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贵州气候怎么样的气候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能快速脱贫致富

织金竹荪 脱贫先锋
作者:时间:[ 09:31:08 ] 0
  走进织金县茶店乡500亩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一个个条形的茅草棕色大棚连片延伸,间或空地上有数十处竹荪细木加工。大棚内上百工人或垒土、或栽种,处处显现出繁忙的景象。
  思变:想办法引产业
  茶店乡500亩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位于群丰村。全村辖10个村民组605户24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2户461人。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属于贫困村。
  穷则思变,为使村民脱贫致富,该乡想方设法,四处“求医问诊”。
  “群丰村和以补村虽然贫困,但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世江介绍。
  “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对比,我们选择与恩雄经济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发建设,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该乡立足实际、结合优势,引进合作社投资建设竹荪基地,并聘请企业法人代表雷恩雄为群丰村“荣誉村主任”,带头帮扶群丰村和以补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示范基地,让‘荣誉村主任’带头领跑,就是要让扶贫起到‘牵一发而能动全身’的效果。”陈世江说。
  由“荣誉村主任”雷恩雄领头创办的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建设规模500亩,配套开展竹荪病虫害防治、竹荪脱硫烘烤技术研究。目前,已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大棚700余个,完成种植450余亩。
  嬗变:转思路建基地
  “扶贫产业发展,要善于破除陈规、转变思路,但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中心,就是不管是在创新链、项目链,还是在建设链、产业链,都必须惠民,让群众得到实惠,才能起到脱贫攻坚‘雁阵效应’。”“荣誉村主任”雷恩雄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补贴+村集体经济入股+项目支持+合作社自筹”的方式帮助企业发展。其中,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300万元,帮助合作社协调3年贴息贷款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50万元,有效助推企业发展。
  基地建成后,将按照“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为抓手,把群众联合起来,探索创新“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贫困户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裂变:善谋划强产业
  “我家3亩土地按每亩4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出去了。基地从开始建设到现在,我家两人就在里面打工,每天干下来每人有150元左右的工资,算下来真实惠啊!”55岁的村民张青德告诉记者。
  “不但是现在,以后都会优先让土地被流转的贫困户来打工,比自己耕种强多了。”正在栽竹荪的徐琴告诉记者。
  28户贫困户将自己的土地入股竹荪基地,每亩土地每年净收益400元。目前正是栽种期,平均每天300人在基地务工,务工人员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基地上长期务工贫困人口共有48人,按每天100元务工收入、每月务工20天计算,人均年增收2.4万元以上,可顺利实现脱贫。同时,村集体经济50万元入股也可以实现增收,1年可分红3万元。此外,贫困户在基地就业过程中,也可以逐步掌握竹荪种植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项目发展竹荪制种、加工、销售等配套产业,拟建设成为全县产业扶贫和竹荪产业裂变发展的参观示范及技术培训基地。”雷恩雄介绍。
——责任编辑:罗毅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2016最新最全云南旅游购物攻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最新最全云南旅游购物攻略
0|0|文档简介|
程海湖泊天然螺旋藻生产者,全国两家之一。...|
总评分0.0|
你是否也向往云南,你是否也希望有一趟美好愉快的旅行呢?我去过云南的许多地方,不仅喜欢旅行,也爱购买各地的特产,根据个人经验,我整理了云南十三个地方的特产,相信会有你想要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种植经济作物核桃树,让你脱贫致富!
种植经济作物核桃树,让你脱贫致富!
