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枫的男朋友是谁最近总是给一个叫张文姿的转账,显示是招商银行,后面是张文姿名字

&p&秦始皇焚书。&/p&&p&&br&&/p&&p&提到秦始皇,很多人都知道『焚书坑儒』这个历史事件,但太多人低估了这个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坑儒』这里不谈,因为具体有没有『坑儒』、是不是只坑了儒生、坑了多少人,至今都争论不休,我对此研究不深,就不说了。&/p&&p&&br&&/p&&p&这里单说『焚书』这件事,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承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也直接引起了儒家学说两千多年的分流、争端和撕逼。&/p&&p&&br&&/p&&p&在讲焚书的影响之前,我先回答两个疑问:&/p&&p&第一,诸子百家的书都被烧干净了吗?&/p&&p&我认为王充《论衡》的说法最符合历史真实,应该没有焚诸子,只烧了儒家六经和各国史书。具体原因等大家看完后面焚书的影响,自然明白。&/p&&p&&br&&/p&&p&第二,焚书这个指令真的得到自上而下很好地落实了吗?&/p&&p&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首先,秦始皇焚书之时,秦国尚处于中央权力非常集中、国家律令非常完善、执行效率非常高的时候,而且秦律严苛,执行的各级官吏也断然不敢因为这种事情断送自己乃至全家人的性命。其次,那个时候的书籍大多都是竹简记载,稍微长一点的书籍占地非常大,既不好储存,又不好搬运,更不好藏。再加上秦朝时候读书人本身就少,谁家有书一般整个郡或县都知道,基本上一抓一个准。焚书令下达后,藏书者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再抄录一份备份。基本上除了早就埋在墓葬里的竹简,以及不多的漏网之鱼,天下之书,收集焚毁也没有那么难。&/p&&p&&br&&/p&&p&&br&&/p&&p&焚书造成的影响主要有:&/p&&p&&br&&/p&&p&第一,除了《秦纪》之外,其他诸国的史书都被销毁。&/p&&p&这使得先秦史料的丰富度大大降低。历史真实性的辨别讲究互为印证,而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其实已经看不到除了秦纪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史官记录了。他只能从不多的传世文献和后人回忆中去辨别挑选自己认为符合历史真相的部分加以记录,很多地方《史记》其实并没有记载很准确。&/p&&p&比如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就是失传的先秦晋国和魏国史书,其中很多记载和《史记》都大相径庭;比如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让我们对史记中记载错乱的苏秦有了不同的认识;比如清华简中的《楚居》,就是先秦楚国史书,对楚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这些出土文献都是因为埋藏地下而侥幸躲过焚书的,它们只是失传的先秦史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即使这样,就已经在史学界引起高度重视了。如果没有焚书,更多的史料流传下来,或者被司马迁记载并整理到史记中,那么中国先秦史恐怕会更为丰富,更为真实。&/p&&p&&br&&/p&&p&第二,焚烧儒家经典,谈论《诗》《书》者处死。&/p&&p&《诗经》和《尚书》,以及《易》《春秋》《礼》等,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作为儒学经典,不仅需要文字形式的传承,更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释义、解释和传授。直接禁止谈论诗、书,除了导致《诗经》和《尚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文本文本的失传,更导致了学术上的失传。&/p&&p&&br&&/p&&p&汉代以后,尤其是汉文帝时期,一些战国时期幸存的老儒者,开始根据自己的记忆重新传授儒家经典。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这些幸存的、懂得经典的老儒者们,往往年纪都很大了,距离他们学习经典的时候已经非常久远了,记忆难免存在偏差。这导致了不同儒者传下来的经典都多多少少存在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比如《诗经》就有韩诗、鲁诗、齐诗三家,《春秋》就有公羊和谷梁两家,《书》《易》等也都各有多家。传下来的流派多了是问题(真伪之辨),少了更是问题——《仪礼》就传下来高堂生这一家十七篇,连互相对比鉴别的机会都没有。&/p&&p&&br&&/p&&p&除了同一个经书的不同流派,焚书还导致了古文经和今文经之别。古文经,就是用秦以前的古文写的经;今文经,就是汉以来这些人根据回忆重新编的经,主要是隶书(这个今文,是相对于汉朝时候的『今』)。虽然古文经基本上都被秦始皇烧干净了,但当时还是有不要命的读书人偷偷藏书的。但是由于秦汉之交的连年战火以及人事变迁,等汉初安定下来时,很多当时藏书的人早已去世了。所以汉初能见到的古文经,主要靠两个途径,一个是民间藏书人自己拿出自己藏的古书进行传授,一个是考古发现和官方收集。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p&&p&&br&&/p&&p&其中,孔壁藏书太过于丰富了,计有《尚书》四十六卷五十八篇,《逸书》十六篇,《礼古经》五十六卷,《逸礼》三十九篇,《礼记》一百三十一篇,《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春秋左氏传》三十篇,《古孝经》一篇,《古论语》二十一篇。这一下子就丰富了古文经的种类和内容。孔壁得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孔壁古文对儒家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当然,引起了后世学者旷日持久的撕逼。&/p&&p&&br&&/p&&p&在古文经大量发现之时,今文经学已经很发达了,而且朝廷的五经博士都是传习今文经的。再加上古文经毕竟是古文写的,生僻难懂,一开始并不能和今文经抗衡,只有少数人比如孔子十世孙孔安国辨别古书文字,整理了《古文尚书》《古文孝经传》等一些文献。&/p&&p&&br&&/p&&p&直到西汉末年出了个刘秀,这个刘秀是和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同名同姓的刘秀(当然,后人一般叫他刘歆——这个倒霉孩儿最开始叫刘歆,为了避汉哀帝刘欣的讳改名刘秀,结果又和下个皇帝名字撞上了,后人还是叫他刘歆。他是谋划诛王莽事败而自杀,另一个刘秀因为反王莽成功而登基,两个刘秀的命运啊)。刘歆的父亲叫刘向,他们父子二人对校理群书二十年,编写《别录》《七略》,校正和勘定古文,对古文经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p&&p&&br&&/p&&p&刘歆认为,今文经相对于古文经都是残缺而且讹误很多的,不是真经,也不够全。所以他是古文经学的推崇者,建议朝廷设立古文经学博士。那些今文经学的博士肯定就不干了,这可是砸人饭碗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古文经学博士终哀帝一朝也没有能设立。历史就是这么讽刺,刘歆一生推崇的古文经学,竟是被他最痛恨的王莽发扬光大的。王莽建立新王朝,为了改制汉朝,汉朝推崇今文经学,那他就设立古文经学博士,大力推崇古文经学。后来到了东汉,古文经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过马融、许慎、郑玄、贾逵、服虔、卢植等几位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的发扬,古文经学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已经碾压了今文经学(当然,东汉时期古文今文之争非常复杂也非常厉害,这里略过不提;这些古文经学学者的著作,很多也都吸收采纳了今古文两派,这里也不再介绍了;郑玄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对儒家学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也不多说了)。&/p&&p&&br&&/p&&p&这里插一句,大家肯定会产生疑惑,古文经是流传下来的原作,今文经只是后人的回忆版,肯定应该古文经比今文经靠谱。然而……古代也有学术造假啊……你说我今文经不全,我还说你看不懂古文瞎解释呢,我还说你古文经都是假书呢,这肯定就又有的撕了。古文经的真伪辨别,直到今天学术界还在撕(比如古文尚书是伪书这一观点,历代考证,到了清代,基本上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近年来的清华简破译更证实了这一点)。&/p&&p&&br&&/p&&p&其次,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产生之初是由于大家拿到的经学底本不同(原版或者回忆版),但随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进一步发展,挣的就不只是文本了,甚至文本都已经不再争,更多是在治学思想上争。今文经学的原本大家都知道肯定不是真的原本而是有偏差的回忆本,所以就不会去抠字眼,不会去花太多功夫在文本校对上(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反而更愿意去解读、引申来用于教化;古文经学的传承者相信自己学的经文就是先秦原本,所以对经文的文字校勘、字词释义会格外看重。再往后发展,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思想和理念就越来越不同,争端也就越来越大。&/p&&p&&br&&/p&&p&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又派生出很多分支流派,到了南北朝,不仅有学术派别纠纷,还有南北朝政治对立的加入,还形成了南北学。各个流派就各传各的,互相撕逼撕了几百年。直到唐代孔颖达,又是孔子嫡系传人,他是一个经学集大成者,编订《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的门户之见,于众学中博采其长,兼容并包,结束了数百年的门派互撕,被定为官方标准解释。&/p&&p&&br&&/p&&p&再往后,宋代经学得到新的发展。古文今文都讲究传承,但宋儒直接抛开汉代以来的传承,自己研究经典,生发出新的思想流派,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也将经学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产生了新儒学,或者说叫做宋学。朱熹是宋学的集大成者,朱程理学也受到了官方肯定,成了经学的主流。&/p&&p&&br&&/p&&p&到了清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清代的小学非常发达——文字狱太严重,不敢写新书发表新思想,那闲得蛋疼的儒者只好埋头浩瀚的古代文献中考证古经的真伪。由于清人对部分古文经的辩伪,今文经在清朝又得到了新的发扬。&/p&&p&&br&&/p&&p&到了清末,本来已经逐渐消停的今古文之争,又披着政治的外衣开始回来了。康有为出于『托古改制』的目的,他写的《新学伪经考》几乎全盘否定古文经学,认为古文经全是刘歆伪造的,全是假书(当然,这不全是他想出来的,在他之前清朝一些今文经学者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将传承了两千年之久的古文经全盘否定,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为维新变法造势。&/p&&p&&br&&/p&&p&直到现在,今文经和古文经还是学术上的重要话题,随着新的考古文献的出土,今古文经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发展。&/p&&p&&br&&/p&&p&&br&&/p&&p&也就是说,儒家经学两千多年旷日持久的撕逼,直接原因就是秦始皇焚书。由于经学从以前的主流学科变成了如今的小众研究学科,我们很难直接感受到秦始皇焚书带来的影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秦始皇焚书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p&&p&&br&&/p&&p&&br&&/p&&p&再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认为秦始皇焚书应该只是焚烧儒家经典和史书,并没有焚烧诸子。原因很简单啊!儒家作为先秦诸子中最壮大的一家之一,总共就这几本书,焚书后尚且难以恢复,今文古文撕了两千年还没完,真伪至今难辨。