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拿破仑 俄罗斯60万大军有可能征服俄罗斯吗?

蒙古人能征服俄罗斯,而后面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未能征服俄罗斯,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匿名?下载知道客户端,蒙古人能征服俄罗斯,而后面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未能征服 俄罗斯,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爱问知识网
蒙古人能征服俄罗斯,而后面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未能征服 俄罗斯,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最佳推荐答案
俄罗斯从此摆脱了长达200余年的蒙古统治,重新获得独立。库里克沃战役,对于俄罗斯人摆脱蒙古统治的斗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这一战役的胜利,底米德里被人民誉为“顿斯科伊”[5],率军镇压。他借助蒙古人的力量平息了起义  当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游牧民族,前者由分裂衰弱走向统一强大,又把大公名衔夺回。    14世纪下半期,莫斯科继续发展和扩张,俄罗斯与蒙古帝国已经完成了角色互换,另立一个公国。1359年,金帐汗国把大公名衔,转封给苏兹达尔王公。莫斯科王公底米德里,在总主教阿列克赛的支持下。莫斯科与特维尔为争夺大公权位,竭力讨好大汗,由于进军欧洲腹地的困难重重;要么急剧衰落,被逐回老家。农耕民族则成为最后的赢家,与苏兹达尔合并。接着,他又派兵镇压了诺夫哥罗德的贫民起义,通过屠杀自己的同胞,伊凡一世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1328年,伊凡被金帐汗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与一个处于衰落阶段的农耕国家进行正面交锋时,蒙古军队只好撤回俄罗斯。1359年—1380年。1341年。而金帐汗国的力量却日趋衰落。......
古人的起源地就在贝加尔湖饿斡难河周边的草原上,即便是在当前的俄罗斯,因此天生适应性强,而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败给了天气和俄罗斯广袤的原野,也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冬天一来,必然失败,战略纵深太长,辎重给养不足、速度最快(骑兵)也最残忍的部队。而这两点对于蒙古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的国土就是俄罗斯的纵深,而气候又能适应,而且当时蒙古骑兵应该是当时地球上攻击手臂最长(弓箭骑射),攻下基辅占领俄罗斯
希特勒攻不过去是因为天时,天寒地冻德国人不习惯,二是人和,德国士兵已厌倦了打打杀杀,而俄罗斯人为了保卫家园早已斗志高昂拿破仑攻不过去是因为战术问题,而法国人民发现拿破仑渴望挑起战争,而不是单单保家卫国,已无斗志,蒙古攻过去是因成吉思汗战术好
因为俄国征服了蒙古,获得了上万里的大后方!蒙古的时代,俄国没有战略纵深。蒙古人军政合一,战争理念是无后方战略。蒙古东归时期,俄国征服了大多数蒙古部落,还征服了哥萨克人。他们占领西伯利亚的同时也鞑靼化了自己。虽然“蒙古皇帝是文明的”欧洲人,但是俄国人不是。要占领后期的俄国就相当于要占领整个鞑靼世界。历史上没有人做到,中国人没有成功,大流士也没有成功。拿破仑、希特勒也不可能成功。因为鞑靼无国界!
环境适应,游牧民族本身就适应那样的极地气候,金帐汗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河中南俄地区的钦察鞑靼人,简直就是主场作战。而且当时的罗斯公国还很弱小,且不团结,蒙古人也没有要求彻底的征服,只是宗主权而已导读:拿破仑远征俄国,提起拿破仑,时任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亲自领军,简单介绍一下拿破仑,全名拿破仑?波拿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发动了拿破仑战争,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拿破仑戎马一生,1812年远征俄国,拿破仑带领法国以及法国军队五破“反法同盟”,欧洲大陆的强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都一一败在了拿破仑手下,向拿破仑表示认输恭顺,拿破仑帝国的疆域西起大西洋,整个欧洲大拿破仑远征俄国 拿破仑远征俄国 提起拿破仑,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滑铁卢战役,或者,这幅图―― 这是1800年6月,时任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亲自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时的场景,这之后,他率领法国军队战胜意大利与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大捷。 简单介绍一下拿破仑,拿破仑,全名拿破仑?波拿巴,在出生于科西嘉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声名鹊起,平步青云,24岁就做了将军,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可以说,拿破仑戎马一生,打了一辈子胜仗,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有过三次败仗,次数不多,但次次致命! 