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从事证券行业咨询行业是怎样一番体验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在四大税务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 简书
在四大税务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四大的税务,是个只闻其声,却不悉其岗的工作。不过今天小编就挖来了2位在四大税务部工作的人的分享,与大家一同一窥四大税务的真实工作。不要走开!精彩的来咯!~感谢知乎网友@白石 的分享▍四大税务首先,税务咨询主要分三大块:公司税(Corporate Income Tax)、个人税、转让定价。公司税中又按特定的行业分成不同的组,比如金融地产组、工业组、文化产业组、能源组等;个人税,就是一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有时会外包出来给我们,或者是一些企业委托计算老外的个人所得税;转让定价,更多地说只能说是经济学与税务的交叉分支,就是让税务局怀疑你商品定价不合理而找你麻烦的时候,拿出证据说服当局的一种手段。▍职业发展说说职业发展。因为很多时候,一说四大都是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因为从四大跳槽出去的很多做财务的同学都是审计出身的,但是显有听说税务出身跳槽的。这里就说说税务跟审计的不同吧。审计是能跟个好项目好领导带着你做,运气好的话3年,运气不好的话5年,所有的会计科目都能摸一边,对会计就会基本上能从理论上应用到实际中了,之后就是不断地重复比拼行业审计经验和功力了。税务是近来先当3年小弟(资质特别牛屄的可以不用3年),学习3年左右才能算是入门,之后才能慢慢了解税务的各个方面,7~8年才会碰触到这个行业比较核心的内容。上面之所以啰嗦一堆,主要是想说,职业方向的问题。从审计跳槽,未来的可选择的面更广一些。税务因为是慢工出细活儿,因此未来跳槽后的发展方向很窄,但恰恰因为很窄,所以企业反而不容易找到相关的税务人才。而且,真正能有税务部的企业一般都是跨国企业,或者是大型的民企或者国企,只有这样的公司才会需要planning税务成本,降低综合税负。▍工作体验再说说你可能最想听的工作体验。最开始第一年,基本上就是3C:Copy,Call,Coffee。Copy,指复印、打印、整理文档、做做系统操作等等打杂的工作,培养耐心;Call,指给税务局或者纳税服务热线打电话咨询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税务问题,或是给客户打电话辅助协调一些报税等问题;Coffee,指加班,一般税务的忙季从元旦后一直到5月31号。但不会像审计那种爆发式的忙。不过税务的忙季基本上也是要忙到11~12点的,而且,不允许出错!相当于一击必杀。所以,要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完成任务,不喝咖啡恐怕顶不住。第二年的时候,就更多的接触一些行业上面的税务知识,或作更多的税务审阅工作(就是看企业是不是少缴税款了,少缴了多少,或者有什么其他的税务风险),同时,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一些税务咨询,不过还是以打杂为主。这就是我目前能接触到的工作,但随着以后工作年限的增长,你会接触到越来越高深的税务知识和税务案例,所做的工作就会有更多的附加值,每年都会有个新体会。不过,税务的缺点就是,未来跳槽的就业面窄、扣得东西太细,而且做时间长了很容易得强迫症。最后,再分享一些四大税务工作的心得!▍工作心得分享人@funnycat: 6年四大税务工作经验1,四大只是个壳,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还是看自己跟哪个老板。你的老板有料,你受用一生,即使天天给骂,也给了你将来天天骂人的机会。2,上述第一点成立的基础上,最好做个4,5年才跳槽(转做其他行业除外)。现在企业里很多高层都是非常有经验的,特别是外资企业,很多CFO、CEO以前也做过四大的,面试5分钟就知道你有没有料。3,很多人问税务前途怎么样。我觉得应该纠正一下,应该是做税务咨询的前途怎么样。我们现在涉及的领域,包括税务、财务、外汇管理、公司法规、外商投资法规、证监会法规、海关监管、甚至行政复议、诉讼程序和法规等。因此,我在上述第2点说了,最好做4,5年,你才能对税务咨询有个大概的认识,通俗的说,就是做得有点感觉了。当然,我建议还是做6,7年,再转去企业做更好,去了,在企业里面你基本就是上面所说领域的专家了,这也是企业最需要的。4,也有TX问税务现在分小组,公司税/个人所得税/转让定价/海关等等,到底去哪个好。这要看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果想一直在四大或者咨询行业做,哪个做精了,都能混下去。但如果将来出去,做企业的税务经理或者做其他行业,例如基金,我个人认为还是做公司税比较好。很简单,个人所得税在企业里是HR管的,没我什么事,而且个税太狭窄了,通俗的说,就是没有什么value-add。海关博大精深,但企业最注重的是你有没有报关员证,和海关关系好不好,理论无非就是保税料件短少、进口报关价格问题等等,每个企业都知道给海关查肯定要上贡的,讲理论越多,罚得越多。至于转让定价,基本上,转让定价应该归于经济学的范畴,当然,税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双边税收协定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转让定价更多是强调合理性,而且在中国做转让定价基本没有大的空间,因为最终是否合理还是税局说了算,国外很多案例都是上法院的。我自己也做过很多TP defense的case,税局基本不会管我们说什么,因为税局调查到的企业,或多或少存在TP的问题,只是看运气好不好而已。还有很重要一点,做TP的如果想转到企业做税务经理之类的很难,大的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方案都是总部定,轮不到我们说事。小公司根本就不在意转让定价,查到再说。而且,合理性的分析也是要找咨询公司做的。所以,除非有很强的税务知识,光靠TP的经验很难找工作。怎么样?看了这么多,对四大的税务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了呢?乔布简历这有现成的模板供你使用哦,还不赶紧?!欢迎小伙伴们相互交流简历求职面试难题乔布简历职场分享群:
乔布简历(qiaobujianli)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来源:互联网
【评论性质的简短内容请发表在评论区,切勿作为回答提交对关注问题的朋友造成滋扰。 斯坦福培养了不少著名人士。其校友涵盖 30 名富豪企业家及 17 名太空员,亦为培养最多美国国会成员的院校之一。斯坦福校友创办了众多著名的公司机构,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升阳电脑等,这些企业的资金合计相等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系。共 58 名诺贝尔奖得主现或曾于该校学习或工作。 维基百科: 斯坦福大学】
首先,感谢茶瓜子同学的邀请。如果时间紧迫不想看全文,那么请您记住两句话, ”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和”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想在斯坦福和硅谷更好地融入,请会一些编程。“从斯坦福Green图书馆看胡佛塔从斯坦福Green图书馆看胡佛塔距离斯坦福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加州一号,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延长至圣地亚哥距离斯坦福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加州一号,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延长至圣地亚哥在位于斯坦福背面的Napa Valley葡萄酒产区里坐热气球在位于斯坦福背面的Napa Valley葡萄酒产区里坐热气球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俗称斯坦福后花园。(鉴于有斯坦福的死敌学校表示不满,那再加一句,也是伯克利的后花园)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俗称斯坦福后花园。(鉴于有斯坦福的死敌学校表示不满,那再加一句,也是伯克利的后花园)好,如果对我的具体学习感受有兴趣,请往下看。谢谢。