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做什么生意好滴滴生意如何?

2017年,这些生意都值得你再做一遍! : 经理人分享
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做什么都不赚钱的时代,但是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从头再做一遍!
当别人都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你一定要看到机会!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盲目的绝望。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眼下,就是抄实体经济大底的最好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蜕变,所有的商业逻辑都被推倒重建。而对于那些看清了时代变化的人来说,真正的机会到来了!
打个比方:在武侠小说里,每当一个人昏迷不醒,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通他的任督二脉,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是人的奇经八脉,任督通则百脉通。如果这人运气再好点,它的“任督二脉”还可以被逆向打通!那么当他醒来时已成了一个绝世高手。
中国经济结构亦是如此,正在发生一场真正的大升级!而这其中也将诞生无数大机会,但是要想发现这些机会,你必须搞懂其中的变化逻辑,今天水木然就给大家尽兴一个系统的分析!
从经济角度来讲,社会上只有两种人:“生产者”和“消费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的。假如你是一名服装厂的工人,那么首先你就是一名生产者,你的产品是服装。但是当你去餐厅吃饭,你就变成了消费者,这时餐厅的厨师是生产者,但是厨师也需要穿衣服,他需要购买服装,所以他同时也是你的一名消费者。
所以:每一个人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服务。这就是“生产”和“消费”的不断转化,经济就是这样被推动。
“生产”决定“消费”
当生产和消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个社会就会往前推进,经济健康增长。相反,当生产和消费脱节,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会出现经济停滞增长,即:经济危机到来。
过去的年代产品比较匮乏,只要你能把产品生产出来,就会被消费者享用。所有此时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计入“社会财富”里,当然它们都是“生产者”创造的。
如今的社会产品已十分丰盛,生产者却依然蜂拥而至,甚至陷入盲目、无序、同质化的混乱生产阶段,这就生产出了大量没有人使用的产品。此时,只有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可以计入“社会财富”,剩下的如同一堆垃圾,不仅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还占用了空间。
再换一个角度来讲: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阶段,实行的是“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的原则,由于一切都是计划好的,永远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但大家也因此没有什么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水平太低,不值得提倡。
后来过度到了邓小平时代的“市场经济”阶段,实行的“按意愿生产,按利润分配”的原则,此时由于“生产”的权力是开放的,只要一种“产品”被需要,就会有人去“生产”,这可以某种程度范围内刺激经济发展。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由于“生产”的权力不被限制,同种产品的生产商过度繁殖,然后大家互相竞争,而且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并采取低价策略,当产品数量超过了消费需求量之后,产品就会过剩,而且利润被无限压缩,结果大家都无法生存,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状态!
而习大大提倡的“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其实就是控制生产的无序化,淘汰那些落后、过量生产型企业。
以上只是外表变化,这种变化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呢?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里,产品是“生产者”说的算,“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需求决定买或者不买。比如厂家往往因为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这种生产并没有深入了解、统计、整合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是和研发设计等环节分离的。生产者只关心订单的批量和规模;销售环节则只顾销售额,也不会过多关心消费者的需求。
既然是和消费需求脱节的,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的库存和压货,而库存和压货是吞噬厂商利润的黑洞,也是商品价格难以下降的拦路虎。压货和库存是利润的天敌,中国零售商品的零售价往往是成本的5倍,眼镜、珠宝、奢侈品零售价往往是成本的百倍,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就是层层库存、压货加价和终端零售成本高昂造成的。
以服装行业为例,像七匹狼、柒牌、李宁等等这些传统企业,在辉煌年代营业额可以达到几十亿,他们的优势就体现在生产能力和渠道方面,生产线一开就是十万条,然后渠道也很强大,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通过分销商向零售商去铺货,再依靠在央视上的广告效应,可以迅速占领全国市场,这就是传统优势。
在以前,如果我们看谁穿了一件漂亮的某品牌衣服,会问你哪儿买的,我也去买一件。而现在,如果以个女孩今天刚买了件新衣服,高高兴兴的穿出门却发现跟别人撞衫了,就会感到郁闷:他怎么跟我穿的一样呢?于是回去就把衣服扔在家里了!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变了,如今是个性化需求的时代。
时代不一样了!
这种变化从是人们开始寻找自我开始,个性化是下一个时代的开端!
消费决定生产
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而以工业4.0(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等)为代表的技术的革新,恰恰顺应了这种变化。它正在实现“制造业”和“信息化”高度融合,诞生出C2F(顾客对工厂)模式。可以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每一个消费者需要的东西!