其他影响远不如儒家的诸子基本上都传下来了——如果秦始皇真焚了的话,估计我们现在影子都看不到了。&/p&&p&&br&&/p&&p&有时候想到秦始皇焚书,真的觉得非常痛心。我觉得命运最多舛的一本书,就是《尚书》了。秦始皇烧了一波,后来古今文尚书一直撕到汉朝灭亡。西晋永嘉之乱之后,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都失传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才使得尚书没有完全亡佚。后来古文尚书又被证实是伪书,尚书的命运啊……希望先秦的人都喜欢埋书吧,我幻想着能够出土越来越多的考古文献,让我们对先秦的历史以及儒家经典有更真切的认识吧。&/p&&p&&br&&/p&&p&…………………&/p&&p&最后感慨一句,孔家真是战斗机啊,影响中国历史太深远了。儒家经典是孔子编的;秦始皇焚书大部分漏网之鱼都是孔子后人藏在孔壁的;孔安国编的《古文尚书》让古人考据研究撕逼了两千年;孔颖达是儒家经典集大成者,现在我们学习的很多儒家经典都还是五经正义的本子……&/p&&p&————————————————————&/p&&p&补充两个问题:&/p&&p&1、比焚书更加影响深远的禁书,是禁止讨论诗书等经典。儒家经典不只是文字,是需要老师传道受业解惑,是学说的传承。秦只有短短十几年,到汉初时候,除了幸存的老儒,天下已经没人懂诗书了,这个影响真的太深远了。&/p&&p&&br&&/p&&p&2、汉代不是儒者们回忆复述经典了吗,破坏并没有那么大。&/p&&p&这么比喻吧。《倚天屠龙记》中,觉远大师是知道《九阳真经》原文的,张三丰、郭襄、无色禅师在觉远死前听他背九阳真经,各自记下了一部分,回去发展成了武当、峨眉、少林三家九阳功。这三家九阳功都很厉害,但是较之原版九阳神经,都差很远。&/p&&p&汉代复兴的今文经和原文的差别,基本上就是这三家九阳功和真正九阳真经的差别。很多儒家经典由于记忆偏差,真的就断绝了。尚书作为儒家最重要的书之一,竟然缺了那么多。就好比基督教的圣经缺了一半,真的是破坏极大的。&/p&
秦始皇焚书。 提到秦始皇,很多人都知道『焚书坑儒』这个历史事件,但太多人低估了这个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坑儒』这里不谈,因为具体有没有『坑儒』、是不是只坑了儒生、坑了多少人,至今都争论不休,我对此研究不深,就不说了。 这里单说『焚书』这件事,…
我只说一条,是从家父身上言传身教习得。&br&&br&&b&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b&&br&&br&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和现实中与人撕逼,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严重影响情绪乃至影响工作学习,负面情绪影响时间过长,对没有意义的感情投入时间,等等。&br&&br&虽然只有这么一条,但真要掰扯起来却要说好多了。&br&家父从小把我当男儿教养,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从来教育我要做个心胸宽广、眼界大格局高的人,搞得我总是以为我们家有皇位要让我继承。&br&虽然常常被这样教导,但我其实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不仅脾气暴躁,而且经常会犯这个许多年轻人都会犯的错。&br&&br&我年少时特别爱和别人撕逼,网上撕能撕几天几夜,现实中也经常一言不合拍案而起要搞大新闻,当真是天不怕地不怕。&br&后来有一件事直接影响了我。&br&我住校时因为性情顽劣得罪了宿管,经常有事没事被宿管大妈刁难,我又受不得气,经常把事情闹大,导致双方积怨渐深。后来毕业时,我要办理提前离校手续,家父陪同一起。&br&毫无意外地,宿管大妈又开始作妖了,先开始我还勉强忍耐着,后来她的言辞逐渐辱及家父,我直接就准备跳上去动手了。&br&先前家父一直微笑旁观我们的沟通,直到我准备动手时把我拽了出去,门一关自己进去了。我站在窗外全程目睹了“宿管大妈咄咄逼人——家父微笑倾听——宿管大妈怒火渐消——家父三言两语——大妈完全熄火——大妈开始客气——大妈把我请进门给我倒了一杯水”全过程,后来事情很快办完了,大妈还笑着说欢迎我随时回学校玩。&br&&br&转过头家父对我说了一番让我琢磨至今的话:&b&“我之前没说话是想看你如何应对,你选用了你认为处理这件事最正确的方式,先讲道理,讲不通道理就正面怼。后来我的处理方法你看到了,你认为是你能把事情办好还是我能?今天我要是不管你,你可能就要闹到校长那去,直到最后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b&&br&&b&你要时刻记住,你和别人打交道都是有目的的,别人优秀,你的目的就是向他学习。这种人呢就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你以后一辈子也未必会和她有什么来往,那么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她办好手续,事情办妥了,这个人就没什么意义了。你和她打交道的所有目的,就是要让她帮你办事,既然是有目的的,就要有适当的方法。她今天刁难你我当然看出来了,找的种种借口就是为了踩你,长她自己的虚荣心,既然你知道她的目的,让她半分又如何?只要你最终的目的达到了,何必在她身上浪费时间。她一辈子就是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你还有无限可能,她的时间不宝贵,而你的却非常宝贵。&/b&&br&&b&越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气性就越大,一言不合吵架杀人的多了去了。遇到这种人,你让他就好了,不要和这种人计较,越快打发走越好,你的命比他贵。”&/b&&br&家父的言传身教深深震撼了我,我此后很少再与人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从前我不理解家父口中的宽容,总觉得是圣母心,后来慢慢品味,这种宽容何尝不是对卑劣人格的不屑一顾,和对自己的保护。&br&结合今年发生的“面店老板街头被砍头案”,我常常不寒而栗,如果家父没有给我上这重要的一课,也许街头被杀的人就是我。&br&&br&由此推及关于撕逼的事,后来也渐渐琢磨出撕逼其实是件没有意义的事。尤其是网上的撕逼,纯属意气之争,完全浪费时间。&br&我喜欢知乎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答主可以自己管理评论区,哪里都有三观不合素质不高的人,我脾气暴,还没练到能被人骂而不动容的地步,但是又不想浪费时间撕逼,所以看不顺眼的评论删掉就好了。&br&有句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我欢迎同好者、高学者给我指出知识性的错误,和我探讨喜爱的领域,却没时间和傻瓜撕逼。&br&&br&由此还可以推出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没有意义的事。&br&就撕逼而言,能为你争取到实际利益的撕逼才是有意义的。比如诸葛亮舌辩群雄、辩论比赛、就职竞选等。&br&其余种种为了意气之争、高下之见、三观不合引发的撕逼都是无意义的,这一句,知乎上的很多人都已经犯了错,包括我。&br&就广义而言,凡是你真正热爱的和对你有益的,都是有意义的事。&br&标准一简化,你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无谓的小事了。&br&&br&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情绪的波动。&br&成大事者必然是沉稳的,他必须要有稳定、坚定的意志和情绪控制力,过于感性的人也许会成功,但不一定能成大事。&br&我知道你们想吐槽我,可是奈何本人从小就是被当成太子培养的啊。&br&&br&你看知乎上有好多“一句话”的问题和答案,什么最让你心酸的一句话,父母最让你心寒的一句话,确实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我始终认为那是片面的,我也不赞同那些特别容易动容的人。&br&所谓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必然是不易被动摇的,今天你能为这句话感动,明天另一件小事也会打动你。你的三观一旦轻易被动摇,反而不容易沿着一条路坚持地走下去。&br&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自己的“道”。别人认为荒谬也好,错误也好,你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必须要守护的。&br&之所以认为那是片面的,因为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你根本就不能通过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了解一个人。&br&&br&一个人,你可以忧悯天下、心怀苍生,你可以关心他人,但你不应该特别容易感动。&br&因为感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它既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更反而会影响自身的情绪。&br&&br&这个要求好像有点高,在我们家的教育体系里,除了时间之外,感情也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感情应该给有限的人,你在无谓的地方浪费的感情越多,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用的感情就会越少。&br&家父一生没有深交好友,知己寥寥,但他一生只爱家母一人,对家庭倾注了全部的爱。&br&所以比起感动,我往往是直接捐钱。&br&除了感情是有限资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情绪是很容易影响人的。太容易被感动,很容易影响正常生活。&br&&br&出色的情绪控制力,是家父对我毕生的要求。&br&“&b&你失恋,可以难过,允许你大哭大闹大醉,今晚过后你要是再流一滴眼泪你就没出息。&/b&&br&&b&你的笑点可以低,因为我们希望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但你的怒点要高,因为愤怒会直接影响你的决策能力。&/b&&br&&b&任何人都会面对失败,你可以受打击,失望难过,但你必须以最快的力气恢复过来,不能永远沉浸在负能量里。”&/b&&br&我这辈子从未见过家父对任何人发怒,从来都是温声轻语。可是他的下属和同事都非常害怕他,开了两年车的司机在我爸面前始终战战兢兢。&br&&br&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还包括感情问题。&br&&br&不仅是指那些无结果的争吵和抱怨,我见过太多一谈恋爱双方情商就直线下降的例子了。真正高质量的恋爱,应该是能带给双方正能量的,棋逢敌手,珠联璧合,减少内耗,一致对外。&br&能过过,不能过分,不要浪费时间,真正的合拍磨合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一旦长期发现过不到一起,那就不是合适的人。&br&&br&这句话更重要的是指那些无意义的感情。&br&没有意义的感情和没有结果的感情是两码事。&br&我向来不赞同谈恋爱就是为了结婚,你谈恋爱,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这段感情就是有意义的,你可以投入时间感情,结果如何并不重要。&br&最有意义的感情就是精挑细选,认定一个人,好好爱,有结果最好,没有结果也不后悔。所以在我看来最高效的感情就是玛丽苏文常见的:一生只爱一个人。&br&&br&我说的无谓的小事,是指没有意义的感情。&br&什么属于没有意义的感情?&br&恋爱中常见的“养备胎”“广撒网”“聊骚”,在我看来都是无意义的感情,纯属浪费时间。&br&有生理需求就去解决生理需求,不要投入感情。&br&&br&所以,不要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包含了很多很多深层的意思,这是家父留给我的宝贵财产,也许要用一生去揣度。&br&嗯。。。这么一说,我还真想问问我爸是不是有什么皇位要我继承的。&br&&br&————————关评分割线——————&br&本来一时起意写了这个答案,没想到被大V翻牌了,谢谢大家。&br&当时写的时候就是想到哪写到哪,写的有点长了。因为本来没打算要火一把,是写给自己反思的,大家能耐心看完还是很感谢。我写东西从来不会迎合别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写得长就有写得长的用意。所以不会再删改了。&br&我有强迫症,喜欢看评论,这两天为这个答案分心了,所以干脆关评。评论区我虽然没回应,但都是认真看过的,有的朋友提出了更有新意的观点,很有趣。&br&最后说一句,谢谢大家。&br&————————最后一割————————&br&千、千赞?吓傻了。&br&才不足取,貌不足凭,只是分享了一点家学而已,何至于千赞?过誉了。&br&感谢。&br&&br&&br&&br&&br&好了装完逼了让我放飞一下自我:&br&老子火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只说一条,是从家父身上言传身教习得。 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包括但不限于:在网络和现实中与人撕逼,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严重影响情绪乃至影响工作学习,负面情绪影响时间过长,对没有意义的感情投入时间,等等。 虽然只有这么一条,但真要掰扯起来却…