3个月前刚从斯坦福毕业的我,应该是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鉴于自己只是个Master而不是PHD,我的个人感受仅仅适用于在Stanford念Master的感受。从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机械工程专业(ME)的硕士学位,对于斯坦福的感受将简单就天时,地利,人和三点来展开,以自己最熟悉的机械系为样板:天时:斯坦福的机械系从2012年起超过了MIT成为了全美第一,当然第一还是第二本来也没有太大意义。之所以提一下只是为了说明斯坦福的ME目前依然处于一个上升势头。无论从学生规模,教授规模,论文质量数量还是与工业界的互动,斯坦福的ME都在稳步地前进中。这个时代,窃以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是人工智能,精密制造和互联网。分别对应了CS,ME,EE等专业。而这三个专业,斯坦福全部都是全美第一。具体到ME上,斯坦福的众多王牌课程几乎囊括了整个硅谷的用人特色。产品设计方面有极富盛名的ME310ABC,与电子结合的课程则有ME210,ME218ABCD,另外在thermal以及Manufacturing方面均有行业的泰斗级教授亲自授课。通常的情况是某个方向的业内公认权威教程的作者,他本人就在斯坦福教授这门课,而教授的内容甚至会大量融入教授本人最新阶段的研究成果。这部分的精华,在斯坦福以外的地方难有机会接触。另外ME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没有任何一门课是必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喜好在学校提供的14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Depth,精修喜好的课程。同时还需要在剩余13个方向中再选择一个作为Breath,浅修该方向课程。(不过说实话,以斯坦福的学习强度,所谓的“浅”修,哎,您懂的。)即便如此,依然会有剩余至少15学分给予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ME在工业上的应用已经很难独立,通常都会和其他专业交叉,例如Biomechanics,Robotics,Mems等等。ME的学生有需要也有义务去学习周边学科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方便。
以我自己为例,我选择了Product Design作为Depth, Mecha-tronics作为Breath,但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同CS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人机交互; 同EE的学生一起学习了IOS7 programming;
同Statistics的学生一起学习了信号数据处理,甚至花费7学分学习了日语。如今已经毕业,反而是那些交叉课程,成为了我寻找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和小组队友一起在硅谷的SAP公司体验远程交互系统作为Benchmarking 和小组队友一起在硅谷的SAP公司体验远程交互系统作为Benchmarking地利:地利当然就不得不提斯坦福所在的硅谷了。与其说是斯坦福坐落于硅谷倒不如说是硅谷始于斯坦福,这其中的历史渊源还涉及了斯坦福历史上一位开明的校长,他把属于斯坦福大学的一大片地区用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租给或者卖给公司建厂建办公室,交换条件就是这些公司在将来发展壮大之后招人时要优先考虑斯坦福的学生。来租地办公司的大多是中小型公司,也就是Start-Up (毕竟当时的大公司也不差这点地钱。)几十年过去了,硅谷本身已经不属于斯坦福的地了,但是所有硅谷的公司招收学生时优先考虑斯坦福却是亘古不变。更由于最早落户于斯坦福周边的是中小公司,这里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浓厚的创业氛围。硅谷这些数不清的公司为斯坦福的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地段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无论是科研还是进入工业界,永远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斯坦福每年从政府那里能拿到的国家科研资助少于东部的大多数常春藤学校,而每年从周边的高科技公司获得的资金注入却独霸全美。这一少一多完全体现了地域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名次并不高却由于身处咽喉要道,学生找工作时依然顺风顺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神校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而更多的国际知名的学校由于位置没有紧靠工业群给自己的学生在找工作上带来困扰。CMU的CS和斯坦福的CS现在并列全美第一,可是CMU的毕业生也有一部分前来湾区找工作;我也有在哈佛,耶鲁和MIT的很多朋友每个学期的斯坦福Career fair都会坐飞机前来参加,看重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机会太多。此处并没有黑其他学校的意思,(CMU还是第一个给发拒信的,汗。。。。)但是作为一个斯坦福人,看到自己学校的招聘会能吸引全美各地的名校牛人们前来还是倍感自豪。一张图看懂整个硅谷,Mark照片的下方一个小小的红色的S,中间还有一点绿色的标志,就是斯坦福所在地一张图看懂整个硅谷,Mark照片的下方一个小小的红色的S,中间还有一点绿色的标志,就是斯坦福所在地特斯拉总部就在斯坦福隔壁,开车15分钟到,这是和斯坦福的同学们参加特斯拉招聘会特斯拉总部就在斯坦福隔壁,开车15分钟到,这是和斯坦福的同学们参加特斯拉招聘会人和:我在“天时”中说到斯坦福ME拥有众多王牌课程。斯坦福的ME课程拥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和周边的公司的紧密合作。很多课程就是给一家公司做项目,学生会得到公司的badge,自己的信息会录入公司的员工库,有需要时还会直接就去公司办公(这也是地利的好处),于是学生对待的心态就不一样,感觉自己是公司的员工,是在实习而不是仅仅上课;很多明星课程例如产品设计相关的ME310ABC,连续一整年为一家硅谷的公司做项目,项目内容由公司的负责人提出,学生们以3至4人为一组,在一年的时间里为公司解决这一难题。整个团队在这一年中的工作方式就如同是真正的Startup一般。(事实上也的确有非常多的ME310学生毕业后继续将自己做的产品发扬光大开了公司,比如这个)。而一年之后正好轮到暑假要找实习。至少这家公司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了。与ME310课程曾经合作的公司超过200多家,包括奥迪,沃尔沃,微软,松下,SAP,苹果,Oracle等等(我在该课程中与另外三人一起为SAP设计了一个远程交互会议系统,第二年顺理成章拿到公司Offer)。另外还有关于Mecha-tronics的课程ME218ABCD,历史悠久,当年的老一辈学生们很多在硅谷开办了自己的Start-up,也有的已经成为了各大高科技公司的中高层,其中有很多人会直接代表公司来斯坦福招人,点名要正在上ME218的人。我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次面试时发现面试官就是几年前也上过ME218的学生,例如硅芯片制造商Lam Research Company的公司高层多人是经历了全部四个学期的课程; Apple的Iphone和Ipad操作感应器也是由一大批从斯坦福218课程中出来的学生们设计的。
