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团队分析去“西天”取的什么宗教的经卷(

唐玄奘西天取取经 取来的都是什么经?
大唐玄奘剧照(资料图)文:大生《西游记》和《大唐玄奘》都反复出现过一句话,就是玄奘要“求取真经”。只不过,电视剧、电影都没能说清楚的是,这个“真经”到底是什么?一、佛教的“经”是什么?佛教有非常多的“经”,但是佛教的经典,却不止有“经”。通常呢,佛教的经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经,一般指释迦牟尼佛所讲,或者由某个大菩萨所讲、经由佛认可的内容。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就都是经。律,记录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以及制定戒律的原因;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解释,或者对某个佛学观点的系统哲学论述。比如常见的《大乘起信论》、《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经、律、论,合称“三藏”。三藏经典十分浩瀚。在佛教中,如果某个僧人把经、律、论都搞精通了,那就非常厉害了,就被称作“三藏法师”。玄奘法师,就是一位三藏都通的“三藏法师”。那么,玄奘法师口中所说的“真经”,其实是泛指,强调佛教的梵文经典,经、律、论三藏都包含在内的。二、佛教的分类标准佛教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比如按照传播途径为标准,可以分为南传、汉传、藏传;按照修行特点为标准,可以分为禅宗、净土宗、密宗等。但是以上分类,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会把佛教人为割裂、对立。比如有朋友会问:“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属于佛教吗”这类问题。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避免误解、比较清晰明了——那就是按照佛教思想划分。佛教思想是出了名的缜密。它有自己体系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按照佛教思想的角度分类,佛教可以分为四类。小乘有两个,一切有部和经量部思想;大乘有两个,中观思想和唯识思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汉传、藏传,都属于中观或唯识的思想。汉藏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修行的方式上;禅宗、净土的区别,也主要在修行方式上。大家都是大乘佛法,都跳不出中观和唯识的思想。三、真经是什么?这下,我们可以说说玄奘法师取的“真经”,到底是什么宝贝了。在电影《大唐玄奘》中,黄晓明扮演的玄奘法师,见到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法师的时候,戒贤法师问他:“你来做什么?”黄晓明回答“我来向您学习《瑜伽师地论》。”这个《瑜伽师地论》,就是玄奘法师取的重要的真经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而《瑜伽师地论》,则属于唯识思想的核心经典。从汉末开始,早在玄奘法师之前,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几百年了。但是当时传入的经典并不完整,翻译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几百年后的隋唐之间,中国佛教思想界十分混乱(当然也可以说十分活跃、百家争鸣)。那么,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宗派之间争辩,不能有定论。而玄奘法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那就只好去印度看标准答案了。这就是他西天取经的原因。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正是唯识宗思想的天下。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取的就是唯识宗的经典。而他回国之后,翻译的经典,也主要以唯识宗的经典为主。除了刚才说的《瑜伽师地论》,还有《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等等。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佛教领袖,唯识学大师,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四、为什么弘扬唯识宗?玄奘法师为什么大力弘扬唯识宗呢?除了他的个人学习经历外,玄奘法师大力弘扬唯识宗是有原因的。刚才说了,玄奘法师以前的佛教界思想混乱,说法不一。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不太喜欢讲逻辑,对重要的名词没有统一定义,自己随意界定,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这样,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是自己感觉都挺对的,所以就争吵纷纷没有定论。还有,就是缺乏一个明确标准,能清晰告诉你修行的顺序和标准。大家缺乏标准,都以为自己挺牛的;或者凭着自己的想象认为自己已经多么厉害。这样,佛学界怎么能给玄奘法师明白的、令人信服答案呢?玄奘法师深知以上弊端,所以回国后,大力弘扬唯识宗经典。因为唯识宗的经典,恰恰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第一,唯识宗特别强调名相的讨论界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唯识宗很重视名词解释,每一个佛学术语都解释的清清楚楚,大家讨论起来,当然不会有误解。所以唯识宗也叫“法相”宗。第二,唯识宗建立了修学次第,并给出修学次第的标准。你在一年级需要学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才算合格?二年级如何三年级如何?唯识宗都有标准。这样一来,佛教的思想、修学顺序一下子就清晰了。所以,玄奘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真是太大了。只是可惜,中国人接受不了唯识宗那样缜密的逻辑思维。等玄奘法师圆寂以后没多久,唯识宗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甚至到了近代,居然要去日本去寻访唯识经典,重新光复。当然,这就是后话了。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walterg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唐僧西天取经到底取的是什么经?
