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最后是从什么地方蒋介石离开大陆照片的

解放前蒋介石究竟从大陆运走了多少财宝?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解放前蒋介石究竟从大陆运走了多少财宝?]
本文节选自书籍《远乡》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著作 重庆出版社出版
  日的晚上,一纸密令送进了位于上海外滩的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的办公室。密令毋庸置疑来自蒋介石,此时的他正在为将来的事宜全力部署。
  第二天,12月1号,年轻的水手范元健参与执行了一项神z的任务。
  范元健:我在海关缉私船上工作,晚上12点就开船了,我们就沿黄浦江一直下去,开到长江口,应该往右开,结果它往左。我们觉得奇怪,往左没有路的,结果它靠到中国银行的码头边了。
  范元健工作的“海星”号是一艘美国巡防舰改装的缉私艇,吨位大约是700吨。停靠在码头边后,他发现,很多木箱被抬到了船上。
  范元健:里面的工人就两个人扛一箱都是木箱,扁扁的,很重,一箱一箱从银行里运到我们船上。运上来我们才晓得这是金子,因为箱子的颜色是装金子的,而且从银行里面运出来。
  范元健没有猜错,运送上船的,正是在蒋介石指挥下紧急南迁的黄金。尽管战火尚未蔓延至上海,但及时将黄金转移到与大陆隔着海峡的台湾岛上,却是蒋介石极为重视的事情。
  两天后,“海星”号载着大约200万两黄金抵达了台湾的基隆港2号码头,几部大卡车早在岸边等候多时,货物一到,即刻搬卸。
  这只是被运走的黄金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后的时间里,蒋介石一直在加紧将黄金往台湾运送,大陆多年积累的财富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台湾。而在运送黄金的同时,热衷文化道统的蒋介石也将目光转向了南京总统府几里之外的朝天宫,那里存放着50万件从各地辗转而来的故宫文物。
  几乎没有费多少思量,他就决定了这些文物的命运:和黄金一样,运送台湾!
  但这项决议遭到了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强烈反对。一时间,他与支持政府决议的学生庄严,几乎断了师徒关系。
  庄灵(庄严之子):马衡院长是我父亲(在)北京大学的老师,我父亲对他一向非常尊敬,师生的关系也非常好。可是在文物运台这件事上,显然双方是有分歧的。马院长不赞成文物运到台湾,而且院里很多高级同人跟院长持同样的看法。而我父亲还是遵照政府教育部的指示,很忠实地执行文物运台的政策,他很愿意押运一部分故宫文物到台湾来,这样一来,师生关系就受到了影响。
  这并不是这些文物的首次迁徙。当日本人的魔爪袭向神州之时,为了不让文物遭到破坏,政府已经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文物转移。庄严也是当年文物转移的负责人之一。
  庄灵:九一八事变之后,明显地有武力侵略也就是战争的危险。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想到了文物的安全问题,虽然故宫博物院已经成立,文物的管理也制度化了,一切都走上轨道,但万一北平沦陷,那这一批文物会不会受到影响?当时的政府这样考量,所以把这些东西早早地往西南疏散。
  为了躲避日军的战火,一万三千多箱故宫文物汇集南京之后,于1937年分三批从南京出发,向大后方迁移。一路由铁路经西安运到峨眉,一路沿长江经重庆到乐山,一路先走水路后上公路,经贵阳到巴县。这一趟流浪了大半个中国,即使在艰难的旅程中,这些文物也被精心地保护着。
  庄灵:我们放假不上学的时候,父亲会带我们到华严洞(在四川省资阳市,当时存放了部分文物)去,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把书画拿出来,到空敞的地方晾晒。有人担心在空敞的地方会有很多人围过来看,对文物造成损害,其实在当时不会。当时的环境非常单纯,华严洞当初也非常乡下,何况有一连的国军在守护,安全上绝对没有问题。
  10年之后,久历漂泊的文物终于回到了南京。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又一次大规模的文物迁移竟然就在眼前。掌管文物的理事会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决定将文物迁台,这个结果,让庄严一家人再度收起行囊。
  日,庄严来到南京下关的码头上。他带着自己的家人,随着第一批共772箱故宫文物一起登上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派出的“中鼎”号登陆舰。
  庄灵:桂永清上将没有坐这个船,可是他养的一只很大的狼狗要跟着登陆舰一起走,我记得它短毛,毛亮亮的,眼睛很大,很神气。水兵要照顾总司令的这条狗,但没想到这条狗晕船,船一开它就叫,叫得很难听,而且还吐,吐了水兵拿桶子去接,弄得我们睡觉也睡不好,所以印象非常深。
  这一趟旅行很辛苦。登陆舰中间本来有装什么战车、物资之类的大统舱,装文物的箱子经过固定后,就摆在统舱里,摆得很整齐,下面用大油布包起来。我们就睡在箱子的上面,等于睡在国宝上面。而且这个船,本来有两个推进器,但是坏了一个,只有一个推进器推着船,像跛子一样瘸着腿勉强开到台湾来。
