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安徽省金寨县搬运工立煌县(今金寨县)古碑冲镇有一个国民党军医院,

六安金寨县名人介绍,六安金寨县历史人物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
金寨县历史人物介绍
  蒲光荣(1916~)金寨县白塔畈乡人,中-员,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边区的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革0据地的斗争。民国24 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三过雪山草地。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太行山地区,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材料厂粮贸员,卫生部警卫排长。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冀鲁豫军区医院一所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医院政治指导员,豫皖......
  熊登钦(1916~)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卫生队班长、司药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卫生队看护长,东进纵队二十团卫生队医生,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卫生处一所所长、医务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西进纵队卫生处处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卫生处处......
(~)  但远长()金寨县古碑镇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医院护士长、医生、主治医生。八路军卫生所所长、卫生队长、卫生处长、医务主任、师后勤处处长,解放军三○六医院院长、伤病员分配处长、管理处长,二一○医院院长、二一四医院院长,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等。1955 年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各1 枚。1985 年在北京病逝。......
  张宜友(1914~)金寨县燕子河镇两河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任骑兵连长、通讯队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一支队六团三营营长,一旅作战科长、二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参谋长、三师副师长、第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六师师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作战处长,天津公安总队长,辽宁......
(~)  张一成()金寨县人。出身贫寒。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赤卫队。民国19 年参加红军,任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十一师政治部主任。民国21 年底,随主力红军西进途中牺牲。......
(~)  张德仕()金寨县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革命,在皖西北特委做共青团工作,在皖西北道区革命法庭、政治保卫局工作。民国22 年,任红四军十一师参谋长。民国24 年,在开始长征的土门战役中牺牲。 ......
(~)  王昌洪()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8 年)参加赤卫队任队长,是立夏节起义的组织者之一。起义成功后,参加红军。民国22 年任红二十八军二四四团团长。转战四川至甘肃边境,在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牺牲。......
  李亚田(1915~)金寨县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七十六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政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长、科长、政治指导员、巡视员。新华日报社警卫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省军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沈阳军区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辽宁省朝阳军分区司令员......
(~)  童芳明()金寨县人。民国17 年(1929 年)任区赤卫队长、后任游击队队长。民国19 年11 月编入红一军二师六团任团长。民国20 年6 月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民国22 年1 月在川陕苏区牺牲。......
  王进轩(1915~)原名王孝全,金寨县桃岭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民国1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 年11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历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一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独立师参谋、通讯科长,军委卫生部政治处秘书科长,军委卫生学校政治处组织股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直属工作科科长、军区工业部政治处主任,冀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后勤政治部副主任,河北......
  彭传清(1915~)金寨县南溪镇人,中-员。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1 年随红二十五军西进川陕,任红三十一军团委书记、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政治处主任。民国24 年参加长征,途中进红军大学政治科学习并兼任连指导员,毕业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一局一科参谋,总部二局政治教导员,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一科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兵站汽车队队长、政治指导员。民国31~34 ......
  蒋本兴(1915~)金寨县南溪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民国20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二连副连长,九团机炮连指导员,中支队司令部侦察科长,二师参谋,便衣大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来安支队参谋、参谋长,独立旅五团副团长,山东鲁中独立团副团长,军区警备三团团长、警卫团长。建国后任九十八师炮兵团团长、师参谋长,南湾水库副指挥,水利部工程总局副局长,吉林......
(~)  蔡启英()原名蔡恒运。金寨县汤家汇镇泗道河人。民国22 年(1933年)参加红军,任团长,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0 年赴朝鲜参战,任十二军三十五师副师长。1951 年6 月,在第五次战役中不幸牺牲。 ......
(~)  廖赤见()女,原名廖肇见,金寨县汤家汇人。民国18 年(1929年),在家乡参加儿童团并担任大队长。不久,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新剧团成立,她参加了剧团工作。民国18 年秋,调红军政治部宣传队任队长。民国21 年初,廖赤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 月,她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开创川陕革0据地。民国22 年3 月,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廖赤见先后任少共川陕省委青妇部长......
(~)  李俊德()金寨县徐冲人,家庭比较富有。7 岁入私塾,后考入安庆高级中学。民国26 年(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止学业,参加安徽省学生训练队及战士民众动员推动队。民国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 月,组织上派他回乡工作。以联保主任的合法身份,利用家族在当地声望,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打击顽固派势力,被驻立煌县的国民政府扣押。后经中共地下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转入新四军四支队......