斯坦福的毕业生在公司后回学校招收新人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在湾区已经形成。ME310奥迪小组很高调地直接把整个车厢设计搬进了展厅,座位会根据司机的体位变化自动调整。ME310奥迪小组很高调地直接把整个车厢设计搬进了展厅,座位会根据司机的体位变化自动调整。ME310 微软小组的中老年家庭台灯,孩子们用手机拍得照片只要通过他们编的APP上传,家里的长辈就能立刻通过台灯在下方册子上看到。我们小组前往爱尔兰参加机械设计活动被爱尔兰当地电视台播放我们小组前往爱尔兰参加机械设计活动被爱尔兰当地电视台播放ME218系列课程,凌晨4点的斯坦福,梅花香自苦寒来ME218系列课程,凌晨4点的斯坦福,梅花香自苦寒来附录:费用及TA/RA斯坦福的ME硕士课程要求是45学分,一般分5个学期完成(斯坦福一年三学期制,暑假自己找实习),如果自费,一学期学费外加房租和其他费用等,大约会花费1万2千美金至1万5千美金。5个学期总共约6至7万美元。学校向Master学生提供很多TA和RA的机会。TA包括需要给学生上课并答疑的正式TA和只负责批作业的Grader两种,后者一周工作约8小时,每小时15美金,前者要略高于后者,具体数目不详,请参看的《ME Graduate Student Handbook》。需要TA的教授会通过学校给全部学生发邮件,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回复教授,如果人数过多将会通过面试决定人选。 RA的做法略微不同,通常需要自己主动去参加教授们每周的例会,然后再找机会先成为组里某个PHD学生的下手,这样算是初步进了组,称作Rotation Student,是否有工资拿全看教授今年是否Funding足够,一般而言Rotational Student没有工资。在组里工作了1至2个学期之后如果表现不错,通常教授会主动询问是否想做自己的独立研究而不再给别人打下手。如果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研究,那工资是铁定会发的,具体数目变动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许诺教授自己将会在Master毕业后继续做该教授的学生念PHD,那么之后几个学期的Master费用全免,并另发工资。有人曾经提出是否可以先答应教授当PHD从而将Master期间的费用免去,在Master毕业时再出尔反尔离开学校去找工作。如果有这种想法,我只想说,这么做不会被抓去坐牢,美国法律管不了,而且中国留学生里面这么做的人也不少。当年我拒绝了教授给的Tuition Full Coverage并跟教授说自己硕士毕业后就会走,对于科研没有半点兴趣,更不会当PHD,结果被很多同学骂脑残, 竟然拒绝了教授送上门的全奖PHD。但是,再给一次机会我还是这么说,多付了的学费,再赚回来就好了。Integrity is the base of everything. 真的
2008年9月到2009年7月在Stanford的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读了3个学期的Master后退学。1)Stanford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得天独厚的。刚去的时候经常被震撼到,校园随处拍下来就是一张明信片。虽然本科清华也已经属于国内最美校园之一,但是Stanford确实太美了。2)对于立志做IT相关专业,或者是想创业的朋友来说,Stanford绝对是圣地,至少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创业,并且实际去做的人也比其他学校比例高不少。大部分课程氛围非常强调实干,项目,teamwork,商业敏锐。很多project-based的课程和周围的大小企业合作,例如我选的课上就和Linkedin这样的中型创业公司,也与校友创办的小设计咨询公司一起做过项目。3)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杂食性动物。以下是我选的课,有传媒学系的、CS的、EE的、ME的,自己MS&E的主题也是很广泛。(当然,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为了创业的事情都没怎么上课了,惭愧)4)最重要的是在Stanford遇见的这群人,在新生party上遇见陈欧就不说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然,相信在美国所有名校,你都会遇见一群聪明的,热情的,也许有些古怪但是绝对牛逼的人,而这些遇到的人,会让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验很不同,所以对学士、硕士、博士的情况分别作答,以下不讨论职业学位或非学位项目的情况。限于篇幅,只重点介绍学术和就业,尽量不涉及生活或社交。在分情况讨论之前,首先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无论什么学位,对大部分专业,斯坦福很可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其他同等级别的名校可能是望尘莫及的。所以,大部分人的体验,都取决于他自己,因为他想要什么样的体验,斯坦福基本上都可以提供。大家的体验可以非常不同,比如说,反映在毕业生分布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当然,斯坦福和其他名校相比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对学生选课和学生社团的严格限制。对于本科生的体验:斯坦福的资源丰富对本科生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自由选择专业,包括与文理学院类似的教育模式,你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近些年由于计算机行业的火爆,你会有很大的同侪压力去学计算机;你的美国同学里也有很多医学预科。即使你不是学计算机的,你会不可避免地被创业的声音包围。如果你本身不是一个特别有想法、意志坚定的人,斯坦福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静心学习的地方,但是对于有志于商业的同学就是天堂。斯坦福给中国本科生提供很少数的奖学金(事实上美国只有三四所大学给大部分中国本科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和东海岸名校相比,另外一点不同的是:(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前)东海岸名校的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会去金融或咨询行业,虽然很多年前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也都是去这些行业。在斯坦福和其他北美名校,课业压力显著高于国内高校。对于硕士生的体验:绝大多数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就读于硕士项目。大部分硕士项目一年可以读完,所以对于想从国内来美国工作、或者想镀层金的人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跳板。和蒋涛同学说的情况稍有不同,在热门专业,事实上有很多的博士生拿了硕士学位就离开了。同样的由于硅谷对计算机和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如果你的专业和计算机相关,在当地找工作是很容易的。很多系对硕士生的教育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视,一般也不会提供奖学金。大部分硕士不会像国内那样跟导师做研究。当然,如果你不想做科研,斯坦福的硕士项目完全足够让你胜任工作。如果你有志于做科研,通过在硕士课程中好好表现,有许多机会转博士。斯坦福的中国毕业生里,创业比较出名的,大多也都是硕士毕业。另外,和本科生一样,许多硕士生有充分的自由去利用斯坦福丰富的校内、校外资源。所以,重申这是性价比很高的一个选择,而且申请难度远低于本科生或博士生。对于博士生的体验:大部分博士生的体验取决于你的导师。由于很多系都有充足的经费(博士生应该没有自己家里掏钱的),而且有许多博士生导师可供选择,所以某种意义上博士生的体验也是取决于自己的。有的导师管得很严,你的博士生涯基本上等于一份工作;有的导师不怎么管你,你的身份主要还是学生。大部分中国来的博士生是为了博士学位来读博士,所以是需要能吃苦的。当然,不管你怀有怎样的想法,你还是要做出一些原创的贡献才能毕业。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所以如果你不想搞学术了,在工作市场也是很抢手的。很多情况下,起薪很高;但是由于平均需要六年才能博士毕业,所以如果是为了收入,读博士并不划算;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中途拿了硕士走人(斯坦福的政策,简单来说,是读一个博士送一个硕士的学分,就是同一门课可以用来满足博士和硕士的要求)。最后,如果你不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瓶颈,同时又可以接受浪费几年青春的话,在斯坦福读博士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有志于学术,斯坦福也是最佳选择之一,但是你需要有足够定力,因为诱惑太多。