  “中鼎”号在海上跛行了五天后,才蹒跚地将文物运抵基隆码头。和黄金一样,它们下船后立即被守候在岸边的卡车运走,并用火车送到北台湾的杨梅暂时存放。
  在“中鼎”号运送文物的同时,更多的文物正在加速打包,彻夜不停。第一批文物运抵后不到两个星期,第二批文物共3824箱又被搬上了招商局的“海沪”号,跨越海峡向台湾而去。
  而身在台湾杨梅的庄严在此时接到了老师马衡的一封信,信中说:此后故宫文物在台,兄须好自为之。如此包含着无奈与责怪、托付与期待的一句话,让庄严心中感慨丛生。但无论如何,此时的庄严已没有了退路,第三批文物已打包好,正在等着被送上远行之路。
  此时,已是1949年1月。
  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全线败退,内部要求蒋介石下台的声浪越来越高。蒋介石在此情此景之下,更加快了运送黄金和文物的步伐。1月10日,被任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的蒋经国奉命来到上海与俞鸿钧会晤;16日,蒋介石亲自召见俞鸿钧,安排黄金运台事宜。一批又一批的黄金被秘密运出,即使1月21日蒋介石在一片责难声中宣布下野,俞鸿钧也于同时从中央银行总裁的职位上卸任,运送黄金的事情也完全不受影响,数百万两黄金源源不断地运抵台湾。
  但文物的运送却在此时出了些麻烦。
  索予明(故宫文物迁台押运人员):东西运出去对于南京总是不利的,把好东西都搬走了,那些码头工人就不肯做这个事。当然这也是有人鼓动,也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我们事先跟码头工人已经约好了东西上船的价钱。但那时候正是过年,过旧历年大家都蛮隆重的,他们就觉得过年还要他们去搬这个,就不肯(去),拿这个借口来反抗。后来我们船长说加钱,反正就是要过旧历年的加班费、过年费对不对,给你钱。
  加了工钱以后,装运总算顺利进行了。第三批总共1248箱文物被搬上了“昆仑”舰,其中包括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给中国的唯一一件物品:一扇翡翠屏风,这是当时中央博物院的主管杭立武坚持加上去的。而另有很多文物,则不得不被留了下来。
  索予明:我们准备运2000箱,可是搬到一千多箱的时候舱位就满了,怎么办?结果我们把楼上的甲板都打开,医务室、餐厅、检务官的饭舱都不要了,通通塞箱子。这样把箱子塞上去了,后来一算,岸边还剩下七百多箱。
  1月30号,“昆仑”舰在炮火声中驶离南京。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运送的途中又出现了意外,“昆仑”舰突然转向。
  索予明:舰长把船开出长江口后,就往北开。船上有些人看情况不对,我们是要往台湾去,不应该往北开,要往南才对,所以他们感觉不对。副舰长就把舰长抓起来,等于实际控制了这个船,于是就掉头开到台湾去。开到台湾后,他们就把舰长抓起来,不久之后这个舰长就被枪毙了。
  一路波折,第三批故宫文物整整花了3个星期,才在日抵达台湾。随后,它们也被送到了杨梅前两批文物已在此地汇集,之后这三批文物被集中转运至台中,存放在一家糖厂里,后来再送往中台湾的雾峰北沟落脚。这批漂洋过海的故宫文物,历经抗战和内战共12年的颠簸,终于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笼罩在运送人员头上的阴云,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散。
  庄灵:我还记得那年冬天听收音机,上面有“点名”,就是点哪些人带着文物到台湾来,当然讲得也很难听,把带文物到台湾来的人叫做“蒋介石卖国集团”。这些护送文物一起来的人都榜上有名,我父亲也在内。
  这样的“荣誉”让所有人备感沮丧,但他们对国宝的热爱和工作的精细却丝毫不会因此而有所减退。运送到北沟后,这批文物展开了首次清点工作,其中的细致让所有见证人都叹为观止。
  索予明:外国人看到我们把箱子打开,把包包拿起来,每个包包都用绳子捆着,把绳子解开,打开纸包,东西才拿出来。东西拿出来是完完整整的,外国人看到这么好又这么脆弱的东西,以为箱子里的设备一定很好,没想到一打开来是这么简陋的设备,所以觉得这个工程简直是奇迹。
  文物的运送至此告一段落,此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文物的清点和保存上;而另一边,黄金的运送还在持续着尽管蒋介石已经宣告下野,但他仍是国民党事务决策的核心人物,他的意旨仍在被良好地执行着。一个突出的例子便是,虽然接管政权的代总统李宗仁后来曾要求行政院将运往台湾的黄金、银元再运回大陆备用,但这道命令却被送进了档案馆,丝毫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战火也冲破他们的意愿,向着广阔的南方蔓延。日,解放军进入南京,长江下游的上海陷入一片混乱;5月中旬,已卸任中央银行总裁的俞鸿钧在蒋介石的密令下秘密从香港飞到上海,与驻守上海的汤恩伯会面。会面后,汤恩伯亲笔留下字条,要中央银行除暂留黄金5000两、银元30万两之外,其余存于指定的安全地点所谓的安全地点,指的正是台湾。
  很快,任职于上海招商局的江源接到了驶往台湾的任务。此去匆匆,他赶在出发之前与年轻的女友结了婚,随后便匆忙踏上旅途。
  米绳祖(江源之妻):当天十五,(他)讲十六晚上就请客吃饭,然后十六还是十七我们就上船了,那艘船是叫汉民轮。
  匆忙结婚的米绳祖,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其实另有一重身份。
