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打扫卫生图片,跑腿,脏话,累活,有什么用处

中山网_人才频道_人力资源沙龙_“80后”职场新人有“四缺”
&&&&&&&&&&
&&&&&&&&&&
“80后”职场新人有“四缺”
来源于:中山商报 日
第 745 期 B6版  
&&& 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进入9月份,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已满一个月,这段时间里“新人”们品尝了酸甜苦辣,悠闲的大学生活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取代,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 有统计显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群中,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的比例高达90%。大部分“80后”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依赖性较强,遇到挫折常常束手无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哭哭啼啼、做事情毛手毛脚等成为不少刚工作大学生的通病。中山市全通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区域销售总监吴志春对此总结出以下几点:
缺少谦虚之心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 小张是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是有名的“才子”。可到公司后,发现自己没以前& “吃香”了,每天做的不是打表格,就是接电话,体力活做了不少,真正工作上的东西接触很少,他没有得到任何展示自己的机会。小张犯了愁,以至茶饭不香。他认为,部门里很多人论学历、能力都不如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好好表现呢?&&& 吴总监指出,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经常抱着“我学历比别人高,别人都比我差”的心理。其实,刚进单位的新人必须从基层做起,从打第一个电话做起。这不仅是对新人的锻炼,也是公司判断这个人是否适合继续培养的先决条件。但现在很多新人往往自视甚高,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这种想法太好高骛远。职场新人要根据当前状态,调整自身心态。
缺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 “80后”职场新人被人赋予“问题青年”的称号,很多时候他们的做法大部分人不能接受,对他们产生误解,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跟别人缺少沟通。吴总监说,工作中,经常有新人抱怨客户不理解他们,给他们出难题,无论自己多努力,客户总是“对这不满意,对那不满意”,要求太高。&&& 吴总监指出,“80后”职场新人缺少的是主动沟通的能力,以往在家或是学校,他们所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由别人指示着做事,所以他们没有发挥出主动沟通的技能。他们相对比较年轻,工作对象却比较成熟,年龄和阅历产生差异,从而引发沟通困难。因此,职场新人应该多学习沟通技能,以适应职场要求:首先,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其次,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善于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尽量和他人一致。再次,要真诚待人。与别人交流时,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最起码是与别人是平等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要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待人。最后,选择好适当的时机与人沟通,让被沟通人了解自己的意图,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缺乏礼仪知识& &&& 在办公室,有些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接电话常说“哎,找谁啊……”,工作中时不时冒出脏话,或者坐姿不雅等。小刘喜欢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常常吹着口哨,摇头晃脑地工作,影响了别的同事工作。很多人评价小刘:“人挺好,就是坏毛病太多。”娅娅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产品营销,跟客户吃饭的时候,饭刚端上,娅娅连个“请”字都没说,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客户在旁边直摇头。&&& 吴总监指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常给别人说“谢谢,请,请问……”是职场新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职场礼仪表面看很简单,但在工作中却要频繁使用。如果表现不好,就会被人认为没有素质,有损公司的形象。有些公司在新人刚上班前会开展专门的礼仪培训,学习如何走路、如何使用餐具等。
缺少勇气,常打“退堂鼓”&& 遇到挫折就退缩,这也是娇气的表现,“80后”在家依赖父母,工作起来很盲目。小丽到公司刚满半个月,工作的繁忙常常让她累得喘不过气,一天适逢感冒,她就在公司给父母打电话诉苦,边打边流泪。她认为自己长这么大从没受过这样的苦,于是想辞职回家。&&& 吴总监认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踏进工作岗位,面对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尤其是销售这类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困难很多。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大多与其事先对新岗位估计不足有关。当他们按照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意、不顺心。如果公司和周围朋友能够热心地帮助他们,给他们温暖,在精神上给他们依靠。一些学生的娇骄之气就会彻底去除,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发布日期:日
 作者:实习记者 夏竞
通讯员 张秋香  网站编辑:叶嘉伟
【】【】【】
 相关报道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分类信息    
????????????????????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 中山日报报料热线:
 中山商报报料热线:(4  中山网报料热线:(9
广告专线:(2
888060 技术热线:(5 传真:(2 读者热线:(2
本网站由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请致电 2 联系刘小姐。职场2011年第4期
12星座与金牛座的相处之道
  金牛座无论是做老板、做雇员、做同事、做客户,都喜欢别人迁就他的习惯。所以,你最好先了解他的习惯。
  金牛座当上司
  通常来讲金牛上司注重的特质有几个:
  1 像“牛”—样努力而坚毅。金牛上司对员工的要求其实只需要做到80分就够了——他不像射手座上司,看起来自由散漫,实则对下属的要求是110分——但是做到80分之外,你一定要给金牛上司一种你在“苦哈哈”工作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加班,并且做一点儿不属于你职务范畴内的事情,这样金牛的上司就会觉得你很勤劳,是可以“倚重”的人。因为他的潜意识里会觉得你如果这么做工作的话,他就可以“多得到一些”。
  2 多研究金牛上司的习惯。比如他喜欢周一下午开会。周五听你汇报工作……你按照他的规律来,他就会觉得你很棒。金牛上司的工作习惯非常地固定,不太会轻易改变,基本上他连去的餐厅都会有固定的几家。所以如果跟着一个金牛的上司,一定要花点时间摸清他的工作习惯是什么,一旦你清楚这些习惯并遵循这个时间去跟他沟通工作,他就会离不开你。
  3 打扮要得体。因为金星也是金牛守护星的关系,金牛对“美好”是有要求的。见客户穿什么、上班穿什么,他不只在意自己,也在意下属的装扮。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打扮要得体,但是不能招摇,更不能超过他。
  4 准时。金牛上司非常重视守时这件事,最好在约定时间前五分钟到。因为他觉得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他现在考察你三个月,是为了以后的三年做准备。当他开始跟你讲一些人生故事的时候,就是他把你当成自己人的时候。
  5 要专业又要优雅。金牛很重视吃,所以跟金牛上司吃饭一定要注意不能吃饭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是吃西餐,该用小叉子不要用大叉子,这些用餐礼仪要正确,让他觉得你够优雅。金牛不像摩羯,摩羯需要的是你工作上要超级专业,而金牛需要你既专业又优雅。
  金牛当下属
  金牛座下属是12星座当中“专业型”的代表,他们相信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所以做事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韧性很强。激励金牛下属做事,也有一些独特的技巧。
  1 设定时间点。金牛座下属是“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的代表,尽管他们做事情比较慢,但是因为够执著和有信念,一旦自己设定好时间节点,就能够按部就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 工作可以规划。通常情况下,交给金牛座一些传统正常的工作最好,他可以规划和执行得很到位。但是如果你给他的工作是完全创意型的、变化性很强的工作时,对金牛可能是个挑战。金牛座在艺术领域有很多大师,但是他们的创意和艺术气质不是天生的聪明,而是因为多年的经验和沉淀洗练出来的,属于四平八稳厚积薄发的类型。
  3 赏罚分明。对金牛座员工应该明确下达目标和要求,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他们不会太贪心,但是需要半年或者一年给他们一个奖赏——金牛不像别的一些星座,只要精神上满足就OK,他们需要得到实际的收益。金牛的下属会很在意加薪啊、福利啊这些事,他可以日复一日地在同一家企业做老黄牛,但是前提是你一定给他一个会不断增值的薪酬,让他看见自己的账面上数字呈趋势性上升,他就会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
  金牛座当客户
  1 送礼物要有质感。金牛座很喜欢礼物,他们对物质的东西很有感应,不过这个礼物有讲究,要实用,要漂亮,要具备物质的质感。金牛的记性很好,所以你不用常常送礼物,但是要送的话。一定要送到点子上,与其每月都有礼物,不如把钱攒成半年份的送一个像样的礼物给金牛。这样更能让他记住。金牛座不喜欢聊八卦,但是却偏好聊穿着的话题,适当地夸奖“你这身衣服真好看”之类的,他会很受用。
  2 提案要专业。此外,跟金牛座的客户谈提案一定要专业,你要能说清楚自己的产品、服务好在哪里,你的竞争力是什么,总之一句话,“要能体现价值”。
  3 让金牛自己点菜。不要以为金牛座好吃就拼命拉金牛的窖户去吃饭,这个结果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坏。金牛对吃很挑剔,要求很细致、很龟毛、很个人化,即便他嘴巴不讲,但是你让他吃得开心不开心,他会对你的印象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如果不知道他本人的口味和店面偏好,最保险的做法是让金牛们选餐厅和点菜,不要自己安排。
