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不原谅许世友的妻子是谁

曾经大闹美国国务院的中国国防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从彭德怀担任首任国防部长到今天的国防部长常万全,已经有11人履职国防部长,唯一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耿飚担任过国防部长,也许国人有知,然而,“大闹美国国务院”,弄得美国副国务卿达姆十分难堪,迫使美国签署了中美两国首个《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的国防部长,却鲜为人知。
这位国防部长:
毛泽东说他:“好犯上!”
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
邓小平说他:“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
他那担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战略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从彭德怀担任首任国防部长到今天的国防部长常万全,已经有11人履职国防部长,唯一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耿飚担任过国防部长,也许国人有知,然而,“大闹美国国务院”,弄得美国副国务卿达姆十分难堪,迫使美国签署了中美两国首个《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的国防部长,却鲜为人知。这位国防部长: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他那担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战略研究室主任的儿子张胜说他:“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他,就是文革中坐牢六年,恢复工作后,邓小平推举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国防部长张爱萍。1938年,张爱萍在亳州抗日前线张爱萍(),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任学生会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委员、副书记。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建国后曾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委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2年11月,张爱萍卸任国务院副总理,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在这一职位上履职六年多,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国防科技的一次次飞跃,并亲历了中美军事外交的突破。痛批军队从商现象“如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加速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张爱萍就职后,思索得最多的问题。上任仅25天,他就以某军为试点,进行机械化合成集团军试验。这在我军建军史上尚属首次。198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裁军100万。这一决定震惊了全世界。鲜为人知的是,在研究制订、执行这一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张爱萍的独到见解,起了关键作用。有人主张裁减驻地方部队,张爱萍则主张,裁减野战部队;有人提出把军分区、武装部交给地方,张爱萍则主张它们仍由部队领导为宜。他的很多合理主张,最后都得到了采纳。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对军队从商现象,张爱萍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听说国防科工委也成立了“公司”和“中心”,当即打电话询问。对方回答:“社会上都这样。”张爱萍说:“你这是国防科工委,是搞原子弹的!”对方说:“首长,您没听说吗?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张爱萍对此批评道:“谁这样说,那就让他去卖茶叶蛋!”他还多次在其他场合用“自毁长城”来形容军队从商的严重后果。对于一些有损国防建设的行为,如将军事设施改成商场、把军事禁区改成旅游景点等,张爱萍愤慨不已。他曾在一个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如果这样搞下去,将来战争发生了,该杀谁的头?首先该杀我们的。杀了我们的头,还要落下骂名……”顺利完成“三项任务”在出任国防部长之前,张爱萍曾提出“中国航天80年代前期三项任务”,即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从水下发射固体导弹和发射同步通信卫星。前两项任务,已分别于1980年5月和1982年10月完成;发射同步通信卫星,就成了他在国防部长任期内的一大重任。为此,张爱萍曾专赴某卫星发射基地视察,并写下“敢叫三鸣(指第三项任务)更惊人”的题词。1984年国庆35周年,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余秋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杨尚昆在天安门城楼上。日,是我国首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的日子。下午6点,指挥大厅内,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迎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在此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担负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告:“发现火箭平台不稳,发射难以进行……”对此,张爱萍不但没有批评,反而以少有的轻松语气说:“没关系,那我们就暂时中止吧。这不是个坏事,发射前发现问题,比发射后出现问题要好得多。请转告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慌乱,不要紧张,既要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时间。”2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执行发射任务。这次,卫星升空了,却命运多舛,一度失控20个小时,后来才被专家们控制住。对于发射中出现的故障,张爱萍鼓励大家吃透问题,准备组织第二次发射。同年4月8日,我国的第二颗同步通信卫星终于成功发射。至此,张爱萍主持的“三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张爱萍将军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张爱萍将军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1955年12月,他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研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工作,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关于军队内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自1959年9月,先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面临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他深入全国各地的核工业单位调查研究,向中央建议集中全国力量,加速攻关,并呈报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长年奔波在大漠深处、深山僻壤,与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参试部队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为解决核试验中的难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提出了许多关键的指导性意见。