所以,这是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未来的消费关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整个社会的供应关系被摧毁重建,经济的任督二脉正被逆向打通。
中国经济的供应关系也发生了大逆转。因此这些生产、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都变化了,也就是说传统的消费理论和经验都统统失效了!
所以,这一轮经济危机,其实是一场社会大洗牌,中国必须淘汰那些落后又粗放的生产型企业。这些传统企业遇到的不是冬天,而是绝境!
新经济、新气象
中国也将进入一个“新计划经济”时代,即:所有的生产都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并且知道这件产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而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费者需求的精准程度。此时,不会有库存,也不会有恶性竞争,行业更进一步细分化,新的供应关系正在形成!
为什么称之为“新计划经济”时代呢?因为“传统计划经济”是国家在宏观调节,而“新计划经济”则是消费者在宏观调节,恰似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
也就是说:今后是“消费者”决定生产,而不是“生产者”(包括工厂老板、设计师等等)决定生产!
比如很多工厂都开始先拿订单再生产,小米手机、锤子手机、各种预售、众筹等模式都是这种逻辑,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其一、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也是定制化生产,产品会更满足消费者需求;
其二、所有的产品都是先有订单再生产,这样今后就再也不会有库存。
因此,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句话将不再成立。今后所有的产品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这件产品是否满足了它归属的那个消费者的需求!
在未来,一切“社会财富”都是消费所带动的,中国正在进入“按需生产”阶段。“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虽然在世界上流行了近200年,如今才真正实现。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
电商的本质
有人把实体危机的根源归结到了电商的高速发展上,实际上这是一个大谬!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品牌和款式趋于更多、更新、更快、性价比更高。而很多电商品牌却越来越契合了这种需求。比如电商品牌“韩都衣舍”在全国共有200余家供应商,因为现在有很多小的加工企业,100条起做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相当于它在全国拥有200多条生产加工线,一个公司就有200万个SPU同时在线,这种应变和反应能力非常强大。供应链正由"下订单、流水线、计划性生产"向"拿订单、多款、分批次生产"转变!
在个性化的需求下,即使是一件单品,传统企业一开工仍然是10万条!但是很多电商品牌,却可以将一件单品从100件起做。如果这件单品不适合消费者口味,电商品牌的损失由100件,而传统品牌的损失就是10万条!
“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定制和外包!”消费者开始导供应链,这条链条的起点是消费者发起需求,由此形成定制,然后经历层层外包,分解性生产。再有物流快递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当传统服装行业都在下滑的时候,很多电商品牌却逆势增长,这就是本质原因。所以,我真的很想问那些粗放型的生产企业,你还在坚持什么?
预售和试销
传统时代是先“生产”后“消费”,而现在是先“消费”后“生产”。
传统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实时对接,导致产品信息不能及时反馈,造成热销产品的库存不足、滞销品的库存积压等问题。现在的供应链“逆行倒施”的,也就是说先由消费者在平台上表达自己的需求,再由平台下订单给制造商,制造商组织供应商去生产制造,这样生产的产品很容易被大家接受。
因此,产品的试销也是很好的手段,你可以选择在电商平台进行试销,如果试销得到的反馈是非常成功的,OK,立刻开始做大批量生产。通过消费反馈我们可以精准的推算出市场需求量有多大,然后再给你的下游供应链下定单。而这个时候你基本上没做什么投入,这就是所谓的“轻资产”模式。谁都不必先把钱压在某个环节,当产品进入到周期性运作之后,再去做运营规划,进入常态化,于是一个新品牌就诞生了!
