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存管理系统系统什么时国家给交养老金呀

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我是叶县供销社的一名职工,我们单位的职工每年都向公司交养老金,但是公司没有给我们交到社保局,已经有好
wl3257zhjk
我是叶县供销社的一名职工,我们单位的职工每年都向公司交养老金,但是公司没有给我们交到社保局,已经有好多年了。现在我们听说国家出台新政策,不间断交的养老金和到退休时补交的养老金,如交的年限一样多,但到退休时发的工资是不一样的吗?现在我们职工让公司给我们补交,他们说没钱交,我们职工找县里和市里他们还是不交,我们职工该怎么办?
河南 平顶山 发表时间: 23:35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微律云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律师回答共 1 条
你们可以到当地的劳动部门先进行调解。
回复时间: 09:4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养老金职工
养老金:调整
养老金:保险
养老金:退休
养老金:企业
劳动工伤相关词条:
遇到社保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劳动工伤律师
专长:劳动工伤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供销社养老保险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供销社养老保险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供销社养老保险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安徽省阜阳市下辖的太和县供销社有31个基层社和4个县直企业,自改制后只有县直企业和5个乡镇基层社给下岗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保险。   1993年太和县供销社改制以后至今还有28个基层社2000多下岗职工未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手续,供销社单方面与职工解除合同也不给下岗职工任何补偿,致使大部分人至今吃不上饭,全县供销系统集体资产流产严重,职工多次上访太和县政府不能给予解决和答复。   全县供销社职工2000多人至今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前在职时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下岗后无法续缴,到太和县供销社咨询,供销社把责任推给社保局并说:“各项款项已缴给社保局,你们直接找社保局就行了。”社保局又推给供销社说:“供销社内没给缴养老和医疗保险所以无法续缴,想缴的话可以按供销社职工对待连单位应该承担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可以办理。”但是按照《劳动法》工人只应该缴纳个人承担的部分,可是社保局让这些下岗工人把单位应该承担的部分一并缴纳显然违反《劳动法》。   太和县自去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合作医疗以来,这些下岗职工又成了另类,单位医保办不成就连新农合的医疗也不给办理,下岗职工成了地方政府缴纳养老、医疗的真空地带。   在太和县一个李兴镇供销社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别位于李兴镇西街、李兴镇东街油库、范庄埠集中间段和原李台乡政府、谢寨乡政府集面上,沿街门面共180余间,库房30间,银行贷款130余万元(可能更多)已挂账停息,职工130多人。如今李兴供销社的房屋、仓库、已经基本卖完,就连集体划拨的土地在未办理任何国有土地转化的情况下也直接给买卖一空(共计资产上千万元),但是供销社这130多位职工的养老、医保依然未能解决,希望各职能部门能重视查查这些基金的流向,把这些下岗工人应得的利益归还给他们。 这样的基层社在太和县还有31个之多,流失资产约上亿元。   注:整个阜阳供销社的情况大致相同,国有、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数额不清。    县政府网络中心回复:回复时间: 17:55:55  我们接到你办转来的县长电子信箱反映的“安徽省阜阳全民医保,为什么太和县供销社系统”的电子信件,反映自1993年太和县供销社系统改制后至今没有给所属的公司及基层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五个方面问题。但县社系统实际情况与电子信件反映的情况不符,县社系统的实际情况是:1、整个经营情况1998年以前全系统正常运转,不存在改制的问题。1998年以后,同全省供销系统一样,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银行断奶,企业严重资不抵债,负债累累,致使绝大部分的公司、厂、基层社不破产的破产,不倒闭的倒闭,仅财务挂帐及有问题的资金高达3亿元以上,企业职工纷纷下岗,外出打工谋生,有的靠办理的低保金维持生活,至2001年春季,按照省、市劳动部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了理顺劳动关系,规范用工行为的人员界定,全系统共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人员2500名左右。文件规定,凡因长期与单位脱离半年以上、已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长期欠款外逃、单位找不到人的、在其它单位上班工作半年以上的、与所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关系予以解除,并有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保留身份的人员负责进行此项工作。