1964年2月,任地地导弹专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建立导弹作战基地及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工作。1965年6月,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得到军委批准。1966年6月6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他亲赴全国各地勘察、选址,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张爱萍同志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但他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3月,他复出后任国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提出“要尽快拿出武器装备上的‘杀手锏’来”,领导制订并组织实施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等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计划,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发射。日,纪念张爱萍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座谈会之后,温家宝总理与张爱萍夫人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1977年3月后,张爱萍将军历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并兼任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拨乱反正,全面整顿,很快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创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工作中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总指挥“两条指挥线”制度。1980年5月,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同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委科装委合并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同年11月,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强调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走民富国强的路子。他建议并组织领导了我军机械化集团军试点工作;加强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潜地导弹和地球同步卫星发射。他十分重视我军信息化建设,对“银河”巨型计算机、军用汉字系列微机等信息装备的研制给予极大支持。他倡导“保军转民”工作,为秦山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出访了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和对外国防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军与世界各国军队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他积极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国防建设和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大闹美国国务院”“疏通中美两军关系、加强交往、争取军事技术合作”,是张爱萍在国防部长任期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他认为,这不仅能促进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能引起英、法、德、日等国对我们的重视。日,张爱萍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隆重仪式,欢迎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及其夫人一行,并陪同他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在双方的首次会谈中,被视为“鹰派”的温伯格起初并没把中国放在应有的战略位置上。第二次会谈时,张爱萍单刀直入:“如果美国到亚洲打仗,你对中国的作用有什么高见?”温伯格不得不承认:“你们当然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日,张爱萍应邀回访美国,走进了五角大楼。美方以最高的军事礼遇迎接中国军事代表团。在次日的会谈中,双方就军事技术合作的原则和意向,达成了一致。会谈结束后,温伯格给了张爱萍“一个意外的惊喜”——几位衣着整齐的美国老人,向张爱萍走来,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军礼:“救命恩人,您还记得我吗?”张爱萍认出,他就是当年自己指挥新四军营救的5位美国飞行员中的小队长萨沃埃。随后,温伯格把张爱萍请到新闻发布会现场,动情地介绍说:“41年前,张部长为中美关系史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章,他今天的来访是在续写新篇……”1944年,张爱萍李又兰自拍于新四军四师师部淮北半城杜巷。6月12日上午,张爱萍一行拜会了里根总统。但紧接着,一个意外发生了。此前,中美两国正在筹备核能合作方面的协定。其间,美方声称在巴基斯坦的浓缩铀加工厂里“发现了中国人”,并据此认定“中国在帮巴制造核武器”。中国政府曾多次以铁的事实加以驳斥,但美方还是纠缠不休。6月12日下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与张爱萍的会面即将结束时,又把话题扯到“中国帮巴制造核武器”问题上,并指使副国务卿达姆与张爱萍进行交涉。达姆称,希望中方对此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说法,还递给张爱萍一份文件,里面写有当天的会议记录,希望张爱萍签字表示认可。对此,张爱萍礼节性地回应说:“我国政府没有授权我来谈这个问题,我也无权接受这个文书。”达姆却威胁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贵国政府的进一步保证,就会直接影响美中的核能合作。”张爱萍闻言,勃然大怒:“我们是出于友好的目的来拜会舒尔茨国务卿,副国务卿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件事,毫无道理。”说罢,他将面前的文书掷了过去:“请你转告舒尔茨国务卿,在与他进行友好会见后,发生了这样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是令人遗憾的。我告辞了。”说罢,便拂袖而去。此事很快传了出去。世界各大媒体相继加以报道,有些媒体别有用心地称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事实上,张爱萍美国之行还是较为顺利的。6月13日,他和温伯格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首个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为中国打开了引进军事技术的闸门,也为今后两军的合作走上正轨打下了基础。本文内容于
8:05:21 被jie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美女自曝不堪风流史:重炮手被她比做“床上电钻”
中国小伙娶乌克兰美女为妻 聘礼都免了
D罩杯马甲线蜜桃臀 女孩健身后竟然如此性感!
内衣超模街头球场大秀篮球绝技
美女总裁掌控球队有绝招:表现好可以跟我共度良宵!
美女们疯狂起来太吓人 给老娘温柔点!
篮球宝贝青春写真 摆出各种诱人POSS
柔术女王拍情色写真 逆天角度惊呆众人
体院超软妹子各种一字马 柔美身姿令人惊叹!
翘臀长腿透视装!这样的女主播你Hold住吗?
赛车女郎竟然真空上阵!还能不能让人好好开车了
女朋友新买的T恤非让我看 太污了!
