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不自尊举 自尊自爱是什么意思思?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卐这个万字符号在佛教经常出现,请问是什么意思?
卐这个万字符号在佛教经常出现,请问是什么意思?
08-10-30 &
  字符来历
  卐(梵文svastika,好运的象征)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中国唐代武则天将卐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教中一般写作“卍”。中国传统纹样中就有使用这个符号的万字不到头。
  卐字的形态是在十字的基础上将其四臂选择90°方向向左向右的都有.一般,卐字有正着或倾斜45°角的两种画法.在卐字的印度原形中,四笔的每笔中还包括一点.
  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中,卍字(g.yung drung)是“永恒不变”的象征,由于藏传佛教中使用的转经筒都是从左向右转,所以都写作“卍”。西方语言中卐字称为swastika,这源于梵语--????????。
汉字信息  拼音:wàn或fú   部首:十;部外笔画:2;总笔画:4   繁体部首:十;部外笔画:4,总笔画:6   五笔86&98:NGHG 仓颉:VX    笔顺编号:5121 四角号码:21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350
历史  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显现金光,如来佛胸前有卐字。中国唐代武则天定音为“万”。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经中又写作“卍”。当然,同时也是纳粹的党旗,是的象征.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的一种,在古代、、、埃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在一代盛行。这个字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 卐”),—种是左旋(“卍”)。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也被德国斯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希特勒选“卐”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不过,佛家“卍”是金色,纳粹“卐”是黑色。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o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希特勒从小就有一股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的强烈欲望。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字标志。希特勒崇拜院长的权势,把“卐”视为院长权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佩恩认为,这是他后来选用“卐”字做党旗符号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响。这个组织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世界才有希望。这与希特勒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兼占星家,他为希特勒占卜,预言他日后将是震撼世界的人。听了这些话,希特勒很振奋。这个组织的标志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
  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称号,曾使无数纳粹党徒为之疯狂,他们曾聚集在这一旗帜下奋斗。法西斯战败,这一标志也随即被粉碎.但是,在2000年11月,一位英国记者却在离柏林110公里处的一片丛林中从高空拍到了一幅用树木组成的“卐”字这一法西斯标志。它是由48棵与周围不同树种的树组成的,长度和宽度均为60米,线条分明,标志明显。这48棵树属落叶松,周围都是四季长青的针叶松.春夏两季它们没有区别,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叶松的叶子逐渐变成黄色,一个黄色的“卐”字符号便凸显出来了。据查,这是希特勒活动猖獗时,一个法国乡下的土财主特意栽种的。照片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的抗议,纷纷要求法国政府立即将其铲除.法国法律也不允许在任何场合公开展示纳粹党标志,所以这个由树木组成的纳粹标志很快就被消除了。纳粹德国希特勒咨询过一位汉学家,得知纳粹天然标志卍来自中国,于是派出浩大的伪装考古文化部队以作支持,徒步登上佛教摇篮西藏 。果真在佛教中卍这个符号使用普遍,它是如来佛胸前的符号卍,不知道希特勒在西藏找到天然卍没有 。的确,那个汉字学家说的对, 卍卐本是中华文化智慧符号之一。出自《》卐与卍互用。卍的发音是(当代):“万”,通泰,富足。卐的发音是(当代): “福”,吉祥,厚德。中华佛教禅宗也使用这一符号。《》65卷入法界品:“胸标 卍字,七处平满。” 唐朝的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权制此文,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禅宗发祥地(一尖山、双峰山、紫云山)不知道德国人是否考察过。尽管德国军官帮蒋介石在庐山训练过军官团。笔者披星戴月,风餐路宿,只身徒步登临过鄂东名山双峰山于一尖二尖山中的二尖之巅现场找到天然八卦顶,旋即拜访了道教圣地白云洞,火焰洞,黄龙潭,清凉山古洞,牧石庵数位道长,异口同声称“道教天生八卦顶在一尖。” 在倍受鼓舞之余,绘制山形脉络,发现以一尖山为轴心,东西走势是东向东冲山、西向蕲春县八斗峰连接太平桥山;南北走势是南向游鸿寨、向北到蕲春南灵寺及黄梅县的紫云山道人屏山,恰为东西垂直于南北,完全吻合卐图形,真正自然天成。卐山形 :东山折南,景有东冲积雪,余脉到猪头山马干山有八大教主之一的高山派教主所建筑的一枝庵,长驱直下有四祖寺和九龙缠绕地牧石庵,向南最后折出五峰山大德祖师寺。卐山形 :南山折西即游鸿寨西折有六祖打坐的地方,折出横江山有横岗耸翠景点。卐山形 :西山折北一尖到八尖,出出凤凰山。卐山形 :北山折东;即蕲春南灵寺道人屏山,折东火焰山,挪步园山,引出白云洞,火焰洞,落下黄龙潭。春夏雨过初晴或秋高气爽时可以登山四顾,欣赏到奇妙的卐山形脉络 ;也可以在秋冬季节,穿过落叶丛林求证其方方面面。沧浪书院@中华禅宗佛学院开办佛古文化探密考察活动。古代的鄂东人,对此地脉山形如数家珍。文人学士,达官贵人莫不蓄谋已久,抢占风水。   清末蕲春县最后一个状元陈沆祖坟葬在卐北向东转折处;黄梅县探花帅承瀛太傅浙江巡抚葬在三星拱照九龙抢珠风水地即卐的东折南端景点牧石庵;广济县金会员金德嘉翰林院编修墓葬在卐的南折西处金鸡独立山宝地,更有甚者相传人明朝末年的兵部尚书汪可受自己闭棺于挪步园,墓址在卐北向东末端。当然再好不过的风水也难免受盗墓贼破坏,金会员,帅,陈无一幸免于难。独有汪可受兵部尚书八坟障目,一穴难寻。天生八卦顶是中国奇观。禅宗卍卐图是中华文明瑰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卐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卐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卐字相。「卐」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卐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卐;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卐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卐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卐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婆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字相来作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卐,念做「日」字,象徵太阳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卐。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笨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卐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婆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婆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卐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卐;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奴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年),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卷十四净行品第十一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净行品.第十一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洛杉矶金轮寺
一九八一年七月廿五日至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
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
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着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从朝寅旦直至暮&& 一切众生自回护
若于足下丧其形&& 愿汝即时生净土
着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捡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着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薰。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
若饮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净。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法界佛教总会
DRBA / BTT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尊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