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战协约国国为什么要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 问题详情
1918年,揭开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序幕的事件是A.捷克军团叛乱B.英军进入巴库C.英军登陆摩尔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1918年,揭开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序幕的事件是A.捷克军团叛乱B.英军进入巴库C.英军登陆摩尔曼斯克D.日军登陆海参崴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寂静的春天》,引起对A.热带雨林砍伐的关注B.杀虫剂使用的关注C.大气环境圈污染的关注D.地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苏联建立以前,俄国经历了4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的国内战争,“3年的国.../wiki/%E8%8B%8F%E8%81%94%E5%9B%BD%E5%86%85%E6%88%98%E4%BA%89 苏联国内战争是1918年到1922年在苏联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政...
苏联三年内战的起止时间
抱歉,是苏俄,不是苏联。
史称白卫军叛乱,终于迎来关键转折点——1919年二月的察里津战役。1920年苏俄战胜了所有的白卫军,红军兵临符拉迪沃斯托克城下。月份我确实不知道,我看了以后才知道的,不过都写到这了,我再给你拓展拓展我同意楼上的说法。可是事情没有这么完的。正因如此,只剩下外国控制的远东沿海地带。这标志着苏俄全面战胜白卫军叛乱。经过周密部署,二痛令人心惊胆寒的社会主义政权在世界上出现,协约国一痛丧失了牵制德奥的东线战场。与此同时,十四国干涉军在远东登陆。经过一年苦战,挑唆被整批整批的招安的原白俄军队对苏俄宣战。日占领该城。吃亏的各国干涉军只得灰溜溜的返回。11月下旬,最后一只干涉军——日本干涉军撤走,军队厌战,苏俄准备退出一战,那时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好绕口!)。但是既然你说的是“内战”,一楼的说法不准确:1917年11月七日十月革命后,因为连着进行了三场大起义(1905年12月,1917年七月和11月)国内萧条,那就是1918年到1920年了,可是协约国不同意,苏俄只好单方面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在几经波折后,承诺赔偿近121万平方公里和60亿马克苏俄才脱身,标志着苏俄胜利逐出了外国干涉军苏联三年内战的起止时间我同意楼上的说法,那时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好绕口!)。但是既然你说的是“内战”,那就是1918年到1920年了。月份我确实不知道,我看了以后才知道的,不过都写到这了,我再给
苏联三年内战是从还是,顺便说一下月份,谢谢。
苏联建立以前,俄国经历了4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3年的国内战争,“3年的国.../wiki/%E8%8B%8F%E8%81%94%E5%9B%BD%E5%86%85%E6%88%98%E4%BA%89 苏联国内战争是1918年到1922年在苏联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政...俄国的内战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共内战时期,苏联对中国 G党的帮助确实是有,但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理由如下: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苏联出兵东北,占领了日本许多重工业军事基地,并收缴了日本很多轻重型武器。经中共一些人的交涉,苏联确实把一些收缴来的破旧武器转...1918年、在革命后不久旋即爆发了俄国内战,不顾其政治取向、为上百万的人民带来了死亡与苦难。战争主要是由激进共产主义革命者所组成的红军(“红方”),对抗“白方”—君主主义者、保守者、改革支持者与温和社会主义者,其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激烈抗...答:是内战(不过当时应该还不叫苏联,而称为苏俄),原因:苏俄内战是当时苏维埃俄国面对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而进行的战争。战...苏联并不想一个统一的中国,苏联但年就让中共去重庆谈判组建联合政府,后来更是不建议打过长江,一个苏联保佑巨大影响力的分裂国家对苏联最有利,比如朝鲜韩国。答案B 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宣布退出战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敌视,因此大战还没有结束,从1918年开始,协约国就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因此,3年是指年。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沙俄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蒙古和波斯。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政府崩溃,布尔什维克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德国停战。1918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 苏联红军(16张) 级在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准确的说,应该是苏俄,那时候苏联还没有成立。 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提供的收费外语毕业论文都可通过查重网站!不通过,免费换,换,换!
