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五金模具设计难吗和覆盖件五金模具设计难吗哪个难

  本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今年毕业,但都说我国模具行业已接近饱和,工作也不好找,模具路在何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挺好的,我就在做,我觉得挺好有前途的,比别的工作好吧,工作还是挺还找的,有前途。。。。
  工作是好找
但是也不是很有前途呢
  这个技术种类的工作好找 特别是在潮州彩塘这边比较好找
  国产模具太垃圾了,去国外发展吧!  
  国产只要速度
  我也是学模具制造与设计的 还是一个女生 也在为工作发愁
  模具专业好找工作  
  我明年才毕业也不清楚!
  我是模具钳工,从事模具制造和维修,感觉模具前途光明,可惜去前途的路太遥远
  模具在中国缺的是高端人才 如果你学的特别好 或者对模具有很大的兴趣 模具适合你 如果 你学模具只是随便混个饭吃的话 工资也不会太高的 在常州是1500左右吧
  谁说模具行业饱和了,缺人哪。浙江,宁波,永康。工资都很高啊
  有的。。饱和是针对能力不足说的。如果你有经验,懂设计和调试就不愁工作,部分人员从事模具销售,收入也是可以的。  而且中国的模具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
  模具入行门槛低,而且中国的模具水平很低,好的模具还是在国外完成,根本不给我们机会学习掌握。而且普通的塑胶五金模具基本上是中专技校学生的天下,市场已近饱和。  模具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1.牌子公司的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比如海尔,美的,富士康  2.国外专业模具公司的设计师:耐普罗,深圳的精工之类  3.模具加工机械刀具的销售,客服之类:夏米尔,沙迪克  还有一个就是,英文尤其是口语一定要好。  题外话:中国的制造业职场说白了就是英文,没人在乎你的专业水平,因为大部分中国制造没什么专业水平,也就是外行半年就能搞定的行情。
  模具还是可以的  现在中国的模具水平在上升  很多国外 包括欧洲的主机厂都开始在中国采购模具了  因为目前中国价格便宜 简单的说是用1/3的价格买2/3的性能吧   现在欧洲很多模具厂 包括台湾 日本 的模具公司被中国大陆搞不行了
不过大陆模具利润是越来越少  我说的是汽车冲压件模具 其他的不清楚  本人在某汽车公司工作 做冲压的
有见过意大利 德国的模具公司来这宣传拉生意的
也曾经有被猎头介绍去和一个欧洲负责到大陆采购模具的人面试过 日本三大家都接触过   以上说的是本人实际感受
觉得模具行业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行业水深 对于大学生要能吃苦 憋得住 有环境给你锻炼才可以
  我也是做模具的(塑胶模),做了快四年了,工资还是2300元/月,我很想再上一个层次,可是我没上过技校,电脑方面也不懂,真难想像若干年后被淘汰了,不知怎样给自己充电,好无奈!给个建议吧,朋友们!
  模具工作真是太有前程了,上海这块儿想找个模具师傅,比找头驴都难,
  前途有没有全看你自己要不要!
  我也是明年毕业  本来投简历去富士康SHZBG(鸿准精密模具事业群)  后来报道时候直接分配我去CNSBG(网路事业群)  自己就没有干,走人了  其实模具很好找工作  不过你要学的好才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就比如随便给你一台加工中心,一台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都能上手  编写几个工艺没有问题的话,那你不愁了。  不过我都不做模具,干了个结构工程师……
  作者:song-road
回复日期: 17:14:00 19#       模具入行门槛低,而且中国的模具水平很低,好的模具还是在国外完成,根本不给我们机会学习掌握。而且普通的塑胶五金模具基本上是中专技校学生的天下,市场已近饱和。    模具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1.牌子公司的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比如海尔,美的,富士康    2.国外专业模具公司的设计师:耐普罗,深圳的精工之类    3.模具加工机械刀具的销售,客服之类:夏米尔,沙迪克    还有一个就是,英文尤其是口语一定要好。    题外话:中国的制造业职场说白了就是英文,没人在乎你的专业水平,因为大部分中国制造没什么专业水平,也就是外行半年就能搞定的行情。
笑死人了半年就能学会模具你是天才了。没有5年你就还不算了师傅。
  模具在工业制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她的市场需求,模具制造行业工种较多,工作强度、技术要求、薪资水平也不尽相同。在近几年来说还是呈发展趋势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是可以在这行发展的。
  好好做,前途很不错
  本人就是富士康鸿准出来的,现在在上海薪水还可以,就是累啊。  要吃的了苦才行,工作貌似比较好找,具体我也不知道。做这行16年就做了3家公司,现在这公司做了10年了!前途还是要看机会的。套用鸿准BOSS的一句话: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基本上做什么都需要模具吧,就算生小孩也要参照父母这个模型的
  多学东西```专业更广点!这个行业还不错的.起来了,你就是老板.
  还行,混口饭还行,我在昆山已经做了七年了
  模具行业人员已经饱和了,待遇比以前下降了很多,而且都在沿海一带消费高。
  不行了,饱和了,越来越难做。都在沿海一带,消费高。没前途
  对你有帮助的,才是最好的!相信自己,努力到底!!
