深处,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水源水量也都不大,当然不利于城市形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河源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