  米绳祖:一个是军统局的身份,一个是黄伯韬部队的身份,都是上校。一个是上校参谋,一个是这个,事先我都不知道。
  运送人员从海关缉私队变为高级军官和特务,足见当时蒋介石等人心情之急迫。解放军不断扩大的战果让他们必须采用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将黄金运送出去。于是,命令也送到了空军第十大队队长衣复恩手上,要他带领部属从上海红湾机场驾机飞往台湾。
  衣复恩:我们当时接到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将军的命令,说有一批东西要从上海运到台湾,大概要七八架飞机,那就派了七八架飞机到上海。他后来当面说是黄金,(但当时)我们飞行员都不知道,而且飞行员都很天真,对这个事也没兴趣,黄金也好,白银也好,运过来就好了。他们唯一的责任,就是把任务完成。
  舰船与飞机并用,大陆的黄金、银元源源流向台湾。从1948年年底到蒋介石父子离开大陆为止,到底运了多少黄金?确切的数字没有人知道。不过据李宗仁回忆,在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之后,当时国民政府监察院的秘密报告显示,单单黄金部分就有390万盎司被送到台湾,价值5亿美元。
  这些黄金后来一直被存放在北台湾山区的金库里。它们的到来,为台湾经济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急需安顿下来的人们得到了喘息,也为日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运抵台湾的故宫文物也为蒋介石在战乱中取得统治的正统地位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在战争离去后,它们于1965年迁入了位于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存放在博物院后山的山洞内。
  这些中华瑰宝让成千上万的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流连忘返,而那些残留在装运箱上的迁徙痕迹,则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越发缄默了。随同文物迁台的故宫人员也在历史的夹缝中慢慢老去,当年蒋介石的一个决定,让他们从此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庄灵:他(庄严)是在北方出生、长大的,特别对北京有非常深厚的情感。他的第一份工作、他的婚姻都是在北京完成的,抗战胜利的时候他也以为文物当然还是会回到北京故宫去,可没想到国共内战之后,从此变成另外一条路,往东南到台湾来了。1980年还没有解严,所以跟大陆连通信都困难,这是他很大的一个遗憾。一直到临终他还在念“北平、北平”,很希望能带着这批东西回到故都去,但这个愿望(他)永远没办法实现了。
  庄严的遗憾是故宫文物迁徙故事的缩影,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透过时空的变迁,正静静地诉说着一九四九年的那一段迁移史。
(责任编辑:王蕊)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好, []|
& 军史轶闻 & 正文
蒋介石最后是怎样离开大陆的?(图)
连载《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陈宇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编者按:《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一书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陈宇编著而成。该书详细叙述了1949年8月-12月,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节节失败,退守西南一隅,蒋介石在重庆、成都一带调动军队,企图作最后挣扎的历史过程。以下文字为本书节选。(孙琳)人心惶惶的成都市,一有风吹草动,就更加动荡不安。街头跑了一只兔子,传到街西就会说成跑了一群牛。这天下午4时22分,金家坝街口上一家的5只羊,不知怎么地跑到房顶上去了,赶都赶不下来,成都市民的房屋在那时都房连着房,屋连着屋,5只羊在驱赶中,从这家房顶窜到那家房顶,人们越着急,越是赶不下来。羊在房子上还像哭一样,咩咩咩地叫个不停,东跳西蹦,把房子上的瓦都踩碎了。这件事本来在平时算不了什么新闻,但在这特别时期却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被记者们搬上了报端。蒋介石是否离开大陆 各种传闻越来越多大街上,人群虽仍成堆成片,乱哄哄的,但明显比前几日减少了以往两种引人瞩目的目标:一是军车,许多车辆正开往川西,准备那里的“会战”和“突围”。原呆在城中能开车坐车的,这时该走并有办法走的也都走了,车没人坐也就没人开,更主要的是汽油,因全部保证飞机的用油,许多烧油的车辆不得不趴窝等待解放;二是由于战局的紧张,许多妙龄姑娘谁还敢再出门,太太小姐们坐藏在家中,开始欣赏起“父母”服装,长的稍有姿色临街胆小者,下至刚成年的少女,上自还自我感觉能引起滥兵游勇歹意的半老徐娘,万不得已非得出门,也要在脸上涂抹上看上去让人恶心的锅灰油垢。