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遭遇“银行飞单”该怎么办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买理财产品遭遇“飞单” 律师:投资者应积极维权
  在购买是国内众多普通百姓投资理财、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一直被人们视为是最为安全、可靠的渠道。正是抓住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所以才会有一些机构想到这样一个主意:将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请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代为销售。而违规代销的理财产品在业内称之为“飞单”,这是被银行所禁止的。
  “2012年,我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就是‘飞单’,至今还有130多万的本金没有能够收回。”家住东北的夏阿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悉,2012年、2013年时,国内多家银行都间曝出“飞单”事件,在那之后各家银行加大了整治力度。虽然如此,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那么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投资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轻信高收益理财产品
  今年62岁的夏阿姨家住东北某省会城市,前些年一直在和丈夫做生意,因此老两口颇有积蓄。最近几年,随着年纪逐渐加大,夏阿姨已经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家资颇丰的夏阿姨除了将一小部分积蓄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之外,大部分钱都用于购买国债和理财产品。
  2012年2月,夏阿姨此前购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本息加在一起有220万左右。当资金到账之后,夏阿姨准备选择一款收益率相对高些的理财产品继续购买。夏阿姨是其开户行的VIP客户,和该行的一位理财经理非常熟悉,于是就像其询问有何理财产品值得购买。
  “那位理财经理打开电脑看了一会后,建议我购买一款两年期、年化收益率在12.5%、每个月都会支付利息的理财产品。”夏阿姨回忆说,自己当初一听这么高的收益率还特意询问这款理财产品是否靠谱,理财经理也给出了非常笃定的说法。
  “您就放一百个心,这款理财产品都已经发了很多期,保证没有任何问题。”这位理财经理告诉夏阿姨。基于对这位理财经理的信赖,夏阿姨开始办理手续购买这款理财产品。“要签字的合同有不少页,当时也没有仔细看,让在哪签字就在哪签字,有几页合同上的字还是这位理财经理帮着写的。”夏阿姨说。
  2012年4月开始,夏阿姨购买的这款理财产品开始付息。“我们同学聚会时,我还和几个同学吹牛说我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多高,当时他们都认为不可相信。”夏阿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当时还说有啥不可信的,我可是每个月都拿到利息。”
  130万本金未能讨还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款理财产品的存续期将满。在2014年3月的时候,夏阿姨又来到银行找到了这位理财经理。“你向我推荐的那款理财产品下个月就要到期了,到期后还有没有收益率这么高的产品了?”夏阿姨问道。
  不过,这位理财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夏阿姨的问题,而是对夏阿姨说道:“咱先不说这个事,我有个事和您说一下。您之前购买的那款理财产品出了些问题,得晚一点才能支付给您本金和利息。”
  银行的理财产品还能出问题?还要延期支付?在连番追问之下,这位理财经理才不情愿地告诉夏阿姨:“您购买的理财产品并不是我们银行销售的,而是一家金融机构私下里委托我帮着销售的。”直到这个时候,夏阿姨才恍然大悟,难怪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会这么高,原来并不是银行发行的。
  在几经交涉之下,这位理财经理将夏阿姨带到了发行这款产品的一家股权基金公司。这家股权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的确发行了这款产品,但是因为项目回款的原因,所以只能延期支付本金,但是并不能给出具体的时间,只是表示会尽快处理。“我们的公司、我们的产品都是有正规审批手续的,肯定不是非法的机构,这一点您大可放心。”这位负责人告诉夏阿姨。
  然而夏阿姨怎么可能放心呢?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夏阿姨隔上几天就会前往这家股权基金公司,并结识一批像自己一样讨要本金和利息的投资者。人多力量大,夏阿姨和这些投资者一道想尽办法开始维权。
  “我们后来找到了有关部门,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这家公司已经返还了20%的本金。”夏阿姨说,之前已经支付的利息和返还的本金合计有90万元,而我当初的投入是220万元,还有130万元的本金没有着落。
  在此之后,夏阿姨也曾找过那位银行的理财经理,但是那位理财经理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并表示自己还有几年就要退休,如果夏阿姨找到银行的领导,也至多是将自己开除,但是夏阿姨的钱同样还是讨要不回来。
  “几年时间过去了,我的130万本金却还没有要回来。这几天听说已经有人起诉那家理财公司并最终胜诉了,我正在打听具体的情况,实在不行也只能走程序了。”心力交瘁的夏阿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理财师:购买理财产品
  应仔细看合同
  “夏阿姨遭遇的这种情况在业内称为‘飞单’,也就是将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请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代为销售。在2012年、2013的时候,这曾经是非常流行的方法。”CFP理财师李泽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由于很多“飞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所以在那之后各家银行都加大了整治力度,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但是恐怕谁也不敢保证“飞单”已经完全销声匿迹了。
