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俄国沙皇俄国皇帝列表,为什么要把171万土地,贱卖给美国人

俄国不做亏本生意,一边卖地给美国,一边攫取清朝疆土&凡人摸史& 18:50学过初中地理的同学,应该都还记得,阿拉斯加,美国第49个州,位于北美大陆左上角,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面积,171万多平方公里。这是块多大的地盘?美国第一大州;英国的八倍;德国、日本的五倍;法国的两点五倍——瑞士的四十倍……之所以要写出这些面积之比,乃在于,网上很多文章,说这是俄国做的最亏本的买卖——阿拉斯加,是俄罗斯帝国,卖给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能不能买卖?俄罗斯给出了答案——当然,这等大手笔,也就有见惯了东西南北都有几千公里长的俄国人和美国人能做出来——其它国家,为了手指甲块大的地方,都要将自己最优秀最健壮的年轻人们送上战场,大打出手呢!为何人们会说这桩生意,俄国亏了?乃在如此大一片土地,只卖了720万美元。小学生都算得出来,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多少钱。当然,这些惋惜,都是后人的意见——是之后几十年间该地陆续发现石油、金矿之后才有的事——实际上,当时沙皇俄国,可认为自己是大赚了一笔啊。因为他们的底线,是500万美元,把它卖了算了。现在溢价220万美元,差不多百分之五十,如此划算,还不签字?沙皇又不傻是不是——当时俄国急着要钱还债呢,美国此举,可真是雪中送炭啊——要知道,从1857年动议到1867年终于达成协议,整整十年过去啦。俄罗斯不做亏本生意,在此期间,他们一边卖地给美国赚美元,一边攫取清朝的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包含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追认两年之前未经清政府首肯而由黑龙江将军奕山擅自签订的《瑗珲条约》有效——此条约使清朝失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方当时的签订者,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因占此大便宜,其铜像,于2006年成为5000卢布正面主画面——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豪气”,让人感到一阵阵背脊发冰。1864年,清朝被迫与俄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归俄罗斯所有。至于清朝赔给俄罗斯的钱,就不必多说了。肯定比那720万美元多吧。1840年-1945年,105年间,多少列强在中国来来往往,颐指气使,杀人放火,然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当年的牛掰,都成过眼烟云。曾经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渐渐衰落,真正占尽中国便宜的,也就是俄罗斯一国而已。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扣扣公众号 历史与现实
欢迎转载:
推荐: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州,该州总面积为171万多平方公里。虽然该州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而不并不适合居住。但是该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铁、煤炭、石油资源都十分丰富。顺便说一句,美国进口石油,但是美国自身不缺油。美国是先买别人的,然后在坐等别人买自己的。其实这片领土本来不属于美国,而属于沙俄。但是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干了一件无比的蠢事,那就是以720万的价格贱卖了阿拉斯加地区。一、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沙俄陷入了全面的危机阿拉斯加地区位于高寒带地区,最先发现这片地区的是瑞典人。但瑞典的国力十分有限,在与沙俄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最终瑞典人选择了退出,这片地区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不过沙俄对阿拉斯加地区的控制力十分有限。当时这片地区只有很少的一些原住民,还看不到任何的资源。当时沙俄的中心不再美洲,而在欧洲。在19世纪初期,各国击败了拿破仑之后,维也纳体系得以建立。在这个体系结构下,英国和俄国是最高层。沙俄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沙俄对欧洲各国都蠢蠢欲动,俄国沙皇频繁的阅兵让欧洲各国很不安。依靠普鲁士和奥地利完全遏制不住沙俄,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开始重新扶植昔日的冤家法国。本来法国属于半孤立状态,现在依靠英国,它重新回到了欧洲秩序维护者的舞台。沙俄虽然地盘很大,但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出海口。沙俄发动的很多次战争都是为了港口,为此与土耳其爆发了十次战争。为了获得黑海地区的绝对控制权,沙俄又一次对土耳其发动了战争。一旦土耳其战败,那沙俄海军就可以进入地中海。地中海是欧洲的腹地,对英法两国至关重要。英法两国联合对沙俄发出了最后通牒,在沙俄拒绝谈判之后,英法联军正式卷入这场战争。不得不说,此时沙俄在各方面与英法两国的差距很大,政治体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俄国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结果这次战争中,俄军的伤亡超过25万。