分别是,1812年远征俄国,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以及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 从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到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拿破仑带领法国以及法国军队五破“反法同盟”,硬刚整个欧洲无敌手。欧洲大陆的强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都一一败在了拿破仑手下,他们共同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向拿破仑表示认输恭顺。此时,拿破仑帝国的疆域西起大西洋,东到巴尔干半岛,北达波罗的海,南至意大利半岛南部,除了远在海岛的英国和偏安一隅的土耳其外,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在拿破仑帝国的直接控制之下。 这是1812年的欧洲局势图,为什么这几个国家会存在呢?首先是英国,英国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拿破仑陆地上基本无敌,但到了海上,却拿英格兰皇家海军一点办法都没有,法国海军太差,也没有优秀的海军将领,拿破仑本人也对海上作战不甚了解。打了数次海战都几乎全军覆灭。而俄国和奥斯曼都曾经是法国的盟友,都曾经帮助法国进行过战争,所以还存在着。
拿破仑想过渡过海峡征服英国的计划,但因为没有制海权而放弃。苦思之下,拿破仑决定以经济封锁来扼杀依赖海上贸易才能生存的英国。他签署了著名的《大陆封锁法令》,禁止法国及其所有盟国与附庸国同英国发生贸易。 起初,为了巩固和俄国的关系,1809年,拿破仑和不能生育的妻子约瑟芬离婚,继而向俄国联姻,提出娶沙皇的妹妹卡捷琳娜二世为妻但遭到拒绝,于是拿破仑对此还以颜色,还在和俄国宫廷协商过程中就宣布和一位奥地利公主订婚,这就使两国关系发生了变化。后来,拿破仑宣布解放俄国的附属国波兰,并大肆兼并一些俄国感兴趣的领土,这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到了1811年底,拿破仑终于下决心教训一下这个年轻的沙皇,更重要的是只有彻底打败俄国,才能真正地使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俯首贴耳,最终让拿破仑腾出手来对付英国。 对于俄国来说,《大陆封锁法令》的颁布,使得欧洲大陆国家尤其是俄国无法再从海上贸易中得到许多必需品,因而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同时造成了俄国经济的衰退。拿破仑向沙皇妹妹提亲,据说拒绝的原因是因为亚历山大一世和他妹妹两人从小日久生情,关系不一般,也有人说是因为王后不舍得,因为之前和亲的两个大女儿都死了。但是,无论怎样,拿破仑在还和俄国宫廷协商过程中就宣布和一位奥地利公主订婚,极大地刺激了好面子的亚历山大一世。 英国一直与法国交恶,始终蠢蠢欲动,等待着机会伺机反攻。而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拿破仑远征俄国 牙的民族独立势力从没有停歇过,大量的法军陷入西班牙的游击战中。 拿破仑一方面和沙皇举行“和谈”拖延时间,试探压力山大一世的想法,另一方面倾全力投入对俄作战的准备,他将能征惯战的法国老兵从各地调回,聚集了27万法军及许多大炮。同时,拿破仑密令在德意志、奥地利和波兰大量购置马匹,在东欧地区设置兵站基地,储备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在附庸国征集粮饷。他还要求手下大量搜集有关俄国的地理书籍和战史记录供他研究,并派人调查俄国的兵要地志、气象资料,编译复制俄国地图等。同时,他将法国高压下的所有欧洲国家都动员了起来,逼迫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了同盟条约,协同出兵,使俄国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沙皇在最初的惊慌之后也不甘示弱,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开始和英国、土耳其及瑞典秘密勾结起来,图谋共同反对法国。 1812年4月底,拿破仑亲自移驾到普鲁士的德累斯顿建立了大本营。到了6月初,法国大军已全部赶到,再加上征调的各个附庸国的军队,足足有60万人。而俄国,仅仅有20多万人。
日晚10时,拿破仑亲自统帅60万大军及1400门大炮,带着数万辆大车和15万匹军马,浩浩荡荡渡过涅曼河,开始了对俄国的讨伐之战。拿破仑兵分5路进攻,命继子欧仁亲王和弟弟热罗姆国王各领8万军队,在他的右侧后方跟进,以保护法军的交通线;命法国麦克唐纳元帅率3.4万普鲁士军队向北守卫波罗的海沿岸;命施瓦岑贝格元帅的3.4万奥地利军队负责掩护法军主力部队的南侧;自己亲率主力大军30多万人,从中路直插立陶宛突破俄军防线,以寻找俄军主力决战。他并没有充分估计到在俄罗斯的荒原上将要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认为只要抓住俄军主力打上几仗,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根本不会拖到冬天,预计大约7周就可以逼迫沙皇求和,结束战斗。因此拿破仑命令军队带上了尽量多的随身军需用品,却并未重视大力加强军队的后勤补给。 俄国军队主要分为两部分,约15万人由俄军总司令巴克莱将军率领,约5万人巴格拉季昂亲王亲自指挥,6月28日,拿破仑进占立陶宛首府维尔纳,边境俄军全部撤走。