24小时排行
M26潘兴坦克(M26 Pershing),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时期的重型坦克,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将约翰·潘兴而命名。张爱萍将军夫人参观《张爱萍诗意画展》(图)_网易新闻中心
您目前的位置:-->
张爱萍将军夫人参观《张爱萍诗意画展》(图)
中国新闻网
  七月五日,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作者:徐曦弋
东方肾病医院违法用药误人病情大肆敛财
印控克什米尔雪崩造成300多人死亡
小伙求婚玩浪漫20米条幅示爱
中国空军强击机远程机动实兵演练
15:30:03 )
15:30:03 )
15:30:03 )
快速订阅网易新闻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张爱萍的子女今何在?其女婿竟是位大领导
我的图书馆
张爱萍的子女今何在?其女婿竟是位大领导
张爱萍的子女今何在?其女婿是位大领导&&& 张爱萍子女人才辈出的戎将之家:张爱萍子女较多,张爱萍与夫人李又兰育有两子两女,让我们来看看张爱萍子女现状如何?&&& 1941年李又兰与新四军副军长****结婚,婚后不久皖南事变即发生,****于同年3月14日凌晨在泾县蜜蜂洞被叛徒杀害。此后李又兰结识了时任新四 军第3师 第9旅旅长的张爱萍,并于日结为终生伴侣,育有两子两女。长子张翔,次子张胜,女儿,张小艾和张志凯。年2月2日李又兰在北京逝世,享年 93岁。&&&&张翔将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爱萍上将的长子。&&& 张翔中将曾任导弹部队装备技术部副部长,导弹部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2001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会副会 长。日上午,张爱萍将军铜像落户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张爱萍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导弹部队原司令员张翔将军与南华大学党委书 记邹树梁为铜像揭幕。&&& 张胜是着名将领张爱萍次子,四川达县人。1964年入伍,上世纪80年代曾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后担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战略研究室主任。1994年退役,着有《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张志凯是中.共开国上将、前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女儿。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之妻,现已退休。张爱萍&&& 窗影千竿竹,傲霜十年重。新笋破坚土,老干复葱茏。&&& 飒飒凤尾动,翩翩日影中。爆竹除旧岁,阵阵报春风。&&& ——张爱萍《窗前竹》&&& 叶剑.英说:你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发自肺腑的感叹唤起了张爱萍潜藏心底的愤慨:毛主席怎么了,“文.革”到底革了谁的命?&&& 1974年,张爱萍在国庆招待会上的“亮相”,引起了社会上多方面的注意,老战友为之欣喜,科技界为之兴奋,他战斗过、工作过地方的群众为之激动。&&& 之后,叶剑.英到张爱萍的临时住所京西宾馆来看他。张爱萍不胜感动。&&& 叶剑.英询问了张爱萍治腿的情况后说:“暂时不要去福建了,宋时轮想要你到军科去,我们想让你回国防科委。你愿意到哪里去?”&&& 张爱萍说:“我的腿还在治疗中,身体状况也不太好。我暂时还是不工作为好。”&&& 叶剑.英说:“不单是因为腿的缘故吧?我知道这几年你受了不少委屈,但又有什么法子呢?贺老总不是被他们整死了吗?彭老总被他们整得多惨啊!林秃子要不是自我暴露,他造成的灾难还要大。你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发自肺腑的感叹唤起了张爱萍潜藏心底的愤慨:毛主席怎么了?“文.革”到底革了谁的命?&&& 叶剑.英说:“这也许不是毛主席的本意。以后别这么说。”稍停片刻又说,“还是出来工作吧。我们考虑,国防科委更需要你。现在那里很乱,你们原来制订的计划基本上都没实现。国防科委管两摊儿,地方这摊儿,七机部和二机部,他们管不了,乱得很。”&&&&张爱萍说:“我去了也干不好,过去是兼管,那里确实太复杂了。派性闹得厉害,光院部合并问题,就翻来覆去地整我。”&&& 叶剑.英说:“院部合并是正确的嘛。你再考虑考虑吧。如果腿还没完全好,上半天班也行,或者一天待上两个小时也行嘛!”&&& 送走叶剑.英后,张爱萍心里久久没有平静,他还是决定退避三舍,隐居南山。&&& 可是,没过多久,叶剑.英在西山召见他。一见面就语气沉重地告诉他:前不久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又没成功,起飞20秒后就坠毁了。