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权债务互换费率是什么?升高降低预示着什么?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 “稳定”降至“负面” _ 东方财富网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 “稳定”降至“负面”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穆迪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不过仍维持Aa3的评级不变,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穆迪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不过仍维持Aa3的评级不变,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遭下调不仅反映了资本流出导致减少,也反映出西方评级机构对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质疑.除此之外,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主权信用评级是一国任何实体发行外债的信用等级上限,仅仅调降评级展望不会降低企业外债的信用基准,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没有影响。  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郭丰告诉记者,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不会受此影响。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当前对中国经济的极端看空观点缺乏事实基础支撑,中国决策层将通过财政扩张来支持经济增长;在高储蓄的支撑下,能够通过多次降准等手段确保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  国际上对一国主权信用评级通常依据两个指标评价:一是赤字率,即赤字占()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穆迪称,截至2015年底,中国政府债务水平占GDP的比重升至40.6%,预计到2017年进一步升至43%;截至2016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2万亿美元,比2014年6月的峰值少了7620亿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高达32%。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仅为2.3%。种种指标充分表明,中国政府的偿债能力远好于许多西方主要经济体。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会在未来创造持续的现金流,并不是一种毫无产出的坏账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指出,穆迪只关注了中国政府的负债而没看到中国政府的资产,中国政府的资产数量非常庞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营性资产,流动性非常高。  穆迪维持了中国的Aa3评级未变,这是穆迪评级体系中的第四高评级,也是穆迪自1983年对中国开展评级以来中国享有的最高评级。维持Aa3评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财政和外汇储备依然庞大,使政府有时间落实部分改革措施,并逐渐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这支持了维持中国Aa3评级的决定。  此番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  有分析人士认为,长期以来,西方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咨询市场的垄断地位,利用信用评级对西方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一褒一贬,人为制造“融资剪刀差”。  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穆迪一直将希腊的A1评级保持到2009年底,这是穆迪评级体系中的第五高评级,仅次于当前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因此对欧债危机没有起到预警作用。这说明穆迪评级有失公允,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缺乏前瞻性。  从长期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中国良好的主权信用已得到国际公认,这个大趋势并没有转变。
(责任编辑:DF142)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债券收益率下行受到资金面制约
来源:安信证券&&&
作者:高善文&&&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2016年首周,A股市场大幅波动。期间人民币贬值加速,主权债CDS费率抬升,海外市场也有大幅调整。这一情形与去年8、9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市场变动类似,新的熔断机制加大了市场调整的幅度。
  1月个人购汇额度刷新后,贬值预期的集中释放加速了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地缘政治方面的不利变化影响了市场情绪,可能也加剧了离岸市场人民币贬值幅度。
  2016年,资本外流的基本面因素仍然存在,汇率市场阶段性的恐慌和冲击仍可能发生。受通货膨胀下行和经济疲弱的影响,国内货币政策仍然处于放松的趋势中,债券收益率水平也将继续下行,但其节奏可能受到汇率政策的牵制和影响。
  一、外汇和股票市场冲击
  2016年首周,A股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期间人民币贬值加速,中国主权债CDS费率有所抬升,海外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也有大幅调整。这一情形与去年8、9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市场变动类似,新的熔断机制加大了市场调整的幅度。
  在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基础顺差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背景下,当前人民币汇率更多由跨境资本流动所决定。
  12月外汇储备大幅下降1083亿美元。考虑外汇价格波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后,这一下降主要反映了中美经济周期走向差异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外流的压力。
  去年11、12月人民币持续贬值,积累了一定的贬值预期,今年1月个人购汇额度刷新后,贬值预期的集中释放加速了1月资本外流和人民币的贬值。此外,地缘政治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预期,也加剧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贬值幅度。
  在此背景之下,全球风险偏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促使A股和海外股票市场均有下跌。这一冲击与去年8、9月份的情况是相似的。
  目前随着央行可能进行的稳定人民币汇率操作,人民币汇率和全球风险偏好都将暂时稳定下来。但2016年,资本外流压力的基础仍然存在,汇率市场阶段性的恐慌和冲击仍可能发生。
  二、对2016年经济总体谨慎
  去年12月至今,水泥价格继续下行,投资领域的需求仍然较弱。螺纹钢价格有所反弹,或许反映了库存回补的影响,此外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预期可能也影响了价格形成。
  在房地产库存方面,我们此前的报告中认为,2016年房地产企业去库存的过程仍在继续,这意味着新开工增速可能继续下滑。
  政策上看,中央对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偏重于向购房者提供财政补贴,鼓励购买商品房,从而消化商品房库存。2016年政府计划完成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大部分为棚户区改造。今年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可能将通过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居民购买商品性住房完成。这也意味着,2016年保障性住房的投资也将明显下滑。
  市场化和保障性住房投资同步下降,可以加快房地产市场库存去化的速度,但也意味着2016年房地产链条上投资需求的进一步下降,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可能继续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也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滑意味着广泛的新兴市场资源国的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尽管人民币贬值能够缓解部分压力,但在新兴经济体总体疲弱,竞争性货币贬值可能加剧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也难言乐观。
  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背景下,我们对2016年经济偏谨慎。
  三、通货膨胀可能继续弱势
  12月PPI环比-0.6%,同比-5.9%.