并通知其本人,本人在家的由自己签字,对找不到其人和亲属的,由单位三人以上为其送达,并报劳动仲裁部门签字盖章备案,不存在单方面解除合同关系。  2、关于没有给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前面提到县社系统未给职工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其主要原因县社系统没有资金为职工参保,除县直三个公司土产、生资、棉麻和城关、旧县、坟台、倪邱、高庙五个基层社将剩余资产处置后,为其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县直三个公司的改制企业在改制时已提留退休人员医疗费10-20年,其它公司、基层社均未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同时在2006年之前,全县各企业均未推行医疗保险。  在2003年底,当时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尚需缴纳12000元方能参保,已经退休人员尚需缴纳7240元,才能参加养老保险,从社保局按月领取养老金。但缴纳12000元和7420元均由应享受退休金的职工个人全部缴纳,单位没有资金为其缴纳。  3、李兴供销社的情况与全系统其它基层社情况一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房地产被查封,被法院执行,这也是多年遗留的问题,并非一年两年形成的原因。所以形成该单位的职工劳动关系被解除,外出打工谋生,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金与其它单位一样,完全由愿意参保的个人全部缴纳,截止到2007年底参保金每人应缴3.68万元。  4、关于全民医保:我县自2007年6月实行了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按有关文件规定,医保金应有参加医保人员个人缴纳,城镇居民缴纳180元,由所属地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每人缴纳10元,由乡镇办理,原供销社所有职工均享受上述有关待遇,对有条件的企业,单位效益好,有一定资金能力的也可为职工办理以上条件的医疗保险。  5、关于反映的养老金无法续缴县社和社保局扯皮情况  根据县劳动局和县社联发的文件精神,对县社31个基层和9个直属公司实行离退休人员工资统筹,采取“差额拨补法”,直接收取差额上缴社保局,从1995年2月至1998年共收离退休工资统筹金385.56万元,拨329.98万元。劳动局提取手续费11.63万元,利息收入2.59万元,净余额46.54万元,在县政府安排下,审计局和会计事务所分别进行了帐务审计,剩余资金全部上交社保局。1998年以后,由于县社系统经济效益不好,绝大部分企业的统筹金收缴困难,此项工作中断。            太和县供销社        至今问题得不到解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齐河供销社拖欠万元养老金
一句“还不起”说了15年
  大众网德州9月16日讯(本网记者)德州市齐河县的张瑞刚今年83岁,虽然家庭和睦、儿孙孝顺,但是老人一直憋着一口闷气,因为老人90年代被当时的齐河县南北供销社拖欠了万余元养老金,至今仍不知道钱去哪了,更不知道找谁索要。
  张瑞刚告诉记者,自己1983年从齐河县南北供销社退休,当时每月养老金300多元。1993年之前,养老金都是由劳动保险处发到个人手中。自1993年开始,到2000年,养老金则改由劳动保险处发到供销社,然后由供销社发放到个人。
  “那7年,供销社有时候整月不发养老金,有时候发一部分,或者发放一些供销社卖不出去的货物,作为养老金的补偿。”据张大爷介绍,供销社7年一共拖欠自己1万多元的养老金,算下来,像自己这种情况的一共有16人,共计拖欠养老金13万余元。
  那么,供销社为什么不足额发放养老金呢?张大爷说,当时供销社没钱,为了给在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就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缴纳,为此还给自己打了欠条。2000年后,养老金恢复由劳动保险处发放到个人手中,这期间,张大爷曾经多次找到供销社,要求对方偿还自己养老金,但是供销社方面一直称效益不好,还不起这笔钱。
  15年间,张大爷的养老金已经由300多元涨到了3500多元,物价翻了几番,但是这笔养老金不仅没要回来,还多次遭遇了“踢皮球”。“我曾经找过人社、信访等部门,经常有人给我承诺,说保证一个月内解决,谁知时间到了,事情又没音了。”张大爷告诉记者。
  为此,记者联系上了齐河县南北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宋主任,据介绍,拖欠养老金事情确实存在,但由于供销社效益不好,一直还不上这笔欠款。“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没上班,现在已经换了5个领导,也没有一个合适的解决的方案。现在只能指望上级的政策了。”
  而南北供销社的管理部门齐河县供销社的一名工作人员则称,90年代以后,受市场经济冲击,这种拖欠养老金的现象很多地方都存在,属于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不好解决。
  采访中,齐河县人社局企业养老保险科的一名工作人员称知晓此事,但是供销社不存在养老保险金拖欠问题,具体情况还要问供销社。
  随后,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山东九公律师事务所律师盖晓华,据介绍,如果事实存在,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双方应属于债务债权关系,当事人可诉诸法律,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应采访人要求,文中人物姓名张瑞刚为化名)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德州张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销社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