&&& 张爱萍不禁愕然:返回式卫星早在1966年1月就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论证,原计划1969年发射成功,向建国20周年献礼,怎么直到6年后的今天才发射呢?他不由得问道:“什么原因呢?”“说是一根导线没接好。”&&& “胡闹,真是胡闹!”&&& 在卫星失事后的第二天,叶剑.英又找来了张爱萍,说:“还是你来抓科委的工作吧。小平也认为你最合适,尽快把这一摊儿抓起来。形势严峻,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张爱萍没再拒绝。他又去看望了临时住在西山的邓小.平。&&& 邓小.平说:“人家让你工作就工作嘛,工作总比不工作好。”&&& 日,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国防科委主任的当天,他就率领一支小分队赶到七机部。&&& 张爱萍率领的工作组首先来到坐落在北京(搜吧)南苑的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走进该院,张爱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次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除集中体现“文.革”突出特点的满墙大字报、大字标语外,整个院落呈现出一派混乱、破败、没落的景象。&&& 看、访、查,座谈、了解,张爱萍工作组成员无不百感交集,而其核心是痛心和愤慨。&&& 看得出,一些正直的人对此早已不满。在二三○厂的一个座谈会上,女工史秀英对张爱萍说:“这几年我们是在吃社会主义。”开始张爱萍还没听明白,问她:“怎 么叫吃社会主义?”她说:“拿着国家给的工资,不干活,有的人对公家的东西想拿就拿想砸就砸,这在哪个社会能行?这不是吃社会主义吗?”“好!讲得好!” 张爱萍当即建议大家为她鼓掌。&&& 派性不除,部无宁日。张爱萍决定整顿七机部的秩序,首先从派性开刀,而开刀的第一个对象即二三○厂。&&& 然而,在他此决心还未确定的时候,派性人物就向他示威了。那是他进二三○厂的第二天。他一眼看到,进门的地面上写着一片十分醒目的大字:“张爱萍,我们这 里关你什么事?你从哪里来还滚回哪里去!”张爱萍扶着手杖凝视片刻。随行人员气愤异常,要当即追查。张爱萍说:“不管它,不要让它破坏了我们的计划。”他 遂踏着这片大字径直走进车间,继续他的调查。&&& 3月27日,张爱萍即召集七机部全体干部。他策杖走上,环视了一下会场说:“你们鼓掌让我来,是不是想要我讲一点好话?同志,现在我是没有好话讲的,我想讲一点坏话。等你们把工作做好以后,我就专门来讲好话……”张爱萍&&&& 开场白别开生面,与会者凝神静听。张爱萍还是以前那个样子,作报告从不拿张纸片儿。&&& 他话锋一转,直指七机部的“病症”:&&& “……你们这个地方,讲什么这个派,那个派。我看广大群众、干部、知识分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革命的,起来反对修正主义,反对林.彪反党集团卖国叛 党,反对他们破坏我们的团结,破坏我们的革命和生产。可是,却有很少的头头不是这样,他们利用派性掩护他的活动,利用派性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名誉、 地位。另外,还利用派性搞他的阴谋活动,用派性掩盖他做坏事,而派性又掩护了他。这就告诉同志们,要用毛主席的话大喝一声:同志,该猛醒了!所有的人都要 觉悟起来。”&&& “哗——”会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是对真话的认可,也是对魄力的称赞。&&& 对于如何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措施:整顿。&&& 5月19日上午9时,张爱萍一行,向叶剑.英、邓小.平等汇报有关情况。&&& 邓小.平问:“听说爱萍去七机部还有大字报?”&&& 张爱萍回答:“不光有赶我走的大字报,还有攻击我们的匿名信呢!”&&& 邓小.平说:“你们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说错话。说错话,有错误,这不要紧,做工作没有错误不可能,错了就改嘛!只要你们大胆工作,错了我们负责,我和叶帅负责……”说着,他看了看坐在旁边的叶剑.英。&&& 叶剑.英说:“我完全同意。我们支持你们的工作,军委的同志都支持你们的工作。”&&& 邓小.平深吸了口烟,又掸了掸烟灰,似自语说:“大字报一万张都不怕。”片刻又问张爱萍,“你还在七机部吧?没有被撵跑吧?要呆下去,不要怕抓小辫子。”他接着说:“按照你们的计划没有多少天了,对那些继续搞派性的人不能等了。我们决不能用党和国家的利益去等那么几个人……”&&& 听到这句话,张爱萍心里一热。&&& 邓小.平说,万里在铁路系统定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改了的,可以教育的,留下工作;一个月不改的,坚决调开。你们也限定个时间,7月1日好不好?&&& “好!”张爱萍坚定地回答,“就定在党的生日这一天!”&&& “行,就这么定了!”&&& 一时间,在七机部“要做七一派,不当两面派”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抢时间,为1977年的任务而奋斗”成了群众的行动目标。