不可一世的沙俄元气大伤,从世界主要强国被打回了准一流的国家。二、担心美国吞并阿拉斯加,自己也需要改革资金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打击很大,这位十分英武的沙皇选择了自杀。想想道光皇帝,鸦片战争达成那个样子,他还又做了十年皇帝。尼古拉一世自杀之后,亚历山大二世继承了皇位,这是一位很有见解的沙皇,被称为俄国三大沙皇之一。亚历山大二世看出了俄国目前统治危机的最核心问题,那就是统治制度。不过要他自己革自己的命,他说什么也做不到。因此他计划在不更改现有统治秩序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近现代化的改革。这次改革对于俄国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非做不可的。虽然遭到了很多贵族的反对,但亚历山大二世必须执行这一政策。他首先废除了万恶的农奴制度,完成了国家机器对人性的束缚。不过既然是改革,那就需要改革经费。俄国刚刚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根本就拿不出钱来。没有钱什么都是虚谈,亚历山大二世必须从什么地方搞到钱。想了一圈,他认为也只有卖阿拉斯加这么一个办法。俄国主动向美国提出愿意出售阿拉斯加,开价是1200万美元。不要以为美国就是什么善男信女,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也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现在俄国担心美国会染指阿拉斯加,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主动卖给美国。美国国务卿西华德负责具体的购买事宜,经过双方几次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了价格。1867年,美国用72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沙俄的阿拉斯加地区。这片地区的面积为171万多平方公里,超过了英、法、德、意、日五国面积之和。三、美国人起初并不愿意接受这片土地西华德把这片领土买下之后,遭到了美国议员们的弹劾。美国议员们认为花了那么多钱购买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值,历史将证明这群议员们是目光短浅的。10多年之后,美国探测者在阿拉斯加发现了铁矿,这对美国的刺激很大。无数的淘金者开始纷纷涌入阿拉斯加,结果还发现了铜矿和石油。这回沙俄该跳脚了,但是木已成舟,说什么都晚了。俄国沙俄留下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在美苏冷战爆发之后,美国在阿拉斯加地区布置了大量的预警雷达和通讯系统。整个苏联远东地区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下,只要苏联敢轻举妄动,美国第一反应就会做出预警。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沙皇没有贱卖这片地区。那苏联在阿拉斯加部署中远程导弹,就可以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由于是在苏联境内,美国只能有苦说不出,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古巴导弹危机。俄罗斯贱卖阿拉斯加,美国人占大便宜
10:10:08 来源: (广州) 
  阿拉斯加的买卖当初被美国民众骂惨了,后来才明白过来,美国人的便宜占大发了,你有没有这样的投资眼光呢?
迷人的阿拉斯加风光
阿拉斯加:1867年美国政府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购得。10月18日阿拉斯加加入美国纪念日。
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位于北美洲西北角,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南靠太平洋和阿拉斯加湾,东与加拿大育空地区分界,东南延伸的狭长地带包括大陆沿岸部分和亚历山大群岛,与加拿大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毗邻。面积153.0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5万,其中白人占77%。首府朱诺。
北部为山脉,中部为育空高原,南部也为山地,其中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为北美洲最高峰。气候凉湿,海洋性显著。
北部沿海原有爱斯基摩人居住,南部森林地带原有印第安人部落。1741年丹麦人维他斯·白令为俄国人探险,首次到达阿拉斯加。1784年俄国人在南岸的科迪亚克岛建立第一个定居点。1799年开设俄罗斯美洲公司,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1867年美国政府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购得。1896年育空高原发现金矿,掀起淘金热。1912年设阿拉斯加地区。1959年成为美国第49州。