(~)  周奇云()金寨县吴家店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1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团部号长,九团连政治指导员、二师四旅十一团特务连连长、四旅十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五十三团团长、后备兵团教导师二团团长、后备兵团二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副师长。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于侠(1915~)原名李顺堂,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4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九军第九十师师部通信排排长,第八十八师独立营副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川陕革0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斗。民国24 年5 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胡继成(1915~)金寨县古碑镇人,中共党员。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作战参谋,民国23 年11 月随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参加了长征。民国25 年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作战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参谋长,随军东渡黄河,参加了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民国28 年后,历任冀鲁豫支队第五大队队长,冀鲁豫军区五纵二旅六团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漆远渥(1915~)又名漆涤,金寨县斑竹园人。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1 年由团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鄂豫皖五县边区青年部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政治处宣传股长、组织股长、司令部作战科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并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九师三八五......
(~)  袁化荣()字晓峰。金寨县花石乡七郊湾人。民国18 年(1929 年)任少先队纵队长、六安六区游击大队指导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0 年调任红四军某团政委。民国21 年任红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10 月随主力红军西征,在湖北枣阳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六安金寨地图网-六安金寨地图全图、交通地图、三维地图、电子地图、GPS卫星地图下载
&& 金寨地图全图
&&&& &县人民政府驻梅山镇,邮编:237300。代码:341524。区号:0564。拼音:Jinzhai Xian。
&&&&&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北麓,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总面积3834平方公里,辖26乡镇、1 个办事处415个行政村、188163户、645950人(其中:男344180人,女301770人;城非户82107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库区县。 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5年,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1929年,先后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底,笫四次反围剿后,1933年国民党划河南省商城县东南14个半保建立煌县(今安徽金寨县),又将固始县南部划入,将安徽省霍山,霍邱,六安三县部分地区划入,立煌县属河南省.1934年全县成建制划归安徽省.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军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笫二大将军县。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曾在境内指挥过革命战争,董必武、叶挺、郭述申、方毅、张劲夫曾在此组织过革命活动。据1982年统计,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 金寨县是全省最大的库区县。全国著名的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始建于50年代,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灌溉皖豫两省良田900多万亩。全县库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移民人口34.84万人。建库时,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三大经济重镇(金家寨、流波、麻埠),10万群众移居深山。 金寨县是全省重点山区县。大别山脉由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500米,千米以上高山101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笫二大高峰。山场面积426万亩,耕地33.74万亩,人均五分耕地、八亩山场,“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金寨的基本地貌特征。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35%。 金寨是旅游资源大县。大别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为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中心,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峡出平湖;燕子河大峡谷、天堂寨秀水谷、天水涧漂流等景点相继对外开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分别题词的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江泽民同志题名的烈士纪念馆,洪学智老将军题名的红军纪念堂等为全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对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已编制全县红色旅游规划,跻身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主题红色旅游区的重要区域,有4 个红色旅游重点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笼子。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为一体,旅游开发前景广阔,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 历史沿革  && 金寨,历史悠久,县境在五千年前即有人类活动,史河流域一带已发现了高庙、小磨盘山、黄泥滩、古佛堂等七处遗扯。县境在尧时为皋陶封地,秦属九江郡。境内多险关要隘,历代有兵事,南北朝时常驻重兵。隋初,为府兵戍守地区。唐末,黄巢农民军曾至县内狗迹岭。南宋,金兵南下,元人入侵,县内主要山寨多为军事要冲。