  不行了,饱和了,越来越难做。都在沿海一带,消费高。没前途
  回复  我也是明年毕业    本来投简历去富士康SHZBG(鸿准精密模具事业群)    后来报道时候直接分配我去CNSBG(网路事业群)    自己就没有干,走人了    其实模具很好找工作    不过你要学的好才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就比如随便给你一台加工中心,一台精密电火花、线切割机都能上手    编写几个工艺没有问题的话,那你不愁了。    不过我都不做模具,干了个结构工程师……    ————————————————————————————  
我就是鸿准出来了。毕业就到南通去培训去了。工作了3年后来走了,在那里做模具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做到5年你就自己走吧。或者去做管理和朋友开个小模具的厂自己创业好点。中国高端的模具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是算的上一流水准,我就做过一套丹麦的单。要求很高里面的零件都是要求0.002+-(也就是正0.001负0.001的公差)外观,垂直度,平面要求等等一些,最后是做出来了,富士康的徐总收了一套拿到台湾去了。    
    回复      作者:song-road 回复日期: 17:14:00 19#           模具入行门槛低,而且中国的模具水平很低,好的模具还是在国外完成,根本不给我们机会学习掌握。而且普通的塑胶五金模具基本上是中专技校学生的天下,市场已近饱和。      模具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1.牌子公司的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比如海尔,美的,富士康      2.国外专业模具公司的设计师:耐普罗,深圳的精工之类      3.模具加工机械刀具的销售,客服之类:夏米尔,沙迪克      还有一个就是,英文尤其是口语一定要好。      题外话:中国的制造业职场说白了就是英文,没人在乎你的专业水平,因为大部分中国制造没什么专业水平,也就是外行半年就能搞定的行情。 笑死人了半年就能学会模具你是天才了。没有5年你就还不算了师傅。  ——————————————————————————    
笑话。5年出师????这是在中国。你到日本去看下出师要在师傅门下学10-15年。而且要独立做完一整套流程。从设计到各个工段的加工在到模具的组装,试模。检验等都要可以完成的
  公司需要培养设计(模具设计和产品设计)需要学的朋友可联系我      职位:设计  工作地区:湖里区  分类:IT服务/技术支持  联系方式:  学的软件是PRO/E,UG,要求软件有一定的基础,有读个本专业和做过模具的更好,有兴趣学一个技术的朋友也可以,只是给朋友门一个发展的机会,是公司要培养厉害的设计人才。QQ,有意向的朋友请联系
  没前途我做了十年了,只能说枯燥,烦,ztm的想改行了千万不要进这一行。而且工资也不高,在上海那些鸟城市消费有太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什么道理?想一想。你能设计出一流的模具?答案如果是“是”那你有什么可担心的?目前的担心是自己肚里“没货”,抓紧时间努力吧,把“肚子”填饱。
  新办企业:招聘连续模冲压,喷涂线主管,待遇丰厚。地址安徽马鞍山当涂县,电话: (非诚勿扰,私聊)  
  我就是鸿准出来了。毕业就到南通去培训去了。工作了3年后来走了,在那里做模具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做到5年你就自己走吧。或者去做管理和朋友开个小模具的厂自己创业好点。中国高端的模具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是算的上一流水准,我就做过一套丹麦的单。要求很高里面的零件都是要求0.002+-(也就是正0.001负0.001的公差)外观,垂直度,平面要求等等一些,最后是做出来了,富士康的徐总收了一套拿到台湾去了  -----------------------------------------------------------------  不太可能吧,你一模具要0.001的精度??有点过了,先不谈论你们公司能不能做出来,我实在想不明白什么模具要这么高的精度
  哎....快毕业了,很发愁啊,很迷茫,都说模具专业好啊,可是就是感觉不到,哎....  ...............
  我也是模具专业出生的,不过我不喜欢做模具,现在做工艺工装,准备转管理;我自认吃不了那个苦,而且就像楼上那些朋友说的那样,现在国内的模具市场基本被中专技校生垄断,机械这个行业经验比文凭更重要,再说了,国内制造业很浮夸,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国内知名大型制造业,一年也能销售70多个亿,表面上看起来每年都开发出很多新产品,可实际上那些所谓的新产品无非就是去国外参展,或合作,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自己这边做一小部分修改,然后就盖上自主研发的标签去报项目罢了。
重要的不是你的专业,重要的是你今后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能做的4500以工
振动盘的工作原理
  打个广告:求实实战模设网——强大、实用。求实扣扣:
  @小琼丫头 7楼
19:32  我也是学模具制造与设计的 还是一个女生 也在为工作发愁  ------------------------------  妹纸真稀有!赞一个
  .....................
