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项目投资vr项目有风险吗

投资人谈VR:一座布满坑的金矿 很多项目只为骗钱_新芽NewSeed
投资人谈VR:一座布满坑的金矿 很多项目只为骗钱
·  VR次元  王潘 
摘要“VR和AR是非常烧钱的一件事。在这个时代要忽悠钱也相当容易,我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一个VR/AR大会,来参会投资人比创业者还多一倍以上,稍微有点样子的VR项目都能骗到钱。”
  咬咬牙,Facebook公司CEO扎克伯格最终还是在收购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发生在两年前,耗费20亿美金对Oculus的收购,是很多人对VR行业的第一次窥探。
  那时,更多的人还不知道VR为何物。但时间仅仅向前迈进了两年,正如你所见,一个全新的世界转瞬即至。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有人说,当大家都对一件事情都很疯狂时,我们反而要谨慎,要真正想清楚,这个行业是真正的风口,还是被一些非市场因素驱动的泡沫。
  3月25日下午14:00,主题为“VR/AR创业是金矿还是泡沫?”的VR/AR创业沙龙在深圳Wedo社举办。活动主办方为创业,协办方为、以及Wedo社。
  “我们团队对VR有兴趣,参加了三星VR创业大赛。我们有很多的创意,还会做3D内容,像我们这样一个有想法但是缺少经验的团队,应该毕业了以后去应聘工作,还是自己去创业。”一个为了参会专程从香港赶过来的研究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想答案并不重要,但从他提问的背后,你可以想象到,VR的确已始扎根到每一个角落,就连创业氛围并不浓厚的香港地区的学生也按捺不住想去试试深浅。
  但从另一方面讲,对当下的VR行业怎么看,不仅仅只有创业者在迷途中抹黑前行,就连投资人也无法给出标准答案。
  很多VR项目只为骗钱
  在沙龙现场,首先上台做演讲的资本董事总经理连盟认为,“如果试过VR你会觉得那是代表了未来。”他还表示自己个人和对VR和AR非常关注。
  那么VR/AR到底改变了什么?连盟表示,它改变了视觉。“我们身上有各种传感器,温度、湿度、气侯、湿润程度、听觉、嗅觉。视觉在获取信息中占70%的比例。人类大脑中70%是视觉信息,其他则占30%。完全颠覆视觉的东西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深圳余波表示,当每一次金矿加泡沫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方法穿越死亡谷。穿越死亡谷最核心的刚需是钱,创业者身上带的血够不够这是个很大问题。如果失血速度快,走到死亡中间那段基本上就趴下了。在上次互联网手机的泡沫里,发现最厉害的创业者在保存自己血量的方面是非常有方法的。花自己的钱一定要非常小心。
  “VR和AR是非常烧钱的一件事。在这个时代要忽悠钱也相当容易,我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一个VR/AR大会,来参会投资人比创业者还多一倍以上,稍微有点样子的VR项目都能骗到钱。”余波话锋一转,“但是骗行家是很难的,真正有眼光的投资人都是挑最好的VR/AR项目。每年要做总结、交账本,还有分析项目的来源。”
  据他介绍,投资人一般分析VR项目最主要的核心来源社会络,仔细分析自己家的账本后,可以发现,真真正正给自己带来最好回报的案例,基本上还是靠大家在业界相互网络的推荐。这是效率最高的。现在很多平台是水涨船高,很多平台上的项目都是被挑剩的。
  创投资经理孙志超则表示,今年第一个季度不到三个月,自己已经收到了四十多次活动的邀请,这就是“活久见”(只要活得久就什么事都能见到),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有这么火热。
  自从有了VR,有人说这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于是移动互联网大会有VR的环节,有大量的游戏开发团队没钱了,也去做VR游戏。泛娱乐也说有VR环节。到了VR自己本身这一新的产业链,从硬件到内容有独立的产业链,也有独立的VR环节。
  “VR有三个纬度,一个纬度是媒体口中的VR,媒体口中的VR上至Facebook、Google,下至开发者,另外一个维度是资本,资本分两种,一种投资项目有前瞻性,一种是投机项目,二级市场占一个概念就可以。还有一个维度是普通人。普通人知道有全景直播,可以看小电影,但他们对VR的认知没有更大的场面。”孙志超说。
  一座布满坑的金矿
  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得知未来不确定性的同时,每个人都想找到捷径。但大家也都很清楚,最终能够做成的是其中的极少数。
  “目前真正关注VR的人群还是男性居多,现在行业女性占比少。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趋于年轻化。关注的人群各个地方都有,各个职业也都有应用在当中。”3Glasses副总裁陈英姿说,就目前而言,VR成熟最快的领域有两个,一是游戏类切入,二是视频类切入,能够借由空间时间交互弥补现实的缺失。
  而对于VR如何改造视频行业,很多男性首先想到的就是切入成人视频,这一度让很多宅男浮想联翩。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国外公司已始有所举动。
  不过,VR切入的方向远比你想象要多,另一位上台演讲的指挥家创始人陈铭心就声称自己不会随大流。“我们不做游戏、不做电影,出了一款产品是VR样板房,听起来不是很好的东西,制作的过程和难点跟VR游戏或者电影差不多。”
  据他介绍,VR样板房不但可以将实体样板房的建造时间由半年到一年缩短为15天,其次还可实现异地看房买房,另外对房屋装修的样式也可以先通过VR感受一次,而不用等到真正实体装修好之后再后悔。
  然而,尽管有如此多的企业和资本疯狂涌入,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也不断诞生,但就当下而言,很多用户对自己真正体验到的VR产品并不满意。于是人们很容易产生的困惑是,VR到底是一个金矿还是一个坑呢?