采矿业在经济中居突出地位。50年代在南部库克湾地区首次发现石油。1968年北坡大油田的发现,使得石油开采跃居矿业首位。其他矿产有金、铜、银、煤等。北坡油田的普拉德霍湾油田是美国最大油田,至南部不冻港瓦尔迪兹长达1285千米的输油管于1977年开始运营。工业以鱼类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新兴部门有炼油、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化肥等。渔业发达,大马哈鱼为主要鱼类。出产海獭、蓝狐、红狐、黑貂等珍贵毛皮。农业薄弱,80%以上食品进口。80~90年代以后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州建有公路和各种道路约2万千米,干线铁路长达758千米。飞机场几乎遍及每一城镇,为联系州内外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定期航班直飞本土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安克雷奇为全州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
相关链接:720万美元 沙俄贱卖“宝地”阿拉斯加始末
打开美国地图,会发现它在本土以外隔着加拿大还有一块领土——阿拉斯加。面积为151.9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属于沙俄的……
美国自1766年正式建国以后,领土不断扩大。1803年从法国购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让出佛罗里达,年夺占墨西哥多块领土,1898年吞并夏威夷……而最重要的事件是1867年从沙俄购买了占美国领土面积1/6的阿拉斯加。
宝地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部,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土著民族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纪阿拉斯加被俄国的“土地开拓者”发现,自18世纪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点。1798年成立俄罗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独家经营渔猎场并开采矿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卖给美国。1884年以前属美国军事管辖,以后为美国的一个地区。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49州。
阿拉斯加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3米的麦金利山。阿拉斯加湾在阿拉斯加半岛和温哥华之间,湾口宽2200公里,深达5659米,还有卫护海湾的弧形屏障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1/3的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可这块“不毛之地”却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石油、金、铜、铂、银等。特别是北极地区滨海凹陷地带为石炭纪以及三叠纪和白垩纪地层,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极大。此外,太平洋东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峡湾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鲑鱼和大比目鱼。
显然,阿拉斯加是块宝地。可沙俄为什么要卖掉它?美国又是怎样把它弄到手的呢?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国商人来到彼得堡,自称是来办的,却悄悄地拜会了当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两人密谈良久……
三年之后,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亚·戈尔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建议出卖阿拉斯加的信。他写道:“这种出让是完全合乎现代要求的。我们不必欺骗自己,而应有所预见:美利坚合众国想要整个地统治北美,肯定会攫取我们这些领地,而我们又无法把它们藏掖起来。再说,这些领地带给我们的好处微乎其微,出卖它们似不会引起过分的反响……”
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公爵进退两难:他不赞成出卖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对豪门权贵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报告沙皇。没想到皇上竟对此极有兴趣,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这件事可能他们在家庭聚会时就“考虑”过了。这是经过密谋策划的,只有少数人参与此事。密谋者知道,持反对意见的外务大臣是惟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幕小剧:首先是远在法国休养的大公给外务大臣写信提出此事。他们分析:事关重大,外务大臣必然会报告皇上,而皇上表现出兴趣,要加以“考虑”,这样一来外务大臣就可能改变立场……
外务大臣不再公开反对。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国商人有过秘密接触,可能就是这位美国商人说服大公赞成出卖北美领地,然后由大公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戈尔恰科夫公爵准备采取拖延的办法,并为此寻求支持。他找了年间曾担任过俄国领地阿拉斯加执政官的海军上将弗兰格尔。谁知海军上将是位谁也不敢得罪的人。他采取的是中间路线。在给外务大臣的信中他写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于没说!