  传授:模具设计 产品绘图 编程 雕刻 CNC 一体化 全授学好就是一个多面手,
一对一学习 专业 亲诚
先试后决定
欢迎你来交流
  @落叶归根遐想 工作很好找的 主要是技术 只要有技术 工作都不成问题
  技术够硬,工资不是问题,模具这个行业技术需要积累与沉积  中模网-模具论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国内外轿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概况--《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4期
国内外轿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概况
【摘要】:在介绍目前国内轿车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外汽车公司轿车覆盖件特别是外覆盖件的冲压工艺设计现状及模具新技术应用情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G385.4【正文快照】:
1前言近几年来,我国轿车市场发展十分迅猛,2002年在轿车销售超过100万辆的基础上,2003年则向200万辆大关迈进,达到了197万辆。然而,在轿车热迅速升温的同时,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市场上热销的绝大多数车型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由于国内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雄方;;[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3期
周贤宾,严致和;[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5年01期
戚鹏;辛献杰;张平;曲萍;;[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9年03期
向雄方;;[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秉华;[D];西华大学;2006年
萧天;[D];江苏大学;2007年
张京;[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吴新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方正;[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张火土;[D];集美大学;2011年
蔡军;[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孙亚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辉,杨坤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甘辉,袁辉,杨坤玉;[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罗英,孙希平,王家昆,李琦,王谷见,郭云龙;[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5年03期
周建忠,张永康;[J];电加工与模具;2000年04期
王恒;[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2期
,范海雁;[J];锻压机械;2002年01期
黄海锋;;[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窦美霞;张清淼;;[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郑晖;孟祥韬;张嘉;韩颖杰;涂春虎;赵文雪;;[J];锻压技术;2011年03期
贾磊;;[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狮;杨河洲;苏秀荣;;[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彭跃湘;;[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钱学君;胡小建;;[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国勇;潘俊;蔡汉琛;矫青春;陈东;邓卫东;袁焕泉;;[A];“广汽部件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六期学术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艾国;[D];湖南大学;2002年
侯志刚;[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龚科家;[D];吉林大学;2006年
陈涛;[D];湖南大学;2007年
高歌;[D];吉林大学;2008年
付争春;[D];吉林大学;2008年
狄驰;[D];吉林大学;2009年
杜亭;[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郑国君;[D];吉林大学;2009年
刘瑞军;[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旭光;[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黄焕江;[D];重庆大学;2003年
肖文洲;[D];湖南大学;2003年
吕爱华;[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张超;[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谢斌;[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张治国;[D];吉林大学;2005年
姜雷;[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李建心;[D];山东大学;2005年
张丽;[D];吉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莉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陈思忠,王天霖,林程,吴志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金涛;刘三阳;孙小军;;[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熊鸣镝;[J];船舶;1996年06期
褚晓光;;[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11期
张德芳;[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孙建华,高广章,蒋志强;[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4年04期
王恒;[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2期
陈亚洲,齐从谦,林建平,甘屹,黄鸿生;[J];电加工与模具;2003年05期
徐慧娟,王萍,李琳;[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秀春;[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郑金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诚和;[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华;鲍平;徐伟力;;[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年04期
宋拥政;齐俊河;;[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9年03期
周杰;郝兆祥;杨明;常桂静;;[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刘华;闫洁;刘斌;;[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年04期
闫军;沈宏;李剑锋;董林原;曲杰;;[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2年02期
孟庆伟;孙立楠;;[J];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刘华;江开勇;刘斌;;[J];模具工业;2010年09期
张勇;王义林;郭强;李跃民;邬文超;吕王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7期
张国玲;刘伟强;刘新;廉爱东;张功国;田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2期
曾蔚;;[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狄驰;[D];吉林大学;2009年
郑国君;[D];吉林大学;2009年
刘瑞军;[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彦兵;[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朱三武;[D];南昌大学;2010年
杨江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邓伟林;[D];湖南大学;2009年
周全;[D];同济大学;2007年
刘全刚;[D];山东大学;2008年
孙立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艾义军;[D];重庆大学;2009年
吴丹丹;[D];燕山大学;2011年
辛建伟;[D];南昌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雪芹;;[J];模具制造;2011年07期
梁雪芹;;[J];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Z3期
陈乐平;陈罡;;[J];模具工业;2011年08期
覃日强;林若森;;[J];精密成形工程;2011年05期