&&& 马天水(搜吧)说:没关系,这一颗失败了我还有第二颗、第三颗呢,我一共准备了四颗卫星!这一下把张爱萍激火了,骂道:你这不是混蛋吗?按照你这个打法,不要说中国打不起,就是美国、苏联也打不起。&&& 一天,张爱萍突然接到时任党中央副主席兼军委副主席王洪.文的电话,请他到面谈。张爱萍颇感:我与他素无来往,他又不分管国防科委,怎么突然青睐起本人了呢?出自对组织的尊重,他如约准时赶到了钓鱼台10号楼。王洪.文已经在楼前等候迎接了。&&& 谈话伊始,王洪.文连连称赞他对七机部的整顿,并谦虚地声称自己年轻,缺乏在中央的工作经验,请张爱萍多多给予指导。随后他问道:“上海的几个国防机构你知道吗?”张爱萍回答知道。&&& 那是“文.革”开始后,随着院部重新分开,又扩建到18个研究院,上海方面也成立了国防高科技机构。&&& 王洪.文说:“这几年来,他们的工作很不得力。我想今后由你统一领导吧。”&&& 张爱萍又感突然,耳闻此人有很强的地域观念和小集团思想,此时怎么竟大方起来了呢?&&& 王洪.文也看出了他的迟疑,遂说:权衡利弊,还是归你统一领导为好。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派人去接收好了。张爱萍&&&& 又交谈几句后,王洪.文问及造反派头头舒龙山的情况,张爱萍作了介绍。王洪.文说:“舒龙山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团结他一道工作。”&&& 张爱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他的狐朋狗党上。&&& 王洪.文接着说:“今后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找我好了。我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回来的路上,张爱萍心里琢磨:这才是里钓鱼啊!只不过就看谁钓谁吧!在审定七机部上报对屡教不改的造反派头头进行调出的名单时,张爱萍在舒龙山名字的旁边,毫不犹豫地写上了“同意”二字。&&& 一天夜间11时许,张爱萍突然接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马天水的电话,说上海方面连续发射两颗卫星都失败了,最近准备发射第三颗,想到20基地发射。要求张爱萍给予批准。&&& 鉴于对要发射的卫星情况不了解,张爱萍没有同意。&&& 到了凌晨1时许,马天水又打来电话,再次要求说:“我们对卫星进行了反复的检查,完全达到了发射水平,这次不会有问题的。”&&& 张爱萍说:“有没有问题不是哪一个人说了为准的,必须经过多次大量的试验,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 马天水说:“没关系,这一颗失败了我还有第二颗、第三颗呢,我一共准备了四颗卫星!”&&& 这一下把张爱萍激火了,骂道:“你这不是混蛋吗?按照你这个打法,不要说中国打不起,就是美国、苏联也打不起!”没等对方,张爱萍就把电话挂了。&&& 在不久召开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张爱萍汇报了这件事。邓小.平和叶剑.英都支持这个做法,许多同志称赞顶得好。&&& 日,第二次地下核试验爆炸成功。张爱萍先后到了汉中(搜吧)二机部的七一七一厂及凤州七机部的○六七三线系统检查工作。在这两个单位 的群众大会上,他重点通报了七机部的整顿情况,对其整顿前的混乱局面及派性造成的恶劣影响,都给予痛快淋漓的批判和抨击。&&& 他怎么也没想到,讲话居然跨越几千里震动了首都北京。11月5日深夜11时许,他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委员兼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的电话:“小平同志让我转告你,在外面不要乱讲话,要少说话。”&&& 张爱萍感到愕然和纳闷,说:“我没乱讲什么呀!我讲的都是中央军委提倡的。”&&& 陈锡联说:“言多必失,还是少说为佳。”&&& 突然的叮咛必定有异常的变化,张爱萍遂问陈锡联:“北京有什么新情况了?”&&& 陈锡联说:“现在还说不清楚,叫你少说你就少说好了。”&&& 张爱萍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被通知到国务院小会议室开会。&&& 当他走进会议室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及因叶剑.英生病而临时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已经坐在那里了,还有他在国防科委的“搭档”。&&& 这些同志都是他比较熟悉的,令他费解的是除陈锡联说了声“坐吧”外,其他人都一改往日的热情,特别是那“搭档”一脸的“阶级斗争”。&&& 张爱萍坐定后,李先.念递给他一份材料。第一页的上边有署名毛.泽.东的批示:“印发政治局各位同志,请总政酌处。此人是‘9·16左派’。”材料的题目 是“关于对我调离处理的申诉报告”,副标题是“揭发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推行‘今不如昔’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落款是舒龙山。