  在公司代表王玮看来,当下的VR困难挺多的,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让大家觉得适应的设备。在交互上,人们想象的交互体验还没有实现。
  抛开这些说内容,现在VR很多游戏的内容制作起来确实困难,但是对于VR这样一个新的品类、新的产品来说,什么样的游戏,什么样的内容形态适合的,这个上面有很多的困难探索。
  “VR是一个矿还是一个坑?我觉得VR是一个布满了坑的金矿,这个方向一定是大的金矿,中间有非常多的坑,需要大家去摸,可能是硬件可能是软件可能是内容形态上的东西,最终的目标VR、AR肯定是一个金矿。”
2899゜11545゜21508゜31413゜41080゜5822゜6780゜7773゜8747゜9727゜10
7423゜14249゜23551゜33071゜42965゜52926゜62899゜72751゜82361゜92192゜10虚拟VS现实:VR技术都存在哪些风险?
网易科技讯4月21日,每当有人想尝试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时,总免不了要摔得人仰马翻。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未来5年内,虚拟现实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所以,当像Facebook,Valve和Sony这样的大公司开始涌入市场,各自推出它们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开始思考:这些虚拟现实技术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潜在的新风险。但事实上,过去的经验向我们表明,这些风险往往只是我们的多虑。1936年,美国民间人士曾公开指责无线广播技术将会让孩子们分心,而爱迪生创办的第一家发电站,也是在安全运行了两年之后,才开始被人们所信任。
但是VR虚拟现实技术确是一个例外,它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突然闯进了我们的视线。它沉浸式的体验开始蔓延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似乎从来没人讨论过,佩戴虚拟现实眼镜是否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易友们可能会问,这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吗?真得会有危险?网易科技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希望能为大家解答疑惑。
关于虚拟现实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VR虚拟现实技术所潜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先简单做一下科普:你的眼睛之所以能捕捉到立体三维图像,得归功于你与生俱来的生理机制。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便找一张3D图像来仔细观察一下。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一张三维图像,你的体内实际上是有两套机制正在同时运转。而对VR虚拟现实设备来说,为了模拟三维效果,它就必须要遵守这两套规矩。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想要看某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自动锁定和聚焦到那个东西上面。学术界管这一反射现象叫作“accommodation-convergence reflex”(调焦反射)。
“你的眼睛需要聚焦到那件物品上的距离和你的视线想要锁定到那件物品上的距离是等长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rty Banks教授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这样说道。Banks教授是加州大学眼视光学、心理学和神经系统学方面的专家。
“我们的大脑能同时处理这两种反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管这叫’ vergence-accommodation coupling’(聚焦偶)的原因。多亏了这两套机制的存在,我们才能真实地看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上图为Oculus Rift头戴显示器,得益于Facebook的注资,它正在市场上掀起腥风暴雨
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无论是看远物还是看近物,我们的眼睛都能自动地通过汇聚或是发散,聚焦到那件东西上的某个固定点。这种调焦识别的能力,也被称之为“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聚焦反射),但也是因为聚焦反射的存在,有些人在初次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时,会感到轻微的不适。
“我们认为,大脑在处理图像信息时,需要不停地在汇聚和发散间做调整。这样的过程会给人们带来轻微的不适感,”Banks教授继续解释道。“这会让一些人的眼睛产生疲劳。严重的话,还会让人产生呕吐感,有甚者会感到头痛。”
根据Banks教授的观点,目前我们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在使用者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后,我们的眼睛会持续地调焦,不断地改变自己。
“具备这种调焦功能的生理部位是具有可塑性的。你可以通过学习去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你与生俱来的本领。如果你在佩戴VR设备时感到不适,我建议你可以试试先卸下设备,看看周围的景色,让你的眼睛休息一到两分钟。”
上图为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
体验者的糟糕评价
“每当你向你的朋友们推荐一样新东西,并且希望他们能长期使用下去的时候,你都应该要评估好它潜在的危害,”Banks教授说道。
我们接着问道:“长时间佩戴VR设备是否会导致慢性的眼睛聚焦障碍?”
