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京杭大运河地图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

相关内容: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 (下)生物复习提纲(四)第七单元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5、鸟的生殖与发育的特点是:卵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无变态发育。6、总结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雏鸟→成鸟,无变态发育&7、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 8、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9、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基因→DNA→染色体10、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_成对_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细胞类型&染色体&DNA&基因体细胞(受精卵)&成对存在 &成对存在&成对存在生殖细胞&成单存在&成单存在&成单存在(注:在人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内染色体、DNA、基因为0,因为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神经元细胞属于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11、 12、如果亲本性状表现一样,而后代却出现了不一样的表现型,则可以推测出亲本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而且亲本的基因型都是杂合体。1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概率。比较&男性(XY)&女性(XX)体细胞受精卵&22对常染色体+XY44条常染色体+XY&22对常染色体+XX44条常染色体+XX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22条常染色体+X15、 16、遗传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分为可遗传变异(由 基因 组成改变引起)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由_环境_引起);根据对自身生存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17、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使生物产生了新类型。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人工选择、杂交、基因诱变等。18、①原始大气(无机物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场所)的成分:水蒸气、氨、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区别是没有氧气。②原始海洋,在此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原始生命。19、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和原始海洋。20、米勒实验中:沸水相当于原始海洋,火花放电相当于闪电,密闭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从取样活塞处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有机物即多种氨基酸。①米勒得出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因此,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②米勒实验的意义: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完全可能的。局限性 :不能说明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 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21、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①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 鸟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哺乳类&&&&&&&&&&&&&&&&&&&& 苔藓植物②植物: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2、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_,化石_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2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24、自然选择的原因:①各种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②手段:生存斗争。③结果: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且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即适者生存。2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26、&&&&&& ㈠病因: _病原体_(细菌、病毒、寄生虫等)㈡流行的基本环节:①_传染源__(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②传播途径_(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③易感人群_(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㈢预防措施:①__控制_传染源②切断_传播途径③_保护_易感人群27、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等特点。例如:(1)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是绝大多数的人;(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是血液、精液、乳汁等;易感人群是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比较&组成&功能&作用特点&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分泌物是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纤毛能清扫异物)&抵挡或杀死,清除病原体,消除异物&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病原体)&出生后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29、①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②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叫抗原。30、免疫功能: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此功能过强,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就会引起过敏反应。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受损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37、药物分为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①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遵医嘱服用。②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可以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的小伤小病。38、出血种类&出血特点&止血方法、位置毛细血管出血&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将伤口洗净,贴创可贴静脉出血&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先拨打120,同时用手指或止血带远心端压迫止血动脉出血&鲜红色,从伤口喷射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先拨打120同时用手指或止血带近心端压迫止血43、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44、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状态。
相关内容:
生物:1.4《采集与制作标本》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材分析采集与制作标本,包括两部分内容,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物基本技能之一。本节教学通过让学生尝试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制 作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是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学生分析学生对采集生物标本很感兴趣,在郊游等野外活动中,很多同学采集过花草,捕捉过各种昆虫,并想保存这些动植物。但因为采集与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知识欠缺,方法不正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生很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他们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科学的采集与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方法。& 设计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实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通过再实践,让学生掌握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该课设计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2、描述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技能性目标&&& 1、尝试制作植物标本。2、尝试制作昆虫标本。