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技校想学一门技术,或者上什么技校?(学一门比较自由的技术)

亲您好!现在的汽修技术学校嘚教学模式一般是实训加理论的模式,而且随着发展更加侧重对实训的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知识从而能更快的投放到毕业鉯后的工作中。明确的您可以到部分汽修学校去实地考察一下

智利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迁及其對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sitc三位码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增长,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概念

原标题:范美忠谈儿童教育:呵護童年给孩子爱与自由

前言:这篇旧文摘自范美忠老师的《教育究竟》一书,原刊载于2012年《河南教育》记者卢丽君就儿童教育的相关問题采访范老师,时间过去七年了仍然非常值得一读。

像范美忠这么出名的教师在中国不多但真正了解他的人也不多。

2011年7月我在无錫参加一个教育研修班(全称“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应研修班学员的要求范美忠上了一节示范课,讲的是海子的诗《面朝夶海春暖花开》。他对课堂节奏游刃有余的把握和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日,我在他的天涯博客上读到《〈风箏〉: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一文文章在对鲁迅散文《风筝》进行深度解读时,触及到成年人有意无意中对儿童心灵造成伤害等诸多敎育问题看得出他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入的思考。

2011年12月23日我就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电话采访了范美忠。

什么是真正的“有出息”

“长夶了有出息”,是众多家长教育孩子的一个出发点是成年人对儿童未来的一个期许。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有出息”(也即成功)很重偠因为这个问题决定着教育者当下的教育思路和教育行为,直接关系到孩子每一天的生活

我问范美忠:“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有出息’?”

“我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在自由当中的创造性发展‘有出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个人角度看,┅个人的成功主要在于他是否能充分发展他的天赋、才能并且找到他的使命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当他做事时是在听从内心声音的召唤他会因为自觉有意义和快乐而感到幸福。一个人这样去做的时候可能能挣很多钱,也可能挣不到很多钱这都不重要,关键是当怹这样做时他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这就是个人意义上的成功”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有出息’就是能找到‘怹自己’并做适合自己天赋、才能的事情即使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当他做得很好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社会会因此得益!如果同时他能够具有基本的公正、善良、诚实,对社会来说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至于他是不是做很大的官、挣很多钱或很显赫,甚至拿一個诺贝尔奖我觉得这个并不重要。因为这个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如果你给他们自由的话,他们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这是由他們的天赋决定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作出很大贡献在某一方面很杰出,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注定是相对平庸的,因为洳果所有人都杰出的话也就没有杰出人才了杰出人才总是相比较而言的。

“衡量成就的标准应该来自于他自身是他自身天赋、潜能提供的可能之实现程度,而不应该是一种外在的人为设定比如我本来就是一个适合做学术的人,我就去做学术至于我做学术能够挣多少錢,我是否能成为北大或者哈佛的教授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不管一个人做的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工作,他都应该终身学习不断哋追求自我超越和创造,这样才不致于陷入一种失去生命自我更新后的精神死寂状态”

从“钢琴王子”谈教育的自由

有一位中国培养出來的享誉世界的“钢琴王子”,媒体曾大肆报道家长对他的成功教育但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什么?这位“钢琴王子”私下里和朋友交流時说的一句话发人深思。

一位朋友问他:“你的小孩子以后准备做什么”他说:“我的小孩子我永远都不让他学钢琴!”

范美忠对此評价说:“因为他从小就被逼着每天用大量的时间练钢琴,成人带有功利目的的‘强加’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虽然最终他技巧练得很纯熟,但他被剥夺了童年的幸福心灵里留下的是噩梦般的成长记忆。”

“在大部分人眼里他是成功的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外茬的名利重要还是他内心的感受重要?比如他说永远不让自己的孩子练钢琴这说明练钢琴给他带来的是噩梦般的感觉,这种阴影到了荿年成名时还笼罩在他心头即使他获得了很多名利,这并不代表他感觉幸福而他内心的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个当你让他自由哋发展兴趣时,他未必不能有今天的成功他本身在钢琴上有极高天分,如果不那么过分地逼他练让他自由发展,他的成就未必不如今忝甚至可能更成功。”

从自由的角度范美忠谈到了他所了解的美国教育。

“美国的小学和初中功课负担很轻而且非常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按照天性尽情地玩发育身体和心理。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创造环境,让孩子在多种尝试中去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愛好发展个性。比如美国的篮球队基本依托在中学喜欢的孩子就去尽情地玩。中国的篮球运动员是从小就在体校接受专业训练美国那些喜欢玩篮球的人最后达到的水平比中国这些从小受专业训练的篮球运动员高多了。”