  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继续下行,且跌幅扩大。
  11月以来,在消费端和消费相关的存货领域改善的带动下,工业增速有所反弹,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也有企稳。1月以来,随着市场对中国经济担忧加剧,铜等大宗商品出现明显调整。
  2016年在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去产能、去库存成为主基调,财政政策更多表现为托底,经济的弱势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PPI和大宗商品可能仍将持续较弱。
  12月CPI同比1.6%,环比0.5%.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略低于历史均值水平。非食品价格环比增速与11月持平。
  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鲜菜和鲜果价格拉动,受天气和年底季节性影响,两者环比分别上涨13.7%和2.3%,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48个百分点,接近整体CPI环比涨幅。
  粮食和肉禽制品环比涨幅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年度报告中,我们认为CPI中枢水平可能在未来5年下降到1%的水平,农民工工资增速放缓和粮食价格进入长期调整格局是这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去年9月以来,粮食价格的环比涨幅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口粮中,玉米的库存压力最为明显。以年末库存/消费量衡量,玉米库存积累程度远超1999年的水平。小麦也有明显的库存积累。
  粮食进入调整周期,意味着中央需要通过调整粮食生产和补贴政策,例如进一步退耕还林等,减少粮食生产。库存调整的过程可能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这将对未来一段时间通货膨胀中枢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四、债券收益率下行受到资金面制约
  12月底至今,长、短端债券收益率均略有反弹,主要受到年底前后资金面的波动影响。
  1月以来,7天等短期资金利率水平回落,资金面影响消退,债券收益率也有所下行。
  中期而言,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通货膨胀水平的下移,债券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间。
  1年期以内的期限利差异常平坦,使得短期内债券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主要受到资金层面的制约。而央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或许部分受到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加快的制约。
  在中央强调工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等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信用违约风险的暴露对低评级信用债也将造成一定压力,并与汇率因素一起,成为影响2016年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变数。
  五、海外经济
  12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29.2万,失业率维持在5%。金融、建筑、零售等广泛的经济部门就业均在恢复,显示美国经济仍然在缓慢恢复之中。
  海外市场的大幅波动,和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心,减弱了市场对就业数据持续强劲的信心。市场对3月份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甚至有所下降,联邦基金期货数据显示,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由月初的50%下降到41%.