点评:从大订单模式走向小订单生产,是未来企业出奇制胜的关键。
新零售、新商业
传统的零售比较复杂,包括:直营、加盟、和线上,属于混合渠道,彻底解决零售的问题,必须做到三店合一、同款同价,要破除层层批发,和不同渠道不同价的问题。
而未来零售的应该是制造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协调供应商把产品生产出来,统一制定好零售价格,价格必须做到全国统一、线上和线下统一,然后商品通过各种渠道卖给消费者以后,再根据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关系分摊成本、分配利润。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新经济业态:网红经济。
传统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生产的产品无论好与差,实在是太多了,有的达到泛滥的地步,要想把好产品销售出去,真的很困难。即使一个产品如果创出了知名度,就会有冒牌出现。
但是,网红经济会那么火呢?这是因为崭新的“消费关系”正在形成一个三方关系:
1、生产商是指:经营生产环节,以生产产品为核心的,比如工厂。
2、流通商是指:经营产品的流通环节,以渠道为核心的,比如快递公司。
3、消费商等是指:经营消费者的环节,以引导消费者购买为核心,比如自媒体、网络大V、明星、网络红人、模特。
网红。就是这样诞生的,它取代的其实就是传统经销商。
现在,每一个生产商都在想着这件事:如何拥有并锁定消费者?经济活动的重心已进入消费者这一端,谁能拥有并锁定消费者,成了最关键的事。
这方面之前是依靠传统经销商,他们虽然曾主导和经营市场,当然也需要大资金去拿货。而如今已经被淘汰。那些拥有大量粉丝的人,只需把使用产品的效果分享给更多的人,就可以影响消费。甚至做的再大一点,可以联合粉丝向厂家定制产品。
他们成了锁定消费者的一种渠道。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消费者的主动权变大了!
开发自己的产品
身为一个普通人,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听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确在传统的商业里,我们很难变成一个“生产者”,而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这种机会。
“假设你有一个设计的创意,你很兴奋地把新设计绘制出来,之后你该怎么做呢?如果你的粉丝够多,你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粉丝们着实惊叹一把;即使你还没有那么多粉丝,如今越来越多在线设计社区或创意商城,都是让有想法和创意的人在这里注册、交流、讨论,形成聚集群,你也可以把作品图片放在上面的上个人主页上。
然后,当有粉丝或者网友看到喜欢的作品,他们就可以直接下单,这时你就可以联系那些具备定制化能力的工厂了!
这就是以定制为内核的时尚品牌,它将随着95后逐渐成为购物主力而更具竞争力。而同时,如果有消费者真的很喜欢,还可以点击一键分享,发到自己微信、微博、QQ空间等等,吸引更多购买,分享之后产生的购买他应该拿到相应的分成,这也是移动电商的核心价值,你的品牌也得以成长。
这就是从创意到产品的过程,互联网帮我们解决了信息和渠道的问题,这必将引起一场个性和兴趣的解放,包括我们个人价值的实现。
中国经济开始逆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以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投资即扩大“生产”,这是推着走。此时中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后面的“生产者”一端。
而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靠消费,使人们的“消费”发生裂变,这是拉着走。此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前移至“消费者”的一端。
点评:传统的消费关系是推动式的,由后面的环节推到前面的环节。而新的消费关系是提拉式的,需要依靠消费者的需求来拎起整个产业链。
如今,这种“逆向”的消费关系已经彻底进入我们生活,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供应关系都迁移到了手机上,消费者下订单再也不受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比如打车、叫外卖、洗衣服、做美甲、预订酒店、订车票和机票、都是先有消费先通过平台下订单,然后再有平台做出响应,由“生产商”(广义上的)来向我们提供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以前思考的问题是:“做我能做的”,今后思考的问题是:“给他想要的”。
所以,这场经济结构的“逆袭”,正在改写商业规则。就好比逆向打通了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络,唤醒中国进入下一个春天!“以人为本”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浪费一个人的时间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3分钟掌握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
深度揭秘:王石众叛出局 中国民企有望!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专车司机的困惑:不偷、不抢,正经做生意也犯法?--百度百家
专车司机的困惑:不偷、不抢,正经做生意也犯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如果还是继续抓专车,做这行就危险。有时候除了收入可观,工作自由,还有个事情其实也是我坚持做司机的原因——认同感,别人会对你说,“谢谢”,在广东工厂打工,“谢谢”这句话几乎是听不到。
我是一名90后专车司机,我有个疑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我们的车,却还是有交警抓我们…不偷,不抢,正经营生,却要每天过得跟贼一样?