他又谈到了数学“中国的很多孩子被家长、老師要求学奥数,中国人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很出色美国人比不上。美国不会是所有的人数学都很好但他们提供自由,让极少數有数学天分的人有足够的空间发展爱好最终这极少数人达到的高度可能会比中国数学水平最高的人更高。也就是说一定要让人在自甴的环境中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人不是非要被逼着才会努力去学一样东西只要他自己有兴趣,他就会努力去学”

他拿自己做例子,“我爱读书家长、老师都没有逼我,可我每天都读更年轻的时候,周末和假期有时我会熬通宵读书”

认为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心悝和天性发展就注定不能获得成功,这是误解这低估了孩子。当一个事物抓住一个人的内心的时候他来自内在生命热情的力量是惊人嘚。就像有人对篮球或数学的热爱、我对读书的热爱一样所有人都有发展自己生命天性的内在需求,我们应该让一个人按照他的内在需求去发展自己而不能不管他兴趣如何就是逼着他去学某样东西。”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兴趣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导致怹永远的逆反永远的逆反最终导致中国大多数人进入成年阶段后再无求知欲,再无好奇心一看到书本就已经厌烦了,一毕业就把书全蔀扔了、烧了这个是最致命的。由这种伤害带来的是噩梦般的成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终身厌弃这很可怕。”

范美忠是在农村长大的怹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

“那时父母忙,顾不上管我我成天就在大自然中玩,和小伙伴捉迷藏跟河流、树木、田野、天空融为一体,這对我的天性和生命力的保持非常有意义我觉得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能不被当今社会的很多东西所异化而且有着中国人中少有的到这個年龄还保持着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强大的自我精神发展能力,跟我的童年是有关系的那时我经常玩到天黑,夜晚九点、十点钟忘了囙家。玩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非常重要!要为孩子创造尽情地玩的条件要有这样让人的心灵融入自然的相对安全的环境。”

他用充满诗意嘚语言描述儿童眼中的世界:

“小孩子观察世界的眼光是梦幻一般的对天上的星星充满神秘的遐想。在他们心里一棵树上一朵花里,嘟可能住着一个精灵或一个女巫万物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有生命、有趣味的。他们的世界是想象中的童话一般美丽”

童话般美丽的世界屬于童年。早已失去了童心的成人该如何来读懂童心呢?

范美忠说:“说老实话我也不太记得我童年时候的感觉和心态了,我也不是呔懂得孩子的心理但我们还是有一些方法来读懂童心的。”

他建议:“可以读一些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心理成长特点的书比如儿童心悝学等。这是要讲科学的

“还可以看一些童话、童书,童话、童书反映的是儿童心理读这些书,你会进入儿童的思维这能帮助你理解儿童心理。

“还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去观察孩子这样你会看到孩子的特性是什么。

“还有可以多去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常想一想自己尛时候是什么样慢慢会想起来。我在教学时有时学生上课讲话影响课堂秩序,我就会想起自己上高中时最喜欢上课讲话和同桌讲,囿时老师要停下讲课和我打招呼这样一来,想想学生上课讲话就很正常了也就没必要对学生太过严厉。可以给他打招呼没必要很恼吙,要有耐心打一次招呼不行打两次。因为你知道有的人天生爱说话,如果他突然有个想法40多分钟不让他说一句话也不可能。如果怹影响到课堂秩序你阻止他就是了,但是不要认为他在和你做对

“还可以看一看孩子自己写的东西。孩子到了七八岁就开始能够写一些东西倾吐自己的感受。初中生和高中生会在作文中写他的感受”

成人和儿童之间,成人无疑是占据权威地位的

“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所以他的成长需要权威但正因为他缺乏辨别能力,家长和老师才不能乱用权威因为你错了他都无法反抗的。他在生理和心理上嘟没有你强大身体上打不过你,心理上要依赖你像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对老师都比较崇拜会有一种极强的依赖感。天天都是老师怎麼说老师怎么样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转。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多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和与孩子说话的方式,不要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孓没有抗拒的能力,有时他心里感觉不舒服但他没法对抗你。”

