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演员丁良生简历王新仓简历今年多大了

谭建勋 简历 - 名人简历
谭建勋 简历
谭建勋,秦腔小生、须生。陕西凤翔人。出生于1961年。甘肃省秦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谭建勋,男,秦腔小生、须生。陕西凤翔人。出生于1961年,农历辛丑年。甘肃省秦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在1975年他还是初中生时,因在学校排演的《杜鹃山》折子戏里扮演雷刚一角,而崭露头角,被陕西凤翔县艺校破例特招,随后才有幸踏上专业唱戏的路子。要不是当年县文教局长吕忠先生识才爱才,执意把谭招进已经开学一个学期的县艺校,他也许和秦腔的缘分就此而终结。1978年在甘肃省靖远秦县剧团工作。主工小生、老生。谭建勋戏路很宽,小生、须生都能演,他的《斩姚期》不论做工还是唱腔都堪称精品,他做派稳健大气,唱腔很有感染力。还在《周仁回府》、《赵氏孤儿》、《挂圈圈》、《哭祖庙》、《飞将军李广》等剧目中担任主演。为人真诚敬业。
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1年,农历辛巳年: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戏曲演员获奖名单 任跟心、李仙花、崔连润、李宏图、裴永杰、董圆圆、陈学希、赵永伟、胡嫦娥、李洁、刘萍、刘玉凤、凌燕、孙存蝶、彭艳琴、耿巧云、谭建勋、梁淑卿、李佩红、郑曼莉、舒锦霞、李娟、李鼎、苗文华。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廿九日:秦腔名家在乌鲁木齐展演 4位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得主5月26日至5月28日,连续3天在乌鲁木齐新中剧院联袂演出,共计3台15场好戏连台。 此次邀请的国内秦腔名家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李小锋,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折桂者、银川市优秀专家、主攻秦腔小旦、武旦的柳萍,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西安秦腔剧院青衣、刀马旦演员齐爱云,以及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得主、陕西省国家一级演员谭建勋。 四位都是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此次都带来了自己的拿手剧目,像李小锋的《白逼宫》、《悔路》、《打柴劝弟》,柳萍的《武松杀嫂》、《杀狗劝妻》、《斩秦英》,齐爱云的《打神告庙》、《探窑》、《鬼怨杀生》,以及谭建勋的《放饭》、《打镇台》、《屈打哭墓》等。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十三日,晚:纪念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晚会举行 纪念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20华诞演出晚会在人民剧院举行。这台精品折子戏专场由戏曲梅花奖演员窦凤琴、谭建勋、雷通霞、边宵等领衔出演,剧目为《三娘教子》、《打镇台》、《三击掌》等。甘肃省秦剧团、甘肃省陇剧团、兰州戏曲剧院秦腔团等省内多家戏曲团体为这台晚会友情出演。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四日: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举行 由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梅花映湖城?首届贺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活动于2月21日至2月27日在宁夏人民会堂举办。 此次活动演出6台本戏,1台折子戏。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戏剧梅花奖得主谭建勋、李小锋、陕西省秦腔名家刘随社、胡林焕等,与市秦腔剧团演员联袂上演传统戏《周仁回府》、《金沙滩》、《六月雪》、《秦香莲》、《游西湖》,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折子戏《鬼怨》、《武松杀嫂》、《打神告庙》、《杀狗劝妻》等。日,农历己丑年闰五月初六日,19时30分:西安易俗大剧院演出 由中国剧协、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梅花绽放秦之声》大型晚会在易俗大剧院举行,众多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逐一登台亮相。 参加演出的有裴艳玲、叶少兰、杨乃彭、陈澄、方亚芬、刘薇、周东亮、李东桥、李梅、谭建勋、孙存蝶、李娟、侯红琴、李小锋、齐爱云、王新仓、任小蕾、张蓓。
上一人物: 下一人物:
::相关人物简历::陈妙华 简历 - 名人简历
陈妙华 简历
陈妙华,女,秦腔文武小生。1940年出生于西安市。父亲庄正中是易俗社著名的小生演员。
她于1949年进入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上华等名家,20世纪50年代初以饰《白蛇传》之许仙而一炮走红,1956年荣获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二等奖,1958年随陕西省电影艺术团赴长春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1960年又参加电影《三滴血》的拍摄,均担任主演,以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
