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什么条件才能受菩萨戒对菩萨起信心

生起信心之因是什么
生起信心之因是什么
时间:日&&
&&&&&& 有的人也满不在乎地说:&既然对师长不能观清净心,那也是无所谓的,独自住在偏僻的山里修法也是很好的。&你们对师长连一颗清净心都不能观想,那煞有介事地修法又能有什么利益呢?难道佛陀没有说过大大小小的一切功德均依赖于师长吗?而且,对师长能生起信心、观清净心的主因就是要在师长身边住下来,随后全神贯注听闻依止师长的甚深窍诀,交往那些对师长观清净心的同修道友,与此同时对师长修清净观。大成就者曾经请问金刚手菩萨:&生起信心之因是什么?&金刚手菩萨答言:&如若依止如第二佛陀般的师长便可生起信心;如果与具有正信的道友相处也可生起信心。&
  也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将师长观想在头顶上修清净心就可以了,守在师长身旁又有什么必要呢?这种人也实属愚昧无知、智慧浅薄之徒。如果不在师长身边,怎么能听受师长的讲经说法?如果听闻不到师长的讲经说法,怎么能断除对教言的满腹怀疑?如果没有断除对教言的满腹怀疑,又怎么能生起五道十地的功德?再说,如果我们要杜绝师长不欢喜的一切事情、对于师长欢喜之事尽力而为的话,如果说需要以三供养令师欢喜,无论是哪一种供养都必须亲近师长才能做到。供养财物必须要面见师长而供养;恭敬承侍也必须在师长身边,才能办到;依教修行的供养也是同样,要遣除修法的歧途障碍必须向师长请教,方能成就。
  所以说,只有在师长身边才能以这三种供养令师生喜。如若与师长遥遥相隔,那以三供养令师长欢喜就成了痴心妄想,根本是无法办到的。
  (五)相形见绌。
  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都认为依止师长的目的就是听受教言,因为必须在听闻教言的基础上才能实地修行,所以应当首先在一年或几个月当中依止师长,求得所有的教言后自己另找一处地方去修法,就可以了。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乏其数,到处可见。
  这些人求完教言后便像乌鸦衔著肉飞到别处去一样,不顾一切地跑到其他地方去实修了。可是,你这样做根本无法得到任何加持,恐怕只是徒劳无义而已。仲敦巴格西在依止色尊者师长期间,对其精心承侍,甚至包括放牧、清扫人粪、马粪在内的事都尽心而做。后来拜见阿底峡尊者时,他心有疑虑地请问尊者:&先前我所作的善事中哪些最有意义?&尊者极为肯定地说:&在你做过的所有善事中,再没有比你恭敬侍候色尊者师长更有意义的了。&如果以那诺巴尊者依止谛洛巴师长、玛尔巴尊者依止那诺巴师长、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师长那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衡量的话,现在的有些人从师长那里取得教言后,为了师长竟然连身上出点汗水的苦行都不能做,自己只身一人去修行当然不可能生起任何功德了。前辈的大成就者们悉心毕力承侍师长,身语意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可以说是不惜粉身碎骨来积累福德资粮。
  所以,仅仅凭著对教言的一知半解如何能生起功德,这样做的人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六)令师长欢喜极重要。
  有些人根本未曾慎重观察师长高不高兴,一开始就心急如焚地对师长说:&希望师长尽快赐予我教言。&就这样纠缠不休,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得受了完整的教言。但因为上师是在无可奈何、心不欢喜、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传授的,所以这样的教言不仅仅不能使他受益非浅,反而会深受危害。从前有一个人在博朵瓦格西毫无情绪时求得了不动佛的修法,结果事隔不久他就一命呜呼了。坡穹瓦尊者对此表态说:&我认为他的死完全是由于在格西心情不悦的情况下求法的缘故。&如《蓝色手册》中云:&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师长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相反教言虽具全,然彼不会得加持,故当努力令师喜。&
  如果师长在满心欢喜、心甘情愿之下赐授教言,那么所传的教言即便是无头无尾,也会得到巨大的加持;师长在心绪不佳的时候,所传授给你的教言就算完整无缺、毫无错谬,你也不会得到丝毫的加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以三种方式(供养财物、恭敬承侍、依教修行)令上师欢喜,与此同时就是为了一、两句教言,也需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专心致志地闻受。如果一心只想尽快获得教言,好去别的地方,这种恶心劣意只能断送一切善根功德,对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谨慎提防,尽力避免。
  我们为了能够得到前所未闻的教言,此前要慷慨供养珍贵的财物,并且为了侍奉师长,必须有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忠诚。已经获得了教言后,为报答师长的深恩厚德也能一如既往地供奉自己珍爱的财物,以不顾生命、粉身碎骨的精神承侍师长。如果首先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再循序渐进修行教言,便可源源不断地填充福德资粮,从而自身心毫无费力就可以生起善妙的功德。
  (七)掌握尺度。
