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未来走势最终走势会怎么样

中国房价到顶了吗?万科副总裁万字长文解析房市走向_凤凰财经
中国房价到顶了吗?万科副总裁万字长文解析房市走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章来自微信号: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 作者:谭华杰万科高级副本文为9月22日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做的一次小型演讲,完整分享了过去十多年迄今中国房地产走势的宏观分析。从大周期到小周期的前夜&&理解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框架导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经济体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大周期&和&小周期&,第二部分具体研究在大周期内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房地产价格,用到了两个指标&&一个是&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居民总储蓄/利息支出),一个是&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购买力占用比例&(私人部门房屋新开工套数&当年新房均价)/(居民部门总储蓄+信用净增长-本年利息支出),第三部分具体阐述对于一线城市房价的预判,及警示一个信号。1、理解房地产价格的&大周期&和&小周期&目前围绕中国房地产市场,有诸多无法达成共识的无效争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试图用&小周期&时代的逻辑去理解&大周期&阶段的问题。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要厘清一个问题&&房地产是否真的存在周期?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周期&这个词语。如果按照&周期性函数&的数学定义(要求其震荡具有稳定或有序的规律性),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提出的所有房地产周期理论都无法通过实证检验。但如果我们根据&收敛定理&的定义,认为任何&可积且可导&的曲线,均可分解为谐波组合,那么一切连续波动的图形均具有周期性。因此,我们可以将房地产周期视作一种&景气循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进行基数性量化较为困难。下面我们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价过去近百年来涨幅到底是多少?中国的房价涨幅与发达国家过去相比,到底算不算太大?1.美国经验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目前尚未见任何经济体,有长达百年的可信、整体性、连续、电子化房价数据。相对来说,美国数据质量较高,但符合上述条件的数据,也只能追溯到1950 年。与中国不同,美国有每套总价数据和成交套数,但没有平米数据,而中国则是有平米数据,而没有套的数据。下面两张图表分别描述从1950 年到2015年,美国住宅每套的均价和每年的价格涨幅:图从这两张图中可以读出一些信息: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历史数据看,房价长期上涨、易涨难跌。在过去66 年,美国房产只在-1992 和 期间三次下跌,其他年份全部上涨。同时,也并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每次(房产地)景气循环的时长和幅度,并无统一的规律。如果我们将房地产均价、消费、和名义增速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得到以下这张图:图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2015年,美国房价上涨24.8 倍,同期消费物价指数上涨9.95 倍,名义GDP 上升28.33 倍。也就是说,长期来看,美国房价跑赢,但略输给名义GDP。另外一个有趣的观察就是,这三条曲线从未交叉,并保持基本类似的走势,也就是说,美国的房价、物价水平,和经济体的名义增长水平是同向变动,高度相关的。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点,就是 年左右。之前三条曲线都呈现总体上行态势,而之后则转向下行。这个点,就可以看作区分美国经济&大周期&和&小周期&阶段的分界点。事实上,从历史数据看,几乎每个经济体都有一个类似的分界点。也就是说,每个经济体在其发展史上,几乎都有(且仅有)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大周期&。在这个大周期结束后,则进入总体平缓、短期波动的&小周期&时代。2.日本经验与美国不同,日本没有全国房价的统计数据,但有地价数据。从下图可以看出,相对于美国,日本的这个分界点要锋利得多,在年期间,日本开始从经济快速发展、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大周期&转入入总体平缓、短期波动的&小周期&时期。图从美日以及其他很多经济体的经验来看,从从大周期转向小周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后,一般经济高速增长会结束,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新增住房需求减少,存量交易、二手交易成为不动产市场的主流。如果从定量分析来看,日本分界点(1992年)的城镇化率是77.6%,而美国分界点(1982 年)的城市化率是74%,非常接近(考虑到日本的最新城镇化率高于美国,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更小),也就是说,75%左右的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一次性大周期的临界点。因此,许多在小周期内有效的逻辑,对这么一个一次性的大周期阶段并不适用。