宝宝成长的经典
核桃树核桃树,一般种植在南方,在山坡,空地,均可种植,核桃营养价值高!核桃树,又名胡桃树、属胡桃科植物,品种分为野生山核桃和人工嫁接改良品种核桃。核桃树喜温暖、怕霜冻。原产于中亚地带,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很多地方,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一般选择种植人工改良后的品种,因为改良后的品种要比野生的品种产量高,壳薄,俗称泡核桃。野生的壳厚、个大、油多等特点,吃起来较香,俗称铁核桃。胡桃树可作道路绿化的防护林;由于其木质坚韧、富有弹性,也是工业中使用的上等材料;核桃壳可加工成艺术品。性喜温暖、怕霜冻。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的核桃树,花期为5月,果期为10月。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1]现在农业种植一般在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核桃树的嫁接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嫁接前的准备工作1.嫁接 用接穗采自优树上当年生结果枝,长度15~20厘米,采集后分品种50支一捆,及时蜡封贮藏,接穗在1~2月份采集。贮藏于冰窖中,空气温度控制在5℃以下,湿度70%左右,湿沙水含量30%左右。2.砧木准备 初学嫁接的人员,最好选择3~10年生幼树进行嫁接。3.嫁接材料的准备①接蜡:松香、矿蜡、动物油、酒精配成。②绑扎材料:尼纶绳、加厚地膜。③废报纸。④塑料筒:直径10~15厘米,长度20~30厘米。⑤宽度为2厘米的竹签一枝。二、嫁接方法 插皮舌接。三、嫁接时间 清明前后半月。 成活率高的还有芽接,一般北方在5月中旬-7月中旬!南方较早!四、嫁接步骤1.清砧 嫁接前清除砧木周围的杂灌、杂草、遮阴树种。2.放水 由于核桃树伤流较重,严重影响着嫁接后伤口的愈合。如果伤流处理不好,成活率很低。所以在嫁接前一定要放水,减少伤流量。方法是:清砧后在砧木上离地面10厘米起,用手锯对称锯破皮层,深达木质部,使水流出,创造伤口5~10个,有条件的可切断一根大根放水。3.嫁接①离地面1.2~1.5米处切断树干,将切面用刀削平,对较大的树可多头嫁接。②选择接穗:选择有3个以上接芽饱满充实,髓心较小,没发芽、没失水、没霉变的接穗,削成倾斜切面,斜面长3~5厘米,并将木质与皮层剥离。③在砧木切面上选择树干光滑的一面,用刀切一月牙形,并用刀将砧木皮层上的粗皮轻轻削去,露出绿皮,月牙宽度0.8~1厘米,长度3~5厘米。将竹签从木质与皮层中间插入,深度3~5厘米。拔出后将已削好的接穗揭起皮层,将木质部分插入,将接穗皮层压在砧木上,随后用尼纶绳从下至上绑扎牢固,并在接口处均匀抹上接蜡。④包扎: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厚地膜由下至上包扎,直至缠到接穗顶部。另一种是将地膜包扎后用废报纸扎成筒状,下部扎紧,筒长超过接穗5~10厘米。在筒内装入湿土,轻轻捣实,土的高度超过接穗3~5厘米,湿度以手捏成团,放手松散为宜,上部扎紧,套上塑料袋即成。由于核桃嫁接中伤流量大,接穗多弯曲,髓心大等不利因素,嫁接过程中一定要工具锋利,操作准确、规范,成活率才会提高。五、嫁接后的管理1.清砧抹芽 由于砧木上部枝条全部取掉,而接穗还未抽梢,所以砧木上的隐芽很容易抽出,如不及时抹除,将消耗养分、水分,影响成活和生长,所以对砧木上的芽一定要做到抹早、抹小、抹净。2.放风 对套袋包扎嫁接的核桃树,在嫁接后半月,待接穗发芽后,每天早晨太阳未出来之前,轻轻将套袋解开一小口,露出一个芽,逐渐慢慢地打开套袋。放风时一定不要太急,要坚持勤放、小放,防止日灼危害。3.防止风害 由于核桃枝条叶片大,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一定要防止风害。待新梢20厘米左右后要及时绑扎支架,防止风害。4.解绑 待新梢长度30厘米后,将原绑扎的尼纶绳解除干净。5.防治病虫害 新梢长出后,5月中下旬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虫害核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众所周知,核桃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因为核桃内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铁、钙等,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钾、锰、硒等,营养成分比大豆、花生甚至比鸡蛋都要高出好几倍。核桃的功效也十分多,核桃仁是很多药的组成成分,比如一些止咳化痰、润肺补肾、顺气补血的药,因为核桃具备止咳化痰、润肺补肾、顺气补血的功效。核桃还可以还具有独特的滋养皮肤、补充身体营养、保健的作用。核桃能防止动脉硬化所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由于含的成份丰富,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是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氧化物,胆固醇的含量也极高,所以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由于核桃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核桃还可以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害的含量也丰富,所以核桃对骨骼系统的好处也很大,能防止减少骨质疏松核桃还可以防癌、防辐射,核桃内的脂肪酸能防止癌的所需营养物质,还具有酚和脂可以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核桃还可以抗衰老,核桃中叶绿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加快新陈代谢,还能减少皱纹,所以很多抗衰老的补品中也含有核桃成分。核桃是不愁卖的,市场价值很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宝宝成长的经典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宝宝成长育儿经典 你健康我快乐
作者最新文章干旱简介/云南干旱
云南干旱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今仍在持续。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云南省在很长一段时期,已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干旱等级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损失小。特点: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损失小。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损失较大。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损失最大。