&b&1、我非常讨厌在分享一个故事或者笑话后,有人像你刚才这样问:“啊,你说什么?我没听清。”&br&&br&“非常非常非常的讨厌!”&br&&br&“但如果是你的话,我多说几遍也没有关系……”&/b&&br&&br&&br&&br&&b&2、“你居然比平均用时迟了十八秒钟才给我回信息,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br&&br&“你非要这么想我也没有办法。”&br&&br&你在心中愤怒咆哮,这特么可是女生最讨厌看到的回复,他却接道:“就像我没办法让自己不喜欢你一样。”&br&&br&&br&&br&&br&&br&3、“我一无所有。”&br&&br&我想说,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你。&br&&br&但是我在说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停住,因为我突然想到,我也没有你了。&/b&&br&&br&&br&&br&————————————————————————&br&&p&————————————————————————&/p&&br&&p&&b&4、你暗示性的问他:“你很会撩妹,是吗。”&/b&&/p&&br&&p&&b&他呵呵一声:“恐怕我撩不动你。”&/b&&/p&&br&&p&&b&你心中顿凉,他却说:“因为对我来说,你好像有一个世界的重量。”&/b&&/p&&br&&br&————————————————————————————————————&br&&br&&b&5、看到你这样我真是忍无可忍!&/b&&br&&br&&br&&b&你想我怎么侮辱你???&/b&&br&&br&&br&&br&&b&是粗暴一点,还是温柔一点……&/b&&br&&br&&br&(偶尔污一下,没有关系的吧?)&br&&br&————————————————————————————————————&br&&br&&br&&p&&b&6、你再这么吃会变成一个胖子的!&/b&&/p&&br&&p&&b&如果你再肥一点!&/b&&/p&&br&&br&&br&&br&&br&&p&&b&你就可以把我的心塞满了……&/b&&/p&&br&&p&&b&—————————————————————————————————————&/b&&/p&&br&这个三句话内出人意料的故事,我会持续更新。想到好的,就会更。&br&同时,分享一个爱情故事。&br&&p&&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果你变成了蚊子,如何让别人知道你是人类? - 情何以甚的回答&/a&&/b&&/p&
1、我非常讨厌在分享一个故事或者笑话后,有人像你刚才这样问:“啊,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非常非常非常的讨厌!” “但如果是你的话,我多说几遍也没有关系……” 2、“你居然比平均用时迟了十八秒钟才给我回信息,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你非要这…
&img src=&/70b479efee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70b479efee_r.jpg&&
没想到上了日报,早知道好好排版,加作图解释了&br&————————————————&br&&br&我来讲恋爱中的博弈,不,我来讲恋爱中的算法,不,我来讲算法!!&br&&br&有个著名的问题,叫做stable matching。早年是一个可爱的俄罗斯老头在图论课上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拿出来娱乐下大家。因为这个算法应用太广泛了,这个算法的两位发明人David Gale和Lloyd Shapley,在2012年因为这个算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br&&br&先说结论:&b&女生遇到心动的男人一定要追&/b&!!!!!我马上就要来证明!&br&&br&&b&前方高能预警!!!含大量数学图论及计算机编程算法知识,萌妹子请直接退散。&/b&&br&&br&假设,有一个平行世界,我们姑且叫这个世界,平行世界999号,这个世界有n个男人,还有n个女人,然后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对喜欢的女人的排序,比如男A,有一个排序(女A,女B,一直到女N),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喜欢的男人的排序,比如女A,有一个排序(男A,男B,一直到男N)。每个男的都会试图去追求自己的排序里头排的最高的女性,每个女的都会接受自己排序里头最高的男性的追求。&br&&br&再假设这个平行世界999号,有以下追求方法(算法):&br&&br&1.这个世界上只有男人能够追求女人,女人收到一个男人的追求,可以选择说“你做我男友吧”,或者“你滚犊子”。当女人说“你做我男友吧”的时候,这个男人和女人进入了男女朋友模式,当女人说,“你滚犊子”的时候,这个男人回复单身。&br&&br&2.每个男人只能在单身的时候追求女人,而每个女人最多只能有一个男朋友&br&&br&3.每个男人都会追求自己名单上排位最高的女人,当被拒之后,会追求排位次高的女人,被拒之后再追第三高的女人,以此类推。每个女人,如果没有男朋友,收到追求,会立刻说,“你做我男友吧”,如果有男朋友,会将现有男朋友与追求者比较,选择其中排位更高的,甩掉排位更低的。&br&&br&4.每个男人都会锲而不舍的一直把整个排序追求完,直到脱离单身状态为止。&br&&br&5.当每个男的和女的都有一个女、男朋友的时候,会所有人一起结婚。&br&&br&怎样,是不是和现实很像?让我喝口水继续写!&br&&br&&br&&br&我的结论是,这个世界里头,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组合,使得,这n个男的,和n个女的,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一一对应的婚姻关系。也就是说,这N个男人和女人,都合理的选择了自己名单上最高的排位的那个对象。&br&&br&我说的有点乱,因为我学的是用英语学的,而我的翻译实在是不咋地,我先来简化问题:&br&&br&&br&一、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1个男人,1个女人:&br&&br&那不用想了,排什么排,去滚床单,裸奔,过没羞没躁的生活去吧。&br&&br&&br&&br&二、假设这个世界上有2个男人(男A,男B),2个女人(女A,女B):&br&&br&这就开始复杂了,&br&&br&如果,男A和男B的排序都是(女A,女B),女A和女B的排序都是(男A,男B)。&br&&br&那么很简单,男A和男B一起去追女A,男B迅速杯具,男A和女A在一起,男B和女B在一起,故事完结。&br&&br&如果,男A和男B的排序都是(女A,女B),女A和女B的排序都是(男B,男A)。&br&&br&那么也很简单,男A和男B一起去追女A,男A迅速杯具,男B和女A在一起,男A和女B在一起,股市完结。&br&&br&如果,男A的排序是 (女A,女B),男B的排序是(女B,女A),女A的排序是(男B,男A),女B的排序是(男A,男B)呢,那怎么办?&br&&br&那么现在,男A会去追求女A,女A会说,“你做我男友吧”,男B会去追求女B,女B会说“你做我男友吧”。&br&&br&于是大家结婚了。&br&&br&所以现在的组合是,男A和女A,男B和女B。&br&&br&&b&但是!!!但是!!!&br&&br&你们发现了问题没有???&br&&br&每个男的都追求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女士,每个女士却只赢得了自己最不喜欢的男士!!!!&/b&&br&&br&这就是这个算法的一个弊端,就是追求者,有占优的可能性。&br&&br&如果反过来,平行世界999里,只允许女人追求男人,会出现下面情况:&br&&br&女A去追求男B,男B会说,“你做我女友吧”,女B去追求男A,男A会说“你做我女友吧”。&br&&br&于是大家都结婚了。&br&&br&现在的组合是男A和女B,男B和女A。这同样是一个稳定的匹配。&br&&br&&b&但是!!!但是!!!现在每个女士都追求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男士,每个男士却只赢得了自己最不喜欢的女士!!!&/b&&br&&br&&br&三、推广到N男N女,也是一样的推论。&br&&br&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单向筛选,每个男的都会确保会向自己的排序中最高的女性表白。然而男性被“滚犊子”的唯二可能性,是因为这个女性有一个她心目中排序更高的男朋友,或者当了一段时间男朋友,但一个排序更高的男人向她表白。(当然现实中大家也懂,你就是没戏的了,而且是你本来就没戏)&br&&br&因此,&b&确保了男性一定能追求到自己喜欢的名单里头,排位最高的女性。&/b&&br&&br&也就是说,在这个追求关系里头,主动的那一方更能够找到自己更喜欢的异性,而被动那一方,却没有这样的优势。&br&&br&所以结论就是,妹子们,遇到喜欢的男人,一定要主动!!!!&br&&br&要是说的不对,还请多指教。&br&&br&(微信公众号:funnybroadcast,好玩推广,每日推广好玩的资讯和信息,欢迎关注! )&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我觉得我的文章后面居然开始有各种reference了,有一种发表了论文的错觉。&br&&br&&a data-hash=&a20fadaef4fc& href=&///people/a20fadaef4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施徐国& data-tip=&p$b$a20fadaef4fc& data-hovercard=&p$b$a20fadaef4fc&&@施徐国&/a& 同学非常认真地用matlab验证了下这个算法,请看&a href=&/question//answer/?utm_source=weibo&utm_medium=weibo_share&utm_content=share_answer&utm_campaign=share_button& class=&internal&&恋爱中有哪些博弈? - 施徐国的回答&/a& 谢谢这么认真地童鞋!&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恋爱中有哪些博弈? - woe Mr 的回答&/a& 这里&a data-hash=&af35374cbd8ae6f3b69eeb& href=&///people/af35374cbd8ae6f3b69ee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woe Mr& data-tip=&p$b$af35374cbd8ae6f3b69eeb& data-hovercard=&p$b$af35374cbd8ae6f3b69eeb&&@woe Mr&/a&这位童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表示他的答案与施童鞋相差很多,还请大家验证他的算法。&br&&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595008#comment-& class=&internal&&恋爱中有哪些博弈? - Richard Xu 的回答&/a&&a data-hash=&d85dc282f& href=&///people/d85dc282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ichard Xu& data-tip=&p$b$d85dc282f& data-hovercard=&p$b$d85dc282f&&@Richard Xu&/a& 很认真的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讨论了我的答案中还不严谨的地方。谢谢认真的童鞋!&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恋爱中有哪些博弈? - 瞻彼淇奥的回答&/a& 数学系萌妹子 &a data-hash=&5dc52acda616cd& href=&///people/5dc52acda616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瞻彼淇奥& data-tip=&p$b$5dc52acda616cd& data-hovercard=&p$b$5dc52acda616cd&&@瞻彼淇奥&/a& 也从数学的角度阐释了她的看法。谢谢认真的童鞋!
