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俄结盟军事实力为什么不能军事联盟

帖子主题:中俄一旦真的结盟军事实力能够超越北约吗?
共&3122&个阅读者&
军号:1149534 头衔:驻韩日总督 工分:1418728
/ 排名:14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俄一旦真的结盟军事实力能够超越北约吗?
据俄罗斯《每周论据报》2月19日报道,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不久前刊登题为《中俄应构建欧亚大联盟》的文章,借中国专家之口指出,中俄应当结盟,共同抵制西方。应当说,《人民日报》就像苏联时期的《真理报》一样,不会无缘无故发表这种文章。这种声音的出现显然是在试探世界媒体和专家的反应,意味着这种想法在中国高层确有响应。但是从目前来看,中俄“联姻”尽管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不是特别成熟。中俄联合军力超过美国俄媒称,中俄如果真的结盟,首先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两国的总体军事实力。因此,应当仔细看看“大国联姻的嫁妆”。现在俄罗斯军队编制员额为100多万人,如果加上文职人员,以及在新一轮军事改革中退伍的军事预备役人员,现在约有180万人。中国军队不久前共有230万人。但是,据称,中国陆军可能将会裁军70万人,中国海军和空军计划增加15-20万人。如果说到作战装备的数量,那么俄罗斯陆军尽管人数不多,却拥有大量常规武器,包括坦克、装甲设备、火炮、防空系统等。中国陆军虽然在加紧更新武器装备,但是仍不如俄罗斯陆军的武器库先进。当然,俄陆军老旧武器装备比例同样很大;中国空军人数稍多于俄空军,但现代化战机的比例仅有三分之一。而且俄罗斯防空系统要比中国先进得多;中国海军处于上升期,军舰建造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俄罗斯海军在遭受了上世纪90年代毁灭性的打击,损失80%的舰艇之后,刚刚缓过气来,有所恢复。虽然俄海军已经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增强实力、更新武器的计划,但是才刚刚开始产生效果,补充了一些新型作战舰艇;俄罗斯核导潜力不如美国,仅与美国战略核力量大体相当,但在非战略和战术核武器方面,却是美国实力的几倍。中国全部核潜力约为400-450枚核弹头,仅是俄罗斯战略核潜力的1/6。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增强核潜力,重点从质量上更新战略力量,但是暂时还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俄媒称,从总体上看,如果中俄结盟后,两国军队总体实力将约为300万人。两国陆军兵力最为强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没有对手;两国空军强于美国和北约大国;但是海军实力仍然弱于美国,毕竟美国海军航母和核潜艇力量相当强大。这种联盟的“军事大脑”极有可能是俄罗斯,因为中国现在要么进口俄罗斯武器装备成品或者中方感兴趣的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要么努力借鉴和仿制俄罗斯产品,俄方却没有引进中国武器和技术。这种联盟可能会让中国更加顺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俄罗斯先进军事技术。反过来,俄罗斯也可能会在中国造船厂实现自己的部分造船项目。当然,这种联盟不可能有附属方,它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有生命力。人为的中国恐惧症俄媒称,现在看来,中俄联盟似乎是互利双赢的,但是中国比俄罗斯更需要它。俄罗斯不需要中国军事技术,而且俄方既能向西方,也能向东方出口资源和商品以换取本国工业所欠缺的先进技术。另外,俄罗斯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和核实力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中国确实准备和美国对抗的话,那么得到俄罗斯这个强大的伙伴无疑对自己非常有利。对俄罗斯来说,主要弊端在于,一旦站到中国这边,将会导致自己与美国及其亲密盟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也并不好。实际上,许多欧洲大国早已与俄罗斯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能源方面,因此他们也不愿意破坏自己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联盟的萌芽俄媒称,中俄之间在所有领域都已经有了密切接触。两国在政治领域积极合作,比如在联合国,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协商一致,联合行动。中俄两军也有接触,比如两年一次举行“和平使命”系列大规模演习。2005年首次“和平使命”演习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中国辽东半岛举行,当时中俄军队演练了岛屿登陆和联合打击海上恐怖分子的科目,确实吓坏了中国台湾。之后中俄两军类似演习改到其他地点,并且转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行,没有再引起台方恐慌。