作为2014届刚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觉得前面的回答主要从学术方面介绍了学校。这里主要从校园生活介绍,也给想去stanford读本科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个视角。Campus Life 部分住:stanford本科生前两年连基本要统一住新生宿舍, 新生宿舍分布在学校南段,离学校建筑风格最传统,个人觉得学习环境最好的Green library很近。(新生宿舍之wilbur)每一个新生宿舍楼都是一个complex,也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区。里面有数栋宿舍楼(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宿舍与宿舍之间会后一些竞赛的活动),有自己的篮球场(现在还建了一个沙滩排球场,超级赞),有自己的食堂(这个要吐槽,后面再说)还有洗衣间。由于住里面的都是大一大二新生,大家都玩得比较开,所以很容易结识很多好朋友。等大一结束后,学生们就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宿舍了。Fraternity(兄弟会)和sorority(姐妹会)基本在stanford的一条路上,简称row house。(Row House 一脚)一种叫Co-op,就是学生们要自己轮流烧饭兼打扫卫生的。这类宿舍便宜到是次要的,主要的培养了学生生活能力(我觉得能为一栋楼50名学生烧饭确实很厉害)。另外由于这类宿舍学生不吃学校食堂吃宿舍里的餐厅,所以24小时饿了都有食物吃。(自给自足宿舍之Zanadu)普通的Dorm就基本上分布在校园各处,选这类宿舍基本上就是看选课了。(文科基本在Main Quad的南面,工科在北面上课居多)我住过的宿舍中最赞的还是Lag和Roble。 这两个宿舍很靠近Lake Lag。那里本来是个湖,后来干掉了,但是不失为一个早晨晨跑的好地方。Roble是挑高顶(2.5m+)每个宿舍还配独立洗脸池,超级赞。(东校区的Lag宿舍)最后就是学校还有机会赞助高年级的学生们出去住。Palo Alto旁边的公寓群基本$3000一个月起,但是有学校补贴学生住只要$1000。听住过的朋友说提前享受校外生活也挺爽的。(Oak Creek,校外公寓)食:学校的食堂我就不吐槽了。我觉得除了非常注重吃的学校(食指指向Cornell)估计大家都差不多。不过学校食堂9点过后凌晨两点之前会有夜宵供应。可能由于要额外收费,学校夜宵做的格外卖力。Arrillaga的Cheese Stick还有Lag的虾仁炒饭都是我学术完毕常常光顾的美食。(夜宵里的泰国米线。不是拍照党,没保存经典的虾仁炒饭照片...)除了夜宵外,学校还有很多吃东西的地方。原本工程院楼里有一个非常好吃的三明治叫Ike's,经常工科生都在午餐时就吃三明治。(好吃的三明治店ike’s可惜现在关门了)另一个吃东西的地方在Tressider,东西很一般,有starbucks,subway,panda express等,感觉最好吃的就是冻酸奶了。(Tressider Union,里面有各种好吃的)体育精神餐厅Axe & Palm。整个餐厅贴满了我们学校运动员的宣传照,菜单上的汉堡基本就是以运动有关的。里面还有一个台球桌,经常和同学们打台球。(Axe & Palm, 内部装修基本是橄榄球赛观看场面)玩:Big game:每年打UC Berkeley是stanford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stanford一般的橄榄球赛主场是不收费的,你注册了就可以去。然后去支持校队是有积分的(Cardinal Point)。积分够了就可以免费看Big Game!在Berkeley的学生就没有这么走运了。他们做主场的几年自己学生去看都要收费. 这几年Stanford打的很好,基本上就是每年都胖揍一顿的感觉。其次如果打得好打到Rose Bowl决赛,大家会相约去看(前几年好多人就跑去Okc去看了)(The Big Game,斯坦福赢得了胜利的axe)Bing Concert Hall: 每学期有套票出售,学生看一场就10美金。有很多很著名的主都来演奏过,旧金山爱乐,费城爱乐,马友友什么都都来过。有的时候学生还会自己组织演奏。(Bing Concert Hall, Stanford)Theater:这个比较小众,stanford其实有个戏剧专业,所以很多时候会有学生表演,一般在学校Hoover Tower 对面的的Auditorium背后的小房子里。上次去看Hey Fever,作为High Farce演的确实挺专业。(Hey Fever, 2015)Ski Trip:本科生宿舍每年冬季学期会组织去滑雪。宿舍会收取一点点费用,然后帮大家统一订巴士,住宿和滑雪票。(每年stanford还会有一个bike safety的问卷,每次问卷回答数最高和回答率最高的两个宿舍会得到学校资助的免费巴士。)大家一起出去玩还是很high的,喝酒啊,一起做饭啊,作为当时不怎么会滑雪摔得不行的人,还是觉得不虚此行。(Stanford Ski Trip, 2012)学术生活:我主要说一些本科生相关的吧,研究生相关的前面的回答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学分:本科一学期最多修20个学分最少修12个学分。一门课的学分多少其实和难度&所需时间不是太有关系(经济课基本都是5学分但是都比较简单,CS最恐怖,我一个同学修一门System的课3学分每天熬夜基本上一周要20-30小时。选课:虽说有advisor机制,但是我觉得选课还是主要看同学推荐还有自己喜好。本科每个专业都有必修的课,之外还可以去别的专业甚至学员选修(我本科时花了一个学期纯学历史,还有另外一个学期选了4们法学院的课。历史课:stanford的历史课分为两部分,classic history(经典历史)和contemporary history(近代史)。我在stanford的时候对classic history抱有很大兴趣,特别是每天面对学校main quad的智者们,渐渐地对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民主共和的发展有了很大兴趣。在stanford经典历史是分为三部分开始讲基础课,学生们先学习古希腊的民主,然后是罗马的共和,最后是埃及神鹰的神权制度。在三门基础课里,老师的的教学风格很随性。在我上的第一节课上罗马史课,教授就用幻灯片播放了罗马共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艺术品,并鼓励我们讨论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艺术上的表现区别,全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我们的第一节课!更加不解的是,同学们也没有什么惊奇,而且还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上基础课的同学,高中就学习过此类知识,有些甚至在上大学之前专门去罗马待上一年,深入了解历史。后来,上这种课,我会在上课前做好预习,不仅要把老师布置得阅读全部看完,还要争取去额外看补充材料,这样课堂才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我们还会有TA带的一周一次的小课。小课除了温习上课内容和讲解作业外,还有个有趣的环节:就是模拟当时罗马参议院/希腊市政厅会议进行辩论。试想下,这跟普通的辩论赛是不一样的,能用的例子不能是现代的(毕竟装的是古代人),所以所举的观点好多都是livy啊,plutarch等的著作中的观点。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发现这种现学现用确实对知识的掌握很有用。作业方面的话,历史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大作文加很多篇小作文。大作文一般没有范围,只要和课程所学的那段历史相关就OK。 不过由于题目范围不定,学生们一般从学期开始就要准备。尽力,proposal,查reference,写初稿,定稿,最后才能成功。Stanford一般一个学期就10周,有时一门历史课要憋25页的paper也是很伤神的。同时,stanford历史的教授们比较偏爱有争议的话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自主发现,并且锻炼思辨和论证的能力。我罗马史拿了班里唯一一个A+,就是因为我的论文主旨重新定义了罗马的共和制。工作与发展前景:实习&工作:Stanford在实习和工作方面提供的资源是没有说的。很多大公司会过来开info session还有on campus recruiting。除了这些之外stanford自身还自带了很多很好的实践机会。比如StartX就是stanford自己的创业组织,会对校内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还有商业方面的指导。stanford自己的基金Stanford Management Company也提供职位给学生实习。有学术追求的同学基本上都能在各大department下找到老师做实验。