没想到上了日报,早知道好好排版,加作图解释了 ———————————————— 我来讲恋爱中的博弈,不,我来讲恋爱中的算法,不,我来讲算法!! 有个著名的问题,叫做stable matching。早年是一个可爱的俄罗斯老头在图论课上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拿…
题主说的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一篇介绍,不过那个成文比较早,里面有些不够透彻和错误的地方,这里约略说一下吧。&br&&br&对于任何当权者来说,开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向老百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推翻前朝?为什么坐天下是我?为什么你们被我统治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适的?这些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合法性。&br&&br&具体到中国,最权威的政权合法性认证者是天,这个天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宇宙最根本的自然规律,谓之&b&天道&/b&。历代统治者需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天道的选择,代表老天爷来统治你们,这就是所谓&b&“神膺天命&/b&”。三代之时,这种论证的联系比较简单粗暴。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统治者们发现旧有操作系统不足以满足对政权合法性的论证要求,他们需要升级,&br&&br&有了客户需求,就有开发组。于是从春秋开始,许多人都投身到这套系统的开发中来。比如儒家开发了“克复周礼”;法家开发了“以法治国”,墨家开发了“兼爱非攻“,等等等等。诸子百家的程序员纷纷跑到各国去安装调试,游说领导人说你们用了我这套系统,统治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各国领导人有的装了,有的没装,有的装了又删除了,有的删除了不说还把程序员干掉了。总体乱得很,史称百家争鸣。&br&&br&到了战国,出现了一位阴阳家的大牛,叫邹衍。邹衍仔细做了客户心理分析,把客户需求提炼成两点:&br&&br&1 系统原理要浅显易懂,老百姓都能看得懂。比如周易虽然博大精深,但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不适合推广。&br&&br&2 系统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以方便统治者修改。&br&&br&于是他集阴阳家之大成,推出了&b&五德终始说&/b&——不是&b&始终&/b&——正式开放下载。&br&&br&&img data-rawheight=&448& data-rawwidth=&454& src=&/67bac7ebc4e82aac02f2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67bac7ebc4e82aac02f2ed_r.jpg&&&br&它的基本运转原理是:天地万物可分为五行,五行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五种德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五种德性之间,也是相生相克。而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一德。政权为什么更迭?因为旧德为新德所克制,这是合乎天道的,往复循环。&br&&br&&br&这个系统好就好了,它完全满足那两个需求。一来,它把政治问题简化成一个物理问题。前朝如果是火德,那么被后朝的水德灭掉,水克火嘛,水浇到火上,不就灭了吗?前朝是金德,那么后朝是火德,火克金,也很容易理解,金属扔火里就化了嘛。老百姓能看的懂。&br&&br&二来这套系统的开放性足够好。五行是宇宙基本的五种元素,你可以在任何东西里找出来这些属性,怎么说都成。侯宝林先生的作品《阴阳五行》,做过生动诠释。&br&&br&邹衍根据这套理论,还发布了几个补充包,把五行与五个方向、五种颜色等等做了联系。比如中央属土,黄色;北方属水,黑色;东方属木,青色;西方属金,白色;南方属火,红色。&br&&br&那么有人问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一朝是什么德呢?邹衍说,如果你是天命所归的话,那么会有各种预兆,从预兆里就能判断出你的德性。&br&&br&然后邹衍对这套系统进行了实操。&br&&br&黄帝属土,曾经见过大蚯蚓,所以德性为土。&br&木克土,所以接替的大禹是木德,大禹曾经在冬天见过绿色植物。&br&金克木,所以接替夏的是商汤,征兆是有”金刃出于水“。&br&火克金,所以接替商的是周,征兆是有赤色的鸟在周社上空飞。&br&&br&所以你们看,这套系统,恰好后朝克前朝。邹衍的这个算法,叫做&b&五行相胜&/b&。&br&&br&&img data-rawheight=&102& data-rawwidth=&722& src=&/a137d7a45cfd66844e4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a137d7a45cfd66844e40_r.jpg&&&br&这套系统推出以后,广受欢迎,尤其是被吕不韦所喜爱。在《吕氏春秋》里,吕不韦指使代笔集团对五德终始说做了专题介绍,还进行了发挥。&br&&br&”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於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
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 (《吕氏春秋应同》)&br&&br&吕不韦及其代笔集团沿用了邹衍的世系,但稍微做了修改。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话:周是火德,那么取代周的,一定是水德王朝。&br&&br&那么七国里谁最水呢?《史记封禅书》给出了答案:“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br&&br&所以秦统一六国,是天命所归。&br&&img data-rawheight=&125& data-rawwidth=&879& src=&/d6ed3b033c8eca3da6df0a33fa5fd49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9& data-original=&/d6ed3b033c8eca3da6df0a33fa5fd495_r.jpg&&&br&这开了&b&五德终始操作系统&/b&一个先河:不是我看到什么征兆,去应什么德;而是我觉得自己需要用什么德,去伪造一个征兆。这就是邹衍这套系统的优越性了,面对对象开发,你可以进行修改,以适应政治现实。&br&&br&秦始皇登基以后,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于是宣布秦为水德,还把黄河改名叫德水,并宣布全国服色尚黑。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在秦代,黑色是贵色,只有皇帝和高级官员在正式场合穿的礼服才能是黑色。&br&&br&到了西汉建立以后,有人问刘邦咱们算啥德?刘邦想起一件事,当年他打进咸阳,看到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黄。刘邦一掰指头,说不对啊,应该有五帝啊,黑帝哪去了?他一拍脑袋,说看来它跟我有缘分,是等着我给它立庙呢!于是刘邦吩咐人建了黑帝庙。&br&&br&建国以后刘邦想起这件事,一拍大腿,说咱们跟黑帝有缘分,黑属水,那就水德吧。周围一群大臣噗地一口血喷出来,别傻逼了好吗?秦是水德啊,你推翻了秦朝,土克水,汉该是土德啊!&br&&br&不过吐血归吐血,领导发话,谁敢说您错了?这时候站出一位好汉,新封北平侯的计相张苍。张苍心算了一下,告诉刘邦:暴秦刑法严酷,这种朝代只算是法国,根本不配当德国。所以咱们大汉,是上接周德,周是火德,所以咱们汉是水德。&br&&br&张苍是个优秀的程序员,他开发出了系统的新应用,不光征兆可以改,甚至谁算哪一德也能改,太开放了,太好用了。&br&&br&邹衍-吕不韦的世系计算,被张苍修改了一下,变成了下面的模样。&br&&img data-rawheight=&134& data-rawwidth=&925& src=&/d202c6b913b349eff23a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5& data-original=&/d202c6b913b349eff23ac_r.jpg&&&br&是汉初就被生拉硬拽地应了水德。刘邦还特意在上邽郡建造了一座天水祠,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水德王朝。
后来这祠堂地域扩展,分出一郡,即天水地名的来源。&br&&br&张苍的说辞刘邦接受了,可却难以服众。从王朝气质性格来说,汉代的星座是处女座。这种五德不协调的说法,让许多处女座的人觉得不可容忍。贾谊先跳出来,给汉文帝上书,嗷嗷地说要改成土德,结果被踢去了长沙。很快又有跳出一个方士公孙度,对汉文帝预言说根据符谶,过些日子将会有一条黄龙出现在成纪(今天甘肃省静宁县),黄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汉朝应该奉行土德才对。这招特别狠,因为我说看见就看见了,谁也没法证明我没看见。结果几天以后,果然有人说在甘肃瞅见黄龙了。张苍因此下台,哭着回家养老去了。公孙度这招,后来被后世纷纷效仿。&br&&br&公孙度眼看要成功,却不防他有个猪队友叫新垣平。新垣平也是方士,也想走公孙度的路线。他跟汉文帝吹嘘,我这儿有个玉杯,是仙人给我的,叫人主延寿。汉文帝一听特别高兴,颇为信重他。新垣平得意忘形,开始胡说八道,吹嘘自己能有各种异能。不料张苍对方士怀恨在心,他偷偷调查,居然找到了帮新垣平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于是立刻上书揭发。
结果新垣平就此完蛋,而汉文帝觉得方士都不可信,公孙度也连带着倒了霉,改德之事又没谱儿了。&br&&br&一直到了汉武帝,有三个处女座的大臣联名上书,一个叫公孙卿、一个叫壶遂,还有一个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他们上书说现在的历法乱七八糟,尤其咱汉朝得到天下之后还没有改过“正朔“,得整顿一下,恢复夏历。而且德性也不对,应该改回土德。&br&&br&当时他们三个有个强劲对手,叫董仲舒。董仲舒自己开发了一套系统,叫三统论:”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意思是说商白周赤接下来的朝代应该是黑统。这是以汉代水德倒推回去的结果,说服力不够。但汉武帝不太想得罪董仲舒,就把两边糅合了一下,正朔按董仲舒走,德性按司马迁的来。&br&&br&于是汉代至此,终于改回到了正确的德性。而正朔呢,则用的《太初历》,也称夏历。武帝还根据新历法的名字,把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br&&br&&p&说句题外话,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也提到过这个三统论,还半开玩笑地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资本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p&&br&&p&本来这事都定了,结果西汉末年又横升波澜,出了两位皇家图书管理员,一对父子刘向、刘歆。这对父子学问很大,但毛病也不小,而且有俩毛病。一是喜欢伪造古书,伪造篡改了一大堆东西,假称上古遗留,这些假货一直到清代,小学家们花了百多年才算摘干净。康有为一炮走红的《新学伪经考》,就是打刘氏父子的假。二是喜欢谶纬之学,特别迷信。