神和忠;相隆凯;聂兰启;汪发春;;[J];精密成形工程;2011年05期
周美蓉;沈言锦;;[J];模具工业;2011年06期
刘细芬;胡义华;黄华艳;;[J];热加工工艺;2011年13期
范在田;成汉锋;刘长勇;;[J];才智;2011年18期
冷超群;黄玉玲;;[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余方清;聂兰启;;[J];模具制造;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渝;张旭;;[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宋子明;;[A];云南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宋子明;张云武;梁庆伦;;[A];2003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杰;王智民;刘凯;;[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柴再胜;闫柏郁;;[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董传勇;薛克敏;赵茂俞;袁美玲;;[A];第3届全国精密锻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徐淑姣;董祥忠;林旭东;;[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梁继才;李义;柳承德;管东波;李加成;程小锋;;[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班景江;朱长平;王丽;;[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臧加伦;;[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莫;[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马辉;[N];中国工业报;2006年
姜玉涛;[N];常州日报;2008年
郑黎;[N];长春日报;2007年
李宏文;[N];中国航天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栗源;[N];南方周末;2005年
常鸣;[N];中国工业报;2006年
韩沿;[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席秀梅;[N];中国交通报;2005年
秦淑文;[N];中国汽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军;[D];天津大学;2003年
谢晖;[D];湖南大学;2003年
李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黄红武;[D];湖南大学;2003年
彭加耕;[D];燕山大学;2006年
雷正保;[D];中南大学;2003年
杨征宇;[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陈涛;[D];湖南大学;2007年
周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李丹;[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军;[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刘晓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李伟;[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刘哲;[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陈涛;[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杨平武;[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方勇;[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刘潇潇;[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陈立恒;[D];吉林大学;2005年
黄志高;[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查看: 2260|回复: 8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标准分享网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全书共十章,介绍了冲压成形原理与成形极限、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胀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其他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冲模结构与设计、特种冲压模具设计、冲模CAD/CAM及实验部分。每章后还附有习题。 是高等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冲压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一、冲压成形工艺与理论研究
二、冲压加工自动化与柔性化
三、冲模CAD/CAM
第一章 冲压成形原理与成形极限
第一节 金属塑性变形
一、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二、塑性变形的两种基本形式
三、多晶体塑性变形
四、塑性变形机理
第二节 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
一、一点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二、塑性条件
三、应力和应变关系
四、硬化与硬化曲线
第三节 板材成形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平面应力问题
二、平面应变问题
第四节 板材成形区域
一、吉田成形区域
二、成形破裂
三、板材冲压成形工艺的应力、应变特点
第五节 板料成形性能与试验
一、板料成形性能分类
二、板材拉伸试验
三、n值、r值与成形性能的关系
四、坟工艺性能试验
五、板材成形性能间的相关性
第六节 板材成形极限
一、拉伸失稳与成形极限
二、成形极限曲线
三、成形极限方程
机械PDF下载
ug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电工版1编辑
作 者:张光荣 主编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页 数:311字 数:518400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 S B N:0包 装:平装
本书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是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而编写的。
本书内容打破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由浅入深,主要介绍冲裁工艺及设备、冲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成型模设计、多工序冲裁模的设计、模具寿命、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等。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模具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教学和培训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详见前言。
二、冷冲压基本工序的分类
三、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冲裁模设计
第一节 冲裁过程变形分析
一、冲裁过程
二、变形过程力学分析
第二节 冲裁间隙
一、间隙的影响
二、间隙的确定
第三节 冲裁力
一、冲裁力的计算
二、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
第四节 材料的经济利用
一、材料的利用率
二、排样方法
三、搭边及条料宽度
第五节 冲裁件的工艺性
一、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
二、冲裁件的精度与粗糙度
第六节 冲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一、尺寸计算原则
二、尺寸计算方法
第七节 精密冲裁方法
一、精密冲裁的几种工艺
二、精冲(齿圈压板冲裁)
第二章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
第一节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第二节 实例
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
二、微型汽车水泵叶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三章 弯曲模设计
第一节 弯曲变形的特点
第二节 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
一、应变中性层的确定
二、毛坯展开长度的计算
第三节 弯曲件的回弹
一、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二、回弹角的确定
第四节 弯曲件的工艺性
一、弯曲精度
二、最小弯曲半径
三、直边高度
四、孔边距
五、形状与尺寸的对称性
六、其他工艺性要求
第五节 弯曲力的计算
第六节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与凹模的深度
二、凸、凹模间隙
第七节 提高弯曲件质量的工艺措施
一、弯曲件的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二、提高弯曲件质量的要点