“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还无法回答。我认为现在还缺少确凿的证据来肯定这一点。我们不知道,每天平均12个小时的佩戴是否会给使用者造成慢性疾病。但是,我个人对这一点保持怀疑,然而,我现在也没法拿出科学依据来进行反驳。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
早在2012年,Oculus Rift开发者版就已经向消费者开放购买了,早期的体验者也已经对过度使用会造成的视觉问题做了足够的分析。虽然这些文章没有被广泛地推广,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美国科技网站Reddit的体验用户Abore在他佩戴Oculus虚拟现实眼镜一段时间后,写下了如下的评价:
“多亏了Oculus虚拟现实眼镜,我的左眼都快废了!特别是我的眼部肌肉,Oculus给我的眼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即便是在我卸下Oculus后,我的眼睛仍是久久无法恢复。我前后大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慢慢修养,才逐渐康复。”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Ars Technica的博主Lee Hutchinson表示,在他佩戴DK2版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并且玩了很长时间的《精英:危险》之后,他的眼睛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不适期。
图为Lee Hutchinson在Oculus Rift上玩《精英:危险》
Hutchison说道,“Oculus的出色设计会让佩戴它的用户感到非常的舒适。在正常情况下肉眼难以辨认的网格,都变得很清晰。但是在每一次长时间佩戴Oculus之后,我的视网膜都会感到一种灼烧感。”
“尽管我的睡眠还是很不错的,但每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仍能模糊地看到那些讨厌的网格,它以一种叠加的形式出现在我视网膜所能看到的那些噪点上。我最好再强调一下,它真得很明显。”
Oculus现在的分辨率已经相当高了,但是还是无法根除它的边界效应。当我们就这个问题,向Marty Banks教授进行请教的时候,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你可能会看到残影,”Banks教授说道,“当你卸下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几秒钟的重新适应时间,这些残影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就多也就一分来钟吧。听起来,如果那个残影持续了几分钟,那就不是残影了。在我个人看来,这点还是很奇怪的,因为我自己从未碰到过这种情况。”
“我相信体验者们不会说谎。但是对于那些没经历过的东西,我也不方便轻下断论。”
VR设备穿戴后遗症的机理
Oculus的穿戴体验已经警醒我们: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可能会对你的视力造成伤害。我们应该警告那些Oculus Rift的使用者,佩戴VR设备可能会对你造成潜在的危害。
一份关于健康与安全的报道指出:“不要瞎玩或是随意碰那些可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虚拟现实产品,对于其他那些可能会损害你视力的东西,也最好不要乱碰,除非你真得对这些症状免疫。”
我们的理论在不断地完善。美国南加州大学医疗虚拟现实学院的专家Albert Rizzo向我们解释,虚拟现实技术所潜在的影响视力健康的问题与一个名叫“past-pointing”(过指试验)的现象有关。
Past-pointing是一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视觉现象,当我们想看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将集中到空间上的某个固定点。该现象最早由眼视光学之父Albrecht von Graefe提出,常出现在那些因肌肉麻痹而犯斜视病的病人身上。后来,在飞行员的飞行模拟过程中也曾出现过。
图为美国布拉格堡的士兵正准备用虚拟现实眼镜进行战斗演习
Rizzo教授向我们解释道:“如果你要进行一场演习,你的大脑将接受演习的信息。如果你长时间这么干的话,即便你在后来退出演习,你的大脑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接受演习的信息。而这也很好的解释了VR设备给用户带来的病症。”
Past-pointing效应将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Rizzo教授表示,他非常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参加他虚拟现实实验的志愿者。在结束测试后,Rizzo教授会帮他们打的,绝不允许他们自己开车回家。
除了以上提到的潜在危险之外,Rizzo教授还表示,佩戴VR设备后所产生的方向感迷失现象只是短期的。
“我不认为佩戴VR设备会永久性地影响人们的视力。”Rizzo教授补充道。
有趣的是,Oculus官方也特别声明,建议13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戴这款虚拟现实眼镜,同时Oculus建议成年人也不要长时间的佩戴这款设备。
在它的官方声明中,Oculus表示“Oculus虚拟现实眼镜确实会在视力、平衡感和多任务协同工作能力等方面影响使用者。”
图为2014年科隆国际游戏展上,体验者佩戴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
VR和孩子们
在Oculus Rift的官方声明中,已经明确指出了:13岁以下的孩子不应使用VR虚拟现实系统。
这或许是因为Oculus官方也担心,这种三维立体图形会损害儿童还处在发育中的视觉系统。但Oculus毕竟还是一家公司,他们更担心它的竞争对手任天堂,后者在2011年的时候发布了3DS游戏机。
其实早在1993年,Tom Piantanida博士就在他的一篇对头盔穿戴设备的安全评论文章中,表达了他的担忧。在他看来,VR头戴设备将触发人们潜在的斜视问题。在如今的青少年儿童中,斜视问题很常见,症状表现为一只眼睛有时会向外翻。