2015年6月,我离开深圳富士康,回湖南,离家里近,方便。
过去几年里,站在富士康车间流水线,一站就是十一二个小时,这样的日子,反反复复,难免压抑。我很羡慕朝九晚五的八个小时工作,可惜自己读书少,富士康算是待遇不错的公司了,但还是那样,不加班,工资只有够自己吃喝。
为了生活,车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买不起iPhone,也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回农村盖新房,也要二十多万,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老家有句话,有头发,谁想做秃子。谁都想过好日子。
我哥给我贷款买了辆车,让我开出租,滴滴、一号专车、优步都做。
现在深证打工也不好做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倒闭,工厂关门,不关门的也是半个月有活,半个月没事,人总不能无所事事,总得对自己负责。同龄的人吃不了苦,回家种地?那也不太现实,一亩三分地,勉强糊口,但总得有些其他开销,总得要钱。
家里父辈们告诉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到外面闯。闯江湖,混生活。
每天开出租,倒还好,坐在车里,没有车间里那样的味道,自己做老板,赚点小钱,等有钱了,做点小生意,还能兼着做滴滴,因为时间自由。
我算了笔帐,快车、专车一个小时能赚26-30块,如果每天开满10个小时,加上平台的奖励,元,比在深圳那边打工强。
如果努力的话,两年内能把贷款还完。还能有些富裕。这比在广东打工强,工作环境干净,有空调,时间也自由。虽然开10个小时车,也很累,总归是自己的生意。
开专车,最大害怕的就是被钓鱼,要知道,抓住就是罚款一两万,一个月的车就白跑了。有时候我们也会尽量避开火车站、高铁这些地方的乘客,抱歉,不是我们挑活,是实在怕被抓住。一次被抓,一个月收入,每天开10个小时的车,很苦,也很累。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自己的车,一不偷,二不抢,自己就业,却是成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油钱,担心生意不好,担心家里的事情,还要担心被警察抓,更过街老鼠一样。
我不是过街的老鼠,没有投抢乖骗。我是一名司机。
说实话,我之前不关心政治,很少看新闻,更不会看新闻联播,自从做起专车司机来,我也会关心新闻了。现在终于明白,政治跟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国庆前后,我们一帮开滴滴的司机在谈的话题是,滴滴都跟着国家主席去美国了,上了几次新闻联播了,应该很快就能合法了吧。
前两天看新闻说,滴滴在上海拿了牌照,在上海开专车不怕被抓了,我很开心,希望长沙也能这样。滴滴拿了牌照,希望优步它们也都能合法。
这两天,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交通部的新闻,说是交通部提了新的法规,征求意见稿。说是还没正式通过。朋友说,这对司机和平台,都在变相的打击,对司机,要求我们不能“巡游揽客”,必须有从业资格证,前面一点其实我们都可以做到,我们都是通过客户端抢单,不会在街上揽客,我有五年的驾驶年龄,也算老司机了,只不过,我不知道,从业资格证究竟要怎么考取,到时候,会不会变相的收取费用或保证金什么的?
朋友告诉我们,对我们最大的一条影响是,汽车性质必须登记为出租车,是“运营”车辆,禁止私家车做专车,违者最高罚款3万元。车辆从私家车改“运营”车是不可逆的,私家车可以改为“运营”车辆,但“运营”车却不能重新改为私家用车,哪怕是你不做滴滴,不做专车了。这就是说,我的这辆车,如果哪一天不开滴滴了,卖二手车卖不了几个钱,却要几年就要报废。
朋友说,这些政策,对滴滴、优步们的打击最大,是“开着右灯,往左转”。表面上是给了专车一个合法地位,实际上却是提高了这些平台运营成本。最重要的是,它将权力下放到各个城市,上海城市开明,可以做滴滴,但很多地方都不允许。
从网上看到新闻说,做专车、快车的司机,全国有几百万人,我不确定这项政策是否会执行,如果真的执行了,我或许也就不做司机了,只能回深圳,找个工厂打工。当然,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会继续做司机的,毕竟这是个还算体面的,收入也还可以的工作。
我有许多工友,都陆续离开广东,回老家了,有的种地,有的做点小买卖,有的做快递,也有的整天无所事事,玩网游。
如果还是继续抓专车,做这行就危险,有时候除了收入可观,工作自由,还有个事情其实也是我坚持做司机的原因——认同感,别人会对你说,“谢谢”,在广东工厂打工,“谢谢”这句话几乎是听不到。我不知道,我站在流水线上,辛苦付出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工资,还能得到什么。
做这一行,是做服务,要笑脸迎人。我的车子也会收拾的干干净净,洗不起车,就自己在小区从楼上拎几桶水,自己洗车。我们开车,不绕路,不认识路的,先问乘客想怎么走,如果不会,就听导航的,因为有每个乘客都有评分,每次上车时我总会跟乘客沟通,笑着给他们开门,目的地快到了,再给他们提前结束计费,让他们能够给我一个五星好评。朋友说,评分越高,接到的单子会越好,平台给的奖励也会多。我在深圳广州长沙,也打过出租车,被绕过路,也给司机给过脸色,笑脸迎客,服务好客人,不仅仅是为了五星好评,乘客开心了,其实我自己也舒服。
我住在比较偏僻的小区,我哥让我回湖南时,经常需要出去办各种证件,居住证呀什么的,有时候去趟医院,叫出租车也不是很方便。滴滴打车,倒是可以叫到出租车,不过回去的时候,很多路上的出租车都不愿意去,因为回来会空驶的原因吧,其实我也可以理解他们。