有些报纸竟故作玄虚登载《寻人启示》:“时装女郎都到哪里去了?”传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离奇。但励志社中传出的片片哭声却是真的,原来昨日12时由成都起飞的空军第226号运输机,于当天晚上7时飞抵海南岛三亚机场上空时,由于天气恶化,汽油燃尽,被迫降落失事,机上所载国防部、中央社眷属40多人遇难。这天上午,三亚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还未离开成都的国防部、中央社的官员们哪有不痛哭失声的。没有眷属遇难的人一方面庆幸没搭那架航班,一方面更担心自己是否能走得成。人心更加浮动。成都市民再次得知蒋介石已离开成都的消息,是在今天中午过后,《新新新闻》报在该日的报纸头版头条以醒目大字写道:“蒋总裁巡视蓉市区”,有的市民也的确在那天下午的城门口或街头见到过乘车巡视的蒋介石。而现时仍戒备森严的北较场,更使市民们怀疑蒋介石是否是真的离开了成都,离开了北较场(档案记载:北较场内执勤的学生兵,是在12月18日由军校教育处副处长徐幼常率领最后一批离开北较场西移新津方向)。蒋介石的离蓉在当时即成了一个谜,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是一个未解的谜。台湾学者李敖所着的《蒋介石研究》中,写到关于蒋介石如何在危急时刻脱险,借用别人的一句话说,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运用了特种技术,终于将领袖送到安全地带”,李敖说:“我不知道毛人凤的‘特种技术’是不是就是战车。若不是战车,哪将又是什么呢?”那么,蒋介石离蓉真的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吗?下面我们不妨根据有关史料作一分析。“离蓉之谜”的主要焦点,首先在于蒋介石究竟是在何时何机场离开成都飞往台湾的?这在当时的新闻报导就有多种说法,在时间上主要有8日、10日、13日等几种说法:在地点上主要有凤凰山机场、新津机场两种说法。“8日”之说主要见于当时成都发行量最大的各晚报,上载:“蒋总裁已于今晨乘中美号专机离蓉,因事前未通知,故王主席等均未赶上送行。”这一消息在战时的成都无疑引起了巨大震动,以致到今天笔者在采访一些“老成都”时,他们都肯定地说蒋介石是在8日离开成都的:那天是“大雪”节气(农历十月十九)的第二天,是一阵白茫茫的“大雪”为蒋介石送别的,白军飞走,红军到来。那时曾多次在北较场受到蒋介石约见的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司令陈克非,在1962年发表回忆文章时,也多处指明蒋介石是在8日离开成都的。前面已提到过的地下党“留蓉工作部”在时间相距刚一个月的《策反报告》中,也是白纸黑字地写着12月8日,蒋匪离蓉。”笔者在访问当时被挑选出任“捉蒋敢死队”的队员们时,他们也无不惋惜地说:“我们计划是在10日左右晚上行动,可是蒋介石提前在8日跑了。”然而,“8日”之说显然是错的,这在本文前面已有表述。“10日”之说,较为普遍流行,主要有12月11日的《新新新闻》报,文载:“蒋总裁离蓉飞台”,具体时间是10日中午12时30分。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在1965年的回忆文章中亦说是十日,具体时间是早饭后不久,他说那天黎明他刚准备躺下睡一会,忽得知蒋介石要走了,他立即驱车赶到凤凰山机场送行,与蒋介石说了几句话,蒋的座机便升空飞走了。熟悉成都附近地形的人知道,从北较场到凤凰山机场,小车行驶充其量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按王陵基的说法,蒋介石起飞时间不会超过上午九时。而据另一当事人蒋经国的“日记”称,他们蒋氏父子是于10日下午2时从凤凰山机场升空飞台的。其它一些文章所载“10日”之说,便多是源于以上“一报两人”之文,但在具体时间上,三者又不相一致,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蒋经国的“日记”,在11日却是空白,而在12日的“日记”中写道:“日昨尚在成都”,这个日昨与昨日是没有根本区别的,说明蒋氏父子11日还在成都。另据许多回忆文章载,蒋介石是在听说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通电和驻宜宾的国民党第七十二军军长郭汝瑰的起义通电后,才决定离开成都的。蒋经国在10日的“日记”中就这样写着:“父亲返台之日,即刘文辉、邓锡侯公开通电附共之时”。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六处处长徐文山回忆说:“蒋介石在成都听到郭汝瑰在宜宾起义的消息,气得捶胸顿足。”那么,刘、邓、潘和郭汝瑰的通电起义时间究竟是在何时呢。档案史料证明,刘、邓、潘的起义通电所署时间是12月9日,但是,通电发出的时间却是十一日深夜,据当事人称,之所以时间不署11日而署9日,是为了表示不落后于在9日通电起义的云南卢汉,关于此事已有专门文章论述。这也就是说,蒋介石若得知刘、邓、潘的起义通电,最早也得是12日凌晨的事。由此可见,蒋经国的“日记”正如本文前面多处列举,在日期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特别是对照档案史料看,蒋经国在写到这一段时好像总是在隐瞒着什么东西。