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探讨[俄语论文]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协约国干预是俄国成绩研究的主要构成部门,特殊是在第一次世界年夜战时代,东方国度活着界规模睁开了多种情势的好处争取,详细到地域,俄美、俄欧、俄日等关系千头万绪。是以,,国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时代的协约国干预苏俄非常感兴致。在国外,许多研究学者力争经由过程对这一成绩的深刻研究,来阐释协约国武装干预对苏俄的作用。由于认识形状存在差别,一些学者依据本身国度立场和好处动身来停止评述,如许得出的结论常常不敷客不雅,乃至对很多严重事宜存在严重成见。暗斗停止以后,如许的情形获得改不雅。苏联崩溃后,俄国粹者对很多详细成绩停止从新的熟悉,国外史学界、特殊是俄罗斯史学界出书了年夜量对于协约国武装干预苏俄的档案文献、作品和论文,对触及这一时代苏俄的严重成绩停止从新熟悉。自己论文重要剖析以下几个成绩:协约国收兵苏俄的汗青配景,,美、欧、日等国选择收兵的真正动因,收兵后列国在苏俄为争取好处的各类行为和收兵掉败的缘由。在本钱主义国度封闭苏联时,远东共和国与协约列国,特殊是与日本的接洽。远东共和国归入苏俄、协约国武装干预的停止等汗青过程。经由过程以上这些成绩的研讨,可以进一步懂得协约国武装干预苏俄的作用:障碍俄国反动过程、延缓苏俄经济成长和招致20世纪20年月远东国际关系的庞杂化和尖利化。Abstract: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in Russia is a Russian Research on issue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partment,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western countries living community scale open the various forms of benefits for, with to region of the Soviet Un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Russia, Japa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multitude of things. So,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in this era of Soviet russia. In foreign countries, many researchers strive t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profound research to explain the 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hape, some scholars based on their own position and benefits of the country to start a review, the conclusion is often not enough to draw the customer, and even a lot of serious issues, there is a serious prejudice. It stopped, such circumstances have changed indecent.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ussian pure on many issues specific to stop from the familiar with the new foreign historians, special is Russian historian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about 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in the Soviet archives, books and papers, to touch the Soviet Union era of serious problems stop from the familiar with the new. Their papers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allies Shoubing Soviet historical background, Shoubing the real reasons of the cho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draw troops after the nations in the Soviet Union to fight for good behavior and withdraw troops off the defeat reason.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Soviet Union closed, the Far East Republic and allied nations, especially contact with japan. The Far East Republic in Russia, the 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to stop the process of history etc.. By way of the above process the results of discussion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llied armed intervention Soviet influence: barriers to Russian reactionary process, delaying Soviet economic growth and lead to the 20th century, 20 year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Far East complex and sharp of.目录:中文摘要 & 4-5 & Abstract & 5-6 & 绪言 & 9-14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9 & &&&&1.2 相关综述 & 9-12 & &&&&1.3 内容与措施 & 12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2-14 & 第1章 协约国武装苏俄的历史背景 & 14-19 & &&&&1.1 十月革命爆发 & 14-16 & &&&&1.2 一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16-19 & 第2章 西方国家武装苏俄 & 19-29 & &&&&2.1 西方国家出兵西伯利亚 & 19-25 & &&&&&&&&2.1.1 美国出兵西伯利亚 & 19-23 & &&&&&&&&2.1.2 欧洲国家出兵西伯利亚 & 23-25 & &&&&2.2 西方国家在苏俄武装干涉的活动 & 25-29 & &&&&&&&&2.2.1 西方国家武装干涉欧俄地区活动 & 25-26 & &&&&&&&&2.2.2 西方国家武装干涉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活动 & 26-29 & 第3章 日本武装干涉远东 & 29-34 & &&&&3.1 日本出兵远东21 & 29-32 & &&&&3.2 日本干涉远东的活动 & 32-34 & 第4章 远东共和国建立和武装干涉的结束 & 34-37 & &&&&4.1 远东共和国建立 & 34-35 & &&&&4.2 武装干涉的结束 & 35-37 & 第5章 对于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的历史评价29 & 37-42 & &&&&5.1 阻碍俄国革命进程 & 37-38 & &&&&5.2 延缓苏俄经济的发展 & 38-39 & &&&&5.3 导致 20 世纪 20 年代远东国际关系复杂化和尖锐化 & 39-42 & 结束语 & 42-44 & 注释 & 44-46 & 参考文献 & 46-51 & 致谢 & 51-52 & 探讨生期间成果 & 52 &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费论文题目:
国内唯一专门提供(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泰语)论文资料网站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
我的图书馆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
&&& 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同国内反革命武装和外国干涉军进行的战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给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希望,也引起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仇恨和反抗。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企图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是苏俄内战爆发的主要起因。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则使这场内战更为尖锐化和复杂化。为了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敌人四面封锁的艰难条件下,领导全国军民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为苏联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其利益的各个党派在边疆各地区,尤其是南部和东部边疆地区结成了反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线,组织反革命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还同俄国处于交战状态,他们的军队还驻守在从里加到多瑙河口一带,对苏维埃俄国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短期内完成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平息反革命暴乱,粉碎德奥等国的进攻,建立全国革命政权和新型工农红军等重大举措。这一切为日益临近的内战准备了力量,设置了战场,赢得了时间。&&& 日,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俄国东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5月底,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策划下打响了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内战第一枪。该军迅速由2万人扩充到6万余人,并支持东部各地的反革命势力,成立了一批反革命政府,建立了一批反革命武装。与此同时,在德国扶植下的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阿列克谢耶夫、邓尼金等人,也在俄国南方纠集反革命武装,伺机向顿河、库班、高加索进犯,到1918年夏,苏维埃共和国已面临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武装,先后占领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一部、高加索、中亚、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大片地区,几乎相当于苏维埃共和国四分之三的国土,形成了东、南、北方以及高加索等数条战线,绵延1万多公里。此时,全线白军总共约有70余万人,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的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极大困难:与南方产粮区的联系被切断;工业陷入崩溃;反对粮食垄断政策的富农分子不断暴动,饥荒蔓延,人民忍饥挨饿。&&& 此时,工农红军刚组建不久,有志愿兵30万人,与敌军相比,处于劣势。根据列宁的提议,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一切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宣布粮食专卖和余粮收集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在军事方面,鉴于夏季的形势,俄共中央确认东线是主要战线,并通过了加强东线的决议。东线红军于6月组成东方面军,共有步、骑兵7—8万人,辖五个集团军,在伏尔加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展开在2000公里的正面上。&&& 此时,东线高尔察克白军与捷克斯洛伐克军团15万余兵力,继续西进,他们的企图分别是:向彼尔姆进攻,以便与由北线南下之敌会合;完全占领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然后由此向莫斯科进攻。为了阻敌西进,把敌人赶过伏尔加河,解放其中游地域、卡马河沿岸和乌拉尔,打通与土耳斯坦的联系。东方面军各部于8月底和9月初先后对敌发起进攻。经过近两个月的进攻作战,东方面军在750公里宽的地带内突破了敌军防线,向东推进了300—400公里,暂时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稳住了东线形势,打击了白军士气。&&& 在南线,克拉斯诺夫白军在德军的支持下,由顿河向南方重镇察里津进攻。北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先后攻占了萨尔斯克和提霍列次克等车站,切断了北高加索与察里津的联系,企图打通一条通往黑海各港的通路,以便以南方保障克拉斯诺夫白军的后方。在敌突然进攻的情况下,南线红军被迫组织防御,在察里津、格罗兹尼等要点进行了顽强的保卫战和塔曼集团军的撤退。在抗击东线和南线进攻之敌的同时,北线红军在沃罗格达、科特拉斯两地组织了防御,粉碎了在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的外国干涉者南下与东线白军会师的企图。总之,经过内战初期前几个月的作战,弱小红军顶住了敌人首次进攻浪潮,经受了锻炼,但不久又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斗争。&&& 1918年11月,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德国为首的四国同盟向协约国投降,德国和奥匈帝国发生革命。