有一次在旺旺医院门口,我们拦了一辆出租车,说了地址后,司机很不情愿,不想去。一路上唠叨了很久,还绕了一大段的路。那天我对自己说,一定不挑客,不绕路,笑脸迎客。我现在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当然,乘客给我的评分也很高,都是五星。
这两年,流行两个词,我们专车司机也知道了,叫“万众创新”、“互联网+”。我也经常告诉自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做专车司机,也算是“自主创业”吧。
我哥也宽慰我说,现在开滴滴,就跟当年开淘宝一样,虽然小,也辛苦,总会得到社会认同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毕竟每天确确实实有那么多的乘客在选择我们,我们也在服务他们。
虽然辛苦,虽然累,虽然时常提心掉胆,我还是相信,明天我们也会不再被当作负面典型,不再是“过街老鼠”。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这样。
做这个生意,让我知道,柴米油盐之外,还有个东西,叫“体面”,或是“尊严”。
(本文系专车司机口述,略有编辑)
阅读:1302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前不久,蚂蚁金服集团正式成立。从支付宝到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蚂蚁金服...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媒体:2017年,乐视、滴滴谁裁员更厉害?
原标题:2017年,乐视、滴滴谁裁员更厉害?2017年,乐视、滴滴谁裁员更厉害?文章导读: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隽|北京报道(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期)在2017年农历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之际,年终奖和裁员离职潮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手机、影视、VR这四个行业,从投资盛宴到投资&剩&宴,在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开始了裸泳。那些曾经被光环笼罩的企业,滴滴、乐视、光线、中兴&&在裁员没商量的背后,是真的到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么?还是在泡沫散去,呈现出低气压的本来面目呢?案例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滴滴如果评价一个年度裁员之星,那么滴滴当之无愧,虽然它肚子里满是委屈。日上午,社交网络上出现多个信息源报道,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估计有3000名滴滴员工将失去工作。当天下午,滴滴就辟谣称,自己又&被裁员&,并澄清&纯属无稽之谈&。但是,作为一家成长很快且备受关注的公司两年之内被曝出三次大裁员,业界找不出第二个。2015年初,滴滴、快的宣布合并时,就有传言称因业务高度类似,新公司可能会出现裁员。滴滴高管随后对此予以否认。同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将停止对外进行社会招聘。滴滴随后回应称,只是控制招聘规模,并非停止招聘。2016年11月,滴滴拟裁员千人的消息成了重磅消息。彼时,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对此,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也迅速给予了回应,表示裁员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否认了此前招人太多、市场竞争减弱后进行结构调整的说法。虽然每一次,滴滴态度都很强势,给出的说法也非常冠冕,甚至喊出&每一次传闻都发生在对我们重要的时间点&这样的呐喊,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啥受伤的总是滴滴呢?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认为,滴滴频频被曝裁员,缘于近来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资料显示,滴滴在成立4年的时间里,一度高速扩张到近万人,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资本的力量。很多评论认为,滴滴的成功依靠的是烧钱占据市场份额的路径。特别是在与神州租车、易到用车进行惨烈竞争时,滴滴毫不退缩,他们轮番上阵竞相拔高补贴。有数据显示,滴滴成立两年时就烧掉了15个亿。顾文彬表示:&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2017年滴滴还会大裁员么?日前,滴滴CEO程维表示,2017年的策略显然已经开始实践他曾经提出的&主场比赛结束、客场比赛开始&理论,在国际化市场上布局。希望这是一枚定心丸吧!案例二乐视生死时速作为一个连续3个月上头条的企业,乐视并不舒坦,因为它上头条的关键词是:欠薪、裁员、讨债。日,乐视供应商豪声电子一纸公告又让乐视和这些关键词再度扯上关系。豪声电子在公告中称,因采购业务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乐视应付款共计人民币1102.04万元、美金592.3万元。根据协议,乐视手机将于日支付第一笔款项。若任意一期款项未按期支付,后续各期款项视为立即到期,需全部支付。但到了12月11日,乐视手机未如期支付第一期欠款。