明代,仅麻埠就爆发两次反抗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清初,张福寰、侯应龙等跨县东南山区抗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捻军在县境继续活动达13年。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1947年9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立煌县城,建立民主政权,更名为金寨县。   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1997年,黄龙镇更名为双河镇。镇人民政府驻双河。  2000年,金寨县辖12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82067人,其中: 梅山镇 55586 江店镇 43358 响洪甸镇 14947 青山镇 21258 燕子河镇 23667 天堂寨镇 15963 古碑镇 30119 吴家店镇 25154 斑竹园镇 19926 汤家汇镇 30114 南溪镇 47003 双河镇 23458 白塔畈乡 38647 张冲乡 11466 油坊店乡 24219 长岭乡 16080 槐树湾乡 23347 花石乡 13049 沙河乡 12731 桃岭乡 24075 果子园乡 12386 关庙乡 9993 银山畈乡 8533 洪冲乡 5742 全军乡 8800 张畈乡 7815 水竹坪乡 4725 铁冲乡 9906  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金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六政[2004]40号)文件中部分内容: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是集老区、库区、深山区于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3814平方千米,人口6416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640人),辖28个乡镇(12个镇、16个乡)、427个行政村、20个街道居委会,乡镇平均人口22916人。……经研究,拟撤销金寨2个乡镇,将现有28个乡镇调整为26个乡镇(11镇、15个乡)。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136.21平方千米调整为146.69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22916人增加到24680人。具体方案如下: 一、撤销江店镇、洪冲乡。 二、调整梅山镇,将江店镇、洪冲乡整建制并入梅山镇。调整后梅山镇辖1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面积315.1平方千米,人口11.0896万。镇政府驻梅山(原梅山镇政府驻地)。 三、保留南溪和白塔畈等25个乡镇。 保留南溪、古碑、双河、汤家汇、青山、斑竹园、燕子河、吴家店、天堂寨、响洪甸10个镇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树湾、桃岭、长岭、花石、沙河、果子园、张冲、关庙、铁冲、银山畈、全军、张畈、水竹萍15个乡。 四、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2003〕10号文件要求,人口低于1.5万的山区乡镇均应调整。由于金寨地处边远山区,地形地貌自成封闭体系,交通闭塞,平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其中张畈乡地处大别山主峰之一的天堂寨脚下,平均海拔720米以上,总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8223人,人口密度81.4人/平方千米,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偏远村组的群众距最近的燕子河集镇相距超过30千米,且境内山高谷深林密,护林防火任务极为艰巨。全军乡属梅山水库上游,与河南固始县接壤,总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9763人,人口密度90.3人/平方千米,大多数群众居住在库区一线,境内河汊众多,且多崇山峻岭,相对高差达千米以上,交通极为不便。银山畈乡与河南商城县接壤,总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9863人,平均密度136人/平方千米,该乡距商城县城仅37千米,地理位置特殊,社会关系复杂,行政管理容易形成死角死面,必须强化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建设。张畈乡、全军乡、银山畈乡均不易撤并。水竹坪乡、铁冲乡、关庙乡、张冲、果子园乡、沙河乡同属高寒山区乡,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且护林防火重,如果将其撤并,既不利于行政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又给护林防火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将给该区域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应予以保留。 上述方案待省政府批准……。 2004年,金寨县乡镇由28个调整为26个(11个镇、15个乡)。 一、撤销江店镇、洪冲乡。 二、调整梅山镇,将江店镇、洪冲乡整建制并入梅山镇。调整后梅山镇辖11个居委会、42个行政村,面积315.1平方千米,人口11.0896万。镇政府驻梅山(原梅山镇政府驻地)。 三、保留南溪和白塔畈等25个乡镇。保留南溪、古碑、双河、汤家汇、青山、斑竹园、燕子河、吴家店、天堂寨、响洪甸10个镇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树湾、桃岭、长岭、花石、沙河、果子园、张冲、关庙、铁冲、银山畈、全军、张畈、水竹萍15个乡。  地理位置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介于北纬31o061 ~ 31o481,东经115o221~ 116o111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连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霍邱两县接壤。境内东西及南北跨度均为80km,总面积为3814km2,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金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县境南北宽77km,东西长78km。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座,主峰天堂寨海拔高度1729.1m,最低处是白塔畈乡的灌口集,海拔仅59.5m,相对高差为1669.6m.。具有明显垂直地势特征。按山岭绝对高度,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岗丘平畈三个区域。海拔800m以上中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及西部,面积2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6%,坡度多在30o ~50o之间,水力资源丰富;海拔在400 ~800m 之间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梅、响两大水库周围,面积15.9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坡度在25o左右,山间??渐缓,易于淤积;海拔在500m以下岗丘平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面积2.8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起伏多山的地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资源条件,为多层次开发、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型产业,提供了可能条件。  旅游资源  县内自然景观绚丽,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国家生态保护区马鬃岭;奇险怪秀的悬剑山、莲花山;碧波万顷的梅山水库;西庄温泉更是天然药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诞生了红军 32、33 师,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叶挺等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还有王明、蒋光慈故居、红军村等人文景观让人追怀历史。全县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革命红军纪念地 30 多处,是国家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藏 24 处,其中铅锌储量 18 万吨、水泥灰岩 1000 万吨、霞石正长岩 1600 万吨、花岗岩 8 亿立方米 、白云石 500 万吨、石墨 800 万吨。