Piantanida博士呼吁,头戴显示设备或其它会对视觉系统会造成压力的设备都可能会触发、加重这些孩子潜在的视力问题,并且最终可能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图为孩子们在进行Oculus Rift试戴测试
Marty Banks教授对虚拟现实眼镜是否存在风险这点,仍持有怀疑的态度。但他也表示使用者一定要小心。
Banks教授表示:“我研究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已经很多年了,并且我的许多学生也在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出现过像体验者们所说的那些症状,但孩子却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信息的收集能力还很弱。”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Peter Howarth教授,一位对立体成像技术深有研究的专家表示,他不认为立体图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致命的危害。事实上,他确信立体图像如果被展示得正确的话,是可以通过让两只眼睛协同工作,来帮助那些存在斜视问题的儿童进行纠正视力的。
“我们的担心似乎是那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潜在的不良反应,”Howarth教授在2011年任天堂发布3DS游戏机时说道。
“我必须反驳,使用3DS游戏机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它的坏处。我刚为我的女儿订了这款3DS游戏机,任天堂官方也可以申辩一下,玩游戏在某些方面上,是有助于儿童成长的。”
有相关媒体就Oculus官方对13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的这条规定,征求了Howarth教授的看法,问他是否还对VR设备的安全性感到自信。
Howarth教授在回邮中写道:“我的自信源自于事实,已经有相关视力纠正师通过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来帮助患者治疗眼部肌肉方面的缺陷。”
上图为孩子们正在进行一项虚拟现实游戏竞赛
虚拟与现实的较量
根据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心理学家Angelica Ortiz de Gortai,的描述,如果你有过闭上眼睛还能看到游戏画面的经历的话,那么你或许是得了游戏迁移症(Game Transfer Phenomena)。
Gortai教授认为,如果使用者长时间穿戴虚拟现实设备的话,那么他患上游戏迁移症的机率也将更大,而如今许多竞技游戏俱乐部也严禁玩家长时间地佩戴。Gortai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游戏迁移症的临床表现为:看东西的时,会出现像素点;入睡的时,会听到游戏的声音;有甚者,当虚拟现实设备穿戴者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会下意识地进入躲避地雷的迂回行驶模式。随着VR虚拟现实设备不断地融入社会,游戏迁移症也将变得越来越高发。
“个人的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我相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变得更普遍,感官模拟渠道变得更多,游戏迁移症也将变得更常见。” Gortai教授在她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
对Gortari教授来说,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不断深入,它最终由可能会改变我们定义现实的方式。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的话,我们将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
“随着虚拟环境让我们更好地感知周遭,带给我们更好的空间感,让我们更好的情感表达后,它将越来越容易给使用者造成一个错觉:一不留神,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迷失在了虚拟和现实的之间,”Gortari教授说道。
“而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你的困惑以何种强度,何种频率以及何种环境出现,还有就是你对这样的经历是如何理解的。”
有游戏玩家反映,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Minecraft中的像素块
日前,一支研究关于“过度使用VR技术”课题的研究团队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结果,为这一猜想提供强有力的证明。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者Frank Steinicke教授和Gerd Bruder教授将一位实验对象放置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中24小时,并且每隔两小时就让实验对象进行一次简单的休息。志愿者除了会时常感到恶心之外,还开始有点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了。根据Steinicke教授和Bruder教授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这次实验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志愿者就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了迷惑,在看一些物品和事件时,分不清它们究竟是出现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出现在虚拟世界中。”
虚拟世界会影响真实生活的这个问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游戏迁移症通常只是暂时性的,但如果有人在操作机械或是在开车过程中犯病的话,那结果将是致命的。
“开车的人要具备瞬间判断的能力,需要提前观察周围司机的举动,”英国DigitalLawUK律师事务所的高管Peter Wright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对那些司机来说,如果他们失去了这方面的能力的话,他们的反应时间将被延长,潜在的危险将是致命的。”
