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成本,什么调查方式最理想标准成本

社会调查方法_甜梦文库
社会调查方法
L/O/G/O社会调查方法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要求一、本课程期末为课内开卷考试,期末试卷成绩占 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平时成绩的取得: 课堂作业(不定时)15分,考勤15分。 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 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 宋林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 各种SPSS统计方法与应用教材。 ? 参考杂志: 社会学研究、调研世界、中国人才等。 ? 参考网站: 中国社会学网、中国社会调查网、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等。 课程大纲一、基础 科学与研究;研究的维度;理论与研究;方法论的意义;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 二、计划和准备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测量;定性与定量抽样 三、定量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非反应研究与二次分析;定量资料分析 四、定性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实地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定性资料的分析五、与其他人交流撰写研究报告和社会研究中的政治 第一部分 基础? ? ? ? ? 科学与研究 研究的维度 理论与研究 方法论的意义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总是被社会研究包围着,研究报告经常出现在电台广播、 电视新闻、杂志报纸上面:如: 范围较大的有: 各种政府部门及社会科学研究院白皮书、蓝皮书; 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 每隔几年一次的全国范围的国情调查; 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 民族关系调查等等。 范围较小的有: 某地区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 某大学学生就业意愿调查; 某消费群体消费行为调查等等。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2)? 研究涉及些什么内容? ――完全根据事实,与理论或判断无关? ――只是专家或大学教授的阅读或应用? ――只是大学里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做的事? ――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某个主题的研究论文? ――到某个古怪的场所去转悠并进行观察? ――完成一项实验,让参与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一些事? ――抽取一群人为样本,然后发放问卷给他们填写? ――查阅政府报告或书籍中的图表? ――使用电脑、统计分析和图表? 社会研究是系统的被人们用来产生知识的一整套方法。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3)? 研究之外的选择:我们还从哪些地方获得知识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获取知识的来源或途径:1、权威:经常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学习之道。但是,①依赖权威是 有局限性的,②权威会被滥用。 如,曾经横行一时的地球中心说; 某政府官员(领导)报告称今年的CPI涨幅不超过3%; 某演员告诉你某个品牌的洗衣液可以洗掉任何顽固污渍。 2、传统:你接受某事、物或行为方式、文化规范,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如 此”。但是,①某些传统观念也许是一种固执的偏见,②某些传统会随着年 代的演进已经不再真实有效。 如,“看外科”与“跳大神”; 春节期间(尤其是正月初一),扫地要向内; 夜间抱幼儿出门要将其眼睛蒙住。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4)3、常识:不用思考就信手拈来的结论,因为“听起来颇有道理”。但是, 某些常识中包含着稍微一思考就可以推翻的逻辑谬误。 如:赌徒谬误:如果我一连输了好多次,那么再玩一次我就会赢。4、媒体:当今,电视节目、网络、报纸杂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 息来源。但是,媒体并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更多的是为了 取悦大众),尤其是当记者故意的曲解或诱导我们的时候。 如:2012年底,浙江某菜市场火灾,记者采访试图让受访者回答是因 其不会使用灭火器造成火灾范围的扩大; 2013年1月,北京、山东、河北等地严重的雾霾天气中,媒体采访 试图引导观众使其认为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某些行为才是污染的主 要原因。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5)5、个人经验:你会倾向于相信你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事 情。但是,个人经验同样可能会误导你。依赖个人经验会 经常犯以下错误: ①过度概化:如,网络上的地域攻击。也许我接触某个地 区的个别人不好,则倾向于认为该地区的人都不太好。 ②选择性观察:如,黑板上的一个白点;对自己优点或缺 点的无限放大。 ③过早妄下断语:如,长寿的人每天都吃生鸡蛋。 ④光环效应:如,北大毕业生都能月收入过万元。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6)? 相对于以上知识的来源或途径,社会研究 是个更加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 因此,根据社会研究得来的知识或经验正 确的可能性更高。 ? 但是,这并不是说,研究总是会产生正确 无误的知识。 如:下面的例子。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7)? 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 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报告一出,引起诸方讨论。 ? 一位网友说:“昨去算命,说我近期要发横财,我还不信,今早起来一 看,247万!果真发大了!”另一位网友则说:“对不起,我又扯国 家后腿了,请求把我流放到美国或者欧洲,要不澳大利亚也行”。 ? 网友的质疑有道理吗?针对争议最大的247万,我们且来算笔账。据 统计,目前中国城镇人口约6亿9千万,按四口之家算(每家平均247 万元人民币,也就是39.2万美元),那么中国城镇家庭总资产约67.6 万亿美元。另据媒体报道,截止2011年6月,全球财富总额约231万亿 美元。中国仅城市家庭资产占全球财富就达29.3%!如果加上农村家 庭资产(据该报告,平均为37万元人民币),则占到全球财富快一半! 这可能吗?欧美国家和亚洲四小龙都要哭了吧?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谬的研究结论? ? 在中国,各种统计数据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常常无法对应,从而显 得荒谬乃至可耻。抛开臭名昭著的统计造假不论,主要有三个原因: 1、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混淆。 科学松鼠会(成立于2008年的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团体)写过一篇 《别让数字吓到你》,文章指出,“统计数字不显示因果,只呈现相 关。因果不来自统计,来自你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如说,有人心 情不好,神思恍惚,出门被车撞了。他的心情与车祸就只是相关关系, 不是因果关系。但在中国的统计及分析中,我们常常看到因果和相关 的偷换。比如,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为9.7%,低于 2010年一季度的11.9%。有学者分析说,这是汽车和住房市场调控产 生的影响。这种分析很虚弱,因为经济增速与宏观调控仅具相关性, 而缺乏可靠的因果关系。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9)? 2、样本容量和范围有缺陷。 统计数字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抽样不合理而产生偏差。如果不 能保证足够的样本容量和很好的样本代表性,其结果自然不可信。比 如,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数据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城镇和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仍超过了GDP增速。这个数据根本不靠谱,因为样 本存在“选择性失明”。在此次统计中,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私企员 工、工商个体户以及灵活就业者,都被剔除了。而他们,本应在公共 政策和数据统计口径中出现。 西南财经大学这份调查也存在取样问题。该报告负责人甘犁回应 质疑时说,取样来自8000多个家庭,覆盖很广,可以代表全国。可他 一不小心又说漏嘴,承认“抽样调查的样本里,非常有钱的人很多 ??这样一来,平均数就拉高了”。据我们所知,“非常有钱的人” 在中国大概还不到“很多”的地步,为什么报告取样非要选择“很多” 的“非常有钱的人”呢?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0)3、使用概念不合理。 在统计中,概念的不合理运用也会导致结果无法取信于人。平均数就是 一个特别危险的概念。比如说,姚明走到我家,我2岁小侄子的身高就被平均 到了1米6,可这有什么意义呢? 有位网友说:“张家有产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 个个都是张百万”,这个有趣的顺口溜,揭示了在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 平均数不能反映人们普遍的现实生活。 实际上,只有在处理呈现正态分布特点的对象时,平均数才有意义。而 在其它时候,比如贫困线划分,收入水准界定时,更应引入中位数概念。所 谓中位数,简单地说,就是划出一条标准线,线上人数和线下人数各占总人 数的一半。西南财大该报告也给出了城市家庭资产的中位数,约为40.5万元 人民币。 虽然,科学研究并不总会产生正确无误的知识,但是,采用正确的方法 进行研究就会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1)? 科学是怎样运作的? 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动物学等)处理 1、科学 的是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 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处理 的是关于人的问题,包括他们的信仰、行为、互 动、制度等。 社会科学有时会被称为“软科学”(soft science),不是因为这 类研究随便或者不够严谨,而是因为研究的主体、人类的社会生活变 动不定、难以观察。 科学的知识是由理论组织起来的。社会理论就像是一张社会世界 的地图,帮助人们预见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并且对世界的原因提出解 释。 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可以定义为一组相互关联的、浓缩与 组织关于社会世界知识的抽象意义或概念所构成的体系。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2)? 科学是怎样运作的? 科学家使用专门的技术来搜集资料,然后使 用资料来支持或否定理论。 资料(data)是研究者根据某些规则或程序 搜集到的经验证据或信息。 资料可分为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和 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前者经常以数字 表示,后者经常以文字、图形、物体等表现。除 此之外,还有经验证据(empirical evidence)是 指人们通过感官所经历的观察结果。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3)? 科学是怎样运作的? 2、伪科学与垃圾科学 一些很少有质量控制的研究在社会科学的伪装下宣扬某种特殊的 政治或社会价值。 3、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 是受到一组共同的规范、行为、态度所约束的一群人。它是一种 专业共同体,因为在其中发生互动的成员共享着一套道德原则、信仰 与价值、技术与训练,以及职业生涯路径。 