&&& 不看落款,张爱萍就想到是舒龙山所为。看了题目,他就知道其内容了。无非是那几张大字报的翻版,旧酒新瓶,老调重弹。张爱萍用拇指贴在材料的切口处,往后翻了一遍,浏览了两眼,便顺手丢到桌子上。&&& 李先.念问:“你看了怎么样?”&&& 张爱萍说:“没什么怎么样。”&&& “怎么没什么怎么样呢?”原来倚在椅背上的李先.念说着就坐直了腰。他没想到张爱萍能这样回答。他原想履行公事,张爱萍能有个好的态度就行了。没想到第一句就给顶了回来,于是就话赶话地问道:“毛主席的指示,你怎么说没怎么样呢?”&&& 张爱萍说:“是没怎么样嘛!”&&& 李先.念深知张爱萍耿直的性格,看了看他就没再说什么。&&& 纪登奎却抢着说:“你说没怎么样,那我问你,‘今不如昔’这个话是什么人说的?”&&& 张爱萍说:“是右派说的。”&&& “你也知道是右派说的?”&&& “报纸上不是说右派才说这样的话吗?”&&& “那你说了没有?”&&& “我没说‘今不如昔’这个词,但我说的有这个意思。七机部现状就是不如过去的老五院嘛,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 “你的态度很不老实!”&&& 接着就批判开了。中心发言人竟是他近段时间工作的“搭档”。说什么张爱萍任职后就到七机部蹲点,其目的是抓那里的革命“左”派,以生产压革命,污蔑七机部 的大好形势,并动用部队的人力、物力到工厂笼络人心,以批判派性为名搞反攻倒算,在国防科委压制民.主,个人说了算等等,就连张爱萍讲了什么话在哪里讲的 时间地点都点得清清楚楚。可见此人的有心。&&& 激烈的“重炮”轰击之后,又有人放了一“冷枪”:“你说洲际导弹能打到某国就行了,是什么意思?”&&& 张爱萍说:“这再也明白不过了。因为这个国家是我们反侵略的主要目标,能打到它的心脏不就行了吗?这句话是我说的。这个主张也是我出的。不过,我还说过,光打到这里还不行,还要更远。有备才能无患嘛!”&&& 会场出现了暂时的沉默。片刻,纪登奎又发言,口口声声说张爱萍犯了路线错误,并要他当众承认。张爱萍像没听到一样,半眯缝着眼,不作任何反应。坐在张爱萍旁边的陈锡联,用腿碰了碰他,悄声说:“你就承认算了。”&&& 张爱萍说:“承认什么?”&&& “承认犯了路线错误。我也是路线错误嘛!”&&& 张爱萍说:“那是你。”便没再吭声。&&& “帮促会”又出现了沉默。&&& 一直没发言的华国.锋说:“毛主席的指示需要好好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是请爱萍同志回去再想一想。”&&& 就这样散会了。&&&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局势就已开始发生变化。只不过张爱萍只顾抓他的既定目标,只顾抢时间,没有注意政坛上的颤动罢了。&&& 原来,毛.泽.东已经决定发动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 11月29日下午,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胜利返回地面。&&& “尖兵”的成功,并未使批判张爱萍的制造者感动,相反为他们倾注了激情。张.春桥闻讯咬牙切齿:“卫星上天是幌子,红旗落地才是真意。”一时间,新闻媒体纷纷响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在政治局听取科委批邓联张的汇报会上,江.青说:“张爱萍不是个好人,是个通台湾的特务,要把他彻底打倒。”&&& 原定1月8日对张爱萍的批判大会,因为周总理的逝世而取消了。张爱萍悲伤地讲道:我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总理的健康&&& 1975年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愈刮愈大,愈演愈烈。国防科委党委也把批判张爱萍的浪潮向横向延伸,与七机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联合起来,对张爱萍要打一场“人民战争”。&&& 一天,张爱萍感冒到301医院治疗。他给科委写了封信,说明科委工作由陶鲁笳主持,同时也报告了叶剑.英。&&& 叶剑.英当晚即打电话询问张爱萍的病情,同时告诉他说:“你的那些讲话,我都看了,没有什么错误。你沉着气,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 不久,聂荣臻元帅也专门到医院看他。仔细询问病情,嘱他安心治疗,还特地告诉他说:“听说有人贴大字报说我是你的后台,这话他们说对了。我就是你的后台, 这个后台我是当定了。”说着,他还愤愤地用手杖击了击地面。张爱萍不胜感动。直到十几年后,聂荣臻架鹤西去,张爱萍赋诗悼念,诗中还特地写道:“‘翻案后 台’我愿当,浩然正气张。”&&& 随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深入,中央要求:批邓,要联系各个系统的代表人物进行批判。&&& 对此,国防科委创造性地执行。在加大力度批判张爱萍的同时,党委专门开会研究,扩大批判范围,把原来随张爱萍参加七机部整顿工作的同志,也列为批判对象。 张爱萍得知后,当即在病房里给陶鲁笳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在党委会上宣读。