  4 给他们下“饵”。金牛务实而固执,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如果跟金牛的客户谈判,最好不要跟他们费唇舌、玩拉锯战、兜圈子。最好的办法,让他先占点便宜,先下饵,等他看到你为他带来了这么多收益,他就会对你温存的。
12星座如何与“牛”共舞
  白羊座VS金牛座
  白羊上司会觉得金牛实在是太慢了,说夸张点,这是兔子和乌龟的速度。而且白羊会认为金牛慢所以做事少,金牛最好能每周给上司做个反馈和梳理,让白羊知道原来乌龟跑得慢,却不代表不可以赢得比赛。反过来,金牛上司会认为白羊下属不牢靠,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想到一出是一出。白羊下属一定要学会给金牛写“本周工作要点”提前一周发给金牛上司。如果他们是平级关系的话,反而不太容易有冲突,白羊觉得金牛踏实,金牛觉得白羊活力四射,而且白羊敢讲一些金牛不敢讲的话,双方都很带劲。
  双子座VS金牛座
  金牛座的人会觉得双子座的人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而双子座的人会觉得金牛踏实归踏实,但都是老古板。双子热衷于聊办公室里谁和谁怎么样,但是他从金牛这儿也搜集不到什么信息。双子做上司,他会欣赏金牛的专业度,但会觉得金牛不够聪明;金牛做上司,他会对双子有成见,觉得双子就是花蝴蝶。双子太聪明,短时间里可以做成n件事,所以基本上不愿意也不需要加班。而金牛的老板又喜欢自己的员工“苦哈哈”地加班加点,所以金牛认为双子不够努力。不过有—个情况例外,就是一旦双子是个好销售,身为上司的金牛是会非常喜欢他的,因为直接带来相关利益。
  狮子座VS金牛座
  狮子座非常有人格魅力。金牛座具备实战主义;狮子座强调资源的搭配跟分享,金牛座擅长按计划独立完成工作;狮子更像一个管理者,金牛则偏向技术型人才。他们其实很不一样。金牛整合资源的能力太弱,他们很欣赏狮子的统筹能力,而金牛只是狮子可以搭配的其中一个资源——所以狮子上司和金牛下属的关系会比较好。但是反过来,金牛的上司会觉得狮子的下属想太多,根本就是小孩子开大车,这些事不该你管,金牛希望狮子下属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好。
  金牛座VS金牛座
  金牛跟金牛的搭配意味着两个人都很任性,且固执,但同时他们也都明白对方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则,所以这两个人要么是很喜欢对方,要么是互相不怎么往来。不过他们不会像白羊和白羊那样明着吵架,大部分时候都是生闷气。不过就算不合,他们也不会影响工作的进度或者搞办公室政治。“牛牛配”做上司和下属这组关系要比同级更好,因为行事习惯一致,而且能听得懂对方的抱怨和要求——不过这种搭配会让团队在稳固之余缺少扩张性。如果一个上司拥有两个金牛的下属,不妨可以试试把两只牛摆到有竞争关系的位置上,反而会有开拓性的局面出现。
  巨蟹座VS金牛座
  巨蟹跟金牛的相处非常不错,因为虽然他们都很重视钱,而且都能算计,但是金牛是守财,他不懂得关于财富积累的那个“公式”。可是巨蟹很懂——金牛只知道一个小时50块,但是巨蟹能告诉金牛是因为A加B加C所以应该是50块。所以巨蟹和金牛工作起来,有一种知音感。他们很互补,巨蟹很会关心别人,会流露感情,这正是金牛所缺乏的。金牛认为巨蟹很会照顾他的情绪,并且能站在他的角度为他做考量。值得说的是,如果要组建金融事业部,巨蟹和金牛是一个很好的组合,能让大家都有饭吃。
  处女座VS金牛
  处女和金牛都是土象星座,他们两个比较好搭配。处女座的语言,金牛座的星球也通用。处女座的行政管理能力很强,但他又不像狮子那样属于愿景型领导,处女是实战型的领导。同样要完成一个目标A,狮子会渲染激发部下,让大家去奔这个目标,而处女座上司会把目标细分,告诉下属这里面需要做到BCD三步,就可以实现A。当处女是金牛下属的时候,他会努力学金牛身上专业的部分。当他们是同事关系时,处女会表现得很谦逊,但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干掉”金牛,骑到牛背上去。
  天秤座VS金牛座
  他们都属于是外表上的“好好先生”。但是天秤强调公平,金牛强调物质的回报。他们基本上还是可以交流的,但是不会非常亲密。天秤需要有人不停地附和他,陪伴他,但金牛相对比较独立,也不太会协调人际关系。如果天秤是上司,通常他会觉得金牛下属的协调性不够。如果金牛是上司,他会觉得天秤下属比较懒,因为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优雅,一定是工作压力不够大。如果想增进同事感情。建议天秤和金牛可以聊一些倾向于“美”的事物,或者音乐。
  射手座VS金牛座
  射手跟金牛是两个极端,射手很理想。金牛很务实。金牛会觉得射手下属的发挥不太稳定,而且金牛很注重细节,他会认为射手粗心大意。反过来,射手认为金牛的人太呆板,在工作中如果是同事关系还好,如果是上司和下属关系的话,是会有些冲突的。射手座本身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很高,但金牛觉得他不够“苦”。射手的下属会觉得委屈,他觉得金牛上司是无中生有。而射手是上司的情况下,他会觉得金牛的人辛苦而无作为。所以,这对职场组合不太乐观呢。
  水瓶座VS金牛座
  如果水瓶和金牛只交流业务,他们是可以谈得来的一对。可是说到天马行空那一块,金牛会觉得水瓶真的像外星生物,完全不切实际。就同事关系而言,水瓶会觉得金牛是一个很忠实的伙伴,他会利用金牛的忠实,帮自己沉淀下来。同时金牛也需要水瓶,因为水瓶的包容性比较强,能够认识很多三教九流,金牛需要水瓶的人际进到不同的圈子。水瓶上司跟金牛下属是个不错的搭配——水瓶策划金牛执行,各擅其职。如果是金牛上司,会觉得水瓶过于随性,不够努力。
  天蝎座VS金牛座
  金牛的人会很欣赏天蝎的洞见性。这种一眼看穿事情的能力是他很想拥有的天分。天蝎会觉得金牛很忠实,虽然一板一眼但是有他的淳朴可爱之处。但是一旦相处久之后,虽然他们都是目标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类型,但天蝎会觉得金牛过于冥顽不灵。天蝎会做战略性的调整,可是金牛不会。而金牛会觉得天蝎无情,对他的态度有落差。天蝎是金牛的上司时很好,因为天蝎会把金牛当成自己的大将军。让他发挥专业和技术的部分。反之,天蝎做员工时也能合作得不错,因为天蝎的忍耐力很强,所以可以忍受金牛上司的固执己见。
  摩羯座VS金牛座
  摩羯比金牛更加有野心,是一个“有野心的金牛座”。金牛工作时容易用蛮劲。但是摩羯是蛮劲巧劲都用,平常看起来很乖,其实是个狠角色,既有金牛的韧性,又愿意出头。如果在合作的初期来讲,他们是很好的搭配,能够互相帮衬着走一条不错的职场路,金牛可以是摩羯很好的后盾,摩羯能给金牛座当精神导师。所以当摩羯是金牛的上司,他会是个很好的激励型领导。但反过来,金牛是上司时,他们的搭配就没有那么合适了,金牛会淬炼摩羯,但就摩羯而言,未必需要这样的淬炼。
  双鱼座VS金牛座
  双鱼和金牛在星盘上属于机会相位,双鱼在工作上很厉害,是变色龙,尤其在遇到危机时,会展现出很好的处理能力。双鱼是两条鱼,一条游向现实,一条游向梦幻,双鱼的现实程度甚至会超过金牛,所以金牛会很欣赏双鱼座。金牛遇到双鱼上司时,会流露出他比较软性的一面,会把家里的一些事情跟双鱼讲,于是双鱼会觉得金牛很可靠,有执行力而且忠诚。金牛是上司时,因为双鱼善于危机处理,所以金牛也会器重他。
Social有害?
  如果你没能和一个金牛座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很可能是你的交往方式太过SociaI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建立联系,那还不如干脆不联系。
  最近一位在某著名公关公司工作的金牛座朋友的MSN签名改为:“有事说事,不要社交!”
  我很惊讶,在这个圈子怎么能不客套和寒暄呢?据她说,她已经“厌倦了各种敷衍的问候”。这让她在繁重的工作中愈加烦躁。也许还有个原因,金牛们都喜欢有一说一,在这方面,金牛们还真的与如今繁荣的“社交网络”有些格格不入。
  “浅社交”
Dropper,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在其自传《春秋岁月》中曾经用过这个词,她在回忆华盛顿的社交圈时这样写道:“今日在华府有些只与约翰逊总统有一面之缘、或是握过一次手的人都要到处宣传,美国人形容这种人为Name
Dropper。最是不受欢迎的人。”
  但当今的社交现状是,大家默认这种Name
Dropper“浅社交”的有效,甚至这已经成为精英社交生活的主要目的之一。不断认识新的人、扩大人脉网络。在讲究“关系”的中国社交文化中更是如此,“为了拓展人脉,很多人早就放弃了工作之余的闲暇。大到主题沙龙、特色派对,小到朋友茶楼小聚,都不错过。”
  做互联网视频创新营销公司的梁巍为了“社交”,有4个QQ,MSN上的好友也有1000人之多。他把联系人分成四类:公关营销;互联网和整个视频行业的联系人;好友;业务拓展。其中,好友反而是联系最少的一群,“因为不联系也不担心会淡忘嘛”。最后一群人梁巍要花的心思最多,从先聊天开始,互相问问有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业务,“可能聊一百句,只有十句有用的内容,但没有那九十句,就换不来这十句。”
  “我每天需要在网上敲个字。”每天最多时见五六拨人,和每拨人都要说很久,这让他曾经有晚上说话说到大脑缺氧、想吐的感觉。“相比说话,我还是更喜欢打字。”
  在互联网上,梁巍深深体味到了现在的沟通和过去的不同。
  “现在与以前是相反的。现在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真正的了解可能越来越少。以前是先聊天沟通,了解为人,觉得认可你才开始合作。现在却是先合作,通过这件事对你的为人有个认识,认可以后,两个人才从朋友开始慢慢沟通。不过大家对这种直接目的性的沟通似乎也不介意什么。互换信息名片,很快找到交汇点,如果有必要见面就马上安排,没有必要的话就留待日后合作。”
  社交强迫症
  知名职场专栏作家薛莉把如今在社交圉中的很多人总结为“社交强迫症患者”。她有位朋友曾经受邀出席半商务半私人性质的晚宴。不知何故,此事竟被他的一位同行打听到了。因为了解到将有一位IT行业巨头出席这个晚宴,同行央求他带自己一起出席。尽管觉得此举有些荒谬,并且对于晚宴主人来说也不够礼貌,但在征得晚宴主人的同意后,这位朋友还是带着同行去了。可他还是很不理解:“他甚至都没机会和巨头说上一句话啊,只是换了名片而已。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真的有很大的用处。在以后的无数个社交场合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传言出现:他和那位lT行业巨头很熟。“对于社交强迫症患者来说,这种荣誉也许就是最大的用处。”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Name
Dropper”,然而实际情况是,就算你头脑清醒、目的明确,周围却少有同样精准的社交场合供应。而种种该做的“人情”、该送的礼、该巴结的人物,也是他们巨大的心理负担。一项针对职场新人的调查显示:80%的人越来越重视“人脉投资”。可真正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很多人比较困惑。做得不及,好像跟不上“交际场”中的“潜规则”,做得用力过猛。又怕惹上“Name
Dropper”嫌疑。所以,一切都只好摸索着自己行事。
  不吃“浅社交”的金牛座
  按照传统社交学的理论,社交技巧固然重要,天赋更是一件法宝。可有些人在这方面就是不太灵光,譬如金牛座,建立浅层次的关系,大家sociaI来Social去,对金牛人经常是一种灾难。
  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样一个金牛男,尽管当年创办Facebook时,扎克伯格的目标是让网站向世界开放,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谨慎和内向的人。他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在公共场抛头露面。
  《纽约客》的一名记者形容道:“2010年夏天在硅谷的一个活动的后台,有一个嘉宾在上台发表演说前的几分钟,转身对扎克伯格说:‘你不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吧?’扎克伯格漫不经心地说:‘对’然后拿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水,望着远方,这使得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