在核心科学共同体之外,还有许多人利用科学研究的技术。各行 各业的从业者与技术人员应用由科学共同体发展出来与修正过的研究 技术;应用由科学共同体所发展的知识与程序。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4)?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4、科学共同体的规范 由于研究者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们的偏见、自我、野心、私 人生活等都会影响到他的专业行为,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和 经济势力也会对某些科学研究加以干扰,因此, 与任何人类共同体的行为都是由社会规范来加以约束一样,科学 共同体也受到一组专业标准与价值的支配,这些规范是研究者经过多 年的学习学到并使之内化于心。 科学的5项基本规范: 普遍主义、组织化的怀疑论、无偏见、共享主义、诚实。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5)?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5、科学方法和态度 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指科学共同体所使用的观念、 规则、技术和步骤。关于社会研究基本方法的讨论,我们在后面的章 节中会具体学习到。 这里,我们关注科学态度(scientific attitude),或者说一种观 察世界的方式。好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相应产生好的、被科学共同 体接受的研究结果的前提条件。 重视技术、以创造力为荣、讲求高质量的标准、勤奋工作。 6、科学中的期刊论文 研究成果或科学新知的最基本形式,是以学术期刊论文 (scholarly journal articles)的类型出现。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6)?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7、作为转化过程的科学 你可以把研究想象成:使用科学的方法,将思想、情感、疑问 (或称为假设)转变为科学知识的过程。 本课程要介绍的就是该如何实现这种社会研究的转化。 现在,你觉得本课程难吗? 因为它涉及到一些相对复杂的技术,所以看上去比较难。但是, 开展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学会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 实践,你将学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社会研究。在本课程中,除了要吸收 科学的态度和文化外,你还需要掌握如何以及何时使用这些技术。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7)? 研究过程的步骤: 选择主题 告知他人 理论 解释发现 研究设计 聚焦研究分析数据搜集数据 第一章 科学与研究(18)? 定性与定量的社会研究 虽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共享基本的科学规范,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 着差异。见下表所示: 定量研究类型 测量客观的事实 焦点是变量 信度是关键 价值中立 不受情境影响 多个个案、受试者 统计分析 研究者保持中立 定性研究类型 建构社会现实、文化意义 焦点是互动的过程、事件 关键在于货真价实 价值无所不在,而且分外明显 受情境限制 少数个案、受试者 主题分析 研究者置身其中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1)? 研究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和规模。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研究者必须先 决定的是自己要做哪种类型的研究。 ? 社会研究的四个维度: 研究的维度 主要类型 怎样使用研究 研究的目的 加入时间的方式 收集资料的技术 定量资料 定性资料 基础的、应用的 探索、描述、解释 截面(横剖)、纵贯(时间序列、追踪、 同期群)、案例 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现有统计资料 实地、历史比较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2)? 研究类型的确定是研究者决定从一个宽泛的主题聚焦到研究问题或一 项特定研究设计的关键。 一、研究的应用:怎样使用研究?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目的在于增进有关社会世界的知 识,关注于驳斥或支持有关社会世界如何运作、事情为什么发生、社 会关系为什么有特定的模式,以及社会为什么变迁之类的理论。 基础研究是大部分新科学概念的来源,也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方 式。大部分的基础研究是由位居科学共同体中心的研究者所开展的。 从短期来看,基础研究产生的知识常缺乏实用性。然而,基础研 究提供的知识与理解的基础可以推广到许多政策领域、问题和研究领 域。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现代的核能开发。 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er):目的在于应用知识,或为了 满足处理某个特殊的实际议题的需要,对现有知识进行修正。研究者 经常受雇于政府、社会组织或团体、公司,来处理特定的问题。 应用研究通常意味着快速、小规模的研究,提供人们短期内就能 用上的实际结果。因此,应用研究很少建立、检验或与大的理论相连 接,也很少发展长期的普遍性理解。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3)?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比较(例:麦当劳的文化理念:规范、符号、语言、仪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①研究本身就令人满足,并由其他的 ①研究是工作的一部分,由学界之外 研究者来做评价 的赞助者来评价 ②研究者有极大的自由选择研究主题 ②研究问题被“严格限制”在老板或 和问题 赞助者的需要之内 ③研究的判断是根据绝对严谨的科学 ③学术的严谨与标准取决于研究结果 规范、并追求最高的学术标准 的用处。研究可能是“草率简陋”, ④主要关心的是研究设计的内在逻辑 也可能符合很高的学术标准 与严谨程度 ④主要关心的是能够把研究发现类推 ⑤驱动目标是希望能对基本理论知识 到赞助者有兴趣的领域 有所贡献 ⑤驱动目标是使研究结果有实际的回 ⑥成功在于成果被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报或获得采纳 并对科学共同体中的他人发挥影响。 ⑥成功在于研究结果被赞助者用到政 策制定中。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4)? 应用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评估研究、行动研究和社会影响评估。 评估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科层组织 (如,企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去发现某种新的做事方法、 某种营销手段、某个政策是否有效等。即,研究的是“这行吗?” 伦理道德和政治冲突经常出现在评估研究中。对研究结果存有私 人好恶的人,经常会去攻击研究者,或者批评研究方法不够严谨、有 偏见或者不适当。除此之外,评估研究者有时还会受到压力而在研究 一开始就作弊造假(原始数据造假或不敢公开;选择性的利用数据 等)。 如,《城乡规划法(草案)》评估。 评估研究有两种类型,过程评估和总结评估。过程评估 (formative evaluation)是一种方案管理措施,指对使用的方案实行 必要的监控和持续的反馈。总结评估(summative evaluation)则评 估的是方案的最后结果。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5)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被研究的个体参与整 个研究过程;研究结合日常的或大众的知识;研究集中在 权力问题的探讨,并以争取权力为目标;研究寻求提高公 众意识或增加对问题的认识;通常的是,研究会直接与政 治行动相结合。这类研究通常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而不 是价值中立的研究。 如,劳工运动、冻结核武器运动等。 社会影响评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目的 是评估根据计划发生的变迁可能导致的影响。 如,社区服务、社会状况、经济影响、人口效应、 环境等。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6)? 应用研究中的工具 进行应用研究的研究者经常会使用两种工具来进行研究:需求评 估和成本收益分析。 在需求评估(needs assessment)中,研究者搜集资料以决定被 调查者主要的需求及其严重性。需求评估中的几个棘手议题:①评估 对象:谁最应该获得帮助?②人们表达需要的方式:什么是评估对象 最需要的?③多难困境:为了降低污染而关闭企业还是为了就业机会 继续经营?④解决方案超出控制能力。 在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中,研究者以货币价值 来评估一个或几个建议行动的未来成本与收益。研究者经常指出出现 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然后由决策者或其他人士确定负面结果(成本) 与正面结果(收益),最后比较成本与收益,由决策者确定是否得到 了平衡。棘手议题:①人们对于正面与负面的结果,未必持有相同的 看法。②假设所有事物都有价值,隐含着道德与政治层面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7)二、研究目的:为什么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一般可将研究分成三种类型:探索 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为了了解某个新话题或新 议题而进行的研究,研究者的目的是要构想出较为精确的问题,以便 未来研究能够据此寻求进一步的解答。探索性研究经常使用定性技术 搜集资料并且很少会得到确定的答案。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是将某个情境、社会背景 或关系的精确的细节,呈现为一幅图画。许多搜集资料的技术都可以 在描述性研究中使用,描述研究者关心的重点不是新话题的探索,不 是解释为什么某事会发生,而是将焦点集中在: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 发生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建立在探索性研究与描述 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目的在于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焦点集中在:事 情为什么会发生?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8)? 三种不同研究目标类型的比较: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熟悉其中所涉及的基本事实、提供细致、高度精确的画像 检验理论预测或原则 场景和关心的问题 在头脑中对发生的情况绘制 记录与过去的资料相矛盾的 详细阐述并丰富一个理论解 出大致的图像 信息 释 形成和提炼需要进一步研究 创造一组类别或区分不同的 将某个理论扩展到新的议题 的议题 类型 或话题 产生新的概念、猜想和假设 理清各阶段或步骤出现的先 支持或驳斥一项解释或预测 后顺序 决定开展研究的可行性 证明因果过程或机制 联结在某个一般性原则下的 各个不同的议题发展测量和确定未来资料的 呈现背景信息或某个情境 技术确定若干个解释中哪个是最 好的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9)三、研究的时间维度:在什么时间跨度内进行的研究? 依据研究的时间维度,可将研究分为:横剖研究、纵贯研究和个 案研究。 1、横剖研究(cross-sectional research):采取瞬间取景的方 式,研究者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上进行观察。横剖研究较为适合出现在 描述性研究中。 2、纵贯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当研究需要追踪不同时 期之间的事件、人物或社会关系时,研究者需要提供一个动态的图景, 因此研究者需检验人或其他事物在一个以上时点中所展现的特征。 如,对社会变迁相关问题的研究。 在纵贯研究中有三种研究类型:时间序列研究、专题小组研究以 及同期群研究。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10)? 时间序列研究(time-series research):研究者针对一群人或其他研 究单位,搜集同一种类型,但却是横跨数个不同时期的资料,通过这 些资料,研究者可以观察这些人或事物的特征的稳定性或变迁,还可 以追踪不同时点下情况的演变。 