有人根据《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作统计,算出刘家父子所推测的各种天灾人祸、灵异事件,以及祥瑞预示,总共有一百八十二件,发表相关理论二百二十六则。你说有多闲。&/p&&br&&p&他们俩有一天读《易经》,猛然间发现里面有一句话:“帝出于震”。父子俩琢磨开来,&/p&&p&五德终始都说第一代人主是黄帝,可是根据五行学说,黄帝的位置是在中央,属土,震则位于东方,属木,这不矛盾吗?于是刘向父子赶紧又去翻董仲舒的著作,发现原来“帝出于震”的“帝”并不是指黄帝,而是指的伏羲,因为伏羲一向是位于东方的,所以“包羲(伏羲)氏始受木德。”&/p&&br&&p&刘氏父子一看,精神大振,邹衍算错了,德性不是这么排列的。他们继续研究,发现算法也有问题。邹衍是五德相胜,后朝克前朝,这个太生硬了,天道是仁,所以不是相克,而是相生,所以应该是五德相生,前朝的德生出后朝的德。&/p&&br&&p&根据这两点发现,刘氏父子给系统做了一个全面升级:&/p&&br&&img data-rawheight=&255& data-rawwidth=&982& src=&/6b2bba6fb8c0bbb1b0cea914c9d7d4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2& data-original=&/6b2bba6fb8c0bbb1b0cea914c9d7d4df_r.jpg&&&br&&p&首先德性的源头是伏羲,黄帝排到第三;其次,五德相生,不再是相胜。所以伏羲的木德生出炎帝的火德,然后火德生出黄帝的土德,以次类推。再次,原来的世系名单太短,刘氏父子楞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一家四代人分成四德,再加上尧、舜以及原来就有的几位,变成这么一份新的世系表。&/p&&br&&p&按照这份表重新计算,那么汉代应该是继承周的木德,木生火,所以该是火德。&/p&&br&&p&《史记》里有一段故事:”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
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br&&/p&&br&&p&我们知道了汉代的德性变化以后,对这个故事就会有疑问了。这个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刘邦是赤帝子,而汉的火德到了刘氏父子提出来,在汉初刘邦应该是认的黑帝才对。顾颉刚就认为,这个故事是刘氏父子伪造的,以他们的尿性干得出来。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火德之说正确,不惜往《史记》里塞进去这么一段私货。当然,也有人认为,刘氏父子再能伪造,也只能伪造自己身边的书,改不了全天下的史记,可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都有这个斩白蛇的故事,所以说这个赤帝跟德性没关系,是另外一个系统的五方帝王。这段悬案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p&&br&&p&刘氏父子搞出这东西,开始没人信,只有一个老同学信。这个老同学姓王,叫王莽。王莽认为汉是火德,那么我要篡汉,自然火生土,我是土德。&/p&&br&&p&王莽还开了一个先河,认祖宗。他自认土德还不够,还宣称我的祖先也是土德,所以才应到我这里来。那么王莽认的祖先是谁呢?看上图可知,一共有俩,黄帝,以及舜。&/p&&br&&p&于是,西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最离奇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一个名叫哀章的梓潼人捧着一个铜盒子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前。盒子里有一份“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收件人是王莽。光看这名字就昭然若揭了:刘邦冠以赤帝之名,自然是火德。这书也不是给王莽的,而是给黄帝的,黄帝是土德。后世有人捡到过一枚新莽时期的古铜权,上头铭着八十一个字,劈头就写:“黃帝初祖,德匝於虞,虞帝始祖,德匝於新……据土受德,正号即真……” 把王莽的规划路线说得清清楚楚。&/p&&br&&p&王莽天下,民不聊生。当时的民众对王莽非常痛恨,诞生了两个凡是:凡是王莽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王莽反对的我们都要支持。结果,王莽篡了并没被官方承认的汉火德,老百姓起兵造反的时候,反而强烈要求恢复汉的火德……&br&&/p&&br&&p&刘秀起兵的时候,造过一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可见他也要以火德为旗号,来恢复汉室了。到了他坐下天下,“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汉代的官员服色,就此从黄色变成红色。&/p&&br&&p&顺便说一句,刘秀定都洛阳。洛是水字边,与汉的火德不利,他大笔一挥,改为雒阳。一直到曹丕登基,才改回洛阳。所以咱们看三国小说,凡是曹丕之前叫洛阳,都是错的。&/p&&br&&p&&b&所以汉代一共三德,初水德,后土德,再火德&/b&,还留下一个专有名词叫炎汉。&br&&/p&&br&&p&班固和范晔这两位史学家编史书写到这段儿,都觉得这个“土德变火德”不大好解释。班固比较滑头,在《汉书》里照抄刘邦当年那个斩白蛇称“赤帝子”的故事,以此来证明汉朝确实是火德。范晔就比较老实了,在《后汉书》里只含含糊糊地说了句“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打个哈哈就算蒙混过关。&/p&&br&&p&黄巾军起义时嚷嚷那句“黄天当立”,其实就是五德终始的一个应用。汉是火德,火生土,那么下一个朝代该是土德,尚黄。张角自称黄天,是有这一层因素在里头。&/p&&br&&p&到了汉末三国时代。袁术先称帝,认了个祖宗是虞舜,土德,然后被灭;袁绍有称帝的心思,认了个祖宗是黄帝,土德,没敢公开说,官渡以后更没机会说了。到了曹丕禅让时,他一查记录,气得够呛。世系表里一共就两个土德,结果袁氏兄弟一人占一个,自己没祖宗可认了。他没办法,只好一边宣称魏是土德,因此定年号为黄初;一边认了颛顼当祖先——颛顼是水德,本该尚黑。不过曹丕急性子,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还把雒阳改回洛阳,自家是土德,又是疑似水德,不用担心洛字不吉利了。&/p&&br&&p&蜀汉没什么好说的,刘备自认是兴复汉室,自然上继火德。有一个叫刘敬叔的人在《异苑》里提到过这么一档事儿:“蜀都临邛有火井……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览而更盛。”&/p&&br&&p&至于东吴孙权,他称帝的时候,有人在夏口看见一条黄龙,于是也应了土德。后来东吴跟曹魏打架打多了,孙权想都是土德,比不出强弱,我得换一个。他说看见有一群赤乌汇聚在宫殿前,说咱们改德吧。赤乌是红色,应该是火德,但土克火,比曹魏矮了一头。但孙权不肯承认自己算错了,他说按照邹衍的排序,周文王也看见过赤乌,所以我们江东得跟周文王是同德。而按照刘向、刘歆的排序,周是木德,木克土,所以咱们是木德吧——孙权装了个双系统,互相嵌套引用,算是把这套系统的精髓彻底吃透了,就十个字:“有权屌就大,怎么说都行。”&br&&/p&&br&三分归一统,晋是篡魏而得,土生金,所以晋为金德。但这个金德也经过了一番争议。晋武帝泰始二年,一群老头子官僚上书,说咱大晋是受了魏禅,应该学舜帝接受尧帝禅让的传统,继承前代的土德和黄马甲。请注意,按照旧的“五德终始说”,尧舜算一朝,都是土德,可是按照刘歆新五德学说,唐尧是火德,虞舜则是土德,根本没有继承——这分明是旧学派对新学派的反攻倒算。史学家孙盛态度最激烈,直接扛出“天道”来说事儿,说你们这么搞是有违天道,咱们大晋代魏而兴,就应该是金德代了土德。&br&&br&经过孙盛这么一闹,&b&晋才正式应了金德&/b&。建兴年间,晋愍帝司马邺在位,江南地区突然流传开了一首童谣:“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坑”是一种陶制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属籀起来的,所以属“金”,又是“白”颜色,所以“白坑”据说就是指“金德尚白”的西晋司马氏。果然到了建兴四年(316年),匈奴大将刘曜攻陷长安,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白坑破”,破了个彻彻底底。
&br&&br&再接下来,德性循环分成了两套系统,一南一北。&br&&br&北边五胡乱华,非常混乱。匈奴刘渊开始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所以自称火德。等到刘曜继位以后,呼延晏对刘曜说:“晋朝是金德,咱们取代了晋朝,按照五德相生的说法,金生水,应该是水德。可汉本来是火德,对应不起来。不如把国号改成赵吧,赵氏出自天水,正应合了水德。”于是前赵的德性就这么变成了水德。&br&&br&而后赵的石勒,别看跟前赵是死对头,两边很挺有缘分,国号一样,德性也一样。有一次荏平的县令师欢打到一只黑兔,献给了石勒。石勒身边一个叫程遐的马屁精立刻开始颂圣,说这兔子是黑色的,黑乃水德之象,预示着您将取代晋朝的金德而兴。石勒听了特别高兴,立刻宣布改元“太和”,以纪念此事。&br&&br&结果这前赵后赵,都是从晋的金德生出的水德。&br&&br&到了慕容儁建立前燕,本来也要定德性。当年张苍把秦朝踢开,让汉朝直接克了周的德性,定为水德,后来刘歆也把秦朝踢开,让汉朝直接从周的德性里生出来,定为火德。所以前燕大臣说咱们不如把前后赵都踢开,定位水德。慕容儁请了个高手韩恒拿主意。韩恒大手一挥,咱们大燕不跟他们混,鲜卑来自东方,东方属木,咱们尚青得了。&br&&br&结果前燕的德性,就成了一个不在五德循环之列的木德……&br&&br&至于苻坚的前秦,到底是什么德?不知道。因为苻坚的好基友王猛一直认为南边的东晋才是正朔,德性在那边,咱们没资格掺和。等到王猛死后,苻坚在淝水一败,更顾不上确认德性了。所以前秦的德性,是被后朝追认的。&br&&br&一个是被后秦姚苌追认的,姚苌认为苻氏最早的时候是姓蒲,后来苻洪听过一句谶言“草付应王”,恰好他孙子苻坚背后还生着胎记,瞧上去正象“草付”二字,于是改姓为苻杀了苻坚,自然是木德。而姚苌杀了苻坚,前秦是木德,那么后秦改是火德。&br&&br&一个是北魏追认的,说前秦继承前燕正统,以木生火,应该是火德才对。&br&&br&总之都没官方认证。&br&&br&&p&十六国里的其他小国,要么没记载,要么顾不上德性这块。只有夏的赫连勃勃,别听名字蛮夷,却给自己认一个正根儿,“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所以老子是大禹之后,国号为夏,金德,还在统万城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网漏殷氏,用使金晖绝于中天……于赫灵祚……金精南迈。”&/p&&br&&p&至于南边,就清楚简单多了,大家都有一套标准流程,先找征兆,再认德性,前后相生。所以东晋为金德,金生水,刘裕的刘宋即水德;水生木,所以萧道成的南齐即木德。不过下一朝的南梁萧衍说我也是齐朝皇族,一笔写不出两个萧字,干脆同德吧,所以南梁也是木德。木生火,到了陈霸先的陈朝,自然就是火德。&/p&&br&&p&再回到北边。&/p&&br&&p&北魏拓跋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不论邹衍老教授的旧五德学说,还是刘向、刘歆爷儿俩的新五德学说,德性世系里面黄帝都属后土之德。拓跋氏因此“考据”出来,北方俗语里“土”字念“拓”,“后”字念“跋”,瞧吧,这就是咱的起源。&/p&&br&&p&不过拓跋氏在建立北魏之前连一个带“德”的势力都没消灭过,所以无牛可吹,无德可替,只能走祖宗路线,他的孙猴子一样是石头里凭空蹦出来的,压根儿没法儿排进五德生克的循环里面去。到了汉粉拓跋宏这一代,他心里觉得不踏实,找大臣来商议。&/p&&br&&p&中书令高闾说汉的火德代周的木德,合乎天理。以后魏土德代汉火德,晋金德代魏土德,(后)赵水德代了晋金德,(前)燕木德代了赵水德,(前)秦火德代了燕木德,一朝朝传承明确。前秦虽然不是咱们灭的,但它灭亡的时候恰好我大魏建基称帝,所以咱就应当接替前秦的正朔,火生土,咱们大魏还是土德。&/p&&br&&p&旁边立刻跳出两人来,一个是秘书丞李彪,一个是著作郎崔光。俩人怒气冲冲,说你别扯淡!&/p&&p&咱大魏当年神元皇帝拓拔力微跟晋武帝司马炎是好哥儿们,后来刘聪、石勒肆虐的时候,本朝两位皇帝还帮过晋朝的忙,晋朝一直感恩不尽;后来平文皇帝拓跋郁律抵抗过苻坚,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灭掉了后燕,这才有了大魏天下。所以说了,无论赵啊秦啊燕啊全都是些僭越之辈,是伪政权,不能算在五德循环之内。魏有恩于晋,而晋朝灭亡的时候,正好又是平文皇帝兴旺的时候,那么继承晋朝金德的理应是我大魏,应水德之象。&/p&&br&&p&两位认定北魏应当继承西晋的正朔,把中间那些朝代全都忽略掉,上嘴唇一磕下嘴唇,直接忽略掉了足足一百八十多年。&br&&/p&&br&&p&两边吵了好几个月,拓跋宏自己受不了了,说爱什么德就什么德了,锁帖了事。于是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北魏不再是土德,而改为水德,服色尚黑,总算是掺和进“五德循环”的次序里去了。
