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运行反应哲学故事启示人生道理道理

当前位置: >>
【全国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高考试题专练: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高考专练一、单项选择题 1. P1[2014?海南卷]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 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 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P1[2014?福建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C.④→③→① D.①→④→② 3.P1[2014?重庆卷] 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 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P1[2014?江苏卷]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 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 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P1[2014?全国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 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 )www-2-1-cnjy-com 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 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P1[2013?福建卷]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7.K2、P1[2013?江苏卷]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 是因为( )1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 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2013?江苏卷] 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 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版权所有:21 教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P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 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 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P12013?山东卷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 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1.P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2013 年 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 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 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下题。2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 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 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 13~14 题。 13.O3[2013?重庆卷] 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 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4.P1[2013?重庆卷] 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15.P1、P2[2012?福建卷] 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 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出处:21 教育名师】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 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P1[2012?广东卷]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 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17.P1[2012?课标全国卷]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3 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 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 . P1[2012? 浙 江 卷 ] 下 边 的 漫 画 ( 选 自 《 人 民 论 坛 》 总 第 354 期 ) 可 以 表 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 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 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 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 19~20 题。 19[2011?全国卷] 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 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 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1?全国卷]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 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1?江苏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 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2?1?c?n?j?y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22[2011?江苏卷] 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 GDP 从 3000 美元向 10000 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 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23[2011?山东卷]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 年 2 月 25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 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21?世纪*教育网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24[2011?天津卷]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4 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来源:21cnj*y.co*m】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2011?浙江卷] 2011 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 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 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2015 年课标卷Ⅰ)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7.(2015 年上海卷)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 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 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二、非选择题 28.(2015 年天津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 分别是:10.3%,9.2%,7.8%,7.7%和 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 年我 国劳动年龄人口 9.2 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 1600 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5 29.[2014?山东卷]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 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1-c-n-j-y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 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 2014 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6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高考专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 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①②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 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③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2.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 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故选 A。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个人价值的大小关键是看他对社会 的责任和奉献,而不是得到的回报,排除①。“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影响商业活动,体现对社会存 在的反作用,故②正确。 “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只能影响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7 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排除③。正确的心态能够促进商业的发展,可见社会意识立足商业实践能够转化为 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故④正确。21 教育网 4.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各种“设计”造就了相应的生活方式,体现了 D 项。A 项中“社会制度”、C 项中的“思维方式”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了社会意识的作用,而非社会意识的产 生,排除 B 项。www.21- 5.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①④从原因和意义角度对改革作出了正确分析。②否 认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③错在“决定”,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6.[解析] D 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 便会拉着你们向前”体现了①。从这位学者的话可以看出,时代观念可以先于、也可以后于时代发展,并 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反作用。③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与材料不符。故选 D 项。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解析] B 本题以“中国梦”为背景,考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知识。实 现“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应选。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中国精 神,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④应选。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②错误。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③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8[解析] D 本题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视角,考查政府职能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行政 审批制度,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是不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故①不选。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②正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行政审批制度属于上层建筑,④正确。故选 D。21*cnjy*com 9.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能力。我们之所以要尊重劳动,是因为生产活动即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离不开人 的劳动,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统一,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故①④ 正确。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②错误。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③错误。 10.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 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强调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 不符合题意。 语言的变化属于意识的变化, 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 C 项说法错误。 11.[解析] C 本题考查党的群众路线,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解决经 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可以归结为四句话, 即经济上合理公平、 政治上民主公正、 文化上文明高尚、 管理上规范有序,因此①错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 形式,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②③正确。开展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 不在于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而是更好地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保持党的先进性,④错误。 12.[解析] 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特殊性等知识。过去见面问“吃了吗”是人们贫 穷、 吃不上饭的体现, 现在问“瘦了吗”则是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体现, 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不同时期的问候语有所不同,这说明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 其特殊性,故②符合漫画寓意。③说法错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 系。④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不是如影随形的。 13.[解析] C 1937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这时的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胜利,这时中日矛盾又变成了次要矛盾。故 C 正确。A 说法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B 中的“质变”说法错误。D 说法本身错误。21 世纪教育网 14.[解析] A 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 其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A 正确。 15.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 价值观及其作用等知识。 福建精神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8 正确的价值观。这种精神,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①③正确。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故②错误。 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④说法错误。 16.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中农村学生观念由“农转非” 到“非转农”的转变,说明了社会意识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综合效益 的提高,即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7.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 展观能够正确预见和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也不会与社会存在 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①③说法错误。 18.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价值判断知识。漫画反映了不同的人对房价的不同理 解,体现了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③正确。漫画并没有反映对 房价认识的正确与错误,②不选。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认识,④说法本身错误。 19.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 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①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但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实践) 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源泉,故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 20[2011?全国卷]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发展沙柳产业, 不仅仅是看中其经济效益,更加重视生态效益,故①不能完整体现题意。②不符合材料,农牧民并没有完 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自然进行了积极的改造。 ③④ 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D 项。 21[2011?江苏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题干的关键句“观 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可以看出,只有 A 表述符合题意,B、 D 表述 不符合题意,C 表述错误。 2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要求变 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故选 D 。A、B、C 表述不符合题意。 23C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故 C 项正确;A 项观点混淆了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错误的;政治制度属于认识的范畴,应该是社会实践 决定认识,故 B 项观点错误;D 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24[2011?天津卷] 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 财富为基础”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选 A。 21*cnjy*com 25A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的矛盾运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基础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中心在于失业率、财富分配和意识形态影响政权更迭、内战等社会动荡现象, 前两者表明影响社会政治制度和设施,①当选;意识形态的影响表明②,答案为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错误;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④错误。 26.C “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的变革,其直接影响是适合经济基础的变化,解决社会基本 矛盾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①②符合题目要求;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早已 进入自觉的状态,③表述错误;从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相适应 的,④中的“由不适应走向适应”说法不正确,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27.D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 部分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故 D 适合题意;A、B、C 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 28.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 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9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9.[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 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 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围绕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可以对接的原理有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方法论等。10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忌赛马的哲学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