如,研究比较以下人群的特征及变化:1950年的20岁人群、 1970年的20岁人群、 1990年的20岁人群、 2010年的20岁人群。 ? 专题小组研究(panel study):研究者在不同的时点里观察完全相同 的一群人、一个团体或一个组织,通常用来了解某个特殊生活事件的 影响力。 如,将下乡知识青年建立百人档案,对其进行追踪研究。 ? 同期群分析(cohort analysis):与专题小组类似,不过它不是观察 完全相同的一群人,而是观察在某个特定时段内共享相似生活经验的 那些人。焦点集中于同个同期群,而不是某个特殊的个体,即,研究 者不需要确实追踪并找到完全相同的一群人,他们只要确定接受研究 的那些人是具有共同的生活经验即可。 如,分析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模式。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11)3、个案研究(case-study research):研究者深入检 验在某段时间内,出现在少数几个个案上的多种特征。个 案可以是个人、团体、组织、运动、事件或是地理单位, 所得到的资料通常非常详细、多样。大部分的资料是关于 那些个案的定性资料,并使用分析逻辑进行探讨,而非数 量归纳。研究者通常需考虑个案发生的特殊情境,并且检 验各部分怎样塑造成为整体。 个案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将微观层次、个人行动与宏观 层次、大规模的社会结构与过程相结合。 第二章 研究的维度(12)四、资料搜集的技术: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 1、定量(quantitative):以数字的形式搜集资料; 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现有统计资料分析。 2、定性(qualitative):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搜集资料。 实地研究、历史比较研究。 关于资料搜集的技术,后面的课程中会详细介绍。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 什么是理论? 在第一章中,将社会理论界定为将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浓缩和组 织起来的由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所构成的体系。 理论是思考社会世界的一种简要方法。 人们经常创立关于社会世界是怎样运作的新理论。 古典社会理论家发展出许多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他们一次性的提 供了许多充满创造力和相关性的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了解和看 待社会世界的方式。 迪尔凯姆(涂尔干) 韦伯 马克思 滕尼斯……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2)? 人们使用理论时,通常并未明说,或者是并不把他们这种做法称为使 用理论。 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代际传递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与社会舆论 与社会科学家的理论相比,这种平常百姓的理论缺乏系统化,不 那么严谨完整,而且较难用实证证据加以检验。 几乎在所有的研究中都会含有一些理论,所以你的问题不应该是 “应不应该使用理论”,而是“你应该如何运用理论”。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3)? 社会理论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ideology)可以被看做一种观念的集合,一种 看待世界的方式。社会理论与意识形态有什么关系呢? 相同点: ①包含一组假设或一个起点; ②解释这个社会世界是什么样的以及它如何、为何改变; ③提供一套概念/思想体系; ④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⑤提供一套相互关联的思想体系。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4)? 社会理论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点:意识形态 提供绝对肯定的答案 有所有问题的答案 固定的、封闭的、完成的 回避检验不一致的发现 无视反面的证据 陷入到某种特殊的道德信念中 极为偏颇的看法 充满矛盾和不一致 植根于某个特定的立场社会理论 条件性的,经过斟酌后的解释 不完全的、意识到不确定性的存在 成长的、开放的、延续的、扩大的 乐意接受正面与负面证据的考验 根据证据而作修订 与强烈的道德立场保持距离 以中立的态度考察所有层面的因素 积极寻求逻辑上的一致性、连贯性 超越社会立场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5)? 例:对离婚现象的解释。 ? 意识形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一场道德崩溃。曾经,我 们的家庭是十分强大的,在家庭里,母亲虽然不外出工作,但是却用 大量的时间来照看孩子,而且理论也是十分少见的。道德的衰落、尊 敬的缺失以及不良的媒体信息削弱了家庭,并导致了离婚的产生。 ? 社会理论: 当家庭拥有充足的资源并且没有压力时,家庭是最强固的(如, 不容易发生离婚;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很多;花很多的时间来抚育孩子; 拥有积极的互动方式)。这些资源可以是物质的(收入、教育、良好 的居住条件),可以是社会的(朋友、扩展的家庭、对社区组织的参 与),也可以是心理的(家庭成员拥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思想成熟)。 那些拥有较少资源和较大压力的家庭(如,家庭成员的就业不稳定; 健康状况不良或日趋恶化的)是最不稳固的。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6)? 理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概念: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石。社会理论要求界定完整的概念,概念的 定义有助于联结理论与研究。 概念是用符号或文字表达出来的想法。自然科学的概念常用符号 的形式来表达。如,v = s / t。大部分社会科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表达 的。 今天,有许多社会科学的概念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口语之中, 如,性别歧视、同龄群体、身份认同、图腾信仰等等。 1、概念丛(concept clusters): 我们很少单独使用一个概念,相反,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群体, 或者称为概念丛。理论中包含一群有关联的概念, 如,讨论“城市化”这个概念,则不得不了解城镇化、非农化、 市民化、户籍的二元制等等。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7)2、分类: 有些概念很简单,只有一个维度;有些概念则比较复杂,有多个 维度而且可能有多个层级。我们要把复杂的概念分成一组简单的、单 维度的概念就涉及到分类。 一个著名的例子:韦伯关于科层制的理想类型(ideal type)。 是个受一套规则体系治理的持续性组织; 行为受到不讲关系的非私人性规则的管理; 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职位被派给拥有不同才能的人担任; 盛行层级权威关系,也就是说,下级受到上级的支配; 行政性行动、规则等都以书面的方式加以处理、存档; 个人并没有职位的所有权,也不能出售或购买他们的职位; 为了确保在位者对组织的忠诚,他们从组织那里领取工资; 组织的财产与在位者的私人财产是分开各自独立的。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8)? 理想类型是一种纯粹的抽象模型,用以确定所要讨论现象的本质。定性 研究者常用理想类型去查看可观察的现象在多大程度上吻合理想型的描 述。 ? 另一种分类是类型学(typology),即研究者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 维度的简单概念,由简单概念的交叉形成新的概念。新形成的概念或类 型表现出存在于简单概念之间的复杂的交互关系。 一个著名的例子:默顿的个人适应模式。适应模式 顺从 创新 仪式主义 退缩 革命 社会界定的目标 接受 接受 不接受 不接受 新的替代目标 合乎制度的手段 接受 不接受 接受 不接受 新的替代手段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9)? 理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二、范围:理论可以被应用到或扩展到的场域。 理论可以是极度抽象的,也可以是相当具体的。研究者在建立或 是扩大某个理论以及说明理论关系时,必须想清楚该理论可以应用到 的单位、案例以及情况类型。 三、关系:理论清楚的说明了概念与概念之间如何产生关联。 许多理论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因果性的陈述,或称之为命题 (proposition)。命题是一项理论陈述,详细说明了两个或两个以上 变量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某个概念的变化如何可以由其他概念的变 化来加以解释。 社会理论除了包含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还需说明该关 系的因果机制。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0)? 社会理论的各个面向和类型: 面向 社会理论类型方向 层次 焦点 解释的形式 抽象的程度 现实性取向归纳与演绎 微观、中观和宏观 实质或形式 因果、诠释或结构 经验概括、中层或框架 本质主义或建构主义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1)一、理论化的方向: 研究者从两个方向着手进行理论的建构与理论的检验。 1、演绎法(deductive approach):从一个抽象的合乎逻辑的概念关 系开始,朝向具体的实证证据。即,从抽象的思考开始,把理论概念 与具体证据结合起来,然后再根据证据检验理论概念。通常情况是, 你对于世界运作的方式有某些想法,想要用现实资料来检验这种想法 是正确还是错误。 2、归纳法(inductive approach):从特定经验证据的观察开始,以 这些证据为基础,进行概括并建构出更为抽象的概念。 很多采用归纳法的研究者都使用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 研究方法,它使用一系列系统化的过程来建构关于某一现象的归纳性 起源理论。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2)二、理论的层次: 可以根据社会理论处理社会现实的层次,将其分为三类: 1、微观层次的理论(micro-level theory):处理的是小片断的时间、空 间或少数的人,此种理论通常都较为具体。 如,在马尔福德关于外表吸引力和交换的研究中,使用了微观理论。 该研究者的理论是:光环效应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错误的判断别 人的行为。 2、中观层次的理论(meso-level theory):尝试联结微观与宏观层次的 理论,或者运作在中介层次。 如,组织理论、社会运动或社区研究常属于这个层次的理论。 3、宏观层次的理论(macro-level theory):关心较大型的群体或系统, 较多的使用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 如,社会制度、整个文化体系研究等等。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3)三、理论的焦点: 1、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是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社会关注而发 展出来的理论。 如,对违法的帮派、罢工、离婚或种族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理论。 2、形式理论(formal theory)则是针对一般理论内某个广泛的概念领域 而发展出来的理论。 如,对越轨、社会化或权利进行研究得出的理论。通常情况下,实质理论和形式理论是合而为一的。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4)四、解释的形式: 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解释。 所谓解释,就是将在特定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与“该事件是如何 运行”的较为抽象的或基础的原理联系起来的一种说明。研究者需要 解释或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要对寻常解释和理论解释加以区分。 寻常解释,是把事情说的更清楚一些或是以举例和易于了解的方 式来描述。 如,你解释一下吧?容我解释一下。等。 理论解释,是说明事情为什么发生的一个逻辑论述,指的是通则 或原则。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5)? 