俄媒称,中俄两军之所以要举行类似演习,首先是因为,它能创造机会让两国军人加强协作,特别是在首长司令部机关指挥层面上,联合应对共同威胁;其次,两军配备不同的武器装备,在执行共同任务之前,必须事先进行相应的训练;另外,两国军人也需要在战场上学会互相理解和适应对方。没有正式结盟提议俄媒称,在官方层面上,中俄双方暂时都还没有提出任何结盟提议,而且两国现在也根本没有走到这一步。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今年都将会进行高层权力交接。俄罗斯将举行总统选举,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新老交接程序也将启动。或许,有关中俄构建欧亚大联盟的想法出现在中国官方媒体上,极有可能是中方一些力量在公开试探各方反应。当然,中国内部对这种建议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中国应当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坐以待对手毙”,看着美国先行崩溃。因此,现在俄罗斯应当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有必要,是否准备与中国结盟。由于中俄双方暂时没有任何人正式提出结盟建议,因此今后中俄关系仍有可能维持原貌。俄媒同时指出,目前的中美关系很有意思。两国在经济上紧密相连,但在政治上却处处对抗。美国担心中国发展和强大,企图遏制中国,阻挠中国得到自己发展所需的资源。中国坚决反抗,准备全力捍卫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另外,美国企图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准备武力支持台独,阻挠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且,中国在东海、南海方向的战略意图也触及到了美国一些盟国,特别是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利益,与这些邻国发生领土冲突,而中国迟早都会教训他们
延伸阅读:
伟人逝去举国哀,世界损失过半!一代巨擘,人道是:圣人复归震旦!欺秦压武,制唐遏赵,天骄又怎样?圣者武家,羡煞多少凡臣。
遥想主席当年,年少立伟想。百折不屈,斩棘搏浪!悠然见,敌手纷纷坠马。文治武功,风流千古谁堪于伯仲?放眼今朝,东逝水,大江畅!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俄一旦真的结盟军事实力能够超越北约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40643 工分:6667
左箭头-小图标
超越美国都不可能,更别说整个北约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中俄一旦真的结盟军事实力能够超越北约吗?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普京:中俄没有建军事政治同盟计划&联盟体系已过时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中俄建军事政治同盟? 普京:已过时
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俄民众进行直播连线活动。普京当天与民众的直播连线活动总共持续了3小时55分。直播连线期间,普京总共回答了81个问题,其中35个问题涉及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局势。
“直播连线”早在普京的首个总统任期内就开始了。首次直播连线于日举行,持续时间长达2个半小时,远多出预期的1个半小时。随后的连线时间不断延长,2013年达到最高纪录4小时47分。普京在连线活动中累计回答了800多个问题。
【谈中俄同盟】
这种同盟体系已经过时
普京在回答中俄是否有可能建立军事政治同盟时,普京表示,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两国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俄罗斯与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重要问题有着相似立场,共同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俄罗斯与中国的互信合作关系,包括两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立场,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但两国没有计划要建立任何形式的军事和政治联盟,因为这种联盟形势已经过时。
(责编:康哲(实习生)、闫嘉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还原四大真相:俄罗斯并非不敢与中国结盟|中俄|联盟|结盟_新浪军事
还原四大真相:俄罗斯并非不敢与中国结盟
资料图:习近平与普京
  俄罗斯不敢与中国结盟?伴随有关讨论的再度兴起,长久以来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迷思也再度浮现。俄罗斯国力日渐衰弱?中俄结盟中有人口因素障碍?俄罗斯对中国过度依赖?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不够相互信任?