You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但另一方面,在斯坦福找工作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没有什么是能事先知道的,因为和你一同竞争的同学也都很优秀。所以一切都是从最基础的做起,do your best, hope for better。 我刚到斯坦佛的时候遇到过求职碰壁的情况:同学们都很优秀,我的工作经验并不是很突出,所以实习的机会一直找不到。直到有一次我偶然看系里面发的邮件,一家风投公司(Fenox Venture)在招人。当时这家公司才刚刚起步,所以实习生不是带薪的,地点也在很偏远的San Jose。很多Stanford的学生不愿意去,但当时我觉得这个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就去了。三个月下来我跟着里面的合伙人看了很多项目,对创业的过程和挑战也有了很深刻的了解(现在这家公司所投的Portfolio已经退出8家了)。毕业后我去了一家10亿美金的创业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我当年实习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对信息科技方向的嗅觉。有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申请学校时slack off了,我估计也不会进Stanford;如果我找实习slack off了,估计最后也不会留下来找到好工作。正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人才会努力,去激发更好的自己,去探索更好的未来。恩,如果大家有关于斯坦福的问题,也欢迎来问我。PS: 最近好多人要求加微信问问题^_^为了不打我微信号打到手软,这里统一说一下:有申请大学,对斯坦佛有兴趣想多了解,有志同道合一起创业的朋友们可以加我微信AllenWu076688。 很高兴认识大家啦~
EE master 2013我想说,每天跟聪明人混在一块还是很精彩的。有句话在这很流行Be like a duck, stay calm on the surface but paddle like hell underneath
补充一个博士视角(CS):The PhD Grind - Philip Guo 英文长文慎点。安利一个中文翻译(欢迎指正):
(待更新)谢邀,怎么感觉这问题下都跟宣传资料一样呀,我这是来到了知乎留学论坛或者知乎中介吗?那就我就发点纯属个人经验的东西来权且作为调味吧。。。里面有大量的夸奖,也有大量的批评,谨慎观看1,斯坦福一直有两类主流文化,一类就是大家熟悉的创业氛围和技术价值的极度推崇,以及对于技术知识和商业模式的结合和探讨都是最主流的文化,而且学校的位置,投入,和主流精力都几乎放在这一块,从上面的答案实际上也看出来了。另一类是对于原教旨理想主义的追求,这个体现在比较理论化的学科和早期的硅谷斗士们的眼中,对理想主义偏执的追求才是正途,而早期的创业者大都也不是抱着商业理想去做一个企业,更多是理想化的一种技术追求的实现,而本校的人文,自然科学,社科的研究者们也受着这种价值观,变得与东部的象牙塔式的研究者不同,看起来都比较Geek,而不是高大上的学院派大佬。但是整体而言,后面这类文化在现今是完全示微了,所以呈现出来就是相当功利化一点的主流价值,对于商业价值实现(技术基点上)有着比较主流的追求。当然,这类主流文化有好的方面,那就是在竞争激烈的北美TOP校里面,斯坦福一直有一个定位很独特的老本,而且这种定位带来的是其在科技业和围绕此周边展开的所有领域地位的巩固。。坏的方面呢,那就是斯坦福的学生很容易被Judge成张口enterprise,闭口leadership的家伙(实际上很多人确实这样),曾经去巴黎某个数学大牛校去做课题交流,结果人家直接摆一个姿态——”你们这些斯坦福的,居然也愿意认真做研究耶,呵呵“,搞得我们无比尴尬,和普林斯顿的人比起来跟后妈生的一样,这也侧面说明,创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让别人对于S学生的看法显得十分微妙。。2,斯坦福其实真正比较值得推崇的是本科教育,斯坦福的本科理念结合欧洲学院制的通识和美国文理学院的小班教育,在课程设置也比较自由,有大量的博雅教育项目也供选择。当然,本科来说,压力也比较大,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应该是美国大学里面课程压力搞得比较紧的。而教育资源也提供得比较丰富,这一点理念是山寨的欧洲一些国立大学的做法。。3,在投入方面偏重非常明显,虽然斯坦福的捐款也好,学校基金收入也好,学校的企业相关也好,还有政府项目的合作也很多,所以实际上并不缺钱。但是在热门专业的投入比重有点高得过头,很多理论化的专业上学科经费方面还是很紧张的,当然出于对传统项目的保护,斯坦福对于数学,哲学,经济学,生命科学等等传统学科,还是做了一些保护,但是其他很多学科就比较穷了,包括很多工程学院的学科也是经费拮据,因为某些传统类的工程学科,虽然排名极高,但是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已经变得附加值很低,所以没兴趣去投入了。这一点,客观说,是严重违背了斯坦福的建校精神的。。4,master项目常年是作为创业和就业的跳板,虽然斯坦福的master项目一向很不错,资源极好,生源也很精英化,但是愿意潜心做研究的,其实并不多,大多人在master学习期间就找到好的创业伙伴退学出去创业了,事实上,斯坦福的master很大程度上成了个圈子。而念完master的人士,其实愿意继续攻读PHD的比例也是不高的,大多作为就业的一个简历补充,而斯坦福的master在硅谷附近的企业或者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的效力还是很高的。。当然,这种大背景下,愿意继续攻读PHD的虽然很少(本来招得也不多),就很精英化了,怪物一大堆,而且不少理科项目经常出低龄的天才型PHD攻读者。这也是斯坦福的特色。。。5,设施很不错,学校环境和硬件条件都很一流,而作为美国著名的体育强校,各种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也是结成团,基本上能找到同好,而加州的户外条件和景区都是非常多,当然在加州大农村中,也算自身和周边也算有一个还过得去的商业环境可供使用吧。。6,社团活动方面,小团体大多经营得不错,而且资方往往都很有背景,有些还是纯邀请制。但大多数学生活动,其实蛮无聊的,翻来覆去就是喝酒,聚会等等一大堆,姐妹会&兄弟会子在美国还是挺出名的,也拥有自己的地盘,但是总的来说,逃不出美式学生社团的邪路,外来者开始会觉得新奇,玩久了觉得就是一帮子人瞎咋呼。。当然,这是美国学校的通病。。7,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geek或者一个对科技产业有商业理想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全美最好,最丰富的项目课题来做,也可以找到很多喜欢玩概念的team去参加,这里合作精神非常可贵,也确确实实能让你参与到其中,而学校也比较鼓励这些事情,斯坦福整体而言,工程类,设计类,商学类的话语权非常之大,主导了几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构,以及课程,项目的开拓。这套主流文化影响着所有的人,即使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的人,一般而言也会去辅修一些相关课程,甚至去double major,除了是对于”找工作“的加码(因为美国基础产业空心化,工科学生不往科技产业上靠,即使是斯坦福,就业也会非常一般),故而”码农“在斯坦福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必备技能,就和高中生学英语一样。。。差不多就这样吧,想起来再去补一点其他东西。。
两周前参加一个 stanford 校友的婚礼。新娘子是stanford MBA, 目前在做第二个或是第三个创业项目了。坐在新娘这半边的几桌,大半来自stanford,粗粗望去,过半都在创业吧。stanford 创业之风其甚!我以前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反复说一句话,“如果这门课你什么都不记得,你哪怕记住一点,那就是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远超出你想象的。” 后来我果然这门课上能够记住的东西不多,但是这句话我记住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远超出你想象的。Stanford 的创业传统就跟Stanford 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三天两头,不断是已经身为创业赢家或是VC 的Stanford 校友回到校园,鼓励大家创业。在读的学子看看这些几年前就在自己位置的人生赢家,“彼可取而代之!”