  李泽文说,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只是听银行理财经理的介绍后就开始时签合同购买,完全不看合同的内容。实际上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会有非常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在产品说明书上会将理财产品的各种问题进行告之。或许有些人看不懂产品说明书,那么最起码可以看清楚理财产品合同上的公章,那些“飞单”的合同上是不可能盖有银行公章的。
  “、和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在合同上会有相应的信托、保险和基金公司公章。”李泽文说,因此即便是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产品,但是如果合同上没有银行的公章或是代销协议,那么就意味着这款产品可能存在问题,意味着这款产品并不是由银行发行或代为发行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飞单”事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还是因为一些利欲熏心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极力鼓吹,以及投资者自身马虎大意。
  李泽文进一步分析说,有些理财经理在介绍理财产品时,往往会拍着胸脯说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但是根据之前发行过的相关产品的经验,在产品到期时肯定也能取得预期收益率。不过一旦因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问题引发投资者和银行之间出现纠纷,那么这些银行理财经理的口头承诺并不会被作为依据,因为最终还是要以理财产品说明书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为准。
  律师:投资者应积极维权
  “我现在不清楚的是,我的开户行在这其中是不是也有责任。如果我要走法律程序,除了那家股权基金公司之外,是否还应该起诉银行。”夏阿姨说,“另外,已经有人在之前胜诉,而我面临的情况与之完全一样,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也一定能胜诉,并且如数要回本金。”
  对此,广东奔穆墒κ挛袼豕墒Ρ硎荆耙蟹傻ァ毖现厮鸷α送蹲收叩暮戏ㄈㄒ妫惫に谝写戳搜现氐纳鹗Ш途盟鹗В糠职讣巧嫦臃欠省⒎欠ㄎ展诖婵畹刃淌路缸铩<喙懿棵哦浴耙蟹傻ァ笔谴罅沟牟⒆鞒隽恕豆赜诠娣渡桃狄写硐垡滴竦耐ㄖ返纫幌盗泄娑āO陌⒁痰睦聿凭砻飨晕シ戳朔煞ü妫赡鼙凰谝锌踔量赡苄枰械P淌略鹑巍
  之前某个人客户部经理濮某某在投资者拿回全部本金、家属代为退赃、所在银行及投资者均为其求情的情况下,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
  如果涉事银行对 “飞单”知情而不大力制止,夏阿姨可以就“飞单”产品导致的损失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使银行完全不知情,也可能存在监管不力、用人失察、内控薄弱、管理松懈等问题,夏阿姨可要求银行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所以,夏阿姨是可以一并起诉涉事银行的。不过诉讼有风险,不同案件的案情、证据和审理法院等并不一致,其他投资者胜诉并不代表夏阿姨一定会胜诉并拿回本金,夏阿姨仍需付出艰辛努力维权。
  “对投资者来说,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本身须谨记投资有风险,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刘国华律师表示,投资者欲购买理财产品的,需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仔细审核理财产品合同的详细条款,了解各方的权利义务,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如果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当初基于对理财经理的信任,没有仔细审核合同条款的,完全有必要回头仔细研究相应材料,否则,遭遇“银行飞单”往往意味着重大损失。
  投资者一旦发现遭遇“银行飞单”,应该积极进行维权。首先,应立即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收集整理证据,然后和理财经理、产品营运方等协商解决;其次,及时向银行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最后,对情况严重或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的,向公安机关举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挽回损失。
  “如果存在重大误解或欺诈等事由,投资者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或者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2年内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刘国华律师说。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买理财产品遭遇“飞单” 律师:投资者应积极维权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它们吃的都是官粮,有的动物伙食标准比我们高得多。
从村民家借来梯子,司机才拿着手机爬了出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理财产品是由银行员工推荐,合同是在银行大厅签的,怎么银行突然间就翻脸不认账了呢?”银行理财倾家荡产三部曲&;&;
  于女士经相识十多年的理财经理朱某推荐,在光大银行真新支行购买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的理财产品,却蒙受损失。“我只知道在外面买理财产品会有很大风险,但我不知道原来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也会让我血本无归。”于女士说出了遭银行理财飞单的投资人的心声。
  银行理财“飞单”频发,老客户更易被盯上
  银行理财飞单频频爆出,却早已算不上新闻。屡见不鲜的飞单事件背后,是各个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
  所谓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员工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虽然理财产品由银行员工推荐、合同在银行签署,但投资人购买到的依然不是由该银行发行、授权或代销的理财产品,该产品的资金可能流入高风险市场,也可能被私募基金非法吸收,当该产品发生亏损或兑付困难,投资人找到银行却被告知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和银行没有关系,飞单事件就此爆发。
