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

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此问卷处于停止状态,仅供浏览,请勿填写!&&&&
亲爱的同学: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余参加我们的调查问卷。
我们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观念、能力、环境,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征求你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找准问题,更好地集中力量研究改进措施。我们诚意邀请您填写以下这份调查问卷,答案无为对错,只要能反应真实情况就行,如有耽搁,敬请原谅,多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您的性别:&*男女1、您的教育背景是?&*A、本科生B、研究生C、大专D、硕士或以上2、您所读的专业是关于?&*A、经济类B、工科类C、文学类D、教育类E、其他 3、您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A、文学类B、科教类C、社会类D、小说类E、其他 4、您一年会阅读多少本课外书?&*A、60本书以上B、40-60本书C、20-40本书D、20本书以下5、您对创新概念的认识是?&*&[多选题]A、科研成果B、尝试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C、独特的想法D、对技术知识有独特的改进E、质疑与挑战权威F、其他 6、您知道国家有哪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政策吗?如果知道,请把您知道的填写下来。&*A、不知道B、知道 7、您认为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的是什么?&*A、资金B、氛围C、信息知识D、技能指导8、您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多选题]A、独到的思维B、高科技素质C、探索精神D、交流能力9、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您会自己尝试处理吗?&*A、经常有B、有时有C、很少有D、从不10、您有怀疑(质疑)过公认的或权威的事情吗?&*A、经常有B、有时有C、很少有D、从不11、在现实生活中您是一个怎样的人?&*A、会受到书面指导和社会准则的制约B、受到别人的怂恿C、自己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D、能颠覆固有的传统设想12、当您发现自己不适合现在所学的专业或工作领域时,您会怎么做?&*A、害怕变动B、等待别人的提拔C、学习新的专业技能13、您所在的年级辅导员有组织意在培养和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活动吗?&*A、经常有B、有时有C、很少有D、从不14、您是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的?&*&[多选题]A、辅导和培训B、实践活动C、创新类的项目或比赛D、校外兼职和实习E、从没注意过15、通过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您最希望具备的是?&*A、宽厚的知识体系和广阔的发展空间B、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和潜力C、较强的动手能力D、自主的创新意识16、您认为当今我国大学生的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差E、很差F、不清楚17、您认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及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个人主观因素B、社会环境因素C、家庭因素D、国家政策引导E、高校教育环境F、传统观念因素G、其他18、您认为我国当前创新创业培养与国外相比欠缺以下哪方面的条件(
)&*A、创新环境B、社会需求C、教育启蒙D、科研培养E、资金投入F、其他请您对我们高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议?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3
CAD/CAMCAD6CAD/CAM
年创办了CAD协会,并在几年的精心培育与指导下,逐步发展成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一个学术性学生社团,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创新教育的环境,使学生能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教师为核心的指导教师,对协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发挥了各自在CAD技术领域的优势、影响力和号召力,在CAD协会开展创新技法讲座和先进CAD软件应用讲座,鼓励会员开展创新设计,搞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发明创造,提供耐心细致的技术指导,带动、吸引一大批有志于学好、用好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生,投身到创新设计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充满活力的创新教育环境。目前现代制造学院有“软件制图协会”和“CAD协会”两个学生组织,会员达到1000多人。并且每年组织一次“现代制造学院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通过比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设一个创新制作基地,建立课外培养体系
创新设计结果的实物制作,是对创新设计的检验和展示,是实施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尽力创造条件,建设创新设计制作基地。目前现代制造学院已经有6个CAD/CAM实验室、1个数控技术实验车间以及现代制造实习工厂,还有一支有丰富教学、工程经验的教师队伍。在近年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着力促进数控设备的配备和充实,为实现CAD/CAM技术一体化创造条件,积极采购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设备;再依托先进的UG软件,将前者的制造优势和后者的设计优势综合起来,建设创新设计实践基地,实施以实践基地为基础,采用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工程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培养,建立适应开放、共享、共建运作机制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办法,初步完善了与创新制作有关的物质保障。
3、建立一套创新设计教学体系,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是双边的互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具有创造性,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鼓励创新。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中,应具有相对完善的课外培养体系,并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以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要引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励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鼓励创新发明。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成果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协会”,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学生组织学术讲座和“CAD创新大赛”,收到很好的效果。在2004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现代制造系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并将优秀作品推荐参加“2005年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金工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两项一等奖。同时被推荐参加“粤港六省大学生金工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该作品还申请了国家专利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005年12月17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首届大学生CAD/CAM软件应用竞赛”中,在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湛江海洋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参赛中,现代制造学院代表队满载而归,荣获本次竞赛团体第一名。在130名参赛学生中,现代制造学院两名学生——2003模具1班的黄瑞日和黄耿武同学喜获一等奖,还有模具设计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的5名同学获得本次竞赛的二等奖,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嘉奖。在2007年10月26日由中南金工研究会主办、韶关学院承办的“中南金工研究会第9届学术年会及中南地区和港澳特区第3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 中代表广东省参赛的现代制造学院钟鼎、詹彪、韩海杰等同学以“多配合组合件”作品荣获二等奖。
(作者简介: ,195651994)
[1]. [J].2005225-30
[2]2005.11
Foster Undergraduate Cultivation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Yun JianGuo
Guangdong Ling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663
Abstract:Taking cultivation sample of Modern Manufacture Institute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s sample, the paper expatiates on extracurricular cultivation system. It takes students as center, interest as guide, CAD ISOC as platform, innovation design as mean, inside and outside of university as invigorative mechanism. The institute aims on compositive cultivation on engineer ability,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hich takes new integration mode on teaching,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etc.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Mode By Talent当前位置:
>>>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九年级政治-魔..