谢邀!我觉得在斯坦福念书最爽的一点就是可以在校园里飚自行车,简直和在清华一样,有时候有回到母校的感觉!---------------------------------------------有人想让我写点校园文化之类的东西。可惜校园文化我也没什么体会。来斯坦福以后,我从来就没有融入过这里的主流文化,也不想融入(我觉得纯属浪费时间),这是本科小朋友们干的事情,和我无关。我把斯坦福当成一个可以讨论交流做学术读paper的地方。至于斯坦福橄榄球队是输了还是赢了我并不感兴趣。我对斯坦福和清华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我关心清华的一草一木,关心清华各个院系的发展,关心清华同学们的发展,把清华作为自己的家。而在斯坦福,我只关心我自己学术的进展和同行们的情况。
斯坦福的就读体验特殊在哪里?同为顶尖高校,来自斯坦福的诺贝尔奖得主数目远不如芝加哥大学,政治家的数目难以和哈佛耶鲁相比,而论及本科生教育的口碑,普林斯顿也胜过斯坦福一筹(普林斯顿不设置职业教育如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非常专注于本科生的培养)。斯坦福的特别之处在于这里是硅谷的中心,世界创新的引擎。美国大学教育素以“批判性思维”而闻名于世。学生往往需要在一个学期中阅读大量文本,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撰写动辄数十页的论文。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都能得到显著提高。而斯坦福的教育理念却是实干为本,应用导向。泡图书馆和写论文不是斯坦福大学学生(尤其下面提到的两类学生)的学习常态。虽然也有较强的人文社科实力,但工程和设计两大学院在斯坦福校园内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在这两大学院读书,日常的体验是“解决实际问题”重于“分析理论”,“动手”胜于“思辨”,“创造”多于“分析”。工程教育偏重动手能力不难想象,设计教育的日常体验又是怎样的?请看另一个回答:
'15飘过~基本上认同楼上几位校友的答案补充一点,什么选课啊social啊学术啊各种,说到底其实最关键的是人。斯坦福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给我了一个特别难得的认识各种人的平台,Engineering和GSB学生的联系很紧密,学生和industry的合作也很多,如果你能把握机会的话。喜欢这里,接下来的一年会继续好好把握。
Wandi Wang:
感觉理科生们已经系统科学极端地把这个问题回答的差不多了,斯坦福的文科妹纸过来冒个泡……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用完了一罐盐,约五瓶醋和比这多两倍的酱油(真可怕),蚝油的用量随着做馄饨饺子包子丸子数量的减少而越来越少,豆瓣豆豉不烧麻婆豆腐也不会拿出来,卤包曾经用得很多,咖喱一直吃得不少,孜然是最爱,花椒粉是新宠,香油似乎也不可或缺,只是在美国包装量最大的糖,消耗了不到十分之一。
如果用人生百味来描述自己的回忆,我也不会说过去两年的时光是甜的,但至少日子过得下去,就好像菜烧的,还没到食不下咽的地步。
这两年间,我家饭桌边有过不少高朋满座的时候,我是一向不好意思让客人插手,从洗菜到洗碗,绝对是一条龙服务。渐渐地随着疏懒的增长,我总觉得欠了很多饭,但往往是我觉得该请某人吃顿饭却还没行动的时候,我又有了再请他吃一顿的理由。好在虽然鱼的记忆不止七秒,我的记忆却是狗熊掰棒子,后顿来了就把前顿抹了。因此如果我请你吃饭,请记住一顿饭也许代表了好几顿,浓缩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谢和爱戴。因为从来不爱喝瓶装饮料,家里总也忘了备这东西,冰箱里除了牛奶能喝其余都是吃的,茶叶倒是品种齐全,只是没人如我一般老气横秋爱喝茶。因此每当前来吃饭的客人问我“有饮料么?”,我总是抱歉地回答“喝奶么?”引来对方一阵白眼。
我喜欢做菜,尤其是喜欢做荤菜,对牛羊肉都很拿手,就是不太愿意做甜点。甜品这个东西,不亲历制作过程,永远不会知道,那里面要放如此多的油和糖。每次把一勺勺冒尖的糖调进去,我都有一种良心在颤抖的感觉。凭我这点捉襟见肘的科学知识,也知道糖老化是比光老化更恐怖的事情,人再怎么受紫外线的摧残,也比不上代谢不掉的糖分子终日在血液里游荡,四处劣化蛋白质那么可怕。虽然大开荤腥也不那么健康,不过吃肉吃到当日上限毕竟没那么容易,但人的糖摄入量每天只建议40克,一罐可乐就含糖37克呢。不过最近我爱上了做芒果糯米糍,因为它外皮香糯内馅清新,不仅健康而且保留了食物的天然香味。糯米粉的延展性比想象的差很多,但我还是在少油少糖少淀粉的宗旨下研究出了做出质地均匀粘度合适的外皮之方法。这浪费了我大量糯米粉和时间做失败尝试的食谱,我只给了远在伦敦的一个闺蜜,因为她家当家的也是芒果的忠实爱好者。我倾囊以授之后,她不日就打来电话,说外皮制作非常成功,美中不足即是被烫的够呛。原来此外皮原料的加工步骤包括用热水烫和微波炉热等等,刚端出来的时候自然烫手,我之前叮嘱了好几车话,竟然忘了说,“刚拿出来是烫的,晾凉了再包芒果”,以至于他们夫妇俩龇牙咧嘴地完成了全部制作过程,真是对不起。
对我有最大吸引力的菜,就是外面吃不到的菜。比如在美国吃不到正宗的新疆烤包子,我琢磨了一下第二天就从烤箱端出一整盘。如果我有做马卡龙的技术和全部必需品,我也懒得做,因为马卡龙制作繁琐还到处都有得卖,味道不比自己做得差。由此看出,我下厨完全是被馋人的神经所驱使,并没有到达烹饪即享受的最高境界。我有位温文尔雅的上海朋友,居然在斯坦福自制迷你蛋饺,要知道那东西需要把涂了油的不锈钢勺子在火上烘得很热,抹上薄薄一层蛋液,等蛋皮形成后加肉馅,再用筷子把蛋皮从一侧小心揭起搭到另一侧,最后加热定型。耗时惊人,成品率低,更不用说是在学校那连明火都没有的温柔灶台上,一小时也做不出多少个,而一顿饭怎么也得十个才能吃个半饱。这种蛋饺在超市三四块钱就能买二三十只,味道和自制的差别不大。虽说家里做的永远比外面买的更美味、更健康、更新鲜、更……但就这种劳动投入差异太大,质量差异太小的东西来说,我还是懒于动手。如果我是章鱼,能够同时拿很多勺子然后一只手操作,在可以把制作效率提高七倍的情况下,也许我会尝试一下做蛋饺。
吃这件事情,绝对是极能体现感情交流的活动。喜欢谁,就和谁一起吃饭,更喜欢,或许就同吃更多的饭,不喜欢了,或许就从此不再同吃饭,拉拢谁,就凭借吃饭聚在一起,排斥谁,就吃饭时故意不带着去。怪不得拿破仑总是嘱咐他的外交官们:“请客菜要好!”这句话家父也叮咛过我多次,以至于我做饭完全秉承了同仁堂的制药法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有个朋友吃了我做了香烤牛仔骨后赞不绝口,但表示永远不会自己做,因为她看到那些肉进烤箱之前要处理无数步,而且我都是一块一块弄。我从不厌烦做饭,但请客范围却越来越小,因为我不擅长做大锅饭,也不是外交官,需要用吃来邀买人心,迎来送往。
自幼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园丁,收获了好葡萄,于是摘了一些想送给别人。他首先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吃了后坚持付钱给他。他又给了一个当官的,对方接过葡萄沉吟许久,问园丁是否有事相求。后来他又送给了一个少妇,她有点意外,而他的丈夫则一脸阴沉警惕。最后,他在大街上给了一个白胡子老人,老人吃了一颗,捋了捋胡须,说了声“不错”就走远了。而园丁却高兴得很,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够真正和他分享快乐心情的人。
自立炉灶这两年,每当饭友多了,日子似乎就充实了,但一顿饭能否吃得身心舒泰,还是在交流,而不在口腹。这就是我为什么有吃饭看书的怪癖,书好,便觉得食之有味。就如评价一个人,除了做菜的手艺,还要看是否有丰满的精神世界。人们总说,抓住一个人的胃,就抓住了一个人的心。自然了,胃若是受罪,心里不可能舒服,但胃舒服,照样有可能精神空虚趣味低下。若是甘心被抓,至少得有个有水准的胃和一颗高操守心。若是想要抓,也得抓个用胃感悟用心思考的。