戈尔恰科夫经过慎重考虑,向沙皇建议暂缓出售阿拉斯加,待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夺。沙皇于日作了简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卖价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剑”
戈尔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压了十年。(也是天助,这期间刚好碰上美国发生年的国内战争!)可在这十年里密谋集团并没睡大觉。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是密谋集团的主将,除经常在皇上耳边吹风外,还把财务大臣赖滕拉入圈内。而驻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开始就是此集团的干将,十年内为出卖领土奔走于俄美之间,不遗余力,甚至准备了使俄国蒙辱的条约文稿。“十年磨一剑”,密谋集团开始分头行动:大公负责打通外务部,重新向外务大臣提出这个问题;财务大臣以危机来逼压沙皇,建议向西方贷款;驻美公使则加紧同美国政府磋商。
密谋集团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财务大臣赖滕给沙皇呈上一份报告,声称近两三年来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为偿清外债必须尽快筹集450万卢布,可在国内无法筹到这笔钱,办法只有一个:用新的国际贷款偿清旧债。他让沙皇明白,俄国能否得到贷款,决定于出卖阿拉斯加的态度,换句话说,出卖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还债。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华盛顿返回彼得堡,密谋集团在大公府邸聚会,作出两项决定:一、出卖阿拉斯加要价500万金美元;二、继续向外务大臣施压,争取尽快突破。
日中午,密谋集团的全体成员以参加“日祷”活动的名义来到外务大臣家,沙皇本人也来了。他明确表示同意出卖阿拉斯加。没有正式记录,只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日记中有两行文字:“中午1时,戈尔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举行了会议。决定卖给美国。”沙皇的日记表明出卖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时罗斯大臣会议和国务会议对此一无所知。
密谋集团避开外务部,指定斯捷克利男爵全权负责谈判和签约。可是,作为全权代表的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没有任何政府的书面指示或授权书,只是财务大臣叮嘱了一句:“要500万美元。”
男爵同美国的谈判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卖国丑剧。条约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笔录的。七项条款中有五项讲的是美方的权利,即签约后美国政府应得到什么。其余两项是有关付款问题,但对付款过程中违约的责任和惩罚只字未提。
美国政府买地,洛希尔财团掏钱
美国人看好阿拉斯加的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军事的价值,但当时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库空虚,手里没有钱。于是美国政府这位买主的身后出现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准备签约的过程中,闪现出一个美国人的名字:奥古斯特·别利蒙特。别利蒙特是23岁时在美国崭露头角的,此前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已经是洛希尔银行法兰克福分行的主管;后来在纽约为洛希尔财团收购了一家银行,并担任其主管人。不久他很快就成了美国总统的经济问题顾问,而且是政府的债权人。显然,洛希尔财团通过自己的人把钱给了美国政府,由政府出面购买阿拉斯加。
据1860年的材料,当时俄国面积为97万平方公里,如果出让阿拉斯加,扣除6万平方公里,俄国将失去6%的领土。阿拉斯加是只金饭碗。其实当时俄罗斯美洲公司已开始开产煤和金矿,但财力有限,俄政府又不给予必要的支持。但办法还是有的。他们只要取消俄美公司对阿拉斯加的垄断,对俄国私人资本及企业家开放,共同开发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提高地价之谜
1867年3月,俄美双方“谈判”已接近尾声,不久即可正式签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美方代表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对条约的第六条款作了改动,出现了720万美元的数目,而原定地价是500万美元!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报告沙俄政府。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于日发给男爵一份密电:“皇上准予以700万美元之价出售并签约……尽量争取近期收到钱,如果可能,把款转入伦敦巴林银行。”
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美国务秘书休阿尔德和俄驻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条约上正式签字。签约后美方不等国会批准拨款,不承担任何义务,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美国政府的国务秘书不同意在伦敦付款。他有心参与这场财务勾当。他知道,伦敦的巴林银行有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私人账户,而俄罗斯国库的钱是存在“英格兰”银行的。