&/p&&br&&p&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周北齐所篡。北齐首先宣称自己承魏水德,应木德,尚青。可是他们的征兆却是”京师获赤雀,献于南郊“,明明是火德。可北齐已经算不错了,北周更奇葩,自称木德,服色尚黑,历法却追溯到夏代——夏明明是金德,认的祖先是炎帝,该是火德——等于说北周四德俱全!&/p&&br&&p&北周灭掉北齐,然后又被隋所搞。北周木德,隋自然是木生火,火德。&/p&&br&&p&于是,分裂三百年后,南北两条德性链条到了合并的时候,居然都是火德,不能不说是个奇妙的巧合。&/p&&br&&br&&p&隋灭陈,又被唐所灭。隋为火德,李唐自然就是土德。可偏偏又人看不惯,这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家王勃。&/p&&br&&p&李治当皇帝的时候,王勃写成了一
部《大唐千年历》,说唐朝的土德应该直接接续汉朝的火德,而非隋朝的火德。为什么呢?王勃解释说,因为从曹魏直到隋朝,历代都没能真正统一过中国,他们都
是没有资格参与“五德循环”的,只不过是些五行的“沴气”而已。沴这个字读如“厉”,指的是灾害、不祥和,所谓沴气,也就是类似汽车尾气的废气、灾气、毒气。&/p&&br&王勃手笔非凡。汉代那位张苍先生踢开秦朝,让汉朝继承周德,不过是裁掉了从东周灭亡直到汉朝初兴之间四十多年时间而已。北魏的崔光不鸟十六国,让北魏上追晋德,也不过省略了中间一百八十多年而已。王大才子轻轻松松四个字“唐继汉德”,于是乎汉唐之间的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将近四百年时光就被一刀割下来扔下水道里去了。这算法极其扯淡,没人搭理,直到武则天时代的到来。&br&&br&武则天当皇帝以后,国号改为周。因为她自认是周文王后人,同样应火德,服色尚赤,这是按照邹衍的系统来的。可是,无论是“五行相克”还是“五行相生”,都解释不了为啥唐朝是土德,跟着兴起的武周会是火德,可是谁也不敢说啥,旁边周兴、来俊臣他们全都支楞着耳朵呐……&br&&br&&p&武周有个画家叫李嗣真,借用王勃的理论,进一步发挥建议把周、汉尊为二王,其它的小朝代尤其是北周、隋都要降格处理。这一回武则天准奏了,颁令全国改制,于是只有周、汉两朝被尊为正统,其它王朝,甚至唐朝,全都变成列国了。&/p&&br&&p&所以等到武周结束,唐中宗李显复了位,怎么瞧怎么觉得这些政策别扭到了姥姥家,于是一股脑全都废掉,复归唐初的说法。到了开元年间,有个叫崔昌的,干脆拿王勃的旧文改了个名字,直接就给递了上去。唐玄宗挺高兴,就把周、汉重新被奉为二王,其它朝代再次被降格为列国,一如武则天时代,只不过这次继承周、汉正统的是唐朝,为土德。礼部为此还出了个《土德惟新赋》的高考作文题,让考生们全都就这件事来谈谈感想。&/p&&br&&p&后来唐玄宗扒灰扒出个杨玉环。这杨家一直是当隋朝皇室为本家的,玉环的哥哥杨国忠瞧见唐朝居然把隋也给贬了,心里着实地不舒服,于是跟玄宗打商量,咱们不如从北魏开始起算,把北周和隋朝都放回“五德循环”里去,如何?唐玄宗听了杨玉环的枕边风,说准了!这么着,拉拉扯扯了两三个来回,唐朝的土德上承隋朝的火德,才算是真正稳固了下来&/p&&br&&p&唐朝灭亡以后是五代十国。五代这边,朱温信五德循环那一套,既然唐朝是土德,土生金,那么后梁就应该应金德。于是朱晃自命为金德王,就连内殿的名字都定下叫做“金祥殿”。&/p&&br&&p&可到了后唐李克用,人家虽然是沙陀人,可自认是继承李唐,自然不肯认后梁的金德,反而自称唐的土德。后唐之后,后晋土生金,应了金德;接下来的后汉,接下后晋的德性,金生水,自认水德。没过几年,就被后周给干了。后周郭威认周朝的虢叔为祖先,古代郭、虢二字相通,所以虢叔后人就自称姓郭,按照这种谱系,郭家的先祖是周王室。巧合的是,按照刘歆的新五德系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而南北朝时候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后汉的水德,水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这个国号为周,再合适不过。&/p&&br&&p&十国那边,乏善可陈。但有一个国家一定要提上一提,那就是前蜀。这个前蜀是王建创建的,虽然没有什么“德”的记
录,可是论起祥瑞来,却是十国中最多的。《新五代史》里一篇《前蜀世家》,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记述哪年哪月什么地方碰到了虾米祥瑞。祥瑞太多了,这
里不可能一一枚举,我就举一个例子,便可见前蜀君臣的想象力奔放到了什么程度: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八月,有人号称在洵阳看到了龙,而且不是一条,而是五十条!连修史的欧阳修本人写到这里,都忍不住说了一句:帮主,这也太离谱了吧……&/p&&br&&p&说宋代之前,还有个辽,前称契丹。契丹人还算老实,不像匈奴人瞎认中原为祖先。辽太宗耶律德光说咱们契丹族起源之时,一男子骑着白马,在辽水上碰到一个女子驾着青牛车而来,于是结为夫妇,生下八个男孩,就是契丹八部的始祖。契丹族在辽水边诞生,所以这个德性嘛,当然就该是水德。&/p&&br&&p&说回宋代。赵匡胤陈天桥兵变,夺了后周的位子。后周为木,木生火,于是宋即火德。&/p&&br&&p&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当时坐在开封皇位上的,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太宗赵光义,突然有个名叫赵垂庆的平民东施效颦也学王勃上书,说本朝如此辉煌,就应该跳过那乌七八糟的什么五代,直接上承唐朝,定德性为金德。再者说了,就算不删掉五代,后梁取代了唐朝,后唐又取代了后梁,这么一辈辈排下来,到咱这儿也应该是金德了。&/p&&br&&p&赵垂庆明显偏科严重,数学略通,历史太差,完全给算错了。这家伙以为五德轮替的顺序应该是“唐(土德)—后梁(金德)—后唐(水德)—后晋(木德)—后汉(火德)—后周(土德)—宋(金德)”。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事实上后唐压根儿就没把后梁当成正统王朝,而且自己也不新建德性,而是直接扛起了唐朝的大旗,上应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继续推演下去,宋朝就该是火德,不能是金德。&/p&&br&&p&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在位的时候,开封府有位功曹参军名叫张君房,再次跳出来闹事,上书劝说朝廷把德性改成金德。&/p&&br&&p&不过这一次和上次不同,张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绕圈子,而是开辟第二战场,大谈祥瑞征兆。要知道那宋真宗是个极度迷信的家伙,尤其痴迷祥瑞,对他说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说服力。你还别说,张君房真的搜集到了,或者说编造出了不少证据:&/p&&br&&p&其一,当后周恭帝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0年,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正是庚申年,天干配五行,庚属金,地支配五行,申也属金位,二金合一,这难道不正是上天的预告吗?其二,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在都城汴梁城西开凿过一个池子,起名叫“金明池”,为啥不叫水明池、火明池而要叫金明池呢?这“肯定”跟德性有关啊。其三,就在前些年,丹徒进贡了一头白鹿,姑苏进贡了一只白兔,而陛下您在封禅泰山的时候,又有人在山东献上白兔一只,郓州也发现一只金龟——白为金色,金象白色,这些祥物也都预兆着大宋该是金德啊!&/p&&br&&p&这一回的论据不能说不充足,但可惜,张君房上书的时机不对,宋真宗那时候正忙着去汾阴祭祀后土呢,没空搭理他的碴儿,于是这再一次变火为金的“逆流”也惨遭失败。&/p&&br&&p&隔了不久,到天禧四年(1020年),又一个闲人蹦了出来,光禄寺丞谢绛上书说:“当年汉朝跳过暴秦直接继承了周的火德,为火德;我皇宋也应该如法炮制,跳过五代继承唐的土德,所以不该是火德,而该为土德。”这一回比前两次更不象话,一瞧就知道谢绛这厮历史没学好。我们知道,在邹衍老教授的“五德相克”系统下,周朝才是火德,汉朝则是土德;而在刘向、刘歆爷儿俩的“五德相生”系统之下,周为木德,汉则为火德——这傻大姐根本是把两套系统给弄混了。&/p&&br&&p&与此同时,大理寺丞董行父也上书,坚持认为宋朝该是金德,还是老一套的理由,说宋朝应该跳过五代,上应唐朝土德云云。既然对方拍的是火星砖,宋真宗也就懒得跟他们费嘴皮子,直接引用当年徐铉发的火星帖,回答说大宋是受了后周的禅让,这么把人家一脚踢开良心上过不去,您就别跟这儿废话了。&/p&&br&&p&如此这般,虽然下面不断有人哼哼唧唧地着要改德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却是始终没有变过。&/p&&br&&p&北宋有一位书法大家,名叫米芾,他有一方书画印,印文是“火宋米芾”四个大字,证明了宋为火德,是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的认知,张君房、谢绛之类全都非主流。对于这方印,米芾还特意写过一段文字来做解释,他说:“正人君子的名字都很端正,而纪年纪岁,也都应当端正。从前有‘水宋’(指南朝刘宋是水德),所以今天要用‘火宋’来加以区别。”&/p&&br&&p&宋代官方推定的德性是火德,下面有些非主流叽叽喳喳的,根本动摇不了大局。可是事实上,这些争论已经是五德学说的回光反照了。从北宋开始,终于有明白人对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奇怪学说感觉到了腻味,展开了大讨论。&/p&&br&&p&这次讨论有点复杂,持续时间也长,我简化成下面这张图,大家可以看看。&/p&&br&&img data-rawheight=&370& data-rawwidth=&489& src=&/523fa61cecdf3be408d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523fa61cecdf3be408d6_r.jpg&&&br&&p&接着说北边。&/p&&br&&p&西夏是金德,尚白,不过这是因为他们自称“大白高国”或者“大白上国”,跟中原五德也没关系。&/p&&br&&p&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年底,金世宗完颜雍举行“腊祭”,也就是在腊月里打猎以将猎物奉献给祖先的祭祀,正式下诏,定德性为金德。两年以后(公元1165年),他跑去长白山封山祭祖,册文里就明确说了:“阙惟长白,载我金德。”&/p&&br&&p&但这个金也不是正根儿,金朝取名为“金”,和定下金德,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面说了,契丹族出于辽水,所以汉式国号叫“辽”,女真族也一样,因为老家在按出虎水,在女真语里就是“金水”的意思,所以才定国号叫“金”。&/p&&br&&p&所以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时代,金朝群臣就针对本朝德性爆发了一场大辩论。