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在表格中补充完整。(将代表主要史实的相应字母填入表格中即可,5分)
A.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统一文字
E.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江南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以上措施中,秦始皇的哪一项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3)统一六国后,秦朝的疆域广大。请设计一份简易方位示意图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4分)(4)请用一句话概括评价你心中的秦始皇。(2分)
(1)政治:A; 经济:C
思想文化:D、B
军事:E(各1分)(2)焚书坑儒(1分);目的:加强思想控制(1分)(3)(4分) (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万世暴君。(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归类的能力。题文中五项措施中,A.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属于政治措施,B.焚书坑儒和D.统一文字属于思想文化措施不力,而C.统一货币、度量衡属于经济措施,E.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发江南属于军事措施。(2)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观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中,只有焚书坑儒的消极作用是占主导地位,它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它同时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了社会恐怖,因而是应该否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3)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能力。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在辽阔的疆域里,生活着各族人民,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也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图示表示时,四至的方向一定要搞清楚,还有,就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图示如下:(4)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以下三点:论从史出,客观评价;要用历史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历史时代去评价,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当时人的价值观;要全面、一分为二地分析。本题要求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那就是: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万世暴君。功(千古一帝)主要在于他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统一新局面,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过(万世暴君)主要表现在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了社会恐怖,他在位期间,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弄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试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O还原CuO结束时,先熄灯、后停气
B.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硫酸中的氢气
C.本厂生产硝酸铵(NH4NO3)产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含氮量高,价格低廉,是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D.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结合所学知识填空:(1)①日,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爆炸时黄烟滚滚,苯等剧毒气体顺风大量扩散.你若在现场周围,采取的一种应对方法是______;②由于饮用水受松花江上游来水的污染,11月25日,为恢复城市供水,哈尔滨水处理厂投入了大量活性炭,对污水进行“消毒”.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2)2004年,奶粉中蛋白质含量都在3%以下的安徽阜阳市劣质奶粉事件至今使人心有余悸.上市奶粉必须检测蛋白质含量及奶粉的各项指标,奶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2O%时,才达到国家标准.根据计算,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6%,现检测的某品牌奶粉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2.96%,①这种奶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②属于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
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原因是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共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
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共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期中题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经济和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及民族关系上,积极防御。在北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经济,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共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
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焚书坑儒: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凡秦书以外的史书以及非博士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焚毁,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卜书、种树之书;民间藏书限期交官府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公元前212年,以“谣言以乱黔首”捕捉方士和儒生460人,全部坑杀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对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车同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2、经济上:(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3、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4、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的表现:&“皇帝”名字的由来: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示不出不出他的伟大,也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嬴政不悦,道:“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中央集权的特征:1、皇权的特征:(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2、中央机构的特征: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行政的特征:(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中央行政机构关系图:&
&九卿:九卿是指低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官职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久卿,但是实际数目不止有九。重要的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宗正,掌皇室亲族事务;少府,掌皇室收支。秦长城:公元214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打败匈奴后,为防止其再次南下,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灵渠: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地区,下令开凿灵渠,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通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的的意义: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海南,北到辽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的政权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秦长城:
发现相似题
与“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共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332906366849518423023630182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0:47:16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以下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也叫宰相,始于战国,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督百官;渚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废分封,立郡县秦朝君臣之间,式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李斯力排众议,指出周初所封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攻伐,不仅没有起到维护周王室的作用,反而造成诸侯混战,周朝也灭亡了,应该引以为鉴。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否定,秦朝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部的长官叫郡守,郡守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骸锭汾瓜莴盖风睡袱精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多斤(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权力是多么集中了。郡以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和县的官吏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教师引导: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车同轨,书同文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有宽有窄,而且各国还修建许多路障堡垒来加强防卫。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于是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这叫做“车同轨”。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秦始皇还下令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投影:“驰道遗迹”。驰道宽50步,两旁每隔3丈种一棵树。今天的一些道路还是沿当年驰道的遗迹修建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解决方案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结果,这是因为一、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总结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和失败骸锭汾瓜莴盖风睡袱精的教训而建立的;二、这一套制度的形成是以秦国原有的的制度为基础,又吸收了关东六国制度中的一些有用成分而建立起来的;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社发展的结果,主要是自春秋以来产生并发展的土地私有制的结果。这也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阶段即封建领主制阶段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即封地主阶段的开始。秦在灭六国之后,把这一制度进行了整理改进,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并行之于全国。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一、皇帝至高无上,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前,称为“秦王”。“王”在西周、春秋和战国前期,是天子的称号,表示天下归心之意。战国中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利日益衰弱,威信已无。各国诸侯相继称王,争夺天下。 秦王政统一中国之后,他的统治区已不止秦国而是兼有原来的关东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在朝廷上开始了“议帝号”之事。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等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还不统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又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建议秦王政称“泰皇”。秦王政却决定将“三皇”与“五帝”的名号合一,称为“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中央的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都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军权也集中到皇帝的手中。 二、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 三、郡县制,其实,县制管理早在秦朝之前的诸侯国就已经出现萌芽,秦朝又把它进一步发展成郡县制,即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全面实行郡县制。 另外还实行了迁徙豪强,销毁兵器;决通川防,修治驰道;焚书坑儒等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决方案3:历史书= =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一. 建立中央集权组织
秦始皇规定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政权机构。“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掌管政府和皇室的各方面的事务。三公九卿对皇帝直接负责,皇帝有权对重大事务做最后的裁决,突出了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二. 健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
秦始皇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郡下设县,县的长官叫县令,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下还设有亭、里等等,构成了一套系统而严密的地方机构。郡县官吏和中央官吏一样,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的旨意可以从中央直达地方,从上到下地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三. 毁城防、销兵器
兼并六国后,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令拆毁原各国用于军事目的的城郭等城防设施以及其他一些军事据点和防御工事。他还下令在全国收缴民间的武器,然后把收缴上来的武器集中于咸阳进行销毁,大大地削弱了旧贵族的军事力量。
四.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战国分裂割据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异,严重地影响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统一后,下令全国一律使用以秦篆为基础的小篆,以统一文字;废除原有各国的货币,把过去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统一制度推行全国。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全国的统一。
五. 北伐匈奴,南戍五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将原赵、燕、秦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筑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对于巩固北部边防和保护北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兼并六国后,他还派兵50万进军岭南,历时数年,终于征服了越族,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接着迁徙中原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族杂居,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六.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酒宴,在宴席上,博士淳于越提出“师古”、分封子弟的主张。丞相李斯对此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毁《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除博士官外,私人所藏《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以及诸子著作,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散布攻击秦始皇言论并潜逃,秦始皇派官吏查究,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杀在咸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巩固秦的中央集权统治,但毁掉了大量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