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题型:简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1)青少年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3)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4)争取早日成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九年级政治-魔..”主要考查你对&&创新精神&&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一、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相对传统经济,知识经济实现了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知识经济形态的重点就是创新、再创新。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国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创造性劳动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这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培养国民的创造精神是发展国民生产力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怎样理解科技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对经济和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怎样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① 改革基础教育,构建基础教育体系;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人才;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创新活动,鼓励和表彰优秀成果;④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科、研一体化进程。 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敢于质疑,大胆创新;②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习惯;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④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首先,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能提出问题,说明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许多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的。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对课本我们不要总认为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对待我们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我们应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
第三,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四,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第六,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一种成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得自满,停止了创造。
发现相似题
与“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九年级政治-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5119695890256951243957656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_测试_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核心提示:
【摘要】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要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制度的保障功能和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理念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参与竞争、抢先发展的重要法宝。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
&  【摘要】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要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制度的保障功能和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 理念 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参与竞争、抢先发展的重要法宝。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高校担负着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大学生创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早在商朝时期,商汤王的脸盆上就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礼记&大学》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意思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当代社会,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基、力量之源。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生创新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更是有深远意义。
  首先,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其次,创新是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通过主动&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新的知识。第三,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走出一条前人未走的路,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智力和人才基础。
  当代大学生创新应具备的理念
  知识的理念。学识广博是实现大学生创新的知识源泉,实现创新要建立于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知识本身蕴含丰富的创造力,没有渊博知识的积淀,创造力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毛泽东强调:&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向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探求知识是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也是走向成才之路的起点。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做学习型人才。学习应成为一种态度,变成一种能力。要踏踏实实学习,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刻苦地做学问、长本事。既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图虚名,也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触道德底线,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终身学习知识,内心尊重知识。
  自信的理念。自信是实现创新的直接动力。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是个创新的民族,更是个充满自信的民族。孔子所强调推崇的&信&,除了具有诚信的意义之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自信的理念。孔子曾说,人若没有自信,寸步难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失去自信,不仅无法自立,更无法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自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创新的不竭源泉。大学生有了自信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社会实践、发明创造。它也能激发大学生思维,引起创新冲动和激情,战胜困难,战胜自己,体现自身价值。以自信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会在积极主动地观察事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信和满足,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再次实现创新,始终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状态。
  消化的理念。书上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才能被吸收、转化为自身可用的营养元素。当代大学生首先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创新就必须择旧。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皆为自己所用,真正做到继承和消化,从而实现创新。要破除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要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践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符合实际,管事管用。要能够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纷繁复杂的知识整理成具有一定条理性和综合性,横向能比、纵向能用的&活&知识,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怀疑的理念。怀疑论作为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大约创立在公元前3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当代大学生要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不循规蹈矩,不束缚个性,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和做法。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只有时刻保持怀疑的思维,才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并通过不断推导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打破常规套路,不拘泥一种格式,时常有惊人之举,用摸索的新方法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推进当代大学生创新的思考
  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高校的教学教育必须与高速发展的科技紧密结合。让科研融入课程内容,不断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一方面,要把大学生的科研工作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特长,确立一些重要课题,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注重发挥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热情和创造热情,在研究中获取知识,不断创新,增长才干,增强本领。虽然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打牢知识基础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基础知识是能力创新和思维创新的基础,但不能满足于此。为了实现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必须给大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诚如爱因斯坦曾经所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劳厄也深刻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也为高校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使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传授基础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的重大问题切实得以实现。
  发挥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直接途径。《礼记&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亲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身体力行,有所实践,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因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理解、消化、巩固和丰富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理论创新。学生要有的放矢,结合所学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进农村、进车间,深入一线,使自身知识储备有用武之地和实践之所;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推动他们在实践中的创新,并把创新实践上升为理论层次,达到新的升华,实现互促互动。
  发挥制度的保障功能。要建立健全各项有关创新的制度,通过制度激励,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荣誉感,鼓励学生勇攀高峰,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包括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研究基金、创新征文、创新竞赛等制度机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真正体验到科研的艰辛和使命的重大,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创新态度。要在科技成果专利申报、论文发表方面给予倾斜,使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激发创新冲动,积累自信心,促进他们迸发新的研究火花。与此同时,更要在制度创新方面保障大学生创新,以利于行。制度创新是创新的保证,是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所以,制度创新应该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在创新上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应当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引导和保障,使制度在不断完善当中适应大学生创新的需要。因此,制度创新要突出以学生为本,切实建立起激励科技创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形成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的浓厚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由学习到创新的新飞跃。
  发挥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良好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外动力。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培养要贯穿于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要把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列入德、智、体、美等综合评价范畴,在学生年度综合测评中适当增加大学生创新的权重,设立专项大学生创新奖,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工作上要充分体现和融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高他们的创新热情。要在学分的设定上,把创新活动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其能充分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首创精神,真正肯定首创成绩,切实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极端重要性,逐步推进高校形成不拘一格育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氛围。(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小鱼y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