关于郭汝瑰的正式通电起义时间,经考实查证,也不是过去一些文章所说的9日或11日,而是12日,这有当时解放宜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战斗日志和战史为证;“我军主力进抵宜宾后,野司电令我军与其接洽谈判,该军于12月12日12时通电起义。”这又说明,蒋介石若得知郭汝瑰部起义的消息,最早也得在12日下午,那他的离蓉时间也显然是在12日之后。刘文辉的第24军代军长刘元在日写的《国民党二十四军起义概况》(载成都军区《党史资料》1985年第1期)中写道:“刘、邓、潘宣布起义后,十三日蒋介石就仓皇逃到台湾去了。”参谋长杨家祯在1984年底《国民党二十军起义始末》中也写道:“刘、邓、潘宣布起义后,蒋介石感到绝望,就于十三日飞逃台湾去了。”时任成都警备司令的严啸虎,在1962年的回忆文章中对1949年12月逐天排序记事后写道,“蒋遂于13日飞逃台湾”。以上种种迹象也表明,蒋介石在13日之前,仍住在黄埔楼内,等待着国际、国内形势能有个转机,但这个转机却始终没有到来。此日深夜,实已是12日凌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的起义通电传入黄埔楼。通电如雷贯顶,惊得蒋介石从床上跳了起来。通电开篇写道:“北京毛主席、朱总司令并转各野战军司令暨全国人民公鉴:蒋贼介石盗取国柄二十余载,罪恶昭彰,国人共见。……所望川、康全体军政人员,……努力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之残余,以期川、康全境早获解放,坦白陈词,敬维垂察。”通电中开头“蒋贼介石”几个字,更是惊得黄埔楼内所有听到这一消息的人为之瞠目结舌。晨曦中,已闻远处传来隆隆解放炮声,蒋介石瘫倒在床上。解放大军的“铁扫帚”终于扫到了成都,蒋介石及其侍从人员不得不作出了马上离蓉的决定,着手在选定具体时间等技术细节上绞尽脑汁。
[责任编辑:lik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图书。作者袁浩。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基本信息
书名: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
作者:袁浩
类别:社科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内容简介
抗战胜利,外敌一去,国民党腐败蔓延不可抑制,执政者不但不控制反而纵容;派系争斗加剧甚至相互拆台;劣币淘汰良币——平庸无能者身居高位,有德有才者反而边缘化。
黄金捐献案、法币对伪币的汇率政策,金圆券洗劫民众金银。把中产阶级与升斗小民推到对立面——这是普通民众。
戡乱动员令——打压中间势力,强迫民盟解散。把几乎所有中间力量推到对立面——这是政治势力。
裁军中大肆兼并异己,对军人复原后安置不管不问,将大量旁系部队推到对立面——这是军事力量。
而相对的,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就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依靠着这三个法宝,解放战争仅仅2年,双方的力量对比就发生颠覆性逆转。
如果把国民党组织比喻成汪洋中一艘破损进水的大船,船上人从始至终都在争吵、内斗,眼睁睁的看着船与自己一起沉没。
中国五千年历史大多是一部成王败寇的历史。有多少历史名人与其团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看它楼起,看它楼塌。[1]
袁浩.《辙乱旗靡: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离开大陆时蒋称三年归来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李立
[摘要]送别的乡绅问:“总统几时再回来?”蒋介石略微迟疑了一下,便伸出3根手指头,肯定地说:“最多3年!” (蒋介石离开溪口前拜别祖坟)日,浙江奉化溪口。慈庵,位于溪口北侧白岩山腰上,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生母王采玉的墓地。这里有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型建筑,蒋介石每次回故乡都要在此下榻,以尽孝道。已宣布“下野”的蒋介石身着长袍马褂,手持礼帽,臂挂拐杖,久久呆立墓前,沉默不语。蒋介石是个孝子,他非常爱母亲,母亲也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蒋介石也的确没有让母亲失望。然而,母亲在他人生得意之际就已故去,今日若地下有知,看到儿子如此落魄凄凉,该是多么伤心……想到此,两行热泪从蒋介石脸上缓缓流下。是啊,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就在4年前,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委员长也迎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毕竟,在他的手上实现了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民族梦。他身着戎装前往开罗会晤罗斯福和丘吉尔,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争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丘吉尔曾高度称赞蒋介石:“在美国人眼里,他是世界的一支主要力量。