陈妙华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 “陈派”,影响颇广。代表剧目有《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张宝炜、张涛、吕秋娟、李东锋等中青年演员较好的继承发扬了秦腔“陈派”艺术。  
这位深受喜爱的秦腔名家在日凌晨3时由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病逝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
如果说在华人电影圈里没有人不知道成龙,那么在年龄稍大的陕西人眼里,也没有人不知道陈妙华。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以《白蛇传》中许仙一角一炮走红,主演的秦腔电影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在全国的火爆放映,被誉为秦腔的“一代宗师”。   
七十年代后,陈妙华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遂而退出戏曲舞台。直到1988年,易俗社在礼泉剧院里演出秦腔《虎口缘》,精神状况好转后的陈妙华作为主演登台亮相,当晚剧院里人山人海,戏迷们慕名前来看戏,为自己心仪的名家捧场。90年代,陈妙华再次出演新编古典戏《节妇吟》,并且连演20余场,轰动西安。   
但之后,陈妙华再次走出人们的视野。直到日晚,陈妙华又出现在舞台上,参加陕西本土戏曲节目《秦之声》特别节目《咱们的陈妙华》的录制。当年和她一起被人们称为秦腔四姐妹的三个“姐姐”也都一一上台,和陈妙华“戏说”人生。陈妙华在现场也祝福自己“争取在更多的场合里出现……”她门下的陈派弟子们也纷纷亮相,唱起了陈派艺术的经典唱段,现场观众更和台上艺术家们同声合唱秦腔中最具号召力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   
当晚,来自社会各界、文艺团体的人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为陈妙华基金捐款。这笔基金,一部分将用以改善陈妙华的生活,另一部分则会用以发扬陈派唱腔艺术。
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冀福记对陈妙华这位昔日的同事,给予很高评价,“是她让秦腔走向了全国”。   
冀福记讲,新中国成立前,秦腔由于传统观念,不允许女演员扮演小生。陈妙华成为第一批小生女演员,在秦腔发展历史中,成为女扮男装表演的标杆。“陈妙华通过她的表演,将男声的浑厚洪亮与女声的清亮轻扬融合,形成秦声秦韵独特的美感,让人们改变了对吼秦腔的印象。”秦腔是地方戏曲,但通过陈妙华参演的两部电影,让全国人民了解到秦腔的魅力。
她晚年生活艰辛在一些老戏迷脑海里,陈妙华就是那个英姿飒爽的舞台形象,少有人知道这位艺术家晚年的生活。&&&2009年7月的一天,陈妙华突然昏迷,经查确诊为脑梗。虽然经抢救出院回家疗养,但老人的身体非常不好。2010年1月中旬,因为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老人被转入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上世纪70年代,由于陈妙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她过早地离开了秦腔舞台。尽管有退休金,但她的生活并不宽裕。特别是近半年,身体每况愈下,不多的积蓄全部用来支付医药费。&&&陈妙华晚年境况,2004年就引起社会关注,那年,陕西本土戏曲电视栏目《秦之声》,通过特别节目《咱们的陈妙华》回顾了这位艺术家的精彩人生,她门下的陈派弟子纷纷亮相,演唱陈派剧目的经典唱段。当时不少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文艺团体的人慷慨解囊,为陈妙华基金捐款。这笔基金,一部分用于改善陈妙华的生活,一部分用来弘扬陈派秦腔艺术。&&&10多天前,当陈妙华因罹患脑梗、高血压、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再次住院时,她的家人还在为每天数千元的医药费发愁。为了帮助这位秦腔老前辈,西安许多戏曲界人士、戏迷和热心市民,自发为陈妙华捐款。短短10多天,募集了医疗费10多万元。 &&
日,秦腔小生泰斗陈妙华在西安病逝,享年70岁。许多戏迷闻讯纷纷前往悼念。2月2日晚,西安易俗社小剧场外已搭起了戏台,陕西省秦腔名角和上千戏迷用自己的方式为陈妙华送行。&《三滴血》《火焰驹》……当这些秦腔名段唱响,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无不为失去一位秦腔艺术家而动容。&年过七旬的西安市民刘华立在儿子的搀扶下从郊区赶到位于西安市中心的演出现场。他说:“在我们这一代老戏迷心中,陈妙华就是‘巨星’,她演的秦腔电影,我看过几十遍。”&&&在易俗社音像店,工作人员将陈妙华的戏曲电影《三滴血》和《火焰驹》摆在显眼处,店内电视屏幕上播放陈妙华的经典唱段。工作人员说,这几天,有许多老戏迷专程赶到这里购买陈妙华的秦腔电影DVD。&&&秦腔知名演员李梅特意前来,向陈妙华做最后道别。她说:“我是看着她的电影走上秦腔艺术道路的,她生前开创的独特流派,她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永远值得秦腔后辈学习。” &&