农业资源 全县拥有山场431万亩,耕地34万亩,可养水面12万亩,名特土产品荟萃。是六安瓜片原产地和生产地,金寨翠眉为六安五大名茶之一;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桑茧产量连续30年为全省之冠,盛产西洋参、茯苓、灵芝、天麻等贵重药材,是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有“西山药库”之称;鱼产品直销北京等地,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槐树湾乡为“安徽省网箱养鱼第一乡”;高山反季节蔬菜供销上海、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天然山野菜、山核桃等农副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张冲乡更有“安徽竹乡”美誉。
水资源 金寨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 1300 毫米 左右,为淠河、史河两大河流发源地,梅、响水库总蓄水 50 亿立方米,均是一级卫生饮用水,是大中城市饮用水的优质水源,天堂寨、马鬃岭等处的水为净水、地表一类矿泉水、一类卫生饮用水。含高铝、高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有 10 多处,县城梅山已建日供水达 6 万吨自来水厂一座,各乡镇所在地供水设施配套,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电力资源 金寨县境内山峦叠嶂,河谷纵横,沟壑密布,资源丰富,水能储量为安徽之最,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发供电相统一的农村电网,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县水电站总装机 20 万千瓦,年正常发电 6 亿千瓦时,省供电部门给金寨的优惠政策是,优先保障金寨自用,富裕部分输出。 经济发展  “十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逐步提高。生产总值增幅由2000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10.6%,年均增长8.02%,超计划1.02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快2.68个百分点,人均达450美元,是金寨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5.6: 38.3: 26.1调整为30.2: 40.2: 29.6,一产比重下降较多,二产、三产比重持续上升;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3.1%,非税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3.5%,年均增长14.5%。 2003、 2004连续两年被六安市人民政府评为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到“十五”末,县域经济运行考核位次从全省61个县的第51位上升到第36位。 行政区划 金寨县辖11个镇、15个乡:梅山镇、响洪甸镇、青山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古碑镇、吴家店镇、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南溪镇、双河镇、白塔畈乡、张冲乡、油坊店乡、长岭乡、槐树湾乡、花石乡、沙河乡、桃岭乡、果子园乡、关庙乡、银山畈乡、全军乡、张畈乡、水竹萍乡、铁冲乡。    红色土地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腹地,系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32年9月,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军卫立煌部进占金家寨,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鄂豫皖边区的统治,划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边区,始设县治,称“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9月上旬建立民主政府,更名为金寨县。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产物。  金寨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基础深厚。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境内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王明(陈绍禹)、蒋光慈在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建立,这是鄂豫皖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此后,党组织不断发展,成为领导金寨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金寨党组织迅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求真务实地提出并坚持了积极准备、待机而动的武装起义指导思想,发动大批共产党员捐款献枪,加快建立革命武装;安排一批共产党员打人民团内部,开展士兵运动;同时,积极建立农会组织,开展“五抗”(抗租、抗债、抗粮、抗税、抗捐)和借粮、均粮斗争。这些活动,为举行革命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日,金寨西部的南溪、斑竹园、吴家店地区爆发了民团和农民暴动相结合的“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同年5月至12月,金寨西部的南庄贩、流波瞳、西镇、白塔畈等地,在红32师的有力支援下,先后爆发了“六霍”革命武装起义,也获得成功。鄂豫皖边区著名的三次革命武装起义中,除黄麻起义外,立夏节和六霍起义均在金寨境内爆发,从而成为鄂豫皖边区大规模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  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后,在斑竹园、流波瞳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 33师。此后,又有多支红军队伍在境内组建。  1930年上半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并将红11军改编为红1军。继红11军的第31师在黄安改编为红1军的第1师之后,第32师和第33师分别在金寨南溪和流波瞳顺利改编为红1军的第2师和第3师,以地方革命武装为主体成立的红1军独立旅是在金寨建立的第三支主力红军队伍。红1军的组建第一次形成了鄂豫皖边区统一指挥的主力红军,在金寨诞生的红军队伍是红1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1930年7月,中央独立1师在燕子河地区组建,后与红1军独立旅合编为红1军第3师。1931年1月,红1军和红15军合编为红4军,2月在麻埠又组建了中央教导2师,后改编为红4军第12师。