云南旱情/云南干旱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 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临时解决744万人、3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预计,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将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受灾程度将进一步恶化云南省政府日公布最新的旱情报告,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随着旱情持续发展,受灾程度将可能进一步恶化。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全省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2009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高耗水企业被紧急关停云南干旱在干旱重灾区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3月份开始曲靖城区所有用户计划用水量统一下调30%,由120升/天/人降为80升/天/人;对高耗水的洗车、洗浴等行业采取强制关停或限制供水等措施。仅3月1日当天,曲靖城区就关停94户高耗水企业,其中洗车场89户,洗浴中心5户。城区内的洗车场不分规模大小,都被统一关停,估算达300多家。3月7日前,洗浴场所将全部关停。本周内,曲靖城区的所有高耗水企业都将关停或限制供水。3月中旬若无雨将停胶西双版纳是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之一,大量胶农都依靠承包橡胶林为生。3月中旬若能迎来及时雨,他们还有可能获得丰收,否则将影响他们未来一年的生计。干旱导致糖价逆势上涨2月分,尽管国际糖价大跌,但由于我国白糖主产地云南等地旱情严重,影响甘蔗种植面积,糖价逆势上涨10%左右。如旱情继续发展,白糖、菜油等农产品可能会受较大冲击。云南产区食糖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0%,上一个榨季产糖约216万吨,市场估计本榨季将减产30万到50万吨。对此,当地糖厂不得不提前收榨。原定于3月下旬收榨的云南元江金珂糖业集团已提前到2月底收榨,成为榨季云南省最早收榨的制糖企业。极端干旱形成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秋冬季节降雨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陆地海洋间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难以形成降雨。云南周边广西78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特旱5个、重旱16个,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在重灾区河池市,15.61万人需到1公里以外挑水。广西已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7架次。从日起,百色市辖区内发生多处森林火灾。田林县境内确认4处着火点,全县上千人参与扑火;西林县的火势已被控制在一定范围;隆林各族自治县发现3处着火点,截至日,仍有2处火势没有得到控制,扑火人员正在积极扑救。云南干旱贵州水力发电量减少41%受持续干旱影响,2009年10月至今,贵州省12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同比减少41%。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贵州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发生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省内西部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全省84个气象站有77个降雨量列历史最低。四川多渠道实施人工降雨2010年冬季,四川全省遭遇特重干旱,137个县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数量列有史以来第二高。四川最严重的干旱在攀西地区,其次在自贡、内江、广元等地。气象部门预测,3月将持续气温高、降雨少的态势,干旱可能加重。3月2日晚,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广汉出发,飞过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广安、南充、遂宁8市,播撒液氮,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与此同时,成都开展地面人工降雨。重庆长江枯水位百年难遇在重庆市,近60万人、40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作物受旱面积达260万亩。市防汛抗旱机动抢险队副队长严永辉介绍,在北碚区金刀峡镇的山区,2000多人缺水,挑一桶水后要用三次,先洗菜,后洗脚,再喂羊。长江嘉陵江环抱的主城区也面临“守着两江没水喝”的威胁。气象部门预计,重庆到4月中旬才会有较大降水。2012年以来,重庆长江水位日均下降0.2米,出现百年难遇的特枯水位,部分水厂取水情况严峻。
总理慰问/云南干旱
总理慰问正值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家宝指出,全国旱情还在发展,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又出现低温寡照和雨雪冻害,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农业,切实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千方百计保证2011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19日下午,温家宝来到陆良县芳华镇狮子口村万亩大麦示范田,实地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温家宝走进麦田,蹲下身子,拔起一棵大麦察看。由于持续8个月的干旱,大麦只长了不到一尺高,麦穗干瘪。他又抓起地里的土块,用手掰了掰,基本没有水分。温家宝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当地负责人告诉总理,曲靖数百万亩农作物因旱绝收,正准备水田改旱田,异地育秧,种玉米、马铃薯,争取小春损失大春补。温家宝点点头。他叮嘱当地干部,干旱还可能持续下去,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把群众生活安排好,把春耕尤其是大春生产安排好。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库容160万立方米,由于持续干旱已干涸见底。20日下午,温家宝来到这里,只见库底泥土裂开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缝隙,密密麻麻的泥块像梅花桩一样,让人触目惊心。温家宝踩着干裂的土块走了100多米,弯腰捡起一个蚌壳,沉默良久。当地干部告诉总理,全省目前有58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310多个小水库和3600多个小坝塘干涸。温家宝十分关心灾区人畜饮水保障情况。19日下午,他走进芳华镇蔡官营村。许多村民和预备役民兵正在路旁挖沟,准备安装引水管道。