  按照心理学的分析,扎克伯格的内心对于和外界接触有着一种本能受挫的焦虑,也许正是这种焦虑,使得他会从自己擅长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上找到人与人交流的好办法,最起码是他认为的好办法。
  但是大学舍友们并不认为扎克伯格患有社交恐惧症,只是他的谈话方式与众不同罢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谈话和社交的目的和电脑一样,只需要传递他认为有用的信息,而完全不是客套和寒暄以及感情的联络。
  “一旦进入谈话,马克就会像机关枪一样,又快又密,专注于某个目标,然后一旦他感觉信息传输告一段落,就会突然陷入沉默。” 据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波思沃斯回忆,2003年他曾在哈佛开设过一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课程,而扎克伯格刚好是他班上的学生:“马克并不是故作傲慢或者粗鲁,他只是试图通知你,谈话已经不是对这段宝贵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了。”
  Facebook目前有5.5亿用户,单从人数来说已经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个“国家”的领袖扎克伯格却是一个不善与人交流的极客(Geek)宅男——这种现象在WEB2.0达人中随处可见。
  有互联网专家曾经表示:“人类将最终成为电脑的某种外设插件,其功能在于协助后者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不管这种论调是否有些耸人听闻,但只要这一天没有来临,极客们就要面对传统的社交。尤其是对于像扎克伯格这样在社交上还有些障碍的金牛。更应该有一些线下沟通的磨炼。他们需要走出来与我们相处,我们需要熟悉他们的相处方式——有一说一。
  在热门影片《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结尾,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把前女友加为好友。一遍一遍刷新网页。很多时候,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在想什么,而他也不在乎别人的感觉。
做公益当个社会企业家
  田林只在企业里工作了一年,便辞职出来创立了公益组织“视野中国”。田林说,创业和做公益并不矛盾,但一个草根公益项目要能够创造收入养活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公益事业,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可能是环保、扶贫等等,但田林的“视野中国”却是用分享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年轻人了解大学的专业,了解社会的工作。
  在厦门大学读书时,田林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因为看到学校英语教学方法落后,他就开了公开课去分享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为了寻找创业和出国交流的机会,他采访了商界领袖并结集出版了《卓越之道》。可以说让信息增值一直是田林的乐趣,也是他成就感的来源。
  大学毕业后,田林进入一家意大利公司。通过和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接触,田林发现,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大学专业,也不喜欢了解自己从事的行业。
  这源于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学生往往是通过学校的宣传和来自媒体的判断去设想未来的专业。对应社会的行业。“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律师在打官司,就会认为学法律是做辩论,但几乎90%的律师不用上法庭打官司——我们很容易接收到片面的信息,甚至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根本接收不到信息。”
  一年后,田林辞掉了待遇优渥的工作,和几个朋友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最早的时候我们让已经读完大学的人到高中去,比如回到自己的母校或者是到一些落后地区去做分享会。然后一步一步走过来,最终决定成立视野中国,用公益组织的方式来系统地做这件事。”
  回想组织成立时,田林说:“开始的时候很难,尤其是前两三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创始人,不但投入了以前工作积蓄,还要去打工补贴项目。但随着我们知名度的提高。社会认知度也就更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我们,比如英国首相来北京接见了我们,从中国选出优秀社会企业家去见大卫·卡梅隆,我也在其中……”
  田林现在是把项目看做社会企业来运作。“做公益的人是一种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在企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实际就是在管理产品和客户。我们做公益,其实就是在管理着社会政府的关注点,游说企业是否愿意捐款,看有没有人愿意来帮助我们一起解决社会问题,分析受众是什么样的,他们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这种帮助。”田林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企业是一样的。”
  因此,田林并不排斥和企业的合作,最近正在和田林合作的企业是康师傅,两家共同举办了一个“2011康师傅一早稻田大学创新挑战赛:小公益,大精彩”的活动,号召年轻人做公益不分大小,主要是“Do”起来。田林作为青年公益家,给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分享经验。田林说:“像这样的活动,我们的项目并不会有直接的收益,但这些会产生马太效应,企业在让你出来秀的同时,也在为你做宣传。”
  和很多草根NGO资金窘迫状况不同,虽然视野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力为项目工作人员支付高额的工资,但是已经能够得到一些补贴,维持项目本身的运作,并且有了自己的新办公室。这些都让年轻的创始人之一田林觉得松了口气,他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起码能做到支付工作人员与知名企业相当的工资,让这个草根NGO能够良性发展下去。
  按照行业标准,在公益组织每年的项目款中一定比例的款项可以作为人员的工资以及行政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也是目前田林的目标:“前几年筹资特别辛苦,创始人甚至要靠借钱来补贴项目。现在我们可以不用再自己贴钱,这已经是进步。未来我们把机构运营得比较完善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工作人员发放工资。我们搭好了一个平台,这样不但我们自己可以登台唱戏。也可以要求别人来登台唱戏,前提是要保证‘演员’是有收入的。”
  “很多人有一些误解,觉得做公益就应该是义务的。事实上,现在的NGO正慢慢向社会企业发展,比如一个环保组织可以将他们搜集的一些废品、废料做成工艺品来出售,只不过最后赚得的收入不是用来股东分红。因此。公益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但它并不是以盈利为最大目标。”
  关于辞职做公益
  “人生中最可能从事一些有挑战性甚至是有风险工作的时间,恐怕只有在20多岁还没有结婚、没有家庭压力的状况下。做一个公益机构,如果花了3到5年的时间,还得自己往里贴钱,对于一个要养老人和养子女的人来说是无法承受下去的,我们几个创始人就决定要趁年轻来做这样一件事。还好,目前项目进入正轨,我有信心将来可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做下去。”
半岛成长路从实习生到掌门人
  整个酒店的建筑设计方案陈宝山都参与其中,但开业之后,陈宝山却为自己找了一间没有窗户的办公室,久坐其中,甚至会感到有些闷。陈宝山却认为,“我的办公室位置是最好的。”因为从他的办公室出来,他可以一路穿过大堂,看到在各个场所的顾客,为实地观察客户体验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作为一家外滩边的酒店,景观对客户是最重要的,所有有窗户的房间都给了客户。”陈宝山玩笑似地指着墙上的一块板,电视机就挂在墙板后面,“如果我想看天空,就让电视机来放蓝天白云的图片。”
  好运也要勤奋去补充
  “成功者有50%靠天分,50%则是靠好运。”坐在世界著名酒店总经理的位置上。陈宝山这样总结自己的职业发展。
  出生在法国、长在美国的陈宝山和大多数美国年轻人那样,高中毕业时就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他心中一片茫然。他随便地申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并不是因为当时真的想做这一行,只是选这个专业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这所大学。”没想到,听了几堂酒店管理的课,内心中前所未有的热情居然被焕发起来,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的人,这个专业再合适不过了。
  毕业实习期间,陈宝山只拿到了几个在酒店做行李员的Offer,自己只有100斤,长得又瘦又小,都还没有行李重,他只得请妈妈帮忙,这才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实习工作。
  相对于其他正发愁找工作的同学,陈宝山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如果你能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他没日没夜地干,从不计较报酬得失,“如果你的工作是由激情所驱使,你会异常勤奋,敦促自己不断前进。”终于,他的勤奋被经理看中,在他毕业后带着他一起去美国新开业的半岛酒店赴任。
  二十年过去了,从刚踏上社会到成为金字塔间的精英,陈宝山有所悟的是,刚工作时看问题是线性的从A到B,按照课本上的理论和假设来处理问题。而在工作实践中,A与B之间却是充满着波折的曲线,要成事,必须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他人的合作。“看并且从别人身上学,然后你的管理风格会集各家之大成,又自成一体。”他不仅注意收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反馈,更不介意各种反对意见,这种与人的合作能力以及包容不同意见的心胸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导者。
  也许偶然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是种幸运;因母亲相助进入酒店实习是种幸运;因有赏识的伯乐而敲开半岛酒店的大门是种幸运,但是,“幸运只是帮你打开门,如果没有努力和天分,你根本没法做上二十年。”
   创意与务实的搭配
  “你最恨什么?”还没等张荣耀张口,一旁的陈宝山抢过话头,很鬼马地叫了一声,“我!”然后调侃地看着他的老搭档。
  张荣耀已经习惯了陈宝山喜欢梦想、出奇制胜的风格。他们一起把上海的酒店从零开始打造。几年下来,两人的关系就像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和蒂姆·库克。陈是创想者、战略家,对细节无比执著,张则是优秀的执行者。陈爱提出各种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务实主义者的张则每次都必不可少地加以质疑、挑战。两个男人在对公司的事务有不同看法时,交锋的激烈程度不输墨子与公输盘的沙盘军演,你有来招,我有去招,但最后赢的总是陈宝山的那招“亢龙有悔”——“你不做怎么知道不可行?!”