几个月前,得知要离开斯坦福的时候,我正在厨房里切一个橙子。当时我放下刀,认真四顾端详了一下置身的厨房和饭厅。考虑到我并不是很喜爱吃橙子,我知道也许自己是最后一次在斯坦福切橙子了。更不必说,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经历会变成最后一次。然而,事实是,虽然心总是贪恋旧土的,但胃和头脑早就渴望新的体验和享受。就好像是两年前在旧金山的渔人码头对Clam Chowder坠入爱河,但在今年夏天吃到我人生中的第十碗以上时,那味道真的不过尔尔。如果生命中没有变化,我们就既不会怀恋旧的,也不会好奇新的,连吃这么基本的生存要求都排斥一成不变,更不用说人的品格塑造了。 感谢我在斯坦福的这张饭桌,很高兴两年来,我吃得很好,学得也不差。概括地说,斯坦福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作为斯坦福学生的我们,也有着在平常不过的喜怒哀乐,惊世骇俗的桥段,绝不是时时都在生活中上演的。为了打破许多人对斯坦福的种种“幻想”,我创办了一个公众号AlwaysWithMe, 这是一个用身在其中的眼光,专门讲述斯坦福生活的公众号,如果你对斯坦福有一份好奇和爱,那么很好,我想我们可以聊得将会有很多。以上。
12 cs master 没读完其实master/phd的经历不算是斯坦福的core experience。本科才是美国大学教育的核心。这答案里的master/phd的回答很难给你一个真正的stanford的感受,因为没有本科社团,没有dorm文化,没有和同学生活在一起。master/phd和学校更像是一种契约关系,其实大家也就是混个校友圈子。不知有没有本科的小朋友来回答一下。
本人不是斯坦福的,“名义男友”是。Top student,全奖,助教,某课期末成绩班均分44.6%正确率,他是88%。此人天资聪颖,跆拳道黑带,组过乐队一手好小提琴,说7门外语,爬雪山滚草地,全球飞来飞去的实习。交待完背景。下面是我看到的生活学习情况:每周总共睡不到20小时,常年驻扎图书馆,洗澡就去gym。如此日常至今连续一年半。吃饭连步行来回时间不超过15分钟。邮箱里未读邮件常年在3000封徘徊。所有行李两个箱子绰绰有余。拉开第一个抽屉,里面全是维生素或者能量补充剂以及治疗阳痿的药。。。第二个抽屉上医药账单及别的信件,第三个抽屉空。最近半年发现得了胃溃疡,好不容易睡下还会被痛醒。必须20分钟喝次药。终于有时间和楼主约会,不到一小时,接个电话开会就必须离开,但是还是很温柔的陪了我30分钟extra(哎,算球,对这种人也不能要求太高)这回答偏题。但是也算另一种参考。他是本硕连读。最后,喜欢上学霸的学渣要慢慢接受在学霸的世界里只有“知识”和“真理”以及少得可怜的“私人时间”。===========分割线=========发这个帖子差不多半个月了,看评论到现在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世界无奇不有,读斯坦福的算不算人群中的少数,在斯坦福可以拿全奖的算不算少数中的少数?我没有必要编造或者夸张来博眼球。这个帖子就是以一个比较亲密的旁观者身份给大家讲讲极少数的人在斯坦福的生存方式。一开始也说了有些偏题,因为不适用绝大部分人。另外,虽然我们很难得见面,但是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尽管优先级绝对在学习,睡眠,看医生之后)。有些人话里行间对他目前的健康状况不是关心而是嘲讽,大家觉得这种留言出现在一个喜欢他的人的帖子后是不是不礼貌?你们可以质疑,但请保持风度。目前他正在修20个学分的课,虽然比上学期轻松很多,压力还是大。主要因为他的身体健康下滑太多。斯坦福的学期制是一年4个学期,差不多3个月结束一学期。每学期间休息2周。这个网上搜学年计划都可看到。推算一下,普通学校的课业压力在这种学期制度下也是翻倍。考虑到难度和广度,或许再翻一倍也不为过。他上上学期有门数学课,教授是那个专业的前沿。第一周开学,告诉他们1-19章自学,第二周直接20章开始。同一门课,一样的教材,耶鲁是1-21章自学,哈佛是1-28章自学。因此,好大学的好师资,也需要自身有个好基础(或者立刻打基础的能力)才能有用。当人们羡慕嫉妒恨这些名校生的时候,真心想说未必适合大多数。或许是我本人比较没有抱负吧。他让我去他们学校申请博士,这样可以方便见面,他帮我联系教授面试。我拒绝了。现在住的地方开车半小时就可以到斯坦福,没必要再虐自己去读博士,把资源留给有需要的人吧。他要没时间,我读博士他还不是一样没时间。21个图书馆(记不太准)难道还天天约着同一个自习。。。=======偶尔还看到有人评论,那就更新下。我们分手了,哦耶!神烦他不是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几乎所有约会全是在校园里!约会内容无非是:参观图书馆,夜游校园,男生公寓/宿舍探险,学校食堂试吃,乱开车在学校里迷路。。。好几次晚上离开时差点撞倒行车道上发呆的鹿(脑补黑漆漆的夜里急着上高速回家,突然转弯看到前面停两只鹿,猛踩刹车)总之,他还没有做好恋爱的准备,我又没空当他妈。尤其是后期参加了LA一个数学大会回来后更神经质了。楼主我从小就不爱数学,居然找了个励志投身数学的男友也是疯了。约会约一半突然他打开电脑开始写作业。。(没错,约会时都带着笔记本!)边写边说这个问题可以靠几何的方法在不同面染色怎样怎样理解。呵呵,听不懂!后来我决意分手,大家实在不匹配,有限的时间里难以进行更多深交流。分手时也发生了许多drama,让对他的感情冷却许多。这种高智商的人还是留给其他高智商吧。分手后一个多月,苦逼楼主又遇到一个斯坦福的。。。已经不是学生了,是Stanford OTL 里的做项目的。。。简单说就是搞startup。。。目前还没同意交往,略有点阴影。之前有答案说这边流行startup,确实,好多好多,学生们更有野心自己干。就这样吧。
Ong Brian:
要谈在斯坦福的学习体验,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斯坦福课程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各种实验,而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收获很多。我在斯坦福读的Master Program是: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当时我带着一腔创业的热情以及对硅谷的向往,踏入了斯坦福的校园。我的想法是,比起拿到斯坦福大学的文凭,我更加期待的是能近距离感受传说中的硅谷,并在那里得到些难忘的经验。所以,这里我想介绍一下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几门课程。不过介绍课程之前,我想先说明我就读斯坦福的时代背景:在我进入斯坦福的时候,上一轮由互联网公司(dot-com)带来的网络泡沫经济风潮刚刚过去,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新的网络经营理念,即“Web 2.0”。Web 2.0包括了这么几个部分: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其他人分享信息;交流合作(collaboration & participation),即网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网基系统(web-based Systems),在这个系统下互联网的用户活动更多地是基于网页;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ies),互联网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用户友好界面(user-friendly),Web 2.0为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提供了更多便捷;另外,由于一些新兴技术,诸如Ajax的产生,使得网页的使用和编辑更为简便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新的网站,比如Facebook和YouTube都成为了新的网络经济领导者。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网站的总部也大多设立在斯坦福。斯坦福第一课:策略课程。在这门课中我们分成三到四个小组,通过一个软件来模拟行业中的竞争行为。在这门课中我们假设存在一个世界,其中有两个不同的公司,它们拥有各自的品牌。这两个公司的起点迥异,市场占有量、知名度和分销方式等也都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优劣势。