  融360小编总结发现,飞单现象由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银行员工为获取高额佣金而违规操作;也些商业银行为提升业务量而默许飞单现象;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完全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投资人被动承担风险,某些银行基层营业机构甚至会隐藏部分理财产品信息,刻意降低透明度;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飞单”的权责划分不够详细完备;最后,投资人迷信银行信誉和相熟银行理财经理,对上述问题放松警惕,最终导致自身蒙受损失。
  从2014年民生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导致20位客户损失超3200万,到今年7月北京大爷被银行理财经理在离职前“杀熟”飞单,融360小编发现,飞单陷阱瞄准的多是银行的大客户、理财经理的老客户。这不仅因为老客户与理财经理多年相熟的私交使违规操作不易引起怀疑,更是因为理财经理违规销售的产品,大多投资门槛高、预期收益高、风险大,只面向高净值人群开放。
  例如前文所述的于女士,她被相识十多年的理财经理推荐飞单产品时,就被对方告知“这是银行内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只针对VIP客户”,也正因飞单理财产品自身的特点,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的损失往往非常惨重。
  无论“飞单”责任是否归银行, 投资人利益都恐难保障
  私售理财产品的行为一经确认,银行员工自然难逃追责。但银行是否应该为员工行为承担责任?尤其是银行是否应该承担投资人的本息损失?这与投资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点,却长期处于尴尬的灰色地带。
  融360小编了解得知,就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言,与银行飞单权责划分相关的“雇用人侵权责任”,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第34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但如何理解“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如何界定员的职权范围或银行的经营范围,一直是司法难点。
  而且,飞单理财产品和银行合法合规代销的理财产品相同,投资风险一般应在发行人、担保机构、投资者之间分担,也就是说,即便在某些案例中,法律认定银行应为员工私售飞单理财产品负责,也不意味着银行要承担投资人的全部损失。如果投资人是听信理财经理的虚假宣传,在高风险理财产品的合同上签字,那么追回本息损失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飞单产品的发行方一般为基金、债券、信托公司等,上述公司的责任认定要依理财产品的合法性而定,如果该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合法,一般会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如果理财产品合法,一般属于欺诈合同,事件性质是合同纠纷,不构成刑事责任。
  由于基金、债券、信托公司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本身风险较银行理财更高,即便投资人购买的飞单产品合法,也往往要承担该产品较大的投资风险和本息损失。
  综上所述,为避免成为银行飞单的受害者,防范未然显然优于事后追偿。接下来融360小编就介绍5招实用方法,帮各位投资人看透理财产品真面目,远离飞单风险。
  善于借力“双录”机制,学会5招远离“飞单”
  银行飞单看似迷惑性强,但如果抓住要点,其实不难预防。
  1. 找产品编码:如果理财产品是由银行发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查找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编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这个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理财产品。
  2. 以合同为准:投资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中一般包含发行银行名称、所购买产品的名称、预期收益率等信息。如果合同条款与理财经理口头承诺不一致,一定以合同为准,不应轻信理财经理的口头宣传。
  3. 不轻信过高收益:根据融360监测数据,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在3.8%左右,而有些已经暴露出风险的飞单产品,承诺收益率高达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2至3倍。过高的预期收益率有欺骗成分,投资人一旦轻信就可能踩雷。
  4. 关注汇款去向:一般来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通过银行柜台或者自助渠道进行操作,汇款或转账的单位应是银行,投资人付款后会收到印有银行公章的收款凭证。如果理财经理提供的是个人账户或第三方公司账户,投资人应提高警惕。
  5. 善用“双录”机制:银监会此前曾表示,2016年底前,要求主要的、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要全面推开理财产品“双录”。“双录”即办理流程要录音、录像,从而保证客户的知情权。在“双录”全面推行后,投资人应主动要求理财经理对办理流程录音、录像,不接受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签署合同。同时,更加不能轻信理财经理在非录音、录像期间做出的承诺,尤其不能轻信私下口头承诺。
  银行理财“飞单”频发,追偿困难,但只要不迷信银行,不轻信理财经理,避免飞单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投资人盲目相信银行,放松警惕,不仅踏进陷阱,还错失了追偿止损的最佳时机。例如本文开篇所说的于女士,直到去银行“讨说法”时,才发现签署的合同里根本没有银行盖章。
  融360小编最后提示各位投资人,在避免因低级失误而落入飞单陷阱的同时,一定要留存购买理财产品的完备证据,包括合同和各类凭证等等。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存证完整才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来源:融360原创
  看见女客户洗澡怎么办?