  陈宝山性格儒雅,说话把着节奏,慢条斯理,看不出骨子里有那种爱冒险的天性。可是各种冒险的事又是他率先提出的,做与不做,他都会用强有力的逻辑和推理先给出一个预判。他的那种耐心、决心和定力,让他的许多创意和想法慢慢转化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在张荣耀快人快语时,陈宝山的言语会镶嵌在他的思维缝隙之间,两个人哪怕是在相互质疑,也会逐渐向着一个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进。“我们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在协作。通常我梦想一些事,并且拒绝这些梦想不被接受,张会找到各种解决方法来帮我实现梦想,他是个以任务为导向的人。”
  “做好经理最关键的是要聆听他的团队”,虽然最终的决定由经理做出。但是经理得平衡各方意见,考虑团队成员的接受度,“最终的决议不是让团队成员觉得可行,而是要完美。”完美是对决议细节的追求,考虑到每一个人在其中的贡献和下一步的行动。张荣耀很欣赏陈宝山的管理风格和工作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人不会对事情各执己见。他为了理解陈宝山的想法,有天早上俩人居然互发了22封邮件,张不停地问,也迫使陈不停地深入思考,两个人在对问题的质疑中逐渐逼近目标,最终达成共识。
  “我们有很多交流,阐述各自对事情的观点,也挑战对方,但会尊重最后达成的决议。”张荣耀特别强调在合作中对决议的“尊重”,“真正的尊重是全心全意地接受,全心全意地执行,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伪装的。”
  “我们可不是经常同意对方的观点。”陈宝山刚说到这儿,张荣耀插话进来,“对的。”陈宝山开心地望向这个兄弟般的搭档,“有时我们达成决议的方式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尊重对方,尊重最后的决议,并且执行,这就是我们和平共处、合作成功的方式。”
半岛酒店:能进入历史的酒店
  上海外滩在1937年中国银行建成以后,再没有过一座新建筑——直到2009年10月半岛酒店的开业。半岛酒店执著地要选址在外滩,其实就和半岛多年的坚持一样一要区别于其他高规格的、奢华的酒店,半岛推崇的不是排场,而是要让自己成为历史的—部分。
  关于半岛的故事有很多,建成于1928年的香港半岛酒店的英式下午茶曾经是张爱玲的最爱,它一度是名媛贵族聚会沉迷的场所。在今年《福布斯》评选出的世界十大奢华酒店中,香港半岛酒店位列其中。
  “我愿意把我们的酒店描述成一个穿着传统的可可·香奈尔服装的优雅女士,经典而永恒。”上海半岛酒店创建者陈宝山这样描述他心爱的作品,共同创建者张荣耀说,“还要加上精致。”
  初次参观半岛酒店,常常伴随的是一阵“眩晕”的旅程。因为把这里称为一座艺术博物馆也毫不为过。从大堂checkin,直到被送入客房,半岛内部可谓“移步换景”。
  别人做装饰,我们讲故事
  每位下榻在上海半岛的客人,无一例外会为逸龙阁中餐厅和玲珑酒廊的设计叹服。相比之下,其他很多的酒店和餐厅,是以奢华的装饰、高档的就餐环境取胜,但逸龙阁和玲珑酒廊要传递给客人的是“感觉”和“味道”。
  这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设计师梁国辉的解释是:因为在设计中餐厅和酒廊时。是串入了一个故事在里面。
  半岛酒店在设计时首先对梁国辉提出了基本的风格要求:“二三十年代是动人的历史阶段,文化层次丰富多彩;中国既有浓厚的清朝遗风,亦被渗入西方的新古典主义。那是中国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正值上海的黄金岁月,各种东西文化元素相交融,活现国际大都市风范。新现代思潮蠢蠢欲动,而糅和中华元素的上海式装饰艺术风也有异于法国及纽约的那一套。”
  这种兼容并蓄的感觉,让粱国辉最后以一位老朋友的家族史为主要创作灵感,演变出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故事。
  什么样的人能做百年老店的员工?
  当然,半岛酒店能有如此的百年传承,亦绝不仅是靠装饰取胜。一家百年老店,它的品质与服务也绝对需要有百年的标准要求。陈宝山说:“我们要给客户提供极为人性化的关怀,我们希望寻找善良、忠厚、协作和对完美极致有追求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能和我们一起传承半岛的文化。”人的品质是酒店品质的基础,在这一点上,陈宝山和张荣耀都有共识。两位经理也为我们总结了多年积累下的对人才的五点要求:
  之一:友善
  “我们只雇佣友善的人。”陈宝山早已炼就一副火眼金睛,他能马上感觉到或者说嗅到员工是真正的友善还是职业化的友善。员工进入酒店后,几乎每件事都可以被教会,“但不能教会的是友善和态度”。陈宝山在一些酒店发现那里的工作人员在面对顾客时会微笑,但一转头面部肌肉就僵硬了。“一个人的友善应该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来自于规章。如果员工对客人友善,客人马上就能感受到。”所以陈宝山对员工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非常友善”。
  之二:细节
  如果要教会别人怎么关注细节,陈宝山的诀窍是告诉他们为什么原来的方式不对,然后示范。比如酒店里花的摆放位置不对、颜色不对,陈宝山就做给员工看应该怎么修正。跟细腻的陈宝山相比,注重执行的张荣耀更注意把对细节的关注作为员工应有的自动自发的精神传递下去,而且一定是从领导者开始向下传递,从客户的眼睛里看每件事情是否达到理想的状态。“尽管我是领导,但我不希望人们在我身后工作,他们应该站在我的前面,拿出为自已工作的精神。”一个小小的例子是,在酒店大堂的洗手间里,笔者准备洗手,把外套放在台盆边上时,身后一位工作人员轻声提醒我:“衣服放在那里会弄湿,这里有放衣服的桌子。”一转眼,笔者看到的是一张开心的笑脸,那种与五星级奢华酒店的距离感瞬间消失。
  之三:诚实
  “我最恨不诚实,因为一个人的欺骗行为会影响一大片人。”员工来到酒店工作,赚钱养家,诚实和相互尊重是在酒店业最重要的品质。在这一点上,张荣耀与陈宝山有着相同的观点,“人的品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它能加强员工之间的信任,营造家的氛围。”
  之四:激情
  酒店业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常人看起来那么光鲜,其实更多的是辛苦、重复、细节和耐心。有些人受不了这份辛苦,两三个月后会辞职,“那是因为他们假定这是个舒服的工作”,张荣耀觉得最关键的是从业者要有激情,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辛苦中有收获。同样跟顾客说早上好、晚上好,但有员工因此而能建立起与客户的友善关系,有人则认为是例行公事,“关键是让人们看到有激情的工作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是课堂里教不会的。”
  之五:信任
  “要让员工理解什么是客户服务,需要管理者有人性化的关怀,不能强迫他们去做这做那。”张荣耀认为领导者给予员工怎样的信任,员工也会把这种信任转化给客户。“如果我花十分钟与员工谈他们遇到的困难,他们能体会到被尊重是怎样的感觉。当顾客有困难时,他们也会模仿这一行为,倾听顾客的声音。”所以,信任是一件非常人性化的事,当员工感受到信任时。化学反应就会发生在他的日常行为之中。
吴港平:为自己的职业负责任
  作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第一批税务合伙人,当年和吴港平一起奋斗过的同行早已经另有发展,而他却在这个行业扎下了根,并且越走越高。
  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在大部分从事税务咨询行业的人眼里是一片荒芜:中国人穷,有的人穷得一个月的工资仅仅能够买一瓶可乐(当时可乐的售价是1美元一瓶。比很多人的工资都高)!生产型企业不敢进入中国;贸易型企业不敢进口产品到中国;中国本土企业更是压根用不上税务咨询服务,唯一可能服务的对象只有少量的国际投资公司,主要从事资源开发业务。
  当时,吴港平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还不到3年。供职于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一个机会让他被派到内地,为一家国际投资企业做税务咨询服务。从此,他与中国税务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坚持与钻研
  对像吴港平这样第一批进入内地的税务人来说,做税务咨询完全是从零开始。一方面整个市场大环境非常不成熟,国内根本没有人知道会计师事务所是什么,当时的几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代表处全部都是北京饭店里的一个房间。另一方面,从专业角度来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税法,你在中国不能去套用美国或者香港地区的税法,所以了解中国的税法是第一步。
  从1983年至今,吴港平见证了中国税法的一轮轮改革,看到了中国税法的一步步健全,从最开始的对外商优惠、国企利税不清,到现在的所有企业适用于统一的税法。
  “当时懂中国税法的人真是特别少,直到1988年,我在香港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方向是‘中国与香港税务比较’,可是我写的东西连我的教授都不懂。总体来说,当时的税法写出来相对比较简单,但背后却有很多细则,这就需要了解具体的细则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客户。”
  吴港平常常会到税务系统和政府的官员们一起研究税法,如果客户遇到问题。他也会去跟税务官员们一起研究解决。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的过程。”吴港平说。“我和官员们分享,同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税法中是如何解释和处理的。当时中国很多税务官员刚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知识,他们也很希望了解国外不同地方的税收政策。记得1987年暑假在一个大学,我们讲了四个星期的课,‘学生’是全国各地的不同税务官员,向他们介绍其他国家的税收。当时中国税务官员求知欲很强,希望能够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让中国税法一步步改进。”
  在工作中,吴港平也一步步发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尽管他随时可以转回香港或海外工作,但他决定让自己做一个对中国市场深入了解的人才。另一面,政府对吴港平在税务咨询上的贡献也是充分认可——自1995年开始,吴港平陆续被邀请担任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顾问、无锡新区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府经济顾问。
  对于今天的成绩,吴港平对自己的评价是“幸运”!或许这有些过于谦虚,但事实上虚心学习正是吴港平的成功之道。他说:“要成功自然要有付出,但很多人付出也不一定有结果。是否有合适的机遇,这是关键,从这方面来说,我是比较幸运的。调到内地工作并不是我自己的决定,只是我的客户觉得我蛮适合做内地的东西,于是把我带了过来。但和我差不多时候来内地的同行,也有因为不适应国内环境离开的,我却觉得其中的关键就是谦虚。我们可能比国内的人见的多一些,了解一些别的国家税务方面的东西,资料比较多、比较新,仅此而已。我的经验就是,虚心学习,尊重别人,并且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把握好这些,对自己的发展一定会大有好处。”
  用专业做管理
  如今,虽然吴港平已经做到安永大中华区主席的位置,但是他仍然会抽出大量时间用来学习和提升职业能力。“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你5年前学过的东西或许今天已经完全被淘汰,就像税法,10年或者5年前,我还能够作为导师去给别人培训,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敢自称为这方面的专家了,很多专业上的知识需要再去请教我的同事。