拿破仑立即挥军直取巴克莱的军团,同时命弟弟热罗姆迅速进军围歼巴格拉季昂的部队,只要这两支俄军最主要的部队被歼灭,那么俄国就再没什么可凭仗了。不料热罗姆接令后犹豫不决,行动拖延,导致巴格拉季昂的俄军迅速撤退,脱离了险境。而面对拿破仑的攻击,巴克莱也避而不战,巴克莱认为法军势大,不宜与其正面交锋。他力争与巴格拉季昂的部队互相掩护,竭力迟滞法军的攻势,从而拖垮后勤补给困难的法军。 在以往作战时法军经常是就地取食,偏偏俄国人这次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法军所过之处一片废墟,即使大肆洗劫也得不到多少东西。俄国天气恶劣,道路泥泞,法军因伤病而大量减员。 开战1个多月以来,在没有经历什么大战的情况下,法军已减员达13万多人,马匹也减少了8万多匹。 8月16日,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发生激烈战斗。最终,为了不使全军覆灭,巴克莱命俄军烧毁了一切不能带走的弹药和物资,然后趁夜率军沿通向莫斯科的大道东撤。法军艰难拿下斯摩棱斯克,但又损失了近2万人,却还是没有消灭俄军的主力。现在拿破仑面临三种选择:第一,收兵回国,但这是拿破仑永远也不会考虑的;第二,在冬季坚守斯摩棱斯克一线,以便等到来年春天再重整大军进攻俄军;第三,立即前进,进军莫斯科,以迫使俄军与法军决战。 这三种选择中,在斯摩棱斯克过冬是最佳方案。此时法军经长途行军及战斗伤病已大量减员,再加上去还要分兵去保护兵站、补给点和交通线上的桥梁,拿破仑手中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不到17万人。而且给养已消耗殆尽,食品越来越短缺,随军马匹大量死亡,骑兵威力已大减,炮兵也因没有马匹拖曳而逐渐掉队。除此之外,法军还经常受到小股俄军和游击拿破仑远征俄国 队的袭扰,弄得军力疲惫,士气衰退。法军极其需要一段休整时间,以培养战斗力,重新发动攻击。然而拿破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孤注一掷,冒险东进。 此时,俄军的形势也出现了变化。从开战以来巴克莱率军一直不断地撤退,从沙皇到各级将领都对他十分不满。8月底,沙皇解除了巴克莱的职务,任命老将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并调动各路俄军前来保卫莫斯科。库图佐夫时年67岁,一生从军,曾与波兰人和土耳其人作过战,1805年又指挥俄军与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打过一仗。库图佐夫性格坚毅,眼光敏锐,是个优秀的统帅。库图佐夫仔细分析形势,认为可以和法军打一仗,他精心选择了距离莫斯科120公里的博罗季诺村作为战场。 9月5日,拿破仑大军抵达博罗季诺。因为法国大军散布在漫长的进军路线上,进攻博罗季诺的总兵力约为13万人,大炮587门。俄军在博罗季诺阵地的总兵力为12.2万人,大炮约为640门。9月7日凌晨6时,战争正式开始,战况的激烈超乎了拿破仑的意料,在一天的战斗中,法军共有八次夺得箭头堡,俄军奋力反扑,又八次夺回箭头堡,每次争夺,双方都有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他后来回忆说,“这是我所经历的最激烈、最困难的战争,法国军队无愧为战无不胜的称号,而俄国军队也无愧从未被征服。”战斗一直持续到入夜,俄军终于支持不住,一面拼死抵抗,一面逐渐向后方退去。法军也筋疲力尽,拿破仑没有下令追击。 博罗季诺之战,双方的伤亡都异常惨重。俄军伤亡4.4万人,被俘千余人,损失大炮40门;法军伤亡3.6万人。会战结果,俄军阻挡法军的目的没有达到,同样,拿破仑歼灭俄军主力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库图佐夫率军撤退到莫斯科后,为了保存实力,放弃了这座城市。几十万市民也争先巩后地逃离了这里,城内的所有粮食物资被搬运一空,整个莫斯科几乎成了一座空城。9月15日,拿破仑也洋洋得意地进驻了克里姆林宫。5日入夜,不知什么原因,可是能莫斯科人故意纵火,也可能是法军抢劫时放的火,反正是莫斯科满城燃起了大火。因为俄军撤退时破坏了一切消防设施,法军想灭火却无能为力。熊熊大火四处蔓延,吞噬了大半个城区。这场火直烧到20日方息,莫斯科这座俄国故都几乎化为了一片瓦砾。 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后,本以为沙皇会主动来求和,他也好乘机从这场战争中脱身。不料等了又等,沙皇竟无动于衷。这时,后方又传来坏消息,西班牙战场的法军出现了全面溃败,连马德里都丢了。法国国内情况也不稳定,保王党人蠢蠢欲动。而且法军的补给线也连遭俄军袭击,随时都有被切断的危险。拿破仑再也等不下去了,他主动向沙皇提出了媾和,但亚历山大一世对此无动于衷,他已决心用战争的全胜来洗刷俄罗斯所遭受的耻辱。结果拿破仑在莫斯科白白呆了4周,徒劳无益的求和谈判,什么事也没干成。进入10月后,天气越来越冷,俄罗斯的冬天就要到来了。拿破仑意识到再耽误下去只有坐以待毙,他终于下决心撤退。 10月19日,拿破仑率10万法军和500多门火炮撤离莫斯科,临走时还带着上万辆满载劫掠物资的大车,但此时,库图佐夫的部队已休整补充完毕,立即向拿破仑大军扑来。拿破仑想到向温暖的南方撤退,却被库图佐夫狙击了回来。一路上,法国士兵需要面对饥饿、疲惫、疾病,以及追兵的袭击。 回国途中,由于不断遭到俄国伏击,加上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无数士兵大批大批死去。11月29日,在渡过别列津那河的一座桥时,士兵与随军家属互相争抢过桥,又有1.2万人掉入河中淹死。12月中旬,拿破仑终于离开俄国,但原来的60万大军,现在只剩下2万瘦弱的士卒了。至此,拿破仑发动的侵俄战争终于结束。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拿破仑的侵俄大军死伤被俘近50万人,其中法军20余万,损失大炮1000多门,马匹10万多匹。俄军也伤亡惨重,但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有许多原因,一方面,他操之过急,准备不周,选择在夏天开始出拿破仑远征俄国 征而不是来年春天。此外,在维尔纳附近的战役中,他错失了歼灭敌人的机会在这场战争中低估了俄国军民的反抗精神,并没有充分做好战争准备,这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包括对战争时间的估计,物资的准备,以及进攻时间的选择。