信的内容是:我是国防科委党委书记,凡没经过我主持研究或未经我同意的、以国防科 委党委的名义作出的一切决定,都是无效的。&&& 这样,扩大批判范围的决定只好告吹,其火力也就加倍地集中在张爱萍身上了。&&& 1976年1月初,国防科委党委、七机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联合决定:1月8日召开由国防科委及七机部也包括二三○厂的职工,还有各界代表参加的八千人大会,批判张爱萍。&&& 1月8日早晨,张爱萍早早起来,刮须净面,以迎接这场战斗。然而,这天却没有开会。翌日,中央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节目里,突然播出了哀乐。张爱萍不禁一愣。接着,播音员就以沉痛的声音报告了周.恩来总理病逝的消息。如五雷击顶,张爱萍顿时一阵晕眩,险些跌倒。&&& 周.恩来逝世,张爱萍有天塌地陷之感。当他得知“四人.帮”利用其窃取的权力,对总理的悼念活动颁布种种禁令:不许开追悼会,不许戴黑纱,不许戴白花,不 许设灵堂,不许去天安.门广场,还明令报纸不准出现“敬爱的周总理”字样时,他勃然大怒,以手杖击地,大骂“畜生、畜生”,恨不得挥枪前往,尽扫奸佞。&&&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天怒人怨。在许多老同志的强烈要求下,才不得不在医院设立了一个小灵堂。张爱萍臂戴黑纱,胸佩白花,拄着手杖,到灵堂里了周.恩来。&&& 原定1月8日对张爱萍的大会批判,因为总理的逝世而取消了。张爱萍曾给一些同志讲:“是总理在保护我,用他的走来免除我的一场灾难。然而,这个代价太大太大了!我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总理的。”&&& 1月18日,对张爱萍的批判大会重新举行。当主持人宣布“张爱萍检讨”时,全场七八千双目光一齐投向了久未露面的张爱萍。&&& 张爱萍依然着装严整,神态平静,拄着手杖,若无其事地走至讲台中央。他平静地环视了一下会场,缓缓地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又缓缓地打开。从不习惯拿讲稿讲话的他,这次是照本宣科。他平静地念道:&&& “去年3月我重新工作以来,到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干部群众,讲了一些话,也作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上的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同志没有任何关系!”&&& 念完讲稿,他又缓缓地横平竖直地叠好,缓缓地装进衣兜。然后他便拄着手杖,又是若无其事地走下了。瞬间,整个会场像凝固了一样;片刻,便沸腾起来。不是坐在主席台上的几个单位的头头儿们的制止,会场上准会爆发出一阵欢呼来。&&& 随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撤销,全国“批邓联某”的热潮普遍展开。张爱萍住院,国防科委就紧紧抓住了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萧向荣。&&& 萧向荣心脏病复发,也住进了301医院,与张爱萍毗邻。&&& 看着接受批判归来、疲惫不堪的战友,张爱萍心里难过,也不无担心,劝他说:“不要再去了!”&&& 萧向荣说:“这是组织的安排,不去不好。”&&& 张爱萍说:“他们算什么组织?胡作非为!”&&& 萧向荣说:“毛主席有指示,中央也发了文件,作为一个党员……唉!去说一说真实情况也好。”&&& 他还是去了。&&& 就这样,萧向荣在被强迫出院连续接受批斗中,复发,抢救无效,再也没有起来。&&& 张爱萍悲痛不已、愧悔难当,几次说道:“向荣是为我代过而死,是我害了他,我不把他要到国防科委来,他不会遭到这样的批判;我把他留住、不让他去接受批斗,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也曾几次感叹:“向荣同志比我更忠诚于这个党,他对党是真忠、真忠……”&&& 直到粉碎了“四人.帮”,才结束了对张爱萍的批判。&&& 在国防科委,虽然表面上不再批判张爱萍了,但专事整他的“清查小组”并未解散,国防科委某主要领导对内声称、对上要求“张爱萍不能翻案”,同时继续剥夺张爱萍的一切政治权利,仍然把他孤立在“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圈内。&&& 12月12日,陈锡联召集各军兵种负责人会议,其中讲道:在我分管的单位中,体委、国防科委、七机部问题较多,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批示去做,而是按照“四人.帮”的一套搞的,这些单位要主动,错了要自我……&&& 罗瑞卿激动地对张爱萍说:听说你推荐了我,我这个样子还能干吗?张爱萍很有把握地说:能干!罗斯福两条腿都不行了,还坐着当总统呢&&& 日,中央决定叶剑.英恢复主持中央军委工作。9日,叶剑.英便请总部副主任徐立清动员张爱萍回科委工作。徐立清连续三次登门诚请 张爱萍出山,均为张爱萍谢绝。叶剑.英又把张爱萍请到了西山的临时住处。