情感性目标&&& 1、确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养成乐于探索 、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课时安排本节内容为两课时,分别讲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教师:&& 1、 各种采集工具:采集筒&&& 标本夹&& 枝剪等。2、植物蜡叶标本、 浸制标本及昆虫标本。3、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采集制作过程。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和有关事项。学生:&& 自己采集和制作的植物标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植物标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引入展示学生采集制作的植物标本,(可使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交流采集情况。&了解各小组在采集标本时,所带工具极其用途,当时缺少什么工具,用什么替代的。出示 采集筒、标本夹、枝剪等,简述用法。启发学生介绍:采集活动中最有趣的事;值得别人借鉴的事; 提醒大家注意的事等。&设问:应该采集植物的哪一部分作为标本更好,你是怎样采集的?明确:对草本植物,要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株。对木本植物要采一段带有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教师出示几种标本,并提出问题:这些标本都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哪一株标本是哪一位同学采集到的?请汇报一下。提示学生:采集标本时别忘记给标本挂号牌和做好采集记录。强调采集记录一定要在采集时完成,不可以采用追记方式。指导学生参照教材“探究竟”3、4内容,并检查自己所做的标本,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交流、讨论。找出几份整理后的标本展示,点评、表扬、鼓励。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发现珍稀植物是否应该多采集一些,以便珍藏或用来研究?其它植物枝条也要尽量多折一些,以便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选择。这样做对不对?让学生归纳总结标本的采集过程和制作步骤。以上学习制作的是植物的腊叶标本,除此之外,保存植物标本的方法你还见过哪些?展示浸制标本,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制作方法,有机会同学之间在一起进行交流。让学生想一想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植物标本,不同场所的标本各有什么作用。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懂得了 什么道理?有哪些收获?布置课后活动展示几幅漂亮的昆虫标本,引出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课下需要同学们完成几项工作:(1)参考教材“技能卡”中提供的制作方法,准备好采集用具。&(2)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利用休息日去采集昆虫,一定要注意采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3)讨论一下对捕捉到的不同昆虫,都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下节 课各小组要讲讲你们在实践中各自的做法、体会、经验、或教训等 ,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建议:校园比较大,植物种类比较多,或校园外就是山坡、树林等环境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上室外课,边采集边讲解,然后返回实验室,进行压制、干燥、装贴等处理过程,这样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些。&同学之间对制作的 标本互相欣赏、评价,各小组代表发言,概括介绍活动情况。&各组分别介绍情况。&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讲体会、感受,谈经验、教训,互相提问、质疑,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思考回答问题。&面面相觑,很多小组无法回答提问,因为采集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 设计号牌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采集记录的内容和追记记录的弊端。&认真看书比较,互相评价、提示,发现问题,想出改进的办法,同时动手整理标本,交流制作方法及经验。 &发表见解,争论或补充。 多位学生回答补充。 举手发言。 认真回忆,动脑思考,举手发言。 从自己实践、认识的过程进行总结,互相补充发言。 &认真听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 &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交流采集情况,主要让学生回忆采集过程,尽快进入角色,在交流中还将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工具的重要,学会了使用各种采集工具,想办法解决工具不全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适时给予肯定和指正以及鼓励性评价。有趣的事,回答离题远的教师要及时引导。应注意的事、可借鉴的事,回答不完全教师要及时提示、补充。特别要强调注意安全问题。学生有了实践经验,就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但因为缺少分类学知识,教师可以将花和果实是一般高等植物的分类依据,直接告诉学生。&在不断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回答出采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学生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本节要讲述的知识内容。 学会观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交流不全时,教师应该系统归纳标本压制和装贴过程。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检查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主要知识内容的理解。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植物标本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供观察、解剖、学习和研究,有的也用于美化我们的生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采集制作昆虫标本的整个过程,不可能都在一节课内完成,有些活动需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课下进行。&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重视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布置课后采集活动,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为课下实践活动做准备。&第二课时&&& 昆虫标本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采集工具:捕虫网&& 毒瓶&& 三角纸包& 展翅板②部分采集工具的制作材料③CAI课件(昆虫标本制作过程)&学生准备&& 自制的昆虫标本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引入询问学生在什么地方见过昆虫标本,它 们都有什么作用?引出课题。展示学生自制的昆虫标本。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布置,课下认真看书学习,做了大量的准备,经过自己动手采集了一些昆虫标本,现在拿出来展示一下。点评、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叙述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过程。&各小组汇报:怎样制定的采集计划,包括哪些内容。采集用具的制作过程,分别请学生到前边讲,并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演示做一做。&组织讨论交流:在制作采集用具时,各组有哪些好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问题: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的采集计划,是如何实施的?组织进行采集情况小结。引导分析:在采集过程中,观察到昆虫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对照教材中“探究竟”3、4、5,找出自制昆虫标本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提示一个完整的昆虫标本还要有标签。引导归纳总结制作昆虫标本的步骤(针插、展 翅、干燥、保存等)。&小结引导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体会以及还有那些问题。布置课后实践出示精美的人造琥珀小饰物。引导:这个小昆虫标本,制作起来并不难,希望同学们课 下查阅资料,自己动手试着做一做,祝你成功。&畅所欲言。&观看、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昆虫标本。&小组讨论,汇总情况,分工,确定每个人的发言内容。&代表发言,谈制定采集计划的过程和内容。推荐代表分别讲解毒瓶、捕虫网的制作与使用。演示三角纸包的折叠方法。讨论发言,各组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问题也提出来,让大家注意。&各组 代表汇报交流采集情况。 动脑思考,联想昆虫的体色、体形、习性等,得出结论,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认真看自制标本,查找问题:分析翅损坏的原因;纠正针插的错误;改进展翅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整理。&设计好标签贴在自己制作的标本上。 讨论交流,发表见解。 积极举手,主动发言。&&联系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从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引入,容易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有些标本虽然做得不太美观,不太完整,但这是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实践完成的作品。&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将教学内容溶入问题里,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写出文字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回答出:捕虫网的大小、长度要合适;取出昆虫的方法要得当;制作三角纸包的用纸要吸水、半透明;纸包中适合放鳞翅类昆虫。 注意提示和补充,使问题回答得完整、全面。 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翅部分可能问题多些,应注意指导。活动后要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需要展翅。答案可能有争议,要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适时引导。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应该区 别对待。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提高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对新的实践活动兴致很高,通过本活动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相关内容:
七年级下复习导学案内容:《人的生殖和发育》、《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考点:(1)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形态的变化)(2)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睾丸产生精子,出现遗精,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出现月经,分泌雌性激素) (3)第二性征的发育,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4)器官功能发育显著:&&&&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分析、判断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心脏重量迅速增加,每搏输出量也增加,血压也随着明显升高。&&&& 肺活量也显著增大。 从图中的曲线可知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身高以及生殖器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可知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生要早2-3年。练习(1)在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 A.男性体重高于女性&&&&&&&&&&&&& B.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迅速发育 C.只有在青春期,身高生长&&&&&&& D.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来得迟(2)打开童年的影集,你会发现,现在的你比童年的你变化了许多。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现在的你发育特征的是& A.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B.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C.第二性征的发育&&&&&&&&& D.情绪稳定,身体渐渐发胖2.青春期卫生和习惯 B考点:正确认识生理、心理的变化,养成良好的习惯。练习:(1)决定人的体格、素质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是A、婴儿期&& B、幼儿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2)引起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的是A、精子和卵子 B、输精管和输卵管 C、遗精和月经 D、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3)下列有关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青春期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 B. 青春期身高和体重显著增长C. 青春期新陈代谢的速度逐步减慢&&&&&&&& D. 青春期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加快▲3.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A;判断一日或一餐食谱是否科学合理 B。 &考点:(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2)糖类、蛋白质、脂肪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内的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正成分。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只有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3)一天一般为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所占的热能比是30%、40%、30%(4)识别判断合理的一日食谱: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三餐中应有足够的糖类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一定量的蛋白质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有一定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脂肪和纤维素,以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合理科学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例题:(1)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关于合理膳食的建议,下列早餐食谱中搭配相对科学的是A&菜包、鸡蛋、牛奶、水果B&稀饭、馒头、榨菜C&牛奶、鸡蛋、炸鸡腿D&粽子、油条、方便面(2)在下列4种营养成分不同的食品中,某同学若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3)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A、脂肪、糖类、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A、夜盲症&&&&&&&& B、坏血病&&&&&&&& C、贫血症&&&&&&& D、佝偻病(5)下面为某同学设计的一日三餐的食谱&& 早餐:油条 馒头 炒土豆丝&&&& 午餐:米饭 炒蔬菜&&& 晚餐:花卷 糕点 稀粥 咸菜①此食谱主要缺乏的营养物质是(&&& )②在食谱中应添加(&&& )类物质,这类物质进入消化道后,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 )。③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三餐中应有足够的&&&& 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一定量的&&&&& 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有一定量的& ____ 、&&&& 、&&&&& 、___& 和___&&& ,以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4. 胃、肝和小肠的形态和功能。(识图)A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消化系统&&&&&&&&&&&& 肝(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胃腺:分泌胃液消化道: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结构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胃腺、肠腺)组成。& 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2)胃:胃腺位于胃壁上,分泌胃液。是蛋白质初步消化的位置。(3)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储存在胆囊内,经导管流入小肠。(4)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和多种消化酶。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例题:(1)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胃&&&B.小肠&&C.大肠&&D.消化道(2)下列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腺&&&& B、肠腺&&& C、胃腺&& D、肝(3)蛋白质彻底消化后形成的产物为A、脂肪酸& B、甘油& C、氨基酸& D、多肽(4)如果一个人因肝脏功能不正常,分泌胆汁过少,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影响的是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5)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 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www.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清水或唾液&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震荡后保温&37℃水浴10分钟&37℃水浴10分钟&4℃水浴10分钟加入碘液&2滴&2滴&2滴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 A. 可以形成对照实验的分别是1号和2号试管;2号和3号试管B.1号与2号组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另一对照组的实验变量是温度C.1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淀粉被唾液消化了D.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与温度有关(6)图中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请据图回答:①最大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是&&&&&&&&&&& ; ②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为[& ]&&&&&&  ;③淀粉和蛋白质消化的起点部位分别是&&&& 和&&&& ;④图中[8]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 ;⑤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__。