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领导人事处长把自己的档案拿走什么样处理

内蒙古根河:突出“细、准、全”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干部人事档案是全面记载干部个人成长经历的原始材料,也是了解掌握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依据。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提高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内蒙古根河市在干部人事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等环节突出“细、准、全”,全面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干部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掌握规律,收集材料求“细”。  根据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做到收集整理经常化,不拖延、不积压,确保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完备。一是做好普遍材料的收集。如鉴定类、考核类、党团类、任免类材料,包括干部履历表、民主评议党员考评表、年度考核表、调资晋级表等,通过各种形式向相关部门催索档案材料,防止缺漏。二是做好阶段性材料的收集。如党代会、人代会、职称评定、年终表彰等方面的材料,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做到材料收集及时、全面和完整。三是做好特殊性材料的收集。如干部审查、违纪处分、落实政策及某些表彰奖励材料,定期不定期地与有关单位联系,逐一落实,尽量做到不遗漏。  加强干部档案内容建设,提高质量,鉴别整理求“准”。  为使干部人事档案内容达到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根河市委组织部集中力量,抽调人员对500余卷干部档案重新进行整理装订。对林业脱离企业办社会的教育、卫生、广电系统16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档案进行接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全面核对,重点对他们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和身份进行认真校核,发现差错按照程序予以纠正。对不符合入档要求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处理,并对缺少的材料进行催索。在整理中,力求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严格把好质量关。  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制度化,档案管理求“全”。  建立健全干部档案查(借)阅、收集、鉴别归档、检查核对、保管保密、管理人员职责、转递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落实,规范档案的查、借、用、转等管理程序,坚决做到“五不查阅”即无查阅介绍信不准查,非正式党员不准查,涉及本人不准查,未经批准不准查,牵涉到亲属不准查;“四不借出”即未经部门负责人批准不借,非特殊需要不借,手续不全不借,亲属档案不借;“三不转递”即个人带档不转,没有调函不转,材料不全不转。对转进转出的档案严格把关,履行登记手续,从没有发生丢失、擅自涂改、抽取、伪造等现象。(黄春英)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三年,受理查询数百万次&
一次行贿犯罪&十年污点不除
&&&&来源:&&&&
“多亏了检察院的及时提醒,我们才能将问题企业挡在政府招投标程序之外。”前不久,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行政许可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到检察院通报某公司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告知函后,感慨地说。
原来,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受理了有关某公司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发现该公司因单位行贿犯罪曾于2012年被法院作过有罪判决,于是向行政许可中心通报了这一结果。这家公司此前向中心递交了伪造的“无行贿犯罪档案告知函”。据此,黄岛区行政许可中心取消了该公司的投标资格。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数据主要来源是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认定的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以及相关联的受贿罪等信息。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介绍,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行贿犯罪查询数量196万次,同比增长46.3%;月,已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770428次,涉及单位97万余家,个人160万余人。
行贿“黑名单”已实行十多年
让行贿由“一本万利”回归“高风险作业”
2002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份行贿“黑名单”,将1998年以来曾因行贿判刑或已查实行贿的建筑领域行贿人资料汇编成册,向全区工程招标业主单位提供“诚信咨询”。
“不少建筑商为了承揽工程,工程做到哪儿贿赂行到哪儿,扰乱了经济秩序、滋生了官员腐败,导致了滥竽充数的‘豆腐渣工程’。”时任北仑区检察院检察长的王国明表示。
根据查询结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可以对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作出限制准入、取消投标资格、降低信誉分或资质等级、中止业务关系等处置,由其承担违法、犯罪、失信的代价,使一度被人们错解为“一本万利”的行贿犯罪变成真正“高风险作业”。
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激烈争论,但最终得到了来自最高检的支持。
日,全国检察机关正式开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受理社会查询。2011年7月,最高检组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管理中心,对这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日,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开通。自此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约500万次。
“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有效发挥了遏制贿赂犯罪、促进诚信建设、优化廉政环境的作用,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高云涛说。
一些地方试水互联网查询
试运行首月受理数逐日上升,受招投标者认可
6月10日上午9点,苏州一家公司的投标负责人张先生,在互联网上向江苏检察机关提交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当天下午不到3点,他就接到了系统短信:“您的申请已处理完毕,您可立即下载打印查询结果告知函”。这份告知函和检察机关现场出具的书面告知函具有同等效力,免去了查询者的奔波之累。
自5月15日起,个人和单位凭有效身份证明,在互联网上就可向江苏检察机关提交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3天内便可下载打印查询结果告知函。据了解,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从检察机关专线网络走向互联网,此举在全国检察机关还是第一次。
江苏开通行贿犯罪档案网络查询工作平台以来,网络查询量逐日上升,试运行一个月的网络查询量已经达到11045次,现场及网络查询总量增长速度超过30%。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周合星介绍,一个月的试运行中受理数一直保持逐日上升,说明网络查询逐渐被投标人、招标人认可,研发的思路也得到了验证。
据介绍,目前运行模式是省院统一负责内网外网数据的交换,市县两级院只需要在内网进行审核,每个院每天内网审核的时间仅需要10分钟左右。每天江苏省检察院共进行3次数据交换,只要在当天下午5点之前审核完毕,申请人都能在申请的当天收到查询函。从第一个月试行的数据来看,一天内审核完毕的占到总数的90.8%。
江苏作为全国率先接受行贿犯罪档案网络查询的省份,是否接受其他地区的查询者呢?周合星介绍,现在外省个人和单位到江苏查询的已占一定比例,但数量增长目前未给检方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提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社会影响力
下一步将启动职务犯罪记录库建设,促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
目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金融信贷、人事管理等领域。“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有需要都可以到人民检察院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宋寒松说。
“为了防止有些企业被司法机关查处后变更名称或者法人代表,规避查询,我们要求做到行贿犯罪记录与组织机构代码一一对应。”宋寒松说。