理论解释有三种类型: 1、因果解释(causal explanation):最常见的一种解释类 型,用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的时候。 怎样判断是否为因果关系呢? 首先,两个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相关关系,如果不存在 相关关系,则一定不存在因果关系。 两个现象若是以固定的模式同时发生或近乎同时行动, 我们就判断这两个现象之间是有关联的。 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未来的收入预期也 相对较高。 男生更喜欢看体育比赛。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6)其次,判断两个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为因果关 系,还需要考虑时间顺序:原因必须发生在结果 之前,即因果关系的方向为原因导出结果。 简单的因果关系是单方向的,但有时也会出 现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即,互为因果的因果关 系,或称交互因果关系、同步因果关系。 如,努力学习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得到好成 绩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7)最后,判断因果关系还需要排除掉其他替代因素:对因果关系感 兴趣的研究者,必须显示结果的产生是因为某个原因变量,而不是其 他原因之故。这也被称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虚假关系。 虚假关系是指因为一项明显的、实际上是由另一个未被认出的原 因造成的因果关系。 如,每年海事大学九月开学的那一天都会下雨。 居住空间越狭窄的家庭,婆媳关系越不好。 如何排除替代因素的影响呢? 可能的做法有: ①内置的设计控制,如,实验研究中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设计。 ②测量潜在隐藏的原因,即控制其他变量。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8)? 因果关系的陈述方式: X导致Y;X产生Y;X影响Y;X越如何,Y就越如何。 ?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图: 一般惯例是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当有两个以上的自变 量时,则表示为(X1、X2……)。 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箭头来表示,箭头的方向由自变量指向因变量。 一条单箭头的直线代表单向的因果关系,两端都带有箭头的直线则代 表有交互的因果关系。 有相关关系但未必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用两端都带有箭头 的曲线表示。 在图示中,正(加)号表示正面关系,负(减)号代表负面关系。 正面关系指原因变量有较大的值时,结果变量也伴随出现较大的值; 负面关系指原因变量有较大的值时,结果变量伴随有较小的值。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19)2、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 研究者用一组相互关联的假设、概念和关系来进行结构性解释, 理论中的概念和关系构成了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在结构性解释中, 研究者能够清楚的说明各阶段出现的顺序,或是明确的指出形成这个 相互牵连的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例,应用结构性解释模式的理论: 如,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用社会网络来解释社会联系。 功能理论,研究者解释事物的方式,是确认该事物在某个较大 体系中的功能,或是其是否满足了该体系的需要。 3、诠释性解释(interpretive explanation): 目的是促进理解。研究者尝试用一种将其置身于特定社会情境的 方式,来发现某个事件或做法的意义,他们尝试着理解或从精神上去 掌握社会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去感受某事或去 审视这个世界。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20)五、抽象的程度: 依据理论抽象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经验概括、中层理论 及理论框架。 经验概括:如,我认识的很多老师都选择步行上班。 中层理论主要用于引导经验研究。 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也称作范式(paradigm) 或理论体系,这些框架是研究取向或者说是彻底的审视社会世界的方 式。理论框架提供了大量的假设、概念和解释形式。 社会学的几种主要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论:体系、均衡、功能、分工 交换论(理性选择理论):机会、报酬、平衡 符号互动论:自我、参照群体、角色扮演 冲突论:权力、斗争、不平等、疏离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21)六、现实性取向: 来自于有关现实性质的两种竞争性取向:社会建构主义和本质主 义。 本质主义的立场认为,人们所有见到的和所接触到的东西都不是 复杂的,它反映了世界上事件、人和各种关系的深层本质。事件通过 其本身的性质而表现,或者由世界的自然规则所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者假设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信念建构了事实,并没有 一种产生了人们所见事实的内在本质性,事实都是社会过程的产物。 简单来说,对于建构主义者而言,社会生活包括两个部分,即由 社会创造或建构的事实和真正的物理事实,人们生活在建构的事实之 中,相信并接受了这种事实;本质主义者则认为,人们生活在真正的 物理事实之中。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22)? 这两种有关现实性的取向也影响到了事实和理论之间的区 别: 严格的经验主义者认为事实与理论或观念是完全分离 的,理论是模糊的思想映现,是失真的价值或信念。严格 的经验主义者怀疑所有的理论,他们主张理论必须不断的 受到经验世界中明确、清晰事实的检验,只有经验世界才 是明确的,才包含有真正的现实性。 极端相对主义者认为,任何人的所见所闻如此全面深 刻的受到其文化、信念和观念的影响,以至于人们可以脱 离经验事实。人们不可能将事实从思想中分离出来,也不 可能看到未受到其观念和价值所影响的事实,人们所看见 的、所经历的事实只是人们的信念允许其所看见和所经历 的。独立于人们意识的经验事实是不存在的。 第三章 理论与研究(23)不得不说的是,大多数研究者都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这些研究者认为社会理论和人们的思考方式会影响我们把 什么看做事实,但同样存在于我们思想之外的客观存在的 经验现实。困难在于,如何对经验现实进行纯粹、简单、 直接的测量。我们想要理解事实的企图始终受到我们的文 化信念、理论和想法的蒙蔽和污染。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 扭曲了的形象。 因此,我们要进行社会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接受这 种被扭曲的观念。其次,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减少和控制这 种扭曲。当我们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读的时候,就 要注意到自己在何种程度上受到我们的观念或信仰的扭曲。 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控制这种扭曲。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 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中找到。正是研究方 法论使社会科学成为科学。 方法论一词通常与世界观联系起来。世界观,简单来讲就是观世 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 和处理问题。概括的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 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 古典理论家主张应该用科学来研究社会世界,他们主张对社会世界进 行严谨的有系统的观察,并辅以谨慎的和有逻辑的思考,才能对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套有价值的新知识。这些古典理论家包括孔德、 涂尔干、马克思、穆勒、韦伯…… ? 从那时起,科学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为获取知识的途径。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 当我们在探讨社会世界的现象时,已经将科学的观念植入心中后,紧 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的研究才是科学的?或者说,科学的研 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 ? 一些学者主张:从已经被广为接受的自然科学(如医学、化学、生物 学等学科)中寻求答案,并且重复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即,将自然科 学的研究方法照搬过来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他们的论点很简单:自 然科学的合法性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所以社会科学家应该采用相同 的方法。 ? 另一些学者则指出:人类在性质上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物体(如星 星、岩石、植物、化学成分等等),人类会思考和学习,对于自身以 及他们的过去有所感知,而且还有动机和理智。这些独特的人类特性 意味着,需要一门特殊的科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3)? 从社会科学创立至今,依据不同的学者对何谓科学的方法论的不同观 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实证的社会科学、诠释 的社会科学与批判的社会科学。 ? 这三种研究取向是从许多特定的争论中提取出来的核心思想,是许多 更为复杂的论点的理想类型,或者说是被理想化、简化之后的模型。 实际上,很少有社会研究者对某个取向的所有观点都完全同意。 ? 不同的研究取向是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方式:观察、测量和了解社会 现实的不同方式。每个研究取向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假设与原则,并且 对于如何做研究有着自己的立场。 ?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提到过范式(paradigm)一词,实际上,一个研 究取向就等同于一个研究范式的选择。范式,是库恩(Thomas Kuhn, 1970)提出的概念,指对理论和研究所持的基本取向。一个科学范式 是指一整套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假设、想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或 是想要解决的难题、采用的研究技术,以及什么是可靠的科学研究的 主张。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4)? 三种研究取向的比较(依据以下8个问题分别进行):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现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人类的基本特征? ――科学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或理论? ――如何确定一个解释是对是错? ――如何才算是好的证据?事实信息是什么样的? ――社会政治价值从哪一点上介入了科学?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5)一、实证的社会科学: 实证的社会科学简单理解来说就是采取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向。从 名称上看,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自然主义或行 为主义等许多称谓。 实证主义方法论起源于社会学的创立者孔德。 孔德(Auguste Comte)在其6大卷的《实证哲学教程》中,列 出了许多迄今仍然沿用的实证主义原则。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其《逻辑体系》一书 中,对孔德提出的实证主义原则做出了详尽的诠释和修正。 