在Wright看来,对司机是否患有游戏迁移症的测试,需要被引入的对司机的考核当中。如果他们真得患病的话,很可能将导致意外、事故,甚至是乘客的死亡。
“目前,对司机的考核还只停留在对酗酒和嗑药的排查。但是,只要让司机走几步路,摆一下金鸡独立的姿势,再回答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大致判断出他是否患有游戏迁移症了。”Wright继续说道。
上图为Oculus的企业级产品
对那些本身就患病的人来说…
其实,虚拟现实技术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被引入到了医疗领域了,它被广泛地用于帮助患者,治愈他们的创伤后遗症。
2003年,Albert Rizzo教授提出:心理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
Rizzo教授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对那些本来就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的病人来说,虚拟现实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严重的精神问题,加重他们的病情,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还有可能会出现妄想症。
我们缺少对过度使用VR设备的研究
在Rizzo教授最近一次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向我们解释道,得益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他的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有研究人员用VR设备对精神分裂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R设备并未对他的现实观造成伤害。
但是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未知的谜题,还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如果过度使用VR设备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而这也是Rizzo教授所担心的,他承认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流行,我们需要开展更多长期的跟踪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有一天你也将被卷入其中,”Rizzo教授说道,“究竟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我们要需要做很多的研究。”
沉溺于虚拟世界
人们关注玩游戏上瘾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年了,但直到今天,很多国家的官方心理机构还是没有把玩游戏成瘾归入到精神疾病的范畴。
随着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的日益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我们是否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Rizzo教授在很早之前就提出:虚拟现实设备很可能会被那些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滥用。
“对于那些每天都在幻听和幻视中挣扎的患者,我们很难评估,这种真假交替的环境对他们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Rizzo教授在2003年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些患者很有可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上表现出消极的反应。”
有时你不得不脱下你的虚拟现实眼镜
但是,即便是个正常人也很难抵御VR虚拟现实设备的诱惑力。Rizzo教授告诉我们,沉迷游戏将会让我们迷失自己,他向我们讲诉了一些过度沉溺游戏而突然猝死或是造成他人死亡的惨剧。
日前,国内一名19岁游戏迷,因为过度沉迷于《魔兽世界》而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猝死。
所以,游戏再加上VR设备本身独一无二的体验噱头,对那些游戏迷们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游戏玩家会很容易上瘾,”Rizzo教授说道,“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警戒心。”
美国海军成瘾康复研究组的首席科学家Andrew Doan博士最近谈到了他对Google Glass的使用上瘾情况。Google已于日前以每副1500美元的价格向消费者回收了售出的Google Glass,这位美国海军服役军官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做到不去想它,而他的表现则属于重度的脱瘾症状。
上图为HTC的VR虚拟现实眼镜
现实的隐患
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后最大的一个隐患,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一点是:你的眼睛被完全蒙上了,看不到现实周围的情况。
“我保证将有坏事发生,”Albert Rizzo教授说道。“一旦你完全沉浸其中,你也将被现实生活完全剥离出去。摔倒已经算轻的了。”
他向我们回忆了当任天堂Wii游戏机第一次出现在市面上时,频发的用户意外打破电视机的情景。玩家还没习惯如何正确地甩游戏遥控柄,挥得太猛了。而任天堂方面则是无奈地在随后推出了更可靠的捆绑式腕带。
如果你在家无聊,独自一人沉浸在虚拟现实游戏当中,特别是在玩那些需要追踪的游戏时,危险将变得无处不在。如果你的设备上还通过许许多多的数据线连接着你的笔记本或是游戏机,那就更危险了。
上图为一名玩家正在Virtuix Omni和Oculus Rift上玩虚拟现实版的《口袋妖怪》
制造商们怎么看?