以日本 年地价增速为例,这20年间日本地价基本年涨幅都超过10%,平均在20%左右,部分年份超过35%,远远超过了同期日本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增速。为什么不动产价格增速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远超经济、收入增速呢?原因有二。首先,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前,房价往往有一个&唤醒期&,一开始国内居民不会意识到未来房价可能出现大幅增长,而导致房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速,这些累积的落差,在之后都会被补齐。其次,在经济高速增长刚刚结束的时候,房价仍会保持惯性上行。(关于后一个因素,在下一段我们可以分析得更深入一点。)图第二个论述则是&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租金收益率)有一定的稳定、合理区间&。对于小周期阶段,这个逻辑基本是成立的。我们先来看房价租金比(租金收益率)。比如说,当不动产市场进入稳定阶段后,理论上,房价租金比(租金收益率)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如果房价过高,导致房价租金比过高或者租金收益率过低,那么会产生两个市场反应:(1)出租房屋的供应方无法达到必要收益率,会售出房屋(增加房价市场的供应)、结束出租(减少租金市场的供应);(2)出租房屋的需求端,本来打算买房的家庭会觉得租房比买房划算,从而选择停止购房(减少房价市场的需求),转向租房(增加租金市场的需求)。反之亦然。这个矫正机制,会让房价租金比(租金收益率)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上。从下图可以看出,从年,日本东京地价继续下跌了30%多,但房价租金比则始终保持稳定。同样的,从1982年到2015年,美国新房价格涨幅有频繁变动,但租金收益率却相当稳定。图但是,这一规律在大周期阶段并不适用。以日本为例:在年期间,日本房价租金比指数在100到200之间,有接近一倍的变动幅度。其变动方向,与地价指数基本保持一致。图理解了房价租金比(租金收益率)变动规律的,我们就能理解房价收入比,也是同样的逻辑。很多人将&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房价是否合理的最好指标,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首先,房价收入比并不是一个经济学指标,或者不动产市场指标,而是一个社会学指标,可理解为&购房痛苦指数&。房价收入比越高,意味着城市居民要获得一套自有住房就越困难,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的牺牲就越大。其次,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是类似指标。租房是一种消费,家庭收入中可用于租房的比例是有合理上限的。预算约束会使得收入对租金构成有效限制。因此,房价租金比越高,一般房价收入比也就越高。这两个指标是重复的。再次,从数据质量来看,房价收入比远不如房价租金比。房价的测量对象是房屋,而收入的测量对象是家庭。由于房屋的面积、质素有很大的差别,使得统计房价收入比较为困难。而房价租金比的测量对象,分子分母都是房屋,基本可以过滤掉房型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够观察房价租金比,就没有必要去观察房价收入比。2、如何在大周期和小周期框架下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大周期内,&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和&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最大购买力占用比例& 可以用作判断房价泡沫是否会破灭的量化指标组合。在代入中国目前数据后,我们认为,除非未来几年房价出现过于猛烈的上涨,导致大周期终点提前出现,否则中国房价出现整体性崩盘大跌的可能性较低。在前面我们讲过两个观点:(1)城市化基本结束是周期切换的最大背后因素; (2)大周期阶段,房价的形成机制(估值逻辑)不同于小周期阶段。根据第一点,从城市化的规律来看,75%左右是城市化基本完成的通常水平。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6%,距离这个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还在大周期内,即高速增长期之内。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说城镇化率不到75%,房价一定只涨不跌。因为根据第二点,在大周期阶段,房价估值逻辑可能脱离基本面,有泡沫化的可能,这可能使得大周期提前到达终点。大周期的提前结束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大周期可能将以日本模式结束,而不是美国模式结束。根据第二点,购买房屋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租金,即使自住购房也是如此,因为这相当于把房子租给自己住,省掉的租金就是收入。一部分是房屋增值的收益,问题主要出在这部分。在小周期时代,房屋增值的收益比较容易估计,因为房价能跑赢消费物价,但不会明显超出经济和收入增速。但在大周期时代,人们只能根据历史增速来预测未来增速。这样就很容易在大周期尾段犯错误,而最终出现某种因素,使得高估值无法维持,而导致了泡沫破灭和大周期的结束。那么,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提前判断中国大周期在什么时候结束?其结束方式是美国式的平缓收尾,还是日本式的泡沫破灭?这不但是每个居民关心的问题,也是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问题。2013 年的时候,我们寻找了大量的文献,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能让我们觉得信服的判断逻辑。因此,我们不得不自己进行量化研究。这项研究涵盖了过去40 年所有能找到数据的经济体,其房价和可能对房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宏观指标。首先我们对全球房价的涨跌数据做分析。