温家宝在沟边蹲下,向村民了解抗旱救灾和生产生活情况,鼓励大家要想方设法打水井,修渠道。村子里,消防官兵送来了两车水,村民正在排队接水。温家宝走过去,向消防战士表示亲切慰问,并询问供水情况。群众告诉总理,政府为老百姓送水,每人每天供应25公斤水。温家宝叮嘱村民,这些水来之不易,要节约着用。他对围拢过来的村民说,2011年,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这场旱灾。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师宗县葵山镇海子村。2001年1月,在水务部门指导下,村里打了一口40多米深的井,日出水量达到72立方米。许多村民正赶着牛车排队拉水。听说村民要等两个小时才能接到水,温家宝叮嘱当地干部要尽快查清地下水储藏情况,“再打一口井,大家就不用等这么长时间了。”山坡上,人们正用水泥修一个储水池,温家宝走过去,鼓励施工人员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他对乡亲们说:“我相信,老天难不倒人,困难总会过去。”温家宝走进村民李老四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询问生活情况。他叮嘱当地干部,遇到灾害,要特别关心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困难群众。在陆良县大莫古镇戈依村,地勘部门正在施工打井。温家宝鼓励大家要依靠科学技术,多打井,为群众排忧解难。水利、农业和国土等部门要协同作战,寻找新水源。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师宗县葵山镇大麦地村。74岁的村民王顺生正在水窖打水,温家宝走过去,拎起绳子也打上来一桶,看到水很清,他满意地点点头。在王顺生家的院子里,温家宝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起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情况。王顺生老伴起身,想进屋倒茶水,温家宝微笑着婉拒:“我们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看到村民们饮水安全有保障、口粮充足、春耕用的种子化肥也都准备就绪,精神状态不错,温家宝十分欣慰。他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村民王存生说,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设施就更好了。“你说到点子上了。”温家宝肯定地说,“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召夸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是陆良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地之一,目前已整理土地2万多亩。2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这里,登上高处,俯瞰四周,只见成千上万亩红土地连成一片,一排大型拖拉机正在平整土地。当地负责人告诉总理,通过坡改梯、零改整,这里田成方、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土地质量提高了,耕地面积也增加了,“今后可以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无虞。”看着眼前壮观的场景,温家宝欣慰地笑了。20日下午,陆良县德格海子水库旁的庄稼地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正用营养袋和肥床两种方式培育玉米苗,以便气候条件具备时随时移栽。温家宝认真观看育苗过程,询问有关情况,还在草垫子上坐下来,往一个个塑料袋里添加营养土。他称赞大家为抗旱想了这么多办法。他说,面对旱灾,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群众的努力更加重要。云南干旱19日和20日晚上,温家宝分别主持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会和座谈会。他指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抗旱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一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组织运水、送水,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二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要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2011年农业丰收。三是严密防范森林火灾。要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火灾隐患排查,严密监测火情,完善应对预案,努力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四是保持灾区市场和社会稳定。要保障粮油、肉类、蔬菜等的市场供应,搞好重要商品物资的运输调度,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防止价格大幅波动。要加大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重点旱区、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他要求,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温家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真正负起责任。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把各项抗旱救灾措施落到实处。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情系灾区/云南干旱
大旱无情,人间有爱!连续3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庄稼绝收,云南大部份地区云南万通情系灾区面临严重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学校师生用水一度成为学校的一大难题!4月16日,云南万通正式启动“爱心甘霖情系灾区”系列活动,为受灾严重的初高中学校提供饮用水,为云南旱区的师生们,送去关爱之水。记者随云南万通的爱心送水队出发,一路颠簸之后,终于到达爱心送水的目的地——曲靖地区陆良县第五中学。陆良是云南干旱较为严重的地区,持续三年的干旱,使得陆良的饮水和灌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庄稼基本颗粒无收,部分家畜无饮水被渴死,学校这样一个人群密集地,更是因为饮水问题,使学校师生大为头疼,每日总要花去部分教学时间,来解决饮水问题。云南干旱 云南万通情系灾区干旱在持续,我们的爱心也在继续,还有太多的人需要援助,还有太多的学生需要生命之水!但只要众志成城,心手相连,天灾并不可怕!学校及时调整人力物力,为将更多的爱心水送到学生手里,将原计划的送水区域和数量进一步扩大,希望为云南更多受灾的学校解决一定的饮水困难,将继续为云南的曲靖、寻甸、宜良、东川、红河等地10余所学校送水,爱心甘霖,情系灾区,我们一直在行动!
