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总面积当前农田抛荒总面积为多少

引言:作为我国夏粮主产区,今年河北却见到了大块大块抛荒的农田。以易县为例,今年当地小麦播种面积只有往年的2/3左右,而易县农业局也表示,全县约有2万亩麦田出现季节性的抛荒。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导致农民都不种田了。
文/茅于轼 (作者博客:)
最近各地发生土地撂荒,农民不愿意种地的现象。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因为我国是一个土地并不充裕的国家,居然发生土地的撂荒,把稀缺的资源闲弃不用,其中必有某种制度性的障碍,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土地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资源,可以种庄稼生产粮食,蔬菜等等,也可以修马路,盖楼房,做停车场。究竟该做什么用要看这块土地的具体条件。也有一些土地是不值得利用的,比如山丘,沙漠,远离人口居住地的可耕地。但是现在发生的撂荒是原来用来种庄稼的地现在废弃不用了。为什么?因为种庄稼的收益太低,赶不上进城打工的收益。农民纷纷进城了。农民的这种选择显然是对的。正因为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中国才有高速的经济增长,他们的人均产值大大地提高了。现在我们还有将近一半的农业人口,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太多太多。我们的目标从事农业占的人口至少要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都在5%以下。
按照奉行计划经济者的想法,土地和农民是生产粮食的两大要素,少了那一样粮食生产都会不足。因此规定了18亿亩红线不得减少的严格政策。各地政府(唯一的土地供给者)在发展用地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土地的使用不能随这块地的具体条件决定,耕地转换成其他用地是严格不允许的。在十分必要的条件下也要从别的地方开发一块面积相同的耕地作补偿,并经过极为复杂的审批手续。这种规定实在是自欺欺人。面积相同,单产不同,产量能保证吗?这项错误的政策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GDP的几个百分点。幸亏计划经济的奉行者没有规定要多少农民留在农村种地,和耕地一样,农民进城要进过审批。事实上我国有几亿农民进城了,粮食不但没减产还连年增产。这是搞计划经济的人永远也想不通的事。事实上建国以来人口增加了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了一半多,耕地还减少了。靠的是单产的提高。现在低产田还不少,减少粮食浪费和技术增产的潜力并没有用完,限制耕地面积是没有道理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下降,如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废除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是潜力之所在。毫无道理的耕地红线规定应该及早停止。
原有的耕地被废弃不用,难道土地真的过剩了吗?显然不是。一块地不适合于作耕地,完全有可能改作其他用途。有一些城里人愿意搬到农村去住,或者因为羡慕乡村生活,或者因为较低的地价能够降低生活费用。还有许多工厂原来在城里,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其他用途能使土地的收益大大提高,工厂占地要改为别的用途,工厂就要搬到别处去。原来的耕地是一个备选方案。废弃的农用地就有了别的利用机会。所以农地抛荒的原因正好是不允许土地使用的转换,使得不能“地尽其用”。土地使用的扭曲使得我国土地紧张的问题雪上加霜。
农民逃离农村,是个人追求较高的收入,也是国家城镇化所要求的。有人认为农民离开土地是因为粮价太低,所以农民不愿意种粮。可是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什么导致了粮价低?在市场中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粮价不断走低(尽管有起伏),就是因为粮食有点过剩,粮食不再稀缺。现在已经不是马尔萨斯时代。在他活着的时候,以及在他以前的几千几万年里确实是粮食产量限制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从十九世纪以后粮食的生产逐渐赶上了人口的增长。虽然这二百年中全球人口从十亿增加了六倍,到了七十亿,粮食反而越来越多。如果不是粮食产量的巨大增长人口的这种高速度的增长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产粮大国愁的是粮食卖不出去,粮食供需的总趋势是供过于求。所以粮价才会太低。我们也没有理由埋怨粮价低迫使农民放弃种粮。事实上我国的粮价比世界市场上的粮价还略高一些。从经济利益来讲我们应该进口粮食。只是为了供应的安全我们放弃了大量进口。其实是用经济代价换取了供应的安全。到底有没有这种安全的必要也是有很大争论的。
我国现有的农民中大部分都要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转变为城里人。这是铁定不移的。现在的问题在哪里?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中已经有几亿农民进了城。但是他们中能够把家眷一起搬进城的还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农民工的身份,在城市没有固定户口,住在集体宿舍里,到春节时回家过年,过完年再进城打工。这不是真正的农民进城,不是我们所要的城镇化。是什么妨碍了真正的城镇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里的居住成本太高。不要说买房买不起,连租房也租不起。可是另一方面大中城市里都有数目巨大的空房。一方面房子空着,另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农民工租不起房。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房价高是需求高,供应低造成的。需求高是因为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高,财富分配集中于富人,他们手中的钱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只好去买房。并不是富人没有房子住而买房,而是钱没有地方去才买房。