他是‘新亚洲’的头号人物。”(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合影)客观地讲,蒋介石能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尤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通过一系列的讨伐军阀的战争,使此前一盘散沙的中国得到了空前的统一,说明他绝非庸碌之辈。但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高明的对手——毛泽东。在蒋介石整个政治生涯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征战,几乎战胜了所有对手,却唯独输给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当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之时,蒋介石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3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然而,蒋介石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的将领们也太不争气,纵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大军,却在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面前屡战屡败。“匪越剿越多,兵越打越少,仗越打越背”。仅仅过了两年,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面临全面崩溃,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迎来了收获季节。人民解放军愈战愈强,到1948年底,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了华东大部。胜利在即,华北地区除北平、天津几座孤城外均已解放,国民党军精锐被消灭殆尽,蒋介石的统治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蒋介石为战场上的连连失利而焦头烂额时,后院又起火了。国民党桂系白崇禧、李宗仁等人乘势而起,以“吁和”为名,仿效古人“逼宫”。1949年元旦,对蒋介石来说,没有一丝节日的喜悦。解放军已兵临城下,渡江作战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在中国的败亡命运已无可挽回。当日,新华社发表新年献词,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响亮口号。蒋介石也发表元旦《文告》,发出了“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绝不萦怀”的哀鸣,并声称为“以冀弭战消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而甘愿“引退”。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评论《评战犯求和》,明确将蒋介石列为战犯,拒绝以蒋为谈判对手。而国民党党内要蒋介石下台的呼声日益高涨。更为严重的是,美国人已经看出蒋介石对他们再无多大价值,开始在国民党内物色新的代理人。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已无退路,只有下台。20天后,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在写下“冬日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诗句后,黯然神伤地离开总统府,回老家奉化溪口——这个他政治上失意时总要回去的避风港,“归隐”去了。 (蒋介石在溪口的最后日子)现在老家也不能待了,只得另择隐地。送别的乡绅问:“总统几时再回来?”蒋介石略微迟疑了一下,便伸出3根手指头,肯定地说:“最多3年!”4月25日下午2时,蒋介石一行来到象山附近的头江口。因为水浅,只得先上竹排,再换乘汽艇,到达早就停在头江口外清江上的“太康”号军舰。站在甲板上,蒋介石不愿再回头望一眼故乡,只是望着涟涟水波,默默无语。此次离乡,蒋介石是何感触,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他就和家乡永别了。还是蒋经国一语道出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情:“大好河山,几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本文摘自《台海风云》,李立著,九州出版社出版文章来源:腾讯文化合作媒体——九州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jzhpress),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