经济损失/云南干旱
云南干旱日,云南省农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当前抗旱保春耕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云南因旱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以上,农作物受灾严重。到目前为止,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达3261.2万亩,成灾2521.8万亩,绝收1506.9万亩。小麦粮食作物受灾1593.2万亩,成灾1296.9万亩,绝收930万亩。水果、茶叶等五类经济林果受灾1482.5万亩,成灾432.7万亩,绝收79.9万亩,农产品供给受影响。全省蔬菜产量同比减少30%左右,鲜切花产量减少30%左右,甘蔗产糖量减少32万吨,春茶产量减少51%。农民收入受影响。据初步统计,2010年仅秋冬作物减产,已经使全省农民人均减少一百元。春耕生产速度慢。截止4月12日,全省大春农作物播种共完成919.4万亩,比2009年同期慢242.6万亩。
干旱历史/云南干旱
云南干旱云南从2009年到2012年史无前例的连年旱灾,从云南历史和全球角度来看,其深层的原因清晰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明代特别是清末以来,旱灾逐渐开始明显,随着对云南的开发旱灾逐步发展,到本世纪初更是加速度逐年频繁和加剧。分析形成云南旱灾的多种原因,清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日趋严重的天然森林被砍伐消失和山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逐渐恶化是云南气候逐年变干旱最终酿成史无前例的四年连旱的根源,近年来大规模的毁天然林种植人工经济林又加剧了灾情,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急功近利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政策失误是导致环境灾变的推动因素。我们人类如不痛改前非,本世纪末云南将大半变为砾石荒漠。一、云南大旱形成的历史纵观云南历史,会发现这几年云南三年连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从明清开始,旱灾逐年增多,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初,旱灾呈现加速度增长,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三年连旱。1.1 古代云南气候历史上云南气候温和湿润,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 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滇南则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更为潮湿。云南的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是因为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虽然每年有明显的雨季与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现严重的旱灾。东汉末年曾经有全国性的大规模旱灾,但并无益州(云贵川)受灾的记录。1.2云南14世纪以来旱灾的发展云南出现明显旱灾始于明清,从《云南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频次表(频度:年∕次)(P25-29)》(表中灾害数据截止于1990年。)表中可以看出14世纪以来水旱灾害发生次数递增,水灾从百年的7次发展到57次,旱灾由15次发展到61次,其中旱灾每百年发生的次数为14世纪15次,15世纪15次,16世纪24次,17世纪32次,18世纪29次,19世纪35次,20世纪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灾害发生的频度由4.55年一次发展到0.77年一次,“发生水旱灾害最多的是20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发生的次数与日俱增,其频度也呈趋频态势。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年以来,云南的年降水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减少了39mm,减少速率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减少趋势明显于春季和冬季。最显着的例子 是西双版纳年降水日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270天锐减到目前的150天;年雾日由180天减少到30天,以往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南旱灾愈加频繁和严重:2001年:遇接近于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续干旱 25县降水破历史最少记录。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续加重。二、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云南干旱2.1大气环流异常?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2.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2.3全球变暖?数据显示: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从历史来看,例如侏罗纪时期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然而侏罗纪时期却是地球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之一。所以,全球变暖不是导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2.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是什么导致了云南气候的巨变呢?2.5森林复盖率?云南历史上森林复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森林复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到1935年森林复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复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复盖率越低,旱灾越多。气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结果,因为没有植被,白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向上升腾,云和潮湿空气无法进入,被卷出该地。但改革开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复盖率数字是从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2009年恢复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称达到52.93%,(其中也有2003年开始的森林复盖率计算标准的变化导致的复盖率数字虚报。官方公布复盖率52.93%,学者发现谷歌地图显示不到30%)。但是旱灾却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长日趋频繁和严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发后旱灾随着森林复盖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于2002年9月进入云南省,规划引种275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云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产业工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森林火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在云南大面积种植人工桉树林,令科学家们忧虑。