&/p&&br&&p&在这场大辩论中,主要派系分为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朝的火德,火生土,咱得是土德;一派主张继承契丹辽的水德,水生木,咱得是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打北边儿过来的,算一家子;还有一派最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朝的土德,为金德吧。其实这第三派既可以说是奔放,也可以说是保守,那意思咱别改德了,只要找出瞧着还比较合适的理由就得。于是乎,这一杆子就跳过去二百来年——还好,还没打破王勃三百九十多年的世界记录,到底是蛮夷啊,这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的士人。&/p&&br&&p&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全都予以考虑,由得你们各自分说理由,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啦,是支持第一种意见,让金朝继承宋德,改德为土。根据专家分析,这位金章宗已经汉化得相当深了,是个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所以觉得只有北宋才算系出正统,是真真正正中国王朝,所以咱得从他那儿继承德性才行。&/p&&br&&p&于是到了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金章宗终于下诏,正式宣布把德性改为土德,以后咱不再穿白褂子了,改穿黄马甲。&/p&&br&&p&可是隔了才十来年,到金宣宗的时候,突然又有人引发了新的辩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回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据说完颜海奴手下有一个叫王浍的汉人官员告诉他,大金朝的祖先乃是上古圣君高辛氏,是黄帝的后裔,又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的,因而完颜海奴就请示金宣宗,咱是不是应该尚火德啊?&/p&&br&&p&对于这类琐事,金宣宗还是很民主的,把群臣全都叫来,让大家商量一下,评评这个建议怎么样。于是又一位汉人大臣张行信站出来了,他一脸无奈地跟金宣宗解释:“陛下啊,我都被群没学问的废物气得没脾气了。按照《始祖实录》,我大金是从高丽而出,跟高辛光沾着同一个‘高’字了,八杆子都打不着啊。再说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氏,高辛是帝喾,排五行排出来是木德,怎能是火德呢?想当年太祖是因为完颜一族尚白,又瞧中了金子的性质稳固,所以才起国号为‘金’,跟德运没有关系。本朝的德性是到了章宗时代才算议定为土的。那个什么王浍一没学问二没人品,咱还是甭搭理他为好。”&/p&&br&&p&至于元代。公元1271年,忽必烈想咱不如改个汉式国号,摇身一变当中国王朝得了,我也干脆做一回中国皇帝。那么,起个什么汉式国号才好呢?忽必烈就向他的大参谋刘秉忠。&/p&&br&&p&这位刘秉忠可了不得,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乃是“顺德学派”的资深博士后。“顺德学派”又叫“邢州学派”,是一票汉族士人,除刘秉忠外还包括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团体,跟传统的儒士不同,他们喜欢研究科学技术,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土木建筑方面全都取得过很多重大成果。郭守敬测量过子午线,编制过《授时历》,开凿过运河,刘秉忠呢,元大都就是他建的。&/p&&br&&p&且说刘秉忠领了忽必烈的科研课题,回去狂翻古书,最后从《周易》里找到一句“大哉乾元”,意思是天道真是太浩渺无垠,于是建议取这个“元”字,定国号为“元”吧——元朝就这么着建立起来了。&/p&&br&&p&其实除了“大哉乾元”之外,“元”这个国号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跟五德学说相关。要知道,金朝是被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攻灭的,金属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该是金德。八卦配五行,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所以这个尚金的新王朝才会使用“大哉‘乾’元”当吉祥话。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的时候,诏书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br&&p&元朝末年,红巾军大起义,所以他们头裹红巾,就是因为尚的火德,火色为红。不过这跟火克金没关系,因为红巾军尚火德,打的旗号是复兴宋室,最早起事的韩山童就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宋朝是火德,所以他们才火德。&/p&&br&&p&到了朱元璋,明朝的德性接续红巾军,也是火德,据说,“明”这个国号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红色,红色属火,第二重;“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又一重火。&/p&&br&&p&然而这只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并没有资料证明,明朝政府有正经宣告过德性。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诏,让大臣们研究一下尚色的问题,于是礼部就表态了:“我们考究历代的尚色,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汉朝尚赤,唐朝服装尚黄,旗帜尚赤,宋朝也尚赤。看起来尚赤的比较多,咱们应该也尚赤。”朱元璋大笔一挥,准了。就连相关尚色这种问题都没有把德性扯进来,由此明代人对五德已经没什么兴趣了。&/p&&br&&p&洪武七年,朱元璋给北元写信,信里有“今我朝炎运方兴”的句子,说明他自己认为明朝应该是算火德的,但没专门下诏书明说,就当是个修辞点缀。&/p&&br&&p&严格来说,明代的这个火德,也是莫名其妙。火克金,这是相胜的算法,可人家元金还灭了宋火,这怎么都说不通。如果说是直接继承宋的火德,明明又是两朝。按常理,以明代官员有枣儿没枣儿打三杆子的话痨尿性,嘴上肯定要大动干戈。可实际情况是,士大夫虽然动不动就提“太祖以火德王”,可从来没有人上书要求朝廷正式公布德性——连他们都对五德没兴趣了,可见式微到什么地步。&/p&&br&&p&到了清代,五德更没法说了。民间传说里说满洲女真,国家从金(史称后金)改为清。满洲有两个水字边儿,清字又一个水字边儿,大概打算用三条水来浇灭明朝的三重火。可这根本不可信。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上记载,说十堡村的村民曾经在村里火神庙前面挖出过一具铁牛,上面的字已经被侵蚀得很难辨认了,光能模糊地瞧出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等字样。这也属于后人附会,真搁在清朝,正经读书人不会给写这样的字眼儿&/p&&br&&p&康熙年间,皇三子胤祉和福建文人陈梦雷主持编纂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其中考证历代的德性,光写到金朝就算完
了,根本没提元、明、清三代。清代的两种小学课本《群书纪数略》和《幼学歌》都把历代王朝的德性当基本文化常识来教给小孩子,下限也只到宋朝。再后面咱不
提了。至于为啥不提,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p&&br&&p&因为事实上清朝别说德性了,就连正经的尚色都没有。人家有八旗呢,四种颜色,你说尚哪一旗吧?所以除了皇帝讲究穿明黄,五德之说更是虚无缥缈了。&/p&&br&&p&到了袁世凯称帝,又古怪了。袁家往前推有袁绍、袁术兄弟俩,自称是大舜的后裔,舜乃土德,而土又恰好克了清朝的水,袁大头的洪宪新朝不管用哪
个理由都应该应了土德才对。也不知道是谁给出了个浑主意,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还拿了好些红油漆把紫禁城涂了个遍。&/p&&br&&p&最终袁氏倒台,继续民国。民国最早是打的五色旗,后来北伐成功,名义上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给换成了青天白日旗。据说林语堂先生当年曾经拿青天白日旗开过涮,说青天青天,这旗主色是青,那民国该是木德。袁世凯不是正统,连闰统都算不上,抛开不提,清朝是水德,水生木就恰好是民国。&/p&&br&&p&如此看来的话,咱们继续往下推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德尚赤,几十年后全国山河一片红……不说了,不说了。&/p&&br&&p&如果题主你有足够的耐心看到这里,就会知道,五德终始之说不是巧合,而是扯淡,它被历代政治家出于各种目的修改得面目全非,合则用,不合则舍,跟超自然的神秘主义半点也沾不上边。&/p&
题主说的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一篇介绍,不过那个成文比较早,里面有些不够透彻和错误的地方,这里约略说一下吧。 对于任何当权者来说,开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向老百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推翻前朝?为什么坐天下是我?为什么你们被我统治是合情…
&p&(以下为节选我自己的一篇日志,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大家随便看看就是了,不必太认真)&br&&/p&&br&&br&&br&&p&一直以来,中国都有宗教,但是没有“信仰”。当然,这里的“信仰”是一个很狭义的概念。只是指对那种全知全能的唯一神的信仰。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p&&br&&p&从西方宗教史来说,其发展轨迹是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发展到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亦即多神崇拜。比方说古希腊神话中,每一个神都多半能看出其原型出自哪些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之后,多神崇拜又被组织严密的一神崇拜取代。&/p&&br&&p&而中国的宗教史,却如此不同。我们有最原始的自然崇拜,然后有以近乎朴素无神论为核心的道教。有短暂传入但长期未能形成实质影响的景教(基督教),有形成特定信众人群但始终是人口少数的伊斯兰教。但长期居于中国人信仰的核心,却是在西方宗教史中出现时间很早而且很快被有神宗教取代的祖先崇拜。而中国的宗教也十分的世俗,甚至于功利。为什么会这样呢?&/p&&br&&p&&strong&宗教是怎么产生的&/strong&&/p&&p&首先,为什么人们会信仰一个宗教?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人与一般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人可以主动地想出无数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需要。其他的动物,即使有这方面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可是,即便以今天人类科技的强大,还是有无数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碰到根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的事情。