  一家世界著名的大酒店招聘经理,前来应聘的人非常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女客正在裸浴。你应该怎么办 ?” 众人都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对不起,小 姐,我不是故意的。”有的说“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见。” 老板听后不停的摇头。 这个时候一个帅气的小伙子说了一句话,当场被录用了。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你想到了吗?
  打开微信,关注微信号:jrjnews2013,回复“洗澡”就知道答案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金融界股灵通(微信ID:jrjstock )为您提供:个股...
270330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当前位置:
【浏览字号:
  “是银行员工推荐的理财产品,合同也是在银行大厅签署,怎么银行突然间就翻脸不认账了呢?”市民于女士拿着这份“血本无归”的理财合同欲哭无泪。近年来,一线银行理财经理,利用银行渠道做私单,已不是个别现象,而这种个人行为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上海最近就发生了光大银行员工“飞单”事件:两名理财经理私售理财产品给众多客户,结果产生无法兑付的风险,涉及的投资者达80余人,金额达上亿元。上海银监局也首次就银行“飞单”公开答复,坦承相关银行在员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VIP客户落入“飞单”陷阱
  于女士告诉记者,她于日在光大银行真新支行,签约购买了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的理财产品,当时该产品是100万元起售,3个月结一次利息。而该产品是她相识十多年的理财经理朱某所推荐的。“她跟我们讲,这是银行内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只针对VIP客户,并且承诺到时候保本保息绝对没问题”,于女士回忆起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我只知道在外面买理财产品会有很大风险,但我不知道原来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也会让我血本无归。”于女士说,正是出于对银行理财经理的信任,所以便听信了她的话,买了这份名为“瑞昌中央商务区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并且也是在银行大厅进行了网银转账。网银转账凭证显示,账户的开户行是光大银行真新支行,收款方是上海巽益投资管理中心,而合同上前方的落款也是上海巽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开始,利息的确打到了于女士账上,但从2014年9月起,她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利息,到去年12月产品到期,连200万元本金也没有拿回来。
  市民石先生的遭遇与于女士如出一辙。2013年,他在光大银行真新支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50万元的名为“瑞昌中央商务区投资基金”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近12%。2014年5月,收到了两次丰厚的利润后,石先生又听从理财经理的建议,再次购买了100万元名为“四安天城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约定2015年11月本息一次付清。但令石先生没有想到的是,2014年10月,“瑞昌”到期了,第四次应当连本带息将钱返还给他,但这笔钱却迟迟不见踪影。“四安天城”的情况也是如此,利息和本金都没有了踪影。
  于女士和石先生来到银行“讨说法”时,才发现签署的合同里压根没有银行的盖章,这两家基金都是一家名为上海骏福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名下的。与他们有着相同被骗经历的,都是与银行理财经理有着多年交情的VIP客户。
  “飞单”成银行业务员提成潜规则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几大行在群众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声誉,所以一般情况下,老百姓还是比较信任那些来自银行的投资理财经理,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借助银行内部平台,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或非本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也被称为理财产品中的“飞单”。
  而暴露在光大银行真新支行的“飞单”事件并非第一例。2015年6月,媒体曝光了一件发生在广发银行身上总价值767万元的“飞单”事件:2014年,市民黄先生在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的一个支行遭遇“飞单”;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前不久刚刚处置了一个“飞单”的理财顾问;市民谭先生因为“飞单”,在光大银行珠海分行损失了3000多万元……
  尽管上至银监会下至各银行分行,都明文规定不许理财经理“飞单”,但为什么银行“飞单”却屡禁不止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理财经理属银行一线员工,工资并不高,但除工资外,在销售理财产品、保单等金融产品时,会有一定提成。按照银行要求,销售金融产品时,需要向客户说明产品性质,让客户充分了解产品。据统计,银行理财产品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基金、央行票据等非标资产。但“飞单”产品则主要投资于实体项目,通常是以股权、债券等形式投资于某某企业,或某某项目。还有部分“飞单”产品的投资方向为股市或海外市场,因此风险相对较高。“飞单”产品通常以超高的投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加上个别理财经理可能会故意模糊理财产品、基金等概念,只向客户介绍产品的回报率,回避产品风险,让客户误以为是银行的产品,而受骗上当。理财经理在“飞单”中获得的提成也远远高于银行自有理财产品的提成,这也使得一些理财经理对“飞单”产品的推销趋之若鹜。“飞单”的理财经理一般都是“杀熟”,因为是老客户,甚至是VIP,所以客户才会相信理财经理推荐,并对那些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不加怀疑。
  银行该不该负责?