云南干旱其实,橡胶树和桉树在原产地自然森林里对生态并无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为了种橡胶树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时而把山地原生树林采伐殆尽,并“将林地中的杂灌木、杂草、蕨类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学除草剂 ”彻底除去地表的植被,甚至“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是人们为了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把所在区域天然山林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地表植被的铲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就不适宜种桉树”,在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的荒山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贫瘠、土壤层薄,在这些无林荒山种植桉树等经济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所以投资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谓“中低产林改造”,其实就是把所谓经济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种丰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铲殆尽,改为物种单一的桉树、橡胶、核桃等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这种借口所谓的“植树造林”以及“中低产林改造”对山地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比单纯砍伐天然林更为恶劣,砍伐天然林后还保留灌木草本和乔木幼苗,只要保护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还是能逐步恢复的,而种植速生丰产林却把区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种赶尽杀绝!若干年后再轮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尽,成为真正的荒山。加剧了本世纪云南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是近年来云南旱灾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积和“中低产林改造”面积其实大部分就是对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的面积,所以这正是近年来云南“森林复盖率”快速增长,旱灾也快速增长的原因。中国科学院解焱博士介绍,之所以称人工纯林为“绿色沙漠”,一是因为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林中动物十分稀少;二是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干燥且易形成火灾;三是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 植树造林曾经成为我国森林砍伐的精神寄托和借口,所谓“砍一棵造十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巨大破坏和退化。植树造林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实际上,天然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面积却在不断缩小,云南的原始森林除了一些人迹罕至的险陡山林和保护区,砍得已经差不多了,现达到历史最低值,当前云南的全部现存原始森林可能最多也不过三万平方公里!即还不到云南省总面积8%!和旱灾增长的趋势正好成反比,说明了旱灾增加的更本原因是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原中国科学院龙勇诚教授报道:“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间的原始森林里。哀牢山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原始森林区之一。当时正值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世纪大旱期间。然而走进森林中,我眼前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涧潺潺流水,林中猿声回荡,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处处生机盎然。旱情何在?真有百年一遇的旱灾?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数月未见滴雨,哀牢山与灾区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此后,他们对西南5省的130多万平方公里地域进行分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在每个单元格中越高,旱灾地点数量就越少。当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达到20%时,旱灾地点几乎为零。原始森林(就是所谓过熟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森林会大量释放凝结核(离子,特别是负离子)到空中产生云(空中有很多水汽,只有附在凝结核上的水汽才能成为我们看得见的水汽云)才能在重力(水汽附在凝结核越来越多)和遇冷就会降雨。森林植被上空接近海洋上空的湿度,特别是当沿海森林植被很好(50%以上)及水汽输送沿途有足够的森林(30%以上)他很容易把海洋水汽大量输送到内陆深处等沙漠地带!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另一方面,原始森林下有厚厚的腐殖层和土壤层,下大雨时腐殖层如海绵般就把大量雨水吸收,再缓慢渗入土壤和地下成为地下水,旱季时水缓慢释放,防洪抗旱能力极强。云南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这一类型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在于必须保持物种高度多样化的水平,即使不将丛林砍伐,如降低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也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变。云南干旱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先是腐殖层较容易被风吹和雨水冲刷逐渐消失,保水能力变弱,如果进一步为了种农作物和经济林,则把剩下的灌木及草本清除干净,“通过深挖垦复,挖除一切杂灌树蔸,抑制杂草的生长”,使土壤裸露,进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层不断变薄,逐渐石漠化,保水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彻底丧失。形成有雨即洪灾,无雨即旱灾的悲剧。云南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区之一。石漠化的形成往往经历三个阶段: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即石漠化,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石漠化的主要诱因。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中国工程院分析认为,在我国石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翻一番,百年之内若不及时治理,将有一半国土面积成为石漠化。三、云南旱灾不断增加的历史就是天然森林不断被砍伐消失的历史3.1 云南古代森林古代云南森林茂密,唐宋时期滇东北森林复盖率为70%,滇南为90%,当时“土旷人稀,林木丰茂,不乏泉流,雨水滋多”“幽箐深林,蓊荟蔽塞,林木阴森”。云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给交通发展带来…定的阻碍,这是造成云南长期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保护了绵延全省的原始森林。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着积极作用。各民族仿生态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为有限。