第四章 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的基本原理
一、拉深变形过程、特点及拉深分类
二、拉深过程中毛坯的应力和应变状态
三、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和起皱
四、拉深时筒壁传力区的受力情况与拉断
第二节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一、计算法
二、解析法
三、图解法
第三节 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
一、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拉深系数
二、影响拉深系数的因数
三、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第四节 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一、拉深次数的确定
第五章 成型模设计
第六章 模具结构及设计
第七章 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
第八章 冲压安全技术
第九章 压力机
电工版2编辑
书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书 代 号:G0135060
作 译 者:宇海英
出版日期:2011-08  定 价:¥32.0元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 S B N:4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
丛 书 名: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 规划系列教材
责任编辑:李洁
适用对象:
研究生本科教育&工学&机械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书详细介绍了金属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冲裁、弯曲、拉深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法,并对多工位模及自动模进行详细讲解,对几种特种成形的加工方法加以简单介绍,并针对汽车的迅猛发展,对汽车覆盖件的常见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了介绍。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材料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教材,建议学时数为48学时。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冷冲压基础知识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冷冲压的特点和应用 1
1.1.2 冷冲压的基本工序 2
1.2 冷冲压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6
1.3 常用冷冲压模具的类型及材料 9
1.3.1 常用冷冲压模具的类型 9
1.3.2 冲压工艺对模具材料的
基本要求 10
1.3.3 常用冲压模具材料与性能 11
1.4 冷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 13
1.4.1 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
1.4.2 塑性变形体积不变条件 15
1.4.3 屈服准则 16
1.4.4 冷冲压成形中的硬化现象 17
1.4.5 塑性拉深失稳及极限应变 18
1.5 冷冲压材料及冷冲压成形性能 22
1.5.1 常用冷冲压材料 22
1.5.2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23
1.5.3 板料冲压成形性能的测定 24
1.5.4 板料的基本性能与冲压
成形性能的关系 29
1.5.5 成形极限图及其应用 32
1.6 冲压设备 34
1.6.1 冲压设备的选用原则 34
1.6.2 常用冷冲压设备 35
1.6.3 模具的安装 36
第2章 冲裁及冲裁模设计 40
2.1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及其断面特征 40
2.2 冲裁件的工艺性 41
2.3 冲裁间隙 43
2.3.1 冲裁间隙 43
2.3.2 间隙对冲裁的影响 43
2.3.3 间隙值确定 4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 46
2.4.1 凸、凹模尺寸计算原则 46
2.4.2 凸、凹模分开加工时,尺寸
与公差的计算 46
2.4.3 凸、凹模配合加工时,尺寸
与公差的计算 47
2.4.4 配合加工计算实例 48
2.5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确定 49
2.5.1 冲裁力F 49
2.5.2 减小冲裁力的方法 49
2.5.3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计算 50
2.5.4 压力机吨位选择 51
2.5.5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51
2.6 排样 52
2.6.1 排样 52
2.6.2 材料的利用率 54
2.6.3 搭边和条、带料宽度的确定 54
2.7 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56
2.7.1 凹模设计 56
2.7.2 凸模设计 60
2.7.3 模架与导向零件 65
2.7.4 固定板与固定凸、凹模及
其镶件的板状垫板 68
2.7.5 条料导向装置 69
2.7.6 定位零件 69
2.7.7 卸料与顶件装置 73
2.7.8 模具的闭合高度 75
2.8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77
2.8.1 冲裁模分类 77
2.8.2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分析 77
2.8.3 冲裁模典型结构 77
第3章 弯曲与模具设计 85
3.1 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85
3.1.1 弯曲变形的过程 85
3.1.2 弯曲变形的特点 87
3.2 弯曲工艺性分析 89
3.2.1 最小弯曲半径的概念及
影响因素 89
3.2.2 最小弯曲半径的值及
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方法 90
3.3 弯曲工艺方案的确定 92
3.3.1 弯曲件的工艺性 92
3.3.2 弯曲工艺方案的确定 96
3.4 弯曲模具的设计 97
3.4.1 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97
3.4.2 弯曲件的中性层位置及
毛坯长度计算 98
3.4.3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 99
3.4.4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
的计算 103
3.4.5 弯曲力计算 106
3.5 弯曲成形中常见的问题及
解决措施 108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113
4.1 拉深的基本原理 113
4.1.1 拉深变形过程、特点及
拉深分类 113
4.1.2 拉深过程中毛坯的应力
和应变状态 115
4.2 拉深件的工艺性 116
4.3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117
4.4 圆筒形件的拉深 119
4.4.1 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 119
4.4.2 圆筒形件拉深次数确定 122
4.4.3 圆筒形件拉深的压边力
与拉深力 122
4.5 其他旋转体拉深件的拉深 123
4.5.1 轴对称曲面形状零件的
拉深方法 123
4.5.2 半球形件的拉深尺寸
确定技巧 125
4.5.3 抛物线形件的拉深尺寸
确定技巧 125
4.5.4 锥形件的拉深 127
4.6 盒形件的拉深 130
4.7 拉深模典型结构 133
4.8 拉深成形中常见的问题及
解决措施 136
第5章 其他冲压成形 140
5.1 胀形 140
5.1.1 起伏成形 140
5.1.2 管形凸肚 141
5.1.3 胀形时产生裂纹的原因及
其预防措施 144
5.2 翻边 145
5.2.1 内孔翻边 146
5.2.2 外缘翻边 149
5.2.3 特殊翻边模结构 151
5.2.4 翻边时边缘产生裂纹的
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53
5.3 缩口与扩口 153
5.3.1 缩口变形特点与变形程度 154
5.3.2 缩口工艺计算 156
5.3.3 扩口 157
5.4 旋压 159
5.5 校形 161
5.5.1 校平 161
5.5.2 整形 162
第6章 汽车覆盖件等非轴对称曲面零件冲压 165
6.1 概 述 165
6.1.1 覆盖件的分类及特点 165
6.1.2 对覆盖件的要求 167
6.1.3 覆盖件模具的种类 168
6.2 覆盖件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68
6.2.1 覆盖件拉深工艺设计 168
6.2.2 覆盖件拉深模设计 171
6.3 覆盖件修边工艺与修边模设计 178
6.3.1 覆盖件修边工艺设计 178
6.3.2 覆盖件修边模设计 180
6.4 覆盖件翻边工艺与翻边模的设计 186
6.4.1 覆盖件翻边工艺设计 186
6.4.2 覆盖件翻边模的设计 187
第7章 自动模与多工位级进模 192
7.1 冲压生产的自动化与自动模 192
7.2 自动送料装置 192
7.2.1 自动送料装置 192
7.2.2 常用自动送料装置 194
7.2.3 自动上件装置 204
7.3 自动出件装置 210
7.4 自动检测与保护装置 212
7.5 自动模设计要点 213
7.6 多工位级进模 215
7.6.1 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 215
7.6.2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步骤 216