地价增值无疑给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嘘自己的资本。他说自己在谈判中成功地讨价,并由于他的工作,“某些有影响的美国人物”帮了大忙。他认为地价增值的220万美元中应有他一份。可彼得堡并不这样认为,沙皇除授予勋章以外,只奖给他2.5万银卢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写给外务部的朋友韦斯特曼的信中说:“至于给我的奖金,我想应当更慷慨些……如果皇上不能正确评价其派出使者的贡献的话,那么他就会自己设法拿到其应得的东西。”
当然,阿拉斯加售价增值与斯捷克利无关。可美方为什么要提高地价呢?为破解这个历史之谜,美国侦探拉尔夫·埃佩尔松对此事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后写了一本书:《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写道:“在美国内战期间,沙俄为救援美国政府曾派出自己的舰队赴美国海域。沙皇同林肯(美国第16届总统——笔者)可能有过秘密协议,美国应为俄舰队支付费用。
约翰逊(林肯被暗杀后接任第17届总统——笔者)没有宪法授权,不能支付这笔费用。而舰队的费用又相当高:720万美元。因此,约翰逊通过国务秘书威廉·休阿尔德谈妥向俄国收买阿拉斯加的事。那些不明真相的历史学家称‘提高地价’是‘休阿尔德的愚蠢’。至今还有人批评这位国务秘书,说为这么一块地不应付出那么高的代价。但购买地只是一种手段,为动用俄国舰队向沙俄付清军费的一种手。而俄国舰队的行动在当时确实使美国避免了同英法之间的一场恶战。”
说到俄国海军援美一事,1863年夏末的情况是这样的:游弋在北美两岸的俄国海军力量是两个分舰队:大西洋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列索夫斯基指挥,太平洋分舰队由海军上将波波夫指挥。它们曾分别开进纽约港和圣弗兰西斯科港,这是英法两国始料不及的。
对于林肯总统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有秘密协议之说,1939年苏联历史学家马尔金肯定地说:“俄国公布的文件同美国大量的资料都说明当时这种关系,并且证实了关于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舰队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间建立秘密联盟的说法……”
俄战舰在美国海域游弋累计时间近一年,为此国库开支了多少钱呢?据当时海军部的材料,国库为一艘44-炮舰一年支出的军费为35.7469万卢布。两个分舰队12艘战舰的费用420余万卢布。此外,巡航舰“新贵”号沉没在圣弗兰西斯科海湾也应计入总开支。还有,分舰队驶入大西洋时牺牲13名水兵,几十人患坏血病并长期进行治疗,在大洋中航行后不少舰只需要大修……总之,在总开支中应当再加上300万卢布的数目,军费总数应为720万卢布。这么说来,如果美国有意把地价提到720万美元是为了支付俄国应得的军费,那么阿拉斯加岂非等于白送?!
令人生疑的收据
在1990年美国西雅图附近的塔科玛市的一个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张收据——美国政府收买阿拉斯加后俄国出具的收据。
这张收据使长期研究这个问题的产生许多疑问。条约第六款写道:“在上述规定出让的基础上,美国应在交换批准的条约文本后十个月的期限内在华盛顿国库付给俄方外交代表或者俄国沙皇委派的全权代表720万金美元……”把上述条款同收据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不少问题。条款规定付款地点是华盛顿,收据上则是纽约。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据上作为收款人签名的是爱德华·斯捷克利。
根据条文他作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项的。但有一个情况:条约批准之后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担心在收受款项上出问题,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权由外交代表转到财政部,财政部应迅即派出具有相应资信的代表赶赴华盛顿,收取金美元后,亲自监督把金币装上俄国战舰,运到彼得堡后转交国库……如果这么办了,那是万无一失的。可美国展出的“收据”说明财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独揽大权。正是他违背美方应付现金金币的规定,毫无异议地收入了720万“格林别克”纸币的支票。“格林别克”是美国在南北战争时发行的绿背纸币。它的市面价值大大低于金币。美国支付的“格林别克”支票实际只值540万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宽容”使俄国损失180万金美元。差额留在了美国国库。俄国外交代表从中得到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条约规定付款期限为缔约后十个月内,可美国占有阿拉斯加后却迟迟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国国会还在为是否照约支付争论不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违约一方应承担责任,受到惩罚。可俄国政府对此不置一词。斯捷克利男爵于日给外务大臣的信中写道:“美国人民对沙皇政府的知恩图报和宽宏大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它没有提出抗议,亦未发出怨言,尽管它有权这么做。因为在规定期限内不付清款项,实际就是公然破坏协议。”动听的言词,更加暴露卖国贼的嘴脸。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为什么当初不在条约里写明违约责任和惩罚条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给俄罗斯国库一张“720万美元全部收讫”的凭据,并称钱已转入纽约某银行,可据该银行向美国国会作证时确认汇入银行的钱只有703.5万美元。不用说,16.5万美元已装进外交代表的腰包。
这位男爵的最后命运像个谜。1869年5月,他写信给外务部的友人,说希望得到两年的休假,信中充满了恐惧和忧伤。一个把手伸进皇上口袋里(应当说是老百姓的饭碗里!)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呢?终于斯捷克利男爵失踪了,在俄国失去了他的踪迹,在国外也找不到他。