  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克洛廖夫在《中俄战略联盟:迷思与现实》一文中,对这些迷思加以逐一剖析,观察者网转载全文如下:
  关于中俄建立战略联盟的种种猜测并不新鲜,1990年代初以来即时有所闻。然而,近来一系列的变化――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重新宣示自信、俄罗斯高调地“转向东方”,以及乌克兰危机后俄美关系恶化,更笼统地讲,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再次点燃了政策圈与学术界有关中俄战略联盟前景的讨论。
  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阿列克谢&#8226;普什科夫(Alexei Pushkov)认为:“美国同时与两个世界大国对抗,这无异于在重大外交决策上甘冒犯大错的风险……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是敌人,而中国是潜在的敌人。但是同时将这两个大国推到对立面上则是战略错误。” 在中国方面,迄今为止,官方原则仍然是“不结盟”,但一些学者,如清华大学的阎学通,已开始明确主张中国与俄罗斯结成全面战略联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最为重要的”,“除非与俄罗斯建立正式联盟,中国无力推动单极世界变成双极格局。”
  伴随有关讨论的再度兴起,长久以来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迷思也再度浮现,成为评估两国联盟可能性的想当然的修辞背景。其中一些是建立在对地理、经济、社会和包括中俄共同边界在内相关地区的人口环境分析基础上的,看起来令人信服。然而,只要进一步加以检视,就会发现它们都缺乏坚实的事实基础。
  迷思之一:俄罗斯国力日渐衰弱,不与中国结盟
  俄罗斯一直被描绘为一个弱国,或一个日渐衰弱的国家。例如约瑟夫&#8226;奈在对中俄联盟可能性的评论中写道,俄罗斯不可能真正与中国结成联盟,其中一个理由是,“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日渐衰落,而中国正在急速壮大”,而中俄之间的实力不平衡也意味着俄罗斯会拒绝与中国结成紧密的军事联盟。
  上述理由可以直接被否定,因为相对的强弱并非联盟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以其成员的相对实力对比而言,大多数军事联盟都是不对称的。所有美国盟国的实力都比美国弱很多,然而却对其全球霸权极有助益;并且,这些盟国都不想从联盟中退出。
  然而,俄罗斯与中国的实力对比在过去十多年到底有何变化?俄罗斯真的处于无望的衰落中吗?
  我们不妨看看数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很多人并不将其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除了最初8年的衰退之外,俄罗斯在过去14年中一直保持着显著的持续的增长。1999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区区1960亿美元,这个数字到了2013年达到2.1万亿美元,增长11倍。2013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是880亿美元,是亿美元的14倍。
  比较而言,俄罗斯也并非正在衰弱的大国。从军费开支看,1990年代末期,俄罗斯落在印度与巴西后面,然而在本世纪初即反超领先。根据SIPRI报告,2014年其军费预算约为2.5万亿卢布,排在美国与中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
  因此,无论是从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意义上看,都不能断言俄罗斯的实力业已衰弱。如果相对实力是决定能否建立联盟的重要因素,那么中俄联盟现在要比10-15年前更为合适,因为俄罗斯现在正在快速地积聚实力。
  中俄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俄罗斯是主要的高科技武器出口国。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缺乏先进军事技术是中国获得超级大国地位的致命弱点。尽管中国的武器出口也在增加,但仍然缺乏顶尖水准的军事技术,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武器仍是中国的“圣杯”。俄罗斯相对于中国在军事科技质量上的比较优势提升了俄罗斯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也降低了中国在数量方面的优势,何况数量并不能直接转换成大国实力。
  应牢记的最后一点是,俄罗斯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于、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了美国。论及全球范围内核武实力,仍旧是俄美两家的竞争。此外,俄罗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确保对美国实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观察者网注:中国也有有限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认为美国在冷战后已强大到不存在威胁的地步,是错误的。冷战期间,苏联的核力量有效地遏制了美国。俄罗斯可观的现代化核武器仍将继续遏制美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保证了在直接军事冲突中美国士兵从不向俄罗斯士兵开枪,反之亦然。坐拥足以遏制美国的核力量,俄罗斯并不会对中国人的武器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于美俄两国。
  迷思之二:中俄结盟中的人口因素障碍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担忧源于人口状况。中国人口过多而俄罗斯(尤其是在远东地区)人烟稀薄――这样的对比也常见诸于报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可能会出现来自中国的“大量的潜在移民”;另一些人则更耸人听闻,认为这将导致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消失,威胁到俄罗斯的领土完整,甚至说因为在中俄边界发生“缓慢的中国化”。
