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地图全图详细清山矿山药品工厂胡昆山个人资料,详细介绍!

[转载]遥远的工矿企业群落
50
19192007019261001000193912000194010419451949
195019566239
195824195719583135400
78
1970
196619691181819711970
197510
19731975
1950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遥远的贵阳工矿企业群落
14:14:53 && 共识网&&
作者:熊俊
将本文分享到:
&&& 民国时期,贵阳东南部泛指老城墙外的东面郊区,大体位置是今贵乌路铁桥、相宝山、师大、省医、蟠桃宫、观水路口、团坡桥、油榨街一带。后随城市发展,这片区域逐步扩大,到上世纪50年代时,东南郊的概念已从豺狗湾、相宝山、螺丝山、栖霞山、东山红岩花圃、打渔寨、红岩冲一带延伸至龙洞堡、图云关、舒家寨等地的大片地区,是贵阳市工矿企业比较集中的片区。
&&& 至于是哪一年贵阳东南郊就建有工厂,还很难说清。听老人讲,位于虹桥的贵阳纸厂,其前身是清末民初贵州著名的企业家华之鸿于1919年创办的永丰纸厂,有工人200余人。1926年,军阀周西成(当时的省长)强行购买永丰纸厂的部分厂房建兵工厂。建厂之初工人有100多人,后增至1000多人,每月生产枪支数千支,主要生产步枪、机关枪、子弹、手榴弹等枪弹。1939年官僚资本的贵州企业公司又在水口寺新建贵阳电厂,日均发电12000度,并又于1940年在水口寺红岩路104号创建贵州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机制卷烟。1945年胡昆山在打渔寨建有生产炸药的清山矿山药品工厂。到1949年贵阳解放时,贵阳东南郊外只有数家工厂,而且规模小、装备陈旧、技术落后,创造价值极低。水口寺在贵阳的东面,抗战时期日寇的飞机数十次轰炸贵阳,就先经该地再飞临市区轰炸,1939年18架日机在贵阳的“二四”轰炸,投弹129枚,给这座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灾难。1940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在贵阳水口寺设立防空军部队,营房驻扎在水口寺内,高炮及高射机枪安设在仙人洞上。以后日本飞机就没有那么猖狂了。
&&& 掀开贵阳东南郊工矿企业发展的序幕是1950年代。那是新中国蓬勃向上、热火朝天的年代。工矿企业在贵阳东南片区如雨后春笋。1956年,由6个制革社合并的贵阳制革厂,搬迁到水口寺红岩村新厂址生产,时有职工239人。日,贵阳钢铁厂在油榨街动工兴建。1957年,贵阳化工机械厂在晒田坝动工兴建。1958年3月,贵阳猪鬃厂从解放路旁的贵惠路搬迁到水口寺红岩路135号新厂址,时有工人400余人。
&&& 在贵阳东南部的工矿企业地理布局上,大营坡有贵阳酱菜厂,豺狗湾有化工原料厂、医疗设备厂,外环城东路北段有凯福糖果厂、新华印刷厂、贵阳中药厂,东山打渔寨一带有红岩化工厂、渔安化工厂、贵阳化工厂,蟠桃宫、晒田坝一带有贵阳无线电二厂、贵阳卫生环卫站、贵州省化工车队、贵阳化工机械厂、贵州省化工研究所,水口寺、红岩路有贵阳猪鬃厂、贵阳制革厂、贵阳市废旧物资回收仓库、贵阳电镀厂,观水路有老贵阳电厂、贵阳电石厂、贵阳日用化学品厂、文教用品厂,团坡桥附近有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贵阳纸箱厂、贵阳轧钢厂、贵阳钢木家俱厂、贵阳红星拖拉机厂,虹桥南厂路纪念塔一带有贵阳衡器厂、贵阳华丰帆布厂、贵阳鼓风机厂、贵阳供电局、贵州送变电、贵州冷冻厂、贵阳造纸厂、贵州邮电器材公司、贵州省军区汽车修理厂,油榨街一带有贵阳钢铁厂、贵阳冶炼厂、永跃仪表厂、永江仪表厂、永恒精密仪表厂,东新区路有贵阳标准件二厂、贵阳假肢厂、贵阳轻工机械厂,汤巴关一带有贵阳制漆三厂、伞帽社、白铁社、永新机模厂、贵阳砂石厂,舒家寨一带有贵阳铁路分局、铁二局几十家企业,地方企业有贵州木材加工厂、贵州省石油库、贵州省粮食转运站、商业转运站、供销转运站、外贸车场及大量仓库和贵阳市装卸公司。
&&& 文革初期,因油榨街、水口寺、老电厂旁边有蔬菜商店、小饭店、副食品商店,那时蔬菜、粮食、副食品、肉蛋都要购物本、购菜本、购粮本及票证购买,而且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甚至熬夜排队。我们经常去排队购买家用物品,要想买多一点的东西,还得到大南门或老东门,那里的店铺更多,种类也齐全。一出家门口就是南明河,顺着河走几分钟,就到了水口寺大桥。不过桥顺着路直走就是东新区路,走到头就是“八一”小学,转下去就是油榨街。过水口寺大桥,直走就进入晒田坝、月亮岩、蟠桃宫、省医到老东门。从桥旁转弯经过电厂宿舍、老电厂,爬上一个大坡就到了水口寺粮店,面前是观水路十字路口,向前是西湖路、地化所、电石厂、十八中、日化厂、机要局、省委、化轻公司都在这条路上。横的大路是外环城东路,左通团坡桥,右通水校、省医。那时水口寺桥下的河水除了夏天下大雨外,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河水都清清亮亮的,岸边的住家户,每天在河边挑水回家做饭做菜。经常有打渔船用渔鹰在河里捕鱼。即使是夜晚也有放网搬鱼的,一公里长的河段上,一般都有7、8张网,旁边放着的小马灯跳动着火苗,河水哗哗地流,风轻轻地吹,一幅闲适的夜渔图。