  2010年,他专门安排时间去听两个哈佛教授上课。“如果你从事的是专业的会计师行业,不管是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财务交易中的哪个专业,不断学习是必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不断增值,让你能够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一个在企业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虽然现在吴港平已经做到了安永大中华区主席的位置,但他仍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客户打交道上。因为他认为。不论何时,对专业技能的充分了解、贴身地接触客户,才能够为他们更好地提供服务,进而他们制定的战略也才能有的放矢。“一个人的力量一定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每方面都那么精通,也不可能随时关注到那么多方面的那么多问题。我要制定公司未来的五年规划,我会找到大约30多个合伙人一起来开会讨论,然后再去和更多的人交流,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破你自己的局限性,减少做出错误决定的几率。”
  “我起码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处理跟客户有关的东西。一般都在到处飞,客户在哪里我飞到哪里。而公司管理方面,因为已经有一个系统,财务、人事、财务、行政等部门都有非常专业的人在管理,具体管理的工作直接交给这些不同的同事我也非常放心。当然,我不是搞‘一言堂’的领导,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最后拍板做决定。比如我们今年给员工涨多少工资这件事。首先肯定是有市场来决定的,但是具体市场如何,需要很多的资料和数据。于是我的团队会先帮我收集好资料,然后大家一起分析,最后我才会做决定。”
  “参与和放手当然需要一个平衡,但相对于外行的职业经理人来说,管理一家专业的公司,不懂具体业务,管理起来也会相对较难,也难以让下属信服。比如,你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依靠别人给你的信息来做决定,就会不够底气,很难判断下层的业务应该发展还是不要发展。但是像我所有的业务都做过,做每个决定就会比较有信心。”
  头衔的提升必然需要相应的待遇和权限支撑,只有真的努力了,才能实现从组织任命到员工心理任命的转换,把这个职务变得实实在在,才算是真正的职场进步了。
  人人爱头衔。闷骚的金牛从心底更是非常重视等级观念,有“名流上瘾症”倾向。头衔在一定程度上至少代表了一个人的能力,而对专业能力格外推崇的金牛们也就更习惯性地“以头衔取人”了。
  头衔通胀最早出现是一种商业策略,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公司无力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就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以此留住员工。而据美国一家调查公司调查,从2008年到2009年,美国副总裁人数增加了426%,总裁人数增加了312%。CEO的数量也毫不逊色,增加了275%。据说那时的华尔街,除了前台,全是总监,但凡是个管事的,立刻能成VP。
  后来这个办法又被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公司大量采用:在扁平结构的企业组织中,等级区分不甚明显。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与众不同,出人头地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给员工设定些头衔和上升梯度,能刺激员工的热情。
  时至今日,头衔通胀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头衔通胀”现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而70.5%的人也坦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看重头衔。
  头衔的业务需要和心理需要
  在中国,对于头衔的重视更是明显。中国社会的“官本位”让很多人将地位和级别对等起来。这也是一种业务需要,大凡营销、市场部门的人员外出联系业务都能使用到头衔。“头衔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说,“项目经理”当然比“业务员”听起来更专业,更有发言权。如果职衔太低的员工去见客户,客户一是会觉得自己“跌份儿”,另外普通员工也没有“拍板”的权力。一样谈业务,客户自然更愿意找一个有头衔、有担当、能拍板的人,免得与基层员工好不容易谈好了条件,一转身就被上司一票否决,之前的口舌统统白费。
  除去经营需要,也有一部分头衔是为不成功的职场老员工准备的。年纪一大把,混迹于“80后”之中,老板也看着不忍,于是给个“副主管”、“副总监”安慰一下。你可以觉得老板虚伪,但这也是职场人道主义。难道看到你人老珠黄,开除你,这样就不虚伪了?
  让你的头衔保值
  另一方面,不能完全把头衔通胀看得一无是处,知名猎头公司安拓国际的曹迪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人才,对于新职位的要求不外乎城市、公司、职位和薪水四项。不断攀升的头衔,毫无疑问是具有保值性的,更是跳往更高职位的资本。众所周知,职位是简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真实的经得起查证的头衔,可以为下一份工作跳得更高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很多准备跳槽的职场人,在给自己做的“跳槽规划”中,往往有这么一句注解:“等我在这里做到某某职位,我就可以跳到某某公司某某职位。”
  这样的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很多顶级公司的职位反而难招人。曹迪不得不在电话中一再向候选人解释:“此‘专员’权限薪酬并不比你现在的‘经理’差;此‘经理’实际上属于‘经理’的‘经理’,手下带着好几个兵,而不是那种光杆经理。”
  前段时间,一个世界500强的制药公司需要招聘一个前期采购专员。这个位置的权限很大,锻炼也很大,需要自己一个人帮公司建立起整个中国区的前期采购流程,这个职位实际上在做着很多中小企业采购经理的角色。遗憾的是,很多候选人只听说职位便拒绝了,曹迪觉得可惜,但她也知道,有些事情只能用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解释了。
  随着“经理”满天飞,头衔效力显著下降,于是头衔出现了新品种。有业务员都印上“销售工程师”的头衔,一度效果很好,陌生拜访中很少被马上推出门去。另有一家公司。业务员一律授衔“经营部副经理”,一个“副”字让客户们觉得很严肃,应该不是虚衔。网络行业往往充满时尚感。头衔都是新名词,充斥着莫名其妙的英文字母,CXO更是满街跑。
  作为一名猎头,曹迪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把候选人的能力调查清楚。一份简历、几个问题,基本就可以把候选人的职位和能力的匹配度把握得门儿清。她的心里,自然有自己的标准,拿财务头衔来说,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至少应该下辖会计经理、财务报表分析经理、税务经理、审计经理、成本控制经理等等分类经理。如果他只负责某一部门,只能叫经理,而不应该叫做总监了。
  理智抗通胀
  当然,头衔的问题同样需要一分为二地看。有的部门比较小,但是非常重要,比如说税务经理,又或者政府关系部门。某全球500强的重型机械制造公司的政府关系总监坦言。自己所处的这个职位在传统意义上就是一个经理的职位,“其实我不需要,但当我跟相应的政府机关像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沟通的时候,我的级别直接决定了我能够接触到的政府官员的级别。为了这一点,我也得要个总监的头衔。”
  加头衔有用吗?有用!在初期,确实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俗人在世,名利二字,职位上的升级不管怎么说,都让自己在同别人交往时起码多了几层底气一混了这么多年。我终于也是高层人士了。有了这样的“潜规则”,也难怪老板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也因此,员工的头衔都在名片的方寸天地上水涨船高,速度不比物价涨得慢。更有创造力丰富的老板。动辄封官,首席技术总监、首席对外联络官……
  但谁也不是傻子,头衔的提升必然需要相应的待遇和权限支撑,度过新鲜感之后,自然能够理智地知道自己职位的分量,按这个趋势,再过10年,也还只是个挂名的假头衔而已。只有真的努力了,才能实现从组织任命到员工心理任命的转换,把这个职务变得实实在在,才算是真正的职场进步了。
  怎样界定头衔中最常见的经理?
  A至少应该看他的汇报线、带入的数量、负责的区域、职责范围等等,才能判断出是否是真金。一个经理,不仅需要自己业务能力突出,综合能力也要很强,这里面包括与下属沟通的能力,跟各个部门协调的能力,尤其是管理人的能力。管理人的经验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经理的重要标准,你连人都没管过,怎么敢自称“经理”呢?而实际上,询问担任经理的部门的组织架构也成为了很多有经验的候选人判断猎头给自己提供经理职位真实性、优劣与否的试金石。
  B还有其他的头衔膨胀的表现吗?
  A还有一种隐藏得更深的头衔膨胀,一般人不易甄别,就是传说中的合伙人。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台伙人,应该是出资参股公司,参与公司分红,以出资额与公司共负盈亏的管理者角色,但在很多咨询、猎头等服务性行业的公司中,合伙人也作为一个激励的头衔,它还有自己的优势一不会因为数量众多而削弱了表面上的杈威性。于是,经常一家公司,数十个合伙人。
工作是件均码服
  工作就是件均码衣服,不分大小号,工作绝不是你跑来求职,连企业门儿都还没进呢,就可以嚷着要求量身定做。
  最近遇到一个求职者很有意思,他来《非你莫属》找工作,说我想做慈善,我觉得公司都应该好好做慈善,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你们都应该有这样的部门,所以成立一个慈善部门吧,我可以来负责这个部门——这是一个初入职场,没什么工作经验和资历的年轻人。这事儿真给了我很大刺激,我觉着他比我自信多了。
  每一个来求职的人都觉得自己有独特性。认为自己是唯一的——这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是没错,但生物性的唯一不意味着想法和能力也与众不同,企业在普遍情况下都不会因为你是你,而提供一个专属的待遇。对于企业来讲,没有任何一个员工是唯一的,甚至在今天,连老板都不是唯一的。
  但我如果跟人说要“脚踏实地”,对方听不进去不说还会觉得我“2”。因为现在好多人都给“成功”的激素催得变形了,我们接受的教育和舆论都是“择优录取”或者“成功可以复制”,凡事都要挑拔尖儿的人,所以大家都认为自己是个“尖儿”,没有人愿意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我觉着自己是个平常人,所以我认为找工作的时候不能光强调独特性,不能光想着你的尺码,还必须要强调自己的适应性。
  因人设岗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它一定是个特殊存在,尤其作为一个新入职场者,这是小概率事件,除非是企业哭着喊着要挖你去,那另当别论。但大多数时候,工作是件均码的衣服,它不分大小号也不分尺寸,公司不会在你刚进门时就说快点过来。我给你找了裁缝为你量身做衣服——除非你身材太曼妙,企业觉得你穿这个均码简直是暴殄天物,再者为了让企业吸引更多眼球,才会考虑给你安排裁缝,但绝不是自己跑来求职,连企业门儿都还没进昵,就嚷着要求量身定做。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求职者的故事,面对12位老板,他不说话也不交流,人际沟通能力超级差,结果老板们都灭了灯不选他,走时他很沮丧地说了一句话:“难道不说话,就找不到一份工作了?”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不说话就不能有一份工作吗?能有。但你得用别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能”,而不是说事事外归因,说别人不要你——还拿衣服作比,你管我要衣服我不给,你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开眼,你不知道我身材好啊?