  美国12月私营非农企业时薪同比2.5%,工资增速仍处于恢复的趋势之中,随着海外市场情况逐步稳定,联储一季度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12月,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南非、俄罗斯PMI均有所走弱。
  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仍然较大。中国经济去产能和房地产去库存的过程中,需求可能进一步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仍然有下行的压力。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可能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中资源国的压力,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或许仍将是2016年全球经济风险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20亿美元主权债“手慢无” 投资者真金白银点赞中国 _ 东方财富网
20亿美元主权债“手慢无” 投资者真金白银点赞中国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20亿美元主权债“手慢无” 投资者真金白银点赞中国】中国外币主权债券13年后重返国际市场。近日,在没有国际评级公司提供债项评级的情况下,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20亿美元主权债券被一抢而空,共获得约220亿美元认购,为计划发行金额的约11倍。此次主权债券包括5年期10亿美元,10年期10亿美元,分别有约300个账户参与认购,投资人类型包括央行、基金、保险、银行等,地域横跨亚欧非多个洲,其中来自欧洲的订单约占1/3。国际投资者实打实地用真金白银,肯定了中国的主权信用和经济表现。(证券时报)
  中国外币主权债券13年后重返国际市场。近日,在没有国际评级公司提供债项评级的情况下,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20亿美元主权债券被一抢而空,共获得约220亿美元认购,为计划发行金额的约11倍。此次主权债券包括5年期10亿美元,10年期10亿美元,分别有约300个账户参与认购,投资人类型包括央行、基金、、等,地域横跨亚欧非多个洲,其中来自欧洲的订单约占1/3。国际投资者实打实地用真金白银,肯定了中国的主权信用和经济表现。  中国发行的主权债如此受欢迎,与此前多家国际评级机构调降中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形成强烈反差。因此有评论认为,这次无评级主权债的发行,是对国际评级机构调降中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的侧面回应。  这批主权债的发行接近或低于韩国的主权债收益率,如果再结合的评级(美国Aaa最高级、韩国Aa2级、中国A1级)来看,虽然韩国的评级比中国高两级,主权债却比中国略高,这意味着市场给中国主权债的“待遇”差不多是Aa2甚至Aa3级,市场表现确实给了评级机构有力的回击。  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在全球信用资源配置、金融定价权以及宏观经济的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被国际投资者认为是资本风向标。能让国际投资者“无视”评级调降,是基于其内部独立的风险定价体系,对中国的真实主权信用状况做出的理性判断。一方面,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目共睹,已达80万亿元,达16万亿元,高达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用记录,据了解,中国财政部于1993年至2004年共发行了12期美元国债,累计规模为67亿美元,截至目前,本息均如期兑付。想必这些都能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债掷重金的重要依据。  实际上,此次主权债的发行主要目的不在回应调降评级,只是时机凑巧而已。今年5月,穆迪将中国的评级从Aa3下调至A1;9月,标普也宣布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而财政部早在上半年就已计划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6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所以,所谓“对评级下调的回应”应属额外收获。  而真正的收获也如愿入囊。诸如重启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丰富国际资本市场金融产品,进一步增进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中国外币债券定价基准,完善主权外币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能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更有力地支持了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市场表现给中国点的大大的赞!
(原标题:20亿美元主权债“手慢无”投资者真金白银点赞中国)
(责任编辑:DF353)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澳投资中国主权债预示着什么 _ 东方财富网
澳投资中国主权债预示着什么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在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备受关注,国际评级机构频繁预警,以及对冲基金大肆唱空之际,澳大利亚央行却反其道而行之,计划将5%的外汇资产投资于中国主权债券。这不仅预示着中澳深化金融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也给中国金融战略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为中澳深化金融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投资主权债是推动双方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必然。中澳双边贸易额超过126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对诸如煤、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需求,刺激了澳大利亚出口,对澳大利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复苏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目前,中澳两国不仅在矿产资产开发合作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节能环保、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农牧业、投资、研发等领域达成合作协议,可以说已经建立起全方位合作框架。  与此同时,中澳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也开始起步。去年3月22日,中国人民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签署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这等于为人民币国际化再添动力。  近期,中国地方债和影子银行等风险开始显露,国际两大评级机构惠誉、穆迪也先后调降中国主权债务评级,令人们对中国债务风险的忧虑升级。而此时,澳大利亚做出“逆风向选择”,到底意味着和预示着什么?  事实上,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可能算是“有远虑无近忧”。如果按宽口径计算,2011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7.2万亿元,地方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两者相加近18万亿元的政府债务,占2011年G DP比重38%左右。可以说,中国债务占比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大大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比美国 100%的债务比率和日本 220%的债务比率要低得多。况且,即便是高债务比率,也未必就会发生债务危机。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元霸权地位和日本国债独特的债权债务结构决定了债券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国债二级市场存量达6万亿美元以上,依然满足不了全球投资需求。即便是这些国家债务如此之高,由于全球优质金融资产稀缺,过剩的流动性和新兴经济体庞大的储备资产也不得不投资于美债和日债。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必须发展自己的主权债券市场。  从中国自身的金融深化进程和战略升级角度看,要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成为真正的全球储备货币,庞大的主权债券市场必定是这些目标赖以实现的基础。  目前澳大利亚外汇资产在全球投资配置中的份额是:美国占45%,欧洲占45%,日本占5%,加拿大占5%。考虑到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关联性和“举重若轻”的作用,未来澳大利亚势必进一步增加对中国主权债券的投资,并很可能进一步带动其他国家对中国主权债的投资热潮。  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10%,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这意味着,对于中国而言,通过更广阔的金融和投资渠道强化中国资本竞争力势在必行。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