Oculus官方拒绝就这些情况发布评论,他们表示除了产品发布会以外,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在这方面,索尼的Morpheus虚拟现实项目团队也同样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索尼方面目前只表示,Morpheus虚拟现实系统将在2016年发布,而现在就对细节进行讨论还为时尚早。
如果继续往前看的话,很显然,我们正大步迈进一个未知领域。目前,对于长时间佩戴VR虚拟现实设备会对使用者造成什么影响的研究还很少,第一批尝鲜的人也还只是第一批的志愿者。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东西真得不好,但是相信易友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对VR虚拟现实眼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就这是我们的唯一的期望。
Banks教授在采访的最后说道:“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什么充足的证据表明,穿戴虚拟现实眼镜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但我希望大家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明白一个道理:汝之未见,未必无害。”(止水)
{{news.title}}VR创业之风险投资篇之一:风险投资基金是个什么鬼?
& & 文︳米薇儿(<)经过2015年的起步迸发,2016年所谓的VR元年,已经落幕,过程一波三折,由上半年的资本追捧,到下半年的VR行业入冬。上半年国内投资金额约为15亿元,投资案例主要由上市公司和机构主导,BAT三巨头为主的机构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乐视等巨头纷纷进入VR领域。典型的融资案例有以下几个: 2016年1月,暴风魔镜获得第二轮融资2.3亿元人民币,天神互动、暴风科技、华谊兄弟、天音控股、爱施德等上市公司均有投资;2016年2月,奥飞动漫投资虚拟现实游戏公司TVR和全景视觉公司互动视界;2016年3月华策影视投资国内顶级VR/AR影像内容&VR直播制作公司兰亭数字1470万元人民币,接着继续投资了业内知名VR内容供应商热播科技640万元人民币;2016年4月,迅雷作为领头方参与国内最大的360°全景相机制造商Insta360的B轮融资;2016年5月,棕榈园林和掌趣科技共同参与了国内VR娱乐领军企业—乐客VR的A+轮融资。资金资本对VR的追逐不可谓不火热,国内巨头对VR的布局不可谓不重视。似乎VR行业的高潮即将来临。但现实是残酷的,转眼下半年,VR行业的冬天的说法甚嚣尘上,传言约约有90%的国内VR厂商已经宣布破产,国内VR创业败光百万资金的悲惨故事见诸报端;国外企业级VR软件开发商Envelope VR刚在2016年获得Google Ventures的新增投资,便在2017年初宣布倒闭(见下图)。VR行业的洗牌似乎已然来临,VR创业者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感受到阵阵寒意。凡事都有两面性,对整个VR行业来说,洗掉不健康的虚火,让整个VR行业的参与者静静思考一下未来方向,尤其是创业者谨慎对待行业现实,理清思路,轻装上阵,未必是坏事。从今天开始,为了帮助VR创业者对接资本市场,VRW虚拟现实网(<)将呕血梳理国内VR行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商业模式、投资方向、投资案例、业务特色等,以帮助创业者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基金,争取达成有效合作。笔者在本篇文章里,先介绍一下风险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作为导入篇,供各位参考。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的现代投资机制的体现。一般而言,分为公募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入股的形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一般的“名股实债”一般不是风险投资基金常采用的方式。由于标的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风险比较大,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专家管理和组合投资,降低了由于投资标的和投资周期而带来的行业风险,使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得到有效的平衡,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稳定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可以从基金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与成功的投资运作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作为背负着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角色的VR技术从一开始诞生,就吸引着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资金和资本快速涌入这一领域,据统计,2015年全球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两大领域共吸引风险投资6.86亿美元;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14到2015年两年之间,虚拟现实领域共吸引风险投资21.26亿元。而根据高盛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VR和AR的营收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高盛VR与AR报告: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总而言之,虽然目前VR行业遭遇洗牌,但是未来前景看好,预计将会有更多的风险投资资金进入这一行业,只不过进入的时点和进入的姿态可能是建立在更加理性之上的。(下一篇,笔者将解析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具体运作方式)来源:&联系:微信: QQ:声明:转载需注明来源vrw虚拟现实网()&
盛泰财富课堂
Copyright & VR网 - 广州艾阿维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vr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