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发展的态度是怎样的

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6期
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态度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科学知识调查表 ,对医科、工科、文科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虽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但存在知识面狭窄、对科学原理及过程掌握不牢等缺陷。值得我们从教育哲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思考并做出改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5.5【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来说 ,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决定着科技发展的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微观来说 ,科学素质是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个体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内在品质与潜在能力。作为全社会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大学生 ,对科学知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连斌,张伟波,何军,周宁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赖小琴;;[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孙海滨,刘婷婷;[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杨环霞;胡卫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小琴;[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翔;[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元婕;[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顾胜;[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李杰;朱延明;柏锡;;[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孙宏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周晓辉;陈舒怀;骆少明;;[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吴连斌,张伟波,何军,周宁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杨素萍,陈时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赖小琴;;[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杨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赵世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兼斌;;[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电芝;[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从华;[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环霞;胡卫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小琴;[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春;[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张文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彩云;[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杨汀南;[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邓加荣;;[J];人民教育;1980年05期
冯敦寿;;[J];中国体育科技;1980年07期
姚启和;张碧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0年02期
吳道政;;[J];湖南教育;1980年02期
熊异刚;;[J];四川教育;1980年11期
罗恒崟;;[J];物理教师;1980年Z1期
;[J];江西教育;1981年11期
刘炳昇;[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忠汉;蔡开科;;[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李耀廷;;[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叶昌鸿;罗家国;尹臣慈;;[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徐桂庆;徐蕾;耿跃;卜风定;;[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朱跃琴;;[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苏渊;徐通;王永午;赵璐瑄;须倩;;[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夏战辉;;[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陈平乐;丛惠芝;杨卫;张惠芳;韦相才;叶嘉玲;田佩玲;郑立新;李美林;陆少琼;郭超;;[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赵玉珩;包恩彦;刘桂荣;;[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黄彩凤;;[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美兰德信息公司联合调查组;[N];北京科技报;2000年
王春枝;[N];北京日报;2000年
刘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丁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晶;[N];中国矿业报;2000年
俞萍;[N];重庆日报;2000年
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N];中国企业报;2000年
易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胡辉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向进;[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徐学福;[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于海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裴新宁;[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段治文;[D];浙江大学;2004年
潘苏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苏德;[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侯新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付永胜;[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邱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世敏;[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罗海涛;[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曾宏;[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谭向阳;[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翁可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姚妍妮;[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刘安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李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薛明陆;[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王飞;[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习题详情
21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1.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材料一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伏龙芝(苏联)材料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事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受到军事需要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战争本身并不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目的的。相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来看,战争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1)如何理解“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的(9分)(2)请谈谈你对 “战争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的看法。(6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材料“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事战争的影响...但是战争本身并不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目的的。相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来看,战争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可以帮助如何理解“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2)考查了战争对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的认识和评价。请谈谈你对“战争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的表现一般是军事战争会造成对科技资源的破坏、造成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等方面分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与“(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相似的题目:
以下大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 莫斯科保卫战&&&&&② 诺曼底登陆&&&&&③ 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①②③④①④③②②③①④②①③④
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
A.中途岛海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一场世界性战争如箭在弦。材料二: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你们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材料三: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是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请回答:材料一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指什么?导致这场世界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3分)材料二中“慕尼黑做出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和“我们”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国家?(3分)结合材料三,请用二战前后的史实说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各自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进行说明)(4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材料一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伏龙芝(苏联)材料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事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受到军事需要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战争本身并不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目的的。相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来看,战争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1)如何理解“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的(9分)(2)请谈谈你对 “战争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的看法。