然而还有很多人导致其失败的是一些比较奇怪的因素,美国作家史蒂芬?塔尔蒂在他的书《光荣覆没:斑疹伤寒令拿破仑大军惨败的可怕故事》称,拿破仑大军的覆灭不是由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造成的,也不能归咎于俄国寒冷的冬天,罪魁祸首是由虱子传播的斑疹伤寒。另一个原因据说是纽扣,在《影响世界进程的18个细节》中指出,拿破仑征俄大军的制服上,采用的都是锡制纽扣,而在寒冷的气候中,锡制纽扣会发生化学变化成为粉末。由于衣服上没有了纽扣,数十万拿破仑大军在寒风暴雪中形同敞胸露怀,许多人被活活冻死,还有一些人得病而死。 侵俄战争失败后,拿破仑原来的盟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纷纷背叛,和俄国、英国共同组成了第6次反法联盟,再次向法国发动了进攻。拿破仑最终被赶下了台,拿破仑帝国也分崩离析。 此次战争的失败在一些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军事影响、政治影响、历史影响。 军事影响:当时,拿破仑仍然认为总决战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俄军统帅部却创造性地采用了各种不同的作战方式和方法:实施退却和积极的游击战、侧敌行军机动和平行追击、机动合围退却之敌、在交战中善于使进攻与防御相结合,以及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炮兵和骑兵。另外,对各种预备队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和使用也是俄军军事学术的特点之一。1812年卫国战争在战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是:巩固了纵队和散开队形的战术;提高了瞄准射击的作用,步兵、骑兵和炮兵能协同作战;巩固了作战兵团(师和军)的组织形式。预备队已成为战斗队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炮兵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俄军炮兵在数量上有略微优势,但在质量仍大大不如法军。 政治影响:俄法战争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拿破仑法国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很快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法国占领的领土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拿破仑本人也因为战败而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通过俄法战争和后来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终结。而俄国来说,俄法战争充分体现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战后俄国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 历史影响:战争在俄国的历史上、俄军的历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后,十二月党人的思想体系开始形成。战争的一些事件在许多文献和艺术品中都有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博罗季诺战场纪念碑、小雅罗斯拉韦茨和塔鲁季诺的纪念碑、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凯旋门、列宁格勒的冬宫军事画廊、莫斯科的《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图,以及1812年战争中的诸统帅和英雄的纪念碑。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文档下载、资格考试、教学研究、外语学习、党团工作、行业论文、旅游景点以及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气候改变历史:严寒气候三次拯救俄国
&&&& 来源:
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发展至今,与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历史事件的产生也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气候未必能决定历史,却可以改变历史,气候是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寒气候三次拯救俄国