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年10月,在麻埠成立了红25军军部和第73师。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组建。至此,在红四方面军最初组建的主力部队共7个师、1个旅、2个团中,在金寨组建的就有5个师、1个旅。随后,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25军的第75师、第74师先后在金寨境内的麻埠、白塔贩组建。金寨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据上级指示,迅速成立了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并将从麻埠撤出的中共皖西北道委、道苏维埃机关及直属队,加上红27师和地方武装,在英山金家铺组建了红27军,转战于边区13个县。后根据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7军于11月底撤销番号,重建为红25军;为建立皖西北红军主力,另于1933年1月在麻城大畈建立了红28军。1933年4月,省委决定红28军编人红25军。皖西北道委当月在金寨汤家汇决定建立皖西北红军新主力,在第二、第三路游击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红82师。1934年10月,根据皖西北道委决定,红28军在南溪吕家大院重建。这是在金寨境内继麻埠组建红25军之后,又一次组建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在汤家汇豹子岩会师,省委决定将红28军再次编人红25军。同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25军离境长征,北上抗日。  在主力红军再次离境,敌人疯狂进剿的严峻形势下,中共皖西北道委又于1934年12月上旬将分散在金寨的革命武装集中起来,在沙河店组建了红218团。红218团共700多人,成为后来再建的红28军的主体。再建的红28军是鄂豫皖边区的最后一支主力红军。它依托金寨等革命根据地,不断将地方武装补充到主力红军中去,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境内先后共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还先后建立了县独立团和第一、第二、第三路游击师、战斗营等多支地方武装力量,有10多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组织,其中参加主力红军的有4万余人。金寨地区是鄂豫皖主力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组建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发源地之一。  从鄂豫皖第一支红军建立起,在根据地共经历的五次大规模反“围剿”斗争和多次的反“清剿”斗争中,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和金寨籍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奋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除在县境内夺取了金家寨、鲜花岭、包家畈、葛藤山、花凉亭等多次重要战斗的胜利外,还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著名战役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一、二、三、五次“围剿”。  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及金寨籍红军将士,一部分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和骨干,经历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的艰难困苦以及西路军的惨烈征战,后编人八路军第129师出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部分成为红25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征战鄂豫陕地区,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率先完成长征与陕北红军会师,组建为红15军团,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编入红一方面军,参加了直罗镇等战役并取得胜利,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奔赴抗日前线。还有一部分留在根据地?三位一体”的便衣队,实行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便衣队相互配合,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开赴抗日战场,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及金寨籍红军将士,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已统计出在金寨籍红军中授衔的开国将军有洪学智等59位,金寨县成为全国第2大将军县。另有丁国钮等110多位省军级干部和400多位地师级干部走上领导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岗位,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开国将军和数千名高级领导干部在金寨参军、战斗和工作过,金寨是革命将领的摇篮。  金寨籍红军历经无数次战役战斗,大多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使周维炯、桂伯炎、肖方等一大批金寨党组织和红军的创始人、领导人蒙冤被害,给红军和革命事业及金寨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在红军和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先后进行的多次大规模“围剿”和反复的“清剿”、“驻剿”,使金寨苏区遭受了敌人惨绝人寰的反复疯狂摧残。詹谷堂、刘仁辅、桂月峰、沈仲华等许多革命干部和红军家属被捕,遭受敌人枪杀、刀砍、斧剁、刀铡、活埋、挖心、穿鼻、火烧、分尸等极其残忍的杀戮,先后有8万多名革命干部群众被屠杀、活埋和折磨致死。大批妇女被凌辱、拐卖,村庄几度变成废墟,田地荒芜,基础设施毁坏殆尽,许多地方成了无人区,使金寨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留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创伤。  金寨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05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县团级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还有许多难以统计的无名烈士长眠在金寨和祖国各地,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金寨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统一和保卫苏区建设苏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9年5月红32师成立后,在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同时,东进皖西,同红33师并肩战斗,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并不断扩展,使之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红32师还南下鄂豫边,使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展,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相联结,从而使鄂豫皖边区革命形势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据此做出了建立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使鄂豫皖三省党组织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夙愿变成了现实。