第一张图是发达国家房价涨跌各指数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房价易涨难跌是全球普遍现象,过去半个世纪,各国房价上升的年数均明显超过下跌的年数。图第二张图是27个可以追溯20 年以上房价增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房价都出现过长期大涨的情况。除德国外,其他26个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房价繁荣,其中不乏超过我国的例子。(比如,日本在年17年间连续上涨了30倍;韩国在年15年间累计上涨了12倍;香港在年13年间上涨了9倍;台湾在年3年内累计上涨了3倍;西班牙在年21年间累计上涨了25倍;意大利在年13年间累计上涨了8倍。)图第三张图是更细致一些的面板数据,在27个国家和地区共1046个样本年份数据中,1970年以来显示出现房价上涨过快的时间段共有61段,出现严重衰退的14段。图从上面多个经济体的历史数据来看,日本市场的持续下跌是孤例。迄今为止,日本创造了发达国家地价下跌22 年的最长记录,也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长达十年依然未能恢复的唯一个案。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尚无房价持续下跌的先例。在城镇化率达到60%之前,名义房价很少出现超过2年的连续调整,且房价累计跌幅一般不超过10%。接下来,我们考察在类似中国当前城镇化水平阶段,其他国家房价变动情况。一个显著特征是,几乎所有在这个城镇化水平阶段的国家,房价都经历着较大的上涨。图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判断大周期结束时是否会出现房价泡沫破灭,小周期阶段常用的房价收入比、租金收益率、按揭收入比等等都不是有效的指标。而居民部门偿本付息能力、供需平衡情况,才是决定房价大涨后走势的关键因素。在大量量化分析中,我们发现是以下两个指标组合,是迄今为止最有解释力的:(1)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居民总储蓄/利息支出,临界点为1.5倍。(2)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最大购买力占用比例=(私人部门房屋新开工套数&当年新房均价)/(居民部门总储蓄+信用净增长-本年利息支出),房价下跌临界点为60%,大跌临界点为80%。根据国际历史数据,我们发现,当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高于1.5倍时,基本没有国家/地区发生过房价大跌情况。美国在第一次大涨顶峰期,家庭总储蓄对利息偿还的覆盖倍数为2.14,2007年时只有1.46;日本第一次时为3.75,1989年时只有1.49;台湾在1997年时有3.4倍,而香港仅为1.23;芬兰在1989 年时只有0.73,2007年时有1.55,同期西班牙仅为0.99。而出现泡沫破裂的,大部分在顶峰期第二个指标都超过了80%,也就是说,即使居民部门将绝大多数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全部用于购房,也不一定能够消化供应。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对比案例:图在这些案例中,除美国2007年以外,其他案例中第二个指标都具备解释力。而美国2007年之所以例外,是因为之前家庭部门信用净增长很大,降低了分母。图沿用这个数量分析模型,我们将中国当前数据代入,从数字上可以基本确认,短期内中国并不存在整体性房价大跌的风险。第一个指标,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在2015年为10.4,按照未来十年房贷CAGR 达到20%预测,到2025年也不会突破安全边际1.5。图再看第二个指标,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最大购买力占用比例,按&城镇住房新开工面积&销售均价&未来五年CAGR不超过11.8%、未来十年CAGR不超5%预测,2020 年、2025年也不会触及60%的警戒线,更不会达到80%的临界线。所以,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过早得出&中国房价已经严重泡沫化&或者&泡沫即将破灭&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但是,目前土地市场上,&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况值得高度警惕。尤其在部分城市,楼面地价已经明显超过当前房价,这意味着房价如果不涨到现在的三倍,买地的开发商将无法获得正常利润。但如果未来房价以如此猛烈的速度上涨的话,我们上面的预测将难以成立,也就是说,目前房价的涨幅是值得忧虑的,如果这个涨幅维持下去,可能会导致大周期提前到来,以日本模式结束。3、中国一线城市房价的分析框架特大经济体的核心都市房价,并不适用经济体整体的分析框架。这些城市的房价,与所在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弱,而与经济体整体财富、经济体贫富分化水平、该城市的房屋供应能力相关性强。相比纽约,北京、上海的财富总量更大、财富集中度更高,意味着这两个城市的房屋需求会比纽约更加旺盛,但北京、上海的房屋供应能力却比不上纽约&&简单的供需分析可以预测,北京、上海的房价,超过纽约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因为纽约是全球房价的锚,房价超过纽约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开始,大幅超过纽约则是泡沫加剧、逐步赶顶的信号。在第二部分中,关于大周期的分析逻辑,是基于经济体的。但对于大型经济体的核心都市,并不适用经济体整体的分析框架。量化研究表明,这些城市(如纽约、北京、上海)的房价,与所在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弱,而与以下三个指标紧密相关:经济体整体财富、经济体贫富分化水平、该城市的房屋供应能力。所以,在大周期的框架下,对于大经济体而言,不同城市房价的决定因素是很不一样的。万科在2012年做了一个研究,下图为2013年的全球重点城市的房价表,那个时候,北京已经攀到了第八,上海第十,深圳第十三。图截止2015年12月,上海北京的价格继续攀升,位居第八、十左右。图与纽约类似,北京、上海都是特大经济体的核心都市。这类城市的最终房价与当地人口密度、当地购买力水平的相关性相对很弱。