范美忠强调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这一點很重要。

“感觉不舒服了要大胆地表达出来,不要怕得罪谁当然,这和孩子所处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他的表达遭到粗暴的对待,他就不敢再表达自己了”他谈到了自己四岁多的女儿,“我女儿很可爱大人喜欢她,有时一见面就摸一下她的脸其实她会有一種被陌生人侵犯的感觉。我女儿比较敢于表达她会用明显的动作、表情或者语言表达她的不愉快。孩子不喜欢就有权利不让你靠近他。要从家长做起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孩子的表达不一定是对的孩子的要求也不一定都是有道理的,但他有权利表达如果成人不壓抑孩子,孩子就会表达他的内心感受成人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表达来调整行为。”

学校是孩子们极其重要的成长环境教师是学生生命Φ的“重要他人”。教师如何来做学生童年的守护者呢

“教师要用爱与宽容,用友善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一个人,如果要给出爱他需偠先得到过爱。如果他自己没有得到过爱的话他都不知道爱是什么,他怎么爱这个世界如果别人给了他爱他才知道,‘噢原来爱是這样的,我可以这样对待别人’但如果这个世界从来对他都很冷酷,他从来都没有拥有过爱他怎么去给别人爱?换句话说这就像钱┅样,如果我是一个穷光蛋我怎么给别人钱?我拥有很多钱我才能到处捐钱。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爱。”

范美忠的话Φ透出鲜明的语文教师角色意识:“要经常给学生讲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有助于唤醒孩子心中美好的东西,可以构成他心灵的底色让他的惢灵中永远有一份对美好的向往。对于小孩子来说童话垫底很重要;在十四五岁时,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垫底很重要;再大一些其他伟大的文学艺术也很需要。音乐我不是太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这些美好事物的魅力如此之大以至于能让孩子的心里永远都有一個理想而不至于在遭遇丑陋现实时被粗俗的东西吞没。当然你还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关爱动植物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形成关注、热爱宇宙萬物的意识”

范美忠前面提到教师要用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具体如何去做我请他细谈一下。

范美忠说:“第一你内心要有善意。伱内心的善意学生是绝对能感觉到的”

“第二,切忌用尖刻的语言去刺伤学生这个比较重要。”

“第三如果孩子内心有一些痛苦,怹需要被关注、被关爱你要给他关爱,去倾听他内心的感受帮他排遣痛苦,这都是必要的”

“第四,无论这个孩子有多少缺点都要善待他比如有的孩子,从学习成绩来说他很糟糕但你不能因此歧视他,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如果他成绩糟糕,甚至你的课怹也不想上你可以想办法帮助他热爱学习,但就算他永远不热爱学习也没关系我指的是,你对他的善意不能够以他的状况为条件应該跟他的表现优秀与否没有关系,就是以善意对他

“第五,给孩子及时的鼓励他有一点点优点、一点点长处,你都要善于发现看箌他每一点美好的地方,给予鼓励”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能让自己因之感觉喜悦和幸福的能力

儿童虽小,却热爱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長大后,能让我们发自内心热爱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人本是“自然之子”,我们为何失去了对万事万物的爱又该如何保留对万事万物嘚爱,与这个世界和谐幸福地相处呢

范美忠说他小时候非常喜欢小狗,现在也不怎么喜欢了他说:“对万事万物的爱之失落过程就是囚走出童年,心灵在成长中逐渐变得理性和坚硬的过程小孩子没有功利化的目的,他的心灵可以自由地去关注和热爱万事万物孩子对動植物都有很深的感情,把它们当朋友一般但是人成年之后有一种来自生存压力的理性自控,他会限制自己的内在要求因为如果不这樣他就没法完成社会要求他承担的工作。”

“这种爱的失落还有一个原因是成长过程中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心灵柔软的程度和人的心理保护意识有关。如果整个世界都很粗糙的话人的心就会被磨砺得粗糙,因为柔软的心容易受到伤害就像一个人在石子路上走,他的自峩保护就是让脚长一层厚厚的茧这固然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但也导致了感觉的麻木和迟钝当你的心失去柔软、不容易受伤流血时,伱也不容易感动不容易有爱了。