7.6.3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图设计 216
7.6.4 多工位级进模结构设计 224
第8章 板料特种成形技术简介 242
8.1 爆炸成形 242
8.2 电水成形 244
8.3 电磁成形 245
8.4 激光冲击成形 246
8.5 超塑性成形 247
第9章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250
9.1 制定冲压工艺过程的基础 250
9.1.1 各种冲压工序的力学
特点与分类 250
9.1.2 正确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及
控制毛坯的变形 253
9.2 冲压工艺规程制定的步骤与内容 256
9.2.1 概述 256
9.2.2 零件图的分析 256
9.2.3 确定冲压件生产的
工艺方案 257
9.2.4 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261
9.2.5 选用冲压设备 262
9.2.6 编写工艺文件 263
参考文献 266前言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的需要,为适应日益广泛应用的冷冲压加工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编写的;是高等学校本科生材料成形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的教学用书。
“冷冲模设计”是相关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这门课程的常用书,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争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吸收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难度适中,理论以够用为度,内容丰富,文字简明易懂。
全书共分9章。首先介绍了冲压成形的基本知识,包括对冲压加工和冲压材料、冲压设备的介绍;其次重点介绍了基本冲压工艺和相应模具设计知识,包括冲裁、弯曲、拉深、局部成形等部分;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多工位级进模具的相关内容;最后介绍了特种成形技术和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等内容。
第1、3、6、8、9章由金陵科技学院宇海英编写,第4章由沈阳航空大学刘占军编写,第5、7章由南京工程学院王鑫编写,第2章由佳木斯大学李小海编写。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2010年10月
清华版1编辑
书 名: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作 者:王信友 ,魏峥,张信群,王晓红 副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元
本书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恰当结合而形成。全书内容共分为7章,包括冲压概论、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成形、多工位级进冲压、覆盖件冲压工艺与模具。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和机电一体化等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
第1章 冲压概论
第2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3章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5章 成形
第6章 多工位级进冲压
第7章 覆盖件冲压工艺与模具
清华版2编辑
书 名: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作 者:张华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开本: 16开
定价: 33元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介绍了冲压工艺与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绪论、冲压模具设计基础、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板料冲压基本工序的工艺和模具设计;大型覆盖件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多工位精密自动级进模的设计;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主要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吊和自学者参考使用。
北理工版编辑
书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作者:编辑、剪辑:魏春雷
ISBN:10位[]13位[5]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
定价:¥35.00元
本书共八章,从工程力学人手,论述了冲压变形的基础理论;并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详细讲述了正确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冲压工艺、设备、模具、材料、冲压件质量和冲压件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本书是高等院校、成人高校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2章冷冲压变形基础
第一节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
第二节塑性与变形抗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及加工硬化现象
第一节冲裁过程的分析
第二节冲裁模间隙
第三节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第四节排样
第五节冲裁力
第六节冲裁模分类及结构分析
第七节冲裁模零部件结构
第八节冲裁件的工艺性
第九节精密冲裁
第十节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第一节弯曲变形过程
第二节最小弯曲半径
第三节弯曲件的回弹
第四节弯曲件的工艺计算
第五节弯曲力的计算和设备选择
第六节弯曲件的工艺性和工序安排
第七节弯曲模工作部分设计
第八节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第九节弯曲模设计举例
第一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第二节圆筒形件拉深的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
第三节特殊形状零件的拉深
第四节矩形件的拉深
第五节其他拉深方法及辅助工艺
第六节拉深模具设计举例
第6章其他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一节翻边
第二节胀形
第三节缩口
第四节校形与整形
第五节旋压
第7章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排样设计
第三节级进模设计与举例
第8章冲压工艺设计
第一节工艺方案的制订
第二节冲压工艺实例
机工版1编辑
[2] 书 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2版
层 次:高职高专  配 套:电子课件
作 者:钟毓斌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33.00
本书作为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规划教材,全面介绍了冲压技术的三大内容,即冲裁、弯曲和拉深,并有适当的例题和较多的图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备冲压工艺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此外,还介绍了其他一些冲压技术,如胀形、翻边、缩口等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本书教学时数以60~80学时为宜。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
第一章 冲裁加工基本问题
第一节 冲裁基本工序
第二节 冲裁变形分析
第三节 冲裁间隙
第四节 冲模的磨损与寿命
第五节 冲裁方式与冲压力
第六节 特殊冲裁方法
第七节 特殊材料的冲裁方法
第二章 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一节 冲裁的工艺性与效益
第二节 冲裁模的组成与模具标准化
第三节 排样
第四节 凸模结构设计
第五节 凹模结构设计
第六节 刃口尺寸计算与处理
第七节 压力中心
第八节 定位装置
第九节 卸料装置
第十节 冲模的导向
第十一节 其它冲模零件
第十二节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
第十三节 典型冲裁模设计
第三章 弯曲及弯曲模设计
第一节 板料弯曲变形分析
第二节 宽板弯曲应力分析
第三节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第四节 弯曲力的计算
第五节 弯曲件的回弹
第六节 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
第七节 弯曲工艺及工序安排
第八节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
第九节 弯曲模的类型与结构
第十节 其它弯曲加工
第四章 拉深
第一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第二节 拉深过程应力分析
第三节 影响径向拉应力的因素