为什么呢?纽约是美国的纽约,就像上海、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一样。这样发达城市的房价,尤其是豪宅的价格,将是由全国的富人们而不是本地的富人们决定的。不管是逻辑上还是数据上,我们都能发现,整个经济体的财富总量(不是人均财富)和财富向富有家庭集中的程度(通常用基尼系数衡量)和城市的房屋供应能力(具体包括开发率、居住用地占比和容积率三个指标),才是分析这种城市房价的框架。从第一点看,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不发生大的变动,人口基数大,财富总量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儿。第二点,中国基尼系数大约在0.56(2014年水平),高于欧日美。也就是说,中国财富集中程度一直超过美国。这两个需求端的因素告诉我们,对于北上深这种一线城市的房产的需求,中国比美国高。那么从供给端来看呢?从下面一些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北京、上海的住房供应能力远远低于纽约(e.g., 开发率低,居住用地比例低,容积率也不占优势。)从下面这两张图可以看出:中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利用率远远低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仅占城市土地面积的15%-39%,远低于新加坡(90%, 2000)等一些国际都市。甚至未达到东京(51%, 1972)、巴黎(50%,1970)、首尔(52%,1972)等城市1970年代的水平。(从2010年之后这个情形一直在加重,并未改善。)图相比纽约,北京、上海的财富总量更大、财富集中度更高,意味着这两个城市的房屋需求会比纽约更加旺盛,但北京、上海的房屋供应能力却比不上纽约&&简单的供需分析可以预测,北京、上海的房价,超过纽约是大概率事件。到了2015年,这个已经快成为现实了。由于这份研究是2012年做的,当时深圳、广州对全国购买力的吸附能力还明显弱于北京、上海。但最近两年,深圳的创业氛围浓厚,空气质量好(弱化了医疗配套的劣势),有成为国内第三个核心都市的迹象,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深圳去年房价大涨了4-5成。从全球范围来看,东京和香港都是大都市房价破灭的典型案例,而纽约的房价一直都是大都市中最健康的。所以当时的研究团队认为,纽约是全球房价的锚,房价超过纽约是风险的开始,房价大幅超过纽约则是泡沫加剧的开始,是逐步赶顶的信号。股市早报,投资前瞻,涨停预测,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867818
播放数:1443941
播放数:5808920预测2017下半年中国房价发展趋势
 &来源:pchouse &作者:佚名 &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以来,中国楼市出现了滑铁卢,无论是楼市成交量还是房价问题,都出现了近年来新低。进入下半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呢?  媒体指出,高房价下不可能真正去库存。房价上涨会使追涨的投资者增加而有购买能力的刚需减少,追涨的投资者会消化一部分库存,但刚需的购买量则会减少,两相抵消,很难说是增加库存还是减少库存。而且,在房价上涨周期,开发商会惜售、捂盘。  在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因受政策压制而趋冷之际,三四线城市拿下了这个接力棒。当前一系列调控政策已开始显现效果,并将影响到后续市场表现,&目前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刚刚体现出政策的效果,后续从趋势上看,2017年下半年,一二线城市的价格都会在政策的影响下持续处在调整期,有可能后续特别是七八月份惯例的市场淡季,有可能价格的调整幅度会加快,目前只是刚刚出现拐点,后续的市场表现会更清晰。&  而纵观今年上半年,中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2%。增幅比1-5月份略微放缓0.2个百分点。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出,如果不是数据确凿,很难想象蚌埠这样一个人口不到350万、GDP总量仅位列安徽省第七的城市,会成为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地方。  总的看来,受到严厉调控的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出现下降走势,而没有实施调控的城市仍然是房价普遍上涨,而且有加速的趋势。   而正是在这个一二线和三四线楼市&逆向分化&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稳步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对房地产市场做出的监管调控措施包括限购、提高首付比例、对房价进行控制、延长房屋再次被出售时间间隔等,正是由于不断收紧的楼市监管政策,令业内不少人士再度对中国楼市泡沫破灭产生担忧。  相关机构预计称,中国在2017年下半年将会出更多的限购措施,范围也将从大城市向更多中小城市扩展,最终将会导致房地产交易量下降,届时每月新房交易量或将同比下降10%。  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地监管调控,在避免楼市崩盘的前提下遏制房价的增长速度,这对于买房者而言也是有利的。要知道仅在2016年底,很大一部分工薪阶层需要花费自己年收入的160倍才能购买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随着中国房价下降,这一窘境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责任编辑:rongshaofen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标签:关于2017年房价走势的终极回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2017年房价走势的终极回答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朗润园看两会系列访谈(五)
两会观察:中国楼市未来走势如何?