(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材料一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伏龙芝(苏联)材料二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事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受到军事需要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战争本身并不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目的的。相反,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来看,战争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1)如何理解“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的(9分)(2)请谈谈你对 “战争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负面影响”的看法。(6分)”相似的习题。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科学技术的几点看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奶瓶君139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消耗的物质大量增加,排放物增加,造成看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强大了军事和国防力量,潜在的战争隐患有可能给地球予毁灭性的破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给犯罪分子带来新的犯罪手段和方法等.一、科技对人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增长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 也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 还可以使生产过程的管理更加科学.最终, 科学技术通过物、人和科学管理的途径进入生产力系统, 并使科技含量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每一现代科学理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 都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而且, 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 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飞跃.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高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于更迅速的了解社会信息.借助于高科技电影、电视制作技术日臻完善,人类能够拍摄出可视性更强的影视片.报纸编辑、政府办公可以实现无纸化.可以说,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二、科技对人类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1、科技与环境污染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2、科技与传统文化高科技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高科技能提高电影、电视的声像质量和效果,使现场转播成为可能,人们能通过电视屏幕能远看到万里之外的体育竞赛和文艺演出,图书报纸出版质量有所提高,这些都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许多高科技也可以用来保护古代和现代的文物,使人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但是,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民间的传统工艺、文化,退出大众生活的舞台,乃至从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这对于人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3、科技与战争 战争与环境的关系实质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战争只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多种方式之一.战争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自然观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战争武器多样化,且越来越具有杀伤力.掌握高科技的人类对自然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自以为无所不能的人类开始企图征服和统治大自然,战争的空间范围也迅速扩大,由陆地向广阔的海洋、低层空间扩展,战火从真正意义上燃烧了全球.4、科技与犯罪 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科技犯罪的问题.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有极少数的犯罪分子瞄准了科技的巨大力量,可以为他们的科技活动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和手段,用科技武装起来进犯案.这样的犯罪案件形形色色.许多的犯罪案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的伤害,给警务工作者制造难题和障碍,或许有些案件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破解,或许还有些案件至今还沉冤未雪.在犯罪和反犯罪的斗争中,科技成了彼此进行斗法的工具.一般的犯罪行为只掌握比较普通的科技,这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威胁和伤害.恐怖分子掌握军事上的高科技战术,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恐怖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这可能对社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和伤毁.随着军事不断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许多事实表明,同一种科学技术的同一种用法在一些条件下起着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起着负面的消极影响.关键是该以什么态度和价值目标来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科学家在“求真”的过程中应不应该承担道德义务和责任.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的制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看它为谁所用和怎么用.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弱化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造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
中国科协 光明网 主办
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
  中国已有的各体系内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科内的,倾向于走两个极端:或者太注意原理的研究,或者太注意产品的研究(制造与改良)。介于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发展性的研究(Develop—ment)似乎没有被注重。
  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也许三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成果方能增强社会生产力(高能物理的研究是原理的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产品的研究是一种短期的投资,企图一两年或三五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象我了解的半导体所的研究,主要方向是产品的研究)。这两种研究当然都有其对社会的作用。发展性的研究则是一种中期的投资,希望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内成果能增强社会生产力。这种投资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科技研究系统中十分脆弱的一个环节。
  从研究的目标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的目标不考虑到应用;产品的研究的目标明确地对准一两种或两类产品;而发展性的研究的目标则介乎这两者之间,侧重在应用,可是不局限于一两类已经知道能成功生产的产品。
  这三种研究的关系可以用下图大概显示出来:原理的研究(长期的投资)← →发展性的研究(中期的投资)←→产品的研究(短期的投资)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效率高的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ResearchCentre forDevelopmentalPhysics)。很多在美国的中国血统的科研人员都同意这一个看法。
  美国的经验 今天在美国,原理的研究(又称基本研究)和发展性的研究合称“研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或RandD)。前者主要在大学中和一些国立研究所内进行,后者则主要在大工厂附设的研究所中进行。
  下面几个是最有名的厂设研究所(主体进行发展性研究):
  贝尔实验室;
  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
  都庞实验室;
  万国计算机公司研究实验室;
  爱克桑研究实验室;等等。
  这些研究所对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极大。而花在发展性研究的经费总额也十分巨大。据估计
  美国全国发展性的研究经费总和≈10\1
  美国全国原理的研究经费总和 (见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A·T·Water—man在“SymposiumonBasicResearch”AAASPublication中的文章。因为分子分母的定义都不能完全清楚,这个比例无法十分准确地估计。)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数字:它显示了美国科研经费除去产品研究以外,绝大部分是用在发展性的研究上面。
  原理的研究成果往往名气大,叫得响,而发展性的研究各工厂则视为财富,不肯公开,所以在中国容易产生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美国原理的研究经费比发展性的研究多得多。事实与此正正相反。
  在上一世纪美国已经有了茁壮的工业发展。可是当时美国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所以研究成果是从欧洲引进来的。到了二十世纪初年美国几个大工厂开始认识到这种办法不行,才创建了厂设研究所。贝尔实验室、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实验室和都庞实验室都是那几年创建的(见F·Seitz“Science,Governm entandtheUniversities”。Seitz是Handler以前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这些研究所不但对美国本世纪的工业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成就使得美国工、商、金融界与美国政府认识了发展性科研的重要。
  至于对原理的研究的社会支持在美国只是这三十年才开始的。这个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实际后原理,先短、中期后长期:工业发展开始于上世纪←→发展性的研究开始于~一九○○←→原理的研究开始于一九五○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绝对不是偶然的。
  同样的经济规律支配了日本的科技发展:日本近三十年的工业起飞,基本上是建筑在发展性的研究和成品的研究的成果上。原理的研究的经费在日本是少而又少的。
  研究中心的规模 上面所提到的几个美国厂设发展性的研究所规模都是很大的。例如贝尔实验室今天就有一万二千名科学、工程人才。其中有三千名是有博士学位的(相当于大学毕业后有五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
  中国如果建立一个发展性物理研究中心,规模应该多么大,应该着重哪一些专题,应该与哪一些工厂、研究所、大学合作,怎么训练研究人才,应该属于中国政府中哪一个或几个部门(例如哪几个机械部),应该设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不是在海外的人所能贡献有效意见的。需要在国内召开小组会议,仔细研究,提出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才能据以决定的。
  美国的成功的厂设研究所做发展性的研究,有哪些原因使得他们成功呢?我觉得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
  甲、厂方深知这些发展性的研究是厂的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的生命线。所以这些研究所经费充足,设备好,待遇一般比大学、政府机构都要好得多。
  乙、研究所的经费来自厂方,其研究成果的最后评价取决于它是不是能给厂方赚大钱。这种价值观念符合经济规律。
  丙、所的领导人(许多是科学、工程出身,也有财经、法律出身的)积了多年经验,对哪些题目能在五年、十年内影响厂的发展有较正确的判断力。
  编者按:本文取自杨振宁教授最近的一封信。杨教授同意在本报发表,并做了少许的修正。希望本文能引起国内科技界的重视,并欢迎大家就本文提出的问题发表意见。
  (作者 杨振宁 原文刊发于光明日报 日 02版)
  人物百科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责任编辑:白璐]
中国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 · · · · ·
出品:中国科协 光明网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