第四节 拉深主要工艺问题
第五节 再拉深
第六节 拉深力及压力机选择
第七节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第八节 压边装置结构设计
第九节 拉深凸模与凹模设计
第十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第十一节 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第十二节 阶梯筒形件的拉深
第十三节 矩形件的拉深
第十四节 拉深模结构分析
第十五节 带料连续拉深
第十六节 变薄拉深
第十七节 拉深的辅助工序
第五章 胀形
第一节 平板毛坯的胀形
第二节 空心毛坯的胀形
第六章 复杂零件的拉深
第一节 复杂零件的拉深方法
第二节 旋转体曲面件的拉深
第三节 非规则曲面件的拉深
第七章 翻边
第一节 内缘翻边
第二节 外缘翻边
第八章 其它冲压加工方法
第一节 缩口
第二节 旋压
一、冲压常用材料
二、冲压模具常用材料
三、冲模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四、冲压模具常用螺钉和销钉
机工版2编辑
书 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层 次:高职高专
配 套:电子课件
作 者:匡余华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978-7-111-30918-5
开本: 16开
定价:¥23.0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冲压工艺的特点,冲压设备选用,冲压变形的基本知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工艺原理及模具设计方法。本书以冲裁、弯曲、拉深为重点,引用行业、企业的技术资料及典型冲压零件实例,在分析冲压零件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冲压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知识,以便加强“学有所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点。本书为江苏省普通高校(高职)精品立项教材,主要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工程专科学校、部分成人高等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及机械、机电类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冲压加工与冲压设备概述
1.1 冷冲压加工概述
1.1.1 冷冲压
1.1.2 冷冲压工序分类
1.1.3 冷冲压特点与应用
1.2 冷冲压设备
1.2.1 冷冲压设备分类
1.2.2 机械压力机
1.2.3 压力机的选用
第2章 电机定子冲裁模
2.1 工作任务描述
2.2 基础知识
2.2.1 概述
2.2.2 冲裁变形原理
2.2.3 冲裁间隙
2.2.4 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2.2.5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2.3 电机定子冲裁工艺
2.3.1 冲裁件的工艺性
2.3.2 工件的材料利用率
2.3.3 冲裁件的排样
2.4 电机定子冲裁模结构设计
2.4.1 冲裁模简介
2.4.2 模具零件设计
2.4.3 模具总体设计
2.4.4 冲裁模具设计步骤
2.4.5 电机定子冲裁模具设计
第3章 支架弯曲模具
3.1 工作任务描述
3.2 基础知识
3.2.1 概述
3.2.2 弯曲变形原理
3.2.3 弯曲件质量控制
3.2.4 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
3.2.5 弯曲力计算
3.3 支架冲压工艺
3.3.1 支架弯曲工艺性
3.3.2 支架弯曲工序安排
3.3.3 支架冲压工艺编制
3.4 支架弯曲模设计
3.4.1 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3.4.2 弯曲模主要零件结构设计
3.4.3 支架弯曲模设计
第4章 杯盖拉深模具设计
4.1 工作任务描述
4.2 基础知识
4.2.1 概述
4.2.2 拉深变形原理
4.2.3 拉深件质量控制
4.2.4 拉深工艺计算
4.2.5 拉深力计算
4.3 杯盖冲压工艺
4.3.1 杯盖拉深工艺性
4.3.2 杯盖冲压工序安排
4.3.3 杯盖冲压工艺编制
4.4 杯盖拉深模具设计
4.4.1 拉深模分类及典型结构
4.4.2 拉深模主要零件结构设计
4.4.3 杯盖拉深模具设计
第5章 电机外壳成形模具
5.1 工作任务描述
5.2 基础知识
5.2.1 概述
5.2.2 翻边成形
5.2.3 局部胀形
5.2.4 校形
5.3 电机外壳冲压工艺
5.3.1 电机外壳翻边工艺性
5.3.2 外壳冲压工序安排
5.3.3 外壳冲压工艺编制
5.4 外壳翻边模设计
5.4.1 内孔翻边模结构
5.4.2 外壳翻边模设计
第6章 压盖冲压工艺编制
6.1 工作任务描述
6.2 基础知识
6.2.1 冷冲压常用材料
6.2.2 金属材料变形趋向性及控制
6.2.3 冷冲压工艺方案编制步骤
6.3 压盖冲压工艺设计
6.3.1 零件冲压工艺分析
6.3.2 制订工艺方案
6.3.3 工艺计算
6.3.4 冲压工艺编制
模具设计编辑
ISBN:978-7-301-09133-3/TH?
作者: 佘银柱 版次:1
开本:16流
字数:350 千字定价: ¥25.00
浏览次数:105
出版日期:2009年7月第3次印刷
丛书名: 面向21世纪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
本书共8章:概述、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冲裁、弯曲、拉深、其他成形工艺、冲压工艺规程设计、模具的安装与调整等,并附有冲模设计的参考资料。
根据应用人才的教育特点,本书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按少而精的原则选取,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全书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有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每章均附有思考题,重点章节附有设计实例,以方便学生学习。
本书适用于各类高职高专、二类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或自学用书。
11铁道版编辑
套系名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书号:978-7-113-14961-1  版次:1-1 开本:16开 页码:288页
  作者:张信群
  出版时间: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定价:35 元
本书介绍了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冲压成形基础、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其他成形工艺与成形模设计、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与级进模设计和冲压工艺设计,并附有必要的技术标准摘录。
  本书在内容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章中均用了较大篇幅介绍相应的模具设计案例,所选案例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实用性。每章后均配有思考题与实训题,便于读者自我检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机械、机电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介绍了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冲压成形基础、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其他成形工艺与成形模设计、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与级进模设计和冲压工艺设计,并附有必要的
  技术标准摘录。
本书在内容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章中均用了较大篇幅介绍相应的模具设计案例,所选案例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实用性。每章后均配有思考题与实训题,便于读者自我检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机械、机电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1章冲压成形基础1
  11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概述1
111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1
112冲压工序分类2
113冲压模具分类4
114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6
12冲压材料7
121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7
122材料冲压成形的性能
123对冲压材料的基本
  要求10
  124常用冲压材料的种类10
13常用冲压模具材料及其性能14
131冲压对模具材料的
  要求14
  132常用冲压模具材料
  种类14
  133模具零件材料和热处理
  要求15
14冲压设备16
141曲柄压力机17
142摩擦压力机19
143偏心压力机20
144液压机21
145其他冲压设备22
146冲压设备的选用23
147冲压模具的安装与
  调整27
  思考题28
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21冲裁变形过程分析29
22冲裁件质量分析31
221冲裁断面质量及其
  影响因素31
222冲裁件尺寸精度及
  其影响因素33
  223冲裁件形状误差及
  其影响因素34
  23冲裁间隙35