&&& 文革中,住水口寺电厂宿舍的贵阳电厂工人罗锡康,原是贵阳电厂的锅炉工,起来造反,后成为中央委员、省革委副主任。但在水口寺一带,提起罗的都是不入流的故事,而不是当时对罗的都是灭资兴无、活学活用、将文革进行到底的拔高宣传。毕竟工友和邻居对他的为人太了解了。1970年代,我上了初中,从水口寺经观水路到油榨街上学,途经老电厂、电石厂、文教用品厂、贵阳纸箱厂、铁道第二设计院、轨钢厂、红拖厂、贵钢、冶炼厂等厂矿企业;或从水口寺经东新区路,途经标准件二厂、贵阳轻机厂、假肢厂、冶炼厂等企业。每天四趟,感觉周围的环境悄悄地在变,白天地处油榨街的贵阳钢铁厂、贵阳冶炼厂上空烟雾弥漫。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上全是黑泥巴。原先农民的菜地旁、山坡上,人们用废旧的砖头、铁皮、木料、油毡搭起了许多工棚,住着四周工厂的工人及他们从农村跟随过来的家属小孩。狭窄的街道上,孩子们用废旧木板订成的滑轮车模横冲直撞,欢呼声、尖叫声和滑轮发出的嘈杂声乱成一片。
&&& 冬天,在观水路、团坡桥、油榨桥、水口寺、红岩路、晒田坝、新商店,一些小孩捡些柴禾烧起一堆堆火来取暖,更多的是用空罐头盒在两旁穿上铁丝,装点柴禾和煤炭,抓紧铁丝用力甩成圆圈,火随后滋滋地烧起来,每个小孩的手、脸都是黑呼呼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
&&& 我们经常在工厂中穿行,因为有一些工厂本来就是通道,长年累月不分昼夜供人通行,如环卫站、化工车队、化工机械厂、轻机厂、红岩化工厂、猪鬃厂、贵钢、日化厂等,就是有围墙、有大门的企业如轧钢厂、红拖、文教用品厂、老电厂、制革厂等,在文革中也是随便进出,无人过问。后来学校要求每人捡废钢铁来交,同学们就到化机厂、红拖、轻机厂去捡废铁屑来交。再后来捡不到了,就到贵钢废铁堆里去捡,被值班的发现后制止,说我们是偷废钢铁,第一次警告,以后要抓起来叫学校来领人。那是我第一次进到贵钢厂区里面,印象极深,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而且噪声惊人魂魄。我们班有些同学住舒家寨,每天步行穿过贵钢厂区来上学,一进教室,先脱鞋倒砂土。贵钢厂区的路覆盖了厚厚的尘土,一踩一个深深的脚印,遇上下雨就成了稀泥沼了。
&&& 其实,对贵钢的印象还来自1966年贵钢党委书记高文林、厂长商宝书被戴高帽子,挂铁牌在油榨片区到处游斗,有时是站在平板大卡车上,有时是步行,不管哪种形式,都有一大串“牛鬼蛇神”陪斗。大约1969年11月,省革委会主任李再含倒台,原818兵团负责人杨世才(贵钢工人)在团坡桥上把私藏的手枪扔到南明河中,被暗中监视的人报告军管会,杨世才被押到现场指认,由解放军战士下河打捞出手枪。后来杨世才被关押在贵钢大门右侧的一间房屋中,直到1971年。每到贵钢门口,家住贵钢的同学都带我们去看。杨世才被民兵看守打扫卫生、有时在学习报纸。杨个子不高,约三十多岁,身板有力,穿一套帆布工作服。后来贵钢出过不少名人,杨世才逐渐被人遗忘。另外,1970年代中期,贵钢单身职工宿舍白大楼,因常发生调戏妇女事情,声名狼藉。
&&& 小学、初中的同学,绝大部分是工厂的子弟,少数是部队子弟和菜农子弟。一谈到各自家长的工厂,每个人都如数家珍,讲出一大堆与工厂有关的故事。上初中期间,我们还到红拖、冶炼厂去劳动过。在红拖是给翻砂车间清砂子,那场面与想象中的不一样。这种机加工厂,本应有一个好的环境,但也是乱糟糟的,当然比贵钢好得多。冶炼厂的情况更糟,脏乱差不说,冶炼的锌、铅等金属,光那气味就叫人受不了,呛得人难受极了。长期在冶炼炉旁的工人,经常咳嗽、喘气,有些还得了职业病。到夜晚,贵阳电石厂烧焙电石的场面壮观极了。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团校的驻军部队看完露天电影,走到汤家坡的山顶上,正好看见几公里之外的贵阳电石厂一大片火光冲天,映红了天际,震人心魄。多年才明白,工业的兴起其实就是一把双面刃。当时在这个片区还流行一首顺口溜:“水口寺河流滚滚,油榨街乌烟瘴气,制革厂臭气冲天,猪鬃厂净出美人,贵钢进门是铁粑,红拖厂才子佳人。”因几位同学是红拖子弟,经常去厂里玩,红拖厂还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一是田子明,原是贵州工学院学生,是“四一一”派的头,1969年底分到厂里,后当上省革委副主任;二是1975年厂里有位厂花被情所弃,服毒自杀,棺木停在中华南路南办银行附近达10多天,博得市民同情;三是文革后期厂负责人平明章,与造反派周旋,油滑、精明、世故的场面我看见多次,不得不称奇,在红拖的建设上,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四是厂里青年工人谢鸭子(名字记不得了)博学多才谈吐不凡;五是画家董克俊,原是红拖的工人,因天赋好,功底扎实,当年贵阳街头的宣传画有些就出自他笔下,一时画名大振。