  最初依止师长以三种供养如理如法令师欢喜,此后,自己在没有达到对于美不胜收的妙欲、利养恭敬,如同肉食野兽对面前摆放青草一样无动于衷,丝毫不生世俗贪恋的境界之前,万万不可冒冒失失脱离师长与同修道友的群体。离开师长道友、独自避隐山中的修行人,必须是犹如狮子一样完全具有独立自主之境界的人。是在通过长期依止师长与道友断除对教言的增益疑问,得到了真修实证的较高境界之时。到那时候即使一些大施主、大官员、大人物们对自己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供养如天界的受用般令人眼花缭乱的财物,但自己却能毫无贪执地拒绝,并能像见到不祥之噩兆一样将这一切弃如敝屣潇洒而去。在尚未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却如此而行,自己独居一处,对于丰富多彩的财物以及众星捧月般的尊敬爱戴贪执强烈、不知满足,以此毁坏自相续,到那时不用说如日月般周游,甚至会沦落到我执大得连世间人也不如而在碌碌无为中庸俗惨死的地步。
  当前多数修行人由于依赖于某位大官员、大人物、大富翁提供丰厚的闭关资粮,仰仗这些达官显贵得到名闻利养,于是非常内行地曲从这些人的情面、也善于运用虚伪狡猾诈现威仪的手段,口头上也是巧言令色、甜言蜜语地恭维奉承,最终就会像耶哦的生平那样白白地虚度了人生,这样的修行者大有人在。我们应当深深省察自己究竟有没有如此荒废光阴。否则,随著利欲薰心、贪得无厌恶习的驱使,在居心叵测地妄加袒护施主情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人生的旅途已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幕啊!
已有条评论
您好:爱无止境
如果你对此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金点子平台反馈。
给逝去的亲友一份爱心,给自己一份爱的事业。
十大排行榜当前位置: -&
-& 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有二个难事:一个是浊世成佛难,一个是为说此不假多生修习、即此一生即可了生死的念佛法门难。十方恒河沙数诸佛也深知这是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唯一能一生成办了生死大事的妙法,然而难信,所以不惜以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加以证明,对其本国人民说,当信此《称赞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即是《阿弥陀经》原名)。由于我们对这部《弥陀经》中至圆极顿,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至极了义之法,大都不甚了解。加上种种似是而非,甚至是错误的理论的干扰,说法不同,莫知所趋,真信极难建立。大致疑心来自三方面:一是疑自己。疑自己深,重,只念能,恐没有如此容易。二是疑法。也有人说,学密宗,持咒好,有上师,快。也有人说,念佛没一心,不能往生,引经说,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阿弥陀佛才会现在其前接引往生,您达不到这个一心标准,安能往生。三是疑少,不明理,恐难成就往生。因听有法师说,要学教理,从闻思修而入,先要明理,理不明,颛蒙念佛,怎会成就往生?等等。如何断邪疑,生真信?要反复领会《弥陀要解》五重玄义所说“六种信”,达到一丝一毫没有怀疑了。有这样信心,才算建立真信。举例说,即便达摩祖师现身叫您去修将心印传给您,宗喀巴大师叫您修密法,给您,甚至释迦牟尼佛现身叫您另修别法,您都不会动e。如此信心,才是真信,念佛决定往生西方。宋代有个王仲回,与杨无为(杨杰)是好友。王问杨:“念佛如何得不间断?”杨回答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王欣然而去。未久,杨梦仲回致谢,说:“蒙君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西方矣!”为什么?真信念佛,没有疑念,容易得一心啊!又复应知,真心本有,妄心元空,众生自性即是不生不灭相,正持名时,始本合一,念念即佛,更无可乱。这就是一心啊!切莫被异见僻解“一心”所误。须知这句阿弥陀佛,是建立在我们人人本具光寿的心性上面。阿弥陀佛彻证无量光寿的性体了,但我们只是心具而未证。因为众生与佛是同体的,生佛平等,正持名时,以名召德,罄无不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一样。由于无量光横遍十方义,生极乐世界即是生十方佛土,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由于无量寿义,生极乐人民个个阿@跋致(不退转),毫无例外,普皆一生成佛,不至异生。又能自度,必能以同体大悲,度自他不二之众生。所以能自利即是利他,自他两利,成佛捷径啊!当知离开自己当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就不能建立这句阿弥陀佛名号。而不念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怎能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会信心十足,念起佛来不致被他歧所惑了。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 就吃素佛学
内容介绍: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个是浊世成佛难,一个是为众生说此不假多生修习、即此一生即可了生死的念佛法门难。十方恒河沙数诸佛也深知这是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唯一能一生成办了生死大事的妙法,然而难信,所以不惜以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加以证明,对其本国人民说,当信此《..
网址:/FoJiao/1.htm
点击复制分享
&【】【】【】【】 【】 【】相关文章栏目推荐
& 也许你喜欢评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号-2Powered by梦参长老: 连个信心都没有
你怎么见文殊菩萨?!