  玄奘,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西游记》剧中唐僧所说的:“西天”即古印度,佛陀的故乡,就是古印度天竺国。
  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西行路线 :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上下五千年》一书中提到:唐僧取经前,大唐的所有僧人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后来唐僧到西天那边取的是“大乘佛法”。
  《瑜伽师地论》,系印度佛教论书。又称《瑜伽论 》、《十七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取经法之最大原因。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
  玄奘翻译花时间最多的且翻译的份量最厚大的一部佛经是《大般若经》,他还把其推荐给唐太宗阅读。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因为玄奘用了自己最多精力翻译了分量最大的《大般若经》,就认为他思想体系是中观学派的且去印度主要是为了取《大般若经》呢?显然不能。
  所以不管《大般若经》还是《瑜伽师地论》都不能说明什么,玄奘只是尽自己力量收集能够获得的比较系统的经典而已。
  不过可惜的是他带回来的三藏经书太多,没有翻译完就去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又多有遗失,如果能够翻译完整,那么我们对佛学理论体系更有了解,古印度历史也能够比较清楚。
  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返祗长安,游学印度十七年载誉而归。其带回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梵文原典520夹657部。
  回国后为唐大宗、高宗所钦重,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官译经,凡十九年,共出经75部,1335卷,依《大藏经总目录》其译经按分部及经序及卷数分列于下:
阿含部一部
(1)124《缘起经》1卷,龙朔元年(661)
般若部二部
(2)220《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0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25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华严部一部
(4)289《显无边佛土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
宝积部二部
(5)310(十二)《菩萨藏会)\《大菩萨藏经》20卷,贞观十九年(645)
(6)367《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l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涅梁部一部
(7)390《佛临涅染记法住经》1卷,永徽三年(652)
大集部一部
(8)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永徽二年(651)
经集部十四部
(9)436《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1卷,永徽二年(651)
(10)45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11)476《说无垢称经》6卷,永徽元年(650)七译
(12)515《如来示教胜军工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3)592《天请问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4)648《寂照神变三摩地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5)676《解深密经》5卷,贞观二十一年(6村)再译。
(16)680《佛说佛地经》l卷,贞观十九年(645)
(17)689《甚稀有经》l卷,贞观二十三年(649)三译
(18)691《最无比经》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再译
(19)714《缘起圣道经》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六译
(20)717《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2卷,永傲元年(650)再译
(21)765《本事经》7卷,永徽元年(650)
(22)840《称赞大乘功德经》l卷,永徽五年(654)
密教部九部
(23)918《诸佛心陀罗尼经》1卷,永徽元年(650)
(24)1034《咒五首》
(25)1071《十一面神见心经》1卷,显庆元年(656)
(26)1094《不空国索神咒心经》1卷
(27)1162《持世陀罗尼经》1卷
(28)1360《六门陀罗尼经》1卷
(29)1363《胜幢臂印陀罗尼经》1卷,水做五年(654)
(30)1365《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
(31)1396《拔济苦难陀罗尼经》1卷,永徽五年(654)
(32)1499《菩萨戒揭磨文》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3)1501《菩萨戒本》弥勒说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释经论部一部
(34)1530《佛地经论》亲光菩萨等造,7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毗昙部十三部
(35)1536《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舍利子说,20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6)1537《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大目乾连造,12卷,显庆四年(659)
(37)1539《阿毗达磨识身足论》提婆设摩造,16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8)1540《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世友造,3卷,龙朔三年(663)
(39)1542《阿毗达磨品类足论》世龙造,18卷,显庆五年(660)
(40)1544《阿毗达磨发智论》过多衍尼子造,20卷,显庆二年至五年(657-660)
(41)1545《阿毗达摩大毗举沙论》五百罗汉等造,Zto卷,显庆元年至四年(656—659)
(42)1554《入阿毗达磨论》塞建陀罗造,2卷,显庆三年(658)
(43)1555《五事毗婆沙论》法救造,2卷,龙朔三年(663)
(44)1558《阿毗达磨俱舍论》世素造,30卷,永徽二年(651)
(45)1560《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领》世亲造,1卷,永徽二年(651)
(46)1562《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众贤造,80卷,永做四年至五年(653—654)
(47)1563《阿毗达磨藏显宗论论》众贤造40卷
中观部三部
(48)1570《广百论》1卷,永徽元年(650)
(49)1571《大乘广百论释论》圣天本,护法释,10卷,永徽元年(650)
(50)1578《大乘掌珍论》清辨造,2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瑜伽部十九部
(51)1579《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100卷,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52)《瑜伽师地论释》1卷,最胜子等造,永徽六年(655)
(53)1585《成唯识论》护法等造,10卷,显庆四年(659)
(54)1586《唯识三十颂》世亲造,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5)1590《唯识二十论》世亲造,1卷,龙朔元年(661)
(56)1594《摄大乘论本》无著造,3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7)1597《摄大乘论释》世亲造,1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8)1598《摄大乘论释》无性造,1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9)1600《辩中边论》世素造,3卷,龙朔元年(661)
(60)1601《辩中边论颂》弥勒菩萨造,l卷,龙朔元年(661)
(61)1602《显扬圣教论》无著造,l卷,贞观十九年(645)
(62)1603《显扬圣教论颂》无著造,l卷,贞观十九年(645)
(63)1605《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造,7卷,永徽三年(652)
(64)1606《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安慧操,16卷,贞观二十年(646)
(65)1609《大乘成业论》世亲造,1卷,永徽二年(651)
(66)1612《大乘五蕴论》世素造,1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67)1614《大乘百法明门论》世素造,1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68)1615《王法正理论》弥勒造,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69)1624《观所缘缘论》陈那造,1卷,显庆二年(657)
论集部二部
(70)1628《因明正理门论本》大域尤造,贞观二十三年(649)
(71)1630《因明入正理论》商揭罗主造,1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史传部三部
(72)2030《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l卷,
(73)2031《异部宗轮论》世友造,1卷,龙朔二年(662)
(74)2087《大唐西域记》12卷,贞观二十年(646)
事汇部一部
(75)2138《胜宗十句义》慧日造,1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以上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成书之年,系按梁任公之《佛典之翻译》;然其中《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梁任公为永徽九年,唐高宗李治于永徽六年(655)即改元显庆,待考。
  玄奘的一座雕刻,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
  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
  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师徒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