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3.2明清到民国的森林砍伐明清以来,云南地区畲田兴起、大量汉人迁入屯田垦殖,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后, 鼓励大批的汉族移民在这一地区定居按照内地移民的赋税要求开发资源,具体包括对牧地、荒山、荒地的屯垦。晚清以来,与云南人口增长“反相关”的是生态恶化,尤以森林锐减最为突出。云南所属之西南地区“许多山地森林已遭较大砍伐,部分近水近村地带已成童山”“土性轻活,遇雨刷下,填满旱河。”,“厥后移民渐多,人口顿增,变林地为农场,迨木材需用甚广,复四处滥伐。遂使高山峻岭竟成濯濯,泉源稀少,雨肠不时。每当夏秋之季,遇东南湿风一至,淫雨旬月不止,河川泛滥,秋成减收,实森林缺乏之所致。”。康熙二十一年,云贵总督蔡毓荣上了著名的“筹滇十议疏”,云南鼓励开矿的政策使矿业飞快的发展起来,带动了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极盛期,在矿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里,都需要大量的木材、炭和木柴。“每炼铜100斤,需木炭1000斤,至清乾隆年间炼铜最盛时,年产铜量达1600万斤,烧100斤炭需10000斤柴,据此估算每年需砍伐约10平方公里森林。”大量的原始林被毁,引起植被退化,很多地表裸露,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开始严重,如乾隆八年,永善县“山水泛涨,夹杂砂石,冲压田地房屋”,使滇东北地区小江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流域,清代滇东北地区的铜矿开发,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时的繁荣,却也给滇东北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穷的后患,现在成为了云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到1935年全省森林复盖率下降到50%,特别是民国以来“惜乎山多田少,旷野萧条,加以承平日久,森林砍伐殆尽而童山濯濯,蓄水无多”,蓄水与御风能力下降,大规模的垦荒使得森林大面积消退,灾害发生加剧。云南干旱3.3解放后大跃进毁林“大炼钢铁”运动、“以粮为纲”的毁林开荒运动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 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继而 《云南日报》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五日报导:“全省「三百万大军」「向钢铁铜前线总攻击!」”,于是,大批原始森林被砍伐烧炭做燃料土法炼铁,十年"文革"。毛泽东指示"以粮为纲",在全国各地开展“让荒山变良田”运动 ,不仅开荒种粮使大片森林消失,就连农民世代栽种的果木林都被农村干部们砍伐殆尽。当地林业部门的统计显示,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云南省的森林复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4%,其中西双版纳的森林复盖率已经从四九年的69.4%降为八零年的26%。整个西南地区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遭到惨重破坏。3.4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尽快引导群众尽快脱贫”为借口的毁林致富运动改革开发后,党的脱贫致富的的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提倡“要想富,先修路”,但是,一些山区脱贫致富的运动过于急迫,不折手段,导致“路修到哪里,林就毁到哪里”。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表明,西双版纳近30年间共损失了约40万公顷的热带季节雨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转换为单一种植的橡胶林,“那些被砍掉的森林,很多树龄都在100—300年以上”。八九十年代,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云南烟草产业的发展制定6大政策,“省委、省政府把我们省仅有的外汇储备都用来支持云南烟草产业发展”。云南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展烤烟产业,“八五”期间提取实现了省政府赋予烟草行业的“333"工程目标(333指艰苦奋斗3年,实现税利300元,创汇出口3亿美元),“九五”以后,由于烟草生产继续快速发展,因盲目发展而出现了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至1997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720万亩,收购量高达105.7万吨,导致烟叶库存过大。烤烟种植业对环境影响很大,如山地陡坡种植烟草,造成水土流失、化肥流失严重,湖库河流淤积;烤烟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每烤一吨烟要耗费木材3至4吨,仅1993年一年云南省烤烟用柴消耗掉486万立方米木材,相当于毁掉了56.76万亩森林。自1995年以来,森林被大肆砍伐,触目惊心!七个地州林业局9月初上报到省林业厅的汇总面积是多亩,平均每年毁林50万亩!以“发展经济,尽快引导群众尽快脱贫”为借口的毁林开荒决策使近年来云南人尝到了森林大面积毁弃的苦头。旱季:水库枯竭、农田龟裂、江河水流减少,许多水电站运转不起来。雨季:山体滑坡、泥石流吞没大片农舍、田畴。3.5 二十一世纪初的“坚定不移地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的毁林种桉运动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一个调查组在思茅市调研时就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们的报告说,在思茅地区,近年来,随着一些木材加工单位的生产规模和企业原料林基地的扩大,一些地方提出了“大砍大造大发展”的口号,出现大面积连片皆伐天然林改造成人工林的情况。这份报告最担心是,如果APP及当地的林纸公司的规划全部实施,思茅全市近3600万亩现存天然林中的一半将会被砍光,其中大部分将种植桉树。 日中国《新闻周刊》:云南森林告危(1)拥有“动物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正与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合作,推行一项巨大的林浆纸基地规划,规划中的林浆纸用地达2750万亩,其中将近一半是繁茂的森林。如果规划得以顺利落实,这些林木资源将遭到砍伐,整个滇南的生态将受到致命性打击.这样,金光集团在云南省短短一年多里圈定了2750万亩的林浆纸基地。其中,有林地就有1000多万亩,此外还有420万亩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荒山仅为500余万亩。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长篇报道:云南森林告危。缸口粗的栎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山地上,20多米长的树干已被烧焦——在距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糯扎渡乡20余公里的一片林浆纸基地上,残留着很多林木被采伐和焚烧的痕迹。以澜沧县为例,金光集团在该县得到300万亩林基地,然而县政府2004年4月向国家林业局所作的汇报材料显示,林业用地中的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仅为71.7万亩。被砍伐的,是茂密的树林(有林地)。云南干旱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派员调研。调研后产生的报告措辞激烈地写道,思茅市对金光集团等木材加工企业的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由政府包揽、强行定价的不规范流转行为……必须坚决制止。”而日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另一份文件则明确指出,金光公司在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采伐林木蓄积24709立方米。这些林木大部分是金光公司造林承包商组织采伐的。此前,有专家认为,如果大批林纸项目在云南实施的话,整个云南的生态将遭受颠复性的破坏;砍伐天然林种植大片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会导致“绿色沙漠”。