  想让企业为你量身定做需要资本。
  第一个资本是你得先进门,进得公司先做一个勤勤恳恳的笨人,把分内事踏踏实实做完,让老板和同事知道,交给你的活你能干。
  第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想着怎么把事儿做得超出老板的期待。
  第三还得会带团队,影响、培养一拨人愿意跟你一起把事儿做好。
  第四,经过长时间的打拼,做到企业离了你虽然不会死,但会多少受点影响——只有做到这些你才有那么一丁点儿资本跟企业谈“私人定制”。而不是上来就说:老板你相信我,我值。你拿什么证明你值?
  我有一个同事,八竿子打不出个屁来,闷而无趣。跟他聊天儿你那个恨啊,没法儿聊。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执行力特别好一昨天方案被推翻,可是后天要录像,他能有本事在今天弄出一个特好的方案交给你,所以交给他的事儿会很放心一有大创意挺好,不会说话也问题不大,都不要紧,但是把事儿做踏实了很重要,慢慢地你的好大家会看到的。
  老板首先要的是踏实,你先别给我“实现宏大的理想”,实现宏大理想是老板的事,但是等有一天当老板觉得你是帮助他实现宏大理想的重要推手时,这时候你就能实现宏大理想了。
快速升职的两大秘诀
  在职场上聪明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吃得亏”,才能“升得快”。
  在职场中,普通人更愿意像看“传奇”一样对待成功者的故事,而把自己的不够成功归结为机会不够。成功固然要有好的机遇,但在职场中,机会不等于运气,大部分时候机会是可以被“创造”的,或者你眼中的吃亏,刚好就是别人机会的开始。
  在捷成集团内部,有很多从普通员工成长为中高层的例子,比较典型的是之前捷成啤酒的总经理助理,因为一次次展现出自己超出本质工作之内的能力,她很快被高层发现,仅用了9年时间,就在捷成公司开始了全新工作,任职该公司董事。
  其实,这样的“传奇”你也可以缔造。第一步,你要让自己成为公司的“高潜质人才”。或许你会说,在本职工作上表现好,才可能被提升。不过,做好本职工作,达成公司给你确定的目标,只是基本前提。但是并不是所有表现好的员工都能够被提拔。比如一个高级的专业人员,他不需要做人员管理的工作,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得非常好,可是他若被提拔到一个位置,要管理人员,要跟外部打交道,而他这方面能力却有所欠缺的话,对公司来说,就是损失了一个专业人才,多了一个最差的管理者。因此,公司只会给这样的员工更好的待遇和环境,而不会给他们更高的职位。
  那么,要展现出什么样的素质才会被看做“高潜质人才”呢?每个人晋升的途径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专业阶段。你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会计、财务、工程或者其他文职的工作等,这都是你的专业技能。第二步是技巧阶段。主要是与人相关的各种技巧,比如,如何管理、影响并开发他人的潜力及沟通的能力等。第三是策略性思维阶段。如果说之前是要求你执行力要强,那么这一阶段的侧重点则是运用策略性思维来推动业务的进展。从中可以发现,每一个级别的领导者,所需要的技能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员工,一定要向前看,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准备好相应的领导能力。
  至于如何学习,企业自然会为员工提供很多培训机会,但是仅仅等着这样的机会是不够的。在当今社会知识本身并不是稀有资源。获取知识有很多途径:Google、百度、雅虎等都能轻易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怎么找到正确的资料并认真掌握才是最重要的。
  准备好了自身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帮你快速晋升的第二步:有才干就要主动秀出来!很多职场人都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呀,为什么领导看不到我的才干?有一个“CEo”理论,就正是用来帮助职场人解决这个困惑的。其中。C代表CapabiIity(能力);E代表Exposure(曝光度);O代表0pportunity(机会)。这就是说,年轻人在不断地进修学习,提升自己实力的同时,EXposure(曝光度)也是很重要,你需要在公司里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这样就可能被上司看到你的才干。
  最后再来说机会,我们说要碰运气,那么碰到一个好上司——自身很能干,也不妒才,并且能够信任他人,在这种领导下面工作,如果你本身有一定能力。那你也会得到更多提升的机会一这件事本身的确有一些运气成分,但是在现今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打压下属的领导者一定不会太长久,因此你遇到一个好上司的几率一定会越来越大。所以。机会其实还是在于你自己的创造和把握。
  年轻人需要正确看待一些貌似与工作无关的公司交代下来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有可能就是你晋升的筹码,是你在公司高层面前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比如公司年会,老板询问谁可以来负责这个任务,如果这时你可以毛遂自荐,最后又将这个活动组织得很出色,那么公司领导一定会对你有印象,说不定将来就会有机会让你负责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在秀出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在“多走了一步”,见微知著,这会让老板对你更有信心,相信你是一个主动的、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你要相信,在职场上聪明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吃得亏”。才能“升得快”。
怎么当好“小朋友”
  虽然不太好总结当好一个小朋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但是作为一个职场“老人参”,我至少可以告诉他们。我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
  在公司里,我们把刚从大学毕业入职的新同事叫“小朋友”。这个称呼听起来好像很善解人意的样子,但其实表明了一个身份,就是你是这家公司里最新最新的新人。
  有很多公司里的小朋友会问我:“如何能当好一个小朋友?一个好小朋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这个问题在我刚入职时也曾经疑惑过、忐忑过。于是我想起,作为一个职场“老人参”,我至少可以告诉他们,我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
  谦虚好学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品德。
  刚毕业的孩子们永远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他们会忘记,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那一切大事业都必须从小事开始。我也曾经羡慕那些创业成功的年轻人,但有长者告诉我:别看那些人的成功仿佛很容易,其实他们是站在无数“尸体”之上的。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没有背景、没有胆识、没有才华,所以清醒地认识自己很重要。尤其是刚毕业的小朋友,坦率来说懂的真是不多。
  有时候我觉得这也许真跟学校的教育有点关系,在我带过的N多小朋友里,北京最好的文科大学和北京最好的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就完全不一样。北京最好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更踏实一些,喜欢钻研、探其究竟、举一反三(当然了,我可不是在赞美理科生,因为我也是文科毕业的,咱们实事求是嘛)。文科大学的同学们有时候很有想法,喜欢天马行空地创造些思路出来。
  这就要分行业了。对于广告传媒业,我估计这种思路是行得通的,但在我们这种外人看来很古板(也确实很古板)的会计师或者咨询顾问行业。天马行空就绝对耍不得。于是他们很郁闷,通常都很快辞职。
  我记得之前有个小朋友,郁闷到在周末加班时把自己喝了个烂醉如泥、满脸通红。他的同学(当然也是北京最好文科大学的)陪着他一起喝,两个大男人,坐在公司前台的门廊里,还呜呜哭了一通。最惨的是我,有一大堆报告要赶,却很不好意思去催他俩。他们回来时也满嘴酒气,大中午的,我只能放他俩回家去醒酒了。后来俩人都辞职了,前一个据说去了俄罗斯学哲学,也不知道现在学得怎么样了。
  我当小朋友时,我的上司说了一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话:“你问问题不要这么直截了当,自己没长脑子啊?不会自己先想想答案再去问答案吗?”上司的话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虽然话听着严厉了一点儿,但他就是那么个人,我完全不计较,只是这句话确实让我很仔细地琢磨了一番。
  我们很多人问问题都是:“某某,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啊?”其实,正确的问法应该是:“某某,这件事,我认为应该这么解决,你觉得可以吗?”前者就是“干”问,纯索取,而后者有思考过程,经历了思考的问题问出来,无论答案是否正确,对自身都是有提高的,印象也最深刻,同时也能让被问者感觉到你的努力。
  在我们这种专业公司里,小朋友的阶段其实很短,也就一年。去年叫小朋友今年就可以荣升为叫“同事”。然后他们就可以再把最新来的同事称呼为小朋友,年复一年……我其实很怀念小朋友那时的时光,虽然大家很严厉,但总归刚入职,犯什么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时光荏苒,变成“老人参”之后,任何一点点小错误不再被允许犯,有时候日子有点儿如履薄冰的意思。
  唉,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是回到学生时代呢?还是回到小朋友的时代呢?
抬头看天想开点儿
  本期除了近期好书介绍,还有专门送给金牛座的精神礼物。爱上工作这件事和爱上工作的内容并不一样,也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职场发展结果,老黄牛不再吃香啦!另外如果你自感天生心绪悲观并受到困扰,不妨在傅佩荣指导下读读《孟子》。希望这两本书可以帮助你。
  用谈情说爱的心情做事业
  做一件事要有三种动力:做了这件事有好处;不做这件事有坏处;因为爱。
  很多金牛座朋友都会首先注重前面两条,实际利益往往被认为是工作的要义。老一辈的雇主也曾经只要求员工遵守诚信,而不需要精明能干,只要能服从公司的命令,对工作有使命感,就可以放心用一辈子。但时过境迁。老板要的不再是“牛”,而是一批深爱自己工作的情人,喜爱与工作跳探戈的恋人,一个为工作赴汤蹈火的人!换句话说,爱上你的工作,要做你爱做的,不要做你要做的!