  然而进一步检视会发现,这一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俄罗斯的人口已不再减少,人口逆增长趋势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已出现反转。2009年,俄罗斯出现了人口增长,增加了2.33万人。2012年,其人口增加了29.24万人。2013年,俄罗斯的总和生育率达到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707个孩子,在东欧、南欧、中欧地区是第一。人口逆增长趋势业已反转,自然的人口增长趋势开始出现。
  至于中俄边界地区的人口差距,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悬殊,更没有理由担心会有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表1比较了中国边境省份(第一列)的人口密度与其接壤的俄罗斯和蒙古边境省份/地区的人口密度(第二列)。第三列是俄罗斯及蒙古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与相应的中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之商。俄罗斯的边疆区与州在中国边界处的平均密度比中国之于俄罗斯的边境省份低了17.83倍。而对于同样跟中国有着漫长边界的蒙古国来说,这一数字是32.9,其人口鸿沟远远大于俄罗斯与中国的人口鸿沟。中国目前根本没有展示出一丁点想要占据蒙古国相应省份的欲望(蒙古几乎无力自卫),何况蒙古国的人口要远远少于俄罗斯。如果中国并不想去占领蒙古国边境地区的话,那么它为何要去占领一个超级核大国的领土呢?此外,正如表1所示,中国有着自己的“西伯利亚”――西藏与青海――其人口密度分别比中俄边界处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低了60倍和20倍。自然的人口不均衡既不是导致移民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与中国将要进行人口扩张这一假定正相反,中国的人口趋势已进入了极端低出生率的阶段。1990年代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越过了2.14这一自然换代率的标志。到1990年代末,总和生育率降至1.8,2011年总和生育率为1.5,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大城市,总和生育率已降至0.88,堪比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在整个总和生育率变动历史上,最低记录是0.14,2000年出现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区,正处于中俄边境地区。上述人口动力导致了中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需要将其适龄劳动人口留在国内。
  中国移民并不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状况造成巨大影响。近期关于移民模式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并未大规模向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移民。大多数入境人员在其签证或工作许可到期后返回了中国。
  迷思之三:俄罗斯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迷思之三是一个关于俄罗斯的古老故事的延续: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正在变得过度依赖中国,甚至更糟糕,变成中国的能源附庸。曼可夫(Mankoff)写道,“随着俄罗斯对中国愈发依赖,其成为一个重要国家的理想将会破灭。”洛兹曼(Rozman)则认为,“在亚太地区实现俄罗斯的杠杆作用最大化战略此路不通,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无非是将俄罗斯变成中国的资源附庸。”对于中俄联盟而言,这将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会有人担心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无非是原材料,这会愈发将自己束缚在半殖民关系中” 。每次中俄关系有所发展,或两国进入合作的新阶段时,这一迷思就会出现。
  事实上,俄罗斯最大最稳定的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俄罗斯将近50%的对外贸易是对欧盟的,中国仅占了10%多一点。目前为止,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自然资源仍占了很大比例,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因此,如果说俄罗斯是谁的“能源附庸”的话,那也是欧洲的,而非中国的。如果俄罗斯可以掌控这种与欧洲的不对称贸易关系几十年(甚至是通过麻烦的乌克兰),那么为什么要假定俄罗斯与中国相似的关系模式就会成为问题呢?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中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RFEFD)对外贸易额相对比重的比较(一些人预测说RFEFD极易成为中国资源殖民地)。但正如表2清楚展示的,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更依赖韩国而非中国,这是主流模式。至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向中国的出口,也要远远小于其向日本或韩国的出口,且这一份额在过去的8年中并未增长。
  至于最近的4000亿美元天然气这笔大交易,它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尤其是谁更依赖谁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它把俄罗斯同中国拴在一块儿的同时,也将中国同俄罗斯拴在了一块儿。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一种战略转向――不仅暗示着俄罗斯对中国走得更近,也暗示着中国对俄罗斯走得更近。要知道,一旦同意从俄罗斯向中国运输天然气,两国就等于承诺建设一套强有力的管道网络,这要耗资千亿。而一旦建成,管道便不可移动了,双方都要承诺妥善使用维护,并尽到一系列双边义务。这样的长期基建承诺,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双方政府都展示出了相互妥协的意愿,显示出双方伙伴关系是实打实的。