内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读血液化验单) A考点: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红细胞: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含有运载氧气作用的血红蛋白。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1)血液的组成&&&&&&&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血液&&&&&&&&&&&&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运载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保护人体健康(第二道免疫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血小板: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2)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血细胞&形态特征&正常值&临床应用红细胞&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3.5~5.5×1012/L&数目过少引起贫血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5.0~10.0×109/L&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1.5~3.5×1011/L&决定止血功能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110~160g/L&含量过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血液里的红细胞数量过少贫血&&&&&&&&&&&&&&&&&&&&&&&&&&&&&&&&&&& 补充含铁、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例题:(1)下表是4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目纪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检查项目&正常值&检查结果A&红细胞计数(RBC)&3.5~5.51012/L&4.21012/LB&白细胞计数(WBC)&5.0~10.0109/L&15109/LC&血小板计数(PLT)&1.5~3.51011/L&2.41011/LD&血红蛋白(HB)&110~160g/L&90g/L( 1)、从表中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可以看出,相同体积的血液中&&&&& 数量最多(2)、从检查结果看,B的白细胞数目明显&&&&&&& ,医生判断此人体内可能有炎症。(3)、从检查结果看,D的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范围,请你分析此人可能的病症是&&&&&&&& 。(2)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A考点(1)&心脏由4个腔组成,左心室壁最厚,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2)&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3. 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1、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咽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气体的通道。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人在进行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同,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气体成分&吸入气&呼出气氧&&& 气&21%&14.2%二氧化碳&0.032%&4%氮&&& 气&78%&78%水 蒸 气&0.5%&6%&&&&&&&&&&&&&&&&&&&&&&&&&&&&&&&&&&&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吸入肺泡里的气体,其中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便扩散到组织细胞,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并随着血液循环流回肺里,再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例题:(1)、在下列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中,最主要的是 && A.鼻腔&&&& B.肺&&&& C.气管&&& D.咽(2)、空气进入肺的正确路径是&& ①鼻腔& ②支气管 ③ 喉 ④ 肺泡& ④ 气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②→④4.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B 考点:(1)&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测量一般部位是腋窝、口腔、直肠。(2)&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酶的活性在37℃最高。(3)&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内容:《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入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比较血浆、原尿、终尿成分,判断生理状况。考点:1)泌尿系统由肾、膀胱、输尿管、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2)形成尿液的器官:肾(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分都能滤过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中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原尿& 中有葡萄糖,没有或只有微量蛋白质血浆& 中有大量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例题:(1).肾单位是形成尿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右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标号1、2、3表示的结构分别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标号1和2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和原尿C.标号2和3内的成分基本相同D.糖尿病人3内流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2)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3)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和尿液的部分化验数据,在A、B、C、D四种成分中表示尿素的是样品&&&&&&&&&&& 成分&A&B&C&D血浆(克/100毫升)&0.05&0.1&0.72&90尿液(克/100毫升)&1.8&0.0&1.1&95(4)张医生对小明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了化验分析,得出了下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成分&A液&B液&C液水&90&99&95蛋白质&7&微量&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0.7&1.5尿素&0.03&0.03&2①表中的A液、B液、C液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②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你认为尿液主要排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③在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说明肾小管具有_________作用。2.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失调引起的疾病。解析胰岛素与血糖关系图。激素&内分泌腺&不足&过多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呆小症(幼年时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甲亢胰岛素&胰岛&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的功能是: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和成糖原。胰岛素是由胰腺的内分泌部分胰岛分泌的。识别曲线图(1)饭后约1h(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什么?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成为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2)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加速了血糖分解,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1)&判断:①在某人的尿液中检测出葡萄糖,说明此人一定患有糖尿病。②糖尿病是由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2)右图为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图,甲血糖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是缺乏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C.胰液&&&&&& D.生长激素(3)右图是正常人的用餐前后血糖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用餐后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血糖的含量,正常人餐后1hBC段血糖明显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 ,吸收入血液。与图中CD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有关的激素是       3. 