寒冷给俄罗斯人带来很大不便,但这种严寒的气候对俄罗斯民族的生存来说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彼得一世时,俄国努力振兴,然而遭到瑞典的压制。1709年春,瑞典国王查尔斯十二世率领在欧洲战无不胜、装备精良的军队远征俄国。彼得一世的军队无力与瑞典军队决战,只有实行坚壁清野政策,靠空间,更靠严寒的气候削弱孤军深入的瑞典军队。7月,4万多俄军同在严寒中跋涉了数月的3万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展开激战,并一举将其击败。
1812年,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组织了欧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60万军队,对俄国发动进攻,以图彻底征服欧洲大陆。拿破仑没有把严寒放在心上,准备攻占莫斯科,以战养战,逼迫俄国人签订投降条约。然而俄国人将莫斯科付之一炬,拿破仑大军在空城中等了两个多月,未见到投降的使者,补给逐渐变得非常困难。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将这支饥饿寒冷的军队逼出莫斯科,在俄军的尾追之下,60万大军只有15万士兵活着返回了法国。
1941年,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10天内攻占莫斯科。显然,希特勒没有汲取拿破仑的教训。当时,莫斯科气温已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度。在严寒中,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也失去了作用。而苏军习惯了寒冷生活,而且身着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最后,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碰到苏/俄也会败下阵来?-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取百度派权限,参与更多问答互动
3">等{{ uList.length }}人邀请你回答
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碰到苏/俄也会败下阵来?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 log.sign }}
可能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暂无相关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你已邀请15人,不可再邀请
历史上几次失败的战役表明,梦想征服俄罗斯的人发现,如果俄罗斯的武器不足以杀死入侵者,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无论是拿破仑的60万精兵强将,还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军队,都在俄罗斯恶劣的天气中败下阵...
& & &&& & & 历史上几次失败的战役表明,梦想征服俄罗斯的人发现,如果俄罗斯的武器不足以杀死入侵者,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无论是拿破仑的60万精兵强将,还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军队,都在俄罗斯恶劣的天气中败下阵来。天气帮了俄罗斯人的大忙,否则,历史也许是另外一种写法。& & & & &当拿破仑在1812年将目光投向俄国时,他似乎就是一个无敌的战神。他率领的60万“大军”来自已经被法兰西征服的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征服俄国似乎也是必然――俄国的军队只有18万人。& & & & &拿破仑没有充分考虑到,那就是俄国不仅有严寒的冬季,而且气候往往处于两个极端。经过夏季的暴风骤雨雨泥泞不堪,冬季好不容易打下了莫斯科,可是俄国人早已纵火焚城,没给拿破仑留下一点粮食。& & & &挺进俄国的60万大军,最后只剩下3万人回到法兰西。同样被遗弃在俄国的还有16万匹马以及法兰西“大军”的800门大炮。俄国的胜利被认为是拿破仑王朝灭亡的开始。& & &当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时,他不是不了解拿破仑的教训,他选择了忽略这个事实。他推断,斯大林一直会因为他们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协议而感到放心,进攻苏联只需一场短时间的会战,跟苏联的冬天无关。& & & 1941年8月下旬,德军战果辉煌,10月德军就遭遇到泥泞了。坦克的车轴陷入泥泞中,致使它每前进一步都变得蹒跚且损耗相当大的能量。道路变成了沼泽,甚至连砾石路面的道路也往下陷。补给卡车经过的路面,留下一个个泥坑。马拉的交通工具是战争期间劳力的重要角色,但它们只能停留在小路上,因为马被深陷在沼泽中。直到11月带来了冰冻严寒,希特勒最终被迫同意撤退。闪电战无法征服苏联,希特勒不得不面临着长期战争的损耗。同样的剧本,在斯大林格勒也继续上演着。& & &天气和天然的战略大纵深,决定了俄国人屡屡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挨过不利,迎来最后的胜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碰到苏/俄也会败下阵来?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1人关注了此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破仑 俄罗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