  此外,中俄之间的武器贸易使得中国更依赖俄罗斯,而非相反。中国并非俄罗斯武器的主要市场,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高科技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俄罗斯武器占了中国军事装备进口总量的60%,而中国对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只有11%。如果俄罗斯决定切断其对中国的出口的话,那么它自己只会损失11%的销售量,而中国却会损失其总购买量的61%。
  所谓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不是事实。若两国要建立正式联盟的话,这一顾虑也不应成其为阻碍。
  迷思之四: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不够相互信任
  第四种迷思是关于中俄关系中“信任”的缺失。“信任”这一模糊概念,被很多评论中俄总体关系,尤其是双方结盟可能性的人所强调。有些人讨论“中俄关系的交易性本质”,并认为“中俄关系缺乏信任,以竞争为特征,尤其是在两国分享其影响力的地区”;还有人进而认为,“俄罗斯从不信任任何一个国家,反过来,它也不被亚洲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信任”。
  事实是,塑造各国政策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而非信任。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的“信任”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任何联盟关系的核心都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交易关系,共同利益交叠的程度决定了是否存在“信任”。两国结盟不同于两人结婚,婚姻中信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塑造国家外交政策的过程中,信任从不起决定性作用。与俄罗斯类似,美国和中国也不信任任何别国,也不被他国所信任。联盟的出现和消失取决于国际环境。中国在1950年代是苏联的盟友,但到了1970年代,就变成了中美结盟。1980年代,中国宣布奉行不结盟战略,而俄罗斯总有盟国。美国在冷战期间是主要的反共国家,然而,正如一些学者睿智地指出的那样,如何解释尼克松――这位共产主义的主要敌人――亲近毛的中国呢?难道上述这些都是因为美国突然对中国产生了信任吗?
  当建立一个平衡的联盟时机成熟时,各国并没有那么奢侈地顺着自己的主观好恶行事,将其关系建立在所谓的“信任”之上。中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起伏,然而两国之间在信任与不信任方面并无任何反常之处。正如许多国家那样,中俄并不必基于彼此信任才建立用以满足特定目的的联盟,一旦国际形势发生改变联盟便可解散。
  话说回来,即使我们接受信任在联盟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一假定,我们也没有理由将信任看成中俄关系中的一个麻烦问题。近期,正如很多人正确指出的那样,普京和习近平看起来成了朋友,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要高于通常两国元首之间的信任程度。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说:“普京更信任习,超过信任习之前的任何中国领导人,也超过现在的西方领袖”,并且“普京感受到了习近平的诚意,这使得克里姆林宫调整了很多已持续十来年的对华政策”。在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中,顶层决策者之间的个人互信会比在分权体系中对外交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俄罗斯近期的民意调查所示,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善,有超过60%的俄罗斯普通民众认为中俄关系是友好的。并且,这一转变远早于乌克兰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如今,公众主流意见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也相信更强大的中国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因此,有理由期待上述趋势将有助于俄罗斯与中国进行全面合作。
  本文目的并非为了证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将很快建立或一定会发展为结盟关系。中俄是否结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对双方的政策。鉴于美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中俄友好关系在加强,美国可能会开始努力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挑起不和,其政策结果如何,很难预料。以上分析的目的在于消解掉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先入之见和偏见――对很多观察家而言,这些因素可能是两国走向结盟的障碍。正如上文所展示的,这四种迷思没有一种是与事实相符的。在审视中俄关系时,它们不过是一个主观建构出来的、适得其反的“思维矩阵”的组成元素罢了。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假如中国和俄罗斯军事同盟了,那这个联盟是否就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国家了?美国愿不愿意看到这一目?中俄军事同盟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bbs/00/ ml
中相关信息生台海局部战争 俄罗斯会支援我们吗?
作者:唐伯虎打虎上山 发表时间:
13:40 点击:11676次
中国和俄罗斯,一个是地跨亚洲版块的发展中强国,一个是横跨欧亚板块的军事强国,并且两个国家相互接壤,历史上摩擦不断!直到现在,俄国侵占我东北的土地还没归还,外蒙也因苏联的介入被强行分裂出去!不过自从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关系打的火热,时常见国际事务中,两方相互配合,一方有难,另一方就仗义执言,甚至两肋插刀!但是,本人对俄罗斯人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们总会考虑得失。我觉得,如果中美......
./bbs/00/ ml
中相关信息生台海局部战争 俄罗斯会支援我们吗?