231冲裁间隙的概念35
232冲裁间隙的影响35
233冲裁间隙值的确定36
24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38
24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原则38
242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方法39
25冲裁排样44
251材料利用率的计算45
252排样方法45
254条料宽度49
255排样图52
26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52
261冲裁力的计算52
262冲裁附加力的计算53
263压力中心的确定54
264降低冲裁力的方法56
27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58
271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
  尺寸标注58
  272冲裁件的表面粗糙度59
273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59
  28冲裁模的典型结构61
281单工序冲裁模61
282复合模67
283级进模71
284模具类型的确定72
29冲裁模零部件设计75
291工作零件设计75
292定位零件84
293卸料装置与出件装置91
295连接与固定零件101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210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训103
2101零件工艺性分析103
2102工艺方案的确定103
2103工艺计算104
2104模具结构设计105
2105模具总装图108
思考题与实训题108
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11
31弯曲变形过程分析112
311弯曲变形过程112
312弯曲变形的特点113
313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
  状态114
32弯曲变形程度及其表示法115
321弯曲变形程度分析115
322最小弯曲半径117
323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
  因素118
324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
  的方法119
  33弯曲件的工艺性分析120
331弯曲件的精度120
332弯曲件的材料121
333弯曲件的结构工
  艺性121
  34弯曲件卸载后的回弹124
341回弹现象及表现
  形式124
  342影响回弹的因素125
343回弹值的确定126
344减少回弹值的措施128
35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131
351弯曲中性层位置的
  确定131
352弯曲件坯料尺寸的
  计算132
36弯曲力的计算133
361自由弯曲时的弯
  曲力133
  362校正弯曲时的弯
  曲力134
  363顶件力或压料力135
364压力机公称压力的
  确定135
37弯曲模的典型结构135
371弯曲模及其分类135
372V形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35
373U形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37
374Z形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0
375圆形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1
  形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2
377铰链件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5
378级进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5
379复合弯曲模的典型
  结构145
38弯曲件的工序安排146
381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原则147
382典型弯曲件的工序
  安排147
39弯曲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设计148
391凸模圆角半径148
392凹模圆角半径149
393凹模深度149
394凸、凹模间隙150
395凸模与凹模横向尺寸
  及公差150
310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训151
3101零件工艺性分析152
3102工艺方案的确定152
3103工艺计算153
3104模具结构设计154
思考题与实训题158
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160
41拉深变形过程分析160
411拉深变形过程160
412拉深过程中坯料各部分
  的应力应变状态1
42拉深成形障碍及防止措施164
421起皱164
422拉裂165
423硬化166
43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
  确定166
  431拉深件毛坯尺寸的计算
  原则166
432拉深件修边余量的
  确定166
433简单旋转体拉深件
  坯料尺寸的确定167
434复杂旋转体拉深件
  坯料尺寸的确定170
44拉深件的工艺性170
441拉深件的材料170
442拉深件的公差等级170
443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170
45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艺
  计算171
  451拉深系数171
452极限拉深系数172
453拉深次数和工序
  尺寸174
  454以后各次拉深的
  特点177
  455拉深力177
46有凸缘筒形件的拉深变形179
461拉深系数180
462有凸缘圆筒形件的
  拉深方法182
47其他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183
471阶梯圆筒形件的
  拉深183
  472曲面形状旋转体件
  的拉深184
473盒形件的拉深186
48拉深模的典型结构187
481首次拉深模187
482以后次拉深模188
483双动拉深模189
484落料拉深复合模190
49拉深模工作部分的尺寸
  设计190
491凸、凹模的圆角半径190
492拉深模间隙191
49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及公差192
  410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193
4101润滑193
4102热处理194
4103酸洗195
411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实训195
4111零件工艺性分析195
4112工艺方案的确定195
4113工艺计算196
411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
  计算197
4115模具结构设计198
思考题与实训题201
  第5章其他成形工艺与成形模设计
51胀形工艺与模具结构203
511胀形的变形特点203
512胀形模的结构207
52翻边工艺与模具结构209
521内孔翻边209
522外缘翻边214
523变薄翻边216
524翻边模结构217
53缩口工艺与模具结构219
531缩口的变形219
532缩口的工艺计算220
533缩口模的结构221
54校平与整形222
541校平222
542整形224
55冷挤压225
551冷挤压分类225
552冷挤压的特点227
553冷挤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554冷挤压变形程度229
555典型挤压模具结构230
56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训233
561零件工艺性分析233
562工艺方案的确定234
563工艺计算234
564翻边模结构设计234
思考题与实训题235
第6章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与
  进模设计237
61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和分类237
611多工位级进模的
  特点和应用237
  612多工位级进模的分类238
62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238
62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238
622排样设计的内容238
623冲切刃口设计239
624工序排样241
625多工位级进模排样的
  原则245
63多工位级进模的典型结构245
631冲孔落料弯曲级进模245
632冲孔落料拉深级进模247
64多工位级进模主要设计248
641工作零件设计248
642导正装置设计252
643浮动托料装置252
644卸料装置254
645自动送料装置256
646安全检测装置258
65级进冲压工艺与级进模设计
  实训25
651零件工艺性分析259
652工艺方案的确定259
653工艺计算260
654模具总装图263
思考题与实训题264
第7章冲压工艺设计
71冲压工艺设计概述266
711冲压工艺设计的原始
  资料266
712冲压工艺设计的主要
  内容和一般步骤266
  72冲压工艺设计过程266
72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266
72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267
723设计冲压模具270
724选择冲压设备272
725编写工艺文件和设计
  计算说明书272
73冲压工艺设计实例273
731零件工艺性分析273
732工艺方案的确定274
思考题与实训题279
参考文献280[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