秦腔名家李爱琴、陈爱美、张晓斌、任炳汉、张保卫、惠敏莉、张涛、陈超武、康亚婵、王科学、梁安健、马璐璐、李卫平等轮番登台,为戏迷献上了自己的拿手唱段,表达着对一代秦腔巨星陈妙华的深深思念。惠敏莉、陈超武、张涛、陈妙华的弟子吕秋娟等人,还轮番唱起了《三滴血》《火焰驹》《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扫窗会》等选段,这些陈妙华当年唱红全国的经典名段,被众多爱戴她、敬重她的后辈们唱出来,这让在场的陈妙华的亲属和戏迷无限感慨。
陈妙华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将在三兆举行。陈妙华的亲属好友、众多秦腔界人士及戏迷,将赶去送别她最后一程。
上一人物: 下一人物:
::相关人物简历::当前位置: >
王新仓,一级演员,陕西省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主工文武小生。曾在《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长城歌》、《白玉楼》、《游龟山》、《千古一帝》、《王魁负义》、《楼台会》、《断桥》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获全国梆子剧种调演优秀表演奖,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西北五省(区)广播、电视秦腔大赛清唱一等奖。2004年在西安和兰州成功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被陕西秦腔研究会评为“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有“三秦剧坛俊小生”的美誉。王新仓代表剧目:曾在《谢冠》、《逼侄赴科》、《拷寇》、《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长城歌》、《白玉楼》、《游龟山》、《千古一帝》、《回荆州》、《恩仇记》、《谢瑶环》、《王魁负义》、《楼台会》、《断桥》、《娄昭君》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王新仓荣誉及成就:王新仓,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民革陕西省委员,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副主席,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全国梆子剧种调演优秀表演奖;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西北五省(区)广播、电视秦腔大赛清唱一等奖。2004年在西安和兰州成功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被陕西秦腔研究会评为“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有“三秦剧坛俊小生”的美誉。成长历程:王新仓的名字,对于三秦大地上爱好秦腔艺术的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他高亢激越、宏亮圆润的天质嗓音和高时响遏行云、低时涓涓流水,时而浑厚饱满、时而清丽婉转的优美唱腔,通过他对《周仁回府》《秦王李世民》《楼台会》《凤鸣岐山》《长城歌》等剧中诸多形象的成功塑造,已深深地镌刻在广大戏迷心里;他在2004年倾心打造的秦腔折子戏专场——《谢冠》《逼侄赴科》《拷寇》等,也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受到众多戏曲专家和戏曲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多年来他陆续推向市场的40余种个人演唱专辑,以及应邀参与录制的《秦腔精英大汇唱》《戏曲西部情》、电视连续剧《大秦腔》主唱等,都被戏曲爱好者所热情追捧……这些令人赞叹不已的成果,展现了他在秦腔生角发展历程中,既能“以声抒情”创造意境美,又可“以情带声”尽展秦风秦韵的独树一帜的辉煌夺目的地位。剧评家评价王新仓说,他的“俊气”中蕴涵着“才气”,是秦腔艺苑中一株罕见的奇木良材!深深地陶醉于王新仓高亢而不失韵味、清亮而依然纯正的声腔音色的三秦父老们,则亲切地称他为“三秦俊小生”!采访王新仓时,他刚从陕北某地的黑龙潭、十里铺演出归来。这次演出,是当地农村冬季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驰誉三秦的名小生王新仓的到来,使十里八乡热闹起来。老乡们驾驶着汽车、拖拉机,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更多的是步行赶来听他演唱。一出《周仁回府》便连演五场。“演出时的场景很感人,观众把舞台都围满了。我在台上演,哭成了泪人,台下的观众也感动得哭声一片。戏演完了也走不了,乡亲们围着你,跟你拉家常,给你拿来陕北的大枣。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来回报社会,向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时即使身体再累,演出再苦,心里的感受也是非常甜的。”
来源:未知,作者:戏曲大全 标题: http://www.xiquwenhua.net/xiqudaquan/qinqiang/mingjia/56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新仓相关文章
戏曲文化网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腔演员丁良生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