供应低的原因首先是土地供应不足。土地的供应被地方政府垄断了。他们希望抬高地价,这样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也由于前面提到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彻底解决的办法是让农民可以直接和房产开发商协商土地买卖的价格。在众多农民的竞争下,土地价格一定会下降,供应也会增加。如果农民能够从出卖土地中提高收入,城里的住房价格也因土地供应的增加而下降。就会有更多的农民有条件在城里买房租房而变成真正的城里人。从短期看,对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征税也许有助于帮助解决农民进城中的住房问题。总起来看,我们应该欢迎农民进城,并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在城里的住房问题。
总策划:赵牧 执行:赖颢宁 编辑:沈路 赵泽宇 漫画:蔡联 设计:廖翔
随手转发:海口统计农田抛荒数量 水利设施不健全成抛荒主因 - 中国在线
海口统计农田抛荒数量 水利设施不健全成抛荒主因
来源:南海网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
  海口美兰区大片的耕地长满了杂草。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卫东摄
农田为啥会抛荒?11月24日至27日之间,《南国都市报》连续刊出“农田抛荒”系列调查稿件,探讨这一问题。稿件刊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12月1日,海口市农业局组织座谈会,海口市相关直属部门,各区农林局负责人,各区农田抛荒严重乡镇及村委会负责人等参与,共同探讨“农田为什么会抛荒”、“如何恢复抛荒农田耕种”等难题。
下一步,海口四个区相关部门将调查统计各区土地抛荒具体情况。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说:“将根据情况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农田抛荒难题。”
农田抛荒严重:海口将统计抛荒土地具体数量研究对策
农田抛荒,不仅仅是海口的问题,也是全省的问题,更是全国的问题。座谈会上,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这样讲到。
那么,海口农田抛荒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林劲心里没底,目前并未有专门的部门、报告进行相关统计,他找不出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不过座谈会上,参会的各区乡镇、村委会代表一点点拼凑出了海口农田抛荒的具体情况。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马坡村委会主任陈亲云吞吞吐吐地说:“群众都不愿意去种田了,现在都荒废了两三年了。”东山镇副镇长王先福补充说:“进入2014年5月以来,东山镇在部署淡季蔬菜种植工作工程中,发现无论是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还是当地群众,普遍种植蔬菜积极性不高。目前,整个产业园还有1862亩土地没有种。”
龙华区龙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解放田洋一带由于劳动力缺乏、水资源不足、土层贫瘠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该地抛荒土地超700亩。
而在美兰区三江镇,农田抛荒的现象则要更加严重。三江镇农业中心主任冯学朝说:“由于海水防潮堤破损,台风期间导致海水倒灌,三江镇有近3000亩土地抛荒。”
琼山区农林局负责人猜测,琼山区农田抛荒的现象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估计整个区抛荒土地面积在2000亩左右。
这些代表所反映的情况或许已经能够说明海口农田抛荒的大致情况。
对此,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要求4个区各相关负责人,尽快对辖区内抛荒土地进行调查统计,“我们要弄清楚海口到底有多少土地处于抛荒状态,以及导致抛荒的原因是什么。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据此,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不能让农田长期抛荒下去。”
原因分析: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成“重要原因”
导致农田抛荒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依然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秀英区东山镇马坡村委会,这种情况显得尤其明显。
马坡村委会主任陈亲云说:“村里一大片田洋,由于灌溉不畅,有排沟,没有灌沟,导致整个农田无法灌溉。很多村民看到这样的情况,干脆就不种了。”
陈亲云说的“没有灌沟”的土地,即是海口蔬菜产业园项目内土地。这个万亩蔬菜产业园当初设计为“仅种蔬菜”,园内提供了管道喷灌。可喷灌在陈亲云眼里并未有效发挥作用,“有的根本就没法用。一部分已经坏掉了;另一部分则根本不适宜,有的农民想种水稻,喷出来的水根本用不上。”
东山镇副镇长王先福说得更详细:“由于这个万亩蔬菜产业园设计不完善,产业园范围内没有灌沟,只能种蔬菜。但是老百姓对此认可度很低。特别是产业园内的泵房尚未投入使用,导致群众用水困难。这就打击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
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委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旧州镇副镇长程水非说:“岭南村委会靠近南渡江。但是由于排水设施缺乏、不完善,导致该地土地在雨季时常被淹。这增加了农民种田的风险,于是大家也就不种了,种了反而亏。”
此外,由于工程建设造成水利设施破坏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比如灵山镇红丰村委会,由于高速路及相关建设工程的动工建设,导致原有水系遭到破坏。该村村委会主任无奈地说:“整个田洋没有水,老百姓只能挑水去灌溉。可是有的地方水资源都被污染了,挑水都没法挑。那就只能抛荒了。”
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已经成了导致农田抛荒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原因。
此外,农业产业技术落后、土地流转困难、农村劳动力缺乏、种田效益低下也成了导致抛荒的主要原因。
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说:“除了面上的大环境的影响,每一块农田抛荒都有着具体的原因。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实地分析。”