日豪声电子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豪声电子要求乐视手机支付所有欠款及应付利息共计5174万元,并承担60万元的律师费。一位乐视离职的员工Jack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乐视一直有种近乎狂热的企业文化,给人感觉像宗教,但是,信仰伟大落地艰难。他认为在乐视工作的一年是被颠覆的一年,抱着创业的心去投奔,揣着破碎的心被离开。一年半以前,完全没有跳槽打算的Jack被乐视体育的构想吸引。在加盟乐视之前,Jack的工作单位是央视体育频道。做了6年体育的他还是被贾跃亭深深吸引了。彼时,贾跃亭正在大力推销他的&生态&。在贾跃亭有关这个生态的用语中,体育也好汽车也罢,任何东西都不再是其本身,而是一个生态系统。Jack不但是&揣着一片热情&加入这个团队,而且不止一次对朋友们表示,那时候,&乐视将颠覆人们对公司的新定义,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可以和苹果相提并论的公司,而且乐视将最有可能成为超越苹果的公司。&他对这份新工作的热情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朋友圈如传销一样刷屏。但是,乐视的梦和战略规划广阔而长远,而现实来得那么突然。在贾跃亭发表著名的《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还是把海洋煮沸?》第二天,整个乐视开始进入裁员时刻。Jack眼睁睁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办手续,一个个收拾东西,他坚信自己不会被裁。因为首先他是一个熟练工,其次作为一个30岁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无论性别还是学历,他属于职场中坚力量。但是当全组都被裁掉就剩他自己一个光杆司令的时候,他慌了。尽管HR说你要不再考虑下内部轮岗,还有号召他加盟的上司用人格保证给他再找业内任何一家做体育的下家,Jack还是拒绝了。他打算2017年去北极看极光让自己静静,因为他要让自己想明白再出发,2016年是自己最拼的一年,情怀吸引着他,骄傲伴随着他,但是一切都被颠覆。案例三尸横遍野的VR产业根据《互联网+影视产业研究专题报告》,从2015年初至今,VR产业的企业数量从200多家爆发到1600多家。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国内涉及VR产业的投资不少于145起案例,涉及金额44.34亿元人民币。显然,过去的2016年VR是国内最受关注的新产业之一,但要是说国内VR产业发展良好,则很少有人认可。从年初的火爆追捧,到年底的萧条,国内VR产业走过了一条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今年国内VR产业影响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暴风魔镜大规模裁员。从消息看,&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裁员一周内完成&,其裁员速度之利索和裁员幅度之大均让业内震惊。当人们还没总结完的时候,另一家VR米多娱乐,也传出了拖欠工资的负面新闻。此前该公司已获得一轮上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VR、无人机、可穿戴,这些炫酷产业裁员,硬生生把投资盛宴变成了&剩&宴。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资本对VR产业的投资事件分别仅为1起和4起,投资金额近乎可以忽略。但到了2014年,投资事件与投资金额瞬间升至17起和2.7亿元。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投资事件分别涨至57起与38起,投资金额则分别达到24亿元和15.4亿元。但是,在2016年下半年,能获得投资机构青睐的VR企业已经寥寥无几,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发布公开信表示,通过拆分和裁员,暴风魔镜由500人团队缩减至300人,并聚焦核心业务。暴风魔镜是暴风集团早前分拆出来的子公司,目前估值已经达到13.4亿元,是国内最大的VR硬件厂商,此次裁员被视为是VR进入寒冬的序幕。某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VR、无人机、可穿戴等新兴产业融资额的迅速缩水说明投资机构从过去的疯狂投资进入到了理性投资阶段,之前确实被那些公司的概念打动,认为革命到来。但是短短几个月下来,有些&故事&很快被证明是伪命题,创业的青年才俊们,虽然用各种技术语言包装自己,但是投资会更加集中于龙头公司。&&断血&后的VR企业纷纷陷入裁员、欠薪风波。业内人士指出,投资机构的纷纷离去与VR的&故事&迟迟不能落地有关,一方面,目前VR设备只能收看少数视频或玩点简单游戏;另一方面,目前国内VR企业的底层设备大多来自国外进口,很多VR设备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壳&。所以,网上流传着忍无可忍的员工把横幅打到了投资人王湘云的盛景创新中心门口的画面。&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网友的评论。在轰轰烈烈的投资大潮退去后,比拼的将是研发实力、产业链管理以及资金量。2017年春节就要到了,这些行业的春天会来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做什么生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