(本文来源:看世界
1971年10月,李作鹏将军因九一三事件被押,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
没有相关新闻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日,日本海军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在这一事件发生的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宣布对日本开战。请注意,当时美国仅仅是对日本宣战而已,并没有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但是仅仅6天之后,希特勒在德国首都柏林宣布对美国宣战,这是德国主动对美国宣战。美国加入战争之后,迅速扭转了战争的局面。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面打开之后,那种工业生产能力是德国加上日本也无法比拟的。在这里不禁要问,德国为什么要主动对美国宣战?一、美国对英国的援助,让希特勒十分恼火日,德国出动150多万军队进攻东欧国家波兰。波兰是英法两国在名义上的盟友,波兰遭到德国进攻之后,英法两国不得不有所表示。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国宣战,但是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措施。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苏联也出动了100多万军队夹击波兰。根据之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可以肆无忌惮的进攻西欧各国。在德军的强烈冲击下,荷兰、比利时等国先后投降。傲娇的法国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但就是这个第一强国在仅仅开战38天之后便向德国投降,170多万法军放下了武器。在法国战败之后,整个西欧决只剩下了英国还在顽强抵抗,虽然英国拥有比较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但面对强大的德国仍然十分吃力。美国人的外交政策也是深得英国人的真传,美国也在奉行光荣孤立和大陆均衡政策。美国不希望任何一个国家在欧洲一家独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希特勒命令德国潜艇对英国实施全面封锁之后,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为商船护航。当时德国还不想与美国彻底决裂,为此希特勒命令德军潜艇不准袭击美国军舰。但这样就造成了源源不断的物资进入英国,向征服英国就更困难了。正是在这一情况的刺激下,希特勒才决定出动主力进攻苏联。希特勒的计划是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利用苏联丰富的资源与英国对耗。即使是美国直接参战,那时的德国也敢与其正面较量。说希特勒对美国有什么感情,这完全是子虚乌有,他仅仅是在等待更好的机会。二、对苏战争的胜利让希特勒底气十足,日本的提前行动让其很恼火1941年6月,希特勒出动了550多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当时的苏联执行着错误的国防政策,全军都还处在二级战备状态。面对德国的突然袭击,苏联军队根本就是措手不及。在交战的第一天,苏联军队就损失了70万部队和1500多架战机。交战的两周之内,苏联军队的损失超过了200万。虽然在此之后,德军并没有攻入莫斯科,而且还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但德军仍然处于攻势地位,并占领了俄国的粮仓乌克兰地区。对苏战争的一系列胜利使希特勒信心满满,他坚信德国将在1942年年底之前,取得对苏战争的胜利。然后就是掉头收拾英国,甚至还有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并没有想太早的招惹美国,但坑爹的队友日本却主动找死了。就在进攻莫斯科失败之后不久,德国的东方盟友日本主动袭击了美国珍珠港。日本的轻举妄动把美国提前拉进了战争,这让希特勒暴跳如雷,但又毫无办法。首先,德意日都属于轴心国集团。现在美国对日本宣战,德国和意大利不能干看着。虽然美国只对日本宣战,但德国有必要帮日本一把。因为希特勒还幻想着日本能够出动陆军夹击苏联的问题,现在自己主动对美国宣战,算是给了日本天大的面子。作为回报,日本总应该在对苏作战的问题上有所表示。但希特勒失算了,他主动对美国宣战之后,日本连一个“谢”字都没有说。而美国反而一再宣扬德国威胁论,美国媒体不断的报道德军即将轰炸纽约和华盛顿。其实这是美国政府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全面战争。三、美国卷入战争之后,世界战争的形势迅速逆转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了庞大的胜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面打开。日本的国力是无法与美国相比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连一年都没有维持。到了1942年年底,美军就已经转入了战略反击。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苏联,德军在苏联的军事行动越来越不顺。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队也开始了反击。美国在自己与日本鏖战的同时,还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支援英国、中国和苏联。到了1943年,美国和苏联都开始了全面反击,英国虽然还没有能力在欧洲大陆登陆,但英国战机开始时常轰炸德国本土。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那句“帝国的上空不会出现敌机”的承诺,成了一纸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沙皇统治有多残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