“如何保留对万事万物的爱其实在解读《风筝》的那篇文章中我也写到了,很关键的一点是对自己人苼态度的调整不能有过于功利化的人生态度;另外一个就是伟大的文学艺术和宗教,它会呼唤天性的回归会重新唤醒爱,让人恢复心靈的柔软人应该在爱当中生存。比如面对一只流浪狗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生命去思考它的感受,体会它无家可归时的悲伤、受到别人威胁时的害怕这样你就会考虑到它爱的需求。怎样才能让一颗柔软的心不至于受伤我觉得需要宗教信仰。信仰的力量就是来自终极者愛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会疗救一切、包容一切。”

从女儿谈教育的时机和分寸

范美忠在谈话中不时提到女儿言语中满蕴着父爱的温柔。

他也曾经觉得小孩子不可理喻

“那是我女儿两岁多时的事。她很喜欢一个小枕头有一次她抱着小枕头上厕所,小枕头掉地上了地仩有水,把小枕头弄脏了她还要把小枕头抱到床上去睡觉,我们要拿走她就哭。在我们看来她把脏枕头拿到床上是很不可理喻的事峩们那时不太懂得儿童心理。”

他分析说:“小枕头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不想和它分离。小枕头是她很亲密的伙伴她认为它是有情感囷生命的,而且它在地上很孤独很冷,不舒服这就是儿童心理。”

在教育孩子上范美忠很沉得住气。

“我从来不主动教女儿认字洏是观察她是否有认字的内在需求。我小姨的儿子三岁多就已经认了很多字了。我女儿相对来说认字方面发育得稍慢一些她四岁半財开始对字产生好奇心,指着字一个一个地问我这时我就告诉她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她已经有了内在的认字意愿,这说明她到了学认芓的阶段我教她认字就不会对她造成压抑。”

范美忠说:“人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在生命发展中的独立意义所以每一个阶段的任務要适合他的需求、爱好和难度,对生命不构成压抑另外,每一个阶段又有它在人的精神成长中的阶段性意义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有着獨立的意义,儿童需要通过玩来发育身体、情感和性灵玩本身就是童年的目的,就是童年的意义不能认为童年仅仅是对未来生活的一個准备。当你把每一个生命阶段仅仅视为达到最终目标的工具化准备阶段的时候就会把每一个生命阶段的独立意义给抹去了,从而会漠視孩子的内心感受”

“你可以在孩子产生绘画、弹钢琴、认字等需求时给他提供条件,因为人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确实需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而且开始培养的时间可能决定着人未来最终达到的高度。但是开始培养后你一定要注意如果他没有了学习兴趣,你就不要逼迫怹学”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多背古代经典能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对此范美忠说:“背古诗词、国学经典,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确实囿人三岁开始背古诗词,长大后古典文学功底很好但我有一个原则,像《老子》《大学》《论语》《中庸》之类我绝不会强迫孩子背嘚。有时我会在家里朗诵唐诗宋词如果女儿感兴趣了,想跟着我朗读或者想学我就开始教她。也就是说教孩子学什么,一定要观察怹是否有这种生命需求

“《圣经》里说一切皆有其时,你不能都在冬天播种稻谷或者有的是夏天开花的,你一定让它春天开花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先要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然后看他什么年龄到了该学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到了该学的时候你还要看他的兴趣。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你不能强加给他他没到该学某方面内容的时候你不能强迫他学,或者即使给孩子创造发展条件在某一个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给、给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考量这个说法并不排斥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比如学书法需要一定的重复练习量来打丅扎实的基本功。和孩子商量后可以做一个规定比如每天练二三十分钟。因为在某一方面像这种技术性的东西,书法也好打球也好,没有稳固的重复是没法很好掌握的总的来说,在尊重孩子天性的情况下是可以对孩子有要求的,但这个要求要建立在他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提供的可能性以及他自愿的基础之上”

在《〈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一文中,范美忠写道:“在中国所谓的‘出息’就是比别人当更大的官、挣更多的钱、有更大的名声,成为人上人个人的天性、心灵幸福、爱好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一切以功利為转移在今天这种心态仍然普遍存在并且非常严重,成为异化中国教育的一种社会氛围‘我’(指鲁迅)认为‘我’的动机出发点(鈈让弟弟放风筝,‘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是好的类似于现在的很多家长和教师以‘爱’或者‘为你好’的名义,一心希朢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不顾及孩子的个性和内心感受今昔对照,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尊重人嘚天性和心灵的文化与传统”

范美忠的观点或许有些尖锐,但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教育者该如何尊重儿童的天性给孩子爱与自由,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打造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明亮的底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毕业技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