  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是能吃苦的人。作者司徒永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仔,成长为鸿福堂集团执行董事,他结合自身经历,跟我们分享了如何告别注定会让你庸庸碌碌的打工心态,如何认真去自我管理乃至经营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只是这样还不够。老板需要的,还是一头有“拒绝打工心态”的职业牛,今天能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智慧牛,摈弃了一味抱怨、体验“刺猬人生”的合作牛,功成而弗居、远离“宫心计”的谦和牛,以及用谈情说爱的心情经营事业的经营牛。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要把干工作当谈恋爱一样对待。多尝试有挑战的工作,如此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初的时候,务必有点“老黄牛”精神,多一点脚踏实地,之后,要懂得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从“老黄牛”一步步蜕变成“狮子王”。
  心宽才能赢满盘
  金牛座盛产严谨思考的哲人,也容易钻牛角尖和陷入悲观境地。悲悯但不悲观。应该是人人都该学习和秉持的人生态度吧。
  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乐的源泉?台湾超人气国学教授傅佩荣从几千年前的《孟子》那里找到了答案。同是土象星座的杨振宁(处女座)也说:“30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说到达观,孟子堪称是“养气第一高手”。“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他在中国历史中第一个提出来的,这是他的个人创见,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且真正修养到了这种境界。
  “真诚”才有力量,这是孟子思想的出发点。力量可以称为“向”,所指的正是“善”。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人性向善,孔孟之道即是追求至于至善的大同境界。在此一努力过程中,我的人性得以实现,而这正是“乐莫大焉”。
  傅佩荣一向主张要回到原文解读国学,保证“我的每一句话都有出处”。他认为真正好的哲学有一个原则,要肯定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快乐。而大丈夫的快乐,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资本,无论得志与不得志,内在的自信才是快乐的源泉。
  真正值得珍惜的,必定不是外在物质的拥有。《孟子》里有一句话让人很感动,他说:舜为什么那么伟大呢?因为舜到五十岁的时候还在思慕父母亲。年纪大了以后,子女再有成就,给你山珍海味,各国佣人都请来侍候着你,你不见得快乐,因为你内心的期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话话家常,说说小时候的事情。
改变的烦恼
  1 走丢的思想:刚刚进公司,做前台,什么规则都不懂,想找
  个人问问,大家都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告诉你该怎样做。做起事情来处处碰壁,却不想等到碰壁了以后才搞清楚事情应该怎么做……
  作为公司新人,希望快速进步融入团队,但得不到前辈的支持和帮助。
  余立:新人到职,需要在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同时融进公司文化和团队,所以请教前辈和同事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请注意,这种请教也需要技巧,因为很多人对新人会有一种审视甚至敌对的心理。那么如何尽快熟悉起来,不是随便找个人问问那么简单。我的建议是,首先,要问对人。一般说来,有三种人是可以请教的。一是这个职位的前任;二是这个职位的直接上级,如果这个职位不止你一个人,可能请教直接上级会更有效;三是这个团队里的其他人。比如,这个问题提到的前台,最直接有效的上手方式,是在新岗位上任前,跟前任有个很清楚的交接。其次,除了多问之外,需要自己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总之要让你的同事们看到,你有谦逊的态度,愿意把事情做到最好,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同时又是一个能快速学习的人。这样他们才会慢慢接纳你,愿意帮助你。还有一个小诀窍是,可以在公司里找一个比较友好的人,慢慢请教和熟悉,他们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桥梁,帮助你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公司和团队文化。
  2 不会游泳的鱼:年前通过竞聘得到了一个关键的职位,另一方面,和老公商量要孩子已经很久了,本来计划是年后开始准备,可是刚刚升职的我,适合在这个时候怀孕生子吗?
  刚刚获得职场的机会,这种情况下。“生”和“升”可能兼得吗?
  余立: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职场上,“生”和“升”就像鱼和熊掌。因为,升迁意味着更大更多的责任,你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可以胜任现在的岗位。而怀孕生子阶段。无论从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上看,都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尤其是生完孩子以后,因为孩子小或者母乳喂养等原因,可能出现个人很难掌控的特殊情况。这些在做职业和生子计划的时候,都需要充分考虑清楚。个人认为,怀孕生子对于女同胞而言,是人生中的大事,建议先解决生活大事,安心把现在的工作傲到最好,以免出现两头不讨好,甚至因为需要牺牲个人计划而后悔不已。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同为女同胞,当然不希望看到有类似情况再次出现。
  3 夏求雨冬求雪:在目前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最近一把手突然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主抓单位基建,我们都不是学这个专业,基本上搞不懂,并且公司也没有给我们相应的福利和职位,原工作岗位还得照常做。不过最突出的问题还在于中间跨了好几个级别的领导,很多事情我们想尽办法,到了他们那儿,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想法给否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领导突然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可暂时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应该如何面对?
  余立:其实提问者提出了三个疑惑。一是工作量增加了,福利没有增加,心理不平衡了;二是新的岗位业务不熟悉,因为很多方案被否决,有挫败感了,三是工作更辛苦了,需要经常加班,加上福利待遇没有提高,没有动力了。其实,以过往经验来看,这些增加的工作职责和新的工作内容不但不应该成为困惑,而且应当被视做更好的机会。即使暂时增加的工作强度没有报酬,但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新工作内容的学习态度和大胆尝试精神,相信会给你的领导和同事以良好的印象。这些“额外”的工作会让你在展现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同时,给你现在的工作加分。同时也一定会在今后给你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这是一个积累好的工作经验和业绩的好机会,应该珍惜并做好。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很多想法被轻易否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尽快熟悉现有的工作内容,通过培训或者向同仁请教学习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含金量。第二,多跟领导沟通,说明你的建议的理由和可行性,同时要有具体可实施的方案。第三,不要因为领导的否决而气馁,如果是你认为有建设性的建议,需要坚持和锲而不舍的提出来,沟通并听取主管领导的意见,以便做更好的改进。
  4 小帅快跑:辞职不做销售。应聘到另一家做管理。薪资还是很低的,特别对于之前的销售来说。这样的生活让我纠结了很长的时间。新工作已经5个多月了,偶尔的不平衡感还是跳出来,但是这个新工作之前基本是空白地带,需要我一点点建立,资源不多,前期很困难,我想这样也是机遇,同事相处也还愉快。我该坚持吗?
  转行后一切从头开始,并且收入、心态等都在受到考验,这种情况怎么办?
  余立:首先,我建议任何一次跳槽都应该是在我们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清楚地了解自己要什么的前提下做出的慎重决定,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跳槽更有针对性,从而减少困惑和失败。如果已经跳槽后发现在收入和工作上都遇到了挑战的话,那么首先应该分析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是不是符合你对自己职业规划的设想或计划。如果是,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为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和对路子的工作是需要成本投入的,那么前期收入的减少就可以视做成本。至于资源缺乏和开头难,我想这些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拓和发展。尤其提问者提到有很好的同事,这些是很难得的资源,应该珍惜。另外,这份工作才刚开始5个多月,一般来说,跳槽后的3-6个月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建议有同样困惑的人应该坚持,去努力发现现有工作中的优势和乐趣,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换工作,重新跳槽,因为放弃其实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放弃的结果很可能让你成为一个频繁的跳槽者,并最终成为职场中的Looser。
  《做你自己》
  彼得·巴菲特/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3月
  有没有假想过有个股神巴菲特这样的爹,人生该会如何幸运或者压抑?彼得·巴菲特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做自己,还可以。这个同样顶着巴菲特姓氏光环的音乐家,其实曾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火舞”配乐也出自他的手笔。父亲曾经告诉他,想做什么都行,不管当老师还是医生或者去清理垃圾,他对儿子的看法都不会有丝毫改变,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在认定音乐这条路之后便再不回头,毅然从只读了三个学期的斯坦福大学退学,从零打造音乐梦。他说:“你的人生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了哪里。”
  《我奋斗在最残酷的战场上》
  严旭、屈波/中信出版社/2011年2月
  严旭,前任青岛啤酒全球营销总裁,人称“营销铁娘子”,是第一个微博粉丝过百万的女性职业经理人。过去20年,她奋斗在一个到处都是男人的行业里,战功显赫,获得荣誉种种。2011年她离开了青啤,激流勇退之下,她对自己过往的生命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2年游泳生涯和23年啤酒行业的打拼历历在目,拷问自己的过程中也给读者带来启示:在你有限的一生中,你将以何种姿态与世界对接?你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还是甘心被人支配?是默默在黑暗里伴舞。还是要尽一切可能站到舞台中央,跳出自己的光彩?