同时在这个世界中也存在着两个不同的 市场,一个较为成熟,而另一个则是全新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加入哪个市场参与竞争,或者是建立一个新的市场。同时,公司所生产的商品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不 同的战略进行改变,而这个改变则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对顾客的吸引力,从而最终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果。在我看来,斯坦福的这类策略性课程也许正反映了硅谷所提倡的创造和尝试的精神,而在小组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我对于创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斯坦福第二课:市场与消费者另 外一门有趣的课程则是关于移动技术的。当时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制作一个在线短片,并通过这个短片来分析某个网站是如何在界面设计上来影响它的用户的。在研究的过程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所撰写的一本名为影响力(Influence)的书给了我很多启示。书中提到的几大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原理在我所制作的短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移动技术的课堂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市场与消费者心理的东西,这些让我获益良多。当然,在这门课中我们 也少不了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我与我的两个同学共同制作了一部短片,在短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关于手机业务的全新概念。我们将这种业务称作“Ribbit”, 这是一种用以鼓励人们学习中文的业务。在我们的设想中,人们可以用手机拍摄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自己的午餐),然后用中文说出此刻的感想并通过手机上 传与其他“Ribbit”用户分享。同时这个系统还能为用户的中文打分,以便于用户记录自己和他朋友们的学习状况。为 了使我们这个想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除了请学校的同学填写问卷之外,我们还设计出了一个类似的模型。我们的这个业务虽然最终没有投入实际的使用, 但在整个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中,我对于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的认识又更近了一步。斯坦福第三课:电子商务之前提到斯坦福十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因此除了在市场学课堂上,我在电子商务课中也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活动。首先我们对一些搜索引擎进行了经济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出它们是如何盈利的。在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实际的操作。首先,教授要求每个小组在不进行任何实际商品买 卖的情况下制作一个盈利性的网站,每个小组被分配到200美元的经费,用于网站制作以及在搜索引擎上的广告投入。而最后成果的评判标准则是通过三方面:第一,整个计划的执行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即使网站不进行任何实际商品买卖;第二,这个网站能不能通过在搜索引擎上做有效广告而得到收入;第三,这个网站能不 能盈利,具体利润又是多少。这个任务对我而言非常地具有挑战性,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参与过类似项目的讨论和运作。这种全新的挑战让我十分兴奋,因此我 和我的组员们个个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来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个在线图书查询的网站,而我们小组主要的合作对象有Google和最大的购书网站Amazon。用户可以通过在我们的网站上进行图书查询, 并通过我们网站链接至Amazon进行图书的购买。为什么我们会决定向用户提供图书查询的服务呢?第一个原因是我们认为购书这项服务能很快地吸引各行业的目标用户。因为在人们的生活中,书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二个原因则是图书有许多的类别和科目,因此也容易产生更多的搜索关键词,从而吸引更多的访问量。 第三个原因则与费用有关。在讨论的前期,我们也考虑过提供MP3的搜索服务。然而由于MP3的价格普遍比书籍高, 因此在广告费用方面它也会倾向于更高的收费。而且由于Amazon是个主要经营售书业务的网站,所以,尽管从书籍销售中取得的报酬比销售MP3低,但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从中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增加 消费者的满意度。我们小组的付出最后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当这门课程结束时,我们已经通过我们的网站取得了大约254.31美元的收入。其中从Amazon Affiliates获得的提成大约为172.84美元,而另外的81.67美元则是通过网页广告得到的收入。回 顾起这段经历,我依旧感到十分珍惜。因为它带给我的除了成就感之外,还有就是一些在我今后创业时起了非常关键作用的经验。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 的网页,如何使自己的网站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脱颖而出......这些东西比起那200多美元的盈利而言,是更让我珍惜的无价之宝。
谢……邀。太多年了,记不清了。就记得当时住在EV,去实验室要横穿校园。这距离远远超出了我的步行半径。实验室那边的parking又太贵,不舍得买。我研究来研究去,想了个绝妙的好办法:每天先南辕北辙的开一段车,停在某免费停车场,那里恰好有校车,坐到实验室下来,全程走个十来步就可以了。机智吧?
Profile:本科森一枚主要本人放荡不羁爱自由,所以只体验到一句话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和怎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
占坑。两年后来答
1.住宿来说Munger最高洋上,可惜只针对研究生。当然也最贵。2.得买车。自行车或汽车,不然很难生存。3.假期得出去,要不然学校里真没东西吃。4. quarter制的学校,开学一个月期中,期中1个月后就期末了。reading, paper, project, final, presentation连不断。5.最好吃的食堂是Wilbur(不服来打我呀)6.一定会有机会去谷歌脸书苹果参观7.不想创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S毕业的8.也有个隔壁学校可以相爱相杀9.四季如春,因为春天很冷。10.斯坦福的湖的深度这一问题,可以测出是不是斯坦福毕业的。11.校训那句德语怎么都不会发音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事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