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怎么了你,反反复复地请你都不干,这么不支持我的工 作!”&&& 张爱萍说:“不是我不支持您的工作,是这个单位的领导现状让我没法工作,加上我的心脏不太好。”“怎么个不好法?”&&&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连续批判,给批‘劈’了。”&&& “劈了”就是裂开了的意思。叶剑.英笑了,为张爱萍的调侃带着心痛和辛酸笑了:“我了解你,只要你想干,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某领导的问题,中央已经决定, 最近就清查他,让他回地方去。中央也准备恢复小平同志的工作。拨乱反正,还是很需要把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好好地整顿一下的,抓紧建设好,现在是个什么 样子?!”&&& 他的后一句话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张爱萍。面对老帅的一片挚情及共同的责任,怎么还能再无动于衷呢?于是,张爱萍只好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 日,经华国.锋批准,中央军委任命,恢复了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的职务,兼任国防科委主任。&&& 9月18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国防科委关于“三抓”的请示报告。也就是说张爱萍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立下了“军令状”:在80年代前半期保证拿出洲际导 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是“保证拿出”;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张爱萍的“保证”给予了认可,即“必须拿出”。张爱萍从此进入繁忙的工作中。&&& 在日召开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大会上,最引人注目也令人振奋的是,邓小.平出席了大会。这是他复职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 会后,邓小.平约张爱萍到他那里去。&&& 邓小.平说,马上就要召开十一大了,要确定军委人选,叶帅已经给我谈了,下一步由我来主持军委工作。很需要一个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你在总参工作多年,各方面情况都熟悉,你过来吧,当军委秘书长。&&& 这是出乎张爱萍意料之外的。他多年来形成了个习惯,在正常情况下,对自认为能够胜任的工作,绝不推辞,而对自己认为不能胜任的,也不勉强接受。当时,对邓 小.平提出的问题,一是感到突然,二是觉得难以胜任,三是还想集中精力把“三抓”任务完成好。他遂回答说:我不够格儿,知识、能力都有限,精力也不行了, 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心脏也不太好。&&& 邓小.平是个干脆、果决,不说第二句话的人,也从不勉强别人。遂问道:“你看谁合适?”&&& 张爱萍略微思考了一下说:“罗瑞卿比较合适,他曾干过一段时间秘书长,很会做协调工作。”&&& 邓小.平说:“他的腿不是不行了吗?”&&& 张爱萍说:“没关系,现在已经恢复得不错了,不会影响他在那个位置的工作。”&&& 邓小.平没再说什么。&&& 临告辞时,邓小.平叮嘱说:你把武器装备好好抓抓。&&&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张爱萍应约去见罗瑞卿。刚坐定,罗瑞卿就有些激动地对他说:“听说你推荐了我,我这个样子还能干吗?”&&& 张爱萍很有把握地说:“能干。罗斯福两条腿都不行了,还坐着轮椅当总统呢!当秘书长又不要你往下边跑,有车有电话,再找两个能干的秘书就行了。”&&& 张爱萍告辞时,罗瑞卿已显得信心百倍了。&&& 张爱萍回忆说,当时罗瑞卿虽然残了一条腿,但在军委秘书长的位置上依然保持了他那种大刀阔斧又细致缜密的工作作风,应该说那段工作还是有声有色的。只是到了1978年春天,他的腿伤复发,又住进了301医院。他在医院里设了个办公室,仍坚持办公。&&& 一天,罗瑞卿从医院打电话告诉张爱萍,说他要去德国做手术。但张爱萍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电话竟是诀别。&&& 罗瑞卿手术后的第二天晚上,就与世长辞了,张爱萍痛心不已。遗体运回北京后,军委决定张爱萍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致悼词。不巧的是,张爱萍在审定悼词后 送交来人带回时,适逢下雨,急忙中跌断了手腕骨,只好住进了301医院,就没能为罗瑞卿最后送行。这使他非常悲痛和懊丧。
馆藏&4207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张爱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