建议:争取一到两年完善抛荒农田水利设施 引进新品种提高种田效益
如何破解农田抛荒难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田水利设施,政府每年都有大量投入,水源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可难就难在水源进田的最后一公里。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农田沟渠的管理,特别是进入田间的毛渠、斗渠。”该负责人说:“水利工程不仅仅是修,更重要的还是管理。只有管理好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对此,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说:“水利设施是基础,没水,农田肯定会抛荒。针对这一问题,各区对水利设施不完善的田洋进行统计,争取列入明年的农田整治计划,争取一到两年内完善这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让抛荒农田复耕。”
针对种田效益低下,很多农户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种田的情况,林劲说:“要研究制定一些政府激励措施。比如农药、化肥、种子等种粮补贴,还要进一步激励,减少老百姓的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提高效益,一方面靠补贴,另一方面也要优化种植模式。”海口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王宙认为:“要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等多方面的做法提高农业效益,这样才能吸引农户耕种。”
王宙举例说,“永兴是典型的洋山地区,土地贫瘠、土层薄、石头多。如果做传统的种植必然效益低下。但是现在这里发展起了果树种植,比如荔枝、黄皮等。这样就提高了种地的效益。其他地方也可以采取这个思路,提高土地效益。”
说到新品种,王宙强调,“澄迈引进了新品种蜜橙。土地的效益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高。我们的农技人员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引导,提高农民种田效益。”
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补充说:“农业要发展就要靠科技支撑。科技含量低,老百姓的收益就上不去,老百姓就会丧失种田的积极性,土地就被放弃。”
整合支农资源扶持农户 培育现代化职业农民
导致农田抛荒的原因很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海口市物价局综合调控科科长秦晓军说:“这是一条链,需要各相关部门一起,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采取措施。”
秦晓军建议,一方面要整合支农资金,让其在整个面上发挥作用,帮助农户树立种田信心,让他们看到种田的希望、甜头。只有这样才能让农田留住人,才能让抛荒的土地复耕起来。另一方面则要增加一些市场调控的手段,让市场发挥作用,用市场的手去解决问题。
琼山区农林局负责人补充说:“政府要扶持农业在走向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要推进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的工作,尽早实现规模化经营。”
海口市农业局局长林劲则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户的金融扶持政策,扶持农户走上产业化道路。同时,整合各支农项目资金,让每一项政府补贴、扶持项目能够落实到农民头上,能够切实为农户带来效益。
“农业发展最终应该是培育出职业化的农民。”海口市龙华区农林局局长王禄庄建议,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一些有头脑、有想法的优秀农民,让他们走上产业化道路。
王禄庄说:“他们就是有头脑、有文化的现代农户。他们的种田效益很高,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也将更加有吸引力。在他们手中,土地是珍贵的资源。由此也可以想见,一些抛荒的土地也将在他们手中得到复耕。”(记者敖坤)
编辑:刘婧 标签:
成都大学女生三亚备战国际大赛 沙滩秀身材
90后艾滋病大学生的一天
图片故事:13岁新娘与16岁新郎早来的婚礼
探秘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德国北极熊兄弟在草地翻滚打闹。
友情支持:||||||||||{username},您好!欢迎您的回来。
您现在的位置:&&&
金石镇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工作 全面消除农田“抛荒”现象
作者:肖专红 李人寿 黄孜夫
发布时间:日
金石镇大桥村农田耕种一隅
&&&&金石镇益星村双季稻示范区
金石镇江边村绿色瓜果蔬菜基地一隅
&&&&&& 今年开春以来,涟源市金石镇农技服务中心全体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鼓励、指导农民积极种粮,全面消除了农田&抛荒&现象。
针对因水源灌溉问题,或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发生的部分田块可能有搁荒现象,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小组,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进行查荒灭荒,认真指导好农民开展粮食生产。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双季稻插秧工作、水源不足的地方则改种玉米、花生、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今年以来该镇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兴修山塘水渠,共投入&抛荒&专项资金30余万元,双季稻示范区域已全面完成插秧播种任务,水稻播种面积59000余亩,确保全镇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为开创金石农业强镇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05-13 ]
下一篇:[ 05-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田抛荒遥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