作者:唐伯虎打虎上山 发表时间:
13:40 点击:11676次
中国和俄罗斯,一个是地跨亚洲版块的发展中强国,一个是横跨欧亚板块的军事强国,并且两个国家相互接壤,历史上摩擦不断!直到现在,俄国侵占我东北的土地还没归还,外蒙也因苏联的介入被强行分裂出去!不过自从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关系打的火热,时常见国际事务中,两方相互配合,一方有难,另一方就仗义执言,甚至两肋插刀!但是,本人对俄罗斯人还是有点不放心,他们总会考虑得失。我觉得,如果中美发生一些小摩擦,俄罗斯可能会很仗义,但一旦中美在台海发生局部冲突,这样的令世界震动的事件,俄罗斯可能就会背信弃义,在一旁得渔翁之利!
自日,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双方正式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在如何保证本国和本地区的安全;如何拓展本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如何建立新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和新规则;如何联手解决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和障碍上,相互通信,相信磋商,基本上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一致!并在很多时候,为对方的利益鸣不平!例如,美军轰炸南联盟,俄罗斯和我们一直强烈反对,导致美国轰炸我大使馆。当时,我们胡总书记发表了电视讲话,军队做了特级战斗准备!俄罗斯也心神领会,调动了战略火箭军,令400枚远程洲际核导弹瞄准美国重要城市和重要战略目标!这些行动,直接导致了美国的服软,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克林顿也不得不站出来亲自向中国人民道歉,并赔偿所有损失!还有随后发生的一些战争,凡是中国反对的,俄罗斯也反对;俄罗斯反对的,中国也随声附和!
在往后,上合组织的成立,更巩固了双方的关系!双方不断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中国不断从俄罗斯获取到更多的军事技术!
在去年,北京还宣布,当年为俄罗斯年!
这些,肯定都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因为中俄一旦结成反美战略同盟,可以给美国造成许多麻烦。
然而,中间还是能让人看到两国的不和谐因素!例如,中俄的军事合作仍受莫斯科对华战略忧虑的限制,俄罗斯因此并没有把最先进的装备卖给中国。另外,中俄的能源合作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俄罗斯并没有就建立中俄输油管线这一关键问题向北京做出任何保证。同时,有相当多的俄罗斯人害怕所谓的“中国人的移民入侵”。想象一下,俄罗斯20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几千万人口,还不顶我们东北人多,而靠近我们边境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没人居住。中国的移民,可能会让这些地区成为事实上的中国领土。另外,中俄的经济贸易,俄罗斯处于弱势地位,这让他们非常不爽,我们今年要更多的的采购俄罗斯军舰,则是对他们的补偿!
可以看出,目前两国更多是相互利用,以获取最大程度的好处,中国看中俄罗斯的军事和能源,而俄罗斯看中的是我们的美圆!一向自认高贵的俄罗斯人,其实未必心里瞧得起我们,假如有一天,俄罗斯又重新崛起,我想中俄很快就可能破裂,甚至相互呲牙!
当年,中国支援朝鲜,苏联提供了很多武器,但都以外债的形式换来得,并且利息高的惊人!战后,苏联说翻脸就翻脸!
而现在,我们面临着台独的威胁和日美的威胁,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如果中美因台湾发生局部冲突,我想,俄罗斯肯定不会帮忙!最多象征性谴责美国干涉别国内政!
原因1,俄罗斯不会得到好处!
2 中美开战,是两强相争,而俄罗斯则可保全自身,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3 俄罗斯人一贯的两面做法!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专家学者是专门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军事等问题的,信息比咱们普通老百姓灵通,国际国内局势和走向比我们看得清楚,眼光自然比我们看得远,看得准确。他们说中俄结盟好自然有...
除了美国俄罗斯外
应该是日本了。它们的海军过于强大
中俄关系,现在应该是自60年代以来最好的
1、政治上,确认了双边关系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双方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都取得了一致,比如对伊拉克问题,对朝鲜问题等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与俄罗斯不仅有相互靠拢的意思,而且还有相互结成联盟的行为。今年下半年中俄举行联合军演就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出现了联合的苗头...
苏联加盟共和国
Soviet Union,Republics of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员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根据俄共(布)提出的...
答: 参军真的很辛苦吗,因为生了两个儿子,他爸爸说将来长大要他们参军。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俄军事实力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