  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遭遇“飞单”,银行该不该负责?如果负责又该负多少责任?
  于女士等人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一款有限合伙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江西九江的一处房地产项目,不过那个项目从2014年下半年起就开始烂尾,开发商已经撤走。对于产品背后的故事,于女士等人并不了解,只以为是光大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
  对此,光大银行表示,这款产品跟他们无关。时任行长曾对媒体表示,通过对产品的调查发现,这个产品不是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是光大银行的代销产品,合同上没有光大银行的章,没有业务章也没有公章。根据账户倒查,消费者所买的这款产品,是基金公司自己销售的。
  然而,消费者却有些想不通,因为当时从填表到签合同都是在银行网点进行的,银行怎么突然就翻脸不认账了呢。法律人士解释说,要出现上述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是理财经理把银行的客户信息倒卖给其他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的是其他公司的理财产品;第二种情况就是理财公司主动利用了银行这一场所,来销售他的产品,让客户误以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实际上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飞单”想达成,光靠一个人往往干不成,常常需要从行长到理财经理都达成默契。如在广发银行的案子中,就是理财经理和副行长一起出马。但也不可否认,个别银行网点,明知道会存在这种情况,但没有进行大力禁止。这些“飞单”一般发生在银行的营业时间,在银行的营业场所,由穿着银行制服的理财经理介绍,甚至还是通过银行窗口完成汇款过程,银行最起码也要负监管不力、用人不当的责任。近年来受佣金回扣的诱惑,银行客户经理“飞单”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之前银监会还专门进行过大面积的排查,但由于举证困难,只有少数投资者能够维权成功。
  如何让钱不再“飞”?
  2015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已将涉案的两名光大银行理财经理、基金公司及其负责人等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由,进行立案处理。上海银监局也专门下发了监管意见,认为光大银行真新支行“在员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对其采取了责令暂停个人理财销售业务及代销业务、责令暂停主要负责人职务等监管强制措施。并已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立案。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
  对此,上海纵横律师事务所律师严佳斌指出,两年前的华夏银行“飞单”事件,就是我国理财产品的一个缩影。据媒体报道,华夏银行嘉定支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没有在总行报备,更没有按照程序报监管部门审批、报备,是理财经理揽的私活。虽然这款理财产品购买、签署合同等都在银行贵宾室里发生,但是直到东窗事发,银行才知道这一情形。尽管华夏银行一直对外否认理财产品由该行代销,但从管理上看,银行的确有用人失察、内控薄弱、管理松懈之嫌。
  而这次发生的光大银行“飞单”事件,对比两年前华夏银行的前车之鉴,在情节上颇有相似之处:两者在内部控制上都存在着疏忽和漏洞,对经营风险缺乏系统性认识,部分从业人员即使出现越权、违规操作的现象,也只是批评教育或开除了事,不能有效地遵循已有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使得各种来路不明的理财产品借助银行“飞单”,通过各种影子渠道抵达客户的手中,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
  近几年频频曝出的“飞单”事件,也已引起监管机构和银行业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银监会2013年4月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要求所有销售柜台均应配备录音系统,记录销售人员对产品关键交易信息及风险的提示,以及客户对上述提示确认的过程。
  当然,银行的监管还是有限的,投资人本身也要增强风险意识。首先要强化风险意识,理性分析产品收益风险,查证所购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一定要阅读理财产品合同的细节,尤其要关注上面有没有银行的公章。其次,不被“超高”投资收益诱惑,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第三,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是关注重点。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消费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行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何谓“飞单”
  借助银行内部平台,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或非本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也被称为理财产品中的“飞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
上海热线微信公众号
上海热线易信公众号
[作者]:微博
[选稿]:史竣
有图有真相:
[] [] [] [] [] []
图片推荐:
·····
·····
爆料电话: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输入框中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沪网文[8号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