“如果金光集团的项目在云南顺利实施的话,整个云南的生态将遭受颠复性的破坏。”获得第九届芝加哥自然博物馆年度生物大奖的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说,“这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当今林学界,人们将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纯林称为“绿色沙漠”。据中国科学院解焱博士介绍,之所以称人工纯林为“绿色沙漠”,一是因为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十分稀少;二是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保持水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感染上虫害,极易造成大面积损害。日《云南日报》写道:“坚定不移地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日中国纸网报道 –《云南即将召来灭顶之灾?》:本月16日,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印尼金光集团APP在中国云南的“荒山造林”是个天大的谎言,实际上是将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如任由其项目顺利实施,云南生态将遭受颠复性的破坏。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消息:云南省思茅市紧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日前记者在思茅市翠云区六顺乡看到,乡、村干部和当地林业部门为私人老板的乱砍滥伐行为大开绿灯,当地数以万亩的天然林被砍伐,许多原来郁郁葱葱的山头变成了荒山秃岭。 在当地林业部门记者了解到,这些砍伐行为都是按采伐程序审批的,批准的名义竟然是低产林改造。3.6 当前的毁灭天然林运动:“为改变"只见树不见富"的云南省改造6000万亩中低产林的号角吹响”2010年10月起,云南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600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其中到2015年改造2000万亩,到2020年基本完成其余4000万亩改造任务。同年11月,云南本土的一些网站上却出现了“中低产林改造‘变味’,百万亩国有林遭‘剃光头’”的民间反映,许多原有的森林在新一轮经济狂热中纷纷被消失、被替代。日,全省已完成中低产林改造210.26万亩,超额完成年度改造200万亩的目标任务。“往日“只见树不见富”的“穷山”,已被连片的特色经济林取代。各州市重点围绕木本油料林、速生丰产林和珍贵用材林等产业建设,以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整体推进,形成中低产林改造热潮”。“全力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形成了“龙头带大户,大户促千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中低产林改造格局,”中地产林改造“变味”了吗?没有,中地产林改造实际上本来是就是砍伐现有林木,改种上单一的然后再种上物种单一的速生桉树林、油茶、橡胶等经济林,为了高产,他们必须把所在林地内的所有其他植物斩尽杀绝,请看他们的文件中早已写得很清楚了: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什么是必须改造的“中低产林”:“生态标准:植被复盖度小于40%的林地以及成熟林和过熟林”就是说疏林和密林都需要采伐更新“改造”,把“成熟林和过熟林”列为需改造对象为砍伐原始森林提供了借口(过熟林就是林业上对原始森林为主的森山老林的称呼)“。凡符合改造条件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都可以纳入改造范围”,而在“经济标准: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30%以上;林分中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40%以下;商品材预期出材率低于50%;生产非木质产品,林木或品种退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把几乎所有天然林(除了自然保护区)都打入需采伐“改造”的范围,因为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天然林中植物物种丰富,“目的树种”肯定不会超过40%。“二)实施范围。凡符合改造条件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都可以纳入改造范围。”,“三)改造方式。林权所有者依据林地状况、自然条件和培育目标,通过采伐更新、树种更替、”,说明了所谓“改造”第一条就是要“采伐”!甚至还把“各地收取的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也可用于支持中低产林改造。”云南干旱如何进行“改造”,请看那些“中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混生的树种进行彻底的伐除。要先一次性全面彻底的清除。通过深挖垦复,挖除一切杂灌树蔸,抑制杂草的生长,垦复要全面,垦复深度在20cm以上,只有深挖才能真正见效,”“更新改造是将改造小班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在推进中低产林改造中,要做到“树倒人不倒”,”“炼山是造林的一个重要工序,炼山要彻底,对未燃的灌木、枝桠等要集堆烧毁,整地是营造桉树丰产林的关键措施之一。尽可能地疏松土壤十分重要。机耕深度40厘米以上;沿山坡等高线用大马力拖拉机全垦松土成带状”,“正在生长中的桉树林,种植者必须用除草剂把地下的杂草除掉,以免杂草会和桉树争夺肥料和养分,影响桉树的生长。”可见,所谓“中低产林改造”运动,实质上就是消灭物种丰富的天然森林改造为物种单一的人工林运动,即消灭森林物种多样性运动。天然的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尤其是在云南这一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生物多样性丰盛度极高,云南的高等植物物种数比全中国的一半还多,高于整个欧洲,接近美国全部。如果只在少量局部区域实施所谓“中低产林改造”,危害不大,只造成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生态恶化。然而,如此大规模(六千万亩)指令性的大跃进式消灭森林物种多样性,对这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云南将是空前的灾难,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灾难!“中低产林改造”和“速生丰产林营造”对山地地表植被的铲除和土壤的开垦耕作,也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加重了旱情。日,记者走访了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鹿阜街道办事处和大可乡的六、七个村寨。所到之处,几个水库、坝塘濒临干涸,小春农作物受灾严重。据统计,该县自2012年11月至今基本没有明显降雨,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一次,同时气温偏高,土壤和植被含水率较低,旱情明显,一些农作物受灾严重。针对严峻的旱情,该县正采取各种措施抗旱救灾,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据云南省水利厅称,截止到日,云南省已有60.4万人、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云南自2009年以来连续4年干旱已成定局。另据云南省气象部门预测,2013年云南大部地区雨季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继开始,较正常期偏晚。雨季开始前,云南省可能出现冬—春—初夏连旱。目前云南要求各地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当前抗旱工作首位,优先解决好灾区民众的饮水困难。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与发展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5:09:0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气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