涂尔干(Durkheim)在其著作《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阐述了自 己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这本书成为实证主义社会研究者的一本主 要教科书,直到今天,还是许多学校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的主要教材 之一。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6)实证主义者指出:科学只有一个逻辑,任何渴望冠上“科学”这 个头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遵守这个逻辑。 (据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必须使用相同的方法。) 实证主义视社会科学为:为了发现并证明一组用来预测人类活动 一般模式的概率性因果法则而将演绎逻辑与对个人行为所作的精确的 经验观察结合起来的一个有组织的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①为了得到科学解释:发现与记录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 ②为了了解世界运作的模式,这样才能控制或预测事件的发生。 对于后者来说,经常也被称为工具取向的目的,基本观念在于: 认为知识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或器具来满足人类的欲望并且用来控制自 然与社会环境。一旦人们发现支配人类生活的法则,就可以用来改变 社会关系、改进做事方法、并且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如,涂尔干的《自杀论》。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7)2、社会现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社会与自然现实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的,并等着人们去发现。虽然 由于人的知觉或智力所限,不那么容易对现实做出确切的说明。 ②社会现实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着固定的模式与秩序。 ③科学的方法使人能够发现这些秩序与自然法则。 ④社会现实的基本模式是稳定的,人们对于现实的知识是累积的。 3、什么是人类的基本特征? ①人类被认为是自利的、寻求快乐的、理性的个体。 ②人们的活动是以外在因素为基础的,相同的原因对每个人会产生 相同的结果。因此,我们通过对人类行为以及外在现实中所看到的事 物进行观察,就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了解和预测。 (此种看法被称为人性的机械模型,或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指的 是人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一样会对真实的外在力量进行回应。)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8)③概率性因果法则:实证主义者相信,人类行为或是社会制度不 会因为个人要它发生就会发生。对事件的解释可以参考因果法则,因 果法则为我们描述原因与结果,辨别出近似于自然科学中的自然法则 的模式运作的那些力量。 (这意味着自由意志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杜撰的,它描述的只是 科学目前尚未征服的那些层面的人类行为。)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实证主义者相信绝对决定论。相反,他 们认为,因果法则是概率性的,法则能够解释大多数人或多数情形。 如,因果法则经常采取这样的说法:我们无法预测每种情况下某 个特定人物的某种特定行为,但是,在情况X、Y和Z下,具有某项特 征的人或出现某项特定行为的概率是95%。 4、科学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实证主义者认为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点。科 学虽然经常从常识那里借用概念,但是常识更为松散、不合逻辑、缺 乏系统并充满偏见。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9)5、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或理论? ①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是以法则为依据的,它建立在一般法则的 基础之上。通过发现因果关系,科学对为什么社会生活是现在这个模 式进行解释。换句话说,一个实证主义的解释说明了适用于或者涵盖 于社会生活特定观察的一般性因果法则。 ②实证主义认为法则的运作是根据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的。研究者 以演绎逻辑将因果法则与社会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特定事实加以联结。 实证主义者相信最后能以带有公理、推论、假设以及定理等正式的符 号系统来表达法则与社会科学的理论。 ③人类行为的法则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论是哪个历史时期, 还是在哪个文化中。 如,传统道德秩序的崩溃导致犯罪行为比率的上升。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0)6、如何确定一个解释是对还是错? ①在逻辑上没有矛盾。 ②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③可以被复制。 7、什么才算是好的证据?事实信息是什么样的? ①赋予经验观察以特权地位。实证主义是二元论者,认为冰冷的、 可观察的事实从根本上与概念、价值或理论不同。经验事实存在于个 人的观念或思想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或者使用工具来进 行观察。如果对于经验事实有不同的意见,那么一定是由于测量工具 的使用,要不然就是漫不经心的或不正确的观察所造成的结果。 ②人们共享对经验世界的主观了解。事实知识不是根据某个个人的 观察与推理,而是必须能够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证伪原则:黑天鹅的存在。)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1)8、社会政治价值从哪一点上介入了科学? ①实证主义者力求建立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即,客观的科学。 客观一词在这里有两个基本意义:观察者对他们所见的事物有一致的 看法;科学不是以价值、意见、态度或是信仰为基础的。 ②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与运作维持了科学的客观性。研究者接受并 且诠释这些维持客观性的规范,目前,科学共同体已经创造出一个非 常详尽的检查与平衡系统,以防止价值偏见。 如,道德判断或政治承诺。 一个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意味着研究者从一般性的因果关系开始, 这个因果关系是他根据逻辑从一般性理论中所导出的一个可能存在的 因果法则。他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把这个关系中的抽象概念与对社会世 界的精细测量连接起来。当研究者测量社会生活、检验证据和重复他 人的研究时,一直保持着无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从这些过程中对 理论所概述的社会生活法则进行经验检验与证明。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2)二、诠释的社会科学 诠释(hermeneutics),这个名词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赫 尔墨斯(Hermes),该神的职责是向人传达神的欲望,即,“把模 糊不清之处弄明白”。 诠释的社会科学可以向前追溯到德国学者韦伯和狄尔泰。 狄尔泰(Wilhem Dilthey)在其主要著作《人文科学导论》中提 出科学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前者是基于抽 象的解释。后者则根植于移情式的理解,或是理解生活在某个特定历 史背景下的人们。 韦伯(Weber)主张社会科学需要研究有意义的社会行动,或是 有某个目的的社会行动过。他主张运用理解的方式来了解塑造个人内 在情感以及指导个人以某种特定形式行动的个人理由和动机。 与实证的研究取向主要以定量研究方法不同,诠释的社会科学更 经常的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3)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①对诠释研究者而言,社会研究的目的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以及发现在自然环境下的人们如何建构出意义。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研究者通过认识某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从局内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情 境(实地研究与参与观察)。 ②诠释研究者研究有意义的社会行动,而不只是外在的、可观察的 人类行为。为此,研究者必须将社会行动者的理由以及行动的社会情 境考虑在内。 ③诠释研究者注意到人类行为很少具有与生俱来的意义,它在人群 中获得意义。这些人共享一个意义体系,使他们能够把人类行动诠释 成某个具有社会关联的符号或行动。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4)2、社会现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社会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所感知到的形象。社会生活存在是 因为人们经验到它并赋予它意义。社会生活是流动的、短暂的。只有 在与他人不断交流和商谈的过程中持续互动,才能建构起社会生活。 ②因为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社会互动与社会建构的意义体系之上,所 以人们所拥有的是对现实的一种内在的经验感觉,这种主观的现实感 觉对扑捉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③社会现实建立在人们对其所下定义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对情境的 定义说明了在变动不安的情境中,他是如何赋予意义的。 ④诠释研究取向认为每个人可能是以相同的方式来体验社会或自然 现实,也可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对诠释研究者来说,关键的问 题在于:人们如何体验这个世界?他们创造或者共享意义吗?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5)3、什么是人类的基本特征? ①人们置身于一个通过社会互动创造的灵活的意义体系的过程之中, 然后他们使用这些意义去诠释他们的社会世界,并搞清楚他们生活的 意义。 ②人类行为可能有一定的模式与规律,但这不是因为有早已存在的、 等待着去被发现的法则,这些模式是在不断演进的意义体系之中,或 是在社会互动中所产生出来的社会惯例中被创造出来的。 ③因此,诠释研究者想要发现人们对其所作的行动持有何种意义解 释,就需要学着去了解人们使用的理由。个人动机需要列入研究者的 考虑范围之内,即使这些动机是非理性的、充满感情的,甚至带有错 误的事实和偏见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4、科学与尝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诠释研究者主张,一般人靠常识来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 必须先抓住常识。了解常识至关重要,因为其中充满着人们置身于例 行性的社会互动时所使用的意义。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6)5、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或理论? 诠释的社会科学理论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或者,犹如一张勾勒出 来的地图、一本描述地方风俗与文化规范的指南。 因此,诠释理论让读者感受到另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现实,为了达 成这个目的,诠释研究者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意义、价值、 诠释框架和生活规则来描述并且诠释人们如何进行他们的日常生活。 6、如何确定一个解释是对还是错? 一个诠释的社会科学的解释,就是记录行动者的观点并将其转化 为一种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对诠释的社会科学而言,如果被研究者 觉得理论说得通,如果能够让他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进入到被研 究者的生活现实中,那么该理论就是真的。