反射和条件反射,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的反应类型&区别&联系&示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在进化过程中建立的;由具体的实物直接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吃到梅子分泌唾液;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哭;眨眼;沙子进眼睛流眼泪等。条件反射&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会消失)具体的信号(光、声、气味、颜色、形状等)刺激引起的&&看到梅子实物分泌唾液;看到画的梅子图分泌唾液;看到“梅子”二字、听到说“梅子”这个音分泌唾液。(1)&判断:①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与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膝跳反射是一种由脊髓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马戏团的小狗表演算术题&&&& B.学生做数学习题C.望梅止渴&&&&&&&&&&&&&&&&&& D.沙子进入人的眼睛,人流泪(3)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B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 C谈虎色变&&&&&&&&&&&& D寒冷使人打哆嗦(4)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 ①生来就有的&&& ②后天逐渐形成的&&& ③可以消退&& &④不会消退&&⑤低级的神经活动&&& ⑥高级的神经活动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1.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直接有关的物质是(& A& )A.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B.睾丸和卵巢&& C.精子和卵细胞&&&&& D.前列腺和子宫2.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C& )A.脂肪、糖类、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3.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B& )A.胃&&&B.小肠&&C.大肠&&D.消化道4.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D& )A 葡萄糖&&& B 血红蛋白& C 无机盐&&&&&&& D 水5.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C& )A.气管&&&&&& B.口腔&&&&& C.咽&&& D.喉 6.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C&&& )&&&&&&&&&&&&&&&&&&&&&&&&&&& A.输尿管一肾脏一膀胱一尿道&&&&& B.肾脏一输尿管—尿道一膀胱C.肾脏一输尿管一膀胱一尿道&&&&& D.膀胱一尿道一输尿管一肾脏7. 下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产生的部位是(&&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8、右上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肺泡内,该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有可能是吸气时氧气含量增加;在组织细胞内血液中的该种物质含量明显下降,说明血液中的成分被吸收会血液中,根据这种物质在这两个不同地方的含量变化,说明该种物质最可能是氧气。)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 D )& A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降低血糖的浓度10.判断:人体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逐渐萎缩。( × )11.判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的代谢增强,人体的适应性也增强。( ×& )12.判断:胰腺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胰岛素。(&&& ×&&& )13.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D& )①生来就有的& ②后天逐渐形成的& ③可以消退& ④不会消退&⑤低级的神经活动⑥高级的神经活动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14.判断: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 )15.下列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C&& )&& A.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B.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 C.谈虎色变&&&&&& D.寒冷使人打哆嗦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膀胱和______组成,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尿的形成包括_______滤过作用和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在血浆、原尿、终尿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是______,不含葡萄糖的是________。2.“吃梅止渴”属于________反射,“望(见)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反射,“谈梅止渴”属于________反射。3.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 & A.咽&&&& B.鼻腔&&& C.口腔&& D.喉4.幼年以前,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 A& 呆小症&& B侏儒症& C 甲亢&& D肢端肥大症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 A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降低血糖的浓度6.配伍:将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其功能用直线连起来。& 肾&&&&&&&&&&&&&&& 输送尿液&&&&&&& 输尿管&&&&&&&&&&&& 贮存尿液膀胱&&&&&&&&&&&&&& 形成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7.判断:(1)胰腺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胰岛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的代谢增强,人体的适应性也增强。&&&&&&& (3)排泄和排遗是人体排出废物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4)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与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5)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6)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相关内容:
生物:1.3《练习测量》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学生分析学生 在小学接触过测定体温、水的温度及空气的温度,所以他们对测量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没有接触过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因而在测量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不太理解什么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他们也许会把“误差”与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设计理念通过亲自测量生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及温度等,对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训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生物学研究和生活、生产实践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技能性目标&& 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情感性目标&& 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1、实验材料用具:几片植物的叶(为防止个别小组忘带)、细线、量筒、山楂、冷水、热水、四个大烧杯、水银温度计(两只)。   2、课件《曹冲称象》学生 :(两人一组)每人准备一片叶、一段细线、刻度尺、画有均匀方格的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一、引言&&1.从学生身边事入手,询问学生的身高、体重,从而引出测量问题。&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说出身 高、体重。&提出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用时间不宜过长。2.&学生说出接触过的测量问题。&回答出生活中接触过的测量问题。如水温、 体温的测量;土壤酸碱性的测量;力的大小的测量等。&联系生活实际,可多举几例。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引入新课:我们在研究生物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而生物本身又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因而需要特殊的测量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方法中的奥秘。&倾听,引起注意,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二、讲 授新课[ &1.测量周长&&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叶片,我们如何测量它的周长呢?分小组讨论测量叶片周长的方法,先测量自己手中的叶片,然后小组成员间再交换测量。&小组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测量方法。在测量时注意记录结果。&学生可能忘记记录,教师要提醒。