&&首推于&16.07.04
浏览(368)|回应(0)
农历六月初二(7月5日)为五台山真容禅寺梦参老和尚一百零二岁寿诞,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四众弟子云集,共同祈愿梦参长老寿康法永,真容寺法务昌隆。梦参老和尚(资料图)文:梦参长老最近朝五台山的很多,有些人一批一批的到我那里去,我问他说:“到五台山,你见到什么?怎么样认识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发愿,凡是朝五台山的接一千送八百。从一千里地就把你接上来了,你走的时候送你到八百里,见到了吗?看到文殊菩萨来接你来了吗?哪个是吗,你认得到吗?你没有这个业力,随其业力见。有的见到了,有的还得救了,有的还闻法。我们看《高僧传》,或者《五台山志》,好多人到五台山见到满山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智慧灯。自从清朝以来很少了,清朝以后的历史记载,我们朝五台山的千千万万,有几个人看见文殊菩萨给他现的满山都是智慧灯,看到了吗?我们这个在山上住着,不说是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不说,说我们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不说你见哪,你相信不相信,文殊菩萨一天都在你身边,相信吗?连这么个信心都没有,你怎么见文殊师利菩萨?华藏世界所讲的都是普贤菩萨跟与会的大众,这些大众都是等觉菩萨将近成佛的,他们认识、他们知道,这是给他们说的。我们听见,莫名其妙地磕睡。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位老和尚在念什么呢!我念的很起劲,有的在下头他就磕睡了,因为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就是随业力见,你有什么业你得到什么,没有业力见不到。我们前几天供千僧斋,就那么一个庄严,不见的人很多。来到五台山,那个时候他也在五台山,后来他跟我说:“师父,我朝山去了!”我问说:“你没赶个斋吗?”“没有,我在旅馆吃点方便面就行了。”我们那么庄严,那么多僧人,他到这儿来是朝山的,连见的因缘都没有。他说,我到这儿来是朝山的。我到那去也不拿钱。他认为到这里来就是拿钱的,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法会。为什么大家到这儿来都要打千僧斋呢?什么原因呢?一般的供供僧就行了。凡是供千僧斋的,文殊师利菩萨一定在场。一个人供不起,大家集资,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会来赶斋。你就是供养文殊师利菩萨哪,使你非常喜欢,消业障。但是跟我们这些道友讲,十分之八不信,文殊菩萨到这儿来吃饭?文殊菩萨不是吃饭,文殊菩萨是来化度众生,这要修观想。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梦参老和尚:连信心都没有 怎么见文殊菩萨?
梦参老和尚(资料图)文:梦参老和尚最近朝五台山的很多,有些人一批一批的到我那里去,我问他说:“到五台山,你见到什么?怎么样认识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发愿,凡是朝五台山的接一千送八百。从一千里地就把你接上来了,你走的时候送你到八百里,见到了吗?看到文殊菩萨来接你来了吗?哪个是吗,你认得到吗?你没有这个业力,随其业力见。有的见到了,有的还得救了,有的还闻法。我们看《高僧传》,或者《五台山志》,好多人到五台山见到满山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智慧灯。自从清朝以来很少了,清朝以后的历史记载,我们朝五台山的千千万万,有几个人看见文殊菩萨给他现的满山都是智慧灯,看到了吗?我们这个在山上住着,不说是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不说,说我们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不说你见哪,你相信不相信,文殊菩萨一天都在你身边,相信吗?连这么个信心都没有,你怎么见文殊师利菩萨?华藏世界所讲的都是普贤菩萨跟与会的大众,这些大众都是等觉菩萨将近成佛的,他们认识、他们知道,这是给他们说的。我们听见,莫名其妙乖磕睡。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位老和尚在念什么呢!我念的很起劲,有的在下头他就磕睡了,因为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就是随业力见,你有什么业你得到什么,没有业力见不到。我们前几天供千僧斋,就那么一个庄严,不见的人很多。来到五台山,那个时候他也在五台山,后来他跟我说:“师父,我朝山去了!”我问说:“你没到普寿寺赶个斋吗?”“没有,我在旅馆吃点方便面就行了。”我们那么庄严,那么多僧人,他到这儿来是朝山的,连见的因缘都没有。他说,我到这儿来是朝山的。我到那去也不拿钱。他认为到这里来就是拿钱的,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法会。为什么大家到这儿来都要打千僧斋呢?什么原因呢?一般的供供僧就行了。凡是标榜供千僧斋的,文殊师利菩萨一定在场。一个人供不起,大家集资,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会来赶斋。你就是供养文殊师利菩萨哪,使你非常喜欢,消业障。但是跟我们这些道友讲,十分之八不信,文殊菩萨到这儿来吃饭?文殊菩萨不是吃饭,文殊菩萨是来化度众生,这要修观想。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walter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生活失去信心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