&&& 记得1973年前水口寺一段的南明河,河水清沏,河岸上也有人经常钓到鲜活的草鱼、鲤鱼、白条鱼、青鱼、鲫鱼。也正是从那年冬天起,河水受到了污染,河面上飘着白沫,先是偶尔,后是经常,这是贵阳造纸厂流出的污水。随后河水时而变黄、时而变红,这是棉纺厂、针织厂、织带厂、印染厂排出的污水。到1975年,河水开始发黑、发臭。夏天下雨后河水上涨,所到之处上面飘浮着乱七八糟的垃圾,下面全部是黑泥。住在水口寺电厂宿舍的工人说,这是皂角井贵阳电厂向河里倾倒煤渣灰造成的。一到冬天,情况更糟,红岩化工厂的硫酸气体在水口寺两山锁住的河谷中弥漫,排不出去,周围的居民呛得气都喘不过来。生产和生活用煤煤烟无处不在,总感到嗓子有痰,咳不出来。天空越来越灰暗,蓝天白云只是过去美好的回忆。猪鬃厂、制革厂、印染厂、日化厂、文教用品厂、纸厂等企业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儿时我们感到亲切、友好、有着乐园般的美好印象的厂子消失了,工厂变化的面目已经让我们认不清楚了。
&&&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不断地优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了很大提高,特色优势进一步凸现,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新世纪到来之际,贵阳又开始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实施老城区改造、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地落实“退二进三”政策,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1950年代兴起的贵阳东南一带的工矿群落,除铁路等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资金、结构以及环保因素,逐步采取搬迁、改制、重组、兼并、托管、转让、破产等一厂一策的形式,退出了原地址,一大批楼宇、住宅拔地而起,如:贵阳纸厂成了“在水一方”、轧钢厂成了“中天星园”、猪鬃厂成了“中天世纪新城汤豪斯别墅”、化工原料厂成了“万东花园”、红岩化工厂成了“中天世纪新城”、红拖成了“经典时代”、军区汽修厂现为中新装饰市场、贵钢则是贵阳最大的花鸟市场。南明河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质正在变好,两岸的园林风光成为贵阳亮丽的景色。蓝蓝的天空,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令人流连忘返。
&&& 而寻找工厂的印记,那怕是破旧的厂房,斑驳的围墙、依稀难辨的标语、颓败的厂门,早已了无踪影。在那一代建设者的心目中,工厂是一个挥之不弃的情结,那种火热的生活、熟悉的气息,在他们的心目中,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毕竟他们的生命年华与工厂已结为了一体。贵阳东南郊片区的企业群落几十年间为贵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终于完成了它们的光荣使命,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 今天,新型工业化正向我们走来之时,重温贵阳东南郊工矿企业群落的历史,或许不无益处。
&&&&&&&&&&
&&&&&&&&&&&&&&&&&&&&[转载]遥远的工矿企业群落
50
19192007019261001000193912000194010419451949
195019566239
195824195719583135400
78
1970
196619691181819711970
197510
19731975
195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矿山勘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