如果这类问题非常的紧要,人们就会希望有一个超越人类力量的东西,来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什么最虔诚的主动皈依的(而不是出于家庭传统的)信徒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信教的。&/p&&br&&p&我所见到的信徒中,除了出于家庭传统信教的人之外,最虔诚的信徒往往是遭遇了人生重大挫折(诸如至亲病故、在事故中重伤、不幸染上重病、遭遇恐怖袭击、长期找不到工作、理论做到极致无法获得完美解释等等),才皈依宗教。只有当一个人从心理上真的需要一个超出人类力量的实体存在的时候,才能全身心地接受宗教。另一种人,则是本身自然科学知识不足,而被宗教理论家所写的“神存在的证明”说服。当然还有一种人,出于非常现实的目的加入宗教团体,诸如找男女朋友、生活上互助、寻求人际交流的机会、融入当地社区等等。这类人往往就不那么虔诚,在此不作讨论。&/p&&br&&p&从原理上讲,这也不奇怪。所有宗教都的共同特点是先验论。换句话说就是有一个超然于所有实际现象和知识之外的、固有的、绝对正确的理论。所有宗教所共有的一个先验的理论就是——(本宗教所信仰的那个)神是存在的。所有宗教哲学的推理,所有宗教典籍中自相矛盾之处的解释,都要首先基于这个理论存在。因此,一个人要全心全意地信仰一门宗教,必须首先相信这个先验的理论。要相信这个理论,有很多的途径。它可以来源于&/p&&br&&p&1)自儿童起的家庭或社区教育灌输&/p&&p&2)出于对基督教地区先进文明的仰慕而主动皈依。&/p&&p&3)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对超人力量的内心需要。&/p&&p&4)因科学素养不足而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实证派宗教理论说服。(近代以来,宗教理论家总是试图用实证的方法来证明“神是存在的”,使之不再是一个先验的空中楼阁,但是这都在科学方法论面前遭遇失败。换句话说就是,科学讲究实证论,宗教讲究先验论,本来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用一个去证明另一个完全是缘木求鱼。通过实证论来证明的宗教理论,只有科学素养不足的人才会相信。)&/p&&br&&p&但是如果我们细致地考察这四者,就会发现,1、2和4都是由宗教力量本身产生的。而只有3,是自发的。那么有理由认为,宗教最早的起源,就在于此。远古的人们面临的挑战要远远多于现代的人们。而其技术能力又远远不如。因此会有更多的问题都无法通过人力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着远远超出现代的对宗教的需要。宗教的产生和进化,在古代,是必然的历史进程。&/p&&br&&p&&strong&中国与欧洲的地理差异&/strong&&/p&&p&在各个地区的传说之中都有一个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而且也有少量相关的地质学证据出现。虽然具体成因尚无法确定,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大洪水是存在的。&/p&&br&&p&世界上最古老的有关大洪水的记载来源于两河流域。考古发现有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一块泥板,记录了大洪水。考古还进一步发现,苏美尔文明的很多城市遗迹中都有几十厘米厚的淤积土层。这进一步说明曾经有一场毁灭了苏美尔诸多城邦的大洪水发生。&/p&&br&&p&两河流域的宗教,对犹太教影响很大(这一点甚至可以从神的名字中看出),犹太教又衍生出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另外考虑到希腊、迦南等与欧洲文明联系更紧密的地区也是坐落在沿海低海拔地区,很可能大洪水期间受到影响也很大。大概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基督教中才会有关于毁灭人类王国的大洪水的记载。&/p&&br&&p&中国也有关于很多大洪水的传说。但是,有可能是因为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中游)的海拔高度远远高于苏美尔文明的核心区域(两河下游),大洪水对于中华文明的杀伤力远不如对苏美尔城邦的杀伤力。(当然也有可能是两地降水量本来就有很大差异,或者是苏美尔文明同期遭遇了一次超强海啸)所以在中国的传说中,大洪水不但不能毁灭人类,反而被大禹治住了。&/p&&br&&p&苏美尔文明无法抗拒如此强大的洪水,而中华文明的祖先则控制住了自己这边的洪水。这个起点的差异就使得两者对于宗教的需求大为不同。两河流域面临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就对宗教崇拜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中国,面对人力可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人对宗教的需求就不高。&/p&&br&&p&再者,考察欧洲文明早期的位置,如罗马、希腊、埃及、迦南,都坐落在地中海沿岸,这是世界主要地震带之一。地震、火山爆发、海啸,这都是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城邦文明的力量。而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地质情况则相对稳定。所以总的来说,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天灾数量与规模都应该远远小于欧洲文明发源地。比如庞贝古城的恐怖案例,在中国历史上就完全看不到。&/p&&br&&p&那么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就会看到两者对信仰的强烈差异。欧洲文明由于其早期发展地区(相对)频繁发生人力无法抗拒的大灾难,人们从内心来说,就有寻求超人力量的需要。他们心理上期望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来帮助自己抗拒这些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天灾,或解释天灾存在的原因。这就衍生出强烈的宗教信仰,也就促使宗教不断地发展。而中国,即便是大洪水,也被人类降服,那么此时作为一个人,你会去崇拜某个制造了天灾的神,还是崇拜降服了天灾的人呢?我想,应该是后者。创造了奇迹的,不是神,而是曾经实际存在过的人。&/p&&br&&p&所以,中国之所以传统上没有欧洲那么强烈的宗教信仰,之所以一神教在中国并不流行,就是因为历史上中国人对全能、超人的力量根本就没有那么强的心理需要。&/p&&br&&p&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中国传统信仰的各个特点。&/p&&br&&p&&strong&中国传统宗教的本质:对人的崇拜&/strong&&/p&&p&中国重视对祖先的崇拜,这是因为创造了伟业的,不是神的庇护,而是人的努力。阻止了大洪水的,是人,是祖先。建造了挑战当时人类想象力的庞大防御工事——长城的,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是祖先。击败了无法想象的“邪恶力量”——北方游牧民族的,是人,是祖先。每一样伟业,依靠的都是人,手段一点都不神秘。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更崇拜人呢?&/p&&br&&p&但是人力还是有极限的,中国人当然也有大量办不到的事情。因此中国也有宗教崇拜存在。但是中国的宗教崇拜,又与西方宗教不同。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文化里,除了盘古、女娲等少数几个神之外,都是人转变而来的。道教崇拜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七仙等等等等,全都是人。中国的月神嫦娥也是人。而其前夫后羿,更是能射下太阳的人。这种特点和中国祖先崇拜的起因应该具有共通之处,都是由于之前做出伟业的,都是人。这种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就很自然地衍生出一个新的理念:任何人,只要够强/聪明/悟性高/机会好,也可以成为神。比方说,道教所宣扬的教义中,人只要修炼得法,也能成为神。&/p&&br&&p&所以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外来宗教中,只有佛教在中国传播最广,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最高神,原来是个印度的王子,是人。佛教中,人是可以成佛的。而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神与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神不是人,神甚至不是人可以理解的。所以,主要的外来宗教之中,只有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合拍的。&/p&&br&&p&既然中国文化里的神,其实都是人,而中国人对神的需要并不十分强烈,这就衍生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第二个特征:宗教的世俗化。&/p&&br&&p&&strong&中国宗教的世俗化&/strong&&/p&&p&既然中国的神都是一个个的人,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神关系,其实就是人际关系,只不过是有地位差异的人际关系。当一个人需要的时候,就会去求高人帮忙,如果这个高人帮不了忙,他就会去求另一个高人帮忙。这是很自然的思维。&/p&&br&&p&因此中国平民传统上对神的崇拜都是十分世俗而功利的,有需要就去拜,没有需要就不去拜。有需要的时候哪个灵验拜哪个,管他是如来佛还是吕洞宾,亦或是妈祖或者本地的山神,只要灵验就行。求神的事情成功了,就去上个香、还个愿,如果求神的事情获得巨大成功,就给神修座庙,塑个像。这种在中国极度繁荣的交易式的拜神观念,在欧洲亚伯拉罕三教中就属于近乎亵渎神灵的想法,因为欧洲的人神关系根本不是人际关系。&/p&&br&&p&当然,中国的宗教中也有比较虔诚的修炼者(这在道教和佛教都存在),但他们的做法是通过修炼来重走典籍中记载的由人成仙/佛的道路,而不是无条件崇拜那些神仙佛祖。&/p&&br&&p&对于亚伯拉罕三教来说,人根本没有资格与神做交易。人对与神,只能有一种态度,那就是虔诚的信服。你的成功是神的保佑,你的挫折是神的考验。不要去质疑为什么一些虔诚的教徒也会遭受巨大的灾祸,因为神是人无法揣测的。无论神做了什么,人对神都只能单方面的服从。&/p&&br&&p&此外,两者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就是对天堂与地狱的态度。&/p&&br&&p&在中国宗教中,信教与否,和是否上天堂毫无关系。你做了很多善事,不管你信不信佛、信不信太上老君,都就能上天堂/投个好胎/位列仙班,而你做了坏事就要下地狱。而在基督教中,如果你不信教,就算你好事做尽,都一样要下地狱。这是因为一神教与其他宗教是永远不相容的。一神教的哲学里,有且只有一个神。因此你不信这个神,在一个一神教来看就是不承认“这个全知全能的唯一神是存在的”,也就否定了这个一神教的先验常识,这是在挑战一神教的存在根基,因此是一神教哲学所最无法容忍的“罪”。所以任凭你好事做尽,一旦犯了这个“罪”,一神教都是没办法容忍的,所以你必须下地狱。(当然,各个一神教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都比我这里说的要好听得多,但是本质是不变的)&/p&&br&&p&而多神教则没有这个问题。你崇拜别的神和我这几个神没什么大矛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蓝心男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