苏维埃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并着手解放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协约国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腾出手来,加紧了对苏俄的干涉,向俄国增调大批兵力,占领了黑海各港口、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南部。原来投靠德国的邓尼金、克拉斯诺夫又倒向了协约国。这一时期,南线成了反苏维埃势力的主要战略基地。苏维埃共和国又一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领导,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1月底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由列宁任主席,负责领导全国的军事与经济活动,确保前后方的统一。11月26日,俄共中央决定,要竭尽全力在各条战线展开进攻,特别要在威胁最大的南线展开进攻。战略方针是:在白军同干涉军会合之前先歼灭白军,然后再击败干涉军。至1919年初,红军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解放了乌克兰以及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等粮食、燃料产区。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在当地人民奋勇斗争下也获得解放。至此,苏维埃共和国的地位大为巩固。红军的初步胜利迫使帝国主义者放弃了直接出兵的打算,改为支持俄国反革命势力和策动俄国西部、西北部的邻国向苏维埃共和国进攻。&&& 1919年春,苏维埃共和国国内形势仍然十分艰难:粮食和油料危机加剧,国家仍处在四面受敌的状态,战线长达8000公里。国内外反革命武装计划在3月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仍然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高尔察克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邓尼金在南线,尤登尼奇在彼得格勒,末勒尔在北线,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在西线分别实施辅助突击。各线白军共15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51万人,协约国利用其海上优势,对全线白军实施广泛支援。此时,红军共有14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38万余人。至4月中旬,各线白军不断进攻,使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势渐趋恶化,东线形势尤为严重,它再次成为共和国的主要战线。俄共中央分析了当时形势,确定了粉碎高尔察克,解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战略任务,并采取措施,增加武器生产,改进交通运输,给东线增调人力物力。&&& 几经削弱的东方面军到4月中旬补充到14万人,编成两个集群:由第一、四、五和土耳斯坦集团军组成南方集群,伏龙芝任司令员,其任务是由布祖克地域向乌法实施深远包围突击,在450公里宽的正面上粉碎敌西集团军;由第二、三集团军组成北方集群,绍林任司令员,其任务是向萨腊普利、彼尔姆方向实施正面突击,击溃敌西伯利亚集团军。东方面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粉碎了高尔察克的西集团军和西伯利亚集团军,进到了乌拉尔山前地带,向前推进了350—450公里,解放了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重要产粮区和工业区。通过反攻,红军在东线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取得了对高尔察克白军的决定性胜利。&&& 1919年上半年,正当东线红军大举反攻之际,获得协约国大量武器援助的邓尼金已成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突击力量。邓尼金在从伏尔加河到德涅斯特河1300公里的正面上大举进攻,企图迅速占领莫斯科,消灭苏维埃政权。于是,邓尼金成了主要威胁,南线再次成为主要战场。对此,7月9日列宁向全党发出了“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红军总部制定了在南线反攻的计划。为了便于指挥,把原来在1300多公里宽正面上作战的南方面军分编为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到10月中旬,南线红军总兵力已达18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南方面军的反攻从10月11日持续到11月18日。其间,实施了奥廖尔—克罗梅进攻战役和沃罗涅什—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到11月17日,红军攻克了库尔斯克,重创了邓尼金志愿集团军,切断了它同顿河集团军的联系。到11月下旬,南方面军的顺利反攻已发展成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全线总攻。南线红军的进攻从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至日结束,共持续了53天。此间,红军两个方面军在11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前推进3550公里,粉碎了邓尼金白军主力,解放了近5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在进攻中,红军选择白军兵力薄弱的结合部,沿捷径实施主要突击,发挥骑兵兵团和军团作为快速手段的作用,加速了战役进程,割裂了敌军集团。这一切都加速了红军的胜利和邓尼金的失败。&&& 1920年初,各路红军纷纷出击,扫荡白军残余,几遭打击的各线白军残余纷纷逃往边远地区。至此,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内战的决定性胜利。红军在南线击败了邓尼金,在东线击败了高尔察克,在西北击败了尤登尼奇。从1919年下半年,外国干涉军除远东白军外,已先后撤出俄国,国际帝国主义的封锁已经破产。此后至11月,苏维埃共和国打退了波军的进攻,签订了《里加和约》(参见“俄波战争”),粉碎了邓尼金的残部——弗兰格尔白军的进攻,结束了内战,国家开始转入和平建设。&&& 在持续3年的苏俄内战中,苏维埃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经过奋战挫败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及其所支持的反革命白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使刚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得以站稳脚跟,为尔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之所以能克服艰险,战胜强敌,除了战争本身具有的人民性和防御性外,主要是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在战争中实行了严格的集中领导和指挥;着眼苏俄内战的特点,采取坚决、灵活的作战方针,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发扬红军之长,利用白军弱点,化被动为主动,逐个歼灭了敌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协约国和同盟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