此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个特(道)区中,豫东南和皖西北两个特(道)区机关在金寨境内办公。金寨地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也是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的中心要地。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金寨苏区建设具有建立时间较早、坚持时间长、保存面积大的特点。金寨苏区党政军组织始终比较健全并积极发挥作用,在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反复“清剿”而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皖西北和豫东南地区所保存的红色区域主要集中在金寨境内。  党和红军始终把根据地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七邻湾会议推动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建设,金家寨地区成为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土地革命的开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工农商贸各业长足发展呈现勃勃生机。红军公田制度的实行和《森林办法》的制定、列宁小学和红军医院的兴办、红色邮局和特区苏维埃银行的设立、丰富的文化活动开展和《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的诞生、金家寨和麻埠两个飞机场的修建以及铸币厂的建立等等,形成了金寨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特色,是根据地发展成熟的标志。  金寨人民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有10多万人踊跃支前,全力支援红军作战,积极救治伤病员,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使金寨始终成为红军队伍的主要扩充地、军需物资的重要补充地、休整养伤和开展游击战争的稳固立足地。  金寨红军和金寨人民以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精神代代传,革命沃土多华章。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区委机关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均设在金寨,金寨是国共两党领导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军政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领导同志在金寨指挥作战,金寨是解放战争的后方根据地。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根治淮河水患,确保下游豫皖两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良田旱涝保收,国家在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金寨人民又做出了淹没10多万亩良田、10多万亩经济林,淹没金家寨、麻埠和流波三大重镇,自我安置移民10多万人等巨大奉献。  红军精神是永放光芒、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在红土地上创新拼搏的金寨人民。   革命旧址  立夏节起义策源地 立夏节起义圣地??丁家埠大王庙:大王庙坐落在金寨县南溪镇丁家埠小街的东南侧,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旧址。大王庙原是生意人祈求保佑平安发财的祭庙,日(立夏节)打入民团当教练的共产党员周维炯在丁家埠的大王庙以摆宴的方式灌醉了团总和团丁,成功地领导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当晚金寨县的南溪、吴家店、白沙河、斑竹园、文昌宫、汤家汇、李家集、西河等地农民武装暴动,消灭反动民团,均取得了胜利。5月9日,各路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立夏节起义为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参加过立夏节起义的洪学智等40位革命者,成了共和国的将军。1981年大王庙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金寨县正式筹建了大王庙革命历史陈列室,徐向前元帅为此题写了“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99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立夏节起义旧址 1928年春,“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鄂豫皖边区,商城县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组织商南(商城南乡,今金寨西部地区)武装起义,并成立了商南区委。 1929年春,商南地区党员已发展到300余人,农协会组织普遍建立。2月3日,鄂东特委和豫南特委在柴山堡举行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商南起义的计划。由于革命活动频繁,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警觉。不久,关王庙党支部遭到破坏,支部书记被捕。县委根据这一情况,5月2日至4日分别在肖氏祠和穿石庙召开紧急行动会议,修订起义计划,决定改中秋节起义为立夏节起义。5月6日立夏节(阴历三月二十七日)团总外出,周维炯以值星班长身份,以“节日内务要整齐”为词,将枪支子弹集中挂在宿舍墙上,以利控制。掌灯时分,团丁们滥吃狂饮,共产党员轮番把酒,很快灌醉了反动狡猾的副队长和不可靠的团丁。同志们将枪支控制起来,宣布起义。与此同时,南溪、白沙河、斑竹园、李家集、吴家店、南流河、汤家汇等地民团和农民暴动也获得成功,活捉了反动团总杨晋阶、豪绅罗维楚和反动分子周若发。革命起义武装很快控制了松子关、长岭关、伏山、挥旗山以东的整个商南地区。 起义消息传开,人民群众欢欣鼓舞。5月7日,各地群众纷纷集会,庆祝起义胜利。5月9日,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当即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豪绅罗维楚和反动分子周若发,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周维炯任师长,师部下辖97、98团和1个特务营。实有兵员200多人。 震撼海内的立夏节起义,在大别山中心区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第一枪,为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六霍起义指挥部旧址 1929年以安徽省六安、霍山两县为中心,以农民暴动为主体与民团兵变相结合的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继黄麻、商南两大起义之后,鄂豫皖边区爆发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是鄂豫皖边区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创建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党创建整个大别山区工农武装割据得以实现。
地图全图网提供六安金寨地图最新的电子地图查询、地图搜索、网上地图、手机地图和六安金寨地图全图、卫星地图。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金寨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