交换测量为后边讲“误差”埋下伏笔。2.测量面积& 为避免连续测量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同学们手中拿的是新培育的某种食叶类蔬菜的叶,现在要大面积推广叶片最大的品种,每片叶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现在大家做法官,想办法证明谁是最优秀的品种,方法可参照书上技能卡。&小组讨论方法。测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有的小组可能不知怎么办)。小组成员间不再交换测量,因为耗时较长,可留到课下交换测量,以验证“误差”的存在。3.测量体积&&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的体积,比如要测量一个山楂的体积,你会怎样测量呢?&小组讨论,发表见解,确定出方案。&在未实施方案前,引导学生看书第9页的图片资料,提问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看书中图片,找到所获得的信息,举手发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案与书上方案的异同,寻找出最佳方案。&各小组讨论,最后确定测量方案,找出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 项。&学生未说全的注意事项,教师及时补充。教师演示实验:测量山楂的体积&三名学生到前面读出未放入山楂时水的读数和放入后水的读数。其他同学观察、记录结果。&根 据前面学生的记录结果有所不同,提问是什么原因?&学生讨论,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⑴眼睛与液面最低处不平齐⑵没看凹液面⑶不同人之间有偏差等&教师要予以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开放性讨论。鼓励学生对彼此的见解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解释。教师及时总结出“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 提出如何减小“误差”的问题。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⑴方法正确,⑵多测几次求平均值&4.在研究生物时,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水 温就是人工养殖虾蟹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水温是否适宜呢?&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⑵用手摸一摸就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活动,验证一下手的感觉是否准确。教师准备四个大烧杯,分别盛有 热水、冷水、同样温度的温水(两杯),要求学生把左手放入热水中,右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拿出两手同时分别放入两杯温水中,凭手的感觉判断两杯温水温度的高低。&几名同学到前边来试,会有同样的感觉,放入左手的水温低,放入右手的水温高。&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用此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进一步质疑,是这样吗?如何验证?&两名同学拿温度计分别测量两个烧杯内温水的温度。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讲台上同学的操作。指出测量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并加以纠正。&基础差的同学在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上有可能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鼓励,给其自信。给大家布置一个实践活动 ,连续三天测量早、中、晚的体温,并绘表记录,计算一下腋下体温的平均温度。&记录课 下实践活动内容。&“非典”时期,同学们做的最多的就是量体温。也可以用“非典”时期填的体温表上的数据计算平均体温。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学到了哪些测量方法,你还有哪些方法要告诉大家吗?(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他们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 生小结本节课内容。其他学生互相补充。&此策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结构化、条理化。对有创新的见解及时鼓励表扬,不全面的要及时补充。 四、放《曹冲称象》课件&兴趣极浓,谈感受。&如无课件,可采取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五、课后实践&&如何测量操场上杨树的高度(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各小组讨论热烈,纷纷写出方案,准备课下实施。 &虽是课外实践活动,但是因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一、&结束语[ 同学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 以后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经济生产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内容:
第一章& 认识地球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②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① 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度数越大,长度越短。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约为2万千米。②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③ 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160°E。④ 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3.纬度&&&①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经度①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②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③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5.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 向&&&&&& 周 期&&&&&&&&&&& 产 生 的 自 然 现 象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 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注意: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6.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① 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②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终年严寒;&&&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7.节气&&&& 日 期&&&&&&&&&&&& 太 阳 直 射&&&&&&&& 昼夜情况&&&&&&&& 季 节 划 分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0°)&&&&&&&&& 昼夜平分&&&&& 春季(3、4、5月)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昼长夜短&&&&& 夏季(6、7、8月)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0°)&&&&&&&&& 昼夜平分&&&&& 秋季(9、10、11月)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昼短夜长&&&&& 冬季(12、次年1、2月)▲注意:①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夜晚最长的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第二章& 学用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①比例尺类型: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②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③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潮州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广东省地图)。④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4.地图的发展:刻在陶片上的地图 → 丝织地图 → 羊皮地图 → 纸制地图 → 电子地图。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4.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欧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欧洲、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6.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如亚洲);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阿拉伯半岛);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台湾海峡)。7.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9.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10.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可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种。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表示是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叠表示是陡崖。1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势的起伏状况。其中,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山、高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 12.