慑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巨大威力,有些单位和个人伪造查询结果告知函,甚至还有公司专门提供伪造虚假告知函和包括刻制假章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对此,宋寒松说:“检察机关采用了二维码防伪标志,另外,对伪造行为坚决查处、严肃处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不是一旦进入行贿犯罪档案库,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最高检规定,单位行贿犯罪从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只要不再犯罪,经过10年就不再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对一些整改和采取预防措施有明显成效的公司、企业,检察机关也可以将其表现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有关主管部门,作为重要参考。
此外,宋寒松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推动开展批量查询、网上预约查询,启动职务犯罪记录库建设项目,促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以提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记者 彭 波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日 04 版)
(责编:李政杰、韩月)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时明确,“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首都公安改革这几年
2017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2017国家安全教育日
平安中国系列网络访谈
“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
地方实践依法治国七看点
新闻排行榜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正文
干部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易造假 形成团伙作案
作者:靳昊 肖彤
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亮剑”。CFP
  “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有人如此调侃五花八门的干部档案造假乱象。
  要勇于向档案造假“亮剑”。中央组织部把整治档案造假问题列为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6项重点任务之一,从2014年10月开始,在全国分三批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第一批即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和中央单位正在抓紧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干部档案造假有哪些“马甲”,会带来何种危害,该如何整治这一不正之风?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三龄两历一身份”易被“整容”
  在普通人的眼中,干部档案既严肃又神秘,外人难以接触和了解。那么,究竟什么是干部档案?
  据了解,我国现行干部档案管理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仅限组织人事部门掌握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介绍,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干部档案包含的内容很广,比如干部本人的基本信息、政治思想、工作经历、受到的奖励惩处、配偶子女状况和干部提拔晋升的材料等。谢春涛表示,档案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和正确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也是兑现干部各种待遇的重要证明。
  干部档案如此重要,在部分人眼中,对干部档案进行伪造和篡改,就成为其谋求提拔和晋升的“捷径”。
  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屡见不鲜。据了解,在上述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中,共有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各地还通报了37起造假典型案例。在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中,被巡视的20个省区市中就有15个存在干部档案造假问题。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干部档案中的“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工龄、党龄和学历、工作经历以及干部身份等往往容易成为档案“整容”的对象,尤其是年龄、学历等“硬杠杠”,因为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作用较大,并且进行核查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成为档案造假的“重灾区”。  在山西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原秘书长王红英档案造假案中,就存在伪造虚假年龄、虚假身份、虚假任职经历等数项问题;广东省工商局原副巡视员张水生,被查出任惠州市工商局人事教育科科长期间,分别找人伪造其两个儿子的学历、工作履历和档案材料,使两人以干部身份办理工作调动;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更是“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
  档案造假形成团伙作案
  对于干部档案造假带来的危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辛向阳认为,档案造假冲击了正常的干部管理和晋升秩序,让好干部在无形中受到损害,造成“老实人吃亏,造假者得利”,也间接危害到人民群众和党的利益。
  谢春涛表示,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在哪个环节上造假,其实造假人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就是利益驱动,无非是为了“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在谢春涛看来,干部履历造假意味着其本人诚信有问题,更意味着对党组织缺乏忠诚度,既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会败坏社会风气。
  谢春涛指出,干部档案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都是由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保管,单纯一个人想造假往往很困难。从以往案例来看,都是有人帮助造假,勾结作案的比较多。“比如在户口问题上造假,就需要公安局、派出所的人帮忙。比如改党龄,往往需要组织部门的人参与。”  记者通过梳理以往案例发现,每一起档案造假背后都能牵扯出一批为造假和升迁提供便利的领导干部或者是工作人员。通报显示,在王红英档案造假案中,其在相关档案伪造过程中,分别得到了时任太原市商贸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秋兰和太原市财贸综合开发中心主任李某某的帮助。在广东查处的梅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原政委钟立档案造假案中,12名责任人员分别受到党纪处分。
  加强档案管理和责任追究
  不时发生的干部档案造假现象,暴露出干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对此应该如何弥补?
  山东青岛某区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干部本人按规定是不能接触其档案的,出现造假现象,档案管理人员难辞其咎。有些部门和地区在档案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干部档案随身带、档案邮寄不走机要件的情况比较常见。档案经手的环节和人员越多,造假的空间就越大。”
  该工作人员表示,电子档案是未来趋势,应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平台。当前,档案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应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谢春涛认为,干部档案造假成本太低的问题较为普遍。对造假者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更要追究默许、参与和帮助造假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记者注意到,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是在“三龄两历一身份”等方面弄虚作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档案造假纳入“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规定: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辛向阳建议,要建立健全干部档案任前审核制度,还要对干部档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必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来自四川某地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表示,档案审核的关键是注重把档案与原始材料进行比对,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故意造假与填写档案时的疏忽进行区分,避免出现“漏检”和“误诊”现象。“虽然当前干部档案审核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对干部档案进行定期的严格审核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肃清档案造假的不正之风,让党组织掌握真实的干部档案信息,选拔出可靠的人才。”该干部表示。
责任编辑:周学磊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