16:16:34来源:海外网
字号:大中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赵波接受采访海外网财经3月10日电 &2016年多地房价出现上涨,热点开启调控。房价问题牵动无数老百姓的神经。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府积极调控楼市。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老百姓最关心楼市的问题有哪些进展?房产税何时出台,能否抑制房价增长?中国房地产泡沫何时破灭?未来房价趋势如何?两会期间,海外网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赵波,深度探讨2017中国楼市走势。赵波认为,国民储蓄率高而率相对较低是形成泡沫性资产的根本原因,应降低中国储蓄率,鼓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才能挤掉泡沫。对于房产税征收有望抑制房价上涨,赵波持保守态度,0.6这样小比例的房产税能够影响是有限的。影响有限 &房产税落实需看经济回暖情况2011年,上海、重庆开始房产税试点改革,上海针对新房征收0.6%的房产税,而重庆对于高端楼盘的存量进行征收0.5%-1.2%的房产税。但从试点结果来看,房产税征收对两地房价的抑制效果很小。赵波认为,从13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的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二线城市年均增长率为6%左右。0.6%的房产税相对于房价的增长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即使是对于所有存量征收,0.6%的房产税能够影响有限。对于房产税征收有望抑制房价上涨赵波持保守态度。但房产税增加了持有房地产的成本,有助于减少房屋空置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租房的供给。国外房产税征收目的主要是增加政府用于完善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经费,而不是为了调节房价。比如美国各个州的房地产税,是用于社区改善道路、教育、以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中国房产税落实后可一定程度借鉴国外经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中国的房产税今年会否出台?何时会真正落实?赵波认为,房产税出台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出台时机取决于宏观经济情况。因为出台房产税是一项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要对所有住房存量征收的时候,其税额是巨大的。不适合在经济下行期时实行。2017年市场对增长普遍预期要略高于去年,今年实施的可能性不大。“要看明年、后年之后中国经济回暖情况。如果经济增速能够保持在6.7%以上的话,出台是有可能的。”抑制而非捅破 多渠道抑制房产泡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赵波表示,相对于上一届政府提出“必须降房价”,此次中央更多强调的是“不能大起大落”,房价大落会导致银行的不良率迅速攀升和金融体系的风险大幅增加,最终受损的还是纳税人。“经济要去泡沫不是把泡沫扎破,而是要经济发展的更快更好一点,通过发展去泡沫比直接捅破更好。”抑制房地产泡沫赵波认为有以下三点:第一、要增加土地供给弹性,对于房价快速上升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一定要加大土地供应。第二、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低成本住房或者租房,提供给真正的低收入人群,不允许上市交易或者限价交易;第三、通过税收减少居民收入差距,增加转移支付,将房价增长控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以内。第四、完善金融市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丰富机构和居民的投资产品,将国民储蓄真正转为实体经济投资而非简单的投资将住房作为一种价值储藏的手段。赵波认为,国民储蓄率高而投资率相对较低是形成泡沫性资产的根本原因。在目前中国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多余的流动性不断往返于股市和房市。“降低中国储蓄率,鼓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才能挤掉泡沫。”回归居住本质 政府应补功课加大保障房建设1994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与《决定》密切相关的安居工程酝酿于1993年,其主导思想是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房改刚刚开始时,保障性用房的数量是充足。但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了“高歌猛进”,中间房地产扩张很快,城市化率大幅度上升,保障性用房的配套慢慢跟不上居民住房需求。“目前来看,相对于每年大量销售的商品房,中国保障性住房的数量比率远没有达到居民需求量,政府应好好补一下过去的功课。”赵波说到。“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是现在就能解决和推进的。政府在居民保障住房中扮演的是底层兜底角色,要对城市住房困难人群做好保障工作。”赵波表示,中国保障性用房建设可借鉴、等城市的成功经验。虽然房价很高,但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住房兜底。高房价指的是商品房的价格。政府甚至可以负责提供租房;另外很多房地产企业现在拿地需要有自持的比例,用于提供租房资源,将来也会提供给新城镇人口。在保障性用房分配时,中央应紧密结合相关指标,比如按照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等来判定。同时也应预留人才房,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政府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期间不能出现权利滥用,更不能让不应该拿到的人拿到住房方面的补贴。”赵波表示道。(耿佩)专题链接: &&
责编:耿佩、王瑞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房价20年走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