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1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1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俯冲碰撞(形成山脉或岛屿)、断裂错动等,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17.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球上95%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 念&&&&&&&&&&&&&&&&&&&&&&&&&&&&&&&& 特& 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短时间,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8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2月。南半球相反。3.气温分布的规律是:A、由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位置)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位置)C、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4.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分布的规律:A、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纬度位置)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海陆位置)C、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东西部沿海降水多。(海陆位置)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5.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分为11种主要类型。6.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多雨型)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全年少雨型)7.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型)8.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平均——亚欧大陆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亚欧大陆内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欧大陆东部。9.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它们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10.大气污染主要是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污染气体。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3类: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被破坏(氯氟烃)、酸雨危害(二氧化硫)。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1.到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在世界各地也是不同的(非洲最快,欧洲最慢,亚洲第三)。3.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它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0表示人口在增长,& 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4.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匀。这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 5.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数 / 面积 (单位:人/平方千米)。6.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7.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更多的公共设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水平高,居住环境好。(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由此引发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8.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9.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10.世界的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①基督教(教堂):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典为《古兰经》,信徒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③佛教(佛塔、寺庙、石窟):信徒称为和尚或尼姑,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0.人们聚居的地方统称为聚落,其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也有较大的差异(房屋、道路、绿地)。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11.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12.聚落分布特点: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少有或没有聚落。13.四大文明发祥地: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14.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国外: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第六章&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2.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海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①面积有大小。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梵蒂冈面积最小。②人口有多少。人口居世界前3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③海陆位置不同。可分为临海国(如中、俄、美),内陆国(如蒙古、哈萨克斯坦),岛国(如日本、英国)。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欧洲、北美洲)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在国际合作中被称为“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国际合作中被称为“南”。▲ 亚洲的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如中国与美国);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如中国与印度)。6.联合国(U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理事会是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它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重要的全球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国于日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相关内容:
第七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七单元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第2课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第3课 “人口最多的大洲” 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第4课 “经济发展的差异” 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 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5. 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7,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明亚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环境和发展的压力。8,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三、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 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4、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5、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四、本单元知识结构世界第一大洲&&&&&&&&&&&& 东方日出之地&&&&&&&&&&&&&&&&&&&&&&&& 地形与河流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人口带来的压力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 发展优势五、课时安排第一课&&&&& 世界第一大洲&&&&&&&&&&&&& 2&&&&&&&& 第二课&&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 第三课&& 人口最多的大洲&&&&&&&&&&&&&& 2&&&&&&&&& 第四课&& 经济发展差异&&&&&&&&&&&&&&&& 1&&&&&&&&& &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杭大运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