  《基本最无敌》
  (日)昌山芳雄,东方出版社/2011年1月
  一个最常听见的自我总结就是:糊里糊涂进职场,浑浑噩噩往下混。总认为个人发展得好,都得掌握点通天秘诀,企业发展得好,总得走点不寻常的路。其实掌握好最基本的功夫,才是成功者的通行证。日本人在基本功的细节方面很无敌,管理大师自山芳雄则认为“基本”最无敌。要成为一流人才,有四个“基本”是绕不过去的:作为组织成员的基本行为、作为专职人员的基本态度、与负责业务相关的专业能力、作为经理/领导的指导能力。书中对不同的岗位类别的行为,做出了明细单一般的规划和建议,比如“商务活动的基本”,包括掌握作为组织一员的基本行为;首先是准确,其次是迅速,然后是更好;养成确认指示的习惯;严守既定时间;让职场轻松愉悦等等。
  《超级快速阅读》
  (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中信出版社/2011年4月
  作者在临近大学毕业时准备律师职业资格考试期间,因为无法像同学一样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备考,而自己开发出一套“逻辑K书法”,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高分。之后便开始密集研究高效率阅读与学习技巧。本书是其成名作,并在德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学习类图书中名列榜首。你也许会问,是否非得天资过人,才能学得快、学得好?我这个年纪才开始改用新的学习方法。还来得及吗?作者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学会这套方法的“学习流程四个阶段”,不用超人的意志力也能轻松解决阅读问题。
  白羊座
  Aries/3.21—4.20
  审视机会避免冲突
  职场运:本月,三月与四月生的白羊同学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三月生的白羊火气上升,压力变大,本月特别容易跟别人起冲突。而四月生的白羊同学们则乐观很多,遇到新的机会,面临多种选择。此时宜谨慎观查,不要吃着碗里望着锅里,要想好哪一个机遇对自己的未来帮助最大。
  爱情运:在无限煎熬的四月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理财运:理性的分析会带来财运的转机。
  健康运:容易感冒发烧,要提高免疫力。
  金牛座
  Taurus/4.21—5.21
  仰仗朋友拔刀助
  职场运:本月的金牛们,在工作上要多多仰仗朋友的拔刀相助。本月是相当考验金牛们以前所积累的人品的,人品好的金牛,自然能在本月继续上月的好运气,在工作上顺利完成任务。而没有及时得到朋友帮助的金牛们,可能会事倍功半,要熬过一个手忙脚乱的四月。
  理财运:本月宜检视反省自己的感情生活。还有爱就结婚吧,没有爱就散了吧。
  理财运:本月财运一般,以存为主。
  健康运:春天来了,约上三五好友去郊游有益健康。
  双子座
  Gemini/5-22—6.21
  男女搭配活儿不累
  职场运:本月双子的亮点在于事业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再辛苦的工作,在爱人的全力支持下,也会变得易如反掌。还没有定下终身的双子们,本月在工作场所可要睁大眼睛,不要只顾着工作忽略了桃花。
  爱情运:事业上的贵人,也许会成为生命中的另一半。
  理财运:正财运旺,但赚得辛苦。
  健康运:要记得定期去做体检。预防慢性病。
  巨蟹座
  cancer/6.22—7.22
  事业会有新机会
  职场运:本月巨蟹座们在事业上将会有新的机遇,上半月时,可能是因为时机尚不成熟,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阻碍让机会无法套现。一度让巨蟹们非常沮丧,但是,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有耐心的人的,只要不放弃不气馁,从下旬开始,新的机遇将真正降临。爱情运:月底有烂桃花,但有,总比没有强……
  理财运:上半月投资运较好,下半月风险较大。
  健康运:在办公室有空时最好适当进行锻炼,预防职业病。
  狮子座
  Leo/7.23—8.23
  充电培训好时机
  职场运:本月是狮子们充电的好时机,如果工作不是很忙,可以去报一两个进修班,提高一下专业素养,让自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而且,没时间旅游艳遇的人,说不定还能在各种培训班中,遇到心仪的另一半哦。
  爱情运:春天来了,安排个充足的旅游计划去艳遇吧。
  理财运:每一次出差,都可能会斩获新的投资理念。
  健康运:春天要养肺,请远离烟草。
  处女座
  Virgo/8.24-9.23
  头脑冷静大有作为
  职场运:本月,从事律师行业、基金行业、政府部门以及部分作为投资人的处女们,会是大有作为的一个月,即使官司缠身也不用怕,在纷纷扰扰的四月中,头脑冷静,擅长分析的处女们一定会避开风险,赚得盆满钵满。
  爱情运:切忌将爱情与金钱挂钩。
  理财运:用钱赚钱才是真的赚钱。
  健康运:如果本月有无法抗拒的一夜情,请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天秤座
  Libra/9.24—10.23
  从事创意如鱼得水
  职场运:本月,天秤座的职业宫里,金星照耀,海王入庙,如果有天秤座是从事创意产业的,那本月可谓如鱼得水,灵感有如泉涌。而其他行业的天秤们,工作也会进行得很顺利,得心应手得很。还能时不时发个呆偷个懒,惬意无比。
  爱情运:不要再犹豫了,领证吧。
  理财运:本月稍有破财,大都是为了家人花的钱。
  健康运:本月健康运非常好。
  天蝎座
  ScorpiO/10-24—11-22
  会忙碌但别盲目
  职场运:本月的天蝎非常忙碌,工作一个接一个。不只是本职的工作多,平时因为理财所做的投资,也会让天蝎们投入大量精力,而本来就有兼职收入的天蝎们,更是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分身乏术。不过,不要只顾着工作而忽略了爱情哦。爱情运:本月的天蝎非常浪漫,单身的天蝎们有机会遇到可以结婚的人。
  理财运:正财运很好。
  健康运:本月虚火较旺,不要乱生气,气大伤肝。
  射手座
  Sagittarius/11.23—12.21
  偷得浮生半日闲
  职场运:本月从事投机事业的射手们,会是大显身手的一个月,因为赚的就是机会。而做为普通上班族的射手们,本月是过得非常悠闲的,有大量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很难得宅在家的射手们,不妨借本月抓紧时间体会一下居家的快乐。
  爱情运:冲动是魔鬼,面对爱情,要保持理智。
  理财运:本月有偏财运。
  健康运:本月宜去健身房或在家里锻炼,事半功倍。
  魔羯座
  Capricom/12.22—1.20
  有望嗜好变事业
  职场运:本月的魔羯座们在不动产方面的运气要比别人好很多。而且,本月会有一个契机,可以让魔羯们把自己平时在家中的个人嗜好,转变成为自己一个新的事业机会。能够把兴趣变成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若机会真的很好,不妨考虑下可行性。
  爱情运:本月旺桃花。
  理财运:与房产有关的财运本月会比较好。
  健康运:睡觉是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水瓶座
  Aquarius/1.21—2.19
  小人出没!注意
  职场运:本月的水瓶们在事业上,有可能会遇到妨害自己的小人,所以交友需谨慎,结交新朋友时,要知悉对方的底细与人品,切勿结交个性狡猾虚伪的朋友。很有可能对自己的事业发展造成某些损失。
  爱情运:沟通是很重要的,理解万岁。
  理财运:上句与中旬财运较好,下旬有些许破财。
  健康运:本月的健康没有太大的变化。
  双鱼座
  Pisces/2.20-3.20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职场运:本月的双鱼们可能要花很多精力来理财,最好有个本子来记账,做到心里有数。要不然钱进钱出的,自己都搞不清楚。本月如果在事业上会有新的合作,要妥善选择合作伙伴,明确双方的价值观,以免在处理财务问题上发生不必要的分歧。
  爱情运:本月的双鱼们虽然非常光彩照人,但桃花却难开。
  理财运:本月进账可观,开销也不小。
  健康运:工作太忙时可能会有点头晕的毛病,不要担心,多休息就好了。
有条不紊的狂人康德
  没有什么比优先处理自己的事情更为重要,打乱节奏对他们来说是件艰难的事情。这样虽看似乏味,但金牛人很乐在其中。
  尽管大哲学家康德对人性的思索达到了精深的程度,但他究其一生,却没有离开过住所格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有人说:“康德所有的伟大历险都发生在他的头脑中。”
  康德的散步被称为“著名的散步”。他每天16时准时出门,教堂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当地居民多以康德出现来对表。康德散步的路程也十分固定,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康德散步,规则良多。他永远穿着灰大衣,手里提一根手杖。他散步时只用鼻子呼吸,因为他深信张嘴会让风湿病从口而入。
  康德认为散步使人感官彻底开放,神游四方。但是,他散步时拒绝与人交谈,认为一开口就会打乱自己散步的节奏。与爱因斯坦相反,康德从不携友散步。他认为这会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调整步幅和步速配合朋友,这样他就会出汗。这位德国启蒙大师认为人的体液里含有大量营养。绝不能轻易流失。
  因为伏案工作时间太长,康德想出好办法增加运动量:他把最常用的书放在离自己最远的椅子上,这样,他要查书就必须起身去取,等于运动。
  康德有很严重的“疑病症”,认为空气中充满了细菌。极端注重养生的他一生没生过大病,所以基本拒绝吃药,只吃老友给他开的一种保健药片。一吃,就是几十年不变。
求求你表扬我
  到底是部下应该多承受批评,还是老板应该多表扬员工?说句公平话,我觉得还是老板要多鼓励员工,你怎么能让员工整天去索取表扬呢。
  我的一个朋友觉得最近在公司找不到感觉,正好有猎头来挖,顺势接了新职位,跟老板辞职。老板大吃一惊,说你为什么要走啊,我一直挺看好你的。
  “可是,您一直在指出我的种种缺点,我觉得您对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啊?”
  在这里,问题的主要焦点是到底是部下要多承受批评,还是老板要多表扬员工。说句公平话,我觉得还是老板要多鼓励员工。你怎么能让员工整天去索取表扬呢。都说东方的文化含蓄,中国的文化深厚,所以我们对不轻易表达感情有很好的借口。
  我原来有个老板,每天凶巴巴地训人,隔壁市场部的老板就特别和善,动不动就跟员工说Great job!WelI
done!Excellent!市场部员工天天喜气洋洋,公关部灰头土脸,最后我跟老板诚恳地说:“是不是多给大家鼓鼓劲儿?”
  老板说:“我最瞧不上那种廉价的表扬,屁用没有。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
  尽管我看过很多卡耐基的种种励志的书,但是这种太过现实的问题还是无法应对。书上都说人需要表扬,老板偏说表扬没用,而且几年下来,我们确实看到凶狠的老板培养出了一支强悍的队伍,有时电视剧里也会讲带强兵的军官都是凶狠的巴顿式将军。
  现在我也当了部门的小老板,我也特想模仿凶悍的老板,让部下做事不知疲倦,对外杀气腾腾,下手干净利落。
  可是,在我们这种全球化的大公司里,要推行公司的文化,虽然没有规定一定要用怎样的频率表扬员工,但能否给予员工公平公正的反馈意见。是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我们有一位经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名声——给员工写年终意见写得好。我好奇地去请教,你怎么写的,花多长时间?
  他说,我手下20多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哪里有时间跟他们一个一个坐下来长谈。最好的机会就是年终评价,我给每个人都要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写评语,还反复修改,这种进公司档案的文字,一定要负责。其实我更关心的不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新人跑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