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7)7、什么才算是好的证据?事实信息是什么样的? ①特定情境与意义的独特性是了解社会意义的基础,因此,社会行 动的证据不能脱离行动发生的情境以及置身其中的社会行动者所赋予 它的意义。 ②事实是变动不定的,埋藏在诠释取向的意义体系之中。事实不是 无私、客观和中立的。事实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行动,有赖于社会背景 下特殊人物的解释。 8、社会政治价值从哪一点上介入了科学? ①不尝试去保持价值中立,实际上,承诺能价值中立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价值与意义无所不在。 ②研究者应该反省、重新检验,并且分析私人观点与感觉。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8)三、批判的社会科学 批判的社会科学常常与冲突理论、女性主义分析和激进的心理疗 法联系在一起。 此研究取向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以及后来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今年比较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他主张, 社会科学必须是反思性的,也必然是政治性的。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批判研究的目的是改变世界。 批判研究者进行研究以批判和改变社会关系。他们达到这一目的 的方式是通过揭开社会关系的基本来源以赋予人们力量,特别是赋予 那些不太有权力的人力量。 批判研究者是行动取向的。他们不满现状,寻求激烈的改进。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19)2、社会现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批判的社会科学采取现实主义的立场,但,与实证主义不同的是, 其采取的是历史现实主义,即认为现实是不断受到社会、政治、文化 以及相似因素影响的结果。 ②批判的社会科学假设社会现实总是不断变化,而变迁根源于社会 关系或制度间的紧张、冲突或矛盾。批判的社会科学把焦点放在变迁 与冲突上,特别是社会关系组织模式所固有的悖论与冲突上。 ③因此,批判研究者质疑社会情境,并且将之放进一个更为广大的 宏观层次的历史情境之中。 3、什么是人类的基本特征? ①人是有潜力和创造力的,是能够改变的并且有适应力的。 ②人会受到他人的误导、虐待和剥削,因为他们受困于社会意义、 义务与关系编织成的网,因此看不到变迁如何可能,丧失了独立性、 自由,以及对自己生命的控制能力。 ③人们的潜力只可能在他们祛除自己的幻觉并集体加入改变社会的 行动时,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0)4、科学与常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批判的社会科学对常识的立场基于“错误意识”这个概念,即, 人们误解了客观现实下他们真正的最佳利益,并且做出了违反他们得 到真正最佳利益的行动。 ②研究者应该研究主观想法与常识,因为这些观念塑造着人们的 行为。 “常识容易把社会现象变得自然而然,使我们认定这样的情况就 是必然的情况。毫不批判的建立在常识之上的社会科学……不断地复 制着这些错误。”――Sayer,1992 5、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或理论? 人们受限于其所安身立命的物质环境、文化情境和历史情境。人们 所居住的世界限制了他们的选择,并且塑造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 但是,人们能够发展新的意见和看事物的角度,从而改变其身处 的结构、关系和法则。他们首先需要发展一个未来的图景,团结起来 致力于变迁,之后才能推翻压迫他们的势力。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1)6、如何确定一个解释是对还是错? 批判研究取向使用“实践”来区分好的理论和坏的理论。即,研 究者检验批判理论的做法是,正确描述深层结构所产生的条件,然后 应用这种知识去改变社会关系。一个好的批判理论教导人们关于他们 自身的经验,协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历史角色,并且一般人也能够用它 来改善他们的处境。 7、什么才算是好的证据?事实信息是什么样的? 物质条件的事实独立存在于主观知觉之外(与实证取向相似), 但是事实并不具有理论中立性(与诠释取向相似)。事实需要来自于 某个价值、理论与意义的框架中的诠释。 为了诠释事实,研究者必须了解历史,接受一组价值,并且知道 到哪里去寻找深层结构。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2)8、社会政治价值从哪一点上介入了科学? 批判研究取向带有行动主义者导向。因此,社会研究是一种道德 政治活动,要求研究者忠实于某个政治立场。所有的社会研究必须以 某个价值开始或者从某个道德观点出发。 批判的社会科学认为知识是一种力量,社会科学知识可以用来控 制人,并改造世界。 四、女性主义与后现代研究 女性主义研究(Feminist research)是由具有女性主义自我认同 并且有意识的使用女性主义观点的人来进行的。 女性主义研究者声称,许多非女性主义的研究充满了性别歧视, 而这大部分又是影响较大的文化信仰和大多数的研究者是男性造成的 结果。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3)? 女性主义社会研究的特征 ――对女性主义价值立场和视角的维护。 ――拒绝存在于假设、概念以及研究问题之中的男性 至上主义。 ――建立一种研究者和其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移情式 联系。 ――对于性别联系和权力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 各个领域具有敏感性。 ――将研究者的个人感觉和经历整合到研究过程之中。 ――在选择研究技术和跨越学术领域的界限方面具有 灵活性。 ――承认人类经验中的情感和相互依赖的维度。 ――寻求促进个人和社会变迁的行为导向研究。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4)? ? ? 后现代研究根源于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虚无主义(nihilism)和无政 府主义(anarchism)等哲学思想中,是对现代主义的拒绝。 现代主义是指兴起于启蒙时代的基本假设、信仰和价值。现代主义依赖于逻 辑推理;对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进步;对科技与科学充满信心;拥抱 人道主义的价值。 后现代社会研究的特征 ――拒绝所有的意识形态和有组织的信仰,包括对所有社会理论的拒绝。 ――强烈的依赖直觉、想象力、个人经验和情感。 ――充满了无意义感和悲观主义,相信世界永远不会改进。 ――极端的主体性,认为心灵与外在世界没有区别。 ――狂热的相对主义,相信世界上存在无数的解释,没有任何一个特别强而 有力。 ――充满异质性、混乱和复杂性。 ――拒绝研究过去或相异之处,因为只有此时此地是相关的。 ――相信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研究的,因为生活过于复杂,而且变化迅速。 ――断定研究永远无法真正的呈现社会世界所发生的情形。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5)? 三种研究取向的比较:方法论的三大研究取向.doc ? 案例:存在于少数民族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就业竞争与歧视 实证主义研究取向: 首先,从一个有关多数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般性理论演绎出若干 假设。理论或许是以因果陈述或预测的形式出现。 接下来,研究者搜集现有的政府统计资料,或是进行一项调查, 以对该理论所确认的因素进行调查。如初次求职的形式、多数族群相 对于少数族群的比例、种族差异的可见度等。 最后,研究者使用统计分析正式检验该理论对于歧视程度与工作 竞争激烈程度所作的预测。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6)? 案例:存在于少数民族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就业竞争与歧视 诠释的社会科学: 首先,选取研究地点,亲自观察,并与每一个国家来自于少数族 群与多数族群的特定人物交谈。 从与他们的谈话与观察中,诠释研究者认识到每个群体将什么视 为主要的问题,以及群体的成员是否觉得歧视或工作竞争是每天生活 关心的重点。 研究者把人们所谈的问题置于他们日常事务的情境当中,如如何 面临法律纠纷或生病等等。 最后,当研究者知道了多数人对歧视的想法,他们如何得到一份 工作,以及他们实际上做些什么以获取或保住工作后,就用他人所能 理解的方式描述他的研究发现。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7)? 案例:存在于少数民族与多数族群之间的就业竞争与歧视 批判的社会科学: 首先,从观察较大的社会与历史情境入手,如移民史、民权斗争 史等等。 从道德-批判的立场展开调查:多数族群歧视少数族群,并且对其 施以经济剥削吗? 研究者查询许多来源以证明剥削的潜在模式,并且测量歧视数量。 批判研究者可能检验有关两个族群之间收入差异的统计资料、亲自检 验生活状况,以及陪着人们一起去接受工作面试。 一旦研究者发现歧视如何使少数族群找不到工作,他便将研究结 果提供给少数族群组织,并就研究发现进行公开演讲,在少数族群成 员阅读的报纸上发表研究结果,以便揭发真实的状况并鼓励采取政治 社会行动。 第四章 方法论的意义(28)? 章后练习题(课堂作业一):1、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请具体写出你要 研究的题目。 2、如果要将你的研究进行下去,按照方法论的三大研究取向, 具体阐明在每一研究取向下,你进行研究大概需要的步骤。进一步阐 述你想采取哪种研究取向进行你的研究,为什么。根据每位同学交上来的作业情况以及班级同学的人数,选择若干 有意义且较具有可行性的主题作为本学期研究小组的题目,将所有同 学分成若干组,依照本学期的课程进度完成小组研究任务。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1)? 在前几章中,我们审视了开始进行研究之前的背景议题: 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研究过程的步骤、各种研究类型、理 论的位置以及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取向。 ? 在本章中,我们将关注在设计一个研究的早期阶段遇到的 问题,即,我们需要知道关于我们正准备做的研究,别人 说过些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以合乎伦理道德方式来对待 我们的研究对象? ? 首先,关于文献回顾,无论我们采用的是社会科学中哪种 研究取向,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累积性知识的回顾, 都是研究过程中基础性的早期阶段。我们需要从他人的成 果中学习并在他人的成果上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研究。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2)? 文献回顾的目标: 1、说明对某一知识体系熟悉的程度,并且建立研究者对该研究领域的信 用。一篇文献回顾可以告诉读者,研究者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并知 道哪些是主要的议题。一篇好的文献回顾能够增加读者对研究者专业 能力与背景的信任。 2、呈现前人研究的路线,以及目前的研究与前人研究有何关系。一篇文 献回顾提纲挈领的告诉读者有关某个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呈现出 知识的发展过程。一篇好的文献回顾会列出研究计划的学术情境,说 明其与某个知识体系的相关性。 3、整合并概括某个领域内已知的事物。一篇文献回顾会汇集各种不同的 研究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一篇好的文献回顾,要指出前人研究中 赞同或反对什么,以及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作者收集到目前已知 的内容,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3)? 文献回顾的目标: 4、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想法的产生。一篇文献回顾告诉读者其他学者已 经发现的事物,这样研究者便可从他人的研究中获益。一篇好的文献 回顾指出目前研究的误区,并提出重新研究的建议和假设,指出值得 效仿的程序、技术和研究设计,以便研究者能更好的聚焦假设,并获 得新的启发。 ? 在开始着手写作文献回顾时,研究者会针对要探讨的主题或知识领域、 准备讨论的深度等问题来决定写作何种类型的文献回顾。大体上,文 献回顾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自学回顾:增加读者的信心。 2、背景回顾:把某项特定的研究放在较大的范围来看。 3、历史回顾:追溯某个议题历年来的发展。 4、理论回顾:比较不同理论如何探讨某项议题。 5、整合性回顾:概述在某个时点上对某个议题的了解。 6、方法论回顾:指出各项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何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4)? 在哪里可以找到研究文献? 研究者通常会以以下几种书面形式来呈现自己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专著、学术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政府文件和政策报告,除此之 外,有时还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专业学会的会议上,但是,其中大 部分都可以在大学的图书馆中找到。 ? 怎样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 1、界定和细化主题 2、设计搜寻资料的计划 3、找出与自己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 4、对文献进行系统的阅读、梳理和记录 5、动手撰写文献回顾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5)? 课后作业: 每个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组的研究主题,去广泛的搜集 参考文献。 作业1:说明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文献搜集工作?在 文献搜集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步骤? 作业2:说明你们所搜集到的文献属于哪种文献类型, 如专著or期刊论文or研究报告or其他?列出每个相关文献 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作业3:对你们所搜集到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写 出一个概要的文献回顾。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6)? 社会研究中的伦理: 一、个体研究者:伦理的问题从研究者这里开始,也在研究者这里结束。 在研究执行之前、研究执行的过程之中,以及研究完成之后,研究者 都有机会,也应该去反省自己的研究行为,考量自己的良知。 二、不当科学行为:作假、抄袭与剽窃 三、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伦理议题: 1、保护人类受试者的历史缘起: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的“医学实验”;日本的731部队在中国进 行的人体试验;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感吉梅毒研究等。 2、身体伤害、心理虐待及触法危险: 著名的道德争议实验:津巴多囚犯实验 3、欺骗与告知同意: 地铁晕倒实验;女性自我价值感觉的改变与浪漫爱情的感受实验 4、特殊总体与不平等关系:受试者的被迫参与 5、隐私、匿名与保密: 第五章 文献回顾与伦理关怀(7)四、伦理与科学共同体 社会研究者将伦理议题带入研究之中,这是在道德上对社会负有 的责任,也是为了防止在某一个侧面被指责为“砖家”或“叫兽”。 专业社会科学协会有着自己的伦理信条,这些信条叙述适当的和 不适当的行为,代表专业学者对伦理问题的共识。 《美国社会学学会道德手册》 五、伦理与研究赞助者 1、监督者(是否违反某一或某些伦理原则) 2、要求你得到特定发现(指定带有倾向性的研究结果) 3、研究方式的限制(如时间、经费、研究地点等) 4、不准发表研究发现(对赞助者来说不利的研究结果,如某事故的死亡 人数或危害程度、环境污染情况、流行病的危害等等) 5、隐瞒真正的赞助者(避免公众或媒体发现研究的背后原因) 第二部分 计划和准备?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 定性与定量测量 ? 定性与定量抽样? 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逻辑,包括设计一项研究、执行测 量和抽样。定量和定性研究类型的差异在这里将体现的更加明显。 ? 定量研究者更加关注设计、测量和抽样等议题,因为他们的演绎取向 强调在搜集和分析资料之前,要有详细的计划。 ? 定性研究者更关注的议题是原始资料的丰富性、结构以及对资料的感 觉,因为他们的归纳取向强调在数据搜集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洞察力和 概括力。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一、三角校正 航海者们经常会通过多个位置的观察来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 离。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或观点观察事物,他们就能确定物体的实际 位置,这个过程被称为三角校正(triangulation)。 这种方法也经常被用于定性和定量社会研究之中。这意味着你 在做一项研究时,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你要研究的现象,这样会 使你的研究更加贴近事实的真相。 三角校正有以下几个比较常见的类型: 1、测量的三角校正:即研究者对同一现象进行多重测量。通过多种方 式测量某种现象,研究者有更大的可能观察到它的所有方面。 例如:关于学生的成绩,我会考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与实 践),同时还会考察期末成绩(试卷上会有各种客观题型与主观题 型),综合起来才会更接近你的真实的学习水平。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2)2、观察者的三角校正: 在许多研究中,访谈或对人们行为的观察都是由一个研究者独自 完成的,而仅有一个研究者意味着观察者单一的局限性变成了该项研 究的局限性。 多个观察者或研究者则会增添多个视角、个人背景和社会特征, 这些都会降低局限性。 例如,在一项有关家庭暴力的研究中,一个男性研究者对某个遭 受家庭暴力的女性的访谈内容或结果以及被访者的表现,都可能不同 于一个女性研究者对该被访者的研究。 将各种观察者或研究者的数据或记录结合在一起,才更可能会呈 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被研究的社会现象的真实。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3)3、理论的三角校正: 当研究者使用多种理论视角去构思研究方案或解释数据时,就会 产生理论的三角校正。 例如,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方案中同时使用冲突理论和交换理论 中的概念和假设,或者分别用两种理论视角来查看资料。 对同一现象的观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研究结 论,这就取决于你所选取的观察视角。 一个著名的例子:对东南亚小农社会的研究,两个非常著名的学 者(斯科特与道金斯)就得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理性的小农 经济”理论与“道义经济”理论。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4)4、方法的三角校正: 方法的三角校正是研究者最常使用的一种三角矫正方法。它意味 着混合定性与定量类型的研究和数据。大多数研究者都专注于一种类 型的专门技能,但不同的方法或类型有不同的、互补的特性。由于两 种类型间只有部分交叉,所以一项采取了两种类型的研究会更完全、 更容易理解。 在研究中对定性与定量测量的使用,可以按照顺序使用不同的类 型,比如你可以先用这种,然后再由那种;也可以在研究中平行或同 时采用两种类型。 更为常见的情况是,研究者在开始进行一项研究时,首先采用定 性的研究方法,这样既可以更加广泛且完备的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点 和关注点,也可以在自己进行定量的研究设计时不会遗漏重要的研究 因素。之后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最后,在对 定量数据的收集分析之后,再次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一是可以形成 对自己研究的补充、深化和富有意义,同时检验自己前期研究是否贴 近事实。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5)? 在本课程中,讲授的重点内容就是教会你如何应 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开展自己的研究并完成 自己的研究报告(论文)。二、定性和定量取向的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我们首 先来比较一下这两种研究类型的差异,再对每一个研究类 型进行具体的介绍。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6)1、技术主导的观点与超验的观点 定性与定量研究类型的区别之一是技术主导的与超验的视角的差 别。 技术主导的观点对应于实证主义。在这种观点看来,研究者是专 家,研究问题通常来自于研究的资助者。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和证明旨 在提高效率的普遍规律。 超验的观点比较贴近于解释性与批判性的研究取向。就这个观点 而言,研究问题来自于被研究者的观点,而不是局外人的立场。其目 的在于清除被研究者的错误观念,并且把人当成具有创造力、同情心 的生命体,而不是物体。它经常提出有关权力和不平等的问题,并且 认为社会关系产生于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人性法则的结果。它试图 帮助人类成长、把握自己的生活,并介入社会变迁。也就是说,超越 当下的社会状况。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7)2、建构逻辑和实践逻辑 研究者从事社会研究的方式,通常遵循两大逻辑:建构逻辑与实 践逻辑。定量研究者更多的应用建构逻辑,而定性研究者则倾向于采 用实践逻辑。这两种逻辑代表着社会研究在精确度、程序化和标准化 的程度上的不同。 建构逻辑意指关于如何进行研究的逻辑,是高度组织化的,而且 是以理想化的、正式的和系统的形式重新加以陈述的逻辑。它被重新 建构成具有逻辑一致性的规则与术语,它是一个好的研究应该如何执 行的清晰模式。 如: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幸福感? 实践逻辑是实际上如何开展研究的逻辑,是相对凌乱的,带有较 多的模糊不清之处,而且与特定个案紧密相连,以实际完成一项工作 为目的,没有多少固定的规则。这套逻辑的基础是有经验的研究者间 共享的判断或规范。 如:怀特的《街角社会》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8)3、线性和非线性路径 执行研究时,研究者遵循一条路径,这个路径是指研究的先后顺 序是什么:什么事是最先要完成的任务或是研究者的研究已经进行到 哪一个阶段,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或将要进行哪一个步骤。 一般而言,与定性研究者相比,定量研究者遵循着一条更加线性 的路径。线性研究路径奉行一套固定的步骤顺序,它是一套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考察议题的方法。 定性研究的路径更多是非线性的和循环的,它更像是一个螺旋体, 在每个循环或重复的过程中,研究者搜集到新的资料并且有新的领悟。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研究规范,这种方式有着自己的严谨性,对 于创造整体感、扑捉微妙的意义、汇集分散的讯息以及观点的切换来 说,这种方法是非常高效的。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9)4、客观性和完整性 所有的社会研究者都希望在其研究中保持公正、真实和无偏见, 但是,定量与定性研究在具体的关注点上有所不同。 定量研究者强调客观性和比较机械化的手段。他们运用重复原则, 遵循标准化的方法论程序,用数字来测量,然后用统计学来分析数据。 在定量研究中,会尽量剥离人的因素。定量研究依靠客观性方法来探 讨议题,例如,精确的陈述语言、标准化方法、数字化测量、统计学 和可重复性。 定性研究者则更加强调完整性和可信性。定性研究者要确保其研 究正确的反应事实证据,并对其证据进行检查。定性研究者还会记录 大量详细的笔记,包括资料来源的注释、研究者的注解,以及用于组 织笔记的关键术语,各种引证、照片、地图、图表、释义等。定性研 究者还在其报告中展现足够的结构和细节,以使读者相信原来的世界 就是如此存在着。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0)5、预先计划的和逐渐形成的研究问题 当研究者着手一个研究方案时,第一步工作是选择一个主题。 选择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 个人经验(如:你经历的事件) 出于对媒体报道事件的好奇心(如:社会救助站) 某个领域内的知识状况(如:对幸福的态度) 想要解决实际问题(如:大学生的交友态度或恋爱观) 社会奖励(如:政府经费研究孤儿院或残疾人救助等) 个人价值(如: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日常生活(如:亲友相聚茶余饭后的话题等)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1)所有的研究都始于主题,但一个主题只是一个起点, 研究者必须把它浓缩为一个焦点集中的研究问题。 如何将主题浓缩为研究问题? 文献检索 与他人讨论你的想法 应用到某个特定的情境 界定研究的目的与期望的结果 当把主题提炼成一个研究问题,并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时, 研究者需要考虑实践中的限制因素,主要的限制因素包括: 时间、成本、获取资源的途径、主管机关的许可、伦 理道德的考虑,以及专业知识。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2)? 定性设计议题 个案和情境语言 扎根理论 情境是关键 利用手头的现成资料 过程 诠释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3)? 定量设计议题 1、变量和假设语言 变量是一个在数量、深度和程度等性质上会发生变化的概念,变 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 如: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对某事的态度等等 根据变量在因果关系中的位置,可以将变量区分为三种类型: 原因变量(自变量):那些对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变量; 结果变量(因变量):被另一个变量影响得出结果的变量; 中介变量:出现在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之中,位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 间,显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联或作用机制。 例:涂尔干的《自杀论》中指出,已婚者比单身者有较小的可能会自杀, 因为已婚者有较强的归属感。 婚姻状况(自变量) 社会归属感(中介变量) 是否自杀(因变量)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4)简单的理论只有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但是复杂的理论则可 能包含多个变量。 例:多个自变量 个人经济拮据的状况 易于犯罪的机会(如鼓励犯罪亚群体) 犯罪行为 缺少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有效手段 例:多个中介变量 压抑情绪 家庭破裂 无人照管学习成绩不良朋辈群体工作期望成年后的收入 劳教经历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5)2、因果理论和假设 假设是个有待检验的命题,或是一个关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暂 时性陈述。假设是关于社会世界如何运作的猜测,它以价值中立的形 式叙述出来。 研究者检验假设有两种方式: 直接检验 使用虚无假设(证伪逻辑):通过找出使他们能够接受或拒绝 虚无假设的证据来检验原假设。虚无假设预测的是关系不存在。 如:研究者假设,住在校内宿舍的住校生,其成绩会比住在校外的走读 生高。 则虚无假设为:居住场所与成绩之间没有关系。 通过否定或拒绝虚无假设,得出接受研究者假设的结论。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6)3、解释的维度 分析单位是指研究者在测量变量时所使用的单位类型。 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分析单位有: 个人;团体(家庭、朋辈群体);组织(公司、大学);社会 类属(社会阶级、性别、种族);社会制度(宗教、教育);社会 (国家、部落) 如:在一项要求学生评估自己最喜欢的足球明星的调查中,分析单 位是个人,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要被记录。 在一项比较各个大学在足球训练计划里所需费用的研究中,分 析单位是组织(大学),因为比较和记录的是学校的费用。 研究者也可能使用个人、团体、组织、社会类别、制度和社会 以外的分析单位。 如:研究者想要研究某段时期内流行音乐的歌词中是否包含某些特 定的主题,研究者使用内容分析法,测量流行音乐中每首歌曲歌词内 容的主题,这时分析单位就是歌词的内容。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7)4、因果解释中的潜在错误 A 同义反复:是一种循环论证,“用自身来证明自 身”。同义反复无法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如:贫困是因为占有很少的财富。 我们认为自由主义者通常是那些不愿意接受政府管制 的人。在非正式的日常用语中,我们可能会说:某某是个 自由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个体的管制。 在上述例子中,似乎我们做了一个因果陈述,但实际 上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因果解释,因为“减少政府管制” 是自由主义的态度,而不是导致某某是自由主义者的原因。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8)B 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存在源于“最终目的”。目的论同样无法被 经验数据验证。 如:因为成为世界主要强权国家是美国的命运(1920年――1945 年),所以我们发现在19世纪早期有数以千计的移民进入西部疆域 (1850年――1890年)。 人们在宗教仪式中举行婚礼是因为社会需要他们这样做。 核心家庭是西方工业社会主导的家庭形式,因为它具有维系社会 的功能。 目的论违背因果论的时间顺序要求,并且缺少一个真实的自变量。 问:我想在某课程上得到90分的目标,使我努力去获得一个好成绩。 这种表述是不是目的论? 不是。因为:对于个人的目标可以做经验上的测量;这个个人的目标 目前是存在的,即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目标可以与结果的是否发生进 行具体比较。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19)C 层次谬误:发生在研究者以一个较高层次的或集合形式的分析 单位搜集资料,但是却想要对一个较低层次的、非集合形式的单位做 出论述之时。 如:调查发现越穷的村庄生育率越高,我们不能立即推论为越穷的 农民生的孩子越多。因为可能是穷村中较富裕的农民生的孩子多,才 使得整个村子生育率增高。 调查发现黑人多的城市比黑人少的城市犯罪率高,我们并不能 因此作出黑人的犯罪率高的结论。因为也许是黑人多的城市中的白人 犯罪多,而使得整个城市中的犯罪率增高。 D 简化论:发生在研究者观察的是较低或非集合形式的分析单位, 却对较高或集合形式的单位的运行状况做出论述之时。 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化,黑 人权益被关注,这是因为马丁?路德?金所发表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20)E 虚假相关:虚假相关发生在两个变量之间有所关联,但不是因果关 联之时,因为实际上尚有未被察觉的第三个因素可能才是造成这个关 系的真正原因。 如:空调使用越多,便利店冰淇淋销售量越大。这两个变量之间 就是虚假相关,可能隐藏的真实原因是:天气炎热。 5、从研究问题到假设 好的研究问题之中包藏着相关假设,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做出的尝 试性回答。 好的研究问题: 探索性问题:最近十年来,海事大学食堂卫生环境是否有所改变? 描述性问题:海事大学东山食堂卫生环境如何?与西山食堂相比是 不是更好? 解释性问题:西山食堂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其卫生环境比较差的主要 原因吗? 第六章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21)不好的研究问题: 无法经验检验、非科学的问题: 堕胎应该合法化吗?死刑是正确的吗?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①虐待儿童事件有增多的情形吗? 好的提法:离婚经验导致的情绪不稳定会增加离婚父母毒打 虐待孩子的机会吗? ②贫困如何对儿童产生影响? 好的提法:与成长于非贫困家庭的孩子相比,在贫困家庭中 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有学习、社会情绪适应上的困难吗? ③什么是生长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经历到,而其他孩子没有经历 到的问题? 好的提法:缺乏足够的金钱接受预防治疗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遭遇到比较严重医疗问题的主要原因吗?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1)?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测量。例如,我今天早上起来, 就跳到体重秤上,看看减肥计划完成的如何;瞅一眼温度 计,看看今天出门需不需要穿外套;时不时看看时钟,因 为从家步行到教室需要二十分钟时间。 ?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测量非物质世界,但通常是使用 不太精确的术语。例如,我们会说:某家餐厅不错;某同 学生活态度很积极;昨天晚上看的电影比较暴力。 ? 测量可以增加精确性和客观性。社会研究者感兴趣的事物 中,有些很容易观察(如性别、肤色等),但是大部分是 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的(如态度、离婚率等)。科学的 测量帮助人们看到那些不容易被观察到的事物。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2)一、测量的构成:概念化与操作化 定性和定量研究者在测量中,都适用两个过程:概念 化和操作化。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是这样一个过程:捕捉 一个构想,并通过赋予它一个概念或理论定义的方式来提 炼它。需要注意的是:①好的定义具有清楚、明晰和特定 的意义;②单独的一个构想可能同时有数个定义,人们对 于这些定义不一定会有完全相同的看法。概念定义连接理 论框架,也带有价值观点。 如:关于社会阶级的定义, 冲突论者可能把社会阶级界定为社会中拥有或缺乏权 力与财产的那一群人; 结构功能论者则可能把阶级界定为共享某个社会地位、 生活模式或主观认同的个人。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3)概念化的过程需要仔细的思考、直接的观察、与其他人交换相关 意见、阅读其他人的相关成果以及尝试各种可能的定义。 例如:我要测量“学生士气”。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学生士气” 进行概念化的工作。 我可能需要以下步骤:①我从平日对“士气”这个观念的了解开 始,印象中好像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感觉”。②向朋友询问他们对 “士气”一词的理解,找字典和百科全书或者百度,这时定义可能集 中在“信心、精神状态、热诚、开朗、团队精神、朝向某种事物的心 理状态”。③去图书馆进一步查找研究文献,看有没有现成的定义。 当我搜集到不同层面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后,我要进行筛选。④我将 “士气”一词转化为两个变量:高士气指充满信心、乐观、诚意以及 祸福与共的意愿;低士气指缺乏信心、悲观、抑郁、孤立自私并且不 愿意与人为善。⑤我向学生请教,列出一份单子,高昂的学生士气包 括:说学校的好话;愿意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乐于与同学相处等; 低落的学生士气包括:经常抱怨、除非学校要求否则不愿参与学校活 动、经常逃课等。⑥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单位是团体还是个人?学生 的范围应该限定在何种程度?等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4)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 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 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 1、量的概念化与操作化 在定量研究中,测量是一个明确的过程:概念化-操 作化-应用操作定义或测量去收集资料。 即,研究者先概念化一个变量,赋予它一个清楚的概 念定义。然后进行操作化,发展出一个操作性定义或一组 指标。最后使用这些指标,用到经验世界之上。抽象概念 与经验现实的结合,使研究者可以检验经验假设,顺着逻 辑,这些经验检验反过来又关联到理论世界中的概念假设 与因果关系。 一个假设至少有两个变量,每个变量都需要加以概念 化和操作化。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5)概念化和操作化: 具体测量的抽象构建自变量抽象构建 假设因果关系因变量抽象构建